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词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让:责备,责怪。

2.尤:罪过,过错;怨恨;归咎;特别。

3.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4.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5.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6.劾:揭发罪状。

7.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8.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9.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10.觐:原指诸侯朝见天子。

11.祚:福;帝王。

践祚:登上帝位。

1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13.课:考核、督促、征收。

14.风、化:教育感化。

1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16.游:①游玩,浏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17.趣、趋:①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18.劾:举报,检举,揭发。

1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20.短:进谗言,说坏话。

21.固:本来,坚持,坚固。

22.第:但、只管。

23.贷:借出,宽恕。

24.逮:达到。

25.迨:等到。

26.殚:竭尽。

27.耽:沉溺。

28.但:只、仅仅,徒然。

29.惮:畏惧。

30.秩:官吏的俸禄,次序。

31.恶:哪里,讨厌。

32.典:法则、制度,主管,主持。

33.吊:慰问。

34.牒:文书。

35.谮:诬陷。

36.斫:砍。

37.诘:责问。

38.靖:安定。

39.就:接近。

40.竟:完毕、终了,从头到尾。

41.绝:断绝,非常,超越,横渡。

42.堪:忍受,能够。

43.悉:全、尽。

44.息:生长,繁殖,停止。

45.袭:因循,沿袭,侵袭。

46.葸:畏怯。

47.黠:狡猾。

48.狎:轻侮。

49.遐:远。

50.暇:空闲。

51.下:攻克,交给……去处理。

52.鲜:少。

53.先:祖先,死去的。

54.嫌:疑惑,仇怨。

55.相:容貌,辅助。

56.荫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上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57.隅:角落。

58.不虞:没料到。

59.渝:改变。

60.膺:胸。

61.英:花。

62.营:经营,谋求。

63.寓:寄寓。

64.谕:告诉,知道,了解。

文言文各种字的翻译

文言文各种字的翻译

1. 也:表示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啊”等。

例:吾亦知其然也。

(我也知道是这样的。

)2.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等关系。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整天思考,不如片刻所学。

)3.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子路于卫,闻其有孔子,欲往从之。

(子路在卫国,听说有孔子,想去跟从他。

)4.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

例:吾有何德,而敢受君子之教?(我有什么德行,敢接受君子的教诲?)5. 且:副词,表示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吾欲观其徵,而未知其极。

(我想观察它的征兆,却不知道它的极限。

)6. 乃:连词,表示结果、原因等。

例:吾尝三思,乃决行之。

(我反复思考三次,才决定行动。

)7. 焉: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里”、“怎么”等。

例:吾欲问之,焉可得也?(我想问他,哪里能找到呢?)8. 其:代词,表示指代。

例:吾未见其明,而不识其暗。

(我没有见过他的明,却不知道他的暗。

)9. 若:连词,表示条件、假设等。

例:若有人兮,知吾之者。

(如果有人知道我。

)10. 虽:连词,表示让步、转折等关系。

例:虽千万人,吾往矣。

(即使有千万人,我也去。

)11. 以:介词,表示原因、方式等。

例:吾以吾之不才,而得为君之臣。

(因为我能力不足,却能得到君主的信任。

)12.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吾于此时,方有所悟。

(我在这个时候,才有了一些领悟。

)以上仅为部分文言文常用字的翻译和解释,实际上,文言文中还有很多独特的字词,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1. 君子:今译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士:今译为读书人、知识分子。

3. 天子:今译为皇帝。

4. 臣:今译为臣子,对君主或上级的尊称。

5. 宫:今译为皇宫,古代帝王的居所。

6. 治:今译为治理,指国家、地方或事务的管理。

7. 朝:今译为朝廷,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二、动词1. 为:今译为做、成为。

2. 行:今译为走、行走。

3. 说:今译为说、讲。

4. 求之:今译为寻找。

5. 得:今译为得到、获得。

6. 赋:今译为写诗、作文。

7. 谈:今译为谈论、议论。

三、形容词1. 美哉:今译为多么美好啊。

2. 善:今译为好、优秀。

3. 知:今译为聪明、有智慧。

4. 仁:今译为仁爱、仁慈。

5. 贤:今译为有才能、有德行。

6. 诚:今译为真诚、诚实。

1. 然:今译为然而、可是。

2. 犹:今译为还、仍然。

3. 盖:今译为因为、由于。

4. 乃:今译为就是、就是。

5. 而已:今译为罢了、就如此。

五、连词1. 而:今译为并且、而且。

2. 则:今译为那么、就。

3. 故:今译为因此、所以。

4. 且:今译为而且、并且。

5. 若:今译为如果、假如。

六、助词1. 者也:今译为……的。

2. 焉:今译为在那里、怎么。

3. 以:今译为用、因为。

4. 于:今译为在、对于。

5. 于乎:今译为吗。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字词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当然,文言文博大精深,以上仅为冰山一角。

在阅读文言文时,还需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文言文常见的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见的字词翻译

1. 于是:表示因此、因此之故。

翻译:因此、于是乎。

2. 虽然如此: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3. 然而者:然而、但是。

翻译:然而、但是。

4. 于是乎: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5. 以至于:以至于、以致于。

翻译:以至于、以致于。

6. 然后者: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7. 于是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8. 于是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9. 于是乎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0. 以其:因为、由于。

翻译:因为、由于。

11. 而已:罢了、如此而已。

翻译:罢了、如此而已。

12. 于是乎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3. 于是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4. 以其然: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15. 然后也: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16. 于是乎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7. 虽然者: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18. 于是乎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9. 然后者也: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20. 以其然也: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21. 于是乎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2. 于是者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3. 虽然者也: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24. 于是乎者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5. 于是者者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6. 以其然者也: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中许多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这些字词的翻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积累这些字词,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翻译

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翻译

一、重要字词翻译1. 乃:于是、就例句:吾乃华夏子孙,当自强不息。

(我是华夏子孙,应当自强不息。

)2. 之:的、之例句:山川之壮,无出其右。

(山川的壮丽,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于:在、对于例句:子路于孔子之门,为弟子之首。

(子路在孔子的门下,是弟子中的佼佼者。

)4. 而:并且、而且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5.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无欲,故能成其大。

(因为他没有欲望,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6. 之:的、之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7. 于:在、对于例句:孟子见梁惠王,言王之政。

(孟子见到梁惠王,谈论王的政治。

)8. 而:并且、而且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贵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可贵的原因。

)9.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善也,故能得民心。

(因为他善良,所以能够得到民心。

)10. 之:的、之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能立功名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能够建立功名的道理。

)二、字词解释1. 乃:表示原因、目的、结果等,相当于“于是”、“就”。

2. 之: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相当于“之”。

3. 于:表示位置、时间、原因等,相当于“在”、“对于”。

4. 而: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相当于“并且”、“而且”。

5. 以:表示手段、原因、条件等,相当于“用”、“因为”。

通过以上对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的翻译和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知识。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注意对字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和解释,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1. 字词翻译:(1)之: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例句:吾友之书,何在?(我的朋友的书在哪里?)(2)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判断。

例句:人生者,自有所欲也。

(人生,自然有所追求。

)(3)其: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他的”或“它的”。

例句:夫子之车,其破矣。

(夫子的车,它的破了。

)(4)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欲往矣,而路途遥远。

(我想去了,但是路途遥远。

)(5)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目的等。

例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用文学交流朋友,用朋友辅助仁德。

)2. 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男子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3. 文言文特点:(1)句子结构紧凑,省略较多。

(2)用词古雅,富有韵味。

(3)修辞手法多样,如对仗、排比等。

(4)注重意境,富有哲理。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文言文常用字词句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文言文高中必背字词翻译

文言文高中必背字词翻译

一、字词解释1.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主张“性善论”。

3. 孟轲:孟子,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4.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5. 弟子:学生。

6.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7. 恕:宽容、仁爱。

8. 仁:仁爱之心。

9. 礼:礼节、礼仪。

10. 智:智慧、聪明。

11. 信:诚实、守信。

12. 忠:忠诚、忠心。

13. 诚:真诚、诚实。

14. 义:正义、道义。

15. 勇:勇敢、有胆识。

16. 恕:宽容、仁爱。

17. 恕:宽容、仁爱。

18. 恕:宽容、仁爱。

19. 恕:宽容、仁爱。

20. 恕:宽容、仁爱。

二、字词翻译1. 孔子:Confucius2. 孟子:Mencius3. 孟轲:Mencius4. 孝悌:filial piety and respect for the elder brother5. 弟子:student6. 君子:a man of virtue7. 恕:tolerance8. 仁:benevolence9. 礼:etiquette10. 智:wisdom11. 信:honesty12. 忠:loyalty13. 诚:sincerity14. 义:justice15. 勇:bravery16. 恕:tolerance17. 恕:tolerance18. 恕:tolerance19. 恕:tolerance20. 恕:tolerance三、字词例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

”)3.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吗?)4.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的交往淡如水,小人的交往甜如蜜。

)5. 恕近于仁,故曰:“恕。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一、名词1. 人:人,通“仁”,仁爱、仁德之意。

如:“仁者爱人。

”(孔子《论语》)翻译:仁爱的人爱别人。

2. 天:自然界,宇宙。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翻译:宇宙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3. 地:土地、大地。

如:“地广人稀。

”(成语)翻译: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4. 国:国家、国度。

如:“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翻译: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然存在。

5. 家:家庭、家族。

如:“家和万事兴。

”(成语)翻译:家庭和睦,万事兴旺。

二、动词1. 为:做、成为。

如:“为天下先。

”(成语)翻译:成为天下的先锋。

2. 行:走、行走。

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语)翻译:走了一百里的路,还剩下九十里。

3. 见:看见、出现。

如:“见贤思齐焉。

”(孔子《论语》)翻译: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

4. 得:得到、获得。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翻译:行善事的人得到多帮助,行恶事的人得到少帮助。

5. 失:失去、丢失。

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翻译:在东方失去了,在西方得到了。

三、形容词1. 大:大、巨大。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小:小、微小。

如:“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成语)翻译:小事隐藏在野外,大事隐藏在市井。

3. 善:善良、善良的。

如:“善者不仁,仁者不善。

”(孔子《论语》)翻译:善良的人不仁,仁爱的人不善良。

4. 恶:邪恶、邪恶的。

如:“恶贯满盈。

”(成语)翻译:罪恶深重。

5. 美丽:美丽、美好的。

如:“美人迟暮。

”(成语)翻译:美丽的女子迟暮。

四、副词1. 乃:于是、就。

如:“乃知非吾罪也。

”(成语)翻译:才知道不是我的罪过。

2. 即:就是、即是。

如:“即位为帝。

”(成语)翻译:即位成为皇帝。

3. 所:所、所……的地方。

如:“所过之处,草木皆兵。

”(成语)翻译:所经过的地方,草木都变成了兵。

中考文言文翻译字词翻译

中考文言文翻译字词翻译

1. 古义: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例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劝学》)翻译:至于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东西,也就不能到达。

2. 古义: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翻译: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 古义:凭借;今义:依靠。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 古义:以为;今义:认为。

例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劝学》)翻译:因为他们探求和思考深邃,而且没有不思考的事物。

5. 古义:征求;今义:寻求。

例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翻译:没有蛇、鳝的洞穴它们就无处存身。

6. 古义:寄托;今义:托付。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翻译: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

7. 古义:通“逾”,超过;今义:越过。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翻译: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8. 古义: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例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劝学》)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9. 古义:感到疑惑;今义:感到困惑。

例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劝学》)翻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于险阻、僻远的地方。

10. 古义:所以;今义:因此。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在翻译文言文时,除了理解字词的基本意义外,还要注意其特殊的用法和语境。

例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通过对字词的准确翻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常用的字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字词,并给出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翻译。

一、人物称谓1. 吾(wú):我2. 子(zǐ):你3. 焉(yān):他4. 予(yú):我、咱们5. 卿(qīng):你、您6. 赐(cì):姓氏二、时间词1. 朝(zhāo):早晨、早上2. 晨(chén):早晨、清晨3. 暮(mù):傍晚、黄昏4. 昼(zhòu):白天、日间5. 夕(xī):傍晚、夜晚7. 明(míng):明天8. 晦(huì):前天、过去的日子三、动词1. 行(xíng):走、进行2. 入(rù):进入、入睡3. 出(chū):离开、出去4. 将(jiāng):将要、即将5. 及(jí):到达、达到6. 往(wǎng):向、朝着7. 归(guī):回到、归属8. 故(gù):因此、所以四、地点词1. 家(jiā):家、房子2. 城(chéng):城市、都市3. 山(shān):山、山岳4. 水(shuǐ):水、江河6. 田(tián):田地、农田7. 天(tiān):天空、上天五、形容词1. 美(měi):美丽、漂亮2. 强(qiáng):强大、强壮3. 富(fù):富有、有钱4. 贫(pín):贫穷、贫困5. 长(zhǎng):长的、高的6. 短(duǎn):短的、低的7. 小(xiǎo):小的、年幼8. 大(dà):大的、年长六、表示数量的词1. 无(wú):没有、无数2. 有(yǒu):有、存在3. 多(duō):多、许多4. 少(shǎo):少、很少5. 半(bàn):一半、半个6. 全(quán):全部、整个七、连词1. 而(ér):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2. 若(ruò):表示假设或条件,相当于“如果”3. 以(yǐ):表示手段或目的,相当于“用”4. 因(yīn):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5. 所(suǒ):表示被动或结果,相当于“被”八、助词1. 之(zhī):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2. 乎(hū):用于疑问句,相当于“吗”3. 也(yě):表示转折或加强,相当于“也是”4. 矣(yǐ):表示肯定或结束,相当于“了”5. 之(zhī):表示动作的方向,相当于“往”这些常用字词的翻译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汝——你
予——我;给
夫——那;句首发语词;丈夫;成年男子的通称,人
奉——通“俸”侍奉;接受、奉行;供养
妻子——妻子和孩子
曰——说
睡——坐寐,即坐着打瞌睡
股——大腿
谤——指公开批评错误
爱——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谪——贬官
谢——感谢;道歉
虽——虽然;即使
愠——怨恨
遂——于是就
故——特意;缘故
旦——早晨
俨然——整齐的样子
乳——喂奶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交通——交错相通
鲜美——鲜嫩美丽
持——凭借,依靠
良——真、实在
蕃——多
辞——推辞;语言
策——马鞭;鞭打、驱使;记录;计谋鹄——天鹅
安——怎么;养
卑——低下;身份低微
进——在朝廷上做官
退——不在朝廷上做官
去——放弃;距离;离开
方——面积
以——所以;认为;因为
暝——昏暗
居——停留。

文言文常翻译字词

文言文常翻译字词

一、名词1. 君子:指品德高尚之人,有道德修养的人。

2. 父母:指父亲和母亲,泛指长辈。

3. 国家:指国家政权,国家机构。

4. 邻邦:指相邻的国家,泛指邻近的地区。

二、动词1. 闻:听,得知。

2. 行:走,行动。

3. 知:知道,了解。

4. 见:看见,遇见。

三、形容词1. 仁:仁爱,仁慈。

2. 智:智慧,聪明。

3. 善:善良,有德行。

4. 贤:有才德,有才能。

四、副词1. 然:如此,这样。

2. 虽:虽然,尽管。

3. 且:并且,而且。

4. 犹:还,仍然。

五、介词1. 于:在,对于。

2. 以:用,以……为。

3. 为:做,作为。

4. 于:比,较。

六、连词1. 而:并且,而且。

2. 故:因此,所以。

3. 若:如果,如同。

4.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以下,试举几例文言文中的句子及其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有道德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趣的人。

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父母在世时,不远行,如果出游,必须有固定的目的地。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追求真理。

总之,文言文中诸多字词,虽历经千年,但其内涵依旧丰富。

通过对这些字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

古代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古代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又称古文,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的总称。

它始于先秦,盛行于汉代,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直至近现代。

文言文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韵味,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以下将介绍一些古代文言文常考字词的翻译。

二、古代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 且翻译:并且、而且、又、还。

例句:吾欲与汝游,且去也。

(吾欲与汝游,并且要去。

)2. 故翻译:所以、因此、因此之故。

例句: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斗。

)3. 而翻译:并且、而且、然后、于是。

例句:吾友善吾,而吾善之。

(我的朋友对我好,并且我也对他好。

)4. 之翻译:这、那、的、之、往。

例句:吾之友善吾,而吾善之。

(我的朋友对我好,我对他也好。

)5. 于翻译:在、于、对。

例句:吾生于斯,长于斯。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

)6. 也翻译:了、啊、呀、吗。

例句:吾欲与汝游,也去也。

(我想和你一起去,也去了。

)7. 以翻译:用、以、因为。

例句:吾以剑刺之,以杀之。

(我用剑刺他,为了杀死他。

)8. 于翻译:比、比得上。

例句:吾善剑,于万人之中,独吾能胜之。

(我擅长剑术,在万人之中,只有我能胜过他。

)9. 何翻译:什么、怎么、为什么。

例句:吾问之,何以为生?(我问他,他怎么生活?)10. 而翻译:如果、那么。

例句:吾欲与汝游,而汝不欲,吾亦不游。

(我想和你一起去,如果你不想去,我也不去。

)11. 且翻译:并且、而且、又、还。

例句:吾友善吾,且吾善之。

(我的朋友对我好,并且我也对他好。

)12. 也翻译:了、啊、呀、吗。

例句:吾欲与汝游,也去也。

(我想和你一起去,也去了。

)13. 以翻译:用、以、因为。

例句:吾以剑刺之,以杀之。

(我用剑刺他,为了杀死他。

)14. 于翻译:比、比得上。

例句:吾善剑,于万人之中,独吾能胜之。

(我擅长剑术,在万人之中,只有我能胜过他。

)15. 何翻译:什么、怎么、为什么。

例句:吾问之,何以为生?(我问他,他怎么生活?)三、总结通过以上对古代文言文常考字词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常用文言文的字词翻译

常用文言文的字词翻译

1. 之翻译:的、地、得、之间等。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2. 而翻译:并且、而且、却、就等。

例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3. 也翻译:也、啊、呢等。

例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以翻译:用、以、以及、因为等。

例句:“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翻译:孔子说:“君子用文化来结交朋友,用朋友来辅助自己的仁德。

”5. 于翻译:在、于、对于等。

例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享受它的人。

”6. 于翻译:在、于、对于等。

例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忧愁不断。

”7. 也翻译:也、啊、呢等。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8. 而翻译:并且、而且、却、就等。

例句:“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也翻译:也、啊、呢等。

例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10. 于翻译:在、于、对于等。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以上仅为常用文言文字词的翻译示例,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字词繁多,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

文言文带字词解释翻译

文言文带字词解释翻译

余少时,尝游于泰山之阳。

见一老翁,须眉皆白,步履矫健,行于山间。

余问之:“翁,子何自出?”翁曰:“吾自山中出,采药尔。

”余曰:“采药何为?”翁曰:“采药以疗病,以济世。

”余曰:“善哉!翁之德,可谓仁矣。

”翁微笑,曰:“子亦游于山乎?”余曰:“然。

”翁曰:“子知山之奇观乎?”余曰:“未知。

”翁曰:“吾将导子游之。

”【字词解释】余:我。

尝:曾经。

游:游玩。

泰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

阳:山的南面。

翁:老者。

须眉:胡须和眉毛。

白:白色,这里指年老。

步履:行走。

矫健:强壮有力。

采药:采集草药。

疗病:治疗疾病。

济世:救助世人。

善哉:好呀。

德:品德。

仁:仁爱。

微笑:微笑。

导:引导。

【翻译】我年轻时,曾经游览过泰山的南面。

看到一个老者,胡须和眉毛都已经变白,步履矫健,在山间行走。

我问他:“老先生,您从哪里出来?”老者说:“我从山中出来,是为了采药。

”我问:“采药做什么?”老者说:“采药是为了治病,为了救助世人。

”我说:“好呀!老先生的品德,可以说是仁爱了。

”老者微笑着说:“你也来游玩山间吗?”我说:“是的。

”老者说:“你知道山中的奇观吗?”我说:“不知道。

”老者说:“我将引导你游览。

”【全文翻译】我年轻时,曾经游览过泰山的南面。

看到一个老者,胡须和眉毛都已经变白,步履矫健,在山间行走。

我问他:“老先生,您从哪里出来?”老者说:“我从山中出来,是为了采药。

”我问:“采药做什么?”老者说:“采药是为了治病,为了救助世人。

”我说:“好呀!老先生的品德,可以说是仁爱了。

”老者微笑着说:“你也来游玩山间吗?”我说:“是的。

”老者说:“你知道山中的奇观吗?”我说:“不知道。

”老者说:“我将引导你游览。

”。

文言文字词翻译

文言文字词翻译
没有(什么)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译文:假如人想要得到
的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使人生存下去的方法有什么不能使用的呢?
⑶副词
表否定,不
例: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译文:成名在仓促之间不知用什么办法来解救,跺着脚, 急得变了脸色。
⑶副词
很,非常
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
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
全都没有。
42.
动词
经得起,受得住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岀,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
一个接一个岀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按照宫内方法制造出来的,不敢约会亲友。
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
例: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译文:内部订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业生产。
内心
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译文:现在您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
心却怀着犹豫不决的打算。
读音二:nd,通"纳"
动词
让进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文言文字词翻译
41.绝,jue
⑴动词
断绝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
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
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小学文言文翻译字词解释

小学文言文翻译字词解释

一、原文: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在选择邻居时,特意选择了一个贤良的女子居住的地方。

孟子不学习,他的母亲就折断了织布的梭子。

字词解释:1. 昔者:从前。

2. 孟母:孟子的母亲。

3. 择邻:选择邻居。

4. 而处子:居住。

5. 子:儿子,这里指孟子。

6. 不学:不学习。

7. 断:折断。

8. 机杼:织布的梭子。

二、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字词解释:1.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 三人行:三个人一起行走。

3. 必有我师焉: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5. 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三、原文:《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易经》中说:“天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面对。

”字词解释:1. 《易经》:又称《周易》,是一部古代的占卜哲学著作。

2. 天行健:天的运行刚健有力。

3.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4. 以自强不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孟子说:“行善事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而行恶事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字词解释:1.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 得道多助:行善事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

3. 失道寡助:行恶事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五、原文:《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译文:《大学》中说:“修养自己,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

”字词解释:1. 《大学》:儒家经典之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 修身:修养自己。

3. 齐家:管理好家庭。

4. 治国:治理好国家。

5. 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通过以上对小学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解释,我们不仅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还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与哲理。

文言文的翻译字词

文言文的翻译字词

1. 乃:表示“是、就是”,如:“吾乃孟子。

”(我是孟子。

)2. 之:代词,表示“他、她、它”,如:“孔子之门人,颜回之贤。

”(孔子的学生,颜回很贤能。

)3. 而已:表示“罢了、就如此”,如:“吾食之而已。

”(我只吃这么多了。

)4. 何以:表示“为什么”,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为什么解忧?只有杜康酒。

)5. 故:表示“所以、因此”,如:“孔子学琴于师旷,故能知音。

”(孔子向师旷学琴,所以能懂得音乐。

)6. 虽:表示“即使”,如:“虽千里之外,吾往矣。

”(即使千里之外,我也去了。

)7. 焉:表示“在哪里”,如:“吾将焉求?”(我将去哪里寻求?)8. 以:表示“用、以……为”,如:“吾以马为良。

”(我认为马是好东西。

)9. 之:表示“的”,如:“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的乐趣,得到心中,寄托在酒中。

)10. 而:表示“并且、而且”,如:“吾友三人,皆才子,而吾独愚。

”(我的三个朋友都是才子,而我却很愚笨。

)11. 宜:表示“应该、应当”,如:“宜早作准备。

”(应该早点做好准备。

)12. 而且者:表示“……并且……”,如:“吾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且学而不厌。

”(我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且学而不厌。

)13. 所:表示“……的地方、……的”,如:“吾有所思,不可具道。

”(我有一些想法,无法一一说明。

)14. 之:表示“……的样子”,如:“其貌不扬,而其才横溢。

”(他长得不怎么样,但才华横溢。

)15. 也:表示“……的样子”,如:“其心似火,其行似风。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他的行为像风一样迅疾。

)16. 以其:表示“因为……”,如:“以其才高,故人皆敬之。

”(因为他才华横溢,所以人们都很尊敬他。

)17. 之:表示“……的”,如:“吾欲游名山,观胜景,以广吾之见。

”(我想游览名山,观赏美景,以开阔我的眼界。

)18. 而且者:表示“……并且……”,如:“吾欲学琴,以陶冶性情,而且修身养性。

文言文及其字词翻译

文言文及其字词翻译

汉·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字词翻译:
慈母:慈爱的母亲
手中线:手中拿着的线
游子:在外游历的人,即作者自己
身上衣:身上的衣服
临行:将要出行时
密密缝:细心地缝补
意恐:担心
迟迟归:迟迟不归
谁言:谁说
寸草心:小草的心,比喻微小的孝心
报得:能够报答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亲的恩情深厚
译文:
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临出行前,母亲细心地密密缝补,担心我久久不能归来。

谁说小草的心无法报答春天的阳光,母亲的恩情如同春天的阳光一样深厚。

四知文言文的字词翻译

四知文言文的字词翻译

夫文言者,古人之言也。

其辞约而意丰,言简而义赅,故后世学者多以此为研究对象。

然文言文之中,字词繁多,义蕴深远,非一日之功可窥其全貌。

今试以四篇文言文为例,略述其中字词之翻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字词翻译:子:孔子自称。

曰:说,说。

学:学习。

而:并且。

时:时常。

习:复习。

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

亦:也。

说:愉快。

乎: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有:有。

朋:朋友。

自:从。

远方:远方的地方。

来:来。

不亦:难道不是。

乐:快乐。

人:别人。

知:了解。

而:并且。

不愠:不生气。

不亦:难道不是。

君子:君子。

二、《庄子》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使者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

”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使者去邀请他,说:“愿意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您。

”字词翻译:庄子:庄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钓:钓鱼。

于:在。

濮水:濮水,古代地名。

楚王:楚国的国王。

使:派遣。

使者:使者,指派去的人。

往:去。

请:邀请。

以:把。

境内:国内。

累:负担。

三、《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太史公说:“我听说,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字词翻译:太史公:太史公,即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

吾:我。

闻:听说。

之:代词,指前面所说的话。

富贵:富贵。

不能:不能。

淫:骄奢淫逸。

贫贱:贫贱。

移:改变。

威武:威武。

屈:屈服。

此之谓:这就是。

大丈夫:大丈夫。

四、《楚辞》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其辞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翻译:屈原被放逐,于是写了《离骚》。

他的词句说:“我是高阳帝的后代,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字词翻译: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字词翻译41.绝,jué(1)动词断绝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横渡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停,止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达到极点例:以为妙绝。

(《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陡峭的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隔绝的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很,非常例: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n动词经得起,受得住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胜任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能够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3.克,kè动词战胜,攻下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殽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成功,完成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能够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

克制,约束例:克已复礼。

(《论语》)译文: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通"刻",刀刻,雕刻例: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史记·李斯列传》)译文: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统一度量衡和书奏文牍的格式。

44.类,lèi(1)名词种类例: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雁荡山》)译文:世上的沟壑等水流冲刷的地方,都有直立的土层或上部凹陷的岩石,也是这一类情况罢了。

事例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译文:它写的事情虽然细小,但主旨却十分重大,所举的事例虽说浅近,表现的意义却十分深远。

(2)动词类似,相似例:中绘殿阁,类兰若。

(《促织》))译文:中间画的宫殿楼阁一类的东西,很像是寺庙。

类推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译文: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3)副词。

大都、大多例: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训俭示康》)译文:近年来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人多穿上了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了丝织品做的鞋子。

45.怜,lián哀怜,同情例: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疼爱,爱惜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爱戴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译文:项燕做为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

46.弥,mí,满,遍例: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扬州慢》)译文:一夜的大雪刚刚停止,满眼都是荠菜和野麦。

(2)副词,更加,越发例: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译文: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厉害。

47.莫,mò,通"暮",晚上("暮"的本字)例: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译文: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2)代词没有(谁)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译文:除了刘备没有谁能够抵挡曹操的。

没有(什么)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译文:假如人想要得到的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使人生存下去的方法有什么不能使用的呢?(3)副词表否定,不例: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促织》)译文:成名在仓促之间不知用什么办法来解救,跺着脚,急得变了脸色。

表禁止,不要例: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赤壁之战》)译文:希望及早确定对策,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

表测度,或许例:其事体莫须有。

(《宋史·岳飞传》)译文:那些事情或许有吧?48.内,读音一:nèi里面例:少时,帘内掷一纸出。

(《促织》)译文:不多会儿,帘子里面扔出一张纸。

皇宫,宫内例: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不敢会友。

(《训俭示康》)译文:近来士大夫家庭,就如果不是按照宫内方法制造出来的,……不敢约会亲友。

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例: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译文:内部订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业生产。

内心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译文:现在您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却怀着犹豫不决的打算。

读音二:nà,通"纳"动词让进例: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放进例:内狼于囊。

(《中山狼传》)译文:把狼放进口袋里。

接纳,收容例:亡走赵,赵不内。

(《屈原列传》)译文:(怀王)逃到了赵国,赵国不肯收容他。

交纳例: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史记》)译文:老百姓缴纳一千石粮食,就授官一级。

49.期,读音一:q限定或约定的时间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译文: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约定的期限。

日期,时候例: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花岭记》)译文:谁是到时候帮助我成就(殉国)大节的人?约会例:与老人期,何后也?(《留侯世家》)译文:和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落在后面?约定例: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孙膑》)译文:约定说:"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期望,希望例: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察今》)译文:好的宝剑是指望用它砍断东西,不是指望他一定是镆铘剑。

读音二:j名词。

一周年,一整月。

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0.奇,读音一:qí(1)形容词奇特,罕见例: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译文:前进越是困难,见到的景物也越发奇特。

特殊,不平常的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国论》)译文:拿事奉秦国的心思来礼待天下有特殊才能的人。

珍贵的,稀奇的例:里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居为奇货。

(《促织》)译文:乡里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把它们养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储存起来。

出人意料的(措施)(计谋)例: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失街亭》)译文:如果魏军到来,我们就派出他们意料不到的军队来攻打它。

美好的,合宜的例: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孔雀东南飞》)译文:现在如果违背了他的情意,恐怕这件事不太合适。

惊异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促织》)译文:每当听到弹奏琴瑟的声音,就会按照节拍跳舞,(宫里的人)更加感到惊异了。

认为出众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张衡传》)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出众。

读音二:j,命运不好,运气不好,常"数奇"连用例: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认为李广老了,命运不好,不叫他与匈奴的单于对敌。

(2)数词,表单数、零数或余数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高约两个米粒左右。

51.迁,qin动词由下面移至上面,泛指迁移例: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指南录〉后序》)译文:当时元兵已迫近京城门外,无论是迎战、拒守、迁都都来不及了。

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例: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译文:安帝素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之学,派公车特意召请,任命他做郎中,后来又提升为太史令。

有时也指降职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并序)》)译文:被此人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有了被贬官的感觉。

放逐,征发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译文:然而陈涉是以破瓮做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人家的孩子,是农村中耕田为生的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人。

改变,改动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译文:齐国人没有贿赂秦国,结果还是在五国之后政权易主,为什么呢?52.请,qng请求。

请人做某事。

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你弹瑟吧。

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译文:我老太婆虽然年老力衰了,还是请允许我跟你们连夜回去。

谒见,问候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听说这个人,就前去问候他,想要送他厚礼,他不肯接受。

邀请,约请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就邀请门客,准备了百余辆兵车,想率领着门客前去与秦军拼命。

请教,请示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译文:之后又以苏州百姓作乱为名向朝廷请示。

说情例:文嬴请三帅。

(《殽之战》)译文:文嬴为三个被俘的秦军将领说情。

(2)副词,表示尊敬,不翻译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五步之内,我要用我颈上的血溅在您的身上。

53.穷,qióng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译文:处境险恶,饥饿无所依靠,敌人悬赏追捕的又很紧迫。

不得志,不显贵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译文:在不得志的时候,则更加坚强,不放弃自己高远的志向。

贫困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供养,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终了,穷尽,用尽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