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第三章)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心理契约
1、心理契约的概念
是雇用关系中的双方即组织和员工在雇用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提 供的各种责任的知觉。这种知觉或来自对正式协议的感知,或隐藏于各 种期望之中。
2、心理契约的特征
1)主观性
2)动态性 3)心理契约与期望之间存在差异
3、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
1)员工的经历 2)组织的人力
因自己技术水平低, 没有另找工作的机会

3、组织承诺的测量 ★一是Rizer&Trice(1969)根据附属利益理论发展出来的用于
测量持续承诺的量表,这是最早的组织承诺量表;
★二是Porter(1979)发展出来的组织承诺量表(OCQ)。它有短
版本和长版本之分,但一般用的是长版本,有15个题目, 这是最常见的用于测量组织承诺的问卷。
组织承诺 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通过招聘甄选合适的员工
二、通过内部晋升培养情感承诺
三、通过培训和宣传培养情感承诺
四、通过沟通和支持培养组织承诺
【案例】陈某的工作经历
1. 请分析陈某的组织承诺构成。
2. 试从组织承诺的角度分析陈某在该 公司的工作表现。 3.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管理者,你会从 陈某的工作经历中得到什么体会?
本章内容
3.1
3.2
组织承诺的概念与结构
组织承诺的形成
3.3
3.4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与结构
1、定义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
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态度。
高组织承诺意味着员工对其所在的组织有高度的认同, 并因为是组织的成员而产生一种荣誉感、自豪感,对组织 的目标和行为持一种积极的支持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4、梅耶和艾伦的观点(三维结构模式):人们之所以留在 组织中是由于他们愿意(情感),有需要(连续性),或是 感到应该如此(规范化)。 情感承诺是个体对组织认同的程度;感情承诺是员工对组织 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员工对组织价值观的认 同以及自愿为组织做出贡献的心理。感情承诺高的员工对组 织非常忠诚且工作积极努力,他们以成为组织的一员感到自 豪,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得到物资利益的满足,而是处于对组 织的认同和感情。 连续承诺是个体为组织连续工作的要求,是一个累计的维度; 继续承诺指员工担心离开组织会失去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如 高工资、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与资历等)而不得不留在组织中, 它多与个人的物资利益直接挂钩,带有明显的交易色彩。
(二)上司承诺:当承诺指向是直接上司时,上司承诺就 发生了。
五、不稳定环境中的组织承诺 在不稳定的环境中,组织承诺在管理中的作用是不 是在下降呢?
•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是,组织承诺的回报是 有一定时滞的,那些进行高承诺管理实践、注重 培养员工情感承诺的公司,从长远看会获得更好 的经济汇报。二是,一个组织不论制度建立得多 么详细,实际运作中总有漏洞和死角,而情感承 诺高的员工会为组织的利益着想,自觉地采取积 极的行为完成工作任务。 • 在新的环境下,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职业群体连续 承诺可能会变得更低。通过增加员工连续承诺的 办法来降低离职率的做法在这些群体中效果可能 并不好。
2、“面子”与和谐。中国人强调在工作中达成一致,不要 使人丢“面子”。
3、集体主义。中国人对“圈里”和“圈外”人的分辨是敏 感的。 4、人际关系。中国员工的情感承诺往往与规范承诺交织在 一起,强调社会性的相互回报。“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三节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组织承诺对离职的影响 二、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三、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影响的机 制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2. 情向感。成分──对对象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如喜好 或 “他 定厌 我反 要恶 不映 么、 喜了 是尊 欢一 否敬 张个 定或 三人 ,轻 ,对 或视 因该 者、 为对 要热 他象 么爱 歧的 是或 视喜感仇少欢受视数要,等民么一等族是般。。不要例”喜么如这欢是,就。肯 反映了例你如对,张一三个这人个说人,的“情我绪喜和欢感我受的。工作” 。 这就表明了他对其工作持肯定的态度。而且,
RED
请讨论: 薛宝钗与林黛玉谁更可爱? 分析宝玉挨打后,薛宝钗与林黛玉的行为差异。
第三章 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RED
RED
第一节 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
从个人或者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 行为模式或存在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 为模式或者存在的状态更可取。
3. 意向成他分会─表─现主出体积行极为努的力准工备作状的态行,为内倾在向的。心理 动这力样,,打态算度行作动为的一方种式心。理按动照力情,感激激励励着的主方体向采采取 取与行态动度。相因适为应你的对行张为的,厌因恶此感,情它,也所是以个你性可的能重采要 取组回成避部他分,。与他疏远的行为。
2020/03/11
的满意

指导思想
个人主义、竞争、混合的,既有个人
野心勃勃
主义、又有合作
合作
政府的作用 越少越好
虽然不好,但不可 避免,有时是必 企业的合作者 要的
对职工的看法
只是一种手段, 只有经济的 需要
既是手段,也是目 的
本身就是目的
比较方面 最大利润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社会效益
领导方式 专权方式
开明专制、专制和 民主混合
RED
RED
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与测量

组织行为学第3章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从众行为有表面的与内心的两种反应。
(1)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2)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3)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4)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
3.从众行为的作用
(1)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2)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四)群体规模
• 群体规模能够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有关研究表明,小群体成员有更多彼此交流的机会, 因而比大群体内聚力高。群体变大,成员的态度和价值观差异增大,异质也增多,所以 大群体成员行为的多样化程度高。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一、群体外部环境 二、群体结构
(一)角色 1.角色认同 2. 角色直觉 3.角色期待 4. 角色冲突
(二)群体规范 所谓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认同与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则。
1.群体规范的概念 2.群体规范的形成 3.群体规范的改进 4.群体规范的压力 5.群体规范的作用 (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 (五)群体构成
(六)群体凝聚力凝聚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即为认同感、归属感与力量感。
• 2.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 • (1)自然凝聚力。 • (2)工作凝聚力。 • (3)领导者凝聚力。 • (4)情感凝聚力。
三、群体互动过程 • 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协同效应;二是社会促进效应。 •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简单地
四、群体发展阶段
塔克曼(Tuckerman)和詹森(Jensen) (1977)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形成阶段、震荡 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阶段和中止阶段。 (二)间断一平衡模型 间断一平衡模型是由鲍姆加特纳( Baumgartner)和琼斯(Jones)提出来的。该模型为,群体发展 当中的第一次聚会很重要,因为它能营造出群体的氛围,也能确定群体的领导;随后是一个 均衡时期,群体投入正常运作;然后变化突然发生,这一点被称为群体发展阶段的中点;之 后由于认识到任务必须尽快完成,这种均衡状态被打破,同时在群体的各项安排上出现了革 命性的变化。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分析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分析与管理

(1)知觉者因素 知觉者因素包括知觉者态度、价值观、动 机、需要、兴趣、经验、期望、个性特点。有 不少实验表明知觉结果受知觉者生理、需要、 动机和过去经验的影响。
例如:-----是这种车突然间增多了吗? -----大班课好还是小班课好? -----我们关注的焦点一样吗?
实验1: 让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 材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主要的 问题。这23个经理人员中,有6个负责销售,5 个负责生产,4个负责会计,8个负责其他部门。 结果每个人所写的主要问题都是与自己业务有 关的问题,而不反映这家工厂的全貌。
20.7 2 18.6 4 15.0 9 10.7 2
1
有创造 力的
有幽默 感的 自立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斤斤计 较的
目光短 浅的 欺软怕 硬的 优柔寡 断的 自卑的
自立的
见钱眼 开的
依赖性 强的 斤斤计 较的 自卑的
2
善良的
3
娴淑的
4
乐观的
温柔的
5
精干的
文雅的
挥霍的
3.1.2 个性与能力
1、个性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 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 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态度的恒常性
----态度一经形成就将持续一段时间不易改变
态度的内隐性
----态度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活动
3. 态度的形成阶段
(1) 模仿与服从 ----出自自愿,不知不觉的开始模仿;
----受到一定压力的服从。
(2) 同化
----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 行为或新的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所要形成的态度 相近。 (3) 内化

组织行为学(黄忠东)第三章 知觉与归因

组织行为学(黄忠东)第三章 知觉与归因
– 感慨:一旦有人开始行动起来,周围的人马上就会热 心响应、积极援助,人们多么热心肠啊!
• 将别人的行为尤其失败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哪 怕别人的行为明显受到环境的左右
自利性归因偏差
• 人们倾向于更好的表现自己,把成功归因于自 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失败作外部归因。
返回
3.4 知觉、归因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返回目录
3.1 知觉
3.1.1 感觉与知觉 3.1.2 影响知觉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
返回
3.1.1 感觉与知觉
组织行为学
• 感觉Sensation
–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是对情境的客观记录
• 知觉Perception
–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 人脑中的反映
• 人们很关注自己给别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并会试 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和归因,这 一现象就是印象管理。
返回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
• 知觉是个体对情境的独特描绘和解释,是一种包 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复杂的认知过程。
• 对同一刺激情境,表现在知觉判断上往往有很大 的个体差异。
• 人们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有价值的技术手段,以便 迅速知觉。然而它们常常产生偏差,影响到正确 的知觉。
•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个体决策只能达到有限理性的 水平。在有限理性决策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会受 到知觉水平的影响
• 管理者应合理的利用社会知觉偏差,同时尽力避 免知觉偏差的不良作用
• 有什么样的归因假设,管理者就会采取相应的管 理对策,作为管理者,为了创造更有建设意义的 关系,必须加强人际互动,进行深入的沟通,开 放工作空间,采用团队方式管理,以减少归因偏 差,从而减少各方面的知觉冲突。

0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个性和情绪)

0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个性和情绪)

本章目录
本章包括: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第二节、个性差异和管理 第三节、情绪 第四节、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决定因素 三、五大个性维度 四、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类型指标 五、其他个性特征工具
一、个性的概念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上说,个性的定义是:“个体 是怎样影响别人的,是怎样理解和看待他自己的,以及 他内部和外部的可以测量的特质。”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假定:第一,人会怎样影响别 人,这主要取决于他的外形(如身高、体重)和行为。 第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 通过和环境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独特的自我概念。 第三,每个人都具有一些特质和特性,正是各种特质相 互作用,才形成个性的总体表现形式。
一、根据个性特质合理安排工作
霍兰德的个性类型与职业范例 类型 现实 型 研究 型 社会 型 传统 型 企业 型 艺术 型 偏好 个性特质 职业范例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装 配线工人、农场主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 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工作者、教师、议员、 临床心理学家 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 纳员、档案管理员 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害羞、真诚、持久、稳 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定、顺从,实际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 分析、创造、好奇、独 理解的活动 立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 社会、友好、合作、理 人的活动 解 偏好规范、有序、清楚 顺从、高效、实际、缺 明确的活动 乏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三、情绪智力
(一)什么是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因为情商并不像智商那 样以一个具体数字表示的,更不是一个商数。 (二)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 1.自我意识 2.自我管理 3.自我激励 4.感同身受 5.社会技能 (三)关于情绪智力的几个结论 1.情绪智力的水平并非由遗传所决定的,也不是在儿童早期 阶段就已发展定型的,而是在人的一生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 以不断的提高,它能从经验中不断地汲取营养。 2.研究还表明,情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和结果。 3.戈尔曼特别指出,对企业领导来说,情绪方面的因素更为 重要。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工作动机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工作动机

第三章 工作动机第一节 动机理论一、什么是动机?Motivation1.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动机: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强度、方向和坚持性。

努力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方向:指向组织目标并与组织目标一致;坚持性:个体的努力可以维持多长的时间;2.动机的来源(1)内在需要:个人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个人缺乏这些东西,就会身心失去平衡,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

(2)外在条件:个人身外的刺激,如食物的香味、电视广告、优厚的报酬。

二、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内容型激励理论,一种是过程型激励理论。

前者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ERG 理论、Y 理论、双因素理论等;一种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如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

1.需要层次论 hierarchy of needs(1)每个人有5种需要胜利需要:食物、水、栖身、性和其它身体需要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心理和生理伤害的需要社会需要:爱、归属、接纳和友谊尊重需要: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地位、认可和关注自我实现需要:使个体成为他可以成为的人的内驱力,包括成长、开发自我潜能和自我实现。

需要 动机刺激 行为 目标(2)当任何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下一层需要就会成为主导需要。

评论:①直观逻辑性和易于理解;②缺乏实证材料。

2.ERG理论 ERG theory耶鲁大学的克莱顿·奥尔德弗修改了需求层次论,提出了ERG理论。

(1)存在三类核心需求:存在需求Existence:关注于满足基本的物质存在要求,包括需求层次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关系需求Relatedness:维持人际关系的愿望,包括需求层次论的社会需要以及尊重需要中的外在部分。

成长需求Growth:对于个人发展的内在愿望,包括需求层次论的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的内在部分。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知觉与归因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知觉与归因

返回目录
3.1 知觉 3.1.1 感觉与知觉 3.1.2 影响知觉的因素
返回
3.1.1 感觉与知觉
• 感觉Sensation
–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是对情境的客观记录
• 知觉Perception
–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 人脑中的反映
– 主动的认知过程:个体对环境刺激进行选择、 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 刻板印象有利还是有害?
社会知觉偏差(5):投射效应
• 人们经常把自己具有的特征视作别人也具 有的特征。
• 慧眼所见即心中缩影
社会知觉偏差(6):对比效应
• 对人的评价往往不是孤立的,会受到最近 接触到的其他人或事的影响。
返回
3.3 归因理论
• 由于人的内在因素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人 们只能根据他人的言行来推断,就产生了 归因问题
3.3.3 维纳的归因理论
三维度 内外因 稳定性 可控性
内因 努力、能力
稳定 能力、任务难度
可控 努力
因素归类 外因
任务难度、机遇 不稳定
努力、机遇 不可控
任务难度、机遇、能力
3.3.4 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旁观者的冷漠”
– 感慨:人们无动于衷的围观一个躺倒在大街上的人, 都市人群多么的冷漠和疏远啊!
• 归因是人们探究各种行为的原因。
• 归因的结果会影响对别人的知觉
3.3.1 归因
• 归因实例: – 现实是:今天员工小王早上上班迟到。 – 内部归因:他睡过头了 – 外部归因:堵车
3.3.2 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
• 在归因时,人们主要关注三个因素:
– 一致性:其他人在相似场合下会有相同反应 – 一贯性:在其他相似场合下此人表现出相同反应 – 特殊性:此人在不同场合下,是否都会表现类似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 重点概念1.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对从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2.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3.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4.晕轮效应(halo effect):指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突出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后果。

5.归因(attribution):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外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外的外部责任来源。

6.情绪(emotion):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经历,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对客体的反应。

当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感到快乐或害怕时,你就是在表达你的情绪。

也就是说,情绪必须针对某一具体的客体产生。

7。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节个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8.情绪失调(emotional dissonance):人被要求的情绪与真实情绪之间的冲突9.态度(attitudes):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倾向——相对积极或消极,喜欢或不喜欢。

10.压力(stress):当超出正常水平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出现时,个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1.2 关键知识点1.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等;(2)知觉对象的特征;包括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3)情境特征;情境或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效果。

组织行为学 第3章 价值观、态度、知觉

组织行为学 第3章 价值观、态度、知觉

3.3.2 归因理论(续) 归因理论(
High
独特性
外部 内部 外部 内部 内部 外部
Low
个体 行为
High
普遍性
Low
High
一致性
Low
3.3.2 归因理论(续)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发现: 存在着歪曲原因的错误和偏见 基本归因错误:当我们对其他人的行为做判断 基本归因错误 时,我们总是低估外部因素,而又过高估计内 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自我偏爱:人们愿意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诸如 自我偏爱 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为不走运 等外部因素
美国员工的工作价值观
阶段 就业时间 最重视的工作价值观 工作勤奋,保守, 工作勤奋,保守, 忠于组织 生活品质,不从众, 生活品质,不从众,追 求自主, 求自主,忠于自我
新教徒工 1940~50年代 作伦理 存在 务实 X世代 1960~70年代中期
成功,成就感, 1970年代中期~80年 成功,成就感,富野心 代后期 工作勤奋, 工作勤奋,忠于事业 1990年代至今 弹性,工作满足感, 弹性,工作满足感,休 闲及人际关系之维护
罗基价值观调查(Rokeach 罗基价值观调查(Rokeach Value Survey)
米尔顿罗基设计了罗基价值观调查方法(RVS). 米尔顿罗基 RVS包括两组价值,每组包括18条个体价值条目. 终极价值观(terminal values),指的是认可的终极 终极价值观(terminal values) 存在状态,反映他(她)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工具价值观(instrumental 工具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 ,指的是更偏 好的具体行为方式,或者实现终极价值的方法.
3.3 知觉

组织行为学_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_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
◆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成长。
18
凝聚力
1.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 组织成员在一起的时间。(秘书的关系取决于其办公桌
的位置;日久生情) 加入组织的难度。(加入群体越难,则其凝聚力越强。
名校学生的凝聚力较一般学校强。) 性别和婚姻。(女性组织的凝聚力较强,未婚成员较多
的组织凝聚力较强) 组织规模。(规模越大,则凝聚力越弱) 外部威胁。(当组织受到外部威胁时,凝聚力增加) 以前的成功经验。(成功的历史使组织的凝聚力上升) 组织成员的年龄。(年龄越大,可能组织的凝聚力越小。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1
1 群体的概念
群体的定义: 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 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 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特质:一定的规范,行为上互相制约 互相影响、互相依赖,是一个整体 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
2
群体的分类
1)按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
13
群体互动分析社会测量法(sociometry)
它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 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J. Moreno 在20世纪30年代首创。
1)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s) 是指在一群特定的个体中存在的一系列特 殊联系
2)簇(clusters) 是指存在于社交网络之内的群体。
很强的凝聚力,起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3
3)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
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
A
(1)先进集体型
展促




会 发


(2)一般集体型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麦克里格还认为,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不是在采 用“强硬的方法”或“温和的方法”之间进行选择,而是要 在指导思想上变X理论为Y理论。
(二)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是归因问题研究的创始人。 1958年他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种从朴素心理学 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罗斯和澳 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应用归因理论来改 变的人的感觉、知觉和认知,从而进行强化,最后达 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1.归因论的内容 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理论。 不同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 而影响随之而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对过去成功或失 败的归因,会影响将来的期望和坚持努力的行为。
一、个性的概念、性质和结构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 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二)个性的性质 1.组合性 2.独特性 3.稳定性 4.倾向性 5.整体性
(三)个性的结构与内容 1.个性倾向性特征 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 观与态度 2.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能力、性格
4.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不求进取; 5.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领导问题所需要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6.人是缺乏理性的,一般不能控制自己,易受外界 或他人的影响。 麦克里格认为,X理论曾经是企业领导人普遍具有 的——种传统观念,对美国的企业管理有过重大影响。 —— 以X理论为指导思想,管理人员把人和物等同,忽视人 的自身特征和多种需要,特别是社交、友情、受人尊 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把金钱作为促使人们工作的 最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这种强制性手段当作管理 的重点之一。认为权力、规章制度和严密的监督控制, 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依照这种理论,工人只是 一种会说话的机器,管理人员必须实行“胡萝卜加大棒” 的政策方能奏效。

组织行为学 第3章 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 第3章   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外/内向型 领悟/直觉型 思维/情感型 判断/感知型
人格与价值观----人格特质
1. 2. 3. 4. 5. 五大模型 外向型 随和型 责任心 情绪稳定性 经验的开放性
人格与价值观----人格的测量
1. 2. 3. 人格测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自评法 观察者评分法 投射测量法
人格与价值观----主要的人格特 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 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包括三个维度: ① 情感承诺 ② 持续承诺 ③ 规范承诺 • • • 其他工作态度 组织支持感:是指员工对组织如何看待他们的贡献并关心他 们的利益的一种感知和看法。 员工敬业度:主要是指个体对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及工作热情。 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态度----员工态度测量
• 方法:态度调查 • 调查问卷构成:一般是由一套陈述性的 题目或问题及表示其同意程度的分数评 估等级构成。 • 意义:定期使用态度调查能够为管理者 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员工 对于他们工作环境的感受。
人格与价值观----价值观
价值观的类型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 终极价值观 工具价值观 当代的工作群体
人格与价值观----价值观
价值观、忠诚感和道德行为 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 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构架 • 权利距离 •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 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 不确定性规避 • 长/短期取向
人格与价值观----价值观
用于文化评估的GLOBE 决断性 未来取向 性别差异 不确定性规避 权力距离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人格与价值观---组内集体主义 绩效取向 人本取向
人格与价值观----人格、价值观 与工作场所
人格—工作匹配 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 现实型 研究型 社会型 传统型 企业型 艺术型
组织行为学 第3章 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的生存,因为它可能会导致你们公司损失掉600个客
户。作为销售经理,你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以应对这一项新
技术。如果你选择策略1,将可以确保留住200名客户。如 果选择策略2,将有1/3的可能性保留住600个客户,2/3的 可能性一个也保不住。你会选择哪一个策略?
2、个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向
2.1 损失风险厌恶偏向(害怕失败的心理)


感觉(S)
直觉(N)
查看事实与细节
从事实出发,可能 有哪些选择?
• 事实是什么? • 一定要具体,要符合实际。 • 列出所有的相关细节。 • 一定要清楚。
是否能够进行 客观的分析?
思考(T) • 采用头脑风暴法。 • 考虑各种解决方案。
对于那些人会 有什么影响?
自我评估练习 ——自我诊断:个体决策方式
1、你更为 A.讲求实际 2、你对哪个印象更深 A.标准 3、你对哪个更感兴趣 A.用事实说服你 4、更为糟糕的是 A.讲求实际 5、你更为哪个所吸引 A.具有常识的人 6、判断他人时,你更易受哪个影响 A.规定 7、你对哪个更感兴趣 A.已发生的事情 8、你更常有的是 A.镇静自若 9、你更经常是 A.一位讲求实际的人 10、你是否更 A.忠实 B. 理想主义 B. 情感 B. 用情感感化你 B. 理想主义 B. 具有创造力的人 B. 实际情况
在一个人身上只有一种收集信息或评价信息的方式是占主导地位的。不同的收 集信息的方式和评价信息的方式就构成了不同的个体决策方式。
1、个体决策方式
思考
信 息 评 价 方 式
ST
NT
平衡
SF
NF
情感 感觉
信息收集方式
直觉
1. 1感觉—思考型(S T )

特点: – 善于对事物进行逻辑分析
– – – – – 关注细节 有条理,精确 严守规则与程序 负责、可靠、不轻易褒贬下属 喜欢书面或金钱奖励
直觉型(N):个体在工作中偏爱寻找可能性,而不是依靠事实。
感觉型(S):个体在工作中偏爱已知可能性与事实,而不是寻找新的可能性。
个体评价信息的方式
思考型(T):个体的判断更多地基于非个人的分析与逻辑,而不是个人价值观。 情感型(F):个体的判断更多地基于个人价值观,而不是非个人分析。
个体决策方式
自我评估练习 ——自我诊断:个体决策方式






以下20个问题是涉及个体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问题均有A 与 B 两种陈述,请赋予每个描 述分值,A 和 B 的总分值为5。 假如A 完全符合你的特点,而B 完全不符合,在答卷A 下面填上“5” ,B 下面填上“0” , 结果是: A B 5 0 如果A 相当符合你的特点,而B 也有些许相似,在答卷A 下面填“4” ,B 下面填“1” , 结果是: A B 4 1 如果A 符合你的程度稍大于B ,在答卷A 下面填“3” ,B 下面填“2” ,结果是: A B 3 2 上面三种组合的某一种都可以反过来使用。如果你觉得 B 符合你的程度稍大于A ,在答卷A 下面填“2” ,B 下面填“3” ,结果是: A B 2 3 (其他类推,A = 1,B = 4;或A = 0,B = 5) 你给每一组填的分,加起来必须等于5。将每个问题与你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记住回答无 所谓正确或错误。试图做出正确的回答,否则只会歪曲你回答的意思,并使测试失去意义。
• 认真考虑每种选择的结果。 • 如果你不是其中的成员,你会
有什么样的建议?
• 你能否接受这样的选择? • 对于这种行动你的感受如何? •
图 Z字型决策和解决问题模型 你对其他人的反应有什么预感?
• 每个行动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2、个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向
2.1 损失风险厌恶偏向(害怕失败的心理)
例1:竞争对手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技术将会威胁到你所在
B. 可能发生的事情
B. 情感丰富 B. 一位富有想象力的人 B. 具逻辑性
自我评估练习 ——自我诊断:个体决策方式
11、你是否更 A.倾向于实干 12、哪个更多地引导你 A.你的大脑 13、你为自己的哪方面感到自豪 A.现实的观点 14、哪个更是对你的赞美 A.你的推理前后连贯 15、你更为哪个所吸引 A.基本事实 16、最好是 A.公正 17、你宁肯花时间结交 A.讲求实际的人 18、你是否会将自己描述为 A.强硬的 19、你的朋友是否会说你是 A.新点子层出不穷的人 20、最好被称为一个 A.有情感的人 B. 倾向于创造 B. 你的心 B. 现象的能力 B. 你善于体贴别人 B. 含义 B. 情感丰富
2、个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向
2.3 基本比率偏向
• 如果肇事出租车的确是一辆蓝色的,证人 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是0.8*0.15=0.12 做出错误判断的概率是0.2*0.15=0.03 • 如果肇事出租车是一辆绿色的,证人 做出错误判断的概率是0.2*0.85=0.17 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是0.8*0.85=0.68
1.3 直觉—思考型(N T )

特点: – 善于推测
– 强调理解 – 综合、概括性强 – 客观地分析问题

局限: – 在创造活动中,直觉—思考型管理者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性,但在项目立项后,却
情愿别人去实施,他们往往不原自己处理复杂事物。 – 有时,他们忽略他人情感,强调智力对胜任工作的影响。 – 他们可能在人际关系上有麻烦,因为他们认为每个员工都必须能力强、懂专业。 – 他们常常壮志未酬,拔高对己、对人的标准,并常常难以容忍差错和做出决策之 后的反复思考。 适合的职业: – 经济学、贸易学、哲学与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企业家或教师。
S 上画圈。 • 将III列和IV 列的总分进行比较。如果你“A”项分高,在字母T上画圈。 如果你“B”项分高,在字母F上画圈。如果你A、B两项的总分相等,在字 母T上画圈。 • 将S、N中画圈的字母和T、F中画圈的字母组合,就得到你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ST、NT、SF、NF。
1、个体决策方式
个体收集信息的方式

局限: – 不情愿接受激进的新理论,对抽象的想法不感兴趣。
– 他们往往会促成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想法,为了适应环境可以达到违反规定的程 度。

适合的职业:
– 销售、咨询、谈判、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服务等方面。

职场表现:
– 知觉—情感型管理者对同事不做评判,从表面价值接受他们的行为,不寻找深层 的动机与含义。他们鼓励下属的方式是在他们完成任务以后加以奖励。

职场表现: – 常常忽略有利于工作的人情味,往往人际关系紧张。如事情的进展不尽如人意,
他们可能会埋怨他人;他们关心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所以反复分析情况,会浪 费一些时间;他们确信应该尽心尽力地工作。
1.2 感觉—情感型(S F )

特点: – 富于同情心,友好,善于鼓励下属,易于合作
– 容易沟通,善于息事宁人、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处事果断 – 经常对人做出反应 – 善于发现企业中处于萌芽状态的麻烦,因而能够防微杜渐,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职场表现:
– 直觉—思考型管理者可能是业务骨干,他们衡量效益的标准是新产品的开发率、 市场份额、资产成本、收入与长期利润增长、新市场的开拓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 他们不善于表达对别人的建议与贡献的感激之情,可能在人际关系上遇到麻烦, 对别人要求往往过高。
1. 4直觉—情感型(NF )

特点: – 具有洞察力,依靠直觉
2、个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向
2.3 基本比率偏向
人们倾向于忽视事件的背景条件,而只去注意哪些凸显的方面。
例4:
有一辆出租车在夜间撞人后逃走了。 该城市有两家出租车公司,它们分别使用绿色和蓝色的出租车。 其中,绿车公司承担了该市85%的出租车业务,蓝车公司承担了15%的 业务。 有一名目击证人称看见的是一辆蓝色的出租车。法庭用与事故现 场相似的环境对该证人的可靠性进行的测验显示,他的目击判断的准 确率是80%。 哪种颜色的出租车的嫌疑更大?
例2:竞争对手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技术将会威胁到你所在
公司的生存,因为它可能会导致你们公司损失掉600个客 户。作为销售经理,你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以应对这一项新 技术。如果你选择策略1,将会损失400个客户。如果选择
策略2,将有1/3的可能性是一个客户也不会损失掉,2/3
的可能性是全部损失掉。你会选择哪一个策略?

局限:
– 由于知觉—思考者时间观念强,所以不能容忍延误。 – 他们能够记住和把握事物的细节,很少出错, 在没有确切依据的情况下,又可能 会否定新颖的、有创意的办法,所以他们另一个弱点是过于循规蹈矩。

适合的职业:
– 会计、生产与质量控制、计算机编程、规划、编辑、设计、统计、证券与金融领 域的工作。
B. 想象力丰富的人
B. 温和的 B. 一个实际的人 B. 富于理智的人
自我评估练习 ——自我诊断:个体决策方式
计分
• 将每一列的分数相加得出“A”项的总分并填入总分框。 “B”项的计分
法相同。 • 比较I 列与II列的总分。假如你“A”项总分高,在字母 S 上画圈。如果
你的“B”项总分高,在字母 N 上画圈。如果你A、B项总分相等,在字母
2、个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向
2.1 损失风险厌恶偏向(害怕失败的心理)
例 3:
情境1: A.确定的获得240元。 B. 25%的可能性获得1000元,75%的可能性一分钱也 得不到。 情境2: A.确定的损失740元。 B.75%的可能性损失1000元,25%的可能性一分钱也 不损失。
2、个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向
– 沟通能力强,鼓励进步 – 较为耐心 – 善于想象、形成新的结合 局限: – 决策基于个人爱好; – 善解人意也容易伤害别人; – 有时会迎合别人而失去自身的价值; – 他们可能将鼓励员工进步放在第一位,而将完成组织目标放在第二位。 适合的职业: – 公共关系、政治、广告、人力资源管理、销售、艺术与教学等。 职场表现: – 假如具有直觉—情感型个体在组织中有行使自由的权利,他们会工作得很好。如 果他们认为在组织中受到限制,就会反抗;如果受到足够的鼓励,他们会是优秀 的管理人员;如未受到足够的赏识,便会效率低下,丧失信心,难以投入,就会 去寻求组织外的奖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