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热点素材10篇(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作文热点素材10篇(集锦)

1.让公众感受历史的魅力(人民论坛)

——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⑦

在一件件国宝中触摸文化的宝藏,于一封封家书中感受精神的传承……近年来,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让观众看到“历史原来这么有料”。透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

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淀出文化、闪耀着智慧。领袖的“用典”,正是一个感受历史魅力的窗口。用东汉杨震“四知拒金”说廉洁,引《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讲实干,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谈信仰……信手拈来的精妙典故,让领袖的讲话、文章充满魅力、引人入胜,也让人看到历史中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曾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的确,割断了历史,“现在”就失去了纵深,成为一个单薄的平面。人们渴望走进历史、了解传统,正是希望于其中理解当下、定位自身。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能让年轻人觉得很燃很感动;为什么公众排起长队,只为一睹2000年前的西汉海昏侯墓文物。可以说,让公

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不仅是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也是回应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好感受历史的魅力,需要让公众走进“历史的场景”。翻看《史记》《汉书》,能听见垓下的悲歌、看到绝域的车骑,体悟到兴衰之理、人生奥义。看看长征路上无言矗立的红军墓碑,走进戈壁荒漠中连接天地的发射基地,更能感受革命史的慷慨悲壮、奋斗史的荡气回肠。我们其实“去古未远”,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之中。国家史、地方史、行业史、家族史,都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间活泼地呈现着。进入这样的历史场景,使得历史可触可感、宛在眼前,才能打开人们的历史视野,激发人们的历史兴趣。

更好感受历史的魅力,也需要让历史走进“生活的场景”。近年来,引发收视狂潮的历史正剧、开启大众阅读的大家小书、点燃观众热情的文化节目,这些作品赢得认可也正说明:历史不应曲高和寡,更不应远离生活,而应是有温度、接地气、富于人情味的。不论是亮相北京、上海、深圳的“时光博物馆”,或是深受网友追捧的故宫文创产品,它们打动人心的秘诀,就在于他们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历史的景深。

领袖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历史要“活起来”,也正需要发现生活的历史场景、创造历史的生活

场景。在“活化”的历史中,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定然能让更多人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收获“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的启迪,得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的滋养。

历史学家说,往昔就是异乡。其实,对于公众而言,历史绝不是异乡,而是精神的原乡。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还乡”。于汗青古籍中采撷智慧,在追昔抚今中神交千古,历史就一定能成为一道来自过去的强光,照亮我们前行的征程。

2.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人民论坛)

临近春节,思亲情感急剧升温,文化乡愁浓烈释放。春节这道文化命题总是令人回味无穷,越是深入咀嚼,越能品味到文化自信厚积薄发的力量。

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引进来量能扩充的今天,人们对“年味”的理解、对过年方式的选择也更为丰富多元。但不论文化表象怎么样,像亲情团聚、敬老慈幼这些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因子,牢牢占据着春节文化的中枢。一位学者说得好,“一切文化将最终积淀为人格”。对家的依恋和向往,构成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文化人格,以至于亲情眷顾成为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文化胎记,过年回家成为春节最重要的节日仪式。年复一年,亿万个家庭的团圆故事

总会在春节集中上演,“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成为春节这股文化潮汐持久不衰的生动见证。

“春节是老百姓最看重的节日,那些传统的老理儿咱可不能丢。”首都文明办发出文明过大年倡议书,勾起不少人对“老理儿”和“老礼儿”的记忆。在春节这个文化丛里,其中写满了“廿三糖瓜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炸了丸子炸豆腐”之类的节日仪式,“过年不许说不吉祥的字眼”之类的风俗讲究。“老理儿”不是因为古老才有价值,而是因为有价值才被人们铭记在心。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传统文化这部历史巨著里,散落着不少已遗失、被遗忘的美好元素。无论走到多远的未来,我们都应努力做一个向历史学习的虚心学生。

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中国人的礼物,但文化不会停留在昨日,正如崭新未来总是永不停歇奔涌前行。老家朋友发来一个视频链接,点开发现邻村自导自演的“村晚”好生热闹,节目有流行歌曲、广场舞、诗歌朗诵、魔术,也有豫剧选段、古筝演奏、武术表演、自编“三句半”。通过网络直播,外地游子同样分享到家乡的甜蜜幸福。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化追求,折射出乡村文化振兴的蓬勃希望,也为春节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事实上,春节文化一直在维新不已。改革开放40年来,从央视春晚开播到短信祝福、网络贺年,再到如今旅游、健身、读

书等各式过年潮流,新的文化样态不断孕生蝶变,让春节这杯时间的佳酿散发出历久弥新的芬芳。

如果说传统性是春节的精髓,那么时代性就是春节的生命。守护好作为文化传统的春节,便能守住民族根和魂;发展好引领时代潮流的春节新文化,便能让传统之花永开不败,让文化自信挺立不倒。让我们相聚春节时光里,一起重温情感认同、夯实文化归属,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3.追梦路上再出发(人民论坛)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观看从1983年开始举办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民俗。30多年来,家家户户在电视机前共同守岁,喜迎美好农历新年,成就了一幅万众参与、家国一心的动人画卷。

春晚,呈现了中国人的文化根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精致的扮相,华美的服饰,悠扬的唱腔,利落的招式,让观众在感受戏曲美、奇、巧、趣的同时,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感到振奋。武术《少林魂》展现出少林武术的精气神;舞蹈《敦煌飞天》则以精妙的创意,上演了一场芭蕾与敦煌文化的精彩碰撞。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汇聚融合,春晚舞台新意迭出、生趣盎然。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一个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