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合集下载

刍议《周易》对中国建筑文化理念的影响与运用

刍议《周易》对中国建筑文化理念的影响与运用

刍议《周易》对中国建筑文化理念的影响与运用摘要:《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是最早论及建筑起源的一本经典,其思想对中国建筑具有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

笔者认为应倡导各级管理者研究《周易》,并在管理工作中运用《周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对《周易》内涵探析,分析其与中国建筑文化理念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用。

关键词:周易,建筑文化,运用自有史以来,易学文化的影响覆盖了我们祖先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特别在最近几十年里,《周易》以实用性和系统性得到了不同领域的专家承认。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卡斯·波尔在《周易》和现代物理学之间的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平行关系,注意到现代物理学和易经最重要的特征都是变化和变革,并在他的《物理学之道》一书中给予了解释。

同样《周易》对中国建筑的理论影响、堪舆相宅等影响意义深远。

一、周易的主要内容与学术价值《周易》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易经》,《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

故《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内容包括卦画、卦辞、爻题、爻辞。

每卦六爻,其中“乾”、“坤”两卦各多一爻,总共三百八十六爻。

第二部分是《易传》,《易传》是孔子对《易经》的注释,共有十篇,又称“十翼”。

《十翼》包括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个题目,其中“彖”、“象”、“系辞”分上下篇,则共十篇文章。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乃至自然科学许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代伏羲氏以极富辨证内涵的形象思维创造了中华易学,提示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生生不息的天地、人间万物发展的规律,展示了阴阳消长的自然变化规律和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过程[1]。

“物极必反”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体现了一阴一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的思维方式[2]。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

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

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魁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但是,社会上对《周易》的价值,认识很不一致,有加以澄清之必要。

《周易》是古代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汉代以来,《易经》就被列入“五经”,它对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代明君贤相、志士仁人无不认真研读,从中汲取治理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经济、提高道德思想水平的原理原则。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经》只有几千字,传说是周文王所作,《易传》有两万多字,传说是孔子写成的。

实际上经与传不一定是文王和孔子亲自写的,它代表了上古贤哲的社会政治思想,其中包含着民主性的精华,对后代政治思想、管理思想多有启发。

《周易》十分强调国家的统一,反对分散割据。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几千年来保持一统山河,各民族团结和睦。

《周易》提倡“万国咸宁”,中国从来主张天下一家,同领邦友好相处。

《周易》主张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国家要节约开支,“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发展手工业,使物产丰富,方便群众,“备物致用,立成器,为天下利”;还要发展商业,促成物资交流,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有浓厚的民本思想,要求君主时时注意“聚人”、“安民”,如果人民离散,无安士之心,社会就不会稳定。

它教导历代仁人志士“与民同患”,把人民的忧患放在心头。

《周易》也重法治,主张“明罚清而民服”,不纵容违法者,不枉罚无辜;执法公平,赏罚严明。

一切法令制度贯彻“遏恶扬善”的原则。

中华民族富有革新精神,每到历史发展的危急时刻,总有仁人志士奋起进行政治经济革新运动,这也同《周易》思想哺育分不开,《周易》最早提出“革命”主张,“天地革而四时成。

《周易》的管理思想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周易》的管理思想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一、周易概述
世历三古,易更三圣 平衡与运动的经典伏羲先天八卦图模型——先天 八卦与后天八卦 玄之又玄的无字天书――河图洛书 三大易学体系 周易的三大原则 卦变原理 现场互动――卦窥天机 下一节:易医之道
伏羲先天八卦图
文王后天八卦图
返回
河图洛书
返回
二、易医之道
四时五行 九宫八风 五运六气 时辰经脉 现场互动――号码中的秘密 下一节:五行与人力资源管理
脱 面 , 小 头 , 好 肩 背 , 髀 腹 小 手 足 帝 。 其 为 人 赤 色 广 月 引 , ) ( 赤 于 似 , 征 上 于 比 , 火 形 之 人
推 少 于 然 阳 左 。 之 足 判 下 少 角 随 阳 之 随 , 人 然 少 比 。 阳 于 钛 之 左 角 上 足 之 遗 少 人 遗 阳 , 然 , 比 。 少 于 左 阳 右 角 之 足 之 下 少 人 枯 阳 比 枯 , 于 然 少 右 。 阳 足 之 少 上 阳 推 ,
人 秋 行 比 冬 安 于 不 地 左 能 , 足 春 举 阳 夏 足 明 , 浮 , 春 。 阳 夏 安 明 感 心 之 而 , 上 病 好 婉 生 利 婉 , 人 然 足 不 。 太 喜 加 阴 权 宫 , 势 之 敦 , 人 敦 善 , 然 附 比 。 人 于 大 也 左 宫 。 足 之 能 、 小 手 足 、 多 肉 、 上 下 相 称
大 头 、 美 肩 背 、 大 腹 、 美 股 胫 于 上 古 黄 帝 , 其 为 人 黄 色 圆 面 、 似 , 宫 上 于 比 , 土 形 之 人
颐 之 手 然 上 太 。 鲛 阳 鲛 , 然 太 。 阳 质 之 判 下 之 慆 人 慆 , 然 比 , 于 右 左 徵 手 之 太 人 阳 比 , 于 太 右 阳 手 之 太 下 阳 支 , 支 太 颐 阳

周易对中华文化的影响问题

周易对中华文化的影响问题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方才对我的介绍有一点点需要更正的地方:我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已经退休了,我现在是北京清华大学的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

我的题目是《《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下几十分钟要讨论许多观念:精简、比类、天人合一,联想,取象,汉语汉字之形成,归纳等。

这么多观念很短时间不能讲得清楚,主要讨论的集中于三点。

(附图一)第一《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也是我所以对于《易经》发生了兴趣。

第二《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我是研究物理学的,没有研究过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语音学、美学、哲学等等。

可是对于中国文化的成因,我近年来发生了兴趣,所以大胆的今天在这个场合跟大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易经》大家知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文献,据说是夏朝已经有了最早的《易经》叫连山,商朝有了比较晚一点的归藏,都失传了。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易经》是西周时候的周易。

所以《易经》的孕育前后至少经过一千多年,这个结论我想是大家可以同意的。

《易经》里面64卦开始是乾卦和坤卦。

如果问《易经》是怎么形成的,以下这个说法大家似乎可以接受:最早中国发展了占卜,因为要对占卜作系统性了解就发展了卦符,所有64卦都有卦符。

乾就是六个连线,坤是六个断线。

有了符以后还得有名与字。

卦名有音,有音还不够,就有一个字。

这前后发展的次序我不是研究考古学的,不过我想这个次序很可能多少是对的。

可是我们知道孕育《易经》的年代也正是汉语汉字开始形成的年代,是中华文化孕生的年代。

这些卦是“象”,这是周易里面自己讲的,是浓缩了的观念,以卦符卦名将天、地、人的变迁分类为“象”。

上面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到底《易经》的精神是什么: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是《易经》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我认为贯穿到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里面每一个角落。

第01讲《周易》的基本概念_上 孙劲松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第01讲《周易》的基本概念_上 孙劲松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五、历史影响
1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国际评价
。1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周易》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中华文化的开端,。儒家将其 列为群经之首。道家、阴阳家、兵家都视其为至上宝典。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焚 书坑儒”,儒家典籍被焚烧,但是《易经》被认为是卜筮之书(而非儒家经典),得 以保留。 秦以後,《周易》历经汉唐宋元明清各代发展,形成了庞大的文化体系,各代思想家、 政治家都注重研究《周易》,以诠释《周易》开展示自己的文化思想、政治理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 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礻几祥。再变 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 始阐明儒理。再度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 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 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这段话大致意 思是说,《周易》的内容是指演天地自然之道来说明人的活动规律,也就是说以自然 规律来说明社会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行动。后来,越说越繁,产生了两派六宗。两 派是象数、义理两大派,六宗是象数,礻几祥、图书、义理、儒理、考史六个宗系, 互相攻击驳斥。另外《周易》无所不包,可以旁及无文、地理、乐律、兵法、音韵学、 算术,以至于道家用炉火炼丹,都可引《周易》下来根据建立自己的学说。几千年来, 关于《周易》的注疏达3000多种,形成了庞大的易学体系。
第一讲:《周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讲:易理与易图、易相 第三讲:义理与占筮 第四讲:乾坤两卦解读 第五讲:系辞解读 第六讲:周易中的君子人格 考试:基本概念笔试40分(闭卷) 翻译一卦60分(开卷)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经史之宗”。

它是一部兼具哲学、卜筮和宇宙观的书籍,主要内容围绕着“易天地,易日月,易四时”的思想展开,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解释,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生的变化规律和命运的预测。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宗教、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首先,《周易》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它提出了“一易得天下,乾坤定位焉”的思想观念,主张“天人合一”,即人应当顺应自然的道理和规律,与之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心灵与宇宙的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的儒学、道家、佛教等各个思想流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其次,《周易》在中国传统卜筮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周易》中的八卦系统,以及六十四卦的解释和卜筮方法,被用于预测吉凶祸福、判断时运、决策抉择等方面。

尤其在中国古代,很多重大决策和事件都要借助《周易》进行卜筮预测,例如判定君主的吉凶、筹划国家大事、选定婚姻对象等。

这种卜筮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农历新年时,人们会使用《周易》的卦象进行卜卦,以求吉利和顺利。

再者,《周易》在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人们常常借助《周易》来解读天降灾难或求取神明的指引。

同时,《周易》中的宇宙观和道德观也渗入到了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成为了塑造许多神仙、神话角色的重要素材。

例如《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就包括了《周易》中的八卦人物,这些神话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极大。

综上所述,《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卜筮文化、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周易》不仅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了生活智慧和生活指南,同时也为世界上其他文化体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并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是一部关于卜筮和哲理的经典著作,被誉为“易经,五千年文化宝库”。

其次,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来看,《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根本、源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的皇权社会中,《周易》被奉为管理国家、统治人民的重要工具之一、许多君主将其作为治国安邦的指导手册,据此进行政治决策和行为规范。

同时,《周易》也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学问考试的必读书目,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周易》的思想和观念通过教育系统传播给后代,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与思维习惯。

此外,《周易》还在中国文化的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绘画、书法中,经常可以看到八卦图案的出现,它成为中国传统审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此外,《周易》的思想也被运用到医学、农业、军事等实践领域,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生活方式。

然而,《周易》的文化价值和地位并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文化中,它也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价值。

近代以来,《周易》开始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影响力也逐渐扩展到国际社会。

国际上很多大学开设了《周易》的相关课程,学者们不仅开始研究其文化和哲学意义,还将其应用于领导力、管理学等实际运用领域,为当代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总之,《周易》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等方方面面。

同时,它也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价值,并在西方世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周易》的独特思想和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宇宙、人类和社会的途径,对于世界的和平与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周易》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格论

《周易》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格论

《周易》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格论作者:郭建勋吴春光来源:《求是学刊》2009年第03期摘要:《周易》以阴阳为其核心观念,通过“天人合一”理论的落实和道、气、文三者之间的关联,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文章主要从“阳尊阴卑”、“阴阳对待”、“阴阳和合”等三个方面分而述之:“阳尊阴卑”观念的形成导致古代文论对风骨、劲健的偏爱;“阴阳对待”构成“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区分;“阴阳和合”则以“文质彬彬”和“含蓄蕴藉”为内容。

关键词:《周易》;阴阳;中国古代文论;风格论作者简介:郭建勋(1954—),男,湖南涟源人,文学博士,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吴春光(1985—),男,山东临沂人,湖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9)03-0095-06收稿日期:2008-12-20《文心雕龙·宗经》曰:“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

”[1](P30)作为一部由占筮书而演化成具有特殊品格的哲学著作,伴随着《文心雕龙》所奠定的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论话语体系的形成,《周易》也就成了古代文论生成的有机土壤和思想源泉。

以《周易》的阴阳观念为基点,此后的文论几乎都据“阴阳刚柔”来论作家作品的风格,由此产生了“风骨”、“气韵”、“神韵”等许多古代文论的基本范畴。

《说文解字》引《秘书》云:“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2](P198)《周易》认为整个世界是由阴与阳两种力量互相作用而生成的,“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

卦虽不同,所同者奇偶;爻虽不同,所同者九六”[3](P690)。

虽然《周易》古经中没有出现“阴阳”二字,但如果把《易经》和《易传》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话,其阴阳思想便显得明确而系统。

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可以‘一天人,和内外’六字尽之。

”[4](P29)在《周易》中,八卦的创立是伏羲氏“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①的产物,其在占筮过程中又逐渐被赋予人事的品格与功能:《上经》三十卦明天道,《下经》三十四卦明人道,《彖传》与《象传》又把卦爻辞讲自然现象的变化或抽象的哲理引发到人事上,突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之义理;《系辞传》通过“三才”理论而把天、地、人统一于刚柔交感、阴阳互求的图景之中,而从《文言》对君子修养问题的反复申述中可以看出:尽管《周易》非常看重天道,但它的最终旨归还是落到人事上。

周易的文化价值范文

周易的文化价值范文

周易的文化价值范文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价值。

周易作为一种卜筮法术和一部充满智慧思考的经典著作,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文化观念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周易的文化价值的讨论。

首先,周易承载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周易作为一种卜筮法术,是古代人类在探索未知和预测未来方面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观察天象、地理环境、自然现象等,人们利用周易的卜筮方法,试图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这种卜筮法术的运用,使得古代人们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同时,周易通过符号的运用和解读,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丰富想象力和高度的思维能力。

此外,周易还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观念。

周易中的“君子”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君子具有高尚的品行和优良的德行,注重修养和向善。

周易通过卦象的解读和阐释,旨在教育人们如何达到道德自律的境界,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种道德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社会秩序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周易还是一种思维模式和文化传承方式。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周易的思维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其中,通过符号和卦象的运用,周易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象征,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周易注重传统的传承和学习,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递给后人。

这种思维模式和文化传承方式,使得周易在中国文化中起到了统一的作用,成为人们思考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周易作为一种卜筮法术和一部充满智慧思考的经典著作,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念,而且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观念,展示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独特思维模式和文化传承方式。

周易的文化价值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科学家是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杨振宁痛批《易经》

科学家是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杨振宁痛批《易经》

科学家是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杨振宁痛批《易经》传承虞翻、邵雍、朱熹等博大精深的《汉易》、《宋易》以及《理学》传统,是清朝儒学的主流,它对今天的国学影响仍然明显。

比如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说:“《易经》是宇宙的真理”。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之智慧;我怀疑《易经》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期留下来的,因为它的科学、哲学道理太高明了”。

然而科学家却不买账,1953年爱因斯坦给斯威泽写信说:“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数学家发明形式逻辑(symbolic logic),和文艺复兴时期发现实验验证法。

人们不必对中国圣贤没能做出这些进步感到惊讶,如果能才是令人惊讶的”。

形式逻辑也叫数学逻辑(mathematical logic)或正规逻辑(formal logic)。

中国传统不注重逻辑杨振宁也不买账,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批评《易经》对科学发展的负面影响,并在《自然》杂志2005年第1期发表。

后面的阐述以杨振宁为第一人语:《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归纳起来大概有五种道理:1.中国的传统是入世,而不是出世的。

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而不注重抽像的理论架构。

2.科举制度。

3.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

4.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5.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第4项和第5项,我认为跟《易经》都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却没有推演法。

其中“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比类”,“观物取象”都是贯穿《易经》的精神,都是归纳法,是向上求整体“像”的方法。

可是,中华文化没有发展出推演法。

引用明朝徐光启(1562-1633)的话:“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

”意思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

这跟中国传统不一样。

中国传统对于逻辑不注意,说理次序不注意,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最后的结论。

《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

《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主要是因为在经.传中的辨证思维是深刻而又丰富的,对事物的变化过程.事物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都有深刻的明确的论述。

所以它影响到中国文化各个方面,在哲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易》已为各国卿大夫所传诵。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师救郑",知庄子评论云:"此师殆哉!"引用《周易·师卦》:"师出以律,否臧凶"。

又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引《周易·蛊卦》:"女惑男,风落山"云云。

此外以《周易》进行占卜的事例尚多,足证《周易》在春秋时已流传于周、鲁、秦、晋诸国了。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这当是根据当时儒家学者的传说。

《大传》对"上下经"作了较详的诠释,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哲学观点,从而使《周易》成为一部哲学典籍。

《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

其所谓《易》显然包括上下经与《大传》。

《汉书·艺文志》著录"《易经》十二篇",颜师古注:"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

"上下经"及"十翼"统称为《易经》了。

《周易》的一个特点是提出了一个博大深微的天道论。

《论语》和《孟子》中关于天道的言论很少,在先秦儒家典籍中,惟有《周易》含有较详的天道论。

对于天地的本原,对于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都提出了精湛的观点。

这些学说补充了《论》、《孟》的不足,为后儒建立本体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论述:《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述:《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述:《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非常完整、绵延不绝、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
《易经》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其奥妙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易经》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
《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辨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周易》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周易》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周易》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王乙贵( 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2002届政史三班甘肃庆阳745000 )内容摘要:《周易》里面64卦开始是乾卦和坤卦。

如果问《周易》是怎么形成的,以下这个说法大家似乎可以接受:最早中国发展了占卜,因为要对占卜作系统性了解就发展了卦符,所有64卦都有卦符。

乾就是六个连线,坤是六个断线。

有了符以后还得有名与字。

卦名有音,有音还不够,就有一个字。

这前后发展的次序我不是研究考古学的,不过我想这个次序很可能多少是对的。

可是我们知道孕育《周易》的年代也正是汉语汉字开始形成的年代,是中华文化孕生的年代。

这些卦是“象”,这是周易里面自己讲的,是浓缩了的观念,以卦符卦名将天、地、人的变迁分类为“象”。

上面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到底《周易》的精神是什么: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是《周易》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我认为贯穿到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里面每一个角落。

第一、《周易》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

第二、《周易》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周易》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周易》大家知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文献,据说是夏朝已经有了最早的《周易》叫连山,商朝有了比较晚一点的归藏,都失传了。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周易》是西周时候的周易。

所以《周易》的孕育前后至少经过一千多年,这个结论我想是大家可以同意的。

关键词:孕育浓缩思维方式影响发展第一:《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原理。

它早于老子、孔子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一、《周易》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

不仅包含着西方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

《周易》演算的优点 林明哲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周易》演算的优点 林明哲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周易演算的优点概述
林明哲 5
它的演算更难倒了古今中外的所有 它的演算更难 学者专家, 过经本人十七年的 本人十七年的钻 学者专家,不过经本人十七年的钻 洞悉它的演算方式, 研,洞悉它的演算方式,以演算天 人生及地理( 系辞下 象、人生及地理(如系辞下传第十 章中说:「易之为书也, :「易之为书也 章中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 ),
周易演算的优点概述
林明哲10 林明哲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 阳不测之谓神。」, 。」,上 阳不测之谓神。」,上传第九章中 又说:「子曰,知变化之道者, :「子曰 又说:「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 神之所为乎。」)。 神之所为乎。」)。 第一,周易演算能完全精确 象、
周易演算的优点概述
林明哲 8
如无人为错误机率,准确度能达百 如无人为错误机率,准确度能 分之百( 系辞上传第四章中说 第四章中说: 分之百(故系辞上传第四章中说: 易与天地准,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以上所谓准确率,是指预 。」)。以上所谓准确率, 以上所谓准确率 测一百件事会准几件而言。 测一百件事会准几件而言。 周易演算人生,是先以真实生辰算 周易演算人生,是先以真实 出卦来 出卦来,
周易演算的优点概述
林明哲18 林明哲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 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因此周易卦爻辞演算最大的特色,就 因此周易卦爻辞演算最大的特色, 是把神学完全科学 学完全科学化 使人类 是把神学完全科学化,使人类破除迷 详知未来, 信,详知未来,并能达到真正趋吉避 凶的目的。 凶的目的。

浅谈《周易》的环境观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浅谈《周易》的环境观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浅谈《周易》的环境观及其对现代的启示作者:沈栩豪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10期摘要:《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其内容之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在环境科学方面,《周易》的“卦”论、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原则都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入发掘并合理利用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原则以及“天地人合一”的观点可以很好的解决人、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简要的分析《周易》的环境观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关键词:《周易》;阴阳;五行;启示《周易》是绚烂的中华古典文化中最为特殊的一个。

它诞生于生产力低下的中国早期社会。

由于在生活中产生了对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的疑问,人类开始了对神灵的崇拜,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用以预见和预测未来及沟通人神的方法。

这也是《周易》的核心内容。

然而正是这样一部经典,影响了无数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周易》的思想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环境科学,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给现代人很多启示。

一、《周易》的环境观《周易》的环境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这一思想也深深体现在《周易》的卦象上。

卦是《周易》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一般而言,卦有六爻,下三爻称为下卦,上三爻称为上卦,二者又称为二体,二体象征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

六爻的位次有齐偶之分,初、三、五为奇数,属阳位;二、四、上为偶数,属阴位。

阳爻阳位,阴爻阴位,则称为“当位”,如果阳爻阴位,阴爻阳位则称“失位”。

“当位”象征着事物遵循正道,符合规律;“失位”象征着事物违背规律。

在卦的六爻中,由于第二爻居于下卦中位,第五爻居于上卦中位,因此这两爻的位置十分重要。

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

如果阴爻居第二位,阳爻居第五位,则又中又正,称为中正。

中正是美德的象征,处此位则万事吉祥。

《周易》重视爻位,强调阴阳爻应各居其位。

这个概念也直接促成了《周易》环境观中最重要的内容: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应当有自己发展的规律。

易经基本概念[台]刘慧珍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易经基本概念[台]刘慧珍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周易的管理智慧”绝密资料

2020/5/13
7
結構形式- -兩儀---陰 符號系統
2020/5/13
8
結構形式--兩儀---陽 符號系統
2020/5/13
9
結構形式---兩儀生四象 符號系統
2020/5/13
10
結構形式---四象生八卦 符號系統
陰陰 陰陽
+
陽陰 陽陽

=?
陰陰 陰陽
+
陽陰 陽陽

2020/5/13
=?
2020/5/13
25
結構形式---六十四卦卦序
下經 符號系統
咸恆遯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對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2020/5/13
26
認識易經的結構形式符號系統
一、八卦取象歌 二、分宮卦象 三、六十四卦卦形 四、六十四卦卦序 五、另一種卦序—馬王堆漢墓卦序。
人性論
天道人事的連結 繼之者善,成之者性,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2020/5/13
33
思想和內容
中國式的思考方式---軟性思維
感性的文學語言---類比、聯想 軟性思維----象徵感性的觀察方法
以說卦為主的世界關連 陰陽五行結合的宇宙大圖式
優點 缺點
2020/5/13
34
易經和現代生活的對話
坤艮坎巽震離兌乾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陰陽 陰陰 陰陰
陰陽陰陽 陽陽陰陰 陰陰陽陽
陰陽 陽陽 陽陽
八卦 四象 兩儀 太極
2020/5/13
14
結構形式---八卦名稱 符號系統
艮 巽 離乾
坤 坎 震兌

论《周易》语言观及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影响(一)

论《周易》语言观及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影响(一)

论《周易》语言观及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影响(一)【内容提要】《周易》讨论语言问题,虽然往往是零散的只言片语,但其涉及语言问题方方面面。

由于中国古典文论素有“宗经”传统,因而《周易》语言观对其影响深远,尤其是“修辞立其诚”“辞文”“立象以尽意”等思想,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周易》;古典文论;语言功用;言语表达;象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先秦诸子不仅意识到了语言的重要性,老子、孔子、荀子、庄子等还探幽极赜,发表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群经之首”《周易》的语言观尤其丰富深刻,值得深入探讨。

一、语言功用的两面性每个民族语言意识的萌发阶段,都会不厌其烦地讨论语言的功能与价值,我国先秦时期也不例外。

《尚书·尧典》提到“诗言志,歌永言”,已然点明语言具有表情功能;孔子说“不言,谁知其志”,这其实是说语言具有表意功能与交流功能;孔子又说“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动”,这虽然有点夸大语言功能,但也可见孔子对语言功能与价值的重视。

就语言功能之大端而言,无非表情与表意两种功能。

《周易》高度重视语言的功能与价值,《系辞传上》甚至把言辞与象征宇宙奥秘的卦象相提并论,声称“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言辞为什么能够与象征宇宙奥秘的卦象相提并论?因为言辞具有强大的社会感染力,可以使远者近者都产生强烈的内心感应。

《系辞传上》又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对于语言社会感染力之根源,后世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解释说:“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人们开始讨论一种事物的功能与价值,表明人们已经不再把该事物看作本体性的自在之物,而往往会由该事物的功用性,意识到其工具性与可操作性。

作为工具,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暗藏着不当使用的危险,这就是语言功用的两面性。

_周易_整体系统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之影响及反思

_周易_整体系统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之影响及反思

=政治与哲学>5周易6整体系统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之影响及反思X王胜国(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兰州730070)摘要:5周易6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化之根,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直觉体悟思维、天人合一思维、阴阳和谐思维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路径;对此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5周易6;思维方式;直觉体悟;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7)04-0115-03 On the Influence of Zhouyi.s Integral Thinking Mode on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ReflectionsWAN G S heng O guo(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North wes t N 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Abstract:Z houyi is the source and root of the traditions and cultures of Chinese nation,and it conceives the thinking mode of Chinese nation.The thinking modes of intuitional comprehension,nature and man united as one and harmony between Yin and Yang have influenced the structure and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2 ture.Therefore,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arry out reflections on it.Key words:Z houyi;mode of thinking;the intuitional c omprehension;nature and man united as one;har2 mony between Yin and Yang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以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习惯等因素所构成的思考问题的程式和方法。

《周易》进入高考,正是《周易》影响深广的体现

《周易》进入高考,正是《周易》影响深广的体现

《周易》进入高考,正是《周易》影响深广的体现易道始于上古,兴于夏商周,自周文王姬昌于安阳汤阴羑里演易以来,周易文化渐渐昌盛,周易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成为中华文明的渊源和主干,至今更形成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周易文化的影响正如汤阴羑里文王庙中周文王像之赞所云:“巍巍文王,德业崇光;煌煌周易,文化是昌。

弥纶天地,经纬阴阳;赫赫明明,与日永长。

”《周易》一书以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卦形之精巧绝仑而成为五经之首、众说之源,更因其“推天道以明人事”之功用,遂成为“内圣外王”之大道,故而,古今中外贤人达士无不对之推崇备至。

儒圣孔子曾经“读易,韦编三绝”,领悟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因而大加感慨:“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唐朝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

”日本明治维新政府规定:“不知易,不可入阁。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是世界发明摇篮,《周易》为万有概念宝库。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查里森·威尔海姆说:“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

《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出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

”无须再举,单这些介绍就可以想见周易文化影响的深远和广泛,也足以使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周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文化,《周易》也是千百年来万千文人学子的必读书目,清代《四库全书·经部》就以易类为首。

近现代权威学者,如梁启超、朱自清、屈万里等,都曾提出把《周易》作为国学入门最低必读书目。

1997年,由季羡林、张岱年、朱伯崐、厉以宁、任继愈、汤一介、李学勤等50多位中国当代顶尖学者联合推荐的中外人文经典书目中,《周易》又列群书之首。

然而,《周易》由于成书年代久远,内容宠杂,辞深义奥,如果对周易文化基础理论一知半解,甚或错误理解,对《周易》的学习和研究难免感到艰涩,虽入宝山而也可能空归,这样对周易文化真谛的传承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海南澄迈二中历史组姓名:李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令中国人引之为自豪。

而对于文化这个作为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总和,其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统一整体,文化包含有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

其价值取向是作为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标准核心。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如同这古老的国度一样博大精神,并且是不断演变、发展、完善的,如果说追溯其根源所在那要算到《周易》。

在《系辞·上》说:“夫《易》者何为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而“《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系辞·下》)。

可以说《周易》是研究宇宙发展规律的学问,在书中阐述了宇宙自然法则一贯真理。

那天道观的涵义是什么呢?在《周易》中又如何体现的?其又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取向的呢?
可以说《周易》中多次提到天和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从时间和宇宙本质上看,《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有天地,然后生万物。

”(《系辞·下》)这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极为相似,“生生”即为道。

而对天,《周易》也进行阐述。

《易经》在《说卦传》中阐明天人关系,将天的法则定为阴阳,将天地法则定义为柔与刚,将人的法则定义为仁与义。

阴阳是气体,凝集成柔与刚的形体,仁是柔和的德性,义是刚直的德性,因而八卦兼备天地人三者的道理。

在《周易》中把天道观至于首位,然而围绕天道观,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同时提出“刚健”观念,认为天是运行不息的,故称为健,人也应当效法天的“健”而自强不息。

在《周易》中虽然设计了六十四卦序,以乾坤为始,以未济为终,说明宇宙“生生”是有序的,这种变化是个大循环,即六十四卦的反复演化,但乾坤为首卦,强调天道的特点是乾健,地道的特点是坤顺,提出君子之德,再次把天、人、道三者联系起来,使万事万物都能像天地道那样包容一切。

而人在天、地、道面前,要善于把他们统一起来,把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统一起来。

同时“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这似乎把一切人际关系都与天道相结合起来了,天道成了社会存在的基础,因此出现圣人崇拜的理想人格,“天地与我并作,万物与我齐一”,同时圣人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这种人生理想境界是激励着后代君子去追求的。

《周易》的天道观影响着后代。

《周易》以独特的天道观,对自然万物的理解,提出了人在天、道面前如何给自己定位,这种观念、理念意志的形成是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个雏形,而儒家文化就是吸取了《周易》的精华并把其明显化。

其天道观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始终坚持的。

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很奉信天命“吾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孔子从“生生谓之易”中悟出天道的道理。

人对天的信奉以敬畏的心态来对待,但并不是一味地沉迷于信奉鬼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

人与天、道是同在,而天地是道的本源,对天的回应是人在实践中修道即修德。

正如《易经》里将天、道、人三者的有机统一,而孔子将自然伦理化,从而使天地人三者才在伦理上统为一体。

对伦理道德的信奉是对天的信奉,这是孔子对自然法则的信奉的表现,用德来实现自己真正的“知命”、“顺天”,对天的回应。

从孔子本人一生所追求来看《论语》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生命境界的完美追求,是一种对天道信奉的自我追求和完善。

因此在孔子的道德核心里以“仁”作为儒家的核心主宰。

“仁者爱人”这不
仅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道”的追求,因为对道德的持有,正是上天赋予人的使命,这是无法抗拒的,而且除了“道”用来自身自律外,并希望用“道”来对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特别是最高统治阶级的规范。

以“君子修德”作为社会上道德行为规范的评判标准。

正如《易经》中的“天道人”的完美统一一样。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们尽量做到这点,并且以此去建构自己的人生图景和社会理想。

那么正因为受天道观的影响,儒家对天道的信奉,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对道的实施信奉外,还主张入世精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天所赋予的使命,有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这样的理想抱负和豪情壮志。

并且认为只要能实现“天下为己任”的大志和自身修身养性的追求,这就达到了天道人的统一,“万事万物与我”的完美统一的境界,也是实现对天道回应由外在形式转化为自身内在形式的要求。

这种观念对古代中国影响深远。

对儒家本身来说,儒家学派后来都十分重视天道观,重视现世中对德的修养,同时有救济天下为己任的入世精神,这都是对天道观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从孔子提出的:君子修德,小人不用修德的道德行为规范后,这成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自身完善的追求和社会评判标准。

伦理道德成了规范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后人熟读圣贤追求修身养性,这是中国文化价值取向之本。

历代的文化伦理道德都是来源于此,并以传统“立德、立功、立言”作为评价个人行为的标准,而且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立德、立言”是以孔子天道观中的修身养性相一致,而“立功”同样是古人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而提出的。

士大夫都有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抱负,去实现自己道远的重任。

这是一种“立功”的行为志向。

这影响着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儒家受《周易》影响,而道家也不例外。

老子的宇宙论与《易传》极为相似,太极的运动过程与道生成过程是相一致的。

因为道家的老子认为“道之真”,求道为一切之先。

这其实是对天、道中的自然规则的奉信。

自然是真实的,自然产生的一切不用刻意去追求,会完美无缺,“无为而有为”、“无为而治”也成了道家的精典和终生所信奉的信条理念。

这是他们对美的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与《周易》中天道观的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相一致,对自然境界的信仰和追求,这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因此道家继老子后庄子也是信奉自然,道家的理想追求上不像儒家的宏伟抱负,而是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不是入世、及时的精神,而是道家表现为一种归隐,在自然中寻求一种避世的精神寄托,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上虽不是主流文化思想,但古代中国仍有一批隐者、隐士,崇尚自然追求生命最完美的境界,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命境界。

有许多隐士正是一种对自然的信奉,反对入世、避世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人生态度。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之一。

在中国土壤中,文化价值取向受着这样思想的影响,并且不断融合,渗透其他文化,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取向。

正如后代儒家、道家文化互相融合,封建传统中表现为儒家以入世为主,以求美为本,道家融入儒家,追求真之本义为辅,只是一小流派,但这样形成几千伦理型文化,儒家的“道”经过后人的阐释,不断演变、发展、完善,天道观也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国几千年以天道为道的本源的道德观念已不同于先祖们所提倡,但也不断定型,并根深蒂固,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因此,一言蔽之,《周易》的天道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会给我们更深刻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