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与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教案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教案

教案名称: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2)能够识别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3)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位置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源,拓展学生对海陆分布相关知识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3. 经纬网的概念及应用4. 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认识、经纬网的应用、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

2. 教学难点: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经纬网的绘制和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构造和特点;(2)学生分享对地球仪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海陆分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加深对地球空间概念的理解;(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地球仪,学习经纬网的绘制和解读;(3)教师讲解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地图上指出相应的大洲和大洋。

4.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挑选个别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5.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认识、经纬网的应用、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务星球版本学期,我将致力于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2.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七年级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地球和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地图和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环球伦理观念和爱国情感,让他们具备全球意识和责任感。

五、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地球和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等。

2)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等。

3)人文地理环境: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

4)地图和地理信息: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等。

2.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地理现象。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我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1)考试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估: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能力。

3)实验评估:通过实验活动,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地球和地球运动第二周: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第三周:自然地理环境(水文)第四周: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第五周:自然地理环境(植被)第六周:人文地理环境(人口)第七周:人文地理环境(城市)第八周:人文地理环境(交通)第九周:人文地理环境(工业)第十周:人文地理环境(农业)第十一周:地图和地理信息第十二周:复和总结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业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业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业星球版目的和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商业星球的地理知识和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课程目标- 了解商业星球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 研究商业星球的自然地理包括气候、地形和生态。

- 探索商业星球的人文地理和文化特色。

- 研究商业星球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及方法单元一:商业星球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和卫星图像,了解商业星球的地理位置。

- 引导学生了解商业星球的表面特征,如陆地、海洋、山脉和河流。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商业星球的地理特征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单元二:商业星球的自然地理- 研究商业星球的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

- 分析商业星球的地形特征和地层构成。

- 研究商业星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 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商业星球的自然地理现象。

单元三:商业星球的人文地理- 研究商业星球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化现象。

- 了解商业星球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特色。

- 探讨商业星球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关系。

- 设计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对商业星球的人文地理理解。

单元四:商业星球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研究商业星球的资源类型和分布。

- 讨论商业星球的能源利用和环境影响。

- 探索商业星球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评估- 每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掌握情况。

-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展示和口头报告,评估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 地图、卫星图像和地理工具。

- 实验材料和模拟环境。

- 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

- 书籍、杂志和报纸。

备注该教学计划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调整和修改,并结合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一、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2.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

(2)地图和地理图表的使用方法。

3. 教学难点(1)地球的椭球形状及其推算方法。

(2)地图的投影方法和种类。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模型或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3)介绍地图和地理图表的种类、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教案: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 教学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的成因。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学生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亚洲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讲解亚洲的位置、范围,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基本知识。

(3)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分析其成因。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三、教案:第三章《亚洲的国家和地区》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1)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2)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

3. 教学难点(1)亚洲国家和地区分布的规律性。

(2)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的成因。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文文档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文文档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文文档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1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 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XX省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的湖泊:里海(咸水湖);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2第二节东南亚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含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2
17
12月17日
—12月23日
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单元自测(1课时)
2
18
12月24日
—12月30日
期末自测(2课时)
2
19
12月31日
—1月6日
综合复习
2
20
1月9日以后
总复习及期末检测
第一章
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二部分。“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商务星球版范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商务星球版范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商务星球版范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商务星球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商务星球版1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㈠、位置与国家1、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南亚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2、主要国家、城市: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达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3、学生阅读课文“南亚次大陆’㈡、三大地形区1、地形特征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⑴、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⑵、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⑶、南部是德干高原2、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印度河:发源地:喜马拉雅山北麓;流经的国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注入的海洋:阿拉伯海。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和地理模型,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观念,学会使用地理工具,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经纬网和坐标系3. 地图的类型和制作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1. 半球分区和时区2. 重要经纬线和地理位置3. 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第三章:气候特点1.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2. 气候影响因素3.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1.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2.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3.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 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世界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和地图的图像、视频,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地理模型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课时)2. 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3课时)3. 第三章:气候特点(2课时)4. 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2课时)5. 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条件及类型2.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七章: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1. 工业发展条件及类型2.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3. 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八章: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1.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2. 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3. 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九章:交通与通信1. 交通方式及其特点2. 交通线路布局及影响因素3.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第十章:区域发展差异1. 区域发展特征及类型2.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3.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区域发展差异及战略。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业星球改编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业星球改编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业星球改编版课程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商业星球改编版教材,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能够使用地图及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地理分析;- 理解和应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所产生的挑战。

教学内容与进度第一单元世界地理- 课堂讲授1周: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介绍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 组队作业1周: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国家,用PPT展示该国家的地理、人口、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 专题研究1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等渠道,进行跨国企业的比较研究,包括跨国企业的发展、战略、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和共性等。

第二单元中国地理- 课堂讲授1周: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 组队作业1周: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省份,用PPT展示该省份的地理、人口、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 专题研究1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等渠道,进行中国三大经济区的比较研究,包括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及发展前景等。

第三单元自然灾害- 课堂讲授1周: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原因和发生频率等基本情况。

- 专题研究2周:让学生分组研究一种自然灾害,包括该灾害的发生原因、防御措施及遇灾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等。

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 课堂讲授1周:介绍全球和中国的人口分布、增长和转移等基本情况,以及城市化的概念和影响。

- 专题研究1周:让学生分组研究一座大城市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第五单元环境保护- 课堂讲授1周:介绍环境的基本概念、现状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 专题研究2周:让学生分组研究水污染、空气污染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教学评估与作业- 课堂小测验:每周随堂进行,重点考查上一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作业:每周一次,包括PPT展示和专题研究报告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并拓展应用能力。

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素养提升 运用地理工具》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素养提升 运用地理工具》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素养提升运用地理工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节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素养提升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工具,包括地图、地球仪、地理图表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这一章节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在整个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等内容,为本章节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而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等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认识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地图的分类:按内容、按比例尺等分类。

2.认识地球仪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地轴、两极、经线和纬线。

经纬网的用途:确定位置、判断方向等。

3.阅读地理图表统计图表: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

(三)教材特点1.注重实践操作: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理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强调综合思维:教材在介绍地理工具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地理问题。

3.紧密联系生活:教材中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也接触过一些地图和地球仪的知识,对地理工具并不陌生。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索新事物。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精选范文)第一章地球教学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二、讲授新课: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

(2)使学生了解经纬网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定位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球的认识1. 陆地的分布2. 海洋的分布3. 经纬网的概念第二课时:经纬网的应用1.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2. 经纬度的变化规律3. 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第三课时:地形区的特点1. 平原的特点2. 山地的特点3. 高原的特点4. 盆地的特点第四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1. 热带气候的特点2. 温带气候的特点3. 寒带气候的特点4. 特殊气候的特点第五课时:半球的分界线1.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 半球分界线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面貌、经纬网的应用、地形区的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半球的分界线。

2. 教学难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地形区的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的面貌和地形区的特点。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经纬网,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采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特点。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面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以及经纬网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经纬网的应用,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点;介绍气候类型的分布;讲解半球的分界线。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3.1海陆分布教案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3.1海陆分布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节海陆分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3、掌握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景观图转换成平面图等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迁移能力,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2、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记图习惯,初步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和记图方法。

3、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拼图等多种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七大洲的地理表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2、通过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掌握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二)难点1、七大洲的地理分布。

2、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所以要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和电脑游戏的趣味性来设计学生活动,通过亲自拼图激发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并指导学生归纳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小组活动,讲授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加加林登入太空观测地球的图片。

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有一颗美丽的星球,那上面分布着广阔的陆地和无边的海洋,它就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地球。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一)章节题目:第一章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二)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难点)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重点)(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约1分钟)(问)地球仪为什么做成球形?地球真正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有什么启发?(出示目标)【自学目标】(约1分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怎样用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自学指导】(约3分钟)读课本地球的大小示意图,了解地球的大小。

找到赤道半径、极半径,说说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发现?【学生自学】(约15分钟)阅读课文,完成助学P1第1--3小题内容。

【教师导学】(约10分钟)(有微课的可渗透微课助学)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直觉——臆想——实践——实证”过程。

是从错误逐渐走向正确,从唯心逐渐达到唯物认识过程。

说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深入和发展的。

2、(出示地球仪)地球的球心叫地心,球半径叫地球半径,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心和地球半径了。

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

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

请大家思考它们各有多少条?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长度同地球形状有什么关系?如果二者相等,地球是什么形状?如果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呢?事实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六)训练检测(约10--15分钟)1、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月食的图片B.日食的图片C.“神九”上拍摄到的地球照片D.麦哲伦环球航行2、假如你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圈,每天走50千米,需要A.80天B.800天C.1200天D.8000天3、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关系是A.前者长于后者B.后者长于前者C.一样长D.无可比性4、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B.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地球是一个赤道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一个赤道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球体5、关于地球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半径6371千米B.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C.在赤道纪念碑处,“坐地日行八万里”D.极半径比赤道半径长21千米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东南亚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东南亚的范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3、东南亚的地势与主要的城市4、东南亚的风景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东南亚的地势与主要的城市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势、气候特点。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故乡是哪里吗?她的故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致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由于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散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

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

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

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散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行胜地。

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我们仔细视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觉,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

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亚正是具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换。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精选7篇)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精选7篇)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精选7篇)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

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

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

(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

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3、展示: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图7、34“印度的地形”,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4、小组讨论,评价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二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根据学科的特点,现将本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如下:—、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初一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可塑性强,;有的表现随便,有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听课走神、作业潦草等。

教师要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及时引导,发现闪光点,评出学生的自信。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地球“认识地球”一节,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

本章教学重点是: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2南北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4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意义,5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意义,6五带的划分,第二章地图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三部分。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读图、用图、绘图,提高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本章教学重点是:1、地图三要素、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2、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3、熟知常见的图例符号,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常见的五种地形,4、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5、学会运用地图查找信息,第三章海洋与陆地本章教材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二部分。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本章教学重点是:1、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3、知道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是:1,、天气的概念及特点,会读卫星云图,2学会计算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学会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3等温线的判读。

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4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会分析降水季节变化规律,5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6、在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7根据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7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8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主要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形成、形态、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世界文化遗产。

本章教学重点是: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人口问题2世界三大人种、主要语言三大宗教的地区分布三、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措施1. 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 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

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

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4. 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第一章地球教学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二、讲授新课: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思考,回答、分析2、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思考、回答、交流3、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极半径5、达标反馈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三、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

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第二节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4、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学生思考、回答二、引入新课: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

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三、新课教学1、了解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掌握、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讨论。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2、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表格。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可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3、观察地球仪的转动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演示地球自转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4、达标反馈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

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四、内容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