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天演论与严复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八年级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③翻译外国书籍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④建设海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 C①②③ D②③
10.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 )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想一想:光绪帝的变法措施哪 些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切身 利益? 4、结局: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想争取袁世凯 保护光绪帝
维 新 派
维新派依靠光 绪帝 (无权) 以慈禧太后 为首 (掌握实权)
顽 固 派
袁世凯统帅新 建陆军投靠顽 固派
影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不 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路。
1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是(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 D林则徐
12. 戊戌变法开始于(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 C保国会 D光绪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4. 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 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 《天演 百日 维新 上书 论》
变法 失败
知识纲要
第 7 课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公车上书
揭 开 变 法 序 幕
严复的译述《天演论》
推 动 变 法 发 展
戊戌变法 (1898年)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5.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论而受
)。 D.1901年
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
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帝 6.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 C.光绪帝 D.雍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 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议一议
1、任何一次变法或改革的出现,总是社会发展的 需要。 2、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伴 随着激烈斗争,甚至出现挫折失败,为此要付出沉重 代价甚至流血牺牲。 4、要善于接受先进思想,勇于学习先进文化。 5、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选一选
1.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 )。 A.慈禧太后 B.光绪皇帝 C.道光皇帝 D.宣统皇帝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C.《天演论》的发表 D.《马关条约》的签订 3.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把( )介绍到 中国。 A.西方先进科技 B.西方进化论学说 C.世界各国地理历史 D.民主和科学
①改革政治
③翻译外国书籍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②兴办新式学
④建设海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Fra bibliotek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康有为为什么要发起公车上书? 上书是否达到了目的?起到了什么 作用? 2、《天演论》为什么被称为警示洪 钟? 3、光绪皇帝为什么决心变法?发布 哪些变法诏令?这场维新变法的结 局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 分的危机,所以康有为上书“反对议和, 请求变法”。 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 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 就此拉开了序幕。 2、严复在《天演论》中宣传“物竞 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用西方思想来 解释维新变法,令人耳目一新。严复的思 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推进了维新 运动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维新 变法
辛亥 新文化 革命 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P35—38)
1. 原因: (1)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
(2)发展:严复译述《天演论》 2. 经过:
(3)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4)结局: 失败 3. 影响:1、思想启蒙,变法图强呼声日益高涨。
P36
书名: 《天演论》
译者:
严复
主要内容: 1、介绍进化论 2、西方器械、制度胜过中国
3、变法中维国新西,学才第能一“。自强保种”
意义:
推动维新运动超
严复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材料二: “……万国报馆议论沸
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
若箭在弦,省括即 发。……瓜分豆剖,渐 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 死所。……”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 书》1898年初
戊戌变法 8、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光绪帝
政治 经济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开放言论; ②取消多余衙门、无用官职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
①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②废除八 股文;③创办报刊。
顽固派力量强大。
2、光绪帝没有实权,没有发动群众。
3、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国情。
换我



意义:
戊戌变法有什么积 极作用呢?
1、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 2、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6.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 有( )。 ①改革政治 ②兴办新式学校
③翻译外国书籍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④建设海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想一想
材料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
材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 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 嗣同始! 材料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
5.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知识纲要
第 课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公车上书
揭 开 变 法 序 幕
严复的译述《天演论》
推 动 变 法 发 展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7
戊戌变法 (1898年)
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 年是( )。 A .1895年 B.1897年 C. 1898年 D.1901年 5.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 论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 “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 “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雍正帝
3.严复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以自强 保种。他的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他译述的《天 演论》一书出版后,“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等词, 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胡适在读书时,老师让学生买《天 演论》做读本,要学生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作 文,他说:“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的小孩能发 挥的。”但这一点恰好能说明读《天演论》已成为那个 时代的风气。胡适评价严复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 人”,康有为赞叹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天 演论》的发表所产生的冲击波不仅在当时,而是影响了 几代人,并奠定了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地位。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word教案 (15)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word教案 (15)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这堂课学习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

因此,采用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议结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取有效信息,并有机地联系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和感性认识,以免使教学变得枯燥。

1.导入请学生阅读导言部分,知道“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的。

提问“‘维新变法’,要变的是什么,要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后,指导学生阅读·每课一得”,思考回答问题,以对变法运动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加深对其“救国”目的的理解。

然后以“这场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得通吗,为什么”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学生看书,了解“公车”的含义。

背景。

回忆<马关条约》的影响,认识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简单经过。

关于时间、地点、发起人,让学生了解即可。

对于上书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答出后,进一步提问“拒和”“变法”的含义(“拒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抵御外悔、救亡图强的心声,加强思想教育。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严复素材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严复素材 北师大版

严复1.个人简介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

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

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后升为总办(校长)。

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

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主办《国闻报》。

“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

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

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天演论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天演论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天演论【学术论著】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东方老大帝国的羸弱暴露无遗。

于是传播西学,师夷长技,成为朝野之共识。

中国的一批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魏源、王韬、李善兰、徐寿、华蘅芳、郑观应等,为译介西书,传播西方的政治体制、科学知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译介出版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留下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然而,五十年过去了,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

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

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严复(1854-1921),初名传初,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今属福州市)人。

光绪三年(1877),严复作为清政府首批派遣留学英法的学员,赴英国学习驾驶。

在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后改名皇家海军学院)学习的两年半中,“考课屡列优等”,成为该校的高材生。

《天演论》是严复最著名的译作。

《天演论》英文书名直译应为《进化论与伦理学》。

作者赫胥黎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朋友,也是达尔文学说的忠诚拥护者。

《天演论》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是赫胥黎1893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的讲稿,导言是1894年他在讲稿付印前添写的,较正文还长些。

《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的,赫胥黎坚持并发挥了这一思想。

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

他将《天演论》导论分为18篇、正文分为17篇,分别冠以篇名,并对其中28篇加了按语。

八上历史笔记第7课

八上历史笔记第7课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请问:中国人唤醒了什么?甲午战败后寻求什么救国方法?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部分仁人志士,他们不仅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而且主张用改良的方式向西方学习民主政治制度,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观点)。

这一部分人我们称之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

本节课的内容也由这四个人物的事迹来贯穿的。

第一主题:开始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一、康有为公车上书资产阶级维新派公车: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1、背景: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的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经过:时间、地点,发起人:1895.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3、内容,目的:从课本上找出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

4、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材料分析: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余言的上皇帝书阐明变法的迫切性和变法措施,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对清政府触动也不大,不过文章却辗转传诵,轰动了全国,风行一时,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广泛宣传。

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少传播了这些言论,扩大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要求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公车上书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1、维新派的活动:创办报刊北方的《国闻报》南方的《时务报》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开办学堂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广州)梁启超的时务学堂(长沙)译述西方著作严复的《天演论》作用:制造舆论,为维新变法提供组织、思想、人才基础第二主题:发展警世洪钟《天演论》启蒙思想家—严复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

1877—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学习海军。

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课件(北师大八年级上)

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课件(北师大八年级上)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它们按照事件的兴起、 发展、高潮和结局分别进行介绍:第一子目——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 序幕;第二子目——“警世洪钟《天演论》”,推 动了运动的发展;第三子目—— “短暂的百日维 新”,运动的高潮。由于顽固派的反对,变法最 后失败。
本课重点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 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3.严复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以自强 保种。他的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他译述的《天 演论》一书出版后,“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等词, 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胡适在读书时,老师让学生买《天 演论》做读本,要学生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作 文,他说:“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的小孩能发 挥的。”但这一点恰好能说明读《天演论》已成为那个 时代的风气。胡适评价严复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 人”,康有为赞叹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天 演论》的发表所产生的冲击波不仅在当时,而是影响了 几代人,并奠定了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 授 小 结
巩固练习 知识纲要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有很多仁人志 士,他们为挽救民族危机,大胆改革, 勇于创新,甚至不惜生命唤醒国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 维 新变法运动”。在本节课中,让我们一 起领略这些先人所谱写的壮丽悲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部分仁人志士, 他们不仅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而 且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 上,部分地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这一部分人我们 称之为“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谭嗣同等人。本节课的内容也由这四个人物的事 迹来贯穿的。
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 年是( )。 A .1895年 B.1897年 C. 1898年 D.1901年 5.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 论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 “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 “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雍正帝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近代化探索
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破产
维 兴起 新 变 发展 法 高潮 运 动 结局
公车上书

警世洪钟 想 《天演论》 启
百日维新 蒙 作
最终失败 用
一 序幕--康有为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林旭
畅想天地
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和思想解放运动,你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仅仅是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造成的吗?为什么?
如果戊戌变法是维新派精心培育的一 棵幼苗,在当时的环境下它能不能茁壮成长?
顽固派
光绪帝
破 坏
无实权
麻木
枯萎
老百姓
软 弱
资产阶级
改良道路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行不 通
开始标志
• 1898年6月 光绪帝 “明定国是”诏书
光 绪 帝 像
“明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类别
内容
经济方面 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方面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 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顽固封建势力不能容忍
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 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 梁启超;甚至宫廷内外传言 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死有 得心 其杀 所贼 ,,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快 无 两向
哉力 快回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 哉 天 一人——谭嗣同 ! ,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严复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严复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严复1.个人简介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

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

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后升为总办(校长)。

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

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主办《国闻报》。

“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

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

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演论与严复
《天演论》震动了中国
严复1895年在天津大狮子胡同1号居所翻译完成《天演论》,并于1898年正式刊刻出版,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书写了辉煌一笔。

留学英国时即留心西学
严复作为洋务派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1877年至1879年在英国学习海军期间,就十分留心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广泛涉猎了达尔文、亚当·斯密、卢梭、孟德斯鸠、边沁、赫胥黎等人的著作。

他还结识了洋务派人物、清廷出使英国大臣(相当于今之大使)郭嵩焘,郭嵩焘“见府君(指严复)而异之,引为忘年交。

每值休沐之日,府君辄至使署,与郭公论述中西学术政治之异同”。

可见严复当时对中西学术及政治的研究已颇有心得。

1880年起严复连续居津长达20年。

1885年至1894年间,他曾尝试走传统科举的路子,以实现平生抱负。

为此严复捐了监生,并先后在回福建和赴北京四次参加乡试,结果都落选了。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使得严复从科场梦想中惊醒过来,他感到不能再走科举这条迂缓的路了,于是转而与爱国志士一道,通过舆论大声疾呼,积极宣传维新变法运动。

1895年3月4日至9日,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原强》一文,比较全面地提出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文中指出:“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

自其自由平等观之,则捐忌讳,去烦苛,决壅敝,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是无法之胜也。

自其官工商贾章程明备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

其为学术也,又一一求之实事实理。

推求其故,盖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其于朝,则建民主,开议院,其于野,则合公司,用公举。

练通国之兵以御侮,加什二之赋以足用。


译《天演论》有政治目的
《天演论》原名Evolution and Ethics,即“进化与伦理”,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最初发表于1893年。

1895年严复开始翻译此书,未数月而脱稿,取名《天演论》。

天演者,实即进化之谓也。

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政治目的,就是用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反对顽固派的保守思想,向国人敲响祖国危亡的警钟。

严复相信赫胥黎关于生物发展的规律,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为世界是一个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最强横有力,谁就是优胜者,谁就能生存,否则就要灭亡。

严复书稿译出后不胫而走,当年在民间就有刊行者。

1897年,严复将修订稿在天津《国闻周刊》上连载,1898年,又将正式定稿的《天演论》交挚友天津维新派学者卢弼正式刊刻发行,这就是著名的慎始基斋《天演论》刻本,也可说是《天演论》的标准本。

《天演论》在思想界影响深远
《天演论》译成出版后,轰动了整个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在上层人物和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著名散文家吴汝纶这样的封建士大夫,看了《天演论》后也倍加赞赏并欣然作序:“抑汝纶之深有取于是书,则又以严子(指严复)雄于文。

以为赫胥黎氏之旨趣,得严子乃益明。

自吾国之译西书,未有能及严子者也。


当时维新派的许多重要人物,更是对《天演论》称叹不已。

梁启超一直钦佩严复,他是最早读《天演论》译稿的人之一。

康有为一向目空一切,但从梁启超处看到《天演论》译稿后,亦谓“眼中未见此等人”,承认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天演论》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已誉满于主张维新的士大夫间。

1898年定稿刊刻后,《天演论》对于社会的影响就更深远了。

当时,小学教师往往拿它做课本,中学教师多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做作文题目。

关心中国存亡的爱国青年,也都争相阅读此书。

鲁迅在《锁记》一文中曾说,他在南京上学时,“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
论》。

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

翻开一看,是写的很好的字,开首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

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

”于是鲁迅“一有闲空,就照例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这本书使严复成为当时全国响当当的人物。

严复在津书信史料价值很高
严复在天津居住20年,正是他精力充沛之时,读了大量的中西文化典籍,发表了百余万的文字。

据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严复集》统计,120多万文字,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在天津完成的。

严复在天津期间,给家属、亲友写信,也是他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严复集》共有书信359封,其中在天津写的就有75封。

严复的书信是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宝贵资料。

如严复在光绪二十年八月二十四日(1894年9月23日)给陈宝琛的信中详细记载了甲午海战的情况:“自战后,东边告急之电,日数十至,合肥(指李鸿章)知事棘,乃饬刘盛休带军八营赴援,军从鸭绿之大东沟登岸,丁禹廷督海军十一船护送之。

十七日,倭亦以十一艘与我逜,自午至酉,恶战三时,倭沉三艘快船,力尽而退,我亦失致、经二远,并超、扬两艘;定远受千二百余弹,几沉不沉,铁甲之为利器如此。


又如严复给好友汪康年的信中载有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后的有关情况:“以仆所知,则庚子天津失守时,法军藉口拳匪以盐坨为根据地,伏而开始攻击,领廨因而没其积聚之盐,嗣于天津未收之时招商包卖,孙仲英出而承之,乃大得利,然以此几不免矣。

若盗卖盐坨,则决知其无此事也。

和议既定,卫城租界所增拓者何限,而中国局厂廨署,如东制造局、海军公所等,皆一去不还,彼皆非买而得之也。

”从中可以看出严复书信的史料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