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8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已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金属活泼性、还原性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此外,学生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普遍认识到金属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金属资源的保护、环保等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
1.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2.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和验证,培养严谨的学术精神。
3.环保意识,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倡导节约使用和回收再利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的活泼性、还原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金属活动顺序的理解及其在化学反应预测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引入,激发学生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
2.知识讲解:系统讲解金属的活泼性、还原性,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说明。
3.实验探究:设计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的置换反应等。
4.反馈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如活泼性、还原性等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离子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原理。
3.金属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环保意义。
(二)教学难点
1.金属活泼性、还原性等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锅具、电子设备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吗?”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与金属化学性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寻找答案。
2.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育学生珍惜金属资源,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探究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成果分享环节,我将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总结规律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应用拓展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8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8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背景分析1.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金属属于课标“身边的化学物质”中重要的一类物质,之前学习了氧气、水、二氧化碳(典型代表物)、一氧化碳等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本单元首次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等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打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题又是金属的核心内容,它具有以下的教育功能:①承载着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研究思路。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了零碎的、不系统的有关金属的知识,如镁、铁等金属与氧气反应,镁、锌等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要引导学生归纳出金属的化学共性,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发现不同的金属与同一种物质反应的现象不同,可见共性中有差异,从而进一步探究金属化学性质差异的规律性---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促进对研究物质化学性质方法的学习,发展科学探究技能。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采用了分类、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变量控制实验设计等探究技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③继续巩固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

在本课题的的学习中,可以找到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如金属与酸或与金属化合物反应的共同特点都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从而得出置换反应。

再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让学生体会如何把纷繁的知识进行简单化、条理化。

2. 学生情况分析已经学习了空气、氧气、水、碳的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对金属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如氧气跟镁、铁、铜等金属的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等,对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结,更缺乏对金属有关反应规律的深入探讨。

所以,如何通过认识、比较几种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已知知识和实验现象归纳总结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是学生感觉困难的,对于一类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建构一类物质学习的模型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二 -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第八单元,主要内容为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是对上一课中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延伸,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在各种环境下的变化。

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 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 金属与酸的反应; 4. 金属与水的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 理解金属与酸的反应; 4. 了解金属与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合作能力,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难点金属与水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金属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2. 实验(20分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

1. 实验一: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实验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3. 实验三:金属与酸的反应;4. 实验四:金属与水的反应。

3. 讨论与总结(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和总结,比较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4.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开课堂拓展,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重点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形成对金属的初步认识,理解金属的化学行为,以及后续学习有关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金属的理解大多数是表面的,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不多。

此外,金属的化学性质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可能对此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总结规律,用理论解释现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及反应现象。

2.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讨论,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药品:铁、铜、锌、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物品,如铁锅、铜线、铝制饮料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金属是如何制成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同时,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如铁生锈、铝片与盐酸反应等。

人教九下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九下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金属的活泼性及其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过程,学生可以掌握金属氧化的原理。同时,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过程,学生可以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此外,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金属的过程,学生可以掌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时,我采用了讲授法和实验演示法。首先,我向学生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我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化学性质。我分别展示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此外,我还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我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问题回答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问题导入的方法。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铜门把手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金属制品的状态。然后,我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铁锅会生锈?铜门把手会腐蚀?”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问题导入,学生可以激发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想法,拓宽思维,促进学习的深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应用:联系实际,让学生探讨金属化学性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环节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终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化学。
-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填空题:帮助学生回顾金属反应的类型及反应特点。
-计算题:提高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描述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反应原理。
-结合实验过程,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验中的应用。
-关注学生的成长,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铝制易拉罐、铁制钉子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金属制品具有如此广泛的应用?金属具有哪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2.学生分享对金属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3.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4.能够描述金属氧化反应和金属与酸的反应。

二、教学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金属中电子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 一块铜片、一块锌片、盐酸、稀硫酸等实验用品。

2.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中学习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并让学生思考金属的一些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金属的常见性质简单介绍金属的常见性质: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熔点,密度等。

并与非金属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特点和非金属的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分析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外观差异、导电性实验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导电的原因。

4. 金属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电子特殊性质。

5. 金属与氧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氧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氧化反应的化学性质。

6. 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7. 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金属的应用及其与非金属的区别,展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以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殊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和解释金属的一些现象,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的简要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人教版化学初三下第八单元8.2

(完整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人教版化学初三下第八单元8.2

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
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反思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习
①课本 P14 1、3、4。
②课后小实验:Sn、Pb、Ag 与稀盐酸反应。
第5页共7页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第八单元 课题 2
人教版 化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小结]
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
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
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与巩固
1教材 P14 5、6、7、8
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g/cm3)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 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进步。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身在知识掌握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在不断改进中,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金属化学性质的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防止金属腐蚀?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使学生掌握金属反应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的氧化性、还原性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及内涵。
2.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和解释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讲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金属腐蚀现象的防治方法等。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金属化学性质。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使他们在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提高实验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特别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归纳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设计具有梯度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从简单的金属与氧气反应,到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复杂反应,逐步提升实验难度。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4.整合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金属反应的微观过程。
3.金属与酸反应: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介绍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结合实验现象,使学生掌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二)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1.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难点: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反应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问题分析。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3.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通过实验现象,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如: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可以被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等。
4.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填空题:设计一些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的填空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测试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程度。
3.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确保实验安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化学故事等引入金属的化学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学生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或制作海报,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和应用。
5.团队合作作业:
-分小组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每组制作一份PPT,进行课堂展示。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公共演讲能力。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特点。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5.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
-小组讨论:针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如金属提炼、金属防腐蚀等。
6.课后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业设计: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思考题,如“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未知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未知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共同分析、探讨,形成共识。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知识点。
4.扩展阅读:查找资料,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中的应用,例如金属的提炼、防腐蚀技术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分享你的学习心得。
5.小组合作任务: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趣味问题或小实验,下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分享,以促进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
2.提问:“为什么金属会发生这些变化?金属的化学性质又是怎样的呢?”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让学生初步了解金属活动性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讲解不同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铁生锈、铝氧化等,阐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一反应中的作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3.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4.理解金属的腐蚀现象。

教学重点1.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2.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金属的腐蚀现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材料;2.学生准备: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观看相关实验视频展示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

概念讲解(10分钟)1.通过PPT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重点强调金属的导电性和延展性;2.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泼性、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展示(15分钟)1.展示实验材料: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2.通过反应实验,观察不同金属试片在酸中的反应,总结金属活泼性的差异。

案例分析(15分钟)1.提供不同金属腐蚀的实际案例,如铁器锈蚀等,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腐蚀现象;2.分析腐蚀现象的原因,重点讲解金属的电位差和电池的原理。

再次实验(15分钟)1.学生自行组织实验小组,使用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进行实验;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活泼性、金属腐蚀等;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3.教师进行总结,为下节课内容做铺垫。

课堂作业1.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有何差异?–金属腐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金属的活泼性、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金属腐蚀现象的原因。

希望同学们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护方法,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腐蚀的原因、防护方法和金属的化学性质,强调重点知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腐蚀的原因、防护方法和金属的化学性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如铁栏杆生锈、铜器皿绿锈等,引发学生对金属腐蚀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金属为什么会腐蚀?”“金属腐蚀的原因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金属的腐蚀、金属的防护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金属腐蚀的本质,探究金属防护的途径,并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化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and协作能力。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规律性,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的展示,创设与金属腐蚀和防护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讲解金属腐蚀时,可以展示一些生锈的金属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引发学生对金属腐蚀原因的思考。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情境,如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金属腐蚀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等。

2.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实验总结等方法,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参与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2.教学难点: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讲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金属材料,激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金属有哪些特点?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会有什么变化?第二步:学习金属的性质1.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金属的性质,包括导电性、延展性等。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金属的性质,并用Markdown格式记录下来。

第三步:实验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1.学生小组进行实验,取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钉、铜板等,与稀盐酸反应。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用Markdown格式整理实验记录。

第四步:讨论实验结果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金属与酸的反应过程,进而提出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学生小组呈现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和分享。

第五步: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学生小组进行实验,取一些金属材料,如镁带、铝粉等,与氧气反应。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用Markdown格式整理实验记录。

第六步:讨论实验结果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过程,进而提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学生小组呈现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和分享。

四、检查与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课堂讨论过程进行评价。

2.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评分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2.完成课堂讨论的总结报告,以Markdown格式提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要点,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途径,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现象和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2.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与讨论: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金属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与防护等内容进行简要回顾。
2.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步骤教学,突破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化学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金属制品为切入点,展示各种金属物品,如铝制易拉罐、铁制铅笔盒、铜制电线等,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提问方式:询问学生对金属的了解,如金属的用途、金属的来源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化学性质。
3.导入语: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将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
2、置换反应的定义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仪器与用品:微型仪器、烧杯、试管、镊子、药匙、酒精灯、砂纸、火柴;
药品:稀盐酸、稀硫酸、铜丝、铁丝、镁带、锌粒、等。

四、教学活动方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目标本单元包括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和保护金属资源等内容,本单元学生通过学习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了解到金属的用途,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和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组织、引导和点拨,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学情分析本题目的内容与生活密切关系,所以讲解本题目时要多说出生活中的例子,从而得到较好的结果重点: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难点:认识部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教学手段:班班通,稀盐酸,稀硫酸,锌,铁,镁,硫酸铜,硝酸银,试管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分析,讨论,总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从而了解到金属的用途,金属的用途除了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以外还它的化学性质有关,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的知识老师:展示一些金属样品,从而讲解到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安排学生观察金属样品学生:他们按要求进行活动老师推进新课:(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多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与剧烈程度是不同的,例如,镁和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保护膜,这个保护膜阻止铝与氧气进一步反应,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安排学生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他们按要求进行活动老师:讲解有关的内容,除了镁和铝以外还有一些金属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但加热或点燃条件下才能与氧气反应比如,铜和铁,还有一些金属在任何条件下不能与氧气反应.比如金和银.那么;请同学们对比上述金属的活泼性学生:镁和铝>铜和铁>金和银老师:结论1.不同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

(2)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旧知的回忆、家庭小实验及录像发生猜想(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存在和用途 1 猜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用途2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用途2
(2)通过对金属与氧气、稀硫酸(稀盐酸)、盐溶液反应的三步实验探究,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布置家庭小实验(见下)
学生准备:把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黄金饰品(自备)挂在家中(干燥的空气中)观察现象并记录到下表中。

提示:重点观察各金属表面的金属光泽是否有变化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Mg
Al
Fe
Cu
Au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的用途不仅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且还与他们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重点研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投影]家庭小实验表格。

每小组汇报交流。

通过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录象回顾] Fe、Cu、Au在氧气中加热的实验
[交流与讨论]
[话题1] 金属为什么会失去光泽?
[话题2] 为什么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失去光泽的顺序有差异?
[ 猜想] 结合上述实验,请你对五种金属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与归纳]
根据Mg、Fe、Cu、Au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我们看出,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真金不怕火炼)
[过渡] 镁与锌,铁与铜到底谁更活泼些呢?
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上述问题呢?
[启发]资料(图片资料锌与酸反应)
小组讨论:
①设计实验方案;②汇报交流
③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探讨推荐学生设计方案;
[活动与探究](见表一)
一、三组用稀盐酸,二、四组用稀硫酸。

[汇报交流]
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反应发生的剧烈程度,将以上金属按活泼性排序:_____________。

由上述探究也可以得出:
___________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强,它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弱,它不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关于金属与酸溶液反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Mg > Zn > Fe > (H) > C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演示](补充实验)铜和稀硫酸
银和稀硫酸
[问题]怎么确定铜和银哪个更活泼?
[资料]铁和硫酸铜反应
讨论猜想规律;
[活动与探究](见表二)
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关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回顾旧知感悟金属的活动性,进行猜想。

使学生学会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

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的步骤,让学生形成: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寻找规律——得出结论的实验思路。

回顾旧知,猜想和运用已学规律
介绍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
[总结]
经过许多类似的实验探究,我们归纳出常见金属在水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 Ca > Na > Mg > Al > Zn > Fe > Sn > Pb > (H) Cu > Hg > Ag >Pt >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减弱
[记忆]比一比,赛一赛
[交流与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对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的探究,归纳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零乱知识形成体系。

课堂练习:
1、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小于铝的是()
A.Zn B.K C.Cu D.Mg
2、某同学为判断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1)将金属B放入C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C
(2)将金属B放入酸中,看能否置换出酸中的氢
(3)将金属A放入B的盐溶液,看能否置换出B
(4)将金属C放入A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A
你认为上述可以不做的实验是()
A、(1)
B、(2)
C、(3)
D、(4)
3、《教与学》P21 12
(2改成B是常见的金属,请写出它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常说的“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
A.金的熔点高 B.金的硬度大
C.金的密度大 D.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5《教与学》P20 1、2
表一
活动与探究一:
一、三组用稀盐酸,二、四组用稀硫酸。

稀盐酸稀硫酸
情况记录(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情况记录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表二
活动与探究二:
活动内容及步骤实验现象
预测
情况记录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
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
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
取出,观察
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
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
儿取出,观察
第二课时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小游戏】分别发给8个学生八种金属K、Na、Al、Fe、Pb、Cu、Ag、Au的卡片,请8位同学按金属活动性大小排序,规定左边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完成以后,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的金属。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做些什么。

[演示]锌与稀硫酸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

[提问]除了生成氢气外,是否还生成其他物质呢?
学生猜想,
请2位学生上台操作:分别加热试管中硫酸锌溶液和蒸馏水,
学生观察现象,并汇报。

师讲述。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通过游戏的形式调节课堂气氛,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对比实验初步了解溶液。

[投影]教材P11卡通图,铁与硫酸、镁与硫酸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1、略
2、略
3、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投影]上面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学生讨论,为什么锌、铁、镁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用途2
[提问]对于以上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何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单质+化合物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
[归纳小结]置换反应:教材P11 以文字表达式为铺垫帮助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置换反应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其概念
[过渡]我们知道 Zn、Fe、Mg也能与盐酸(HCl)反应,它们也能置换出盐酸中氢
[投影]文字表达式:
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
镁+盐酸氯化镁+氢气
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学生写化学方程式并讨论现象
[演示]P11铝和硫酸铜
铜和硝酸银
铜和硫酸铝
学生观察现象,能反应的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基本类型。

(提示):
铝+硫酸铜铜+硫酸铝
铜+硝酸银银+硝酸铜
铜和硫酸铝不反应
学生讨论:
为什么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铜不能置换出硫酸铝中的铝?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用途。

1、归纳: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1、
2、3
[本节小结]
1、置换反应
2、学习书写两类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巩固对这两类置换反应能
否发生的判断依据。

课堂练习:
《教与学》P21 7、6、5、4、8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