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知识全解

《自由落体运动》知识全解【教学目标】1.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2.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认识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
3.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体会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的科学研究方法。
4.经历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过程,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其大小、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可能会不同。
【内容解析】1.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在实际问题中有空气时,物体的密度不太小,速度不太大(h不太高),在空气阻力远小于物体的重力,空气阻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时,落体运动可以近似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3)推论:在没有空气阻力时,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情况都相同。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不同重量的物体在被抽掉空气的玻璃管内下落的情况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没有空气阻力时,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情况都相同,所以它们从静止开始在相同时间里下落的位移必定相同,根据公式x=at2/2,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同一地点的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均相同。
(2)自由落体加速度①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②不同的地理位置,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其大小与物体所在地球上的位置有关,与离地面的高度也有关。
在通常情况下,重力加速度取g=9.8m/s2,粗略计算时g=10m/s2。
③重力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与重力方向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规律速度变化规律:v=gt位移变化规律:h=gt2/2(2)推论:v t2=2gh(3)特点:v1︰v2︰v3……=1︰2︰3……h1︰h2︰h3︰……=1︰3︰5……Δh=hⅡ-hⅠ=hⅢ-hⅡ=……=gT24.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去,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物理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匀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用g表示.在地球两极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大,赤道附近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小.[注意]:①运动到最高点v= 0,a = -g(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②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max=v02 /2g,所需时间t =v0/g.③质点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t =2v0/g).[注意]: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不同轻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重力加速度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地球上不同的纬度、高度g值不同。
(纬度越大,g越大;高度越高,g越小。
)其方向为竖直向下。
通常的计算,g值取9.8m/s2,粗略计算:g=10m/s2(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以下几个比例式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成立①物体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②物体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1:4:9:……:n2③物体在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 =1:3:5……(2n-1)④通过相邻的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四个公式来概括■典例剖析[典例1]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s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答案】(1)4s(2)5m 35m【解析】(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得t=4s(2)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点评:本题还可以用比例关系求解和图象求解。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设向上为正方向)()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gt,其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因取向上为正方向,故只有C对.答案: C2.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速度的均匀变化意味着()A.速度与时间成正比B.速度与位移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D.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解析:伽利略认为速度的均匀增加意味着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又从数学上推导出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答案:AD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2∶1C.2∶1 D.4∶1解析:由v2=2gh知v=2gh,所以v1∶v2=2∶1.答案: B4.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着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A.等效替代B.实验归纳C.理想实验D.控制变量【解题流程】▏斜面实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想实验,C项正确答案: C5.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 m/s2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解析:首先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 m/s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 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变小.答案: A6.一石块从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当速度达到落地速度的一半时,它的下落距离等于()答案: B7.两物体在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2,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A .gt 2B .3gt 2/8C .3gt 2/4D .gt 2/4解析: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第一个物体已下落t 2时间,此时离地高度h 1=12gt 2-12g ⎝ ⎛⎭⎪⎫t 22;第二个物体下落时的高度h 2=12g ⎝ ⎛⎭⎪⎫t 22,则待求距离Δh =h 1-h 2 =12gt 2-2×12g ⎝ ⎛⎭⎪⎫t 22=gt 24. 答案: D8.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高度,其v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 =10 m/s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 .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 m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 m答案: ABC9.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它们落地之前的任一时刻( )A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C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D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减小,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解析: 当第一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时,第二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h 1=12gt 2①v 1=gt ②h 2=12g (t -1)2③v 2=g (t -1)④由①③得:Δh =gt -12g由②④得:Δv =g因此,Δh 随t 增大,Δv 不变,B 选项正确.答案: B10. 如右图所示,A 、B 两小球用长为L 的细线连接悬挂在空中,A 距湖面高度为H ,释放小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测得它们落水声相差Δt .如果球A 距湖面的高度H 减小,则Δt 将(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判断解析: B 落水时,A 、B 的速度为v =2gH -L ,A 再落水时有L =v Δt +12g Δt 2.由两式可知H 减小,v 变小,则Δt 增大.答案: A11.从离地面80 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 m/s 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 s 内和最后1 s 内的位移;(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解析: (1)由h =12gt 2得,下落总时间为t =2h g =2×8010 s =4 s.(2)小球第1 s 内的位移为h 1=12gt 21=12×10×12 m =5 m 小球前3 s 内的位移为h 3=12gt 23=12×10×32 m =45 m 小球从第3 s 末到第4 s 末的位移,即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h 4=h -h 3=80 m -45 m =35 m.(3)小球下落时间的一半为t ′=t 2=2 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h ′=12gt ′2=12×10×22 m =20 m.答案: (1)4 s (2)5 m 35 m (3)20 m12.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如图所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运动员从离出水面10 m 的跳台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重心(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升高 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长(不计重力,g 取10 m/s 2)解析: 把运动员看成一个质点,把上升阶段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运动,根据对称性原理,运动员上升的时间t 1等于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 m 所用的时间,t 1=2h 1g =2×10 s = s.下降过程,自由落体,t 2=2h 2g =2×10 s ≈ s. 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运动员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t =t 1+t 2= s.答案: s。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典型例题1】从60 m 高处自由下落一个物体,如果把这60 m 分为三段,(1)若要通过每一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各段的高度,(2)若要每段的高度相等,求通过各段的时间。
解答:(1)若要通过每一段的时间相等,则各段高度之比为h 1:h 2:h 3=1:3:5,所以每段的高度分别为:h 1=H 9 =623 m ,h 2=3H 9 =20 m ,h 3=5H 9 =3313m 。
(2)若要每段的高度相等,每段高度均为20 m ,则通过第一段所需时间为: t 1=2h 1g =2⨯2010s =2 s , 而通过各段所需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 2 -1):( 3 - 2 ),所以通过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时间分别为:t 2=( 2 -1)t 1=2( 2 -1)s ,t 3=( 3 - 2 )t 1=2( 3 - 2 )s 。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因为初速为零,所以常用比例法求解,比例法要比常规解法简便些。
【典型例题2】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过程中先后经过A 、B 两点,相隔时间为t =0.2 s ,已知AB 间高度差为h =1.2 m ,求物体的起落点离A 点的高度。
解答:设物体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v A ,起落点离A 点的高度为h 1,则:h =v A t +12gt 2, 所以v A =h t -12 gt =(1.20.2 -12⨯10⨯0.2)m/s =5 m/s , h 1=v A 22g =522⨯10m =1.25 m 。
分析:本题也可由方程组:h 1=12 gt 12,h 1+h =12g (t 1+t )2。
消去t 1解得h 1。
也可以由A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就等于AB 段的平均速度,可知A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为v t ’=h 2t 2 =1.20.2m/s =6 m/s , 于是,从开始下落到该时刻的时间为t ’=v t 'g=0.6 s ,可见从开始下落到A 点历时为t 1=0.5 s ,同样可求得h 1=12gt 12=1.25 m 。
2.4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2.4自由落体运动1.通过实验深究自由落体运动,体会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的科学研究方法。
2.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其大小、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可能会不同。
一、关于物体运动的快慢的两种学说1、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快慢和物体的轻重有关:轻的物体下落慢,重的物体下落快2、伽利略:伽利略的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二、自由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实际上,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3)运动图象: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k=g.2.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垂直地面;(2)大小:①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都相同.①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点重力加速度不同,其大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上最小,两极处最大,但各处的重力加速度都接近于9.8 m/s 2,因此一般计算中g 取9.8 m/s 2或10 m/s 2.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v =v 0+at x =v 0t +12at 2v 2-v 02=2ax――→v 0=0a =g ⎩⎪⎨⎪⎧v =gth =12gt 2v 2=2gh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推论公式,如平均速度公式、位移差公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题型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例题1] (2023秋•玉溪期末)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均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研究,下列说法与研究事实不相符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B.伽利略采用斜面进行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C.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发展了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故A正确;B.伽利略采用斜面进行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故B正确;C.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发展了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故C正确;D.伽利略是通过研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并通过合理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并没有直接用实验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高中物理人教必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课堂同步精选练习2.4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一、选择题1. 钢球A自塔顶自由落下2米时,钢球B自离塔顶6米距离处自由落下,两钢球同时到达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塔高为()A.24 mB.15 mC.12 mD.8 m【答案】B【解析】根据h=12gt2得A球下落2 m所需时间为:t1=√2ℎ1g =√105sB球下落的时间为:t2=√2ℎ'g①对A球有:h=12g(t1+t2)2②由①②解得:h≈15 m。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同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答案】C【解析】物体由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A、B错误;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a=g,其运动规律与质量无关,C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h=12gt2,h与t2成正比,D错误。
3.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不考虑阻力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因而落地速度大 D.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地球赤道处最大 【答案】B【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故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
根据v 2=2gh 可得物体落地的速度v=√2gℎ,只要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就相同,与质量无关,故C 错误。
在相同的纬度,海拔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在相同的海拔,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故D 错误。
4. 在同一地点,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 B.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 C.质量小的物体先落地 D.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答案】D【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12gt 2,得t=√2ℎg,知落地时间与质量无关,所以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1.(15分)在“极限”运动会中,有一个在钢索桥上的比赛项目。
如图所示,总长为L的均匀粗钢丝绳固定在等高的A、B处,钢丝绳最低点与固定点A、B的高度差为H,动滑轮起点在A处,并可沿钢丝绳滑动,钢丝绳最低点距离水面也为H。
若质量为m的人抓住滑轮下方的挂钩由A点静止滑下,最远能到达右侧C点,C、B间钢丝绳相距为L/10,高度差为H/3。
参赛者在运动过程中视为质点,滑轮受到的阻力大小可认为不变,且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与滑过的路程成正比,不计参赛者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滑轮(含挂钩)的质量和大小,不考虑钢索桥的摆动及形变。
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滑轮受到的阻力大小;(2)某次比赛规定参赛者须在钢丝绳最低点松开挂钩并落到与钢丝绳最低点水平相距为、宽度为,厚度不计的海绵垫子上。
若参赛者由A点静止滑下,会落在海绵垫子左侧的水中。
为了能落到海绵垫子上,参赛者在A点抓住挂钩时应具有初动能的范围。
【答案】(1)(2),根据能量守恒【解析】(1)设参赛者、滑轮受到的阻力为Ff,其中,则滑轮受到的阻力(2)参赛者落到海绵垫的过程做平抛运动。
设人脱离挂钩时的速度为v,运动的水平位移为,则当时,参赛者具有的最小速度为当时,参赛者具有的最大速度为设参赛者在A点抓住挂钩的初动能为。
由动能定理,参赛者在A到钢索最低点运动过程中有由此可得,参赛者在A点抓住挂钩的最小和最大初动能分别为即初动能范围为【考点】考查了能量守恒,动能定理,平抛运动的综合应用2.如图所示,质量m=50kg的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在河岸上A点紧握一根长L=5.0m的不可伸长的轻绳,轻绳另一端系在距离水面高H=10.0m的O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C点是位于O点正下方水面上的一点,距离C点x=5.0m处的D点有一只救生圈,O、A、C、D各点均在同一竖直面内。
若运动员抓紧绳端点,从台阶上A点沿垂直于轻绳斜向下以一定初速度跃出,当摆到O点正下方的B点时松开手,最终恰能落在救生圈内。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加速度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它的大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用实验测定。
3.精确的实验发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在赤道上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但它们区别不大。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本书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都按g=9.8m/s2进行计算。
4.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g 值不同。
随纬度升高,重力加速度增大。
5. 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
(2)大小:与地球上的位置及距地面的高度有关,在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处重力加速度最小,在两极处重力加速度最大,但差别很小。
在地面上的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减小,在一般的高度内,可认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变。
(3)方向:竖直向下。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各处的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是不同的。
6.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法(1)利用打点计时器(2)利用频闪照相频闪照相可以每隔相等的时间拍摄一次.利用频闪照相可追踪记录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h=gT2可求自由落体加速度.小试牛刀: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的物体的g值大B.g值在地面任何地方一样大C.g值在赤道处大于南北两极处D.同一地点的不同质量的物体g值一样大【答案】D【解析】A.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是由重力产生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g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A 错误.B.在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有两个效果,即分解成两个分力(重力和自转向心力),而不同地点的自转不同,自转向心力大小不同,另一分力重力也不同,从而有不同的重力加速度,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故B 错误.C.地面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受纬度和海拔的影响;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赤道处小于南北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故C 错误.D.同一地点物体的万有引力表达式:2Mm Gmg R ,因为R 是定值,所以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 值一样大;D 正确.例2: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如果宇航员拿着两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月球上,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小球,则( )A .质量大的下落得快B .质量小的下落得快C .两球下落的时间相同D .两球下落的加速度不同【答案】C【解析】 在月球上,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两球被释放后均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下落加速度相同,两球下落的快慢相同,两球从释放到落地所用时间相等.故C 项正确,ABD 三项错误.二、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高三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答案】C【解析】在真空中,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故选项AB错误;又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每经过相同时间,间隔越来越大,故选项C正确,D错误。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2.传感器和计算机结合,可以快速测量和记录变化的力。
如图,传感器和计算机连接,弹性细绳一端系小球,另一端与传感器连接,把小球举到O点,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获得弹性细绳中拉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不计空气阻力。
根据图线可以判断A.2t1= (t4-t3)B.从t2~t3,小球的速度一直增大C.细绳的自然长度是D.t5时刻小球处在最低点【答案】 AD【解析】t1是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4-t3是竖直上抛的时间,所以有2t1=t4-t3,A对;从t2~t-3,小球从最低点向上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少,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B错;从悬点到绳有力时的时间是t1,所以细绳的自然长度是,C错;t2和t5时刻绳拉力最大,小球处在最低点,D对。
所以本题选择AD【考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3.(12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如图甲所示.卫星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实施近月制动,进入近月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1)若运载“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后前300 s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前120s火箭的图线可以视为直线.假设在该高度地球对卫星的引力与地面时相同,地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00s时火箭的高度和火箭对“嫦娥二号”的推力(保留3位有效数字).(2)若月球质量为M,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嫦娥二号”卫星在极月圆轨道运行时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忽略“嫦娥二号”卫星在极月圆轨道运行时受到其他星体的影响.求“嫦娥二号”卫星在极月圆轨道的运行周期.(用题给物理量字母表示)【答案】(1)7.44×104N (2)【解析】由速度图像可知,运载火箭点火后前120s内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F=7.44×104N(2)“嫦娥二号”卫星在极月轨道运行半“嫦娥二号”卫星绕月飞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在月球表面联立解得:【考点】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4.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上升过程先后经过A、B两点,它两次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B点的时间间隔为tB,不计空气阻力,则AB相距:()A、 B、C、 D、【答案】A【解析】两次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tA ,则从最高点运动到A点的时间为tA/2,A距最高点的距离,两次经过B点的时间间隔为tB ,则从最高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tB/2,B距最高点的距离,因此AB间距离,A正确。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2.4自由落体运动1.(2020·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期中)质量为m 的物体从高为h 处自由下落,开始的3h用时为t ,则( )AB .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t Cgt D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3gt【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212h gt =得,开始的3h用时为t ,t =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t =故落地速度为'v gt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2.(2019·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景博中学高一期中)屋檐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m 的窗子的上、下沿,如图所示,g=10m/s²,则此屋檐离地面的距离为A.2.2m B.3.0m C.2.5 m D.3.2m【答案】D【解析】【详解】设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知窗子的高度等于自由下落3T内的位移减去2T内的位移。
有:1 2g(3T)2-12g(2T)2=1m故滴水的时间间隔T=0.2s 水从屋檐下落到地面的时间t=4T.h=12g(4T)2=12×10×0.64=3.2m.A. 2.2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 3.0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C. 2.5 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 3.2m,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3.(2020·湖北省高三三模)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2s到达最高点,设小球通过第1 s内位移的前23所用时间为t1,通过第1s内位移的后13所用时间为t2,则12tt等于()A1BC.2D.4【答案】B【分析】 【详解】由于经过2s 到达最高点,因此初速度020m/s v gt ==第1s 内有位移20115m 2s v t gt =-= 第1 s 内位移的前23所用时间为t 1,则 21011110m 2s v t gt ==-解得1(2t =或1(2t =(舍去)由题可知211)s t t t =-=因此12t t = 故B 正确,ACD 错误。
自由落体运动ppt课件

那么,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情况到底怎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
比较精细的实验,仔细研究一下。
问题三:真空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吗? 演示实验2:把大小相同的,轻重不同的两个小球分别同时放入一下环 境中,观察下落情况。
真空
结论:在真空环境,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逻辑推理
问题三:真空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吗? 演示实验3: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的研究 结论: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下落得同样快。
②符号:通常用g表示。 ③方向:竖直向下。
④大小:一般g =9.8m/s2,粗略计算g=10m/s2。
问题二:轻重绑在一起是快了还是慢了? 伽利略的疑惑
v=4m/s
比大石头更重
v=8m/s
4<v<8
重的被“拖累”变慢了。
v>8m/s
合在一起更重应该更快。
说明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看法是错误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自由落体运动
亚里士多德认 为:重的物体 下落得快。
伽利略认为:在没有 阻力的情况下,轻重 物体下落一样快。
回顾实验
石 头
树 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看到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是因为空气阻 力的影响。如果没有空气阻力,所有物体下落的快慢都一样。如果空气 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由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那么,它的加
速度在下落过程中是否变化呢?
问题五:重力加速有何规律? 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能尝
试解释这个规律吗?尝试解释就是作出猜 想。
①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所以极地半径比赤道半径 小。
高中物理必修一 自由落体运动(含练习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点掌握其运动规律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差异 3.理解用频闪摄影研究运动的基本原理,会根据照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 4. 熟练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5. 理解伽利略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领会“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检验和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自由落体运动 要点诠释:【高清课程: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知识点一】 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①初速度为零; ②只受重力。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通常用符号“g ”来表示。
g 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随不同地点而略有变化。
尽管在不同地点加速度g 值略有不同,但通常的计算中一般都取g=9.8m/s 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取g=10m/s 2。
■要点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要点诠释:【高清课程: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知识点二】 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四个公式来概括■ 2、以下几个比例式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成立①物体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②物体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h 1:h 2:h 3:……:h n =1:4:9:……:n 2③物体在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H 1:H 2:H 3:……:H n =1:3:5……(2n-1) ④通过相邻的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12-)::……:(1--n n )要点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伽利略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为: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等。
第08讲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新高一物理暑假衔接课

第08讲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1)运动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不受其他力。
这种运动只在真空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因此,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模型。
3.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
这个加速度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作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1)一般计算中g可以取9.8 m/s2或10 m/s2。
(2)大小:与在地球上的纬度以及距地面的高度有关。
(1)实验思路利用频闪照片,或利用打点计时器能够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和相应的时刻记录下来。
根据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量物体下落的速度,进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规律,以证实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2)实验方案①打点计时器法a.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一端系着重物,另一端穿过计时器。
用手捏住纸带上端,启动打点计时器,松手后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一串小点。
改变重物的质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b.对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x 进行测量,利用g =x n -x n -1T 2求出自由落体加速度。
注意 (1)注意操作的先后顺序。
(2)纸带选取: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 的纸带进行分析探究(说明v 0=0,且阻力小)。
②频闪照相法频闪照相机可以每间隔相等的时间拍摄一次,利用频闪照相机可追踪记录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位置,根据Δx 是否为恒量,可判断自由落体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可求出自由落体加速度g =ΔxT 2。
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课

04 自由落体运动的解题技巧
运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词
熟练掌握基本公式
详细描述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是$h = frac{1}{2}gt^2$和$v = gt$,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h$是下落高度, $t$是下落时间,$v$是下落速度。在解题时,应先根据题意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选择适当的公式 进行计算。
总结词
注意符号使用
详细描述
在解答易错题时,需要注意符号的使用,如正负号、上 下标等,以免出现符号使用错误。
总结词
注意隐含条件
详细描述
在解答易错题时,需要注意隐含条件,如物体落地时的 速度、空气阻力不计等,以免忽略重要条件导致答案错 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抛运动的规律进行计算。
05 自由落体运动的易错点分 析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理解不准确
总结词
学生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时, 常常将忽略空气阻力这一重要因素, 导致解题思路出现偏差。
详细描述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受重力作用, 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学生在解题 时,容易忽略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 影响,导致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理 解不准确。
题。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问题
总结词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公 式,掌握如何利用公式求解问
题。
总结词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 时间的关系,掌握如何利用公 式求解问题。
总结词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 速度的关系,掌握如何利用公 式求解问题。
总结词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 位移的关系,掌握如何利用公
特点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地球的 重力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地规律及经典例题及问题详解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识讲解】自由落体运动一、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的快慢跟物体的重力无关。
1971年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在月球上让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同时下落,观察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此实验说明:①在月球上无大气层。
②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自由落体运动在地球大气层里是一种理想运动,但掌握了这种理想运动的规律,也就为研究实际运动打下了基础。
当空气阻力不太大,与重力相比较可以忽略时,实际的落体运动可以近似地当作自由落体运动。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再研究:为了纪念伽利略的伟大贡献,1993年4月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科学家,用精密自动投卸仪把不同材料制成的木球、铝球、塑料球等许多小球从比萨斜塔上44米高处同时投下,用精密电子仪器和摄像机记录,结果发现所有小球同时以同一速度落地。
所以,一般情况下,物体在空气中下落,可以忽略空气的影响,近似地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从静止开始下落,初速为零。
2、只受重力,或其它力可忽略不计。
(这是一种近似,忽略了次要因素,抓住了主要因素,这是一种理想化研究方法)三、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伽利略不但巧妙地揭示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部矛盾,还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做了许多研究。
他的研究方法是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伽利略所处的年代还没有钟表,计时仪器也较差,自由落体运动又很快,伽利略为了研究落体运动,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做了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下滑的直线运动(目的是为了“冲淡重力),证明了在阻力很小的情况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逻辑推理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他认为这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多么巧妙啊!正确与否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如图是处理课本中的自由落体纸带运动轨迹。
猜想:自由落体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由给定的公式v t=,因数据相邻点时间t=0.02s得v A=0v B==0.19m/sv C==0.385m/sv D==0.577m/s同理v E=0.768m/s v F=0.96m/s那么在Δt=0.02s,Δv1=v B-0=0.19m/sΔv2=v C-v B=0.195m/sΔv3=v D-v C=0.192m/sΔv4=v E-v D=0.191m/sΔv5=v F-v E=0.192m/s故在相同的时间Δt=0.02s,速度的增加Δv约为0.192m/s,在误差围,是均匀增加的,猜想正确。
自由落体运动的典型例题赏析

0.25 s 时间内通过高度为2 m的窗口,求窗口 的顶端距屋檐多高?( g- 取l Om/ s2)
辫解法一设窗121的顶端距屋檐h,则
有^=÷矿,h+2=g( t +At ) 2, 解得^=2.28 m.
据 公 加 {鼎 =停 , 则 俘 一 觜解法二设窗口的顶端距屋檐h,根
一宙蝴夕鹋爻曲堙⑨倒弩赏穆 _,
\
、
,
~
…
…
一
一
~
…
.
~
。
~
,
。
一
~
~
~
—
~
,
一
一
一
…
…
…
,
…
一
~
一
一
一
~
~
-/。/,
一^。
。….一…’,J、、…
6■√
^题√一中一
悟……道~一
一
…典…题…
’童~
析一一“一
_、‘~一1,一、
一
’
v,、
·
囝盈曩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 型,是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 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昏求解自由落体运动 习题时,应抓住初速度为零这一特点,巧选公 式,以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
间隔㈨1( 2) 当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时,它
厶- g△r 2所以,相邻两个小球下落时间间隔 s ,此时第三
×
。1+3+5+. .。+19
下落时间为5 s,第1个小球至第11个小球下 ( 13+15) m=35 m.
高中物理课时达标训练人教必修1:第7课时 自由落体运动 含解析 精品

课前基础预习□自由落体运动①定义: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②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a.只受重力;b.初速度v0=0.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由静止开始的下落才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③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自由落体加速度①重力加速度又叫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②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一般不同,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最大;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 m/s2或g=10 m/s2.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法①利用打点计时器②利用频闪照相频闪照相可以每隔相等的时间拍摄一次.利用频闪照相可追踪记录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图为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h =gT2可求自由落体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gt.②位移公式:h =12gt 2. ③速度位移公式:v 2=2gh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自由落体运动也适用)设t =0开始计时,以T 为时间单位。
则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 = 1∶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x I ∶x Ⅱ∶x Ⅲ∶……= 1∶3∶5∶……∶(2n -1)即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比等于连续奇数的比.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 1∶x 2∶x 3∶……= 12∶22∶32∶……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123::::1:(21):(32):(1)n t t t t n n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规律,如平均速度公式、位移差公式、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式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注意 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的一段,则该过程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应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分别为v =v 0+gt 、h =v 0t +12gt 2. □课堂达标练习?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g 取9.8 m/s2B .在地面上的不同地方,g 的大小不同,但相差不是很大C .地球上的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D .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思路点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BCD 解析:重力加速度g 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在一般计算中g 取9.8 m/s2,A 错误;在地面上的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一般不同,但相差不大,B 正确;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相同,C 正确;初速度为零是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个条件,D 正确.?2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1)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到达地面,这主要是因为()A .它们的质量不同B.它们的密度不同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不等(2)在此塔顶端同时释放大小相等的实心铁球和空心铁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不等;②它们的加速度相等;③它们落地的速度不等;④它们下落的时间相等.A.①③B.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③思路点拨: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是阻力,在没有阻力或阻力可不计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快慢程度是一样的,即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1)D (2)B解析:(1)玻璃球下落时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羽毛下落得比玻璃球慢,因为羽毛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影响大的缘故,羽毛下落时空气阻力不能忽略,故选项D正确.(2)大小相等的实心铁球和空心铁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等.在不计阻力的情况下,两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快慢程度相同,即加速度相等,下落时间相等,故选项B正确.?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g,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他每两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 Hz),测得AB=7.65 cm,BC=9.17 cm.则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测得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________ m/s2,它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3思路点拨: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所以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时纸带的处理方法与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一样.2.1 9.5 小解析:v B =h ACt AC ≈2.1 m/s,由h BC -h AB =gt 2可得g =9.5 m/s 2,比真实值偏小.? 4从离地面500 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 m/s 2,求小球:(1)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 内的位移、最后1 s 内的位移.思路点拨: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即可.(1)10 s (2)5 m 95 m解析:由x =500 m 和自由落体加速度,根据位移公式可直接算出落地所用时间,根据运动时间,可算出第1 s 内的位移.最后1 s 内的位移是下落总位移和前(n -1) s 下落位移之差.(1)由x =12gt 2,得落地所用时间:t =2x g =2×50010 s =10 s.(2)第1 s 内的位移:x 1=12gt 21=12×10×12 m =5 m.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 内的位移为x 9=12gt 29=12×10×92 m =405 m.所以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Δx =x -x 9=500 m -405 m =95 m.? 5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就有一个水滴自8 m 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当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面的高度是(g 取10 m/s 2)( )A .2 mB .2.5 mC .2.9 mD .3.5 m思路点拨:应用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解题.D 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知相邻水滴位移比为1∶3∶5∶7,所以第二滴到地面的距离应为总高度的71+3+5+7=716,所以其离地距离为716×8 m=3.5 m. □课后综合测验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1、图2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B.图l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C.图2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D.图2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2..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如果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C.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由静止开始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打开降落伞以前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打开降落伞以后的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D.一雨滴从屋顶落下,途中经过一个窗子,雨滴经过窗子的这一段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4.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能正确表示其下落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的是( )5.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取g=9.8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开始下落起,下落1m,2m,3m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B.从开始下落起,在1s 末,2s 末,3s 末的速度之比是1︰3︰5C.从开始下落起,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D.在相邻两个1s 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6.某人站在20m 的平台边缘,以2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石子,则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15m 处的时间不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 )A.1sB.3sC.2)sD.2)s7.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 ,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hB .t ∝1hC .t ∝hD .t ∝h 2 8.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 .1.2 mB .3.6 mC .6.0 mD .10.8 m9.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在纸带上某点形始取得连续清晰的6个点,并且测得第1点到第4点的距离为x 1,第3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x 2,设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f,则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________.10.从离地面80 m 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 取 10 m/s 2,求:(1)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计时,小球在第1 s 内的位移和最后1 s 内的位移;(3)小球下落时间为总时间一半时的位移.11.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 m 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5 m/s ,取g =10 m/s 2.求:(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运动员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参考答案与解析1.B2.B【解析】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得出倾角一定时,x t 2的比值保持不变,推出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选项A 错误,B 正确;倾角不同,x t 2的比值不同,即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有关,且倾角越大,速度越大,所用时间越短,选项C 、D 错误.3.BC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A 选项中没有明确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故A 错误.D 中雨滴经过窗子的这段运动的初速度不为零,因而不是自由落体运动,D 错误.4.D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v =gt ,g 是常数,故下落速度v 与时间t 成正比,D 正确.5. ACD6.C7.C 【解析】由h =12gt 2得,t =2h g,因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为常数,故t 与h 的平方根成正比,即t ∝h ,C 对.8.C 【解析】将该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分成了相等的三段,由其规律知:第T 内、第2T 内、第3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1∶3∶5,第一段时间的位移为1.2 m ,则第三段时间的位移为x =1.2×5 m=6.0 m ,故选C. 9.221()6x x f g -=10. (1)4 s (2)5 m 35 m (3)20 m【解析】(1)由x =12gt 2得小球下落时间t =2x g =2×8010s =4 s11. (1)305 m (2)9.85 s【解析】(1)设自由下落的高度为h ,则此时速度为v 1=2gh 打开伞减速过程满足:v 22-v 21=2ah ′式中v 2=5 m/s ,a =-14.3 m/s 2,h ′=125 m 解得h =180 m 所以总高度为:H =h +h ′=(180+125) m =305 m(2)第一过程经过的时间是:t 1=2h g =6 s 第二过程经过的时间是:t 2=v 2-v 1a =5-60-14.3s≈3.85 s 所以总时间为t =t 1+t 2=9.85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匀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用g 表示.在地球两极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大,赤道附近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小.[注意]: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不同轻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 [注意]:①运动到最高点v = 0,a = -g (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 ②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max =v 0 2 /2g ,所需时间t =v 0/g .③质点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t =2v 0/g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重力加速度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地球上不同的纬度、高度g 值不同。
(纬度越大,g 越大;高度越高,g 越小。
)其方向为竖直向下。
通常的计算,g 值取9.8m/s 2,粗略计算:g=10m/s 2(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四个公式来概括知识精讲■2、以下几个比例式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成立①物体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②物体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1:4:9:……:n2③物体在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 =1:3:5……(2n-1)④通过相邻的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课程要求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3.初步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典例剖析[典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答案】BC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它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选项B、C、D正确,选项A不正确.实际中当阻力相对于重力可以忽略时,才可以把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它是一种理想化运动.[典例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2 : 1,下落高度之比为l: 2,则A.下落时间之比是1:2 B.落地速度之比是1:1C.落地速度之比是1:D.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2:1【答案】C【解析】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可知,虽然重力之比为2:1,但是重力加速度一样,D错,所以当下落高度之比为1:2,则下落时间之比为1:。
所以下落速度v=gt之比为1:,B错,所以选择C [典例3]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s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答案】(1)4s(2)5m 35m【解析】(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得t=4s(2)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点评:本题还可以用比例关系求解和图象求解。
一、不定项选择题1.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对点精练【答案】选C【解析】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苹果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频闪照片C符合事实.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5倍,它们同时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着地B.甲的落地速度比乙的落地速度大C.甲比乙加速度大D.下落过程中,两者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离地的高度都相同【答案】D【解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均等于gA、它们同时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落,由,可得下落时间一样长,所以同时落地,A错B、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可得,落地时速度相等,B错C、自由落体加速度相同,均等于g,C错D、两者同时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又相同,运动情况完全一样,两者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离地的高度都相同,所以D对3.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地点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B.只要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就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D.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的物体,落地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答案】AC【解析】A、因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则同一地点,加速度相同;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所以只受重力作用不一定是做自由落体,故A正确,B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不同物体,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下落的快慢相同,与质量无关,故D错误.4.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在任意一秒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9.8 m/s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9.8倍C.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前一秒内位移的9.8倍D.物体的位移一定比前一秒内的位移大9.8 m【答案】AD【解析】物体在t s末的速度v t=gt,在(t+1) s末的速度v t+1=g(t+1),故Δv=v t+1-v t=g.物体在相邻的两个1秒内位移之差Δx=gT2=g,故选项AD正确.5.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下落开始计时,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为()A. 10 mB. 125 mC. 45 mD. 80 m【答案】C【解析】解: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h==45m故选:C。
6.如图所示图象中能够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是()【答案】BCD【解析】选项A中x t图象表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B、C、D三项正确.7.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2。
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1s末的速度为15m/sB. 第1s末的速度为5m/sC. 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15mD. 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5m【答案】D【解析】AB.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末的速度为:v=gt=10×1=10m/s,故AB错误;CD.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h=m,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条件下,石头将比纸片先落地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离地20 m 的高度,物体从赤道落下所用的时间比从北极落下所用的时间长D.随着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变 【答案】BC【解析】在真空条件下,任何物体在同一地点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因其重力加速度相等,故它们的快慢效果是相同的,选项A 错,选项B 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有t=,可见,t 除了与h 有关,还与g 有关,因为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比两极处小,所以从赤道落下所用时间较长,选项C 正确;随着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选项D 错.9.从某一高处释放一小球甲,经过0.5 s 从同一高处再释放小球乙,在两小球落地前,则( ) A .它们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 .它们间的距离不断减小 C .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不断增大 D .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答案】D【解析】:选D 两球下落距离之差Δx =12gt 2-12g (t -0.5)2=12g ⎝⎛⎭⎫t -14,可见,两球落地之前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故A 、B 错误;又因为速度之差Δv =gt -g (t -0.5)=0.5g ,故C 错误,D 正确.10. 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 ;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 .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B .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 ,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C . 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D . 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 【答案】C【解析】A 、将计算出的反应时间对应到尺子上的长度时,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故A 正确;B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s ,则下落的高度:20010.82h gt m ==,大于该直尺的长度,所以将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故B 正确.C 、由22v gh =可知,乙第一次抓住直尺的速度//v s s ==;故C 错误;D 、直尺下降的高度h .根据212h gt =得,t =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故D 正确;因选不正确的,故选:C11.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 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已知石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则ab 段与bc 段的位移之比为( )A .1∶3B .1∶5C .1∶8D .1∶9【答案】C【解析】: ab 段的位移为x ab =v 22g ,bc 段的位移为x bc =(3v )2-v 22g =8v 22g ,所以x ab ∶x bc =1∶8,选项C 正确.12.物体从离地面45 m 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 取10 m/s 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3 s 后落地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25 m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答案】ABC【解析】由x=gt2得t==3 s落地速度:v=gt=30 m/s最后1 s内位移:Δx=g-g=25 m,全程的平均速度:===15 m/s.则选项A、B、C正确.1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落的时间之比是1∶2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C.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1D.下落过程中最后1秒内速度的增加量之比是1∶1【答案】BCD【解析】因为h=gt2,所以t=∝,即t甲∶t乙=∶1,选项A错;因为v=∝,即v甲∶v乙=∶1,故选项B正确;又因加速度是g,所以每1秒内Δv=g,选项C、D正确.1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的物体的g值大B.同一地点的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C.g值在地面任何地方一样大D.g值在赤道处小于南北两极处【答案】BD【解析】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即自由落体加速度)g,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B、D正确.二、填空题15.某个由静止自由下落的物体,忽略空气阻力,落地前最后一秒下落的高度为25米,由此可知,该物体是从______m高的地方下落的,落地速度大小为______m/s.(g取10m/s2)【答案】45;30【解析】解:设下落的总时间为t,根据,代入数据解得t=3s,则下落的高度h=,落地的速度v=gt=10×3m/s=30m/s,故答案为:45,3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结合最后1s内的位移求出下落的总时间,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下落的高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落地的速度.16.高空作业的电业工人,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一螺母脱落,经2s螺母落地,取g=10m/s2,则螺母脱落处距地面的高度h=______m;螺母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______m/s.【答案】20;20【解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v=gt=10m/s2×2s=20m/s故答案为:20,20.螺母下落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即可求解.17.一矿井深45米,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当第7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落至井底,问:(g=10 m/s2)(1)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多少?(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远?【答案】(1)0.5 s(2)15 m【解析】(1)第1个小球落至井底的时间为t,则由x=gt2得:t===3 s,第1个小球至第7个小球间共有6个时间间隔则Δt==0.5 s.(2)第3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1=2 s;x1=g=×10 m/s2×(2 s)2=20 m,第5个小球下落时间为t2=1 s;x2=g=×10 m/s2×(1 s)2=5 m,Δx=x1-x2=15 m.18.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 m的窗子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屋檐离地面多高?(g取10 m/s2)【答案】0.2 s 3.2 m【解析】设屋檐离地面高为x,滴水间隔为T.由x=gt2得第2滴水的位移x2=g(3T)2①第3滴水的位移x3=g(2T)2②又因为x2-x3=1 m,③联立①②③,解得T=0.2 s,屋檐高x=g(4T)2=×10 m/s2×(4×0.2 s)2=3.2 m.本题中水滴间的距离最大是第1、2滴之间,最小的是第4、5滴之间,求解时容易反过来,要注意辨析.19.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落下,经过最后200 m所用的时间是4 s,求物体下落H所用的总时间T和高度H是多少?(g取10 m/s2,空气阻力不计)【答案】:7 s245 m【解析】解法一:基本公式法根据题意画出小球的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t =4 s ,h =200 m.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得:H =12gT 2,H -h =12g (T -t )2. 得:h =gTt -12gt 2,所以T =7 s ,H =12gT 2=245 m. 解法二:平均速度法由题意得最后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h t =2004m/s =50 m/s 因为在匀变速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下落至最后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v t ′=v =50 m/s.由速度公式得下落至最后2 s 的时间:t ′=v t ′g =5010 s =5 s .所以T =t ′+t 2=5 s +42s =7 s ,H =12gT 2=245 m.解法三:v -t 图象法画出这个物体自由下落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开始下落后经时间(T -t )和T 后的速度分别为g (T -t )、gT .图线的AB 段与t 轴间的面积表示在时间t 内下落的高度h .由h =()2g T t gT -+t ,得T =2h t +gt 2g =7 s ,H =12gT 2=2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