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病敌害及防治方法

鱼类的病敌害及防治方法

一、蓝藻病害:蓝藻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一般发生在夏季和初秋,它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和碱性较重的水中,当PH值为8-9.5,水温在28℃-32℃时,繁殖最快。如在一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容易分解,产生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毒物在水中积累多了,不仅能毒死鱼类,就是牛、羊饮了这种水也能被毒死。

防治方法:(1)经常注新水,水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注意水的PH值调节(定期泼洒石灰)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2)用0.7ppm硫酸铜全池泼洒,放药后应开动增氧机或在次日加注新水。(3)在清晨藻体上浮集聚时,撒入不受潮的草木灰,连撒2-3天.即可消失,隔天再全池遍撒生石灰(每亩15-20公斤),效果更佳。

二、甲藻病害: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甲藻有多甲藻和裸甲藻,它们喜欢生长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水体中,以温暖季节较多。甲藻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如果水温、pH值的突然改变,都会大量死亡。这两类甲藻中的--些种类,鱼吃了不易消化,引起鱼类死亡的原因是大量甲藻死后产生的甲藻素使鱼中毒所致。

防治方法:(1)根据这两类甲藻对水温、pH值等环境条件突然改变,都会促使它们很快的大量死亡这一特性,当它们大量繁殖时,可即时进行换水,使池水的水温和水质突然

改变而抑制它们的繁殖。(2)用0.77ppm硫酸铜全池泼洒,可有效杀灭甲藻。

三、金藻病害:主要有小三毛金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时分泌的溶血素和鱼毒素,引起鱼类死亡。孽生小于毛金藻的水质特点是:盐度4%-5%以上,氧化物含量2000毫克/升以上,水的硬度在40℃以上,pH值7.2-9.6。因此在盐碱地建成的鱼池,常因此藻的毒素中毒而发生死鱼现象;鱼中毒一般在清晨开始,但症状和浮头现象不同,开始是鱼向池的四隅集中,但驱之即散、随着中毒的加重,几乎所有的鱼都集中排列在池岸边,头向岸静止不动,有时还窜到岸上,当人走过驱之可暂时散开,人走后又马亡集中。停留在岸边的鱼开始失去平衡,侧卧、呼吸困难,终于呈昏迷状态而死。

防治方法:(1)用0.7ppm的硫酸铜全池泼洒,可抑制这种藻分泌毒素的机能或减弱鱼毒素的活性。(2)用5-10ppm硫酸铵全池泼洒或亩放尿素1-1.5公斤和磷酸钙2-3公斤,繁殖浮游生物,抑制三毛金藻的生长。(3)在发病初期可将毒水排放,灌人新水或将鱼捕出,转入无毒水质的鱼池中。

四、青泥苔病害:青泥苔包括星藻科中的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三属的一些种类。在春季随水温上升,在鱼池浅水部分开始萌发,长成-缕缕绿色的细丝,矗立在水中,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形成一团团的乱丝,浮出水面,幼鱼游入青泥苔中,往往被乱丝缠住游不出来而造成死亡。同时,池中

有大量青泥苔,也消耗池水中的养料,使池水变瘦,鱼苗所需要的浮游生物不能大量繁殖,影响鱼苗的成长。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可杀灭青泥苔。(2)未放鱼的池塘可按每亩50公斤草木灰撒在青泥苔上,使它得不到阳光而死亡。(3)已放鱼的池塘出现青泥苔,可用0.7ppm 硫酸铜全池泼洒,可有效地杀灭青泥苔。

五、水网藻病害:水网藻是一种绿藻,多生长在浅水沟和池塘里,尤其是在含有机质丰富的肥水中,繁殖很快。鱼池中水网藻多时,像张在水中的许多罗网,鱼苗误入“罗网”后住住游不出来而死亡。

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一、鱼类养殖 1.白斑病 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会导致鱼类体表出现白色 圆形病斑,严重时会死亡。预防白斑病的方法包括: •消毒:在引进新的鱼苗、鱼饵或者更换设备的时候,应该对容器、用具和水系进行彻底消毒。 •维持清洁:鱼塘、饲养设备等应该经常被清洗。清洗时,应该彻底将淤泥、水草等杂物清理出来。 •加强管理:在鱼塘中增加水草,调节水质,定期检查鱼病状况。 2.鱼霉病 鱼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对于细菌特别敏感的鲤 鱼等常见养殖鱼类极易发生。预防鱼霉病的方法包括:•消毒:新引进的水源、设备和工具需要进行消毒,并且要注意对集体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更换水源:建议每个鱼塘每天更换10%的水,避免水质恶化。 •病鱼及时处置:病鱼必须隔离或者及时移走。 3.鱼类鳃丝蚓病 鳃丝蚓病是鱼类病原体感染鱼体后,在鱼鳃内滋生并产生 丝状体,形成蚓皮等鳃丝状物的疾病。预防鳃丝蚓病的方法:•加强消毒:引进水源和饲料都要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清洗水产设施。

•加强疫苗接种:周密准备疫苗,在病灶出现前开始疫苗接种。 •加强水源质检:在引进水源时要对水源进行必要的检测,避免鱼类生长环境被异物污染。 二、虾类养殖 1.白斑病 虾的白斑病是由一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囊泡状病斑堆积能引起半死不活的反应,病情严重的话可以导致虾类死亡。预防白斑病的方法包括: •控制弱虾:弱虾是病菌容易侵入的地方,所以在虾苗引进前应该先将虾池清理干净。 •保护虾苗:虾苗要放在清洁安全的水源中养殖,同时要保证虾池的良好建设条件。加强虾类的饮食护理。 •分离病虾:发现感染,要及时将病虾分离出来,避免疾病的扩散。 2.高膜病 高膜病是虾类病原体感染后,在虾的体表上产生红色粘液体且非常黏稠的一种病症。预防高膜病的方法包括: •提高环境卫生:要经常清理虾池内的异物,清除虾池底部淤泥和死物,定期清洗虾池设备和饲料盆以【避免杂物混入。 •对水质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虾池水温、酸碱度、盐度、溶氧浓度以及其他因素,保持虾类养成环境健康与平衡。 •保证虾类营养:对虾进行预防免疫,保持虾类营养健康,同时调整好虾苗的摆放位置和密度。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鱼病的预防 做好消毒工作 (1)鱼体消毒。水温15℃以上可用15毫克~2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20分钟;水温15℃以下时,可考虑用聚维酮碘等刺激性小的药物消毒,具体要根据对鱼体的镜检结果和病原体类型来决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饲料消毒。从野外采集的鲜活饵料一般都带有病原体,用3%的食盐水消毒3分钟~5分钟。 (3)工具消毒。所有工具用完后放入工具消毒槽中消毒。消毒液用60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溶液,使用前用清水将工具冲洗干净。 严格检疫制度 经常对鱼体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和控制病原体的数量,发现鱼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新进的鱼种要确认鱼体健康后才能与原池鱼类混养。 科学管理 投喂适量,注意饲料的品质。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以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添加剂,可改善鱼体肠道环境;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位,适时使用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改底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水质改良可用EM菌、光合细菌、粪肠球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避免操作和运输不慎造成鱼体外伤并

感染,如果鱼体有外伤及时治疗;不要在鱼池附近喷洒杀虫剂和其他有毒物质,避免伤及鱼体;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巡池,仔细观察鱼体的表现,以掌握鱼池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药物预防 在鱼病季节,可以定期向水中泼洒药物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鱼病的诊断 现场调查 鱼生病或发生了死亡,要了解病鱼的体表和体内及鱼池各种异常现象;有无违章操作造成鱼病或死亡;了解发病的快慢,死亡的品种和一次死亡的总数量,死亡发生的时间,病鱼的症状,有无上跳、下蹿急剧狂游,鱼群是浮于水面或是沉于水底,体表的颜色有何变化;检测水质是否正常,是否被污染等进行全面调查。 目检 找出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为诊断鱼病提供依据。 (1)看体表,将刚死不久或未死的病鱼置于解剖盘上,对鱼体的头部、嘴、眼睛、鳃盖及鳍条等仔细观察,检查皮肤有无充血、发炎、有无溃烂、体表粘液多少,鳍基部是否充血,边缘是否正常,看是否有大型的病原生物或特殊的症状表现。 (2)鱼鳃部检查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然后打开鳃盖,

常见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鱼类疾病的防治是决定水产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如果是经常患病的鱼类,就会严重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因此,在水产养殖的整个环节中,都必须做好鱼类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常见的鱼类病害 1.病毒病。病原体能够在细胞当中进行复制,无法利用药物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鱼类疾病发生与个体品种、水温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春季鲤鱼发病时候的温度在15℃左右,发病温度不高于23℃。鲤疱疹病毒病仅见于锦鲤和鲤鱼,发病温度约为25℃,低于17℃或高于32℃。草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在草鱼和鲱鱼中,发病高峰在水温26℃左右。鱼类病毒病潜伏期不同,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上都有着复制性,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能够快速的传播,这些因素都加大了控制难度,在治疗上只能够加强日常的预防。 2.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败血症的名称因地区而异,其发病机制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丹参气单胞菌、弧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淡水喂养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养殖疾病。 3.寄生虫病。寄生虫会导致患病鱼类出现身体损伤等状况,严重的会导致其直接死亡,发生严重的病变,寄生虫在鱼类体内寄生会对其身体组织和器官等产生压迫,导致鱼类生理功能出现完全性丧失,直接掠夺鱼类体内营养,这对于今后鱼类的稳定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寄生虫的排泄物在鱼类宿主体内会产生毒素,造成鱼类身体危害。 二、鱼类病害流行特点 1.类型多样,发病快。新产品、新技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得到快速的推广,养殖户也在这个过程当中过度的重视饲料量的投入,抗生素的滥用更是导致水质受到破坏,水体载体承受过重,水营养成分过高,水质已经不适合养殖,水污染更加严重。寄生虫、病毒疾病等是水产养殖周期当中较为常见的症状,特别是随着鱼苗在全国范围当中的快速运输,不同鱼病也出现了全面流行,单一病害已经发展成为多元病害,养殖户预防观念的淡薄,在鱼类疾病发生之后会使用大量药剂,或者频繁更换药物,进一步导致养殖水体承载能力下降。 2.耐药性强,根治难。增加药物的数量并不能够使鱼类疾病症状得到改善,反而为病原体等提供了更加适合繁殖的环境。药物的使用并不能够完全消灭病原体等,寄生虫会通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水质问题、饲料问题、疾病问题等。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解决方法,帮助养殖者更好地解决养殖过程中的困扰。 一、水质问题 水质是影响水生动物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水 体浑浊、氨氮超标、溶解氧不足等。其中,溶解氧不足是最常见的问 题之一,会导致鱼类缺氧、活力低下,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鱼类死亡。 解决方法: 1. 定期检测水质: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定期使用专业水质 测试仪器对水质进行检测,特别是氨氮和溶解氧的含量。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2. 增氧设备:设置增氧设备,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通过 增加通气设备、增加曝气面积等方式来增加溶解氧的供应。 3. 疏通水体:及时清理鱼缸或池塘中的废弃物和污物,以保持水质 清澈。定期更换部分水体,控制水质的稳定性。 二、饲料问题 饲料是鱼类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搭配和喂 养方法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常见的饲料问题包括饲 料过多或过少、饲料搭配不合理等。

解决方法: 1. 合理搭配饲料: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搭配,并注意每种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生物可利用率。可以咨询专业饲料 厂家或养殖专家的建议。 2. 规律喂养:制定固定的喂养时间和喂养量,保持良好的喂食规律。避免过度喂食和频繁喂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和水体污染。 3. 观察鱼类反应:通过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粪便情况,判断是否 需要调整饲料搭配或喂养量。 三、疾病问题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常见的鱼类疾病包 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养殖效益,还可 能导致大面积的鱼类死亡。 解决方法: 1.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体污染,减少疾病的传播 风险。定期更换部分水体,控制水质的稳定性。 2. 强化养殖环境管理:保持养殖场的卫生和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底 泥和杂草等,减少病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3. 使用药物防治:在疾病发生时,可使用专门的兽药进行预防和治疗。使用药物应根据病情选择,遵守药物使用说明,并避免滥用药物。 总结: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 一、出血症 由出血病病毒GCRV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主要症状为病鱼肌肉、肠道、鳍及鳃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流行特点 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潜伏期一般为3~10天;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及麦穗鱼等; .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而外表无明显的病变; (2)2“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 (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 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混杂出现; 出血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草鱼出血病的肠炎型: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细菌性肠炎: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患病草鱼鳃盖、胸鳍出血患病草鱼肠道明显出血 患病草鱼臀鳍、尾鳍出血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 防治方法 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 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 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亩·米 二、肠炎 1.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电19 2.流行特点: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3.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拨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鱼病的防治。鱼病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可能导致鱼苗大量死亡,还会影响养殖效益和品质。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必须加强鱼病防治工作。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1.细菌病 细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原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弧菌等引起。鱼只会出现体表溃疡、腹水肿胀、白泡病等症状。细菌病的防治措施如下: (1)主动防治 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同时对于水产疾病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2)治疗鱼病 针对细菌病情况,可采用国家批准的鱼用药物进行治疗。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用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对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真菌病 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卫生,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和饵料等,降低病原体感染鱼只的机会。 (2)加强消毒 对鱼池、养殖设备、网箱、运输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寄生在设备表面和水体中的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3)严密监测 对于可能感染真菌病的鱼苗和病鱼,要及时分离隔离,并进行特殊饲料喂养,防止病情扩散。 3.寄生虫病 (1)保持水质清洁 保持鱼塘水质清洁,适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水温,增加水深,增强鱼类耐虫能力,降低寄生虫的感染概率。

(3)使用药物治疗 4.病毒病 (1)加强养殖管理 保持水箱清洁,营养充足,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生态养殖,避免疾病的传播。 (2)不同种类的鱼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种类的鱼,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和防治措施。例如对于与其他鱼类共同养殖 的大鳞鲤,应加强消毒管理和筛选鱼苗;而对于独立养殖的草鱼,应定期检查、消毒和更 换水源等措施。 (3)从源头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源头预防主要是针对病毒来源环节进行疾病管制,防止携带病毒的鱼苗、病毒污染的卵、污染的饲料和源水等造成疫情。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鱼病,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防治措施,应尽量采取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同时加强鱼病监测和防控措施的研究。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鱼病防治工作,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现象及其防治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现象及其防治我们平时常常会讨论、交流某某某作物有哪些常见病虫害,怎么防治等?其实对于动物来说也是需要注重疾病防治的,尤其是特殊的水产养殖行业,平时更是要多以预防工作为主,防大于治。下面一起学习水产养殖病害常见控防措… 我们平时常常会讨论、交流某某某作物有哪些常见病虫害,怎么防治等?其实对于动物来说也是需要注重疾病防治的,尤其是特殊的水产养殖行业,平时更是要多以预防工作为主,防大于治。下面一起学习水产养殖病害常见控防措施。 一、水产养殖常见病害现象 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活动不易被人们觉察,鱼生了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正确诊断也较陆上生活的饲养动物困难得多,而且治疗也较麻烦。当病情较重时,鱼已失去食欲,即使有特效的药物,也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若体外用药,采用全池遍洒或浸洗的方法也只适用于小面积的池塘养鱼等。而对大面积的湖泊、河道及水库,就难于使用。 而且体外用药一般只对体表疾病有效,而无法杀死体内的病原体。因此,鱼病预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水产养殖常见鱼病防治主要采用科学放养、提高鱼体抗病力、控制病原及施用药物等措施。 1.病害引起浮头 养殖鱼类除正常的缺氧浮头(开增氧机械或向鱼池中抛撒增氧剂就能解决)外,还有以下病害情况也可引起鱼类的浮头。 酸性水质引起的浮头:这种现象是鱼从傍晚就开始浮头到黎明,这种情况可向池中泼洒生石灰15~20㎏/亩。 养殖池长期不用消毒药物,导致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及有害细菌

粘附在鱼的鳃丝上,引起鱼的鳃丝呼吸不到水中溶氧而引起的浮头,可用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寄生虫病引起的浮头,常表现为暴躁不安,在池中狂浮,可通过向水体中泼洒杀虫药进行控制。 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它们本身是鱼苗和鳙鱼的优质生物活饵料,成鱼精养塘由于鳙鱼投放的数量不当,引起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当达到较高密度时,它们会与鱼类争氧,甚至吃光浮游植物,导致水质变清、溶氧下降、引起养殖鱼类因缺氧而浮头,应立即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强化增氧;利用黎明时间沿池边杀灭水中浮游动物,重新肥水。 池中污染、中毒症状引起的浮头,可向池中加入未受污染的水进行冲水,并抽出一部分池水,但千万不能开动增氧机,否则会加剧鱼的死亡。 在夏季向池塘过多施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引起缺氧而浮头,精养鱼塘建议夏季不施有机肥,而施少量的磷肥或生物渔肥。 2.鱼不吃食或吃食不旺 这种情况多为水体缺氧。水中溶氧低于5mg/L,可用增氧方法使溶氧达到8mg/L左右。 水体pH值不正常。pH<6.5或pH>9.0,可用调pH的方法,使pH值达到鱼类正常生长的范围内。 水中氨氮过高。可用换水的方法进行处理,若换水不方便,可用生物制剂进行处理,如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EM菌、光合细菌等。 3.饲养鱼类体质偏瘦 此种情况多为饲料原因。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偏低,造成鱼体偏瘦,一般情况下各饲料厂均能达到标准。有些养殖户为了

鱼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建议收藏)

鱼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建议收藏)【导读】养鱼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必须适合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鱼才能健康成长,鱼病的流行对于渔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威胁,有些鱼病,例如复口吸虫病和孢子虫病,一旦发病,并非简单的药物就能治疗。因此,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就显… 养鱼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必须适合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鱼才能健康成长,鱼病的流行对于渔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威胁,有些鱼病,例如复口吸虫病和孢子虫病,一旦发病,并非简单的药物就能治疗。因此,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鱼病预防的措施和方法都有那些呢? 一、清整池塘 可以有两方面,一是修整鱼池,二是彻底清塘消毒。清整池塘可以减少鱼病,变瘦塘为肥塘,增加放养量,巩固池堤,减少渗漏,增加农田肥料。 二、加强饲养管理和合理施肥 做好“水”“饵”“密”“防”“管”的养鱼单位,鱼病就会减少或者不发生。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这些重要的环节,把饲养管理和防治鱼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鱼少发病或不发病。放松了这些环节,即使有较好的防治药物和方法,也是不能彻底解决鱼病的问题。除鱼池

的清整,在鱼苗下池后,加强以下工作。 1.巡塘 观察有无浮头现象、有无疾病和敌害,记录水质变化情况、池鱼吃食及活动情况并作好巡塘日记。 2.适时投饵与施肥 (1)投饵,坚持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饵:①定质对饵料的质量要求精而鲜,②定位为了便于观察和检查鱼的吃食情况,③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有节制的投喂饵料,④定时投饵时间,在季节上应争取早开始,晚结束,这样可以延长池鱼生长期。 (2)施肥,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繁殖,给池鱼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施肥分施基肥和追肥两种。 三、做好药物预防 1. 鱼体消毒。可选用的方法有①洗浴法,②药物全池遍洒法, ③漂白粉挂篓消毒法,④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法。 2. 饵料、食场和工具消毒。 3. 投喂药饵预防。 四、病毒、细菌性鱼病的免疫预防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 泥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产生较大的养殖损失,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寄生虫病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在初春水温较低、鱼体受伤时较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2、鱼体感染此病时,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min,对发病鱼池用4%的食盐水和4mg/L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赤皮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该病对泥鳅危害大,尤其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率高。病鱼症状表现为鳍和腹部等皮肤呈灰白色,肛门冲血发红,继而肌肉溃烂,严重时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直至死亡。防治方法:避免鱼体受伤,全池泼洒1mg/L的漂白粉或 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打印病:患病部位主要在鱼体后半部,病灶红肿,多呈圆形或椭园形,此病多发生在7~9月份。防治方法:用1mg/L的漂白粉或2~4mg/L的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病鳅离群独游,摄食减少,鱼体瘦弱,常浮在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在鱼鳃部和体表所致,该病主要发生在5~8月。防治:

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mg/L或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杀虫药用后第二天或隔天再用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敌害:主要有蛙类、蛇、水生昆虫(如水蜈蚣、红娘华)、鸟类及凶猛性鱼类等。泥鳅养殖期间,要及时做好敌害清除工作:池塘的进、排水口要用密网拦滤,防止野杂鱼进入;经常清除池边杂草,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蛙卵及时捞除;对水蜈蚣、红娘华,可用95%的晶体敌百虫按0.5~1mg/L兑水全池泼洒;水蛇可用硫黄粉来驱赶,每亩用硫黄粉1.5kg撒在池堤四周;发现水鸟及时驱赶。

鱼苗鱼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鱼苗鱼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在养殖过程中,鱼苗鱼种经常会遇到各种疾病和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便为养殖户提供帮助。 1.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是鱼苗鱼种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防治方法包括: 饵料投放:合理投放饵料,避免过量喂食,以减少寄生虫的感染机会。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使用过滤器等设备,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药物治疗: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根据病情按需投放。 2.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是鱼苗鱼种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会引发各种炎症和疾病。防治方法包括: 饵料投放:合理投放饵料,避免过量喂食,以减少细菌的感染机会。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使用过滤器等设备,以减少细菌的滋生。 药物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等,根据病情按需投放。 3.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可能会使鱼苗鱼种出现各种疾病,如病毒性肠炎、病毒性神经坏死等。防治方法包括: 饵料投放:合理投放饵料,避免过量喂食,以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使用过滤器等设备,以减少病毒的滋生。 药物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病毒唑等,根据病情按需投放。 4.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可能会导致鱼苗鱼种生长缓慢、出现疾病甚至死亡。防治方法包括: 净水处理:使用活性炭、过滤棉等净水设备,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余氯检测:使用余氯检测试纸或仪器,定期检测水质余氯含量,保持余氯在适宜范围内。 5.营养不足 营养不足可能会导致鱼苗鱼种生长缓慢、抗病能力下降。防治方法包括: 饲料搭配: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鱼类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摄入。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以确保鱼苗鱼种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海水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海水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苗种检疫 对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检疫,是指对其疾病病原体的检查,目的是掌握养殖鱼类疾病病原体的种类,了解病原体对养殖鱼类感染、侵害的地区性、季节性以及危害程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杜绝病原的传播和流行。其次,由于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地区间苗种及亲本的交流日益频繁,对国外养殖种类的引进和移植也不断增加,如果不经过严格的疾病监测,就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引起某种疾病的流行。为了防止养殖鱼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保护渔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必须做好对养殖鱼类输入(进口)和输出(出口)的疾病检疫工作。 免疫接种是对养殖鱼类免遭暴发性流行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近些年来,已陆续有一些疫苗、菌苗用于预防鱼类的重要流行病,国内外都有一些专门机构对免疫接种方法进行研究。目前针对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病毒性出血败血症、弧菌病、气单胞菌病、爱德华菌病等,已有商品疫苗、菌苗。 鱼种消毒 鱼种培育阶段,应进行体表消毒。放养时或阶段性分养时,可用淡水配制的晶体敌百虫和硫酸亚铁,或其他药物的药液浸泡或泼洒消毒,同时拌饲投喂广谱性抗菌药物,以防病原体侵入。即使是健康的鱼种,亦难免带有某些病原体,尤其是从外地运来的养殖苗种。因此,在苗种放养时必须先进行消毒,可投放50g/m3PVP-1(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或投放10g/m3左右的高锰酸钾,或投放10~20g/m3漂白粉等,给苗种药浴10~

30分钟。药浴的浓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种类、个体大小和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 养殖用的各种工具,如网具、塑料和木制工具等,常是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特别在疾病流行季节。因此,在日常生产操作中,可将工具置于浓度为50g高锰酸钾/m3或200g漂白粉/m3等消毒液中浸泡5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每次工具用完后,经阳光暴晒后再用。 投喂的配合饲料可以不进行消毒;如投喂鲜活饲料,无论是从外地购进或自己培育生产的(含冷冻保存),都应在每立方米中加入100~200g漂白粉,浸浴5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投喂,建议最好不要投喂鲜活饵料。 定点投喂饲料的食场及其附近常有饲料剩余,时间长了或在高温季节会为病原菌的大量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很容易引起鱼类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疾病发生。所以,在疾病流行季节,应每隔1~2周对食场进行一次消毒。一般用250g漂白粉加适量水溶化后,泼洒到投饲场附近即可。 控制密度 网箱养殖要及时分箱,保持合适的养殖密度是促进生长、预防病害的有效措施。养殖密度应视水环境条件、鱼体规格和种类、网箱大小、池塘类型等情况而定。养殖密度过高会限制鱼类的正常生长,使得病害更容易发生且迅速扩散。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分箱,保持合适的养殖密度是促进生长、预防病害的有效措施。通常放养密度为5~10kg/m3,最终养殖密度以20~40kg/m3为宜。以放养100~150g大黄鱼为例,放养密度30~50尾/m3,最终养殖产量为15~25kg/m3。 放养密度会影响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密度过高容易发生疾病。因此,应根据鱼种、鱼体规格、网箱条件、水源水质等来

春季鱼病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春季鱼病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认为加强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以及三代虫病等。 一、发病的原因 1.由于越冬期长时间不摄食,鱼体体质弱,抵抗力差,极易被病原侵袭,造成流行。 2.许多病原或其孢子、休眠卵、幼虫等随水温的上升而

快速发育,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病原数量迅速增加,加大鱼体与病原接触,感染的机会。 3.漫长的冬季,池水处于低氧状态,池底各种有毒物质不断蓄积,水体因封冰而不能进行有效循环,导致水质恶化。 4.人为创伤。拉网或分塘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伤,客观上增加了鱼病的发生率。 二、防治措施 早春季节,细菌、寄生虫处于繁殖的初期,对药物比较敏感,此时灭菌、灭虫效果较好,抓住早春防治鱼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鱼病防治要从根本入手,采用内外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具体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1.进行水体消毒预防。池塘冰体解冻开塘后,应进行一次全塘水体消毒。预防细菌性疾病,用生石灰20g/立方米或二溴海因0.2g/立方米全池泼洒一次;预防寄生虫性鱼病,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0.7g/立方米全池泼洒,可杀灭车轮虫、中华鳋等,用90%晶体敌百虫0.2g/立方米~0.5g/立方米全池泼洒,可对引起寄生虫性鳃病或皮肤病的病原,如指环虫、鲺、锚头鳋、中华鳋的幼虫有杀灭作用。 2.提早开食,加强营养,增强鱼的体质。鱼类经过漫长的冬季,长时间不摄食,体内营养消耗很大,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所以,春季待水温上升到一定值时,要提早开食,并根据吃食鱼的数量、鱼体大小和摄食能力,在水温不断升高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投喂量,做到适量投喂。同时在全价

养殖场鱼类疾病防治的关键措施

养殖场鱼类疾病防治的关键措施 养殖业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养殖场的鱼类养殖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鱼类疾病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保障养殖场的鱼类健康和生产效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关键措施进行疾病的防治。以下是具体细节: 1. 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环境 - 养殖场的水质是鱼类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做好水体的管理和监测。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其满足鱼类生长的要求,如温度、PH值和溶解氧等。此外, 还要避免废水和化学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 提供充足的鱼类生长空间,避免过度密集养殖。过度拥挤会导致鱼类间的 竞争和压力增加,易诱发疾病传播。合理分配养殖池塘或水体,保证每尾鱼的生长空间。 - 消除鱼类养殖场的潜在疫源,如杂草、杂鱼等,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2. 选育抗病品种 - 遴选耐病种类进行鱼类养殖。通过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等技术手段,培育 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助于提高鱼类养殖场的整体免疫力。 - 引入外来优良品种,如引进国外先进的优良种苗;也可以进行家族育种, 选择具有优良品质和健康基因的个体繁殖。 3. 预防措施 - 接种疫苗来增强鱼类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适时接种已研发出的疫苗, 以达到防病目的。在接种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剂量,避免因过量而产生副作用。

- 定期进行鱼类体检、病原菌检测和病虫害监测,早发现、早防治,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此外,保持养殖场的卫生和清洁,定期消毒鱼池、设备和用具,预防病原体的滋生。 4. 合理饲养管理 - 提供科学合理的饲料,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饲料要具有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避免长期单一的饲料类型引起的营养失衡。同时,饲料的质量要有保障,避免因饲料污染引发疾病。 - 注意饲料投喂的时间和数量,避免过度饲养引起的水体污染和鱼类消化系统疾病。要根据鱼类的饲养习性和生活习惯来合理安排饲料的投喂方式。 - 定期清理鱼类粪便和残饵,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度,减少病原体的积聚和滋生。 5. 积极治疗和隔离 - 发现鱼类患病后,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和兽医指导进行施药。 - 对患病的鱼类进行有效隔离,避免病原体扩散传播。将患病鱼类单独放入隔离池或网箱中,防止与健康鱼类接触,同时提供适当的养分和环境条件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养殖场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环境、选育抗病品种、预防措施、合理饲养管理和积极治疗和隔离。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场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养殖场主和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养殖环境和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并与兽医专家合作,共同努力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鱼时常见的几种寄生虫疾病及防治方法

养鱼时常见的几种寄生虫疾病及防治方 法 寄生虫是养殖业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不仅是猪牛羊鸡经常得寄生虫,水中的鱼也面临着几种寄生虫的危害,寄生虫不仅影响鱼的生长速度,严重的还会造成鱼类死亡,所以在寄生虫病爆发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鱼类常见的几种寄生虫及防治方法。 一、三代虫 症状:病原体为三代虫。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在感染三代虫的病鱼极度不安,体表、鳃黏液增多,呼吸困难,浮头早,不影响摄食。患此病的鲁鱼反而镊食旺盛,摄食后迎风跳跃。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 流行情况:发病季节为春夏、夏秋季节交替时。 防治方法:1、外用敌百虫每亩水深一米,使用本品400克,加水稀释200倍后全池均匀泼洒。2、外用10%甲苯咪唑0.15ml/立方米,全池泼洒。 二、指环虫 症状:指环虫寄生于鱼鳃,随着虫体增多,鳃丝受到破坏,病虫鳃丝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鱼体烦躁跳跃。病鱼鳃盖张开,呼吸困难,游动缓慢百死亡。 流行情况:发病季节为春夏、夏秋之交的5mdash;6月和8-9月。 防治方法:1、外用敌百虫每亩水深一米,使用本品400克,加水稀释200倍后全池均匀泼洒。2、4.5%氯氰菊酯溶液0.02一O.03毫升/立方米,用水稀释2000倍后全池泼洒。

三、锚头鳋 症状:锚头鳋(俗称锚头虫、铁锚虫,又称针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只有雌虫才寄生在患病。 流行情况:锚头鳋流行期很长,夏秋季较多。对观赏鱼、草鱼、鲫鱼、鳙鱼危害较大。防治方法:1、鱼池用生石为彻底清塘,杀灭锚头鳋幼虫及虫卵。严禁病鱼人池,引起感换。2、高锰酸钾10-20克/立方米,视水温和鱼的体质好坏控制浸浴时间。3、外用敌百虫每亩水深一米,使用本品400克,加水稀释200倍后全池均匀泼洒。 四、中华鳋 症状:该病又叫鳃蛆病,病原体为中华鳋,主要寄生在鱼鳃上。当中华鳋寄生在鱼鳃上后,鱼呼吸困难,大不中跳跃不安,食欲减退,体色发黑,严重时离群独游,不久死亡。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流行时间广,大水面养殖最为常见。 防治方法: 1、鱼池用生石为彻底清塘,杀灭中华鳋幼虫及虫卵。严禁病鱼人池,引起感换。 2、高锰酸钾10-20克/立方米,视水温和鱼的体质好坏控制浸浴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3、外用敌百虫每亩水深一米,使用本品400克,加水稀释200倍后全池均匀泼洒。 以上就是鱼类常见的几种寄生虫疾病和防治方法,不同的鱼类面临的主要寄生虫危害有所不同,感染不同的寄生虫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大家需要根据鱼类的症状进行判断,及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

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渔业养殖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疾 病问题。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防治,将对养殖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和预防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疾病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介 绍几种常见的养殖渔业疾病,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是养殖渔业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污染的水体会导致鱼类 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从而引发疾病。为了预防水质污染, 养殖渔业工作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监测水质:定期测试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和硝 酸盐等指标,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 2.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鱼类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放养,从而减 少废料和有机物的积累。 3. 进行水质处理:利用生物过滤器、活性炭和植物塘等方法,净化 水质,去除污染物质。 二、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是养殖渔业中常见的疾病问题。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鳃虱、鱼疥螨等,它们会寄生在鱼体表面或鳃部,给鱼类带来很大的危害。 为了预防寄生虫感染,养殖渔业工作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检查鱼类的体表和鳃部:定期检查鱼类的体表和鳃部,并用 药物喷洒或浸泡来消灭寄生虫。 2. 利用天敌控制寄生虫:引入天敌如鲈鱼、青蛙等,帮助减少寄生 虫数量,达到控制寄生虫感染的目的。 3. 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养殖池或网箱,去除寄生虫的生存环境。 三、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是养殖渔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细菌感染可能导致鱼类 的免疫系统受损,引起消化道疾病、鱼体溃烂等。为了预防细菌感染,养殖渔业工作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适宜的水质和饲料: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水温,提供优质饲料,增强鱼类的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2. 定期消毒设备和养殖环境:定期对养殖设备、塘口等进行消毒, 杀灭细菌,减少污染源。 3. 引入益生菌:适当引入益生菌,增加消化道有益菌的数量,提高 鱼类的免疫力。 四、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养殖渔业中常见的致命性疾病。病毒感染会导致鱼类的 免疫功能紊乱,出现器官出血、鱼体溃烂等症状。为了预防病毒感染,养殖渔业工作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常见疾病防治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常见疾病防治 养殖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确保养殖鱼类的健康 和良好的生长,我们需要了解与预防常见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本 文将针对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常见疾病,提供一些预防和治理 方法。 一、养殖鱼类常见疾病概述 养殖鱼类常见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以及病毒性 疾病等。其中,细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常见的细菌性 疾病包括红皮病、伤口感染、鳗状病和水下丝菌病等。寄生虫性疾病 主要有鱼虱病、鳃蚤病以及白点病等。病毒性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病、鳃腫病等。 二、预防和治理方法 1. 养殖鱼类场地和环境卫生的管理 保持养殖鱼类场地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清理,清除残饵和粪便,防止污水积聚。此外,需要确保池塘水源干净无污染,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加强场地的通风和日照,保持养殖环境的适宜。 2. 进行规范的养殖鱼类饲养管理 规范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应根据不同品种的鱼类,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并确保饲养过程符合规程。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避免过量饲养造成水质恶化和病菌传播。及时清理鱼塘底部沉积的废料和残饵,保持水质清洁。 3.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病消毒 定期进行养殖鱼类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疫苗接种能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罹患疾病的风险。此外,进行防病消毒措施也是必要的。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卵。 4. 健康监测和早期发现 定期对养殖鱼类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和迹象。通过观察鱼类的行为和外观,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重视养殖鱼类的生长发育情况,保持适宜的水温和饲养环境。 5. 处理疾病的技巧和方法 当养殖鱼类出现疾病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选择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进行规范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此外,利用生物控制措施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如利用天敌控制寄生虫。 三、总结 养殖渔业工作中养殖鱼类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理是确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场地和环境的卫生管理,规范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病消毒,健康监测和早期发现异常情况,以及合理处理疾病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提高养殖

梭鱼的疾病防治

梭鱼的疾病防治 梭鱼属鲻形目梭属,外部形态与鲻鱼相似,但脂眼睑不发达,生活于沿海和河口,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广温、广盐性鱼类。自然状况下刮食硅藻类及腐败有机质,也食底栖生物。池塘养殖中可利用人工配合饵料。在养殖品种中有”南鲻北梭”的说法。在江苏及以北地区主要以梭鱼养殖为主。 近年来,沿海地区采用淡水池塘养殖梭鱼的势头发展迅猛,由搭配养殖向主养方向发展,随着放养密度的加大,各种病害也日渐增多,甚至有的地区由于病害的原因造成绝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试验和总结,现将梭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 流行情况及症状:水霉主要在早春、冬季发生,水温5~26℃均可生长、繁殖。凡是受伤、受冻伤的鱼均可被感染,病鱼伤口处灰白色,有棉絮状菌丝,病鱼体发黑、焦躁不安与池塘中固体物发生摩擦,有的病鱼寄生处出现竖鳞。 防治方法:①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自身的抵抗力,避免鱼体出现鳞片脱落及冻伤。②对受伤鱼体采用400克/立方米食盐加400克/立方米小苏打水溶液混合后浸洗。③使用硫醚沙星全池泼洒。④使用水霉净全池泼洒。⑤内服抗生素,防止细菌感染,快速控制病情。 二、车轮虫病 流行情况及症状:主要发生在鱼苗、鱼种阶段,终年可

见,但以5~8月份多见,发病后鱼体色发黑,分泌大量粘液,出现烂鳃现象,一般情况下镜检可确诊。 防治方法:①鱼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②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③高锰酸钾10~20克/立方米水溶液洗浴10~30分钟或8~10克/立方米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洗浴。④苦楝枝叶每亩1米水深用20~30千克煮汁后泼洒。⑤生韭菜每亩1米水深用3~5千克捣烂后加食盐100克全池泼洒。⑥口服鱼虫克星每千克饲料加1克。 三、指环虫病 流行情况及症状:此病主要流行于春末秋初,适宜温度20~50℃,主要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丝上,少量寄生没有明显的症状,在镜检中可见较多的虫体在鳃丝上蠕动。鳃丝肿胀,有大量粘液产生。 防治方法:①0.3~0.7克/立方米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②蠕虫净(丙硫咪唑)按说明书剂量使用。⑧甲苯咪唑每次口服每千克鱼体重50毫克,每天一次,连用2~3次。 四、烂鳃病 流行情况及症状:此病流行于4~10月份,水温在20℃以上。分细菌性烂鳃、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鳃片上有绿色、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粘液多,并常粘附淤泥,严重者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充血、腐烂成圆形,故有”开天窗”之说。鳃丝组织镜检,有寄生虫可诊断为寄生虫引起的

越冬鱼类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越冬鱼类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由于冬季普遍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摄食较少,其生长速度也随之较慢,对病害的抵抗力也逐渐减小;如不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成活率将严重降低,养殖效益自然减少。为了避免此类似问题的发生,现介绍几种处理越冬鱼类病害及防治的方法。 一、提高池塘水位 冬季养殖鱼类的池塘水位应保持1.5米以上(有条件的尽量将水位提到最高保水线),这样才能确保低温阴雨或下霜雪的天气时,塘里的水相对稳定,降低鱼类冻伤的风险。 二、主要病害防治 越冬鱼类的病害虽比夏秋季节少,但染上病后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也不低。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有: 1、水霉病或鳃霉病 病原为水霉科的水霉和绵霉两个属的一些种类,繁殖适温为13-18℃。主要是机械损伤或冻伤水生动物,引起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焦躁不安;随着水霉的生长病鱼体表上有一团棉絮状物质,使其负担过重行动迟缓、逐渐消瘦,如不治疗慢慢死亡。 治疗方法: (1)投放鱼种前彻底清塘消毒,操作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2)万一鱼体受伤,应立即用4%的粗盐水溶液药浴5分钟。 (3)如发现有患水霉病的鱼,以每立方水用400克小苏打和

400克粗盐混合溶水后全池泼洒;连续2次,每天一次。(4)或用五倍子每立方水4克,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全池泼洒;连续2次,每天一次即可。 2、小瓜虫病 流行于水温15-25℃时,危害各种淡水鱼类的各年龄段。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主要症状:病鱼体表发黑游泳迟钝,常浮于水面,有时集群绕池;检查病鱼体表、鳍条、鳃部、口腔等处都有许多小白点。 治疗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增强鱼体免疫力。(2)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然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3)粗盐0.2%-0.3%浓度的溶液浸泡病鱼10-15分钟。 (4)每亩水面均1米深可用250-300克干辣椒,加2公斤清水,煮沸后熬10分钟;再停火半小时后,又煮沸熬10分钟;又再停火半小时后,加入100克干姜片和1公斤清水,再煮沸熬15分种;然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连续2天,每天一次,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3、鲤春病毒血症 主要危害鲤科鱼类,流行于13-20℃的水温;病原为鲤春病毒血症。症状:病鱼呼吸缓慢,沉入池底或失去平衡侧游;体色发黑,常有出血斑点;眼球突出和出血;鳃颜色变淡并有出血点;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肌肉也因出血而呈红色;肝、脾、肾肿大,颜色变淡。 治疗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