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鉴别与分析

多重耐药菌鉴别与分析

多重耐药菌鉴别与分析实验室鉴别主要包括菌落形态观察、生物化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菌落形态观察是最基本的鉴别方法之一、不同细菌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具有特定的形态,如形状、颜色、边缘等。

结合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菌落形态特点,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生物化学试验可以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耐药性。

常用的生物化学试验包括氧气要求性试验、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氧化酶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对菌株的代谢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多重耐药菌鉴别方法。

其中,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PCR可以扩增细菌的DNA片段,并通过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检测耐药基因的存在。

此外,核酸杂交、DNA芯片和基因测序等技术也可以用于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鉴定。

临床分析主要包括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耐药机制分析等。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临床分析的第一步。

通过病人患处的标本(如血、尿、脑脊液等)进行分离培养,获取纯种菌株。

然后,对纯种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物化学试验,初步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抗生素敏感试验是评价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关键方法之一、常用的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

通过测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或纸片对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进一步确定其耐药性。

耐药机制分析是评价多重耐药菌的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菌株中的耐药基因、检查耐药基因的编码区域及其功能,可以揭示多重耐药菌形成与扩散的机制。

此外,研究菌株的群体基因组学和质粒组学,还可以了解多重耐药菌的潜在传播途径及传播速度。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的鉴别与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实验室鉴别和临床分析相结合,有助于准确、及时地识别多重耐药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析

5 0・ 1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dr ora o Itga dTaioa C ieeadWet nM dc e2 1 e , 0 5 o e Junl fner e rd i l hns n s r eii 0 2Fb 2 ( ) n t tn e n d
[ ] 沈晓明 , I 王卫 平 .儿 科 学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0 8 : M] 人 20 注 : 与治 疗 组 比较 , 0 0 。 ① P< . 1 ,
2 5—2 6 6 6
支 气 管 纤 毛 运 动 , 少 纤 毛 一黏 液 之 间 的 吸 附 , 减 降低 痰 液 黏 稠 度 , 黏稠痰液变稀 , 利于分泌排出 , 而发挥祛痰作用 ; 使 有 从 还 能解 除组 胺 、 乙酰 胆 碱 、 5一羟 色 胺 引 起 的 支 气 管 平 滑 肌 痉 挛 ,
葡 萄球 菌 ( S 、 MR A) 耐万 古霉 素肠 球 菌 ( R 、 超 广 谱 8内 V E) 产 酰 胺 酶 ( S L ) 菌 、 碳 青 霉 烯 类 抗 菌 药 物 肠 杆 菌 科 细 菌 E Bs 细 耐 ( R ) 如 产 I 新 德 里 金 属 B内 酰 胺 酶 ( D 一1 或 产 碳 CE( 型 N M )
1 临床 资料
医 院感 染 … 是 指 住 院患 者 在 医 院 内 获 得 的 感 染 , 括 在 包 住 院期 间发 生 的感 染 和 在 医 院 内 获 得 出 院 后 发 生 的 感 染 ; 但
不 包 括 入 院前 已开 始 或 入 院时 已存 在 的感 染 。 医 院工 作 人 员
院2 1 0 0年 1 1 — 2月住 院患者中发 生金 黄色葡萄球 茵、 肠球茵属 、 曼不动杆 茵、 鲍 夫肠埃 希茵及肺 炎克雷伯 茵感染者进

感染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感染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感染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菌株检测,参照CLSI标准进行结果判定,分析病原菌菌种与标本来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60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95株,以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构成比为34.7%,其后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7.9%)、肺炎克雷伯菌(15.8%)、铜绿假单胞菌(12.6%)、葡萄球菌属(9.5%)、肠球菌属(9.5%)。

病原菌标本主要源自痰液,共40份(42.1%),其后依次是血液(17.9%)、分泌物(17.9%)、尿液(10.5%)、穿刺液(7.4%)及其他(4.2%)。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足、细菌传播源控制不足、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太长等,以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居多,占比36.7%。

结论:分析感染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助于科室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

【关键词】感染科;多重耐药感染;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随着广谱抗菌药的普遍使用,细菌耐药性逐渐提升,常表现为多重耐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菌感染控制的难度[1]。

小儿与老人因为免疫力较差,容易因多重耐药菌感染而发病,导致其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感染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医院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1~69岁,平均(43.3±10.5)岁。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预防控制对策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预防控制对策

希茵( 4 6 . 2 ) 、 鲍 曼 不动 杆 菌 ( 1 9 . 9 ) 、 铜 绿 假 单胞 茵 ( 1 7 . 9 ) 、 肺 炎克 雷伯 茵 ( 1 7 . 9 ) 、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 ( 4 . 5 ) ; 多重耐 药茵感
染 部 位 以呼 吸 系统 感 染 为主 , 占4 8 . 1 , 其 次 为泌 尿 系 统感 染 , 占3 9 . 0 。 结 论 多 重 耐 药 茵增 多是 医 院 面 临 的 重要 问题 , 加 强
多重 耐 药 菌 的 监 测 , 严 格执 行 消 毒 隔 离措 施 、 落 实手 卫 生及 合 理 应 用抗 茵 药 物 , 可 以有 效 预 防和 控 制 多 重 耐 药 茵 感 染 。
关键词 : 多重耐药茵 ; 感染 ; 分 布 ; 预 防控 制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5 . 1 5 . 0 2 4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2 0 1 5 年 8 月第3 6 卷第 1 5期
I n t J L a b Me d , A u g u s t 2 0 1 5 , V o 1 . 3 6 , N o . 1 5

2 1 83 ・


著 ・
多重 耐药 菌 感染 的分析 及 预 防控 制 对 策
- 『 i a Qi n r n e i , Yi n Ji a l i
( De p a r t me n t o J Cl i n i c a l La b o r a t o r y, t h e Th i r d Pe o pl e Ho s p i t a l o f Yu n n a n Pr o v i n c e , Ku n mi n g, Y u n n a n 6 5 0 0 1 1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a n a l y z e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mu l t i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b a c t e r i a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c l i n i c a l d e p a r t me n t s a n d p u t f o r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多重耐药菌
政府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和监管,推动抗菌药物研发和创新。
倡导全球协作与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 战。
推动全球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提高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水平。
加强科研合作,共同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和其他有 效的防控手段,对抗多重耐药菌的威胁。
THANKS
感谢观看
VS
详细描述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和 处理流程,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运送、处置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同时 ,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理的培训和宣传,提 高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04
CATALOGUE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国际组织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全球抗菌素耐药性的监测报告,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指导,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信 息交流。
3
培训形式可以包括线上课程、线下讲座、模拟演 练等,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多重耐药菌 的防控技能。
对患者的教育
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因此对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教育同样重要 。
教育内容应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如何避免交叉感染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 护意识和能力。
教育形式可以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专题讲座、一对一指导等,以确保患者能够 全面了解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知识。
特性
多重耐药菌具有多重耐药机制,包括 产生灭活酶、改变药物作用靶点、增 加药物外排等,使其对多种抗菌药物 产生交叉耐药。
传播途径与危害
传播途径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医护人员的手部、医疗器械、患者之间的接 触等。此外,还可通过空气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危害
多重耐药菌可引起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 加,甚至死亡。多重耐药菌的出现还可能导致某些常见感染病的治疗变得困难 或无效。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MDR菌感染广泛存在于医疗机构和社区中,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对MDR 菌感染的监测分析和防控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方法、分析流程以及防控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MDR菌感染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标本的采集和MDR菌的鉴定。

临床标本的采集需要遵循无菌技术操作,例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采集的标本要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鉴定。

MDR菌的鉴定主要依靠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鉴定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对分离的典型菌株进行进一步的药敏试验,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

MDR菌感染的监测分析流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

数据收集需要从多个来源收集与MDR菌感染相关的信息,包括临床标本的采集和MDR菌的鉴定结果等。

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工作。

数据分析是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从而揭示MDR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和变化规律。

结果报告是将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呈现,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MDR菌感染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环境控制、手卫生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环境控制是指医疗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手卫生是防止MDR菌传播的重要措施,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手消毒剂,避免交叉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MDR菌感染的关键措施,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对MDR菌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和防控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控制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分析流程,可以及时了解MDR菌感染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控制、手卫生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MDR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某些致病菌对常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生素,这使得临床治疗变得困难。

近年来,MDR感染在医院感染中逐渐增加,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挑战,对MDR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监测分析MDR感染的方式是通过对病人的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这可以帮助确认MDR感染的菌株和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可以采集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

通过对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可以得到纯种菌株,并进行进一步的药敏试验,确定MDR菌株对哪些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

可以对不同病区和科室的患者进行监测,以确定MDR感染的传播情况和流行趋势。

针对MDR感染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勤洗手、戴手套、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等。

其次是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耐药性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第三是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废物的正确处置,防止感染的传播。

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例如加强MDR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避免感染的传播。

防控MDR感染还需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和宣传。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对MDR感染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还需要向患者和公众宣传有关MDR感染的知识,如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使用抗生素等。

这可以增加公众对MDR感染的认识,减少感染的发生。

通过监测分析MDR感染,可以及时了解MDR感染的情况和传播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通过加强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等措施,可以减少MDR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加强相关的培训和宣传也是防控MDR感染的重要手段。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护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护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发表时间:2015-08-20T10:33:37.65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作者:刘学文[导读]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 261300 多重耐药菌(MDROs),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 261300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方法:开展细菌耐药目标性检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分布、标本种类及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ection of multi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arget detection, multi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 specimen type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alysis.【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抗生素;免疫缺陷多重耐药菌(MDROs),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目前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临床难题和公共卫生的威胁,其防控是当前院感防控最大的挑战之一。

为了掌握本院MDROs感染情况,探讨有效护理措施,2012年1月~2012年9月,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效预防了MDROs医院感染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9月,我院住院的66例MDR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3例,女43例;年龄1~90岁,平均41岁;住院时间7~20 d,平均14 d。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一种极具挑战性和危害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它不仅使治疗变得困难和复杂,更可能导致死亡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本文将从监测分析和防控措施两方面介绍多重耐药菌感染。

1. 感染人群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院环境中,一般是在长期住院或使用抗生素后,免疫力下降的患者容易被感染。

另外,老年人、儿童、移植和放疗患者也是高感染人群。

2. 感染菌种目前,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主要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道杆菌属(ESBLs)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三种细菌。

3. 监测途径(1)临床标本检测:通过对临床标本的细菌分离和特异性检测,确定感染菌株的种类和数量。

(2)流行病学监测:通过对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确定感染菌株的流行程度、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等。

4. 数据统计和分析(1)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数据库,包括感染人群、感染菌株、感染部位和药敏结果等信息。

(2)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感染趋势和高危时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1. 严格手卫生由于手在医院环境中是最频繁接触细菌的部位,所以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使用手消毒剂或手套等具体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乱用,特别是对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应尽量避免。

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后,应定期检测耐药菌株信息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病区管理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和管理,定期进行病区消毒,减少感染的传播。

同时,严格控制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制,防止受污染的器械被重新使用。

4. 管理患者对于携带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该单独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住院患者、老年人、移植和放疗患者等,应严格监测,早期发现和诊断感染。

综上,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有必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多重耐药性,使得疾病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多重耐药菌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为它们几乎不能被常规抗生素所治疗。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蔓延的势头。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肺炎克雷伯菌(KPC)等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而且,一旦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难度和治愈率都大幅下降,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及时监测和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至关重要。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和防控措施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蔓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在临床上的表现和影响,探讨有效的监测方法和防控措施,提高医疗机构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定义和危害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健康。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方法和分析结果的研究,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评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旨在为未来的疾病防控提供经验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改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给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病原细菌种类也在不断扩大。

这些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增强,使得治疗难度加大,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可以及时了解感染的规模和趋势,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

院感染逐年增多 , 应加强耐药监测 , 建立适合我国具体情况 的感染控制措施 , 减低 医院感染率 。
关键词 : 多重耐药菌 ; 临床分布 ; 感 染控制
A n a l y s i s o f mu l t i d r u g - r e s i s t a n t s t r a i n h o s p i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L / J i x i a , G O N G Y a n w e n .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i a g n o s i s
r e f e r e n c e o f d e c r e a s i n g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mu h i d r u g — r e s i s t a n t s t r a i n i n f e c t i o n .Me t h o d s A l l k i n d s o f s a mp l e s f r o m
d e t e r mi n e d b y K i r b y - B a u e r me t h o d .T h e d a t a we r e a n a l y z e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b y W HO— NE T 5 . 4 s o f t wa r e .Re s u l t s F r o m
J a n u a y r 2 0 0 6 t o De c e mb e r 2 0 1 1 , mu l t i d r u g — r e s i s t a n t s t r a i n i n f e c t i o n h a d i n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a n d t h e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o f

关于急诊重症监护室病原微生物感染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关于急诊重症监护室病原微生物感染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关于急诊重症监护室病原微生物感染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治疗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而病原微生物感染是急诊重症监护室内常见的问题。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病原微生物感染不仅会给医院管理和患者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也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社会医疗费用。

了解急诊重症监护室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点和细菌耐药性分析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急诊重症监护室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点1. 多样性:急诊重症监护室内可能存在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来自于患者的体液、呼吸道、皮肤黏膜等部位,也可能来自医护人员和环境。

2. 高致病性:急诊重症病人由于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且病原微生物往往具有高致病性和毒力,容易引起感染。

3. 难治性:由于急诊重症病人的病情复杂,常常伴有多重器官功能衰竭,使得病原微生物感染更难以治愈,容易出现难治性和复发性感染。

二、急诊重症监护室细菌耐药性分析1. 细菌耐药性增加: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包括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等多种抗生素,造成临床治疗的困难。

2. 多重耐药: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已经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即对多种抗生素都表现出耐药性的细菌。

这些细菌具有较高的致病力,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易引起交叉感染,对患者和医院管理带来严重挑战。

3. 新型耐药性:近年来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发现了一些新型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甲氧西林菌株(MRSA)、不动杆菌的耐碳青霉烯菌株等,这些细菌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几乎没有敏感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三、应对策略1. 加强感染控制:急诊重症监护室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等,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从医院管理、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患者教育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
01
02
03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及建议
05
总结词
严格把控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详细描述
医院应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限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详细描述
结论与展望
06
建立了完善的多重耐药菌监测体系
揭示了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验证了抗菌药物使用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性
研究结论
监测范围和样本量有限
由于研究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监测范围和样本量相对有限,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和准确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纵向研究
该研究仅对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横断面研究,未涉及感染的纵向变化和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开展纵向研究。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xx年xx月xx日
目录
contents
引言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方法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及建议结论与展望
引言
01
01
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更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关联性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
04
收集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等。
收集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等。
整理和分析收集的病例资料,提取关键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收集病例的临床症状: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症状、并发症等。

年度多重耐药菌总结分析(3篇)

年度多重耐药菌总结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防控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对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情况的总结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与流行趋势1. 病原菌种类多样化: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监测到的多重耐药菌种类不断增加,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等。

2. 感染部位广泛:多重耐药菌感染可累及人体各个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其中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较为常见。

3. 流行趋势持续: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疗机构中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MRSA和CRABA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1. 加强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MDRO监测系统,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以掌握MDRO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2.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遵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4. 开展科研攻关:加大MDRO防控科研力度,探索新型抗菌药物和防控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三、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1. 耐药机制研究:通过对MDRO耐药基因的鉴定和解析,揭示其耐药机制,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分析MDRO的遗传背景和进化关系,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疫苗研发:针对MDRO疫苗的研发取得一定进展,有望为预防MDRO感染提供新的手段。

四、总结与展望本年度,我国在多重耐药菌防控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应继续加强MDRO监测、防控和科研工作,提高公众对MDRO的认识,共同应对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

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

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大大减弱。

由于MDR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MDR菌株的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是必要的。

在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

常见的MDR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

在每个季度的监测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临床科室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细菌种类进行监测。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应包括标准化的取样方法和标准化的实验流程。

取样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验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要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临床科室的MDR菌株进行分类和统计。

可以按照细菌种类、抗生素耐药性状、临床科室等因素进行分类。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季度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MDR菌株的变化趋势。

对于MDR菌株的分析应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通过药敏试验或股巧板法进行。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不同MDR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耐药机制的研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通过检测MDR菌株中的耐药基因、耐药突变等,可以了解MDR菌株的耐药机制,并为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对于了解MDR菌株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可以为MDR菌株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简称MDR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由于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在临床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监测、分析和防控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监测手段和防控措施。

一、监测和分析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 临床样品的采集与分离:需要从临床患者的各类样品(如血液、尿液、痰液等)中采集细菌样品。

然后,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技术,将细菌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2.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对分离出来的细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可以了解不同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包括多重耐药菌。

该数据可以为临床工作者在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供参考。

3.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多重耐药菌的基因分析,可以了解其传播途径及机制。

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确定不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

4. 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和时空分布特点,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来制定预防措施,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1. 卫生教育和宣传:通过向公众普及个人及环境卫生的知识,如手卫生和食品安全的常识等,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减少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机会。

2.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和执行手卫生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改进设施和设备的设计等,以减少多重耐药菌在医疗机构中的传播。

3. 全面的环境卫生改进:在公共场所、家庭和医疗机构中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菌群的滋生和传播。

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管理,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抗生素,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5. 发展新型抗菌药物和疫苗: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和疫苗,以应对多重耐药菌带来的挑战。

6. 加强监测和报告体系: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和传播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泌尿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特点分析

泌尿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特点分析

泌尿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

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泌尿外科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498例出院病人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24例,24例次,感染率0.44%;患者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上16人,占66.67%;24例多重耐药菌,均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5例,占62.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产酸克雷伯菌2例,摩氏根菌摩氏菌1例次,非脱羧勒克菌阴沟肠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1例;患者原发疾病中10例为膀胱癌患者,占41.67%,且均破坏人体的正常结构,其中9例患者留置输尿管皮肤造口,1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

结论:泌尿系统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条件致病菌为主,主要发生在年龄大、病情重、免疫力低下患者身上,要加强医务人员对易感患者的监测,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知和干预,积极从院内治疗护理拓展到院外延伸服务,从而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关键词】泌尿外科;感染;多重耐药菌;护理【中图分类号】R6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163-03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S),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获得性耐药机制的发展迅速,同时加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耐药菌的传播和临床抗感染治疗变得复杂多变,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的病原菌和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与护理领域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2]。

泌尿系统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寻找更佳的医疗护理对策,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与防控策略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与防控策略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与防控策略尹丹萍;何多多【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7(34)2【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确诊感染多重耐药菌的43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结果该期间多重耐药菌的总感染率为1.67%,无显著变化(P>0.05).各种耐药机制的菌株随年度变迁所占构成比变化幅度不大,各年度检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菌株构成比均最高,均超过60%.各年度不同耐药机制的多重耐药菌菌株数构成比有显著差别(x2值=4364.7,P<0.01).多重耐药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为ESBLs、XDR、MRSA.不同年龄层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变化幅度不大,随着患者年龄层递增其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逐步升高,不同年龄层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有显著差别(x2值=118970.6,P<0.01).结论近6年来,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无显著下降,泛耐药的感染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防控多重耐药菌的形势严峻,医院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消毒、隔离,改进防控措施.老年患者是多重耐药菌易感人群,应作为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点人群.【总页数】4页(P165-168)【作者】尹丹萍;何多多【作者单位】250031山东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250031山东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4【相关文献】1.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与对策 [J], 范丽娟;陈静;任鲜华;吴午音2.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控策略 [J], 李琳;吴晓琴;徐莉3.浅谈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策略 [J], 蒲小军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与防控策略 [J], 唐科毅;王璇;肖向梅5.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与防控策略 [J], 张会礼;丁娟;陈瑜;张碧;唐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2组喘鸣音、呼吸困难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d
组别喘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平均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对照组6.345.528.05
治疗组3.523.626.50μ37.9541.0422.40
P<0.001<0.001<0.001
表2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9235441386①
治疗组925830496注:①与治疗组比较,P<0.01。

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少纤毛-黏液之间的吸附,降低痰液黏稠度,使黏稠痰液变稀,有利于分泌排出,从而发挥祛痰作用;还能解除组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黏膜充血和水肿,缓解气喘症状,对咳嗽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其药理作用尚有支气管递质释放抑制作用,故现有许多学者将其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李大刚等[3]应用培美他尼联合前列腺素E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Ⅱ型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患者,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动脉血气及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经培美他尼治疗后疗效显著,除发现极少数患儿应用后出现面部潮红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且观察发现减慢静脉滴注速度即可避免此反应发生。

提示培美他尼可作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5-266
[2]胡亚美,诸福棠,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0
[3]李大刚,孙钦成,程兆忠.培美他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5,25(10):15-16
[收稿日期]2011-08-20
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析
陈宏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为临床有目的性地采取治疗及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进行调查,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

结果共调查病例20507例,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1例,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93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9例。

结论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及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5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12)05-0510-02
医院感染[1]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2](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MDRO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近年来MDRO医院感染有逐渐增加趋势,应用常用抗菌药物效果并不理想,MDRO已成为临床治疗、预防和控制的难题,通过对我院发生的MDRO感染特点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有目的性的采取治疗及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对2010年1—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进行调查。

病例组选择为MRSA、VRE、至少要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其以上的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

对照组选择不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耐药少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3类或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非产ESBLs ECO及KPN。

1.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确定。

填院内感染卡上报感染控制科。

1.3菌株鉴定对感染患者的痰液、气管刷洗液、尿液、伤口分泌物及血液的1033株细菌,使用法国梅里埃ATB细菌鉴
定仪进行菌种鉴定。

1.4分析内容主要分析调查期间所有感染病例中,MDRO 感染的特点。

包括:MRSA、VRE、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 ECO、产ESBLs KPN。

1.5统计学处理调查结果输入统一的EXCEL表格,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耐药菌及MDRO种类我院上述时期共出院20507例患者,其中送检病例5788例,检出细菌1033株,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4.74%),耐甲氧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肠球菌属22株(2.13%),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属2株,鲍曼不动杆菌36例(3.48%),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例,ECO 242例(23.43%),产ESBLs ECO为93例,KPN140例(1
3.55%),产ESBLs KPN为19例。

2.2感染科室分布上述时期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ECO及KPN主要集中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ICU、老年病科、肿瘤外科、呼吸科等科室。

检出的MDRO主要来源为痰、全血、尿液、分泌物等,MDRO科室分布及菌株来源见表1和表2。

表1MDRO感染科室分布株科室MRSA VRE产ESBLs ECO产ESBLs KPN PDR-ABA 神经外科502320
神经内科312750
ICU411610
老年病科20810
肿瘤科20531
呼吸科10310
普外科10010
其他科室301151
合计21293192
表2MDRO来源例来源MRSA VRE产ESBLs ECO产ESBLs KPN PDR-ABA 痰903182
全血30610
尿液103710
分泌物611320
其他21670
合计21293192
2.3MDRO感染部位分布见表3。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占MDRO的主
表3MDRO感染部位分布例感染部位MRSA VRE产ESBLs ECO产ESBLs KPN PDR-ABA 上呼吸道00200
下呼吸道7010122
泌尿道005130
胃肠道02910
手术部位10210
皮肤及软组织50100其他801820
合计21293192
要来源,主要为ECO和KPN,其次为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MRSA检出较其他菌检出的MDRO比率高;MDRO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其次为尿液,这可能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MDRO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肿瘤科、老年病科呈较高分布,下呼吸道感染比例较高,上述科室患者大多为危重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且免疫功能低下,部分患者还进行了气管切开治疗,有研究显示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如COPD、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常常导致MDRO感染[3]。

同时现在普遍存在着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耐药菌的逐年增多,耐药程度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综上所述,由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肿瘤科及老年病科常常是老年及重症患者集中的特殊科室,导致耐药菌,尤其是MDRO感染发生率高,同时细菌长期在消毒剂环境内亦可通过质粒介导获得对消毒剂的耐受性[4],带有消毒剂基因的细菌可能不被常规消毒剂杀灭,这可能引起大规模院内感染,因此有必要制订完善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同时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正确使用消毒剂,延缓细菌耐消毒剂基因的蔓延,对住院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MDRO感染发生,防止耐药菌播散,从而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01月02日
[2]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01月17日
[3]戚其学,王春雷,李艳玲,等.1169例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所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
杂志,2007,17(7):511-515
[4]刘晓白,顾剑,骆明波,等.三种消毒剂对ESBL阳性和阴性大肠杆菌杀灭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2(3):193-
194
[收稿日期]2011-04-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