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10种典型园区开发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小微客户开发模式篇:工业园区批量开发模式

小微客户开发模式篇:工业园区批量开发模式

小微客户开发模式篇:工业园区批量开发模式(一)常见的九种综合服务方案目前,各商业银行为批量开发园区小微企业的授信方式主要有以下九种,大部分都是通过园区管理方提供一定的抵押或支持实现的。

1.通过融资担保委员会担保,给予园区整体授信额度目前规模较大较为成熟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已经有主要合作银行,很多银行在开发区规划和建设阶段就以项目贷款等形式介入,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对于该类园区内企业,银行可以通过采取以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对他行授信客户进行渗透,通过组合贷方式扩大抵押物抵押率,吸引客户在目标银行办理业务,置换他行贷款。

2.园区管理方提供部分担保基金对于与本行合作意愿较为强烈,且能够提供部分保证金的园区。

可以采用园区推荐客户,向银行缴存整体敞口额度10%-20保%证金,作为园区内企业融资的坏账补贴资金。

银行可以根据园区的具体情况,按照保证金额度放大5-1倍0给予园区整体授信额度。

园区内单户企业授信方案为:(1)担保基金+园区内授信企业不动产抵押+实际控制人担保,可以将抵押率最高扩大至100。

%(2)企业不动产已抵押给他行且抵押年限较长且抵押率较低,合作银行可放大抵押率,置换他行贷款。

(3)企业不动产已抵押给他行,目前无法替换的采用二次抵押方式介入,担保方式为:“企业不动产二次抵押+担保基金担保+实际控制人无限责任担保”,本行贷款金额不超过抵押物评估残值。

3.园区自有房产抵押对于以园区自有房产抵押的,合作银行给予该园区一定的授信额度,该额度项下,将园区提供抵押的厂房视为担保基金。

园区内单户企业授信方案可以与上述三种方案相同。

4.政府全资的管理公司或“投资管理公司”担保采用管委会或投资管理公司为园区内企业进行担保并协助目标银行落实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要求的模式进行合作,根据园区净资产额度核定整体合作额度。

抵押率在标准抵押率基础上最大扩大20。

%在风险控制上,该方式主要是在贷前环节,由园区开发管理公司向银行提供有融资需求的客户信息,推荐优质客户;而到了调查阶段,园区开发管理公司再协助银行进行贷前调查和信息咨询,为详细地了解企业、评估风险提供方便,从而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DRC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oFTHESTATECoUNCIL.PRC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88号(总2934号)内部资料2007年7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内容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目前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应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发区之一.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园区管委会的设置精干高效,充分体现"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成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并且从政府管理到经济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借鉴了新加坡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具有其成功的特殊之处和普遍意义.关键词:开发建设运营管理苏州工业园一1一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古城区东面,面积2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万,中新合作区面积为70平方公里(2006年8月经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扩展为80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由于其突出的经济业绩和良好的政府服务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历程(一)苏州工业园的起源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特别强}调.,.."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这直接推动了中新合作项目的诞生.经过中新双方多次互访和磋商,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李鹏总理和新加坡吴作栋总理出席了签字仪式.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开工.1994年2001年是苏州工业园奠定基础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谚立了管理框架如市长挂帅,配套体制,科学的规体系,市场化的开发主体,专业的招商网络,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等;而2001年之后,园区则迈入了加速发展期.一2一苏州工业园的诞生从根本上来自中新双方共同的需求.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仅为580多平方公里,其发展战略中就希望把"有限的新加坡''发展为"无限的新加坡",在中国建立工业园区可以扩大新加坡自身的发展.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正处于往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点,中央领导想借鉴新加坡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共同的利益和需求使苏州工业园自始至终都受到了中新两国最高领导层的关注与支持,同时也使得苏州工业园区的定位不仅仅是专注于经济发展,而且是引进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的窗El.(二)发展业绩自1994年正式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工业园12年间飞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4O左右,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94年增长51倍,达到581亿元;进出口额比1995年增长1353倍,达到406亿美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43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职工年收入达到2.8万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比开发初期增长了5倍.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应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一一发区之一.如今的苏州工业园,以仅占苏州4%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却创造了苏州约15的地方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约26的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以及约309/6的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和增长极.(三)发展特点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内外资双轮驱动.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58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外资基本相当.(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在苏州工业园,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 个,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在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中,欧美加起来占了49(具体可参看图1).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苏州工业园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9/6(具体可参看图2);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的33.(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苏州工业园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生图1苏州工业园投资项目地区来源图2苏州工业园产业结构一5一(四)园区的未来发展面对未来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提出在2005~2010年间,主要推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注重经济转型,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加大引入税源型,研发型,生产性服务以及高科技项目,注意内资外资,二产三产协调发展.展望未来10年,苏州工业园希望到2014年,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再翻两番,经济总量相当于2003年苏州全市水平,即"十年再造一个苏州'',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二,苏州工业园颇具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12年来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一)独特的组织管理结构苏州工业园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架构层次非常高,直接体现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一6一府间的合作,因而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多特殊优惠政策及资源;二是从建园伊始,苏州工业园的管理主体管委会就与开发主体开发公司CSSD相分离,理顺了相应的管理结构;三是园区管委会的设置非常精干,体现了"精简高效''的特点.1.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为了推进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两国副总理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 1994年至2003年中方主席由李岚清副总理担任,2004年起由吴仪副总理担任,新方主席由李显龙副总理(时任新加坡副总理,2006年改为黄根成副总理)担任,我国有关部委和新加坡内阁有关部门及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的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就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进行协商,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一7一作.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这三个层次可见图3(2006年).图3苏州工业园区三层次组织架构图2.园区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在开发区的具体管理上,国内很多开发区在建设初期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合二为一,以后再逐步政企分开,存在一些问题.而苏州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行政管理主体是园区管委会,它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为客商提供从企业设立,工厂建设,员工招聘到企一R一业运行各个阶段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同时,园区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着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1994年成立时中方占35.oA,新方65;2001年股比进行了调整,中方占65,新方35.CSSD的主要职责是园区7O平方公里的成片土地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与基础设施开发,以及在园区内投资举办企业等.在园区开发的各个阶段,如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以及对入园企业进行服务方面,管委会和开发公司CSSD 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苏州工业园的繁荣,并给入园企业提供了相当优质的服务.3.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园区管委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扁平化模式,整合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凡可设可不设的机构一律不设,部门职能尽可能综合化,相近职能实行合一9一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选人,一人多职,一专多能,适度分权,交叉兼职,这样一个部门就承担原来多个部门的职能,并将传统体制下政府职能中较低层次和部门中间层次的职能分离出去,改由非政府性质的公务机构和中介机构来承担.目前,园区管委会除办公室外,只下设16个管理机构,在编机关人员仅200人,其中留学生与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30,并且对公务人员实行全员招聘,技能考核,末位淘汰,动态管理,在效率型政府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二)"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苏州工业园区何以吸引到数额巨大的外资,其中固然有特殊优惠政策的影响,但其"亲商''理念和对企业"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来自苏州的报告》一书的序言中,陈清泰同志曾做出了精辟的阐述,"投资者对投资地域的选择,就是对投资环境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不同地区政府的选择.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从表层看,是争取经济资源的竞争;进一步看,是市场有效性的一10—竞争,是公共环境水平的竞争;深层次看,则决定于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政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体制转轨中深化政府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更多分享市场经济成果的一个关键''.由此可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1."亲商"理念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着力完成以下几个转变:(1)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明确了政府是全心全意为投资商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与企业是坦诚相见,双赢互利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关系,要求政府努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人为本'',竭尽所能为投资商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服务.(2)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园区管委会由过去计划式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为主要调控手段的间接管理;努力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积极创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发展环境;给投资商一个透明的,可以预见的政策判断,一个稳定的,可以信赖的发展环境,一个综合商务成本低,成长前景明朗的投资信心;将所有收费项目归并为国家和省市规定的7种工本费,目前仅保留工商注册,土地使用,税务登记三项收一11—费,其他费用不收,与国际接轨.(3)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园区管委会不是消极等待投资者提出什么服务需求,而是主动定期上门拜访和询问投资者会关心和需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力求提供超越并领先于投资者需求的政府服务.(4)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督转变.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积极推行诚信管理,落实行政许可证制,简化事前审批(行政许可),实施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建设项目仅保留政许可事项8项,备案核准类19项,转报许可类10项,审批时间由9O天减少至25天左右.此外,苏州工业园区还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由一站式服务大厅代表管委会统一对外办理国内外企业登记相关手续,履行集中审批事项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职能.在一站式服务大厅,有24个服务窗口,承办55项业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程序,简化手续,量化责任,优化服务,并推行服务承诺制和电子审批制.2."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方便企业开工投产,园区建立了项目开工建设领导一1—小组,全程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开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管委会专门设立企业服务部门,定期走访企业,听取企业意见,主动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园区管委会通过走访企业,举行企业座谈会,现场办公等形式,在政策争取,项目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支持.此外,园区还加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在入园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园区管委会都提供相关服务,见下表.在"亲商"理念的指引下,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了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服务.无怪乎有企业感言:在苏州工业园,"政府不像政府像企业,官员不像官员像服务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投资项目都选择了苏州工业园.(三)苏州工业园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唯一以借鉴外国经济与公共行政管理经验为特色的开发区,可以从新加坡方面得到很多外部资源.新加坡方面不仅在初期的巨额资金投入,引入外商投资项目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向苏州输出了大量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从政府管理到经济一】3一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OSSD的功能比较苏州工业园管委会中新开发有限公司CSSD功能定位行政管理主体园区开发主体政府派出机构,承担很多社会管理中新合资企业,初期新方控股.类别属性职能2001年后中方控股.企业化运作,以利润为导向主导规划,编制完善总体规划和参与总体规划,初期新方专家起规划300多项专业规划了重要作用园区对基建投入资金,兴建各类生产服土地开发,房产开发,早期是唯开发建设务设施,商业载体,设立科发,教一的开发主体,后期是多个开发活动投,创投等国资开发主体主体中的一员推广早期没有招商部门,现在有专门的早期是唯一的招商部门,目前通招商招商部门过招商从管委会获取佣金投资提供投资指导,咨询和建议,热情招商推介,吸引投资以获取佣金接待,主动出击.懂专业的招商阶段员,赋予招商员充分的权限注册帮助完成注册,一站式服务中心简可帮助办理阶段化手续,给客户良好的建议对入工程协助工程建设,解决困难出售工业地产或代建厂房园企建设业的阶段服务建立配套功能平台;积极引入商提供公用事业服务,物业管理,公司业,物流,银行及其他专业服务机出售商品房地产,为园区国际儿运作构;便捷通关;兴建房地产,打造童提供国际教育优美生活工作环境;兴办学校,协阶段助培养,引进人才;定期拜访企业,了解解决问题苏州工业园方面成立了"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直接对口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十多年来积极向一14—新加坡学习先进经验,累计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培训.园区结合中国国情,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了新加坡经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个层次是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收外资的宣传,招商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2)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主要是指新加坡政府有关机构在建设和管理裕廊工业镇的过程中,调控市场经济的经验,以及在经济活动中有序竞争,相互合作的做法,如市场经济,产权清晰的工商企业,条例及法规,商业配套,具有竞争性的环境,财政金融政策,劳资政三者关系的协调等.(3)第三个层次是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的经验,如健全的法制,廉洁的政府,管理机构的协调和谐,高效精干的公务员队伍,公积金制度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苏州工业园区编制实施了75项管理办法和细则,并不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一】5一三,园区的特色建设苏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有五个方面特色.一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先行,并制定得科学.建园伊始,园区以3600万元的高价用一年时间聘请中新双方专家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融合了新加坡与国际上先进的城市规划经验,"以人为本''地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口,交通,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突出了科技发展,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具有"体系完善,设计超前,思路科学''的特点.并设定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不仅具有很强的执行性,同时也考虑到了长远的发展,留有余地.如今园区的开发建设与12年前的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完全满足了园区的飞速发展.这种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给予了投资商巨大的信心,也有效得保护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园区前后共编制完善了前瞻性总体规划和300多项专业规划,规划累计投入达2亿多元. 二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产服务体系非常到位.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内大多开发区是"五通一平'',"七通一平'',而苏州工业园区达到了"九通一平'';在生产服务配套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不仅积极弓I入了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会一16—计法律等服务机构,而且打造了良好的物流平台,拥有高效的绿色物流通道和海关自主管理权,园区海关提供24 小时和节假日不间断服务;此外还构建了市场招聘,猎头招聘和上门招聘三大人才引进网络,着力构建三大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即工业技术学校培养"蓝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灰领''(高级技工),独墅湖高教区培养"白领",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三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体系十分完善.在园区,生活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结合园区商业开发,园区建设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园区以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涵盖医疗,住房,养老和失业救济等各项社会保障的公积金制度,让区内居民贫有所济,病有所依,老有所养,居者有其屋;此外,良好的教育环境也解决了投资者,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园区目前已拥有国际学校和自己的省重点中学,省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幼儿园.2001年,全区已有中小学3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4万一17~人.这一切都使得苏州工业园不仅仅是一个"乐业"的热土,更是一个"安居"的桃源,不仅留住了在园区工作的中外员工,还吸引了苏州乃至周边的居民前来居住.这使得园区居住,商业房地产大幅升值,有效地补偿了工业地产低价出让的损失,开启了一条用居住,商业房地产来平衡工业地产开发从而促进开发区建设的良好思路.四是苏州工业园区十分注重协调发展.(1)在开发过程中,园区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单位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上下功夫,不断向质量要效益,向空间要资源,通过湖底清淤取土4000余万方,用于低洼地,沼泽地的填土,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这一点是受到新加坡填海造陆的启发.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O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l4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加强"零土地"招商,积极鼓励商品房和标准厂房等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2006年1~7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加7.9,土地转让面积却下降了3O9/5,中新合作区每平方一1R一.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l7亿美元.(2)园区很注重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园区从l998年开始以财政代缴方式免征了农业税.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企业参保率达100%,各类参保人员超27万人.同时加快社保标准提高与农保城保并轨扩面步伐,全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统筹制度(农民交50元,最高保额20万元,解决了因病致贫问题).对征地农民按年龄和就业情况分别建立保养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按月发200~220 元生活费),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中,95重新上岗,其中自主创业的超5000人.对弱势群体建立低保和贫困帮扶制度,对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出资l亿多元,帮弱势群体入住新房).(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园区确立绿色招商理念,实行环保"提前介入","一票否决",12年间因环保因素否决项目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1亿美元;园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014000认证.五是园区突出科技兴区.(1)园区注重创新载体建设:组建研发,创投,教投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建成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光电,软一19—件,动漫,汽车零部件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注重创新主体建设:园区投资了数十亿元资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网络,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以市场招聘,上门招聘和猎头招聘方式构建人才引进网络;目前,园区集聚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

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开发区模式(一)美国硅谷1、硅谷概况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

硅谷是世界一流园区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时期。

硅谷的发展模式,即“学术-工业综合体”,以及风险资本与创新公司的初步结合基本定型。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硅谷的大发展时期。

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

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了微电子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

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2、硅谷的发展模式硅谷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但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机制上讲,硅谷首创了一种科、技、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中介力量。

这种“硅谷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硅谷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在硅谷产生了三大划时代的变化:第一,改变了硅谷的生产力结构,使得知识也即高科技迅速成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即第一位的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结构以及生产工具的性质和功能。

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概述

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概述

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概述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我国重点开发区管理模式优化探究【第一章】我国经济开发区管理机制探析绪论【2.1】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2】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概述【第三章】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现行管理制度分析【第四章】创新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系的建议【结语/参考文献】国家级开发区管理形式创新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第二节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概述自全国各地国家级开发区创建以来,各个开发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地区发展环境,对管理体制进行了丰富的创新实践,使得开发区的体制始终保持活力,开发区的制度创新优势成为开发区取得巨大成绩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

通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各个模式各具优势,也面临不同的挑战。

同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不同,不同类型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均保持了开发区体制机制的精髓,即精简高效。

这不仅符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期发展趋势,也凸显了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的作用。

各开发区在体制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没有最优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

本节将通过对目前我国开发区现有模式和成功经验的梳理,探寻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在管理体制上可创新发展的途径。

一、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类型结合不同开发区的功能及地区背景环境,地方政府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丰富的制度创新实践,目前开发区管理体制已走向多元化。

在实践中,大致形成了管委会、区政统筹、企业管理三种基本管理模式。

管委会模式是我国开发区最初体制创新的产物,也是目前我国开发区最普遍采用的体制模式。

经过10到15年的发展,开发区一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展后,管委会模式出现分化,部分开发区仍坚持管委会模式并取得骄人的成绩;部分开发区在管委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出区政统筹的一种新模式;另外,企业管理模式也在第一批14个开发区中出现。

(一)管委会模式管委会模式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在总体组织框架上,管理委员会是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关,而非一级人民政府,主要行使当地政府授权的经济管理职能;管委会模式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体制的区别是所在市委派出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不设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研究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研究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研究摘要:产业园区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产业发展主要载体,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均通过产业园区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板块的成长。

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模式主要受到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的影响,随着体制机制创新,园区开发模式更加灵活、多样。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产业园开发建设模式的系统研究,以期为产业园开发建设模式选的择提供有宜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业地产模式;商业地产模式一、开发建设模式概述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业务的主要目标是将“生地”变为“熟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工业地产、商业地产、住宅地产等二级载体的开发建设,打造园区产业所必须的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由政府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的方式选定土地运营商进行开发建设。

政府与土地运营商在整个开发建设价值链中有着不同的权责和利益点,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政府与开发商在土地开发中权责与利益1.土地一级开发土地一级开发是运营商在获取土地后,投入人力物力将生地开发为熟地,并且不断提高土地价值,运营商最终可以土地转让方式获取主营收益,或以土地为资本对外进行投资合作。

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特点在于开发技术简单、收益支付稳定、收益大但利润率较低。

2.土地二级开发土地二级开发是指运营商获得土地一级开发完成的熟地后,进行工业地产、商业地产、住宅地产等使用权的转让获取一次性转让收益,或通过租赁获取长期租金收益,也可通过抵押获得资金从事其他业务。

随着土地性质、物业形态的不同,土地二级开发运营模式也有所差别。

但总的来说都可分为直接出售、持有物业两种形式。

二、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分析从开发主体看,产业园开发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基本模式(表2):自主开发模式、开发商开发模式、合作开发模式。

根据产业的具体情况,这三种基本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合作开发模式也有多种可能,可以是园区、开发商、入驻企业等开发主体之间的两两合作或三者合作。

产业园管理模式与运营模式

产业园管理模式与运营模式

产业园管理模式与运营模式一、管理模式:1、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2、公司治理型管理模式;3、还是混合型管理模式二、运营模式:1、以工业厂房出租和销售为主,以土地出让为辅;2、以代地方政府招商为主,以商业开发为辅;3、以入园企业进行全方位服务为主,以整体物业管理为辅;三、赢利模式:1、以厂区建筑物销售提取利润;2、以厂区建筑物出租收取费用;3、以土地出让差价赚取利润;4、以说明入园企业提供平台收取服务费用;5、以配套设施和配套商业、住宅服务收取合理费用;四、建设模式:产业园的建设模式是:“政府推动与管理、企业开发与招商、产业升级、市场运作”;政府推动与管理,就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由我企业配合当地政府具体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园建设方案,并利用双方资源,促进方案实施;企业开发与招商,就是政府不直接介入产业园的具体建设经营,而是由企业帮助招商及投资开发物业,由愿意并有实力和信誉的大型公司,或企业联合体负责规划建设和经营等工作;产业园管理模式与运营模式调查一、管理模式1、产业园管理模式属于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公司治理型管理模式,还是混合型管理模式2、产业园招商经验如何3、产业园规划经验如何4、产业园物业管理经验如何5、土地开发经验如何6、项目招标经验如何二、运营赢利模式1、产业园怎样赢利1产业园的土地政策土地来源、征收、出让价格、收费、土地使用税费、土地增值2产业园的税收分成政策3产业园的招商政策4政府有哪些补贴5土地使用费减免、税收减免6土地使用租金7写字楼和厂房使用租金8配套设施使用费9产业园提供哪些增值服务产业发展服务:通过有偿提供融资性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网络通讯服务、物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业外包等获取收入;生活配套服务:有偿提供餐饮、娱乐、购物、医疗等;园区运营性服务:通过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和园区公共服务获取收益;10产业园提供哪些金融投资服务、产业投资、专业性公司投资、产业用地的资本运作、现有物业房产的资本运作等几项主要内容;产业投资主要是指园区建立或控股专业性的产业投资机构,例如天使基金、VC、PE等投资相关产业,分享企业成长并获取收益;专业性公司投资主要是指园区投资控股为园区提供专业技术性服务和企业发展类的公司,并通过IPO等形式获取收益;产业用地的资本运作主要是指在不允许直接转让产业用地的前提下,探索作价入股等方式盘活土地资产并获取收益;现有房产的资本运作主要是指产业性房产的股权、信托、证券化等方式资本运作,进而盘活资产获取收益;园区模式输出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生地开发、熟地改造、委托经营等几项主要内容;生地开发主要是指沿用成熟园区的模式,对新的土地进行一级开发,主要BOT、土地入股等方式;熟地改造主要是指对原有工业区的房产进行改造和功能变更,从而为发展新的产业服务;委托经营主要是指受地方政府或其他运营主体委托,运营其地域内的园区,并获得收税分成或服务性收益的盈利模式;2、企业怎样赢利3、政府怎样赢利三、其他问题1、产园区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服务模式和运作模式来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园区2、产业园与入驻企业签署合同的内容产业园区招商充分发挥公司在区域经济及产业经济研究、城市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策划、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整合招商运作、园区物业管理、园区配套设施开发及服务、商业物业招商经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发挥公司在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开发、资本市场、各行业管理机构、科研院所、商业零售领域等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为产业园区的招商投资促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招商服务类型主要包括:承接产业转移方润认为,未来十年,区域间产业转移将是一个全国性的趋势;方润将为各地政府和园区开发商提供产业转移承接顾问咨询、提供产业转移资源对接、开展产业转移承接具体运作;方润还将为各行业企业客户提供产业园区发展信息服务,为他们寻找最合适的产业转移区域;“标的式”招商依赖公司强大的区域经济及产业经济研究能力、强大的城市规划能力,充分发挥公司一贯倡导的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及运营优势,集中优势招商资源,有针对性地为园区进行招商;“龙头企业”引进集中公司招商资源,针对特定行业的龙头企业展开招商和合作商谈;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将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整合起来,“打包”引入产业园区;承办招商推介会及相关活动1、产业园区招商活动策划;2、承办产业园区招商推介会;3、承办其他招商活动;4、产业园区现场招商营销策划、产业物业样板间设计以及案场组织,并通过方润的运营机构,使得园区招商常态化、持续化;招商宣传策划及实施1、招商项目包装策划;2、招商资料的制作;3、利用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DM等渠道,开展专业需求发布、广告发布、企业名片发布、项目路演、事件营销等立体组合招商推广,以最快的速度将产业园区的需求、区域优势投递给对口的潜在客户资源,从而极大地促进产业园区招商需求的实现;4、口碑传播:利用政府、行业协会、开发商、商业经营者、资本市场的多方面资源,以口碑传播的方式,将必要的信息送达客户;产业园区运营策划根据政府要求,围绕园区运营目标,通过专业策划,确保园区市场准确定位,确保招商有的放矢;同时,为园区长期运营制定周密的计划,强化市场化的招商手段,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推动招商目标企业的决策速度;在园区的规划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引入现代高效的产业园区管理理念和超前的运营策略,不仅可以直接提高招商工作效率,同时将大幅度提升园区的运营水平,提高园区运营效益,在国内产业园区运营方面独树一帜;这将极大强化本园区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园区整体运营策划,是大幅度实质性提升入园企业满意度的重要一步;园区整体策划产业迁移及产能扩张研究园区区位优劣势研究园区产业环境调查及研究竞争区域研究目标客户研究调查及访谈典型案例研究可选择的产业园区整体方案结论——提交园区规划部门开发建设模式研究设计开发模式建议开发资金安排建议开发周期安排建议投入产出预警体系研究设计产业园区及其周边配套服务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园区开发和园区运营体系是一个整体,也不可分割;方润产业园区的全新模型将采取全新的投入产出体系,从原先依赖厂房、办公楼租金收入的简单粗放模式,迅速过渡到“厂区物业租金收入+配套设施租金收入+专业物业管理收入+园区多种服务收入+商业经营收入+配套物业开发收入等”的组合收入模式,大幅度提升园区的收益水平;为了维护园区收入体系的稳定,方润有充分的动力做好以下工作:1、通过优良的服务帮助当地政府留住企业;2、通过提高配套水平、提升园区生活质量,帮助入园企业一起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3、通过持续的招商和对园区内产业组合进行优化,提高园区整体产出;管理模式与运营组织系统设计方润新型的园区运营管理模式,融合了原先政府权威管理的优势,同时,引入了更多的市场机制,大幅度提高了园区的运营效能,更保证园区“长治久安”,是运用市场化手段落实“和谐社会”思想的全新尝试;1、引入发达国家园区分工合作的理念,让入园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于生产、提高产出;2、抛弃落后的园区运营模式,遵行全球化思路,专注于长期收益的稳步提升十数年甚至数十年;3、为了保证运营模式可以真正落地,需要建立科学的企业激励机制,帮助当地引进园区管理和经营人才,并通过培训等方法提升当地人才的运营和管理能力;产业园区整体运营方润认为,任何产业园区都不能孤立地存在,新型产业园区实际上和周边的生活环境、社区形成一个共同体;简单说,产业园区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一种表现形式;基于这个运营思路,方润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型和传统的产业园区运营模型有较大区别,其投入产出的规模均远大于传统的产业园区;方润产业园区运营模型传统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型和方润特色的产业园区运营模型对比:方润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专业的产业园区运营,是中国特色的产业园区城市化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1、产业园区运营商的引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最近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各地政府运用产业园区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城市化速度,大幅度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状况,但是,由于过度关注经济指标,使得产业新区的城市化发展仅仅初步满足了人口聚集的需要,而不能为新区人口和当地人口共同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的状况;产业园区运营商致力于新区人口生活状况的改变,为他们提供适合的生活配套、提供社会交往空间,满足这部分人的社会属性的需要,使他们更快融入当地社会,促进社会和谐;2、产业园区专业运营商模式,是地方政府招商的利器;由于80后、90后劳动力占据了产业园区劳动力的大部分,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在提高薪酬的同时,需要加倍关注员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以前,企业试图通过强有力的管理制度来提高员工劳动效率,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正在深入人心;另外,由于产业园区招商竞争比较激烈,各地政府也在思考,除了政策优惠之外,是否有更先进的模式来吸引企业到当地发展;基于以上理由,也基于专业分工的需要的不同,产业园区运营商应运而生;方润商业就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识到并积极整合合这块业务的企业;方润商业在各地政府受欢迎的程度正好说明了,拥有运营商的产业园区将是最有吸引力的;3、产业园区运营商模式是产业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保证;现阶段产业新区的发展,往往和原有城区有较大差距;产业园区运营商运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市场里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有力推动新区城市化快速进步;4、产业园区运营商模式是产业新区产业新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园区运营商不仅负责物业管理,还将在日常工作中协助企业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当地社会各层面的沟通,除此之外,运营商通过日常的服务,可以协助企业发现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并在现实中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使企业更加安心于扎根当地,稳步发展;方润商业成立伊始,已经收到珠三角和长三角优秀企业的关注和鼎力支持,这正说明了企业在此方面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方润将逐步和各地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起为园区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产业园区配套建设方润所理解的产业园区配套建设是指:1、生产环境——包括园区道路、水电、互联网、厂房、研发中心、写字楼建设以及绿化、建筑及环境维护等;2、生活环境——包括商场、公寓、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也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及医疗设施的建设;3、文化环境——包括产业社区或产业新城的文化场馆建设、职业培训、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等;还包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推动入园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协助政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方润将和政府、园区投资商和开发商积极协商,灵活机动地参与以上工作;需要方润参与开发的,我们将组织资金投入项目开发;对于政府或其他投资商开发的项目,我们也愿意积极参与策划以及后期的招商及运营管理,以求整个产业园区的共同繁荣,使园区投资者进得来、干得成、留得住,实现开发与效益双赢;开发应着力营造便捷发达的交通环境,敢于创新的政策环境,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产业园区物业管理产业园区在功能形态上应包括两大部分:第一,包括在一定区域内建造的,以产业生产用房、办公楼为主的生产功能区;第二,包括宿舍公寓、商业服务设施商场、餐饮、银行、邮局、医疗教育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在内的生活功能区;按照方润对于产业园区的理解,产业园区分为两个级别:产业社区——较小规模,人口在2-5万人的园区;产业新城——较大规模,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园区;产业园区的管理是方润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重要基础;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原则市场化在很多地区,园区物业管理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政府部门承担了很多本可以市场化的工作;方润集合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在产业园区物业管理方面的精英人才,通过将沿海地区先进的产业园区物管模式的引入,通过人才培训,建立优良的激励机制,迅速实现本地化;方润的园区物业管理通过市场化运营手段,为当地政府分忧解愁,使政府脱离开园区管理的琐碎事务,更集中精力于园区的发展大计;经营化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对产业园区的物业管理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园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应由简单维护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维护型、知识密集型转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方润的物业管理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换取优价的回报,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的发展优势,实现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格局;在物业管理、物业经营、配套项目开发融为一体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经营领域;方润的园区物业管理将积极参与园区规划设计、园区物业持续招商、园区配套设施投资开发及管理、配套设施招商、园区配套服务运营等活动,开发物业的整体功能,提高园区物业的增值潜力,增强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后劲,实现园区规模效益;生态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基点是合理利用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这在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产业园区建设是按照生态学原理,以空间的合理利用为目标,以建立科学的人工化环境措施去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产业园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使园区中活动的个人在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结构、功能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为大家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在对产业园区环境质量变异规律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安排产业园区人类活动的强度、广度和深度的行为;社区化随着产业园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社区化的产业园区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有人聚居的区域就会成为社区;产业社区的扩大化就是产业新城;产业社区-产业新城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园区物业管理要跳出简单的保安、保洁、绿化等传统模式,按照人类社区的模式来进行管理;首先,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产的需求,还有生活的需求;衣食住行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其次,人类具有社会性特征;除了生产和基本的生活需要,人们通过各类活动进行社会交往的需求绝不能忽视;园区是人群集中的区域,必然会产生文化需求;在建设适合的文化娱乐实施的基础上,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提供学习交流和人际交往空间,增强产业社区人群的归属感;产业园区物业管理的服务框架一、产业园区物业管理的四大服务对象1、业主政府或产业园区开发商2、入园企业3、投资者4、在园区内工作的人群;二、建筑物管理对园区内及周边的厂房、办公楼以及配套的公寓、餐厅、商铺、娱乐设施等进行管理;三、配套设施设备管理1、产业园区生产功能区内的配套设施设备主要有配电设施、电梯、消防设施、停车场、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消防设施等;2、产业园区生活功能区的配套设施设备管理;四、特色物业服务:产业园区的物业服务,包括公共秩序维护、清洁、绿化、公共设施设备维保、客户服务、园区文化建设、持续性招商等;方润认为,产业园区应以安全管理为重点,社会和谐、增强员工归属感为主要目标;方润特色的园区物业管理服务不仅包括持续性的招商,还涉及很多政府和政策业务,如工商证照、消防证照、甚至报关等服务,以帮助投资者为先;方润特色的园区物业管理服务还将为园区工作的人群持续提供教育培训、健康医疗、心理顾问及诊疗等全方位的服务;五、科学、专业的考核体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方润将对所辖的园区物业管理公司使用“入园企业满意度调查”、“商家满意度调查”、“员工满意度调查”、园区员工心理量表测量反映心理健康程度、园区企业绩效分析、员工消费模型研究等工具和方法,考核物业管理的实际绩效,增强经营透明化程度,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方润物业支持入园企业组织起来成立园区治理委员会,对物业管理和运营进行有效地监督;。

产业园区开发模式

产业园区开发模式

产业园区开发模式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提要:工业园区开模式,是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最常使用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同样也是我国目前工业地产市场的主要载体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根据国内外工业地产开发建设的经验,工业地产开发常见的四种模式有4种,即工业园区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

1•工业园区开发模式工业园区开模式,是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最常使用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同样也是我国目前工业地产市场的主要载体。

因为工业园区开发并不属于简单意义上的工业地产开发,而更多的是基于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百姓就业等各种综合因素考虑而设置的。

各类工业园区作为本地区国内外经济的交汇点,是我国价值链中具备良好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方器。

其主要特性表现为此类工业地产开发都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创造相关产业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条件营造园区与其他工业地产项目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然后通过招商引资、土地出让等方式引进符合相关条件的工业发展项目。

这类的案例可以参照中国各省市各级政府下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区项目。

2•主体企业引导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一般是指在某个产业领域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的企业,为实现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与获取更大的利益价值,通过获取大量的工业土地,以营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在自身企业入驻且占主导的前提下,借助企业在产业中的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通过土地出让、项目租售等方式引进其他同类企业的聚集,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打造及完善。

当然很多时候,此类主体企业为所在地政府的引导与支撑从而进行相应地工业地产开发。

如上海金山的上海石化工业园区,其即为在上海石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做大做强石化企业,同时进行相关行业延申及细化,进而达到整个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为实现整个金山“大石化战略”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工业地产商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是指房地产投资开发企业在工业园区内或其他地方获取工业土地项目,在进行项目的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乃至厂房、仓库、研发等房产项目的营建,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项目相关设施的经营、管理,最后获取合利的地产开利润。

关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关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助推器,城市化的加速器。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与各类开发区的成长和发育分不开的。

从全国的情况看,开发区已经从最初封闭式的改革开放试验基地,转变为开放式发展;开发区的功能也从过去的“四个窗口”、“三为主”,进化为扩展老城区发展空间,加快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孵化器。

随着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特别是进入WTO以后,根据公平、公开、无歧视的原则,开发区特殊优惠政策的优势减弱,如何增强各类开发区的竞争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一、国内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模式(一)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

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经济开发规划和管理,为入区企业提供服务,还拥有一定的行政审批权,因此,其机构和人员编制比行政区管理体制要精简得多。

这种管理体制主要适用于人口较少的相对独立的新开区,大部分开发区在建设初期采取这种模式。

二是开发区与行政区管理合一的管理体制。

其特点是开发区和行政区的管理职能合一,或者是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内设机构基本保持行政区管理机构的编制和职能。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整个行政区域作为开发区,或者开发区是原有城区建制的一部分。

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体制。

在这种模式中,开发主体不是一级行政组织或政府派出机构,而是由开发商来规划、投资开发和管理一个开发区。

开发公司不仅要开发工业用地,还要进行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但不能像大部分行政管理机构那样直接从税收收入中获得必要的投资补偿,公共基础设施成本靠工业和商业用地开发收入来补偿。

开发区的开发模式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政企分离的开发模式。

开发区管委会只负责行政审批、管理和制定政策,而开发经营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

如,苏州工业园区实行完全的政企分开,开发区管委会作为管理主体,不直接从事开发区的开发经营,中新合资开发公司负责开发经营。

产业园区的四大商业模式

产业园区的四大商业模式

产业园区的四大商业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2017-10-12“同心千载痴情盼,守得云开见月明”。

近年来,在房地产集体低迷、商业地产整体遇冷的背景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要目的产业园区开始逐渐升温,刹那间,涉足产业地产各路资本的种种活动在产业园区掀起巨大的波澜。

传统房企开始往产业地产转型。

随着住宅地产领域黄金十年的离去,高库存率、低利润率已经成为房地产领域的新常态,新常态下,房企跨界转型已经不是新话题,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据统计,国内排名前20的房地产商,目前有一半以上(万科、绿地、富力、碧桂园、世茂、招商局、绿城、首创、远洋、中粮等)涉足于产业地产,成立了专门的事业部、部门或中心,探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打造企业的新增长板块。

以绿地集团为例,近年来,绿地先后规划启动了哈尔滨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大庆绿地大学科技园、西咸新区空港产业城、江西省2.5产业示范基地南昌绿地未来城、南昌小微企业工业园、呼和浩特白塔空港物流园、海口绿地空港产业城等产业地产项目。

其次,产业地产商开始大肆布局。

华夏幸福、天安数码城、光谷等产业地产商已经在产业地产领域浸淫多年,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树立的行业标杆。

近年来,随着产业地产的不断升温,多数产业地产商继续发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布局。

华夏幸福在固安成功探索出“园区+地产”的产业新城模式后开始在全国复制,拟在打造50个特色产业新城,规划面积约960平方公里,俨然成为国内的一大地主。

联东U谷以标准的产业综合体和总部综合体进行复制,目前已在联东U谷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青岛等一二线成果开发了40多个园区,未来的5~10年,联东U谷运营的园区数量将达到100个。

清华科技园依靠众多的资源优势,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超过30个园区,凭借自身的品牌资源,清华科技园还计划在未来的6年内将园区数量扩大到100个,大有蓄势待发之势。

中新集团、宏泰发展、亿达中国、天安数码城等产业地产商业均制定了自身的园区扩张计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eod项目典型案例

经济技术开发区eod项目典型案例

经济技术开发区eod项目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经济技术开发区EOD项目典型案例经济技术开发区(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简称ETDZ)是中国大力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模式,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EOD项目则是ETDZ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打造创新型企业和技术领先的产业集群。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介绍经济技术开发区EOD项目的发展情况。

在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EOD项目的建设是政府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EOD项目通常涉及高新技术领域,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旨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技术创新。

下面我们以某省某市的EOD项目为例,来介绍其发展情况。

该EOD项目规划总面积约1000亩,计划引进10家高新技术企业,涵盖了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

项目前期由政府出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厂房、道路、绿化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随着项目陆续引进企业,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良好氛围。

其中一家入驻的新材料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于研发高性能复合材料,并取得了多项技术专利。

通过与当地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推进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展会和交流活动,拓展市场渠道,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

另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则致力于智能化生产线的研发和应用。

公司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采用人机协作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公司还联合当地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培养人才,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发展。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服务创新,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以上案例展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EOD项目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六大产业园开发盈利模式

六大产业园开发盈利模式

六大产业园开发盈利模式产业园核心开发盈利模式,一般而言分为六类:传统地产开发模式、产业综合开发模式、专业服务运营模式、“产业+投资”运作模式、“并购+退出”运作模式、产业运营服务模式。

以下分别对六类产业园开发盈利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1、传统地产开发模式传统地产开发模式是指开发商以二级开发为主,建设标准化或定制化的园区物业,以租赁、出售或合资等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最后获取开发利润的模式。

从本质上讲,传统地产开发模式与住宅开发并无太大差别,因此成为众多资本进入产业地产主要选择的商业模式。

此类运作模式的典型代表为联东U谷。

联东U谷专注园区产业运营、服务中小制造企业,以产业综合体和总部基地为主,涵盖独栋办公、研发中试、标准厂房等产品形态。

这些物业产品小而精,更多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已在全国40多个城市投资运营产业园区超过210个,引进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超过11000家。

在传统地产开发模式下,开发商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盈利:(1)物业出售获取销售利润。

由于产业地产前期开发投资巨大,而我国缺乏通畅的产业地产融资渠道,地产开发商必须提高物业出售比例以迅速回笼资金,与国际产业地产开发商相比,我国的地产开发商物业出售比例偏高。

(2)物业出租获取租金收益。

由于我国工业用地政策有很强的区域性,很多地方规定,工业用地上的物业产权不能分单元、分层或分栋出让,从而限制住了物业出售的获利通道,开发商不得不持有并出租物业,以获取稳定的租金,持有物业虽然资金回收较慢,但能使开发商获得物业增值收益。

(3)提供增值服务获利。

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时代,企业对人力资源、金融投资、科技信息等专业化、增值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基础性物业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为入驻企业提供所需的基础配套服务和增值服务,有助于提升园区招商能力的同时,也蕴藏着较大利润空间。

2、产业综合开发模式产业综合开发模式是指开发商除一二级开发外,更多为政府提供以产业规划、服务与导入等方面的服务。

房地产十大开发模式知识

房地产十大开发模式知识

房地产十大开发模式知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而在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开发模式也不断涌现,为行业注入了活力。

本文将介绍房地产十大开发模式的知识,以供读者参考。

1. 传统开发模式传统开发模式是指开发商购买土地,进行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销售等全过程。

这种模式既包括住宅、商业等多种类型的房地产项目,也包括从小区、综合体到城市更新等不同规模的项目。

2. 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是指在房地产开发中,通过引入创意产业企业,打造集生产、研发、办公、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园区。

这种模式注重创新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旨在提升园区的价值和吸引力。

3. 资产管理型模式资产管理型模式是指开发商投资、管理并出售物业,通过专业的资产管理团队对房地产项目进行长期持有和运营。

这种模式注重租金回报率和资产增值,适合于长期投资者。

4. 酒店式公寓模式酒店式公寓模式是指开发商将部分产权出售给有意愿投资的个人或机构,同时对公寓进行管理和运营,以提供类似酒店服务的居住体验。

这种模式灵活性较高,适合投资回报要求相对较高的或需要短期投资回报的投资者。

5. 文化旅游地产模式文化旅游地产模式是指开发商在房地产项目中融入文化旅游元素,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旅游景点。

这种模式注重区域特色和文化传承,旨在提升地区独特的文化旅游价值。

6. 互联网+房地产模式互联网+房地产模式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创新模式,在房地产开发、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

这种模式带来了更高效的信息传递、便捷的交易方式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7. 金融地产模式金融地产模式是指结合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业务,开发和销售金融产品。

这种模式包括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房地产保险等,旨在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服务。

8. 租赁式住房模式租赁式住房模式是指开发商将房屋出租给个人或机构,并提供相应的租赁管理服务。

这种模式旨在满足对居住需求而无购买能力或有短期居住需求的人群,提供灵活的住房选择。

国内工业园区项目盈利模式分析

国内工业园区项目盈利模式分析

国内工业园区项目盈利模式分析尽管国家对开发区/园区的宏观政策越来越严,但由于工业用地招拍挂及最低地价标准的逐步实施,园区开发越来越有利可图,另一方面,房地产宏观调控让开发商预感前途迷茫,使得加入园区开发队伍的民营及外资企业越来越多。

园区开发是个大工程,既是个大蛋糕,又是个大窟窿,作为园区运营商,一定要首先想清楚,我们究竟靠什么挣钱?卖地、卖房子、卖服务、卖产品还是卖股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主导开发,园区项目盈利模式一般有如下几种:1.土地收益:园区赋予了成片土地特殊的产业定位与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了土地的价值,但工业用地地价较低,政府为了吸引企业入园,甚至会低于国家规定的工业地价标准出让土地,以各种形式返还入园企业,土地纯收益沦为负值。

为了平衡利益,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往往尽量增大园区的配套住宅及商务用地,这对邻近城镇的园区是适合的。

政府一般对园区土地出让的收益并不看重,但如果是企业主导,土地收益如何返还也是个难题。

大部分民企热衷于园区投资,主要是看中了配套商住用地增值。

2.房地产开发:就是正在兴起的工业地产,类似于常规的住宅地产开发,拿了土地盖厂房出售或出租,也包括配套的生活商办用房开发,周期较长,投资规模大,但收益稳定,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很多民营园区都在采取这种模式。

3.入园企业经营税收:政府最看重税收,但相对比较久远,在目前各地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园区开发协议中,绝大部分都承诺了“税收返还”,但入园企业税收如何返还给民营或外资的园区开发企业从来没人研究过,也没有真正实现过。

4.园区运营管理:包括物业管理费、治污费、水电管理费、人才培训费、注册登记咨询费等为入园企业提供的各类服务收益。

5.自投项目经营收益:有些基础设施投资机构看中了园区规模效益,如热力、煤气、管网等,可以通过投入的经营性基础设施直接收益。

也有些自身产业基础较强的企业以承诺运作园区为名降低拿地成本、获取更多优惠政策,在自投项目成功的同时也带动了配套企业落户,如富士康在全国各地开发的十余个园区及香港三和国际集团在昆山投资的生态产业园。

国内10种典型园区开发管理模式

国内10种典型园区开发管理模式

国内10种典型园区开发管理模式1.上海漕河泾模式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是中国最优秀的园区之一,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开发区领域“管运分离”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标杆式的存在。

1984年成立、规划面积14.28平方公里的漕河泾开发区采用的是法定公司制(“人大立法、政府管理、公司运作”)的独特操盘与管理模式,也就是由漕河泾开发总公司进行开发运营。

没有管委会、市场化运作、公司制经营,漕河泾总公司的不同业务部门对接当地政府的不同管理部门,在众多国家级开发区中,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另类。

这种高度市场化的模式,让漕河泾(也就是上海临港集团的前身)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园区的开发运营当中,是为数不多的在产业和地产两个方面都表现出色,相当有竞争力的产业地产开发运营管理模式。

目前,漕河泾模式已经在上海各处复制,包括上海临港产业区、临港松江科技城、临港浦江科技城等,基本也都具有鲜明的“管运分离”特征,尤其是浦江科技城,管委会是虚设的,主任由上海闵行区领导兼任,不属于政府行政序列,是临时性非常设机构,日常运营维护完全交给园区公司。

这个浦江科技城管委会实质上相当于一个财政通道——区政府给园区公司一定的预算授权范围,管委会是预算单位的二级单位,单独有财政账户,园区公司总经理在管委会有职务,方便走决策,走流程,走资金,这是上海闵行区与漕河泾模式之间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改革。

2.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模式无锡新加坡工业园(WSIP)是与苏州工业园区齐名的中新两国合作园区样板,如此高规格、重量级的园区,虽然是由政府推动,但并未设置管委会,而是由中新两个股东方合资的平台公司星洲股份来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自1993年至今已经运营了27年时间,成绩非常突出。

截止2019年底,园区已高起点完成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集聚了外商投资企业115家,合同利用外资39亿美元,到位外资31亿美元,并实现4.4万人就业。

物流园区开发经营的五种模式

物流园区开发经营的五种模式

物流园区开发经营的五种模式孔庆广根据国内外与物流园区功能相同或相当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经验,我国未来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有五种选择:政府主导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发展模式是指由地方政府做出物流园区规划并组成开发机构,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来开发建设物流园区。

由于物流园区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因此,建立在经济开发区模式基础之上的物流园区项目,实际上就是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突出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趋势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大多数物流园区都是按这种模式在开发。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也称为大型物流企业主导开发模式。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物流资源和产业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由大型物流企业开发建设物流园区并率先在园区开展经营,带动和引导其它物流企业或相关企业入园经营,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

政企联合开发模式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物流企业共同开发模式。

即政府相关部门从总体上对物流园区做出规划,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由相关企业负责具体项目的开发,共同完成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

产业地产开发模式产业地产开发模式是指将物流园区作为产业地产项目,通过给予开发者适合产业项目开发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由产业地产商主持进行物流园区的道路、仓库和其他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物流园区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

作为类似于产业地产开发模式,日本的东京、神户和德国的不莱梅等城市,也有政府投资进行物流园区的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然后委托给一个或多个物流设施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由其在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的框架下进行经营管理。

综合运作发展模式综合运作发展模式是指对上述各种模式的混合运用。

由于物流园区项目一般具有较大的建设规模和涉及经营范围较广的特点,既要求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也需要在投资方面能跟上开发建设的步伐,还要求具备园区的专业经营运作能力,因此,单纯采用一种开发模式,往往很难达到使园区建设能顺利推进的目的。

园区运营轻资产运营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园区运营轻资产运营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园区运营轻资产运营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据统计,2018年全国已经有两千多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导致不少园区资源闲置浪费。

目前,产业园区已经进入存量运营时代,在地产行业利润率下降的大背景,仅依赖传统的重资产项目复制规模扩张下行已经不通,园区企业必须在现有存量的基础上进行盈利深挖,越来越多的园区运营商纷纷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移。

轻资产vs重资产企业开始关注轻资产战略是因为轻资产战略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回报。

轻资产的核心内涵简单直接的理解: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集中有限的自有资金,投入到最为擅长、产生最高收益的行业分工中。

这种模式在产业地产行业中已经不是新鲜事,甚至已经玩出了套路,比如2014年,光谷联合制定了向轻资产转型的战略,2015年其轻资产统计口径内的收入占比19.5%。

2015年东湖高新首个以轻资产方式建设的园区落地。

2016年亿达中国正式推出“轻重并举”的战略转型。

2016年重组完成的招商蛇口就着手研发轻资产模型。

张江高科则在2016年推出“新三商”,强化向“科技投行”的转型,预计未来产业投资收入将超过房地产租赁收入。

但是受限于当前的环境,纯轻资产模式是行不通的,纯轻资产输出的模式指的是充当二房东,纯轻资产输出要想盈利就需要立足园区,必须将项目运营好,也就是说园区的产业板块必然是优秀的,才能够带来更丰厚的利益。

重资产模式的运作逻辑和轻资产截然不同,重资产可以有多种盈利方式,可以销售土地、销售物业载体、也可以等土地升值赚取土地的钱、或者赚取产业的钱等多种多样的盈利模式。

从美国物流地产领头羊普洛斯、新加坡的工业地产巨擎腾飞-星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发展路径是前期是“由轻转重”,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由重转轻”。

一方面,“由轻转重”是企业为了活下去。

随着轻资产运营的成熟,资源、客户、品牌不断累积,企业具备了重资产拓展的条件;同时产业园区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具备足够体量的土地储备和可供出租出售的物业,是没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的,这也是为什么纯轻资产运营行不通的原因。

工业上楼典型模式及代表案例分析

工业上楼典型模式及代表案例分析

工业上楼典型模式及代表案例分析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用地紧张、原有工业用地利用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大城市开始积极探索工业载体空间新模式——工业上楼。

2021年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总结梳理了深圳经济特区已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

其中,在第十条——划定“区块线”,保障工业发展空间的内容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工业上楼”模式。

下面,分以下4个板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01、工业上楼的意义02、为什么要工业上楼?03、有哪些典型的工业上楼模式04、工业上楼的未来趋势01、工业上楼的意义工业上楼是指让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生产的产业新空间模式。

我们认为工业上楼具有以下特征:01在工业类用地上发生的生产空间创新模式;02高度超过24m,或者楼层数达到6层及以上的工业厂房;03上楼对象为轻型生产、环保型和低能耗类型的高端制造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02、为什么要工业上楼?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在经济增长目标的驱动下,工业发展往往面临转型升级加速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工业上楼由此诞生:原因一: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一方面,高新技术跨界融合的新兴产业企业对生产研发的空间环境和厂房建设标准要求更高;另一方面,生产技术的提高,也使得工业上楼成为可能。

原因二:土地资源日趋紧张随着城市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工业用地供应紧缺,传统厂房发展模式对于企业获取产业生存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

03、有哪些典型的工业上楼模式一、国内工业上楼实践典型模式根据发展成熟度,国内工业上楼模式可分为4类,国外的经验有2类。

国内工业上楼模式如下:模式1:珠三角模式逐步推广的工业上楼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沿海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吸收了国际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国内外产业园典型的案例分析研讨

国内外产业园典型的案例分析研讨

力的研究中心入驻:
视摄影棚、展览馆、剧
国家研究理事会创
院、服装工作室
意产业研究中心、
发展政府规划的重点产 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
创意产业与创新研 究院建立,由QUT 牵头,联合其他大 学组成
La Boite 专业演出公司(昆士兰州第二 大剧院公司)、 Cognitia 工作室、 Maynard Imaging公司,Cueball 创意 公司,Aeroplane Heaven公司,Those
占地面积:569,925 平米
核心商务:有关媒体与娱乐的广播电视、电影、动 漫、游戏、音乐、数字化教育、以及软件开发相关 的IT服务。
01 国外经典产业园案例
1. 韩国首尔数字媒体城“DMC”
金浦国际机场 仁川国际机场
首尔数字媒体城 上岩千禧城
5
园区优势
区位优势 距离金浦国际机场仅10分钟,仁川机场30分钟 距离首尔市中心商业区7公里路程 距离北京、东京航程在3小时之内 周围有上岩千禧城、世界杯体育场、公共高尔夫球场和 外国人居住村等项目,区域环境已相对成熟。 人才优势 首尔是韩国高素质劳动力的聚集区 韩国60%的高中生都希望在首尔上大学 产业优势 早在90年代,已有10,000多家小型数字媒体创新型企 业聚集首尔。政府最初开发本项目的目的正是为了激励 这些中校企业。 明确的产业定位:媒体娱乐广播、电影动画制作、音乐 网络教育
01 国外经典产业园案例
1. 韩国首尔数字媒体城“DMC”
4
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坐落于首尔市麻浦区上岩洞上岩千禧城, 于1994年开始规划,2019年开始施工,并计划于 2019年建设完成。
开发模式:整个数字媒体城的开发和推广由首尔市 市政府负责,具体实施建设工程计划是由政府专门 成立的“数字媒体城处”负责的。首尔市开发公司 负责执行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成本约 65亿美元。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十大典型模式一览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十大典型模式一览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览中国科学院成⽴于1949年,是中国⾃然科学最⾼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咨询机构、⾃然科学与⾼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

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产⽣了许多开创性科技成果,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中科院下属院所及研究开发机构依托⾃⾝学科特⾊和平台优势,⾛出了⼀条各具鲜明特⾊、成效显著的成果转移转化和资产管理之路。

2018年,《中国科学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与所在地区产业相匹配的⼗⼤典型模式。

1.苏州纳⽶技术产业平台驱动模式2006年以来,苏州纳⽶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形成了以纳⽶所公共服务平台、苏州育成中⼼和STS苏州中⼼为⽀撑的三⾜⿍⽴格局,在功能发挥上实现了既能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的⼀种崭新格局。

苏州纳⽶所在资产管理上形成了特⾊做法:⼀是设⽴专门资产管理机构;⼆是对于地⽅投资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独⽴核算;三是对于院地双⽅共同投资的资产实⾏共同管理。

2.西安光机所⾃创基⾦模式西安光机所模式最⼤的特点是“⾃创基⾦”引领科技成果转化。

西安光机所通过发起成⽴“西科天使基⾦”,在项⽬发展初期就介⼊孵化过程,为科技创业领军⼈才创办企业提供第⼀笔资⾦⽀持,有效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钱袋⼦”问题。

西安光机所不断完善成果转移转化⼯作,业已形成了科技与服务(中科创星孵化器)、科技与市场(与企业共建⼯程中⼼)以及科技与社会(与民营资本共创研究院等)深度融合的良好局⾯。

3.盱眙凹⼟中⼼研发引领特⾊资源开发模式2010年6⽉,中国科学院与盱眙县⼈民政府联合共建了“中国科学院盱眙凹⼟应⽤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

⽬前中⼼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中,充分利⽤已建成应⽤基础研究、⾼值化利⽤研究和凹凸棒⽯及其产品标准化和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三个平台,形成从应⽤基础突破、关键技术发明到⾼值产品开发,形成了具有⾃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创新与转移转化的完整链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海漕河泾模式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是中国最优秀的园区之一,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开发区领域“管运分离”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标杆式的存在。

1984年成立、规划面积14.28平方公里的漕河泾开发区采用的是法定公司制(“人大立法、政府管理、公司运作”)的独特操盘与管理模式,也就是由漕河泾开发总公司进行开发运营。

没有管委会、市场化运作、公司制经营,漕河泾总公司的不同业务部门对接当地政府的不同管理部门,在众多国家级开发区中,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另类。

这种高度市场化的模式,让漕河泾(也就是上海临港集团的前身)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园区的开发运营当中,是为数不多的在产业和地产两个方面都表现出色,相当有竞争力的产业地产开发运营管理模式。

目前,漕河泾模式已经在上海各处复制,包括上海临港产业区、临港松江科技城、临港浦江科技城等,基本也都具有鲜明的“管运分离”特征,尤其是浦江科技城,管委会是虚设的,主任由上海闵行区领导兼任,不属于政府行政序列,是临时性非常设机构,日常运营维护完全交给园区公司。

这个浦江科技城管委会实质上相当于一个财政通道——区政府给园区公司一定的预算授权范围,管委会是预算单位的二级单位,单独有财政账户,园区公司总经理在管委会有职务,方便走决策,走流程,走资金,这是上海闵行区与漕河泾模式之间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改革。

2.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模式无锡新加坡工业园(WSIP)是与苏州工业园区齐名的中新两国合作园区样板,如此高规格、重量级的园区,虽然是由政府推动,但并未设置管委会,而是由中新两个股东方合资的平台公司星洲股份来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自1993年至今已经运营了27年时间,成绩非常突出。

截止2019年底,园区已高起点完成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集聚了外商投资企业115家,合同利用外资39亿美元,到位外资31亿美元,并实现4.4万人就业。

进区企业中超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0多家,包括美国希捷、高通、新美亚、唐纳森、泛达通讯、捷普电子,日本松下、村田、住友电工、阿尔卑斯、日立麦克赛尔、三井物产、KYB、横新软件,德国英飞凌、欧司朗、纽豹,意大利阿里斯顿等世界著名大公司,也包括隆基股份、先导智能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半导体电子零部件产业、精密机械产业和光伏新能源产业三大支柱产业。

2019年,园区客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23.2亿元,利税总额达到48.3亿元。

其中,作为园区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半导体电子零部件产业产值为410.8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65.92%;精密机械产业产值为86.9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13.94%;光伏新能源产业产值为82.6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13.25%。

园区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达到177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利税达到10亿元/平方公里,可谓国内工业园中的“亩产英雄”,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管运分离”的园区典范。

3.华夏幸福、宏泰发展、中新集团(CSSD)、中交城投等为代表的片区综合开发“管运分离”模式华夏幸福、宏泰发展、中新集团(CSSD)、中交城投(以宁波奉化中交未来城为代表)这一类县域经济政企合作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本身就是“管运分离”,或曰之“大公司、小管委会”的最佳体现:在这些产业新城、产业市镇、新型片区当中,园区管委会履行政府职能,负责决策重大事项、制定规范标准、提供决策支持等;华夏幸福、宏泰发展、中新集团(CSSD)、中交城投等这些外来企业作为社会资本代行政府经济发展职能,为区域提供区域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咨询、投融资与金融服务、土地整理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与运营、产业发展等服务。

通过政企通力合作,合理分工,全力提升整个园区的竞争力,对重大产业项目产生了较强的吸附力,成功解决了产城割裂问题,形成了“产城融合”的整体开发建设机制,提供了园区开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

以华夏幸福固安产业新城为例,片区PPP模式极大促进了固安社会经济发展,从2002年到2019年,固安县财政收入从1.1亿元增长到96.2亿元,并成功跻身“中国十佳开发竞争力县”第二位。

固安产业新城PPP项目作为创造性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入选国家发改委PPP示范项目和财政部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名单。

2018年5月,固安产业新城PPP项目又入选全球60个可持续发展的PPP案例,是中国境内五个入选项目中唯一的城镇综合开发案例。

4.河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公司”创新模式“管委会+公司”创新模式是河南省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发展产业补短板,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的重大实践。

在总结部分先进产业集聚区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省内学武陟县,省外学习苏州工业园关于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产业新城从管理机制架构、投融资模式、招商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

相关文件包括2019-2020年发布的《河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意见》《河南省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0年河南省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办法》。

内容包括贯彻落实“管委会(工委)十公司”改革,优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工委)职能,剥离开发建设及运营等适宜企业化运作的职能,由产业集聚区产业投资发展公司负责。

将管委会的定位为:作为产业集聚区的行政管理机构,承担产业集聚区政策制定、发展规划、行政审批、社会事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加强落实发展规划、推动政策落地、协调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等经济管理职能,并根据产业集聚区管理的实际需要,承担必要的行政管理服务职能,包括相关行政审批、审批前置等事项,实现其职能回归。

产业集聚区产业投资发展公司定位为:作为产业集聚区投资建设运营发展的市场主体,在不增加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实行市场化运作,从“立项、融投、建设、管理运营、还款”五位一体负责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产业发展、园区运营。

公司主要承担产业集聚区的土地整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管理运营、项目管理、招商引资、园区运营服务等职责。

公司利用市场化手段,引进或联合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集聚区投资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区引进境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管理团队或公司机构等参与产业集聚区运营。

产业集聚区投资发展公司可独立或合作运营产业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工场、众创空间、加速器等创新创业载体。

运营公司与管委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产业发展投资公司通过招标采购或履行国资审批程序引资引进央企、省属功能性国有企业或社会资本,双方通过股权合作与其在产业集聚区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资公司:“产业投资发展公司”,履行法定程序后依法合规授权合资公司作为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业主和法人单位。

鉴于目前河南省发改委和金融机构都有针对新型产业发展的金融专项政策,在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开、农发项目贷款、合作建设、EPC+O、特许经营、PPP 模式等多种资金来源打组合拳的方式实施。

投融资规划及投资与收益自求平衡再平衡资金来源:一、采取引入投资人股权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由产业发展投资公司通过招标与央企国企社会资本成立合资公司(也可以把央企国企社会资本的战略合作单位如基金公司、建设施工企业拉进来共同出资入股合资公司)各方共同出资在产业集聚区成立合资公司,由县政府出具授权文件授予合资公司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和产业招商管理运营的特许经营权。

二、充分利用多种资金来源打组合拳:(1)中央预算内投资;(2)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产业集聚区工业及配套商住土地出让金收益;(4)产业投资发展公司承接金融机构专项政策中长期项目贷款。

(5)PPP项目政府绩效付费与可行性缺口补助。

(6)产业集聚区产业二级开发如标准化厂房、配套商业、服务销售运营产业发展收入等二级开发收益。

由此实现了实现“管委会”和“产业公司”两大主体两大职能的回归:一是剥离管委会开发建设及运营等适宜企业化运作的职能;二是剥离产业集聚区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管道和通道职能,实现市场化转型发展。

将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成为市场化投资运营公司,或者新设市场化产业投资发展公司,将产业集聚区的闲置、低效、僵尸土地、房产、资产、资源盘活,注入准经营、可经营资产,在将产业集聚区资产依法合规装入产业发展投资公司的前提下,实现其从事产业集聚区从“立项、融投、建设、管理运营、还款”“五位一体”。

在不增加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既能实现产业集聚区存量资产、资源的盘活利用;又有效解决了产业集聚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融资建设补短板。

同时,公司化招商引资实现产业导入更加灵活。

通过产业投资发展公司通过合资、合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招财因智导产业。

通过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区域或跨区域飞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承接产业转移。

在各区县自身区位、生态、产业、环境、资源、人力等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补链、强链、固链、延链,实现产业高质量链式发展。

将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十四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与新引擎。

5.新加坡裕廊“法定机构+市场主体”模式裕廊集团是新加坡九大法定机构之一,业务为“开发工业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催化企业转型”,相当于新加坡的“央企”,虽然承担着政府发展产业和工业地产开发的政治职能,却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实行集团总裁负责制,按企业经营方式实施管理,也属于典型的“管运分离”。

由于顶层设计得当,管理模式先进,政企配合默契,截至2019年底,裕廊集团开发工业用地8400公顷,建成并运营着90个房地产项目,提供工业厂房、商务园区及办公楼宇达940万平方米,吸纳了约14000家本地和外国企业,其中包括众多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

尤其是它所开发的裕廊工业区,用占整个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到十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新加坡超过20%的GDP,吸收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人口,工业产值一度占全国2/3以上。

特别值得借鉴的是,在裕廊模式中,具有天然的政府血缘关系和极强市场敏锐度的裕廊集团,同时对政府和市场两个客户负责,“面对政府时是市场,面对市场时是政府”,保证高效率、快节奏、低成本,最大化的达成规模效应和资源集中,并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缓冲垫”,从而极大降低了体制机制的各类冲突成本和推进阻力,也有效衔接和平衡了政治诉求和市场需求,后期更能够进行轻资产的对外输出,成为整个亚洲首屈一指的产城融合发展方案提供商与综合服务商。

目前,国内的前海(前海管理局)、陆家嘴金融城(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有限公司)以及海南自贸港10大重点园区(一般是“XX管理局有限公司”)等模仿的都是这一类“法定机构+市场主体”模式,园区管理机构依法具有机关法人资格,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的制度,获得上级政府授权履行相应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职责、园区综合协调等工作,下设负责投融资与建设开发运营的相应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