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课程标准-(11882)

合集下载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二)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二)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二)旨在继续培养学生在声乐领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音准和音域的掌控,并加强对音乐表达和演绎的理解。

本文档将按照以下五个主要大点,详细阐述课程的教学内容。

正文内容一、声音的产生与发声技巧1. 理解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2.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腹腔支撑技巧3. 掌握喉咙的开放和肌肉的放松,避免声带的紧绷4. 训练发声时的喉咙和口腔共鸣5. 熟悉发声时的发音和发声位置的调整二、音准和音域的掌控1. 加强对音高的听辨和准确把握2. 学习调整音高的技巧,避免音准偏差3. 扩展音域范围,提升音域转换的技巧4. 训练在不同音域之间无缝切换的能力5. 掌握并运用不同音区的发声技巧三、音乐表达与演绎1. 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感控制2. 学习如何在演唱中体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3. 提升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4. 掌握不同音乐风格中的演唱技巧5. 学习如何运用音乐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四、唱法与演唱技巧1. 学习不同唱法和发声风格的基本特点2. 掌握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风格的唱法技巧3. 学习舞台表演技巧和演唱练习的准备工作4. 理解如何在演唱中舒适地使用头声和胸声5. 尝试运用各种唱法和技巧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五、音乐理论和音乐文化知识1. 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符、音阶、节拍等2. 熟悉乐谱的解读和演唱技巧的标记方法3. 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和作曲家的特点4. 学习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5. 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并运用到演唱中总结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二)通过五个主要大点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的培养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提升。

学生将通过学习正确的发声技巧和音准掌控,进一步提升演唱的自信和表现力。

同时,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文化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声乐》课程类型:实践课学时:96学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三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是音乐类课程中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旨在训练学生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及艺术表现,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幼儿音乐教学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本课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理念,注重技能、强化能力,加强素质教育。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本课程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渗透,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学生的教师职业需求出发,以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为指导,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本课程本课程共开设5个学期,总学时180。

对《声乐》教材第一至三册进行整合,分为六个模块进行教学,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歌曲由浅至深,由易到难,选取了部分初、中级歌曲,同时在“幼儿歌曲”环节中增加了歌曲表演唱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演唱技巧和歌曲教学能力为主线。

在实践教学方面,本课程增开了课外实践环节,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为辅助阵地来加强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

3、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的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分析处理一般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了解幼儿的发声的生理特点、训练方法、保护嗓音的常识以及歌唱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和课外儿童声乐活动的辅导工作。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声乐课程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掌握合唱、指挥训练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熟练地演唱初中及程度的中外歌曲,并同时提高声乐作品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学习幼儿歌曲的范唱和教学技能,,同时发展创造性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声乐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打下稳固的声乐基础,包括呼吸、发声技巧、音准、音色塑造等方面的训练。

本课程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技巧水平。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提高气息控制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的音准感和音高把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灵活的音色变化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形象塑造能力。

6.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审美意识和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基础训练1.1 呼吸练习:学习正确的呼吸方式,包括腹式呼吸和深度呼吸。

1.2 发声技巧训练:学习正确的发声姿势和发声方法,包括声带的协调和声音的共鸣。

1.3 音阶训练:通过音阶的练习,提高音高把握和音准感。

1.4 基础音色塑造:学习不同音色的表达方式,如明亮音色、暗哑音色等。

2. 曲目学习2.1 选曲指导: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和音乐风格倾向,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曲目进行学习。

2.2 歌词学习:学习并理解歌词的含义,通过正确的发音和表达技巧,将歌曲的情感准确传达给听众。

2.3 曲目演绎:进行曲目的整体编排和表演,包括音乐的演唱、舞台表现、形象塑造等。

3. 舞台表演3.1 舞台形象:学习舞台形体语言和形象塑造技巧,提高舞台自信和表演能力。

3.2 舞台语言:学习舞台上的表演技巧,包括情感的表达、肢体语言的运用等。

3.3 团队合作:学习在舞台上与其他乐手和舞者的合作,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4. 音乐理论4.1 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乐符号、音乐术语等。

4.2 音乐鉴赏: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扩展音乐视野和审美意识。

4.3 学科综合:将声乐与其他音乐学科进行综合学习,如音乐史、音乐理论等。

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教师通过自己的演唱示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发声技巧和音色塑造。

《声乐基础》课程标准

《声乐基础》课程标准

《声乐基础》课程标准专业:高一年级音乐专业声乐学科一、课程简介:声乐基础是音乐专业的的重要课程,也是技能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由于人数多,基础差,学生的声乐知识几乎是空白的,而要使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接受变得容易,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声乐的自信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授基本的演唱发声原理,声情并茂的演唱初级曲目,是本学期的教授重点。

二.课程目标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歌曲的演唱和艺术表现等.三、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集中授课与单个授课相结合。

四.课程内容要求和设计学习任务学习项目学习情境学时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2歌唱的发声原理以及歌唱姿势介绍基本发声的理论概念以及歌唱的基本姿势了解发声器官及发声原理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2 歌曲欣赏歌曲《花非花》了解背景,音乐欣赏欣赏歌曲 4歌唱的呼吸训呼吸的速度练习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发声曲练习 6学习任务学习项目学习情境学时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2练打嘟噜练习了解掌握打嘟噜的基本要领和目的打嘟噜练习 6歌唱的语言训练元音发声要求U母音练习,i母音练习母音发声练习8口腔打开要求掌握口腔的打开要领.半打哈欠状态练习口腔的打开4歌唱的共鸣训练介绍基本理论概念,进行练习发声练习,共鸣点《思乡曲》曲调学习,共鸣体验6 歌曲演唱《思乡曲》了解歌曲创作背景简谱识谱,气息平稳,共鸣训练4歌唱的呼吸训练声音与气息的对抗i母音练习声音与气息的协调控制4 呼吸的控制歌曲气息控制ia母音的转换练习歌曲练习《故乡的小路》识谱学唱4歌唱的语言训练咬字前后位置发声曲练习《沂蒙山小调》学习中国歌曲的咬字发音方式8歌唱的语言训练五个元音(a.ei.i.o.u)的发声练习发声曲练习歌曲《送别》声音流畅自如,咬字清晰8声音稳定与气息支持中音音区腔体的建立中声区发声曲加强练习歌曲《月之故乡》声音与气息的统一8五、实施建议课程开始部分,主要以示范和教唱为主,后面章节时,自学歌曲是学生学习歌曲的主要方式。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差不多信息课程名称:《声乐基础》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学时/学分:32/1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无授课时间:2018~2016第1学期授课地点:艺术楼155琴房任课教师姓名:陈娟娟职称:讲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适用年级:15级音乐学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上课答疑与网络答疑结合、艺术楼155琴房【二】课程简介《声乐基础》是高等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中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重要主干课程,是训练学生运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重要必修课。

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了解声乐课程差不多理论体系和进展历史。

认识歌唱发声的差不多原理,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学会和掌握正确的发声的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

学会正确的分析和处理风格各异、类别不同的声乐作品,并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

掌握童声和变声期歌唱发声的训练方法。

具备从事中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从事群众文化事业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原理,养成良好的发声适应;2、理解科学的发声状态,领会参与发声的各器官之间的协调动作与关系;3、掌握科学发声的基础理论与技能,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4、学会演唱、正确的分析和处理风格各异、类别不同的声乐作品;5、并具有一定中小学音乐声乐教学和群众性歌咏活动演唱及范唱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关心学生理解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一般理论;2.在教学中注重歌唱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3.在教学中,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那么,依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4.重视歌唱发声的整体感,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5.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借鉴外国声乐艺术的精华,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声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声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开设学期:1、2、3、4、5总学时:135课时(9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技能必修课程,授课方式以个别授课为主。

(2)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演唱的发声原理、发声性质、发声方法,具备演唱技能和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富有特色的实用型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是音乐表演专业(声乐)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课程始终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以岗位能力的需求为目标,结合“听、唱、弹”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理解、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最终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团结协作的专业精神,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及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

(二)知识目标1、掌握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歌唱的发声原理。

2、了解歌唱声部与音域的划分。

3、掌握嗓音的结构与保健常识。

(三)能力目标1、具备基本演唱的能力。

2、具备合唱、重唱的能力。

3、具备分析歌曲的能力。

4、具备与其它器乐协调配合的能力。

5、具备全方位音乐表演的能力。

6、具备艺术实践能力。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1、在校专职教师均具备本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本专业任职教师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3、本专业专、兼职教师均具备“双师型”素质。

(二)教学方法建议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2、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

3、组织学生观摩名师、名家的专题讲座和音乐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

中外歌曲、艺术原创歌曲的演唱和艺术表现等教授幼儿歌曲演唱的能力儿童歌曲的演唱与表演熟知一般声乐曲目的能力三、课程内容、要求和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技能-认知)子学习情境(项目设计)课时测评培养学生教授幼儿歌曲演唱的能力1、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2、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1 音响欣赏 4 考察2 音乐会观摩 4 考察3 课堂学习24 考试4 模拟演出 4 考察中外歌曲、艺术原创歌曲的演唱和艺术表现等1 音响欣赏 4 考察2 课堂学习28 考试3 模拟演出4 考试儿童歌曲的演唱与表演1 现场模拟8 考试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和问题,可以根据评价的结论修改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措施;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完善学习环节,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评价教学检查是教学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获得教学评价的依据的重要手段。

因此,通常情况下所说的教学评价,也包括教学检查的内涵。

声乐教学的教学评价,同样包括教学检查、教学测评、教学判断等内容。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材编写:针对本学校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水平和当地实习要求编写辅助材料。

2.相关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室的投入与使用。

3.实训条件和基地建设 :成熟幼儿园实习联合单位。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声乐基础课程是声乐学习的重要阶段,它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声乐技巧和表演技巧的机会。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以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规划和实施课程。

正文:1. 声乐基础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小点1: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小点2: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包括发声、音准、声音品质等方面。

小点3: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自信。

1.2 课程重点小点1:基本的声乐训练,包括气息控制、共鸣调整等。

小点2:声音发声技巧的教授,如颤音、滚音等。

小点3:艺术歌曲的演绎和诠释。

1.3 课程要求小点1: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符、节拍等。

小点2:学生在课程期间需要参加课堂演示,并完成相关作业。

小点3:学生需要积极参加课程中的演唱训练,加强个人技能。

2. 课程内容2.1 声乐基础知识小点1:介绍声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音域、音色等。

小点2:讲授声乐的发声原理和正确的呼吸技巧。

小点3:教授声乐中常见的乐谱符号和标记。

2.2 声乐技巧训练小点1:调整共鸣和共振,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音色。

小点2:练习正确的喉咙放松和声带发声技巧。

小点3:发展声音的音域和音准能力。

2.3 艺术歌曲演唱小点1:学习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如古典、流行等。

小点2: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诠释要求。

小点3:训练歌曲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3. 课程教学方法3.1 讲授小点1: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和示范,向学生阐述声乐基础知识和技巧。

小点2:通过实际演示和模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声乐技巧。

小点3: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工具,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3.2 练习小点1:组织学生进行呼吸和喉咙放松的练习。

小点2:开展声乐音域和音准的训练活动。

小点3:指导学生针对特定歌曲进行演唱练习。

4. 课程评估方法4.1 口头演示小点1: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歌曲演唱。

小点2:根据学生的音准、音色和演唱技巧进行评估。

声乐项目课程标准

声乐项目课程标准

声乐项目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艺术中专校三年制声乐表演专业学生二、课程性质本课程将从发声的技能技巧、歌曲处理、歌唱的表现力、舞台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

掌握必要的声乐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歌唱的呼吸、共鸣、人声分类、常见的毛病及其纠正方法、嗓音保健等。

通过声乐技能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声音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正确的发声方法,解决演唱中的语言、吐字、音准、节奏、歌曲处理等问题。

能较好地演唱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中外歌曲的能力,具备声乐演员的基本素质。

三、参考课时396课时四、总学分学分:22分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声乐专业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歌唱的发声方法,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

在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一般声乐作品的内容,能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并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能够胜任艺术团体演员演唱工作。

六、素质教学目标1、掌握声乐演唱训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声乐教学的素养。

2、掌握各声乐演唱的身韵表达特点,并能够自主进行演唱训练和排练,具备声乐演唱培训的基本素养。

3、掌握表演的基本技能,把握艺术教育的一般规律,具有实际工作的素养。

4、掌握声乐作品的分析,具备声乐演唱节目编排的基本素养。

(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声乐演唱中正确声音的基本概念。

2、能掌握声乐演唱中运用于演唱的发声肌肉的控制。

3、能正确运用声音来表达所演唱的作品的情感、思想。

4、掌握一定数量的中外作品。

(二)技能教学目标1.加强中声区声音的稳定,转换声区声音把握。

2.加强对声部以及对音色力度的控制能力,能较完整的掌握作品的音乐形象。

3.选用相应程度的伴奏曲,训练伴奏的协调配合能力并注意提高学生的视奏水平。

六、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的总体设计原则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形成项目课程体系。

2、声乐专业基本功训练选取的基本依据:专家们对声乐专业的岗位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C类适用专业:音乐教育授课单位:艺术学院学分:4分学时:75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本课程是三年制专科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音乐教育专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从音乐教育专业出发,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演唱技巧,了解歌唱的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运用歌唱方法,解读歌曲内涵,把握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能胜任今后的声乐演唱和教学工作。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该课程作为音乐学习的基本核心课程,贯穿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为一些同步课程、后续课程如声乐表演、合唱指挥等课程提供基础和技能准备。

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设计整体思路: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等专科声乐课程的安排区注重技能的实际应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采用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声乐理论、声乐技巧训练、声乐表演、作品分析、合唱、视唱、艺术实践等课程相融合,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声乐素质水平,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

课程设计原则:1.体现学术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2.体现民族性与国际性相融合的原则3.体现声乐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原则4.体现技术、文化、审美与创作相统一的原则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嗓音保护的有关知识。

通过演唱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歌曲,体会音乐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魅力。

2.技能目标掌握正确的发声规律,对气息和声音有一定控制力,做到上下声区基本统一,咬字吐字基本准确、清晰。

3.素质目标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和歌唱的发声技巧,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并具有一定的演唱表现力和歌唱分析力。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实践学时:16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发声类的基础课程,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掌握声乐发声及演唱的技巧。

通过教学,让学生逐步了解和初步掌握说话与演唱之间的有机联系。

最终做到能够让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一般声乐作品的内容,并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最终能够胜任毕业汇报演出等场合的舞台演唱。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声乐及基本特征,通过各种练习及发声训练能初步放松声音,自然地进行发声演唱。

通过研究,建立正确的歌唱发声及用嗓方法,能掌握声乐发声中基本气息与位置的运用,从而在演唱中自如地表现声音。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舞台演唱和理论实践经验,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和表现力。

课程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

做到音准、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对声音好坏有一定分辨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表现歌曲的能力。

对歌唱的把握准确,以情带声,声请并茂。

3.培养学生对音乐和唱歌的兴趣。

4.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独立演唱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该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授课。

课堂上将围绕声乐基础的相关理论进行集中讲授,同时将结合一系列典型的声乐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并组织学生进行大量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发声技巧。

该课程主要用到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采用讲授、演示与实践相结合。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1页,共8页本课程分为两种课堂形式:1、声乐大课在声乐大课中,通过声乐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和功能,发声原理等等声乐基础理论;通过发声训练和歌唱练习,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发声技能,包括歌唱的姿势、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等,用较正确的方法演唱初级程度的声乐作品。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集音乐基础理论、技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课程。

通过学前教育声乐技能课,使学生具备基本声乐演唱技巧,掌握幼儿歌唱器官的生理特点和幼儿歌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演唱能力和幼儿园教学实践能力。

所以,学前教育声乐课是将声乐专业课程与学前教育特色相融合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定位声乐课程是继《乐理与试唱练耳》课程之后的一门实践课程,是让学生把在《乐理与试唱练耳》中掌握的基本音乐素养应用于具体声乐演唱与教学的实践课程。

同时本课程与《钢琴与即兴伴奏》课程同时开设,一同搭配共同提高学生在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岗位中所必须的“弹唱”能力。

在本课程的后半部分还设置了模拟幼儿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幼儿歌曲表演唱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把声乐课所学的各种技能加以综合运用,为工作实践做好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按工学结合的要求,以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按幼儿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让学生确实的掌握以后工作中所必须的能力。

同时结合艺术类课程特有的感染力,本课程除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以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培养具备高品位的人文修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声乐课程设计主要是根据入校学生的基本状况和课程目标而定。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没有系统的学过声乐,普遍存在缺乏音乐基础知识,对音乐的感知性和表现性较差等问题。

课程首先从声乐基本理论知识入手,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发声技巧,并通过中外艺术歌曲、创作歌曲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声乐专业的积极性并为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打下基础。

其次在对学生加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综合训练基础上,充分糅合多学科的力量,集音乐、舞蹈、美术、语言、文学、表演等为一体,使学生全面理解和运用声乐教学技能,增强学生对声乐艺术教育的综合把握能力并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技能水平。

最后学生通过对幼儿歌唱器官的生理特点和幼儿歌曲的特点的学习,结合表演、舞蹈、即兴伴奏等课程,并通过设定教学情境,师生一起模拟幼儿教学的方式,具体的去综合运用和锻炼、以培养学生幼儿歌曲演唱与教授能力。

《声乐》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208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的教育教学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经过几年的时间学习训练,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内容包括歌唱理论知识的学习,发声方法的学习,幼儿歌曲的学习与演唱方法,基本合唱指挥与训练。

在幼儿歌曲上侧重让学生了解幼儿歌曲特点和演唱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幼儿歌唱的兴趣。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乐理与视唱练耳》,后续课程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正确引导幼儿在音乐生活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歌曲演唱的发声原理与生理机能;歌曲演唱发声方法的基本理论与训练;•合唱指挥的基本方法与合唱训练;学前儿童歌曲的特点及演唱方法;1.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曲的演唱;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进行儿歌演唱;•能够进行简单的合唱指挥及排练;.素质目标:• 初步形成正确发声的观念,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逐渐形成积极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职业理想,同时获得研究学前教育相关学科的乐趣。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选用与编写应表达专科学生的特点,既要表达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考虑专科学生的可接受性。

本课程选用教材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杨丽华夏艳平主编的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声乐》2012-5-1版参考教材1.《中外优秀歌曲选》胡郁青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外经典儿歌钢琴弹唱精选》刘红主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二)教学建议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他要求学生与老师能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更需要全程全身心的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状态。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展示、反应、多元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乐基础》课程标准

《声乐基础》课程标准

《声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6078建议课时数: 100 课时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先修课程:基础乐理、视唱练耳教育实习后继课程:合唱与指挥、幼儿活动设计与指导一、前言(此描述与本课程直接关联)声乐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的重要课程,也是技能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由于人数多,基础差,学生的声乐知识几乎是空白的,而要使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接受变得容易,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声乐的自信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缺乏课程描述)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授基本的演唱发声原理,声情并茂的演唱初级曲目和儿童歌曲,是本课程的教授重点。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开设 3 个学期,每周 3 个课时。

二、课程目标1、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中外歌曲、艺术原创歌曲的演唱和艺术表现等2、儿童歌曲的演唱与表演。

(一)职业能力目标在幼儿园和早教机构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中,能够指导儿童了解歌曲节奏、音调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完整演绎和教授歌曲。

了解儿童歌唱各种歌曲和各种形式,组织各种类型的歌唱演出和比赛。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声乐基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教学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演唱幼儿歌曲演唱的能力共鸣、歌唱的咬字;中外歌曲、艺术原创歌曲声乐熟知一般声乐曲目的能力的演唱和艺术表现等教授幼儿歌曲演唱的能力儿童歌曲的演唱与表演三、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集中授课与单个授课相结合。

(二)教学任务安排第一学期侧重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

第二学期侧重中外歌曲、艺术原创歌曲的演唱和艺术表现等第三学期侧重儿童歌曲的演唱与表演。

四、课程内容、要求和设计(与学前专业需求不符,明显是音乐专业的内容!!)典型学项目子学习情境(活动设计)学时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 1学习情境 2歌唱的发介绍基本发声的练声曲目练习《花非花》4声原理理论概念学时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 1学习情境 2歌曲《绣荷包》了歌曲《红豆词》《嘎歌曲演唱俄丽泰》的合唱与8解背景,音乐欣赏领唱形式学习呼吸的速度练习快吸快呼,慢吸慢发声曲练习2呼歌唱的呼《金风吹来的时《嘎达梅林》欣赏候》《我亲爱的》吸训练歌曲演唱影音资料,熟悉旋《多麽幸福能赞8律美你》气息控制,情感体验《美丽的草原我元音发声要求《红梅赞》演唱与的家》《茶山新歌》8音乐分析母音演唱,熟悉旋歌唱的语律言训练《渔光曲》《梅娘口腔打开要求练声曲曲》保持气息支8持,稳定声音状态介绍基本理论概《大海啊故乡》曲发声练习,共鸣点调学习,共鸣体验6念,进行练习歌唱的共《故乡的小路》鸣训练《牧羊姑娘》了解《渔家姑娘在海歌曲演唱背景,合唱与领唱8边》简谱识谱,气形式学习息平稳,共鸣训练声音与气息的对《秋收》了解背景,《黄水谣》气息控欣赏影音资料,声制,声音与气息的12抗情并茂的演唱协调控制歌唱的呼《不要责备我吧吸训练呼吸的控制欲弱《女儿歌》乐曲曲妈妈》《牧羊曲》8音气息控制调哀怨,呼吸平稳体会不同风格歌曲的气息演唱《沂蒙山小调》歌唱的语咬字前后位置发声曲练习《卖布谣》学习中8言训练国歌曲的咬字发音方式学时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 1学习情境 2《绣金匾》《祖国歌唱的语五个元音发声练发声曲练习之恋》《宝贝》声12言训练习音流畅自如,层次鲜明中音音区腔体的中声区发声曲加强《日月和星辰》《茉莉花》声音与8建立练习声音稳定气息的统一与气息支《假如你爱我》《乘《假如你爱我》持高音区腔体的建《乘着歌声的翅着歌声的翅膀》同8立膀》亲切自然的演母音哼唱,唱《虽然你冷酷无《虽然你冷酷无美声歌曲介绍情》演唱,要求咬8情》欣赏美声歌曲字与气息统一演唱与欣《请告诉我》《绿赏美声歌曲演唱发声曲练习《摇篮树成荫》节奏舒缓8曲》从容,声音深沉有力中国民族声乐作《沂蒙山小调》地方民歌风格把握《放马山歌》《红8声乐作品品艺术处理彩妹妹》《曲蔓地》的艺术处《共和国之恋》理中国创作声乐作创作风格把握《洪湖水浪打浪》12品的艺术处理《水车谣》欣赏《四季歌》《心中儿童歌曲欣赏把握儿童歌曲的风的歌》《甜甜的》8儿童歌曲格等《小奶牛》《夏天欣赏与演掌握儿童歌曲演唱到了》《放风筝》唱儿童歌曲演唱的声音位置,情绪《来唱歌》《北京16状态的金山上》《我有一头小毛驴》钢琴伴奏意大利歌曲《假如在艺术歌艺术歌曲钢琴伴你爱我》《乘着歌曲中的作奏欣赏声的翅膀》钢琴伴用奏赏析《假如你爱我》《乘着歌声的翅12膀》钢琴伴奏演唱习任务(学习情境)学时学习情境 1学习情境 2声乐钢琴伴奏曲自选曲目钢琴伴《老黑奴》20目欣赏奏演唱五、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特别是对于声音的审美鉴赏,是上好声乐基础课非常重要的方面。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声乐基础》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学时学分: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无授课时间:第学期授课地点:艺术楼琴房任课教师姓名:陈娟娟职称:讲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适用年级:级音乐学联系电话: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上课答疑与网络答疑结合、艺术楼琴房二、课程简介《声乐基础》是高等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中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重要主干课程,是训练学生运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重要必修课。

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了解声乐课程基本理论体系和发展历史。

认识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学会和掌握正确的发声的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

学会正确的分析和处理风格各异、类别不同的声乐作品,并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

掌握童声和变声期歌唱发声的训练方法。

具备从事中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从事群众文化事业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原理,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理解科学的发声状态,领会参与发声的各器官之间的协调动作与关系;、掌握科学发声的基础理论与技能,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学会演唱、正确的分析和处理风格各异、类别不同的声乐作品;、并具有一定中小学音乐声乐教学和群众性歌咏活动演唱及范唱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一般理论;.在教学中注重歌唱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在教学中,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重视歌唱发声的整体感,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借鉴外国声乐艺术的精华,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声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声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通过歌唱和表演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生活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声乐作品的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尊重声乐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声乐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任务通过对歌唱发声基本原理歌唱

声乐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任务通过对歌唱发声基本原理歌唱

声乐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任务通过对歌唱发声基本原理歌唱《声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通过对歌唱发声基本原理、歌唱的生理、心理、咬字吐字、作品风格、审美要求等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艺术的基本规律、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歌唱技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以后的艺术教学与艺术表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和课内实践教学两大块,结合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学习,以教师讲授声乐基本知识与方法为主,课内实践教学以教师范唱、指导学生练习和学生演唱声乐作品为主。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发声原理等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以及科学保护嗓子的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接触发声训练,为今后的演唱作品打下良好的发声基础。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声音训练,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并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2能力目标:要掌握基本音乐基础理论以及演唱理论,能够分析一般的作品,要有能够演唱完整作品的能力,把握歌曲节奏、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组织声乐教学,课外声乐辅导等活动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爱音乐的感情。

让学生多多的参加演出或声乐比赛,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相关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学生中国传统音乐和国外音乐的理解,使其具有爱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交流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具有爱岗敬业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三)参考学时120课时(四)课程学分16课时计为一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序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设计建参考课时号要求议1.要求学生具有正1 歌唱 1、做一些呼确的歌唱姿势,积极吸方面的专 60课时训练的歌唱心理状态,逐项训练,(比步树立良好的歌唱如深吸气快习惯。

呼,深吸慢2.体会气息对声音呼,比赛打嘟的支持作用,逐步训噜时间,学狗练对气息的控制能喘气) 力。

2、做打哈欠3.体会喉咙的打开的状态,体会对歌唱的作用,喉咙歌唱时喉咙能基本稳定地进行的状态3、训歌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078
建议课时数:100 课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乐理、视唱练耳
后继课程:合唱与指挥、幼儿活动设计与指导教育实习
一、前言(此描述与本课程直接关联)
声乐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的重要课程,也是技能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由于人数多,基础差,学生的声乐知识几乎是空白的,而要使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接受变得容易,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声乐的自信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缺乏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授基本的演唱发声原理,声情并茂的演唱初级曲目和儿童歌曲,是本课程的教授重点。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开设 3 个学期,每周 3 个课时。

二、课程目标
1、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中外歌曲、艺术原创歌曲的演唱和艺术表现等
2、儿童歌曲的演唱与表演。

(一)职业能力目标
1
在幼儿园和早教机构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中,能够指导儿童了解歌曲节奏、音调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完整演绎和教授歌曲。

了解儿童歌唱各种歌曲和各种形式,组织各种类型的歌唱演出和比赛。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声乐基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教学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演唱幼儿歌曲演唱的能力
共鸣、歌唱的咬字;
声乐中外歌曲、艺术原创歌曲
的演唱和艺术表现等
熟知一般声乐曲目的能力
教授幼儿歌曲演唱的能力儿童歌曲的演唱与表演
三、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集中授课与单个授课相结合。

(二)教学任务安排
第一学期侧重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

第二学期侧重中外歌曲、艺术原创歌曲的演唱和艺术表现等
第三学期侧重儿童歌曲的演唱与表演。

四、课程内容、要求和设计(与学前专业需求不符,明显是音乐专业
的内容!!)
子学习情境(活动设计)
典型学项目
学时习任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 2
歌唱的发介绍基本发声的
练声曲目练习《花非花》 4 声原理理论概念
2
学时习任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 2
歌曲《绣荷包》了歌曲《红豆词》《嘎俄丽泰》的合唱与
歌曲演唱
8
解背景,音乐欣赏
领唱形式学习
呼吸的速度练习快吸快呼,慢吸慢

发声曲练习 2
《金风吹来的时歌唱的呼
《嘎达梅林》欣赏候》《我亲爱的》
吸训练
歌曲演唱影音资料,熟悉旋《多麽幸福能赞
8
律美你》气息控制,
情感体验
《美丽的草原我
《红梅赞》演唱与
音乐分析
歌唱的语

言训练
《渔光曲》《梅娘口腔打开要求练声曲曲》保持气息支
8
持,稳定声音状态介绍基本理论概
念,进行练习发声练习,共鸣点
《大海啊故乡》曲
调学习,共鸣体验 6
歌唱的共
鸣训练《牧羊姑娘》了解
《故乡的小路》
《渔家姑娘在海歌曲演唱背景,合唱与领唱
8
边》简谱识谱,气
形式学习
息平稳,共鸣训练《秋收》了解背景,《黄水谣》气息控声音与气息的对
欣赏影音资料,声制,声音与气息的
12 抗
情并茂的演唱协调控制
歌唱的呼
《不要责备我吧
吸训练
呼吸的控制欲弱
音气息控制《女儿歌》乐曲曲
调哀怨,呼吸平稳
妈妈》《牧羊曲》
体会不同风格歌
8
曲的气息演唱
《沂蒙山小调》
歌唱的语
言训练咬字前后位置发声曲练习
《卖布谣》学习中
国歌曲的咬字发
8
音方式
3
学时习任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 2
《绣金匾》《祖国
歌唱的语言训练五个元音发声练

发声曲练习
之恋》《宝贝》声
音流畅自如,层次
12
鲜明
中音音区腔体的中声区发声曲加强
《日月和星辰》
《茉莉花》声音与
8 建立练习
气息的统一
声音稳定
与气息支
持高音区腔体的建
《假如你爱我》《乘
着歌声的翅膀》同《假如你爱我》
《乘着歌声的翅
8
立膀》亲切自然的演
母音哼唱,

《虽然你冷酷无《虽然你冷酷无情》演唱,要求咬
美声歌曲介绍
情》欣赏
8 美声歌曲
字与气息统一
演唱与欣《请告诉我》《绿

美声歌曲演唱发声曲练习《摇篮
曲》
树成荫》节奏舒缓
从容,声音深沉有
8

声乐作品
中国民族声乐

品艺术处理
8
的艺术处
理中国创作声乐作
《共和国之恋》
创作风格把握《洪湖水浪打浪》
12 品的艺术处理
《水车谣》欣赏
《四季歌》《心中
儿童歌曲欣赏把握儿童歌曲的风的歌》《甜甜的》
8 格等儿童歌曲
《小奶牛》《夏天欣赏与演
掌握儿童歌曲演唱到了》《放风筝》唱
儿童歌曲演唱的声音位置,情绪《来唱歌》《北京
16
状态的金山上》《我有
一头小毛驴》
钢琴伴奏
在艺术歌艺术歌曲钢琴伴意大利歌曲《假如
你爱我》《乘着歌
《假如你爱我》
《乘着歌声的翅
曲中的作奏欣赏声的翅膀》钢琴伴
膀》钢琴伴奏演唱
12
用奏赏析
4
子学习情境(活动设计)
典型学项目
学时习任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 2 声乐钢琴伴奏曲
目欣赏《老黑奴》
自选曲目钢琴伴
奏演唱
20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特别是对于声音的审美鉴
赏,是上好声乐基础课非常重要的方面。

声乐欣赏课包括教师的示范
课和音像资料都是提高声音审美的方法之一。

课程开始部分,主要以示范和教唱为主,后面章节时,自学歌曲是
学生学习歌曲的主要方式。

由于学前专业的声乐基础课采用小组授课制,所以制定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和教学评估的标准,鼓励教师积极实施小组课,有效利用和节约教学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评价
教学检查是教学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获得教学评价的依据的重要手段,因此,通常情况下所说的教学评价,也包括教学检查的内涵。

声乐教学的教学评价,同样包括教学检查、教学测评、教学判断等内
容。

声乐基础课主要是平时检查占到每次课时的60%以上,在这门课程里,技能学习的教学测评占到80%,平时教学检查占20%。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编写
声乐教材来自于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充分发掘教材内
容使学生充满主动性,针对本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水平和当地
5
实习要求编写辅助材料。

2、相关资源建设
多媒体技术的投入与使用,实习课堂的投入和使用,都会对本课
程学习有极大的促进。

3、实训条件和基地建设(有夸大之嫌,无支撑材料!!)
对于教学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和相关机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具有针对岗位的现场的实训基地,使所学的知识技能多接触实践,我院舞蹈房、礼堂、合作的幼儿园和培训机构都为学生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