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成语哲理解析
高考成语和诗句哲理分析

高考成语和诗句哲理分析一、成语体现的哲理1.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4.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5.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7.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11.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12.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1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道酬勤;凿壁偷光;物必先腐而虫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15.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16.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32个成语体现了考研政治的哪些原理

32个成语体现了考研政治的哪些原理32个成语体现了考研政治的哪些原理1、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掩耳盗铃。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3、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高三政治成语和诗句哲理简析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按图索骥”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是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其错误在于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成语哲理浅析

一、成语哲理浅析我国灿烂优秀的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富于哲理。
选择其中一些常用的成语引入政治课教学,对于活跃思维、明理导行、提升综合素质等,都有极为有益。
在最近几的政治高考中,用一些常用成语设计的题型也屡屡出现。
因此,在哲学常识的学习中注意一些常用成语的收集和整理,把握其中的哲理,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扼要浅析一些成语,供学生学习哲学常识时参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政治成语解释

成语、诗句哲理分析一、成语体现的哲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成语中的哲理

25.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 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26.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成语体现的哲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识的内容来自客观 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 3.一念之差——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因地制宜、 对症下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 药、随机应变— 具体分析
5.掩耳盗铃 —
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 物的客观存在。
36.白壁微瑕;瑕不掩玉——
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 38.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39.千虑一得—
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32.卧薪尝胆——
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3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34.刻舟求剑—— 35.杞人忧天——
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27.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 28.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
好猫——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9.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成语故事中的哲学原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 灯塔: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 用。
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 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 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智子疑邻:
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 主要矛盾。
练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 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 主义的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 识。
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守株待兔:
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的错误观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 乐,离群则悲:
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 之恶辽远也辍广: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 是有规律的。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 须尊重客观规律。
审时度势: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 条件结合起来。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
高中政治成语和诗句哲理简析

政治成语和诗句哲理简析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有,否认事物的客观存有。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有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高中哲学 选择题常见成语俗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看准了大胆尝试大胆闯=马哲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不否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客观性。
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瑞雪兆丰年=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联系的普遍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从整体看问题若言琴上有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整体有决定作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矛主次转化+量变质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的转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吐故纳新=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唇亡齿寒=联系的观点对症下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因地制宜=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联系的观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客观实际变化发展+根据实物变化发展改变做事方式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重视量的积累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事物主要矛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失败是成功之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福兮祸之所伏=矛盾的观点刻舟求剑=事物运动的观点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居安思危=矛盾同一性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矛盾特殊性积劳成疾=量变质变弹钢琴=两点论眉毛胡子一把抓、单打一=一点论(错误的)近墨者黑,近墨者黑未必黑=辩证地看问题青取之于蓝青于蓝……=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发展的环节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否定观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规律的观点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尊重规律是成功的关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改造客观世界要遵循规律各当时立法,,因事而制礼=一切从实际出发绝知此事要躬行、事非经过不知难=强调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变质变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联系的观点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前进行曲折性统一欲擒故纵声东击西=矛盾的转化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相连结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苦尽甘来=矛盾相互转化尽信书不如无书=辩证否定+反对形而上学+革命的批判精神。
中国哲学成语故事及其哲学原理

中国哲学成语故事及其哲学原理1.“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指将秧苗拔高,帮助其生长。
然而,这样做反而会让秧苗枯萎。
这个成语的哲学原理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
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2.“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源自《庄子》,讲述了一个农夫因偶然在树下捡到一只兔子而不再耕种,结果再未捡到兔子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哲学原理是:把偶然当必然,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意指在船上刻下记号,寻找丢失的剑。
这个成语的哲学原理是: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种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
它强调了物质运动是有其规律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遵重客观规律,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个成语出自毛泽东的《矛盾论》,形容只看到局部而忽视了整体或全部。
它揭示了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7.“白马非马”这个成语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表示白马并不是马,揭示了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8.“画龙点睛”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0.“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物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11.“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意指在做事和研究中,要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不夸大不缩小,真实地反映情况。
这个成语的哲学原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认识和把握。
12.“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意指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闭目塞听。
这个成语的哲学原理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和外部联系。
2017年高考成语真题

2017年高考成语真题及解析(2017年全国卷一)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②④⑥B 重整旗鼓:指失败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
意味深长:意味深长久远或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
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现差错。
(2017年全国卷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2017年高考成语真题及解析

1、(2017全国I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①③⑥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②④⑥2、(2017全国II卷)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3、(2017全国III卷)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高考政治:成语哲学

高考政治:成语哲学高考政治常见成语哲学寓意解析一、成语1、守株待兔成语违反了物质是运动、改变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动身,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定联系。
2、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改变,也能够引起质变。
3、缘木求鱼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反了物质是运动、改变的。
4、拔苗助长规律具有客观性,违反规律必定要受到惩处。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违反一切从实际动身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相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敬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体现了冲突特别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视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比方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反了冲突特别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在工作中要擅长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冲突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舍本逐末违反了冲突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犹如唇齿相依。
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13、竭泽而渔成语体现的是一种违反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高中政治 成语诗句中的哲理

成语、诗句中反映的哲学道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高考政治:成语哲学

高考政治:成语哲学文科考生真的很考验大家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哲学部分,随处可见的文言文、诗歌、成语。
这部分考题对考生要求较高,首先你要看懂诗句成语文言文的意思,其次你还要明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最后你还要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选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常见成语哲学寓意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政治常见成语哲学寓意解析一、成语1、守株待兔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3、刻舟求剑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政治成语哲理解析
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高考政治成语哲理解析,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高考政治成语哲理解析
我国灿烂优秀的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富于哲理。
选择其中一些常用的成语引入政治课教学,对于活跃思维、明理导行、提升综合素质等,都极为有益。
在最近几年的政治高考中,用一些常用成语设计的题型也屡屡出现。
因此,在哲学常识的学习中注意一些常用成语的收集和整理,把握其中的哲理,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扼要浅析150条成语,供同学们学习哲学常识时参考: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张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5、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27、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8、盲人摸象——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经验来判断事物,以偏概
全。
2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3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3、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34、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36、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37、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38、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39、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40、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