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1单元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最全版)
高一化学必修I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 -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 1 -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11 -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19 -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29 - 第1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 29 -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35 - 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2 -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规范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2. 阿伏加德罗常数:1.1 mol H、1 mol H+、1 mol H2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提示:意义不同。
尽管都是1 mol微粒,但微粒种类不同,它们分别表示1 mol氢原子、1 mol氢离子和1 mol氢分子。
2.(教材开发)教材中描述“n mol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1 mol H2SO4分子中含有的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多少?提示:2×6.02×10234×6.02×1023。
3.N A与6.02×1023有何不同?提示:N A是单位为mol-1的物理量,其值约为6.02×1023。
【自主探索】(情境思考)唐僧师徒四人在学习了“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并做了大量的相关练习后根据个人学习体会,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是四人的谈话记录。
你认为谁的观点是错误的?提示:物质的量是只能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而质量是既可描述微观物质又可描述宏观物质多少的物理量,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所以孙悟空的描述是错误的。
二、摩尔质量与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关系1.摩尔质量:2.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关系:(1)关系a A+b B===c C+d D化学计量数a b c d物质的量之比a∶b∶c∶d结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示例:2 mol H2与1__mol O2恰好反应,生成2__mol H2O。
1.(知识关联)质量是国际7大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质量是否就是1 mol物质的质量?为什么?提示:不是。
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1;而1 mol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g。
2.(情境思考)2020年,全球暴发了大规模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高中化学 专题2 第1单元 第2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目标与素养: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宏观认识与微观探析)2.能够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分析判断。
(宏观认识与微观探析)3.能够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宏观认识与微观探析)一、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1.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中,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同时,氯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到钠原子失去的1个电子,也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
在反应过程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原因是钠原子和氯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发生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二、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通常用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来表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1.双线桥法——表明一种元素反应前后的电子得失(或偏移)情况。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基本步骤(2)示例:(3)注意事项:①箭尾、箭头必须指向反应物、生成物中相应的同种元素。
②采用a×b 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a为得失电子的原子总数,b为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a、b是“1”时省略。
得到与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
2.单线桥法——表明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1)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基本步骤(2)示例:(3)注意事项:①单线桥法从反应物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反应物中得电子的元素,表示反应物中变价元素原子间电子的转移情况;②箭头已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需再标明“得”或“失”,只标明电子转移数目。
三、氧化剂、还原剂1.氧化剂和还原剂(1)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2)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种类常见物质氧部分非金属单质O2、Cl2等化剂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硫酸、HNO3、KMnO4、FeCl3、MnO2等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Al、Zn、Fe等某些非金属单质C、H2等某些非金属氧化物CO、SO2等微点拨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同时存在,它们可以是不同的物质,也可以是同一物质。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阶段素养提升课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阶段素养提升课专题2 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为核心探究溶液的组成与原子的结构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原子的组成与结构: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内容,而且是一种学习形式。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物质的分离提纯、离子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原子的结构等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对这些问题的科学理解。
培养学生形成勤于思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研究物质分离及检验的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常见离子的检验)(1)写出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
提示: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KNO3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NaCl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先溶解,然后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最后过滤得到KNO3。
(2)除去KCl溶液中的SO2-4依次加入什么溶液?提示:BaCl2[或Ba(OH)2]、K2CO3、HCl。
除去SO2-可用Ba2+,为了4不引入新杂质,可选用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过量的Ba2+再用CO2-3除去,最后CO2-3用盐酸除去。
(3)对下列各组物质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的是哪些?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 ④BaSO4和AgCl提示:②③。
两种固体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然是一种物质难溶于水,过滤后蒸发滤液得到易溶于水的另一种物质。
①中两者都易溶,④中两者都难溶,故①④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
②中CaCl2易溶而CaCO3难溶,③中MnO2难溶而KCl易溶,故②③可用指定方法分离。
(4)下面每种物质中均含有一种杂质,加入相应的除杂试剂后能否达到除杂的目的。
请你对每组除去物质中的杂质的方法给予评价。
提示:解决除杂问题的关键是在除去原有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同时又要易于分离。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设计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2)1.1物质的分类 (2)1.2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6)2.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11)2.2气体摩尔体积 (16)3.1常见的分散系胶体 (21)3.2电解质溶液 (25)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9)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29)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32)2.1物质的量浓度 (36)2.2化学反应的计算 (41)3.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45)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8)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53)1.1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53)1.2氯气的性质与应用 (56)1.3氧化还原反应 (60)2.1钠的性质与制备 (64)2.2碳酸钠碳酸氢钠 (67)2.3离子反应 (71)3.1粗盐提纯从海水中提取溴 (75)3.2从海水中提取镁从海带中提取碘 (79)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 (83)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83)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87)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1)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95)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00)专题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104)1.1元素周期律 (104)1.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09)2.1离子键 (115)2.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119)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123)3.2晶体非晶体 (127)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1.1物质的分类本课时是必修一第一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
本课时的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初中知识,也能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可以让学生感受高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案
苏教版化学必修 1 教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苏教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 1 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 1 单元课时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学习目标1. 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 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 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 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研 究,他们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 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 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 了硫。
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弄 各种药品的人。
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 的探索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方法。
2. 掌握对物质进行化学分析和鉴定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方法。
2. 物质的化学分析和鉴定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物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实验材料。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们是如何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有什么方法?二、讲解与实验(20分钟)1.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测定法等。
2. 进行相关实验,如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等。
三、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对物质的研究方法进行讨论,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研究不同的物质性质和变化。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进一步介绍物质的化学分析和鉴定的实验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利用化学分析和鉴定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和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反思。
教学方法:1. 针对性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讨论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拓宽他们对物质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化学研究的过程。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第1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一、物质的量浓度1.含义: 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符号为c B ,常用单位为mol·L -1。
(B 表示各种溶质)2.表达式:c B =n B V 。
如1 L 溶液中含有1 mol 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mol·L -1。
3.示例:将53.0 g Na 2CO 3溶解在水中,配成500 mL 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50 mol ,物质的量浓度为1.00__mol·L -1。
(情境思考)纯净的无水硫酸钠称为元明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而且其水溶液在医学上常用作缓泻剂和钡盐中毒的解毒剂等。
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了500 mL 0.5 mol·L -1的硫酸钠溶液。
(1)500 mL 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提示:35.5 g。
0.5 L×0.5 mol·L-1×142 g·mol-1=35.5 g。
(2)若从中取出5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否改变?提示:不变。
因为溶液是均匀的,因此浓度仍然为0.5 mol·L-1。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1.容量瓶的使用: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1.若实验时需480 mL Na2CO3溶液,需选用什么容量瓶?提示:500 mL容量瓶。
2.(情境思考)要配制1 L 0.1 mol·L-1 CuSO4溶液,需要CuSO4粉末或CuSO4·5H2O的质量一样吗?提示:不一样。
1 L 0.1 mol·L-1 CuSO4溶液,溶质CuSO4的物质的量n =1 L×0.1 mol·L-1=0.1 mol,则需要CuSO4粉末质量0.1 mol×160 g·mol -1=16.0 g,CuSO4·5H2O的质量0.1 mol×250 g·mol-1=25.0 g。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件:专题2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解析 答案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2_F_e_+__3_C__l2_=点_=_=燃_=_=_2_F_e_C_l_3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F__e+__2_H__C_l_=_=_=_F_e_C_l_2_+__H_2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2_F_e_C__l2_+__C_l_2=__=_=_2_F_e_C_l_3 __。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新知导学
一、氯气与单质的反应
1.氯气是一种 黄绿 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大,有毒。
相关视频
2.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由此可知:氯原子在化学
反应中容易得到 1 个电子。氯气是一种案
(2) 向 氯 水 中 滴 入 碳 酸 钠 溶 液 , 有 气 体 生 成 , 说 明 氯 水 中 含 有 的 粒 子 是 __H_+_。 解析 滴入Na2CO3溶液有气体生成,证明溶液呈酸性,含H+。 (3)在盛 有氯 水 的试 管 中的 有 色布 条 褪色 , 说明 氯 水中 含 有的 粒 子是 _H_C__lO__。 解析 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证明氯水中含有HClO。
归纳总结
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的比较
成分
分类 颜色 性质
保存
液氯
_C_l_2 _ _纯__净__物_ _黄__绿__色__ _氧__化__性__
特制钢瓶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C__l2_、__H_C__lO__、__H_2_O_、__H__+_、__C_l_-_、_H_+__、__C_l_-_、__H_2_O_、___
1234
答案
本课结束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1)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5)2.1物质的量浓度 (8)2.2化学反应的计算 (13)3.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17)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0)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本节教材位于专题二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从混合物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混合物中提取需要的物质,进而研究其性质,来学习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几种常用方法。
首先复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过滤,蒸发,结晶。
然后以例题为例,学习其余的分离方法。
且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掌握过滤、结晶、蒸馏、分液及萃取的实验要点,能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出正确的分离、提纯方法;2、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培养以实验为基础研究学习化学学科的方法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知识,设计实验,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1.掌握过滤、结晶、蒸馏、分液及萃取的实验要点;2.能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出正确的分离、提纯方法;学生复习初中已学的过滤分离方法,包括实验仪器及操作的注意事项,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仪器。
【引入】在开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先来看一个图片,并思考上面的问题。
【投影】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可以如何设计实验从中提取洁净的水?设计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引入】学生阅读课本28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取用化学药品时,试剂瓶的标签应朝向哪里?2、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及固体废物应如何处理?3、遇到突发状况时,学生应该怎么办?安全实验:遵守规则、科学操作、掌握必要的安全措施。
阅读课本29页内容,了解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投影】回顾一下,你学过哪些有关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分离提纯混合物?学生回答后,展示常见分离方法的名称和图片。
2022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专题一 第2单元 课时2 Word版
第2单元课时2常见物质的检验一、学习目标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试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洁的试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生疏试验方案设计、试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争辩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试验,记录试验现象,并学会主动沟通。
逐步形成良好的试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常见离子检验的试验技能;设计简洁的探究试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化学争辩中,人们经常依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同学已经把握了肯定的物质检验学问,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
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学校化学学问,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同学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生疏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同学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同学的自主性。
其次,依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如为保证公正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
如何通过试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看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试验1-4。
各个试验中,依次观看到什么现象?消灭这些现象的根本缘由是什么?明确NH4+、Cl—、—等离子的SO42检验所接受的试剂和方法等: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2第2单元能力课时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学案
能力课时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1.掌握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微粒数目、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
2.掌握相对密度、平均摩尔质量有关问题的分析方法。
3.掌握溶液中以物质的量浓度为核心的相关计算,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4.掌握表示溶液组成的c、ρ、w、S之间的转化关系,提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N、n、m、V、相对密度及平均摩尔质量的相互转化1.基本转化关系注意:n和气体体积之间转化关系受温度、压强影响。
2.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是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如:气体A对气体B的相对密度可表示为d=ρ(A)ρ(B)=M(A)M(B),即相对密度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3.平均摩尔质量平均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混合物(即1 mol混合物)的质量。
对于气体,M =M 1V 1+M 2V 2+…+M i V iV 总=M 1φ1+M 2φ2+…+M i φi (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等于体积分数)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O 和CO 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0.4 g ,求混合气体中CO 和CO 2的体积比和质量比。
[思路点拨] 已知二元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可用十字交叉法快速求出两种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子数之比、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n 甲n 乙=|M 乙-M ||M -M 甲|(不是质量之比)![解析] 解法一:已知气体的总体积和总质量,列方程组求解,设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 1、n 2,则:⎩⎪⎨⎪⎧n 1+n 2=0.5 mol 28 g·mol -1n 1+44g·mol -1n 2=20.4 g解得n 1=0.1 mol 、n 2=0.4 mol 后得V 1∶V 2=n 1∶n 2=1∶4,m 1∶m 2=(0.1 mol ×28 g·mol -1)∶(0.4 mol ×44 g·mol -1)=7∶44。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学案:1.2.1物质的量含解析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课程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并能运用N A进行计算。
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图说考点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新知预习]1.物质的量2.摩尔质量[即时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012 kg 12C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2)1 mol氧气中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
()(3)1 mol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数相等。
()(4)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5)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
()2.“物质的量”是指()A.物质的质量B.物质的微观微粒数C.物质的质量与微观微粒数D.把物质的质量同微观微粒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3.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A.1 mol OH-的质量为17 g/mol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 g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g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约为236.02×102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B.18 g水中含有1 mol H2和1 mol OC.O2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1)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D.1 mol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 g·mol-15.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B.已知微粒个数,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出微粒的物质的量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通常用6.02×1023表示6.在14.2 g Na2SO4中:(1)含有的Na+的数目是________;(2)含有的SO42−的质量是________;(3)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022年高一化学教学案2《氧化还原反应》(苏教版必修1)2
专题2: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氧化复原反响【问题导读】1、请同学们写出氯、溴、碘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响。
2、在氯气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响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主干知识】1、氧化复原反响:①概念:化学反响过程中元素发生变化的反响叫氧化复原反响②特征:发生变化③实质:发生转移2、氧化剂与复原剂,氧化反响与复原反响:①失去电子的物质是剂,复原剂发生反响②得到电子的物质是剂,氧化剂发生反响3、氧化性与复原性以及强弱的判断①在氧化复原反响中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复原剂表现出复原性②一般来说,得电子能力越强,物质的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的就越强氟、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Cl-、Br-、、I-的复原性强弱顺序为4、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书写①双线桥法:用箭头表示反响物中不同〔或相同〕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注意点:a.首先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b用双箭头表示,箭头从反响物指向生成物且起止为元素c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图示:失ne-电子还原剂+ 氧化剂→氧化产物+ 复原产物得ne-电子②单线桥法:用箭头表示氧化复原反响中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结果注意点:a.首先标出变价元素的b用单箭头表示,箭头起点为电子元素,终点为电子元素c在线桥上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而不标得与失图示:ne-还原剂+ 氧化剂→氧化产物+ 复原产物【课堂练习1】以下反响不是氧化复原反响的是〔〕A.2F2+2H2O==4HF+O2B. I2+SO2+H2O==H2SO4+2HIC.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D. Na2O+H2O==2NaOH【课堂练习2】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响生成相应的氯化物,跟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以下有关IBr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很多反响中IBr是氧化剂B.在IBr中碘和溴的化合价均为零C.和水反响时,IBr既是氧化剂又是复原剂D.和NaOH反响生成NaBr和NaIO【课堂练习3】以下反响中,能说明卤素氧化性顺序是Cl>Br>I的是〔〕①2HClO4+Br2==2HBrO4+Cl2 ②2NaBr+Cl2==2NaCl+Br2③2KI+Cl2==2KCl+I2④2KI+Br2==2KBr+I2A.仅①②③B.仅①②④C.仅②③④D.①②③④【课堂练习4】用双线桥表示以下氧化复原反响,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2FeCl3+H2S==2FeCl2+S↓+2HCl【达标提高】〔一看就懂,一做就会〕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氧化复原反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置换反响一定属于氧化复原反响B.在反响中不一定所有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C.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复原D.化合反响和复分解反响不可能是氧化复原反响2.在反响3CO+Fe2O3==2Fe+3CO2中,CO是〔〕A.被氧化B.氧化剂 C.被复原 D.复原剂3.以下反响中,SO2被复原的是〔〕A.SO2+2NaOH ==Na2SO3 B. SO2+Cl2+2H2O==H2SO4+2HClC.SO2+2H2S==3S+2H2O D.SO2+NO2==SO3+NO4.以下制取单质的反响中,化合物做复原剂的是〔〕A.Br2+2NaI==2NaBr+I2 B.Fe+H2SO4==FeSO4+H2↑C.2C+SiO2==Si+2CO D.2Al+Fe2O3==2Fe+Al2O35.以下变化需要参加复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MnO4-→MnO2B.Cl-→Cl C.H2S→SO2 D.Fe2+→Fe6.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2单元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计算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计算1.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关系: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 2H 2 + O 2 =====点燃 2H 2O(g) 计量数之比: 2 ∶ 1 ∶ 2 物质微粒数之比: 2 ∶ 1 ∶ 2 扩大N A : 2N A ∶ N A ∶ 2N A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1_mol ∶ 2_mol标准状况下:44.8 L ∶22.4_L∶44.8_L体积之比相同状况下: 2 ∶1∶2体积之比1.(知识关联)“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守恒的,那么物质的量也肯定守恒”,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化学反应后物质的量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
2.(情境思考)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了以下讨论: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说法?举例说明。
提示: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均不全面。
若题目所给物质的物理量单位不一致,换算成同一个单位,有时显得很烦琐,这时只要做到各个量的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可。
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计算步骤: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中的“三个规范”:(1)书写规范: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的意义各不相同。
如“M”表示摩尔质量,而“m”表示质量,“N”表示微粒数,而“n”表示物质的量。
(2)符号规范:①设未知数直接用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且要注明物质(或粒子)的符号。
如设参加反应HCl溶液的体积为V[HCl(aq)]。
②各物理量及单位、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
如已知NaOH 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求NaOH溶液的质量时就写成:m(NaOH)=c(NaOH)×V[NaOH(aq)]×M(NaOH)。
(3)单位规范:把已知量代入计算式中计算时都要带单位且单位要统一。
(思维升华)观察化学方程式及各物质对应的物理量,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2单元 必做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必做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练习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认识。
器材:烧杯、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滤纸试剂:NaCl固体、蒸馏水1. 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步骤具体操作方法(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为5.85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5.9 g。
(3)溶解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40 mL蒸馏水加入,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全溶解。
(4)移液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2.用1.00 mol·L-1的NaCl溶液配制100 mL 0.50 mol·L-1的NaCl溶液【拓展分析】配制溶液误差分析由c=n/V分析下列操作可能引起的误差。
角度1用固体配制溶液【典例1】某同学欲配制48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CuSO4溶液。
(1)完成该实验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托盘天平、胶头滴管、________、烧杯、玻璃棒、药匙。
(2)如果用CuSO4固体来配制,应该称量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如果用CuSO4·5H2O来配制,应该称量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整个实验简单的操作过程:计算→________→溶解→转移→洗涤→________→摇匀。
(4)定容时的正确操作是待容量瓶中的液体液面距离容量瓶的刻度线1 ~2 cm时,改用________滴加,并且目光要平视刻度线,至________,定容完成。
(5)下列操作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①配制的过程中有少量的液体溅出烧杯。
2022年高一化学教案21《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2 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1单元课时1认识海水资源氯气的生产原理一、学习目标2.了解氯化钠作为重要工业原料的主要用途,初步感悟工业生产的原理。
4.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和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反响原理。
5.初步了解电解反响,感悟化学实验的精妙。
6.描述、分析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现象,开展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原理。
三、设计思路四、教学过程[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几张海水的图片,带着学生进入本专题的研究主体――海水资源。
〔PPT1-5〕[板书]一、认识海水资源[思考与讨论]根据“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解决以下问题〔PPT7〕:〔1〕从表中数据来看,含量排前十位的元素依次是什么〔2〕海水中含量很低的元素是否意味着对人类的用处不大为什么〔3〕海水中的元素以何种形式存在〔用过问题解决,学生能体悟到由于海水储量巨大,其蕴藏的各种元素资源对人类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元素会有不同的开发、利用方法。
结合书P40的图2-1明确海水中的主要盐类,以及开发海水中的盐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进而将本节课的重点转到氯化钠的开发和利用。
〕[交流]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方法。
[过渡]从盐田法提取食盐的方法和得到食盐的样品推知,此法得到的氯化钠与生活中使用的食盐有很大差异,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
〔为日后学习粗盐的提纯埋下伏笔〕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氯化钠,都有哪些用途呢观看一段有关氯化钠用途的录像。
[设问]为什么氯化钠会成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呢[答复]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可能会列举如下理由:价廉、储量大、取用方便等。
[过渡]那我们接下来就具体的探究一下录像中所提及的两种氯化钠的主要工业用途。
[板书]二、氯气的生产原理〔PPT12〕1.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氯气和金属钠。
2NaCl2Na+Cl2↑电解熔融的活泼金属盐类是制取活泼金属常用的方法。
[过渡]如果我们改变反响条件,将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电解时就会不会有不同的产物生成呢现在大家仔细观察我将做的这个实验,注意实验现象,推测可能有什么物质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探究一、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1.NH +4 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 NH 4Cl 溶液,再加入2 mL NaOH 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①实验现象: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是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 。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有NH +4 。
2.Cl -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 溶液,再滴加几滴AgNO 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 +AgNO 3===AgCl↓+KNO 3。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有Cl-。
3.SO2-4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2SO4溶液,再滴加几滴稀盐酸和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无现象后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SO2-。
4(1)检验SO2-时,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不溶于4盐酸的白色沉淀,是否一定存在SO2-,正确的操作是什么?4提示:不一定,可能含有Ag+;正确的操作是先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2-4。
(2)(情境思考)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
自来水出厂时余氯值不能小于0.3 mg·L-1,防止自来水管网中细菌滋生污染水质。
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时,可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
因稀盐酸中含Cl-,干扰了自来水中Cl-的检验。
二、焰色反应物质组成元素的检验1.焰色反应:(1)定义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叫作焰色反应。
(2)操作(3)几种金属的焰色①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②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4)应用①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鉴别NaCl和KCl溶液。
②利用焰色反应制节日烟火。
2.现代化学分析测试元素: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
(1)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C、H、O、N、S、Cl、Br等元素。
(2)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是否含有某些有机原子团。
(3)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1.(情境思考)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烟花中发生的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提示: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2.(教材开发)教材中描述“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如果发现某溶液的颜色反应显示黄色,则该溶液一定为钠盐溶液。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
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征颜色是黄色,可以检验钠离子的存在,但不一定是钠盐,也可能是氢氧化钠等。
三、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1. 物质检验的方法:2.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1)金属铝的性质①物理性质:铝是银白色金属,熔点比氧化铝低(填“低”或“高”)。
②化学性质a.被O2氧化: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因此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 +3O2===2Al2O3。
b.与盐酸反应:现象为铝片溶解,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c.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为铝片溶解,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2)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因素的探究①加催化剂,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②温度升高,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③增大双氧水浓度,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
1.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两者生成氢气的量有什么关系?提示:产生H2的物质的量相等。
2. (思维升华) 足量的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量有什么关系?提示:产生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3.(教材开发)教材中描述“通过实验探究可以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上述实验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提示:未加MnO2时,带余烬的木条不复燃;加入MnO2后,锥形瓶内立即产生气泡,带余烬的木条复燃。
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双氧水分解速率。
常见离子的检验焰色反应典型离子的检验方法1.(情境应用)某化学小组同学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把湿润无色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NH+,4该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提示:不正确,检验NH+时,应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且用4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2.(教材开发)教材中描述“取一根铂丝(或细铁丝),放在酒精灯(或煤气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用稀盐酸洗净铂丝”。
(1)做焰色反应实验时为什么用盐酸洗涤铂丝而不是用硫酸?(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示:盐酸易挥发。
(2)作焰色反应的载体为什么用铂丝?能用别的材料代替铂丝吗?(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示:因为铂丝灼烧时火焰没有特殊颜色,因此常用铂丝作焰色反应的载体,其他金属,如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铬、钨丝等灼烧时火焰也没有特殊颜色,也可以用作焰色反应的载体。
【典例】对一份稀溶液做初步分析后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SO2-、Na+、CO2-3、H+、NO-3、HCO-3、Cl-等离子中的4若干种。
然后又做了如下分析,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大量存在。
①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结果pH试纸显红色。
②取2 mL溶液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其澄清的液体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操作是(填写序号)________。
改正该错误的方法是(要做较详细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到目前为止,仍不能肯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理解以下两个方面:(1)Cl-、SO2-4、CO2-3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注意H+与CO2-3、HCO-3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
K【解析】pH试纸显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H+大量存在。
溶液中有H +就不能有CO2-3和HCO-3。
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时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SO2-。
由于BaCl2溶液中含有Cl-,所以第③4步操作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Cl-,该操作是错误的。
应另取原溶液做Cl-的检验,以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l-。
答案:(1)H+、SO2-CO2-3、HCO-34(2)③另取原溶液2 mL,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3)Na+、NO-3(1)如何进一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a+?提示:取该稀溶液少量进行焰色反应,如有黄色出现,说明含有Na+,如没有黄色出现,说明不含Na+。
(2)该溶液中是否可能含有Cu2+?提示:不可能。
含有Cu2+的水溶液为蓝色,而该溶液为无色。
(2021·南通高一检测)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2-4B 向CuSO4溶液中插入铝条,有红色固体析出活泼性:Al大于Cu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K2CO3D 向碘水中加入少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解析】选C。
A项,若原溶液中含有Ag+,加BaCl2也有白色沉淀,再加HCl也不消失,正确;B项,Al能置换出Cu,可以得出活泼性:Al大于Cu,正确;C项,也可能是Na2CO3等,错误;D项,CCl4的密度比水大,I2易溶于CCl4,故在下层显紫红色,正确。
物质检验和变化的探究原则、方法和步骤物质检验的类型:不同点相同点鉴定一定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对其组成进行全面分析,对于离子化合物而言,不仅要检出阳离子,还要检出阴离子,如鉴定某一物质是否是硫酸钾均要根据待检物质的特征反应,选用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生成、焰色等现象加以判定鉴别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进行区别的过程推断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理,确认被检验的是什么物质或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什么物质一定不存在的过程1.向某钠盐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能否判断该钠盐一定是碳酸钠?提示:不能,若为碳酸氢钠也有相同的现象。
2.(教材开发)结合教材“物质检验的思想方法”判断出以下四种物质。
A、B、C、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图所示方法可将它们依次确定。
试确定A、B、C、D、X各代表哪种溶液。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X________。
提示:NaOH NaNO3Ba(NO3)2HNO3MgSO4。
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能和其他物质生成白色沉淀的只有NaOH和Ba(NO3)2两种溶液,能同时与NaOH和Ba(NO3)2两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常见物质是MgSO4,生成的沉淀是Mg(OH)2和BaSO4,Mg(OH)2能溶于HNO3,而BaSO4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