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病敌害及防治方法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泥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产生较大的养殖损失,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寄生虫病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在初春水温较低、鱼体受伤时较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2、鱼体感染此病时,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min,对发病鱼池用4%的食盐水和4mg/L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赤皮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该病对泥鳅危害大,尤其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率高。
病鱼症状表现为鳍和腹部等皮肤呈灰白色,肛门冲血发红,继而肌肉溃烂,严重时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避免鱼体受伤,全池泼洒1mg/L的漂白粉或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打印病:患病部位主要在鱼体后半部,病灶红肿,多呈圆形或椭园形,此病多发生在7~9月份。
防治方法:用1mg/L的漂白粉或2~4mg/L的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病鳅离群独游,摄食减少,鱼体瘦弱,常浮在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在鱼鳃部和体表所致,该病主要发生在5~8月。
防治: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mg/L或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杀虫药用后第二天或隔天再用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敌害:主要有蛙类、蛇、水生昆虫(如水蜈蚣、红娘华)、鸟类及凶猛性鱼类等。
泥鳅养殖期间,要及时做好敌害清除工作:池塘的进、排水口要用密网拦滤,防止野杂鱼进入;经常清除池边杂草,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蛙卵及时捞除;对水蜈蚣、红娘华,可用95%的晶体敌百虫按0.5~1mg/L兑水全池泼洒;水蛇可用硫黄粉来驱赶,每亩用硫黄粉1.5kg撒在池堤四周;发现水鸟及时驱赶。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并提出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十分常见,常见症状包括鳃部出血、溃烂、腹部肿胀、食欲减退等。
细菌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水体传播、饵料传播和爬行动物传播。
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提高水质管理水平,保持水体清洁。
2. 严格控制饵料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投喂。
3.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使用适当的鱼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对于已经感染细菌性疾病的鱼类,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隔离患病鱼类,防止疾病的传播。
2. 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注意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3.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帮助患病鱼类恢复健康。
二、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会导致鱼体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和死亡等问题。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消除寄生虫卵。
2.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3. 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如盐浴、药浴等。
如果鱼类已经感染了寄生虫病,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治疗:1. 使用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注意遵循用药指导。
2. 隔离患病鱼类,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3. 定期观察患病鱼类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常见症状包括体表溃烂、腹水、贫血等。
想要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入池水源,确保水质的安全性。
2.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消除潜在的病毒来源。
3. 强化饲养管理,调节饲料、水体温度等因素,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4. 出现疑似病例时,及时隔离,进行病原学分析。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一些病害。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 白病白病是一个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病原体是线虫。
此病原体在水体中具有高度抵抗力,并且能传播很远距离。
患病的水产动物腹部和鳃部会出现白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会产生浮肿、松弛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呼吸道病害呼吸道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不良、饲料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鳃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改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合理饲养。
3. 皮肤病害皮肤病害是水产动物常见的病害之一。
常见的病因有细菌、寄生虫等。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皮肤溃疡、褪色、脱鳞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饲养箱内的杂物,保持水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 眼病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光线不足等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眼睛出现肿胀、混浊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提供足够的光照,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除了以上介绍的防治措施之外,还需要养殖户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合理饲养和使用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要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病害的蔓延。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是养殖户需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预防意识,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鱼病的防治。
鱼病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可能导致鱼苗大量死亡,还会影响养殖效益和品质。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必须加强鱼病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1.细菌病细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原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弧菌等引起。
鱼只会出现体表溃疡、腹水肿胀、白泡病等症状。
细菌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主动防治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
同时对于水产疾病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2)治疗鱼病针对细菌病情况,可采用国家批准的鱼用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用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对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真菌病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卫生,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和饵料等,降低病原体感染鱼只的机会。
(2)加强消毒对鱼池、养殖设备、网箱、运输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寄生在设备表面和水体中的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3)严密监测对于可能感染真菌病的鱼苗和病鱼,要及时分离隔离,并进行特殊饲料喂养,防止病情扩散。
3.寄生虫病(1)保持水质清洁保持鱼塘水质清洁,适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水温,增加水深,增强鱼类耐虫能力,降低寄生虫的感染概率。
(3)使用药物治疗4.病毒病(1)加强养殖管理保持水箱清洁,营养充足,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生态养殖,避免疾病的传播。
(2)不同种类的鱼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种类的鱼,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和防治措施。
例如对于与其他鱼类共同养殖的大鳞鲤,应加强消毒管理和筛选鱼苗;而对于独立养殖的草鱼,应定期检查、消毒和更换水源等措施。
(3)从源头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源头预防主要是针对病毒来源环节进行疾病管制,防止携带病毒的鱼苗、病毒污染的卵、污染的饲料和源水等造成疫情。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鱼病的预防做好消毒工作(1)鱼体消毒。
水温15℃以上可用15毫克~2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20分钟;水温15℃以下时,可考虑用聚维酮碘等刺激性小的药物消毒,具体要根据对鱼体的镜检结果和病原体类型来决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饲料消毒。
从野外采集的鲜活饵料一般都带有病原体,用3%的食盐水消毒3分钟~5分钟。
(3)工具消毒。
所有工具用完后放入工具消毒槽中消毒。
消毒液用60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溶液,使用前用清水将工具冲洗干净。
严格检疫制度经常对鱼体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和控制病原体的数量,发现鱼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新进的鱼种要确认鱼体健康后才能与原池鱼类混养。
科学管理投喂适量,注意饲料的品质。
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以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添加剂,可改善鱼体肠道环境;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位,适时使用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改底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水质改良可用EM菌、光合细菌、粪肠球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避免操作和运输不慎造成鱼体外伤并感染,如果鱼体有外伤及时治疗;不要在鱼池附近喷洒杀虫剂和其他有毒物质,避免伤及鱼体;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巡池,仔细观察鱼体的表现,以掌握鱼池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药物预防在鱼病季节,可以定期向水中泼洒药物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鱼病的诊断现场调查鱼生病或发生了死亡,要了解病鱼的体表和体内及鱼池各种异常现象;有无违章操作造成鱼病或死亡;了解发病的快慢,死亡的品种和一次死亡的总数量,死亡发生的时间,病鱼的症状,有无上跳、下蹿急剧狂游,鱼群是浮于水面或是沉于水底,体表的颜色有何变化;检测水质是否正常,是否被污染等进行全面调查。
目检找出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为诊断鱼病提供依据。
(1)看体表,将刚死不久或未死的病鱼置于解剖盘上,对鱼体的头部、嘴、眼睛、鳃盖及鳍条等仔细观察,检查皮肤有无充血、发炎、有无溃烂、体表粘液多少,鳍基部是否充血,边缘是否正常,看是否有大型的病原生物或特殊的症状表现。
最新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三)人为因素
1、机械损伤:拉网、运输不慎,往往造成鱼体受伤, 引起组织发炎、细胞变性坏死。造成细菌、霉菌感染 发病。 2、放养密度不当或混养搭配比例不合理,造成生长 受阻,体质瘦弱,易患病死亡。 3、饵料变质或营养不足:霉烂变质饵料喂鱼,往往 造成中毒死亡(国外有喂含黄曲霉素变质饵料,引起 鱼的肝癌暴发的报道)。 4、鱼塘久未清理,消毒或清塘不彻底,引起鱼病发 生。 5、施肥、投饵和投药不当引起鱼病。 6、引进病鱼(引种不当)。
第一节 鱼病概述
一、鱼病
鱼病:是指病因作用于鱼类机体,引起鱼体的新陈 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扰乱鱼的生命活动的现 象。
也就是说没有原因的鱼病是不存在的,只有充分 认识病因后,才能针对性提出防治方法,达到控制 鱼病的目的。但应注意:病因多样性;鱼类机体出 现异常不是判断患病的唯一标准(因为与环境诸因 素是否适应有关)。
(二)引起鱼病的生物因素
1、病原生物:直接引起鱼类致病的生物,当水环境有利于病 原体的生长繁殖而不利于鱼体时→→鱼群发病或死亡。 ▲植物性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藻类等引起传染性鱼 病。 ▲动物性病原体: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引起侵袭性 鱼病(寄生性鱼病)。 2、敌害生物:直接吞食或间接危害鱼类的生物。 ▲植物性:青泥苔、水网藻。 ▲动物性:凶猛鱼类、鼠、蛇等。 3、中间宿主:很多生物本身不能使鱼致病,而是病原生物的 中间宿主或传播者。如水蛭是寄生于鱼血液中的锥体虫的中 间宿主;某些软体动物是吸虫的中间宿主。
(四)鱼体内在因素(鱼体的抵抗力)
1、不同种类有不同的抵抗力。生产上发现有些鱼特别易发 病——如草鱼,而有些鱼不发病——如鲢鳙鱼从不感染肠炎 病→→说明不同种类有不同的抵抗力。 2、同一种类、年龄不同、抗病力不同。如草鱼细菌性白头白 嘴病只感染2. 6~3.3厘米夏花鱼种,而成鱼不感染→→说明 同一种类,年龄不同有不同的抗病力。 3、同种之间个体抗病力强弱差异。即同种同龄鱼群发病引起 大批鱼死亡,总有幸存者。→→说明同种同龄个体间抗病力 也不同。
鱼类的病敌害及防治方法
$number {01}鱼类的病敌害及防治方法日期:汇报人:目录•鱼类病害概述•鱼类病害类型及症状•鱼类敌害生物及防治方法•鱼类病害的防治技术•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鱼类病害案例分析01鱼类病害概述鱼类病害是指由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引起的,导致鱼类生理机能失常、机体损伤或死亡的疾病。
定义根据病原生物的不同,鱼类病害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病害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繁殖能力下降等直接经济损失。
病害还会传播给其他水生生物,破坏水生态环境,甚至威胁人类健康。
病害的影响与危害间接影响直接影响病害的预防与控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环境,定期进行鱼塘消毒,提高鱼体抵抗力。
控制方法及时发现和治疗病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
02鱼类病害类型及症状病毒性疾病是鱼类常见的病害之一,具有高传染性和致死性。
总结词病毒性疾病的症状通常包括体表出现斑点、鳍条腐烂、眼眶发红、腹部膨胀、肛门红肿等,同时病鱼还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游泳异常等行为。
详细描述细菌性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对鱼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威胁。
详细描述细菌性疾病的症状包括体表炎症、鳍条损伤、腹部肿胀、口腔和鳃盖周围出现黄色或白色粘液等。
病鱼通常表现出食欲减退、游泳无力等症状。
总结词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对鱼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一定影响。
详细描述真菌性疾病的症状包括体表出现白色或灰色斑点、鳍条腐烂、鳃盖凹陷、腹腔积水等。
病鱼可能会出现游泳异常、食欲不振等症状。
原虫性疾病总结词原虫性疾病是由原生动物感染引起的病害,对鱼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一定威胁。
详细描述原虫性疾病的症状包括体表炎症、鳍条损伤、鳃丝肿胀、肠道发炎等。
病鱼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游泳无力等症状。
03鱼类敌害生物及防治方法123藻类敌害防治方法定期检测水质,控制藻类生长,避免水体富营养化,保持水质清洁。
藻类种类藻类种类繁多,包括蓝藻、绿藻、硅藻等,其中部分藻类可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培育和养殖各种水生动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问题,会导致养殖鱼类的死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用的鱼病防治措施:1. 饲养环境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是预防鱼病的关键措施。
定期清理水池或鱼塘,保持水质的平衡和稳定,并保证鱼类有足够的氧气供给。
定期检测水体的温度、pH值和溶解氧含量,对水质不合格的地方及时加以调整。
2. 选择健康的种苗:在养殖过程中,选购健康的种苗是预防鱼病的重要环节。
选择有健康证明的种苗,避免选购有病的或携带病原体的种苗,可有效减少鱼病的发生。
3. 合理投喂和饲料管理:合理投喂和饲料管理可提高鱼类的抵抗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合理计算鱼类的饲养量,避免过量喂养;选择符合鱼类营养需求的饲料,避免饲料不合格带来的健康问题。
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
4. 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隔离病鱼是预防和控制鱼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发现病鱼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进行及时治疗或处理,避免与健康鱼类接触。
定期检测鱼类的体表和鳃腔,在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使用药物和疫苗控制鱼病:在必要时,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和疫苗来控制鱼病。
使用药物前应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避免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
疫苗的使用可以提高鱼类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6. 病害监测和信息交流:定期开展病害监测和信息交流,了解当地和周围养殖区的鱼病情况,及时掌握最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提高饲养者对鱼病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7. 混养和轮作:适当进行混养和轮作可以减少单一鱼种的病害发生。
合理组合鱼类的品种,避免相同或相近品种的鱼类混养,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通过轮作,可以降低鱼类在同一环境中长期生长带来的健康问题。
8. 加强养殖管理与技术培训: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者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鱼类疾病识别与防治
鱼类疾病识别与防治第一章概述一、疾病对水产业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2002~2016年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平均年损失达百亿元之多,其中鱼类约占55%~77%,甲壳类约占11%~28%,贝类约占3%~16%。
我国2006年水产养殖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15.08亿元,其中,鱼类53.86亿元,占46.81%,淡水养殖鱼类损失45.45亿元,占总鱼类的84.32%,而主要淡水鱼类占淡水鱼87.34%,分别是:草鱼—21.26亿元,鲤鱼—3.36亿元,鲫鱼—7.18亿元,鲢鱼、鳙鱼—7.18亿元。
我省1993年鱼病发生面积5.68万hm2,死鱼1.43万t,直接经济损失7724万元,其中主要以“草鱼出血病”“鲢鳙爆发性鱼病”为主。
1.疾病种类多。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量大于捕捞量的国家。
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达60多种。
全国水产养殖病害200余种。
常见病达几十种。
其中,病毒性疾病占11.02%,细菌性疾病占57.63%,真菌性疾病占4.24%,寄生虫疾病占24.58%。
2.发病情况复杂。
由于水域环境多样,加之不同气候,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条件,发病情况差异显著。
另外,随着种苗在全国范围互换,病的多样性(病原种类、病原株型)增加,疾病发病时间由传统的春夏或夏秋两季发病高峰逐步向全年发病过度。
3.重大疫病暴发流行。
如草鱼出血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对虾白斑综合症或桃拉综合症病毒,感染死亡率高达95%以上;淡水鱼类流行细菌性败血症死亡率达95%以上;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河蟹颤抖病等,死亡率可达80%~90%以上。
江西民谣:讲起来是四条鱼,养起来是三条鱼,吃起来是两条鱼。
广东江浙:养鱼不瘟,富得发昏。
可见,疾病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水产动物疾病学的任务1.正确诊断和预防疾病。
2.推广和普及健康养殖方法。
(组织集中培训、出版物的宣传、科技下乡等)3.提高有效的疾病治疗技术。
4.提高和加强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扩大其研究外延,加强其研究内涵,提高疾病学的水平。
生鱼8大主要病害及其防控措施
2020·7《当代水产》·071生鱼,即乌鳢,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是一种名优淡水养殖鱼类。
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生鱼行情低迷,但不少养殖户对后续行情较为乐观。
当前正值生鱼投苗旺季,华南地区进入“龙舟水”爆发期,天气条件恶劣,生鱼苗种病害繁多,损耗大。
生鱼苗种阶段主要有那些病害,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呢?1 pH值过高藻类丰度大、光合作用强导致水体酸碱度(pH值)过高,直接腐蚀鳃丝,导致呼吸困难,引起体表脱黏,间接增大氨氮的毒性等,在高温炎热天气十分常见,可引起黑芝麻大量死亡,或引起朝苗散群、闭口(图1)。
适当加深水位,使用腐殖酸钠超微粉末等进行遮光,并泼施光合菌等有益菌,抑制藻类的生长及其光合作用,可有效稳定水质,防控pH值过高。
2 弹状病毒病由弹状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黑身、定边(图2)、打转(图3),在驯料期间以及暴雨、白撞雨或久雨初晴等强应激事件后发病率较高,损耗率很大,甚至可致全塘覆没。
科学投喂,合理使用高端鱼苗微粒料,尽量少投红虫等不洁饵料;遇暴雨、白撞雨或久雨初晴等强应激事件时,提前泼洒有机酸、Vc等以提高鱼苗的抗应激能力,事后及时使用复合碘、五黄类中草药等进行水体消毒,减少水体病菌数量,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如已发病,则应停料,尽量减小应激,并泼洒复合碘、五黄类中草药等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控料投喂,并拌胆汁酸、多维、五黄类中草药等,促进体质恢复。
3 柱状黄杆菌病由柱状黄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病,主要症状为白头白嘴(图4)、白皮白尾(图5)、烂鳃等。
全长1.8~20cm的生鱼苗均有发病,主要流行于5~7月份,尤其是暴雨、白撞雨或分筛、加水等强应激事件后发病率很高,损耗率一般在10%以内,但容易反复发作。
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适时使用藻类微肥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维持水体适宜的肥度;在暴雨、白撞雨或分筛等强应激事件前泼洒有机酸、Vc等提高鱼体的抗应激能力,事后及时使用复合碘等进行水体消毒,减少水体病原菌等。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病害问题。
以下是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类型。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包括鱼体表面溃疡、疣状结块、眼球浑浊、腹部积液、红斑和出血等。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养殖环境管理,饲料调配和水源消毒等。
二、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通常会导致水产养殖企业的大面积死亡,病死率高达90%。
常见的病毒病害包括鲫鱼疱疹病、鲤鱼淋巴细胞病毒病和鳗鱼病毒性败血病等。
防治措施包括检测和隔离病鱼、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饲养管理、开展疫苗接种等。
真菌性病害是造成水产养殖业生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点病、丝虫病和霉菌病等。
鱼体表面覆盖白色或棕色的毛状物,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眼球浑浊等是真菌性病害的典型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和净化水源和培养环境,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适时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等。
四、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通过水体传播,钩虫、线虫和寄生鳃螺等都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寄生虫。
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型变小等。
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和净化水源和培养环境,加强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合理运用虫害控制剂等。
毒素性病害是由饵料、药物残留、微生物分泌物等引起的病害。
症状包括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规定饲喂和使用药物量,定期检测水质和饵料质量等。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疫病防治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水产养殖企业必须加强疫病防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落实各项疫病防治措施,保障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水质、饲料、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引发各种疾病。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成为养殖户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就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贝类病害1. 钝化病病因:主要由于水体温度过高或气候突变引起。
症状:头足或鳃外呈卷曲、粘连、变色等。
防治措施:保持水体清洁,适当投喂优质饵料,维持适宜的水温。
2. 贝虫病病因:带虫的二极虫进入贝类体内,引发感染。
症状:外壳发育不良,表面有明显凹凸,贝体内有白色条形虫体。
防治措施:采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浸泡,能有效杀灭贝虫。
3. 黄化病病因:主要由于水质恶化和环境污染所致。
症状:贝类腹足壳表面呈现黄色征兆。
防治措施:加强环境治理,保持水质清洁,适时更换水体。
1. 伤口感染病因:鱼类因摔跤或受到其他伤害后,易感染细菌等引发的细菌性病害。
症状:伤口处红肿,体温升高,食欲不振。
防治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池塘清洁,可使用消毒剂喷雾消毒。
2. 白点病病因:由一种伪单细胞虫引起的传染病。
症状:鱼身上出现白色小点,呼吸急促,鳃出血。
防治措施:使用病原体抑制剂,控制水温,预防水质污染。
3. 鱼粘病病因:鱼在长时间搁浅或长期受到滞留原因引起。
症状:鱼体表面附着有鲜艳的黏液,呼吸急促,游动缓慢。
防治措施:加强管理,保持养殖环境通风,及时排泄淤积污染,加强饲料营养。
1. 白黏病病因:受到剧毒磷化合物卡介特纳、喹啉类农药、新蕈碱中毒。
症状:体色发白,无法正常蜕壳、脱皮。
防治措施:注意环境和水质的管理,并加强饲养管理。
2. 黑斑病病因:饲料寄生虫感染,受到细菌感染。
症状:体表呈现大片黑斑,体色加深。
防治措施:定期更换水体,增加光照和通风,使用抗生素治疗。
3. 延长体病病因:水温过低或泥沙淤积。
症状:头部变窄,体长变短,四肢变细,生长缓慢。
防治措施:加强冬季保温,清理池底积泥淤泥,适度增加饲料。
鱼类不同季节疾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措施。
3 30 ) 4 6 0
要] 介绍 了鱼类发病3 个高峰期 ,春季、夏季 、白露时节,分析 了具体发病的原 因,疾病诊断,以及采取的预防治疗 春季 夏季 白露 防病 治病 方法措施
[ 关键词]鱼类
水 产养 殖 中鱼类 病 害是 直接 影响 水产 品质 量安 全 ,决 肥 ,用量 : 占全 年 的5 % ~ 0 0 6 %,使水 质 达 到 “ 、活 、 肥 定渔业 养 殖效 益 的高低 。鱼病 防治 是 渔业 生产 中 的关键 环 嫩 、爽 ” 。 节 ,针对 许 多养 殖 单 位 及 养 殖 户 不 注 意 鱼 病 的 防治 ,随 1 2 6 使 用 微 生 态 制 剂 调 整微 生 态 平 衡 ,常用 光 合 细 .. 意乱 用 药 ,给生 产 带 来 不 必 要 的损 失 ,我 们 根 据 不 同 的 菌 ,硫化 细菌 ,硝化 细菌 ,E M等有益 微生物 。
疾 病 防 控
中 国畜牧 兽 医 文 摘
2 1年 01
2卷 7
第1 期
鱼类不 同季 节疾病 发生原 因及防治措施
张 介 生 ’ 周红 华 刘其 寿 。
(. 1江西省井 冈山市拿 山乡农技站,井 冈山 3 30 ; 4 6 0 2江西省井 山市农业局农技中心,井 冈山 3 30 ; . 460 4 江西省井 冈山市农业局水产站,井 冈山 .
季节 发 病 原 因 的不 同 ,提 出鱼 类 养 殖 防 病 、治 病 的方 法 2 夏季 鱼类疾病 和措施 。 2 1 病 因 . 1 春 季 鱼 类疾 病 ( 1)水 温 高 ,有 机 质 污染 大 ,养殖 池 塘 夏 季鱼 类 、 1 1 病 因 . 虾类 摄 食量 大 ,排 泄物 也多 ,排 泄 过 的有机 质大 量积 累 超 1 1 1 内在 因素 在 春季 ,随着 气温 回升 ,鱼类经 过 了越 过 了池塘水 体 的净化 能力 ,致 使水 质污染 ,鱼类 死亡 。 .. 冬 期 ,同 时各 种病原 体 和微 生物 繁殖 也 加快 ,由于 冬季 鱼 ( 气 温 过 高 ,对 鱼类 危 害 大 ,在 夏 季 ,气 温 有 时 2) 类 很少 摄食 或 不摄食 ,身体 又 消耗 大 ,体质 变得 很 弱 ,最 不稳 定 ,持 续3 ℃以上 的高 温 ,鱼类 由于不 适应 ,抗 应 激 5 容 易受病 原体 和寄生虫 的侵染 。 能力 弱 ,也 会对 鱼类产 生危 害。 112外 在 因素 主要 有气候 因素 和人 为因素 。 .. ( 夏 季光 照好 ,水温 适 应 ,鱼类 生 长快 ,低 劣 的 3) 1 .. 气候 因素 气 候返 暖 ,温度 提 高 ,有 害 细菌 、寄 生 饲料 供应会 影 响鱼的正 常生长 。 . 21 1 虫 大量 繁殖 侵染 鱼类 ,引发 鱼类 生病 ,池 底 的淤 泥经 过 漫 ( 4)夏季 水 温 高 ,鱼 的 防病 和用 药 治病 不 当也会 引 长 冬 季 ,分 解 的 氨 、亚 硝 酸 盐 、硫 化 氢 有 毒 气 体 突 破 了 起 鱼 类 疾 病 ,鱼类 消 毒 不 严 格及 杀 虫 药 物不 同 程度 的毒 生 物 膜 ,改 变 水 巾的 理 化 因子 ,污 染 水 体 。 春 季 气 温 不 性 ,在 水 温 提高 下 发生化 学 反应 ,产生 药物 毒素 ,同样 引 稳 定 ,早 晚 温 差 大 ,也 会 使 鱼 不 适 应 水 的 环 境 ,引 发 鱼 起鱼 的死亡 。 类 疾病 。 2 2 防 治 措施 . 1 .. 为因素 放 养人 的 因素 :人 为操作 不 当 ,例如 春 .2 1 2人 ( ) 少低 层 水 面 缺氧 区 ,提 高 池 塘 氧化 功 能 ,控 1 减 季 捕捞 、运输 、过急 、动作 粗莽 ,鱼 身体 受 到损 伤 ,容 易 制水 体深 度在 1 左 右 ,以使水 体上 下 自 对 流 ,防止池 .m 5 行 使 鱼患病 。这些 疾病 包括 赤 皮病 、水 霉病 、细菌 性烂 鳃病 水在 高 温季 节 出现 的分层 现 象 ,避免 出现 缺 氧 区 ,减 少亚 等 。人 为操作 使 用不 卫生 、发霉 、变 质鱼 饵 料 。在池 里进 硝酸 盐 、氨 氮和 硫化 氢 的产 生 。定时 泼洒 光合 细 菌和 复合 行池 塘作 业 时使 用过 不 洁 的用 具 ( 网具 、鱼 种箱 饲料 桶 、 菌或底 质改 良剂 ,可减少 病害 发生 。 ( 2)克 服过 高 水 温 给鱼 类 带来 危 害 ,在池 间开增 氧 氧化 袋等 ),未经 消毒 处理 ,也会 引起病原 体细菌 传播 。 1 2 防 治措 施 . 机 ,促使 水体 上 下对 流 ,使水 体 深氧 分布 均匀 ,促使底 部 1 2 1 鱼苗 关 鱼苗 下塘 前应 先 检查 ,清塘 后 药效是 否 已 产生 各种 有 害物 质 , 同时 ,延 长 开增 氧机 的 时间 ,促使 水 .. 过 ,应 提 前取 水 放 实 验 鱼测 试 .在 鱼 下 塘前 3 用 密 眼 网 上下层 对流 ,以降 低表层 水温 度 。 天 拉 空塘 1 次 ,消 除新生 敌 害生 物 ,对外 购 苗实 施及 时 消 ~2 ( )选 择优 质 饲 料 ,增 强 鱼 的 营养 ,提高 鱼 的体 质 3 毒 ,药剂 :漂 白粉 1 0mgL 0 / 。放苗 也要 选 睛 朗天气 ,避免 和抗 应激 能力 ,选 择 品牌 的饲 料 ,能 降低 饲料 系 数 ,减 少 鱼苗受 损失 。 鱼类 排 泄物 ,提 高 鱼 体应 激 能力 效 果 ,尽 量 少用 低 劣 饲 122 清塘关 干塘休整,在冬季捕鱼后 ,将塘水排干 , 料 , 以防鱼体 营 养不 良引起 鱼类组 织 性变 引发 各 种疾病 和 .. 八 让 阳光爆 晒 ,清 除淤 泥 ,加 固池 塘堤 坝 ,药物 清 塘 ,用生 出血 性 的死亡 。坚持 喂料 “ 成饱 ”原则 ,过 饱 也会 引起
如何预防鱼类疾病
如何预防鱼类疾病鱼类疾病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目的。
一般常用的预防方法和措施有:1、彻底清塘。
池塘是鱼类的生活场所,其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鱼类健康,所以一定要做好消灭病菌、清除敌害的工作。
各种疾病的预防,首先也是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常用的药物方法有:生石灰清塘:干塘清塘,即抽干或放干池水后只剩6~10厘米水深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进行清塘。
带水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千克进行清塘。
此法清塘,一般7天后可放养鱼种。
生石灰能杀灭细菌、寄生虫、水生昆虫、椎实螺、害鱼、蛙卵、蝌蚪、青泥苔以及一些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
但是,在水较深的情况下,生石灰带水清塘除害效果不理想,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漂白粉清塘: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每亩水深1米用13.5~15千克,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
一般3~5天即可放养。
无论用何种药物、何种方法清塘,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各种养殖品种对药物的忍耐程度不同,放养前都必须用放养的品种试一试,即试水的毒性是否消失,证明毒性消失后,方可大批放养。
2、搞好水体环境。
水体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换水等措施,改善水体环境。
3、注意操作。
当操作不细心,鱼类体表受伤时,就往往造成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的侵袭。
在拉网、转塘和运输时,操作必须细心,不能马虎,以免鱼体受伤,感染疾病。
4、做好“四定”投饲。
“四定”投饲是根据我国渔民长期养鱼实践,总结出的积极防病措施。
5、做好药物预防。
在疾病流行季节和放养苗种时,进行药物预防,也是防止鱼类生病的重要措施。
具体用什么药,采取什么方法,都有具体的要求。
总的来说,药物预防包括苗种药浴、全池泼洒药物、投喂药饲、食场和工具消毒等措施。
6、免疫预防。
免疫就是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而不会发病。
这是行之有效的、很有价值的预防途径。
7、生态学预防方法。
鱼类生活在水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提高鱼体抗病能力的6种有效方法
提高鱼体抗病能力的6种有效方法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可能的。
但要控制鱼病的发生,我们可从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入手,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只要措施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的混养合理的混养不仅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对鱼类疾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不同种类鱼体上适宜的寄生生物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种鱼类,而其它鱼类对其不敏感;混养之后每种鱼的种群密度减小了,暴发传染性疾病的几率也将降低。
此外,将不同活动水层、不同食性的鱼类进行混养,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的生态空间及各种饵料生物和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有机悬浮物的含量,维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减少鱼病发生的机会。
二、早放养实行早放养,改春季放养为秋季、冬季或早春放养鱼种。
秋冬季节水温低,鱼种活动力弱,容易捕捞、运输,不易受伤感染疾病。
早放养还可使鱼类提早适应新环境,到春季水温上升后的疾病流行季节已经恢复体质,开始摄食,增强了抗病力;而且延长了生长期。
三、做到“四定”投饲1.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营养平衡,不含有病原体和有毒物质,不腐烂变质。
2.定量:根据鱼体大小、种类适量投喂。
投喂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情况、水质肥瘦程度及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一般以两小时内吃完的量为宜。
养殖情况正常时,投喂量不可时多时少。
3.定时:投喂要有固定的时间,如每天投喂两次,则可在上午8-9点、下午3-4点各投喂一次。
4.定点:投喂要有固定的场所,使鱼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既便于观察鱼类动态,检查吃食情况,清除残存饲料,又便于在鱼病流行季节施放药物,达到有效防治。
四、及时施肥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繁殖,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生物。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养殖中期还要适量追肥,追肥应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且追肥应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混合堆肥的浆汁为佳,也可追施化学肥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的病敌害及防治方法
一、蓝藻病害:蓝藻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一般发生在夏季和初秋,它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和碱性较重的水中,当PH值为8-9.5,水温在28℃-32℃时,繁殖最快。
如在一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
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容易分解,产生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毒物在水中积累多了,不仅能毒死鱼类,就是牛、羊饮了这种水也能被毒死。
防治方法:(1)经常注新水,水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注意水的PH值调节(定期泼洒石灰)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
(2)用0.7ppm硫酸铜全池泼洒,放药后应开动增氧机或在次日加注新水。
(3)在清晨藻体上浮集聚时,撒入不受潮的草木灰,连撒2-3天.即可消失,隔天再全池遍撒生石灰(每亩15-20公斤),效果更佳。
二、甲藻病害: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甲藻有多甲藻和裸甲藻,它们喜欢生长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水体中,以温暖季节较多。
甲藻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如果水温、pH值的突然改变,都会大量死亡。
这两类甲藻中的--些种类,鱼吃了不易消化,引起鱼类死亡的原因是大量甲藻死后产生的甲藻素使鱼中毒所致。
防治方法:(1)根据这两类甲藻对水温、pH值等环境条件突然改变,都会促使它们很快的大量死亡这一特性,当它们大量繁殖时,可即时进行换水,使池水的水温和水质突然
改变而抑制它们的繁殖。
(2)用0.77ppm硫酸铜全池泼洒,可有效杀灭甲藻。
三、金藻病害:主要有小三毛金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时分泌的溶血素和鱼毒素,引起鱼类死亡。
孽生小于毛金藻的水质特点是:盐度4%-5%以上,氧化物含量2000毫克/升以上,水的硬度在40℃以上,pH值7.2-9.6。
因此在盐碱地建成的鱼池,常因此藻的毒素中毒而发生死鱼现象;鱼中毒一般在清晨开始,但症状和浮头现象不同,开始是鱼向池的四隅集中,但驱之即散、随着中毒的加重,几乎所有的鱼都集中排列在池岸边,头向岸静止不动,有时还窜到岸上,当人走过驱之可暂时散开,人走后又马亡集中。
停留在岸边的鱼开始失去平衡,侧卧、呼吸困难,终于呈昏迷状态而死。
防治方法:(1)用0.7ppm的硫酸铜全池泼洒,可抑制这种藻分泌毒素的机能或减弱鱼毒素的活性。
(2)用5-10ppm硫酸铵全池泼洒或亩放尿素1-1.5公斤和磷酸钙2-3公斤,繁殖浮游生物,抑制三毛金藻的生长。
(3)在发病初期可将毒水排放,灌人新水或将鱼捕出,转入无毒水质的鱼池中。
四、青泥苔病害:青泥苔包括星藻科中的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三属的一些种类。
在春季随水温上升,在鱼池浅水部分开始萌发,长成-缕缕绿色的细丝,矗立在水中,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形成一团团的乱丝,浮出水面,幼鱼游入青泥苔中,往往被乱丝缠住游不出来而造成死亡。
同时,池中
有大量青泥苔,也消耗池水中的养料,使池水变瘦,鱼苗所需要的浮游生物不能大量繁殖,影响鱼苗的成长。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可杀灭青泥苔。
(2)未放鱼的池塘可按每亩50公斤草木灰撒在青泥苔上,使它得不到阳光而死亡。
(3)已放鱼的池塘出现青泥苔,可用0.7ppm 硫酸铜全池泼洒,可有效地杀灭青泥苔。
五、水网藻病害:水网藻是一种绿藻,多生长在浅水沟和池塘里,尤其是在含有机质丰富的肥水中,繁殖很快。
鱼池中水网藻多时,像张在水中的许多罗网,鱼苗误入“罗网”后住住游不出来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