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复习题1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考研真题

环境科学考研真题

环境科学考研真题2019年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最可能作为自燃物质的是:A.煤油B.焦油C.煤屑D.柴油答案:C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氧化碳主要来源的是:A.机动车尾气B.家庭厨房燃气C.煤炭燃烧D.电力厂烟气答案:D3.以下关于大气气象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低时,溶解氧含量高,对鱼类有利B.气压低时,溶解氧含量也会降低C.温度升高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会减少D.风速对水体溶解氧含量没有影响答案:D4.下列选项中,属于DNA损伤的主要影响因子的是:A.紫外线B.臭氧C.磁场D.噪声答案:A5.下列仪器中,用于监测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是:A.液体色谱仪B.红外光谱仪C.玻尔兹曼分光仪D.溶解氧电极答案:D二、简答题1.请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及意义。

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建设项目及相关政策、规划、法规进行环境效应估算和评价的若干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其基本原理是评价根据环境影响的特征,通过对项目建设或规划实施前可行性研究、环境基线调查和预测评价,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预测项目的环境影响,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1)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环境风险;2)保护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增强公众参与,促进信息公开和透明度;4)提高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认识。

2.请简要介绍典型的大气污染物,并说明其主要来源和危害。

答:典型的大气污染物包括:1)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燃煤、燃油、工业生产过程等,会导致酸雨、大气污染和废弃物形成,对健康和植物造成危害。

2)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家庭燃气等,会引起中毒,可导致死亡。

3)颗粒物:来源有燃煤、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并沉积,威胁人们的健康。

4)臭氧: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对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5)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等,会导致酸雨、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问题。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一、选择题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D.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D.分解者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7、旱灾,地震等( B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8、BOD 表示( A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A.氧B.碳C.氮D.磷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29、早在1957年就有学者( B )对中国政府提出应该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剧烈增长。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二、问答题1. 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答: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旱灾害加剧;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环境污染问题是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2.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科学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 从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发展史入手,谈谈你对环境态学的总体认识(包括与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的异同;两者发展的关联点等)。

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生态幅:在自然界,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生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

每个种适应生境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

中南林环境科学精彩试题

中南林环境科学精彩试题

word水污染试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废水物理性指标的是();A、MLSSB、SSC、 DSD、KS2、废水的可生化指标可表示为();A、BOD5/CODB、BOD20/CODC、BOD u/CODD、BOD/COD3、凯氏氮为();A、NH3-NB、硝态氮+亚硝态氮C、有机氮+氨氮D、TN4、下列不属于生物水质指标的是();A、细菌总数B、大肠菌群数C、病毒数D、蓝藻数5、废水的宏观混合过程中没有();A、竖向混合过程B、横向混合过程C、段面混合阶段D、弥散混合过程6、珠江段江水水质差,水面常有气泡冒出,其原因是();A、鱼儿戏水冒气泡B、人工充氧过程C、河底底栖生物活动所致D、厌氧产酸产气过程所致7、污水处理中的A法指的是();A、好氧活性污泥法B、厌氧活性污泥法C、活性污泥法D、吸附-生物降解法8、污水处理过程中,三级处理与深度处理的关系为();B C、D9、污水的生化处理过程中,CODcr=450mg/L,BOD5=250mg/L,某人测得出水的CODcr=120mg/L,BOD5=25 mg/L,试评价测量结果();A、正确B、不正确C、基本符合D、无法确知10、粗格栅间中的操作工人的安全保护工作最主要有();A、防护有害气体的毒害作用B、防止清渣机械对工人的损伤C、防止出现溺水事故D、以上都不是11、污水流量变化系数();A、流量大,系数大B、流量大,系数小C、流量小,系数大D、流量与系数无关12、下列属污水的纯物理处理方法是以下()项;A、超滤B、砂滤C、渗析D、混凝13、下列构筑物用作分离目的不同的是();A、沉砂池B、二沉池C、污泥浓缩池D、初沉池14、沉淀的四种类型中没有();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吸附沉淀D、压缩沉淀15、理想自由沉淀的沉降曲线是();A、直线B、抛物线C、圆弧线D、双曲线16、曝气沉砂池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去除()的有机负荷;A、砂粒表面B、悬浮态固体C、可生化降解有机物D、以上都是17、杰哥接到了一个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任务,日处理量为50万吨,他想用竖流式沉淀池作初沉池,试评价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环境科学复习资料第⼀章1、什么是环境⼀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着⼈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类⽣活和发展的各种⾃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是⼈类开发利⽤的对象。

2、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问题是⽬前世界⼈类⾯临的⼏个主要问题之⼀。

环境问题按其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原⽣环境问题是由于⾃然⼒引起的,没有⼈为因素或⼈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也称为第⼀类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地震、⽕⼭活动、滑坡、泥⽯流、台风、洪⽔、⼲旱、⾃然地球化学异常等⾃然灾害问题。

次⽣环境问题。

是由于⼈类的⽣产和⽣活所引起的⽣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机⼈类⾃⾝的⽣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也叫做第⼆类环境问题。

次⽣环境问题,主要是⼈类不合理利⽤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次⽣环境问题是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3、环境容量:是指在⼈类⽣存和⾃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容纳污染物的最⼤负荷量。

4、环境科学的产⽣环境科学是在环境问题逐渐呈现并⽇益严重的过程中产⽣和发展起来的⼀门综合科学。

5、环境科学的内容环境科学是研究⼈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类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的。

1、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2、研究环境变化对⼈类⽣存的影响3、研究⼈类⽣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4、研究⼈类⽣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5、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法6、研究环境科学的认识论和⽅法论6、环境科学的特点1、整体性指的是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构成了⼀个完整的系统,故⼜称系统性,也就是说,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以特定的⽅式联系在⼀起,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通过稳定的物质、能量流动⽹络以及彼此关联的变化规律,该结构在不同的时刻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整体的功能却不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是由各部分之间通过⼀定的联系⽅式所形成的结构以及所呈现出的状态决定的.2、环境的区域性指的是环境(整体)特性的区域差异,具体说来就是:不同(⾯积⼤⼩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域的环境有不同的整体特性。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复习资料环境科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你对“环境”⼀词有何认识?答: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事物是⼈类,以⼈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类⽣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它们可分为⾃然环境和⼈⼯环境两种。

环境具有:①整体性;②有限性;③不可逆性;④隐显性;⑤持续反应性;⑥灾害放⼤性等六个特点。

(课本P1、P6-7)2、什么是环境问题?何谓原⽣环境问题和次⽣环境问题?答:环境问题,从⼴义理解,就是由⾃然⼒或⼈⼒引起⽣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类的⽣存和发展的⼀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

只是由于⼈类的⽣产和⽣活活动,使⾃然⽣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类⽣存和发展的⼀切问题,都是从狭义上理解的环境问题。

由⾃然⼒引起的为原⽣环境问题,⼜称第⼀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涝、⼲旱、滑坡等⾃然灾害问题。

由⼈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环境问题,也叫第⼆环境问题,它⼜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态环⼰基那个破坏两类。

(课本P11-12)3、环境问题的发展可分为哪⼏个阶段?答:环境问题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环境问题的产⽣与⽣态环境早期破坏,此阶段包括⼈类出现以后直⾄产业⾰命的漫长时期,所以⼜称为早期环境问题。

②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此阶段从产业⾰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

这⼀时期环境污染的特点是:由⼯业污染向城市污染和农业污染发展;点源污染向⾯源(江河湖海)污染发展;局部污染正迈向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构成了世界上第⼀次环境问题⾼潮。

③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在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开始,引发了第⼆次世界环境问题⾼潮。

这⼀阶段环境问题的核⼼,是与⼈类⽣存休戚相关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类⾃然的、⽽且是⾃觉的建设⼈类⽂明的问题。

(课本P12-15)5、环境科学的特点有哪些?答:环境科学的特点:①交叉性;②有很⼤争议的新兴科学;③复杂性;④动态性。

初一环境科学基本知识模拟试题

初一环境科学基本知识模拟试题

初一环境科学基本知识模拟试题一、题目:初一环境科学基本知识模拟试题(正文部分)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定义是:A. 研究生物的科学B. 研究地球的科学C. 研究环境保护的科学D. 研究物理的科学2. 生态系统包括:A. 生物体B. 社会系统C. 地球内部D. 生物体、非生物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 化学污染的主要途径是:A. 噪声污染B. 水源污染C. 土壤污染D. 空气污染4. 随着全球温暖化,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等)将会:A. 减少B. 不变C. 增加D. 难以预测5. 以下哪个行为属于人类对环境的不良破坏?A. 垃圾分类B. 节约用水C. 纳入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D. 空气净化器的使用二、填空题1. 土壤中的______ 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

2. 种植绿化植物能够有效吸收______ 。

3. ______ 是影响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4. 节约用电,从我们身边的______ 开始。

三、综合题某小区的居民都很热爱植物,每家每户都种植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

请你根据你所学的环境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 种植绿化植物对环境有哪些好处?2. 种植绿化植物可能带来哪些问题?3. 你认为该小区的居民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种植绿化植物?(结束语)本模拟试题旨在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初一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仔细答题。

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学习环境科学知识,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希望大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环境科学,做一个环保意识强烈的公民。

大学期末《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及复习试题2套.doc

大学期末《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及复习试题2套.doc

大学期末《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及2套试题一、名词解释K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 全球变化:是指可能改变地球承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内容包括大气成分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变化、人口增长、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3.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进入大气层的污染物的含量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使大气质量恶化,从而危害生物的生活环境,影响人类健康,给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后果的现象。

4.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场所,主要包括自然污染源和人工污染源。

5. 大气污染物:以各种形式进入大气层,并有可能对人类、生物、材料以及整个大气环境构成危害或带来不利影响的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6. 干绝热直减率:干气团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100m)的温度变化量称为干绝热直减率,用Yd表示”单位K/100m o7■逆温:是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逆温层结是强稳定的大气层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8.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风力不大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大气温度下降最多,而高层大气冷却慢,造成温度自下而上的增加,称为辐射逆温。

辐射逆温层的产生是有规律的,一般只在夜间形成,早晨随着太阳不断加热地表,地面温度上升,逆温自下而上逐渐消失,一般在上午完全消失。

9. 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和其他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城市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

强度主要表现为:夜间大于白天,日落后城郊温差迅速增大,而日出后又明显减小。

10. 城市热岛环流:由城乡温差引起局地风,由于城市气温经常比周围郊区高。

这样城市上空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周围郊区的冷空气向城市流动,于是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11 ■生化需氧量(BOD ):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mg/L作单位。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及环境的组成?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认识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

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进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性的要素,又包括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

2.什么是环境要素及其特征。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为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同城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3、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发展过程:1、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复习题考试复习题⼀、选择题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_____A____A. 污染B.资源利⽤的合理与否C.⼈群的⽂化状态D.⼈群的⽣活习俗2、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A_______。

A.⼈⼝激增B.城市化进程C.⼯业发展D.资源消耗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的来源分为哪⼏类?DA.可分为⼯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污染等B. 可分为⼯业污染、农业污染、⼤⽓污染、⽔污染等C.可分为⼯业污染、农业污染、⼤⽓污染、⽣活污染等D.可分为⼯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活污染等4、什么是草原⾷物链?______D___A. 青草-野兔-狐狸-⼫体-狼-⽆机物-青草B.青草-狐狸-野兔-⼫体-狼-⽆机物-青草C. 青草-野兔-狼-狐狸-⼫体-⽆机物-青草D.青草-野兔-狐狸-狼-⼫体-⽆机物-青草5、下⾯不属于⽣态系统功能的是?___C______A. 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态演替D.信息传递6、导致⽇本“⽔俣病”的主要物质是什么?_____C____A.甲苯B.甲醛C.甲基汞D.氯化镉7、所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以什么毒性最⼤?_____A____A. 六价铬8、⼀般污⽔处理⼚中采⽤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去除_____C____A.酸B.氮C.BODD.SS9、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以下的,为称为______B___A. TSPB. PM10C.降尘D. 烟尘10、⼤⽓污染主要控制对策与措施是_____CD____。

A. 加⾼烟筒向⾼空释放污染物B. 多设置废⽓治理设施C. 采⽤清洁能源及清洁煤技术D. 加强对汽车尾⽓的治理11、联合国第⼀次⼈类环境会议在哪⼀年的什么地⽅召开?A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ABC 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期末专项复习卷(一)生物与环境(一)教科版(含解析)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期末专项复习卷(一)生物与环境(一)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卷(一)生物与环境(一)一、选择题1.播到土壤中的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A. 种子不完整B. 土壤太干燥C. 以上都可能2.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A. 阳光B. 温度C. 水D. 空气3.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

A. 阳光充足B. 高温干燥C. 阴暗潮湿4.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少量的水。

这个实验设计()A. 是科学的B. 是不科学的C. 无法判断5.在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选用两颗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一样的容器里B. 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器里保持适量的水分C. 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6.菜场上有的绿豆芽发黄,主要原因是()。

A. 缺少空气B. 缺少阳光C. 浇水太多7.“小草→蚜虫→瓢虫→小鸟”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A. 小草B. 蚜虫C. 瓢虫8.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 高粱→蝗虫→青蛙→蛇B. 蝗虫→高粱→青蛙→蛇C. 高粱→青蛙→蝗虫→蛇9.假定在一个由草、鹿、狼组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A. 迅速上升B. 上升后下降C. 保持相对稳定10.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获得合适的()。

A. 温度B. 水分C. 光照11.设计并制作的小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

A. 开放、透明B. 生物种类和数量配比合理C. 置于较弱的散射光下12.在生态瓶中放置动物和植物,应()。

A. 先放动物B. 先放植物C. 一起放动物和植物13.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

A. 越多越好B. 越少越好C. 适度放养14.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A.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 卧龙自然保护区C.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5.数百年前,我国的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荒山,主要原因是()。

专升本环境科学试题答案

专升本环境科学试题答案

专升本环境科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社会现象B. 经济活动C. 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D. 文化遗产答案:C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A. 森林砍伐B. 工业排放C. 自然灾害D. 农业活动答案:C3.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C. 生活污水排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呼吸系统疾病B. 心血管疾病C. 促进身体健康D. 眼部疾病答案:C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经济可持续性B. 社会可持续性C. 环境可持续性D. 文化可持续性答案:D二、填空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科学。

答案: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 地球表面约有_______%的面积被水覆盖。

答案:713.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污染者付费和_______。

答案:公众参与4.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_______和氮氧化物。

答案:一氧化二氮5.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_______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答案:非生物环境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的危害包括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如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损害等;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如农业减产、渔业受损等。

2.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

答: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包括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这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经济可持续性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社会可持续性强调公平和社会公正,保障人类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环境可持续性则要求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1.在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2. 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所谓“三废”的治理问题。

3. 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4. 环境污染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并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5、什么是环境?广义:环境(environment):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8、简述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②水域污染日益加剧;③垃圾围城现象普遍;④噪声污染普遍超标;⑤水土流失难以遏制;⑥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⑦濒危物种生境缩小;⑧水资源呈现短缺;⑨耕地资源逐年减少;⑩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9、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20世纪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有: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与空气污染;④土壤遭到破坏,荒漠化程度加剧;⑤、海洋污染和过度开发;⑥生物多样性锐减;⑦森林面积减少;⑧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9淡水受到威胁;⑩混乱的城市化。

10、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有哪些?(1)对象: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环境”系统,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2)任务:环境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类和环境”这一对矛盾的实质,研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其发展规律,调控二者之间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以求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1)

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1)

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学科背景:1.环境科学的内涵:环境科学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交叉边缘科学,是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组成的庞大科学体系,国际上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呈现理工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趋势。

2.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论: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3.自然环境:(1)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系统(距地面15-40km处有一个臭氧层,保护地球不受高能紫外线的伤害;适量CO,的存在,使地球保持着有利于生物生长的温度;地球土壤圈为植物提供了营养和生长的基地;更有厚度适中的地壳将岩浆覆盖于地下足够的深度,但又能维持一定的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从而实现地壳深部和浅部一定的物质交换,这就是地球的表层系统。

)(2)表层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

(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①物质循环: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人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和生物间的交换称为物质循环。

②能量流动:生命的维持除了依赖于物质的提供,还需要源不断地获取能量。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③信息传递:生态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信息传递,表现在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存在着各种信息流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正是有了信息流,生态系统才具有了自我调节的能力。

(4)自然环境的地带性: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

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自然地理学中专指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决定于太阳光热因地球形状及其公转与自转运动而产生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

表现为地表自然带近于沿纬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而高大的山脉和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发生不规则的变异。

海洋表层亦有表现。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题库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题库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题库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什么?A.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治理B.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C.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D. 所有上述内容2. 环境问题通常指的是什么?A. 自然环境的破坏B. 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C. 生态系统的失衡D. 包括A、B、C在内的所有情况3.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室分析B. 现场调查C. 理论推导D. 计算机模拟二、填空题4. 环境科学中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______。

5.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在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______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三、简答题6.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7. 描述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论述题8. 论述环境科学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

9. 分析环境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的挑战。

五、案例分析题10. 某地区因工业发展导致水质污染,居民健康受到影响。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结束语环境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还要掌握科学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

希望通过本题库的复习,考生能够加深对环境科学的理解,并在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最新的环境科学研究动态,同时培养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预祝大家考研成功!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考研题库应包含更多详细的题目和解析。

考生在备考时应广泛查阅资料,深入理解环境科学的各个方面。

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单元测试

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单元测试

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个是环境科学的定义?A. 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的科学B. 研究环境保护的学科C. 研究生态系统的学科D.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学科2. 以下哪个因素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A. 水污染B. 土壤侵蚀C. 森林砍伐D. 工业排放3. 下列哪一个是可再生能源的例子?A. 煤炭B. 天然气C. 太阳能D. 石油4. 以下哪个是地球上能源消耗最多的领域?A. 交通运输B. 工业生产C. 农业生产D. 家庭用电5. 以下哪个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A. 环境友好B. 经济繁荣C. 社会公正D. 人口控制二、填空题1. 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的______________。

2.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_____。

3. 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

4. ______________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风车发电。

5.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______________的丰富程度。

三、简答题1. 解释以下术语:生态足迹。

2. 什么是温室效应?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水污染源。

4. 解释以下术语:可持续发展。

5. 简要描述碳循环的过程。

四、论述题请以环境污染为主题,论述其对人类和地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注意:每道选择题计1分,填空题计2分,简答题计5分,论述题计10分。

答题完后,请将答案提交给监考老师。

祝你成功!。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一)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1.环境:就是围绕于中心事物的东西(客观事物的整体)(1)自然因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法律、宗教、道德2.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程环境3.环境的特性:(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变化性:地域分异;内部结构、外在状态不断变化。

(3)开放性:指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4)有限性: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的资源都不是用之不竭的;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量也不是无限的。

(5)综合性:自然环境已不是纯粹的天然环境,而是综合了一定的社会因素。

(6)可调节性:自然环境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当人类行为作用引起的环境结构与状态的改变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环境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可以使这些改变逐渐消失使结构和状态恢复原有的面貌。

(二)研究任务1.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2.主要任务:(1)环境的背景知识:演化规律、基本特征、环境结构(2)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3)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机理,为人类健康是生活服务(4)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三)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和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消极影响就构成环境问题)(1)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对环境起改善和美化作用消极——>对环境起退化和破坏作用(2)自然环境限制和破坏人类的生产和活动2.不同社会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3.八大公害事件第二节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一)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1).理论地理学:环境科学的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环境规划原理与方法(2).综合环境学:①宏观:全球环境学②中观:区域环境学③微观:聚落环境学(3).部门环境学:①与自然科学过渡:物理、化学、大气、水文、土壤环境学等②与技术科学过渡:工程环境学③与社会科学过渡(二)环境科学的分科:1.环境科学:①环境生物学②环境物理系③环境化学④环境生态型⑤环境医学⑥环境地学2.环境技术学:①环境控制学②环境工程学(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环境系统工程…)3.环境社会学:①环境法学②环境经济学③环境管理学④环境规划学⑤环境教育学⑥环境美学⑦环境心理学⑧环境理论学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1.探索阶段:(1)大约在公元前5000多年,中国在烧制陶瓷时就在柴窑中采用了烟囱排烟。

环境科学复习题

环境科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2.大气污染如果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3. 自养生物、异养生物4. 水体污染源是指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5. 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6.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同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的明显标志是土壤生产力的下降..7. 生态危机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失调问题..8.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状态就叫生态平衡..9.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统一体..10.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称为环境结构..11. 人口倍增期是表示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一倍所需的时间..12.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13.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生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14.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1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坏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16.环境保护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环境问题;是保护、改善和创建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17.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8生态破坏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也就是外界的压力和冲击超过了系统的忍耐力;导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其物理、化学性质尚未发生变化..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有含硫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放射性化合物等;20.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与大气的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的生成物..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等..21.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霜;是一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现象..22.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23.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与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之为“光化学烟雾”..24、水污染指标1.悬浮物悬浮物主要指悬浮于水体中呈固体状的不溶解物质..2.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有机物的含量;这种水质指标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3.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4.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碳用以表示水体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记为TOC..5.pH值pH值是反映水的酸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6.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数是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大肠菌群的数目..7.有毒物质在我国的地面水和海水水质标准中;已列出40种有毒物质及其在水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二、填空1. 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和阳光等要素..2. 从全球环境而言;环境结构的特点有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等..3. 当前人类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4.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臭氧O3、氟氟烃类CFCS等..5. 大气圈的结构按温度垂直变化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外层..6.任何生态系统;都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由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部分包括原料部分、媒质部分和基质部分..7. 对流层三个基本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空气对流运动显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8. 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大气污染物组成9.按埋藏条件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10.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水分、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11.食物链分成四类:捕食性食物链、碎食性食物链、寄生性食物链、腐生性食物链..12.自然资源按其产生的渊源及其可利用性;可分为:一原生性自然资源二次生性自然资源12.次生性自然资源又可分为: 1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2可再生自然资源..1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矿产资源利用不合理 2.生产布局不合理 3.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14.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5.大气污染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大类..16.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三大热点问题是酸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17.土壤污染源;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以及大气沉降等..18.根据大气污染物的物理状态;将其分为颗粒物和气态物质按大气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19.可持续发展包含了三层含义:公平性;可持续性;环境资源与发展的一致性..20.形成大气污染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污染源、大气状态和受体..2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2、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2.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3.是一种动态系统三、简答题1.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这将导致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气温升高会使极地或高山上的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以致淹没沿海大量的城市、低地和海岛..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2.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有:l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3.对流层的基本特征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通常情况下;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为对流层空气主要依靠地面的长波辐射增热;愈近地面;空气受热愈多;反之愈少..因此;高度愈高;气温愈低..平均每增高l00m;气温降低0.65C..2空气对流运动显着..因受地面的不均匀加热;从而导致对流层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低纬度较强;高纬度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由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使高层与低层空气得到交换;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向上空输送;从而导致一系列天气现象的形成..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由于对流层受地球表面的影响最大;而使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于是可产生一系列物理过程;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4. 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如何解决1未来的能源政策概括为:a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基础;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能源利用的关键;c节能是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2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未来能源:a控制人口;减少能源消耗;b太阳能是重要的能源;c多渠道解决能源平衡;d充分利用能源并减少浪费..5. 你对“可持续发展”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1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强调人类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实现;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2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彼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的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的权利;可持续发展呼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6.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中包含了三层含义:公平性.. 可持续性..环境资源与发展的一致性..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2.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3.我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资源质量差别悬殊8臭氧层破坏处于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以保护地球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元凶..最典型的物质是氟氯碳化合物;即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龙..臭氧层破坏会使其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为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强度明显增加..这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紫外线的增加会影响陆地和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改变地球—大气系统中一些重要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另外;臭氧层的减薄还会引起地面光化学反应加剧;使对流层臭氧浓度增高、光化学烟雾污染加重..臭氧也能吸收部分的红外线;使大气层加热..所以;臭氧浓度的变化也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9.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2.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3.是一种动态系统10.大气污染的定义及形成大气污染的三个基本要素..如果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污染源、大气状态和受体是形成大气污染的三个基本要素..11.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大气污染源可分为两类:天然源和人为源..按不同方法可以对人为源进行分类: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按污染影响的范围;分为局部大气污染源、区域性大气污染源和全球性大气污染源;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等..12大气污染物的分类1.根据污染物的物理状态;将其分为颗粒物和气态物质颗粒物可以是固体颗粒或液滴..气态物质可以在大气中转化为颗粒物..2.按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其物理、化学性质尚未发生变化..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有含硫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放射性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与大气的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的生成物..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等..13.酸雨的概念及危害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霜;是一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现象..酸雨的危害主要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腐蚀建筑物以及损害人体的呼吸道系统和皮肤..还有因酸雨水渗入地下;使地下水酸化而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事例..14. 水体污染物的划分水体污染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无机无毒物质无机无毒物质主要指排入水体中的酸、碱及一般的无机盐类..二无机有毒物质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生物毒性;它们排人天然水体;常会影响水中的生物;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这类污染物都具有明显的累积性;可使污染影响持久和扩大..1.汞 2.镉 3.铬 4.砷 5.氰化物三有机无毒物质有机无毒物质主要指耗氧有机物..四有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污染物质的种类很多;且这类物质的污染影响、作用也不同..15. 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环境的功能和特性..概念: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环境即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生存与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环境的功能:1为人类生存和繁衍提供必须的资源..2环境的调节功能..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内;环境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调节作用;使系统的输入等于输出;保持环境平衡或生态平衡..3环境的服务功能..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还为人类提供许多服务;像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等..4环境的文化功能..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是艺术家们创作和美学倾向的源泉..环境的特性:包括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资源性与价值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整体性是指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的是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具体来说就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2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变动性指的是在自然或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的资源性是指环境就是一种资源..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环境..既然环境是一种资源;所以环境的价值性也就显而易见了..16.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坏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可划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放射性污染等..生态破坏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也就是外界的压力和冲击超过了系统的忍耐力;导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17.生物的作用对环境的演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简单归纳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的还原大气;演化成为氧化大气..2岩石经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了土壤;土壤的形成又促进了生物的大发展;并影响着环境化学物质的循环和演化..3生物的作用影响水圈的化学演化;使原来以氯化物为主的酸性还原水环境;逐渐演化为以氯化物、碳酸盐为主要成分的中性氧化环境..4水陆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三级生态系统;对地球上的物质循环产生重大的影响.. 18.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海洋污染是目前海洋环境面临的最重大问题;海洋污染主要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广泛的沿岸海域..据估计;输入海洋的污染物;有40%是通过河流输入的;30%是由空气输入的;海运和海上倾倒各占10%左右..在人为造成的海洋污染中;尤以海洋石油污染最为引人瞩目..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一系列的有害影响;如石油在海洋表面形成的油膜降低了藻类光合作用的效率;使海洋的产氧量减少;海面浮油对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等的生理和繁殖会产生毒害作用;油轮失事泄漏的大量原油会对海鸟产生严重伤害;每年都有数以10万计的海鸟死于石油污染..海洋污染引起浅海或半封闭海域中氮..磷等营养物聚集;促使浮游生物过量繁殖;以致发生赤潮..考试安排:8周周六 21日16:00—18:00教室:1-102 1-66号1-104 67-130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人口政策: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影响和干预人口运动过程以及人口因素发展变化的法规、条例和措施的总和。

2、绿色文明:以善待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崭新的文明。

3、环境伦理:是指人对环境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何者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

4、人口容量: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养的人口大小。

5、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

6、大气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过程,使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达到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大气特性或环境美学因素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这种现象即为大气污染。

7、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技术。

主要包括:煤炭洗选、加工(型煤、水煤浆)、转化(煤炭气化、液化)、先进发电技术、烟气净化(除尘、脱硫、脱氮)等方面的内容。

8、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氯氟烃、一氧化碳等,使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

9、水体富营养化: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人水体,会刺激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

10、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11、阳伞效应: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的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

两者相比,一般认为前者大于后者,因此总的效应是使气温降低,这就是所谓的“阳伞效应”12、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降水(如雨、雾、雪)迁移到地表,或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

前者为湿沉降,后者即是干沉降。

13、BOD: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BOD越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越多。

14、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COD越高,表示有机物质越多。

15、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

16、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7、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者明显高于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并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18、土壤的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

19、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指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将污水通过土壤-生物系统,利用土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去除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和综合利用的目的。

20、噪声: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二、简单、论述题1、简述人与环境和谐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①人与环境的和谐,就是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取得的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状态。

和谐原理提供了判别环境问题的基本准则: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地多种多样,只要损伤或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就出现了环境问题。

②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最本质的内在联系,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核心规律。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建设环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

③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从低级到高级大致可以包括: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五个方面。

人与环境的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工环境的和谐以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二、简述森林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有哪些答:① 森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

动物栖息、储存水分、供给氧气等环境价值,美国计算的森林环境价值与木材价值之比是9:1。

另外,森林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大气中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②森林是消减环境污染的万能净化器。

森林能阻滞酸雨、降尘,还可以衰减噪声,降低风速、减弱风力,可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以净化空气。

③森林可以调节水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④森林能降低年平均温度、缩小年温差和日温差,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

这是因为森林的呼吸蒸腾和蒸发水分,消耗了大量能量。

森林蒸腾作用可促进水分小循环,改善小气候,增加降雨量。

⑤森林是陆地上最大、最理想的物种基因库。

森林具有明显的层序性,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小生境或小气候条件,为动植物、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每个小生境中生活着许多有代表性的生物,是陆地上最富有的生物区。

三、简述人口爆炸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要点:第一,由于人口的增长,城乡不断扩大,工矿企业建设、交通建设等不断占用土地;第二,为解决人口增加而增加的粮食需求,一方面对土地过度利用,其结果是耕地侵蚀严重,肥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围湖造田,其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荒漠化扩大;第三,由于人口增加,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

上述原因促使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阐述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类型。

答: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基本类型。

(1)机械迁移:指重金属离子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形式被水流机械搬运。

(2)物理化学迁移:指重金属以简单离子、络离子或可溶性分子,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所实现的迁移与转化过程。

这是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最重要迁移转化形式。

其结果决定了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潜在的生态危害程度。

其物理化学迁移包括以下几种作用:A、沉淀作用:其结果,使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受到限制,从水质自净方面看是有利的,但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重新释放出来,成为二次污染源。

B、吸附作用:胶体的吸附作用是使许多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入固相的最主要途径。

C、络合作用:天然水体中的许多无机与有机配位体,它们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度不同的络合物和螯喝物。

使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重新释放。

重金属的次生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D、氧化还原作用:其结果是使得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水体中以不同的价态存在,而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也不同。

(3)生物迁移: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

其过程比较复杂,所有的重金属都能通过生物体迁移,并使得重金属在某些机体中富集,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构成对人体危害。

五、简述环境调控的手段主要有哪些要点:环境调控:就是采取适宜的措施调整人类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调控的手段主要有:(1)技术手段:包括污染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环境净化、环境建设和环境监测等;(2)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环境立法和环境司法;(3)行政手段:主要包括制定环境战略、环境方针、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规划,颁布环境标准,确定环境管理体制,依法进行环境管理;(4)经济手段:主要包括采用收费、罚款、税收、押金、补偿、补贴、信贷和价格政策等经济措施,限制损害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向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方向发展;(5)教育手段: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宣传,培养环境保护专门人才,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使公众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内涵,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扩大和增强公众参与。

六、简述河流污染及其特点。

所谓河流污染:是指有毒有害物进入河流的数量,超过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从而造成河流水环境质量降低,影响到水体使用功能的现象。

河流污染具有以下特点:(1)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河流的径流量和入河的污水量、污染物量决定着河流的稀释比。

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的径流量越大,河流污染的程度越轻,反之就越重。

由于河流的径流量具有随时间变动的特点,因此河流污染的程度也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特性。

(2)污染扩散快河流是流动的,河流上游受到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的水环境质量。

从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生活习性(如某些鱼类的洄游)的影响来看,一段河流受到污染后,可以迅速影响到整个河流的生态环境。

(3)污染影晌大河流特别是水质相对洁净的大江大河是目前人类主要的饮用水源,河流中种类繁多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饮用水危害人类。

(4)河流还可通过水生动植物食物链以及农田灌溉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危及人类健康。

七、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及危害。

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有引起光化学反应的紫外线;第二,有烃类特别是烯烃的存在;第三,有NOx 参加。

危害:是由于其中的O3 和其他氧化剂直接与人体和动植物相接触,其极高的氧化性能刺激人体的黏膜系统,人体短期暴露其中能引起咳嗽、喉部干燥、胸痛、黏膜分泌增加、疲乏、恶心等症状;长期暴露其中,则会明显损伤肺功能。

另外,光化学烟雾中的高浓度O3 还会对植物系统造成损害。

此外,光化学烟雾对材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如橡胶、塑料和涂料等)也产生破坏作用,并且严重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

典型的事件就是洛杉矶烟雾事件。

八、水体自净作用的含义及分类。

含义: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水体自净作用的分类:按其净化机制可分为三类。

(1)物理净化:天然水体的稀释、扩散、挥发、沉淀等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

(2)化学净化:天然水体的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凝聚等作用,使污染物质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和浓度降低。

(3)生物净化:天然水体中的生物活动过程,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

尤其是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九、阐述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1、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排洪不畅、土地盐渍化和海水倒灌等;2、对动植物的影响:(1)对森林的影响:森林树种的变迁可能跟不上气候变化的速率,而导致某些物种消失,温度的上升还会增加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