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的前世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笛的前世今生
作者:
来源:《小演奏家》2013年第12期
也说陶笛
陶笛(又称洋埙),美国人俗称为甜番薯,在台湾被通称为陶笛,日本则又称为土笛。在西洋的音乐上被归为长笛类乐器,特别的是大部分长笛类乐器是管状的,而陶笛是球状或蛋形的。它的发声虽然也是属于边棱音乐器,但不像其它长笛类是开管式,它是一种闭管式的乐器。早期的陶笛的材料多为泥土、骨头、果壳等天然材料,现在多用陶瓷制作,也因此有了“陶笛”这个名字。陶笛的音色圆滑清脆,悠扬飘逸。要说起陶笛的起源,很难界定它是从哪里开始发展出来的。在考古的文物中发现,人类在一万两千年前就知道用骨头钻孔吹奏出简单的音。而在中国商周时期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蛋形乐器,称为埙,虽然外形和材质跟现在的陶笛很像,但发音的原理却不相同,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到现在陶笛的发展,只能说是独立发展出来的两种乐器。现在见到的陶笛,应是由早期受到南美洲的Aztec人和Maya人做出仿鸟鸣的乐器影响,自公元6世纪开始,陶笛就在祭典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通常是在仪式进行中配带在身上,不过当时它的功能仍属于装饰,而非音乐上的。后来这种南美乐器在公元1300年传到欧洲的英国,英国人用羚羊角封口制作成了一种叫“Gemshorn”的乐器,不过它是直吹的。后来在1853年,一位意大利音乐家发明了一种10孔的类似小鹅的乐器,也用意大利文的“Ocarina”为他的乐器命名,这乐器也就是目前我们现在看到的潜水艇形的陶笛,“Ocarina”这名称也被我们用来作为此乐器的通用名称。当时也奠定了用7种不同尺寸组成的陶笛乐团,以古典和歌剧的曲子为主。到了1900年,在美国开始风行这种乐器,并且因为他的形状像番薯,而给予他“甜番薯”这个名称。在1940年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军队为了提高士气,在军队中广发用塑料做的陶笛,并且改为8孔的形式。同一时期的日本,日本人改良意大利式的陶笛,成为12孔的陶笛,一直到现在,陶笛仍为日本普遍可见的乐器。到了1960年,英国的一位音乐家发明了4孔的陶笛,可以吹奏一个8度音,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圆球形陶笛。后来一位雕塑家在4孔陶笛基础上改良成为最多可以到7孔的陶笛。
陶笛是一种古老而别具特色的陶制乐器,哨口发音、吹奏简单、音色迷人。它与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埙”同属于我国古代八音之“土”音。陶笛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由没有音孔的狩猎工具慢慢演化成乐器的。1973年,我国最古老的一枚古埙的发现地——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多支孔数不等的禽骨,经专家鉴定,这些禽骨也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先民用以诱捕猎物的狩猎工具,部分骨哨至今仍可以吹出简单的音调,与鸟鸣相似(早期南美洲的马雅人也有类似的乐器),这些都是陶笛最初形态。据了解,现在我国的鄂温克人在每年的八、九月间,还会用木制的哨模仿母鹿的叫声,以诱捕公鹿。另外,我国的女真族等一些少数民族有一种乐器——牛角匏,其中一种也是哨口发音,有前六后二十八个音孔,可以吹出完整的音阶。我国的陶笛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跟埙一样几近失传,只是在各地的民间有着1~5孔不等
的“泥哨”、“泥叫叫”,多为生肖及各种动物的造型,只能吹出一些不规律的音。直到1985年,我国嘉鱼县文化馆的残疾艺术家毕寅生先生,将散落在民间的“泥哨子”进行改良,做成了类似鱼形的十孔陶笛,音域达到了11度,取名“呜嘟”。1986年底,毕寅生带着他改进的陶笛“呜嘟”和自己创作的曲子《野洲情趣》参加了全国“三民”比赛,获得创作和演奏两项铜奖。此后,中央及多家省、市电视台都对毕寅生及其“呜嘟”作了报道,从此中国式的陶笛——“呜嘟”才逐渐被一些人认识。 2000年,毕寅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访美国,先后在华盛顿、纽约、西雅图、旧金山和夏威夷等多个城市演奏“呜嘟”,深受好评。“呜嘟”的出现,使我国的陶笛史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泥哨”变成了真正能演奏的“乐器”,但这还是没能在国内引起太多的重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一大批致力于陶笛发展的爱好者努力,现在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并喜爱陶笛这个乐器中的小精灵了。
陶笛的工艺发展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陶笛尺寸小,易于吹奏,为了鼓舞士气,美国军中开始流行这种乐器,为了便于批量生产,一般都采用石膏或塑胶材料,形状多采用小鹅形状和甘薯的形状。在《17号囚房》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有关这种陶笛的情况。
二十世纪,陶笛先后传到美国及亚洲国家。
在日本,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明田川孝在东京的德国博览会上第一次见到了意大利式陶笛,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1928年进入东京艺术大学雕刻系学习时,开始制作陶笛,并对意大利式陶笛进行改造,在原有的十按孔陶笛的基础上加上了两个半音按孔,使之成为一种具有规范指法音阶对应的乐器,能吹奏其本调的“相关小调”(比如说一把C调陶笛加上两个半按音孔后,即能吹奏比C更低的B和A音,C笛就能吹C调的“相关小调”A调),成为现时在日本以及台湾流行的十二按孔模式。
随着陶笛的流行,1963年在英国伦敦John Taylor制作了第一个四孔的陶笛,四个大小不同的孔好像是二进制的排列,可以组合出十六种不同的状态,第一次用很少的孔实现了更多的音。指法也和以前的顺序指法不同,采用的是交叉指法,此外还可以扩展为5孔、6孔甚至更多,音域也随之增加。现在流行的六孔陶笛就是以它为基础。六孔工艺陶笛在台湾最早流行的是秘鲁样式的工艺陶笛,能发声但不容易吹奏出标准规范指法的音阶,后来经过改进,现在已经成为台湾主要的陶笛样式,在中国大陆称之为台湾式陶笛,常规的形状像一个水滴或心形样式,也有各种变形的陶笛品种。台湾还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种,比如说以制造紫砂壶用的陶泥所做的紫砂笛,紫砂笛硬度较高,音色也特别清脆。
在台湾有很多地方都有制作陶笛的作坊,比如南投县的鼎记陶笛、高雄市的唐山扁笛,还有宗翰陶笛、是诚陶笛等等,其中是诚陶笛陈金续自己研制的陶笛品种,指法和流行的标准六孔的不一样。
由于陶笛的音域不宽(中音C调笛能吹A至F十二度),因此也有人发展出双腔、三腔的陶笛,以扩展其音域。
在中国大陆,“陶笛”这个名称也是沿用了台湾的叫法。山东的陶笛制作者于2001年开始小批量在当地制作销售8孔的可以吹奏9度音域的5~6厘米左右的泥哨,从2002年底,成立作坊批量生产偏向于娱乐纪念品的8孔和4孔陶笛,2004年4月成立陶笛厂,同年10月开通了陶笛网站,即现在的"中国陶笛网前身"但是因为当时的产出的数量极大,而认知环境的范围和需求量却难以与之呼应,持续8个月后因运行不畅关停,重新返复到作坊状态,可以说是比较可惜的。
陶笛的选购有学问
■六孔陶笛
对于没有音乐基础,又不想学复杂的乐器的人来说,6孔陶笛当然是不错的选择,还有一些正在发育的儿童,手指纤细,要自学陶笛,直接驾驭12孔陶笛还是不容易的,那么6孔陶笛就更是不错的选择了。6孔陶笛很多属于工艺陶笛,除了本身是乐器外,另外还是美观的工艺品,有很好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六孔陶笛也是有调性之分的,如AF、AC、SF、SC ,也分低音、中音和高音,陶笛的音调高低不同,大小也不同,低音陶笛大,高音陶笛小,中音陶笛介于两者之间。
一般说来,买6孔陶笛,大都买中音陶笛(AC),音高适中,陶笛的大小也适中。
中音陶笛(AF)的体积比中音陶笛(AC)大,因为表面积大,所以工艺图案更加美观,声音低沉,如泣如诉,适合悲凄的乐曲,但是由于6孔陶笛的音域窄,因此适用这种陶笛的乐曲和伴奏曲相对少一些,这种陶笛的指孔大,气息的控制难度要比中音陶笛(AC)和高音陶笛难一些。
■十二孔陶笛
初学陶笛,也可以跳过6孔陶笛,直接购买12孔陶笛,如果说学陶笛必须从6孔陶笛开始,那么这种说法未免太偏执了,很多陶笛培训机构直接培训12孔陶笛,很多学过陶笛的人发现,12孔陶笛的指法要比6孔陶笛的指法简单,12孔陶笛的指法是顺指法,6孔陶笛为交叉指法,因此12孔陶笛的指法易记好学。
12孔陶笛的音域范围比6孔陶笛宽(12孔陶笛一般能吹13个音,6孔陶笛能吹10个音),与12孔陶笛同调性的6孔陶笛在音域上少了三个音,以中音C调为例,12孔的低音区比6孔的多了低音6和低音7这两个音(控制气息很弱时6孔的可以勉强吹出低音7),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