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第3节-角平分线的性质-人教新课标版
初二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1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选自人教
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第3节,它主要 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 方法。
2
本节课《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 在学生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全等 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平分 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 新的思路,并为今后在《圆》一章中 学习“三角形的内心”作好知识准备。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
3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作法和
角平分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
中,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性质定理与判定方法的探索 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并增强解决问 题的自信心。
4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3)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4)归纳反思、布置作业。
9
(一) 创设情境 激趣质疑
活 动 1 (3分钟) 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成的角 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打开纸片 ,看看折痕与这个角有何关系?
50
——英国 花儿鲜 花儿艳 花儿真美丽 鲜花爱雨露 我们爱老师
——《鲜花爱雨露》
23
才艺展示
我将分别用歌词、乐谱和数字演唱这首歌,请大家欣赏!
24
25
26
祖国——母亲的辉煌今天
角平分线的性质评课稿
角平分线的性质评课稿角平分线的性质评课稿篇一: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角平分线的性质⑴说课稿南仁中学朱喜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平分线的概念在第一册的教材中已介绍过,它的性质很重要,在几何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时常常用到它们,同时在作图中也运用广泛,运用HL定理来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创造了条件。
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
2、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区别;c.学生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证题时,不习惯直接应用定理,仍然去找全等三角形,结果相当于重新证明了一次定理。
3、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⑴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⑵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⑶能够运用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㈡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⑵通过定理的初步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创新的能力。
㈢情感与态度:⑴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成就感;⑵通过对角平分线的进一步认识,渗透运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侧面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会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观察,组织讨论等方法,多媒体引导,以学生为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力量,通过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是在学生的思维受阻的情况下进行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教案
最新精品部编版人教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全章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1.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与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剪好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小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老师出示教具,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教具,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一)探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的顶点及符号表示方法.2.三角形的内角.3.三角形的边.教师继续利用教具向学生直接指明相关的概念.学生注意记忆相关的概念.教师再出示另外剪好的三角形,各顶点字母与原来不同,然后通过新三角形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有关概念.(二)探究三角形的分类问题1:小学中已经学过,如何将三角形进行分类?问题2:如何将三角形按边分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有两边相等和有三边相等,以及三条边均不相等.教师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并进一步讲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然后给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之后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三)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探究:画出一个△ABC ,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 点,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画图然后进行讨论,并思考问题,然后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1)小虫从点B 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 有如下几条路线:a .从B →Cb .从B →A →C(2)从B →C 路线最短.然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这条路线为什么是最短的?学生举手回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AC+BC>AB①AB+AC>BC②AB+BC>AC③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师提问:(1)由不等式①②③移项,你能得到怎样的不等式?(2)通过刚才得到的不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教师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分析:(1)“用一条长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有一边长为4 cm是什么意思,哪一边的长度是4 cm?三、练习巩固练习:教材第4页练习第1,2题.老师布置练习,学生举手回答即可.第2题注意让学生说明理由.解决完以后,教师利用投影出示补充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补充练习: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 cm,一条边长是6 cm,求其他两条边长.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主要从对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边关系的认识方面进行小结.布置作业:习题11.1第1,2,7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在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作已知角的平分线;2.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三、教法学法三步导学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激情导课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二)民主导学1、探究一:角的平分线的作法Ⅰ、议一议问题1请你拿出准备好的角,用你自己的方法画出它的角平分线.问题2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DAB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问题3通过上面的探究,你有什么启发?你能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并与同伴交流.ABCECA BOBD 21AOCADBMN已知:∠MAN求作:∠MAN 的角平分线.作法:(1)以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AM 于B ,交AN 于D.(2)分别以B 、D 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MAN 的内部交于点C.(3)画射线AC. ∴射线AC 即为所求. Ⅱ、练一练平分平角∠AOB.通过上面的步骤得到射线OC 以后,把它反向延长得到直线CD.直线CD 与直线AB 是什么关系?思考:你能总结出“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吗?请说明你的方法。
《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2022年公开课一等奖
教学过程设计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应用:多媒体展示:〔1〕现有一条题目,两位同学分别用两种方法证明,问他们的做法正确?那一种方法好? :, CA ⊥OA 于A ,BC ⊥OB 于B ,AC=BC求证: OC 平分∠AOBB AO C证法1:∵CA ⊥OA ,BC ⊥OB ∴∠A=∠B 在△AOC 和△BOC 中⎩⎨⎧==BC AC OCOC ∴△AOC ≌△BOC 〔HL 〕∴∠AOC=∠BOC ∴OC 平分∠AOB 证法2:∵ CA ⊥OA 于A ,BC ⊥OB 于B , AC=BC ∴OC 平分∠AOB 〔角平分线判定定理〕〔2〕:如图,AD 、BE 是△ABC 的两个角平分线,AD 、BE 相交于O 点求证:O 在∠C 的平分线上三、课堂训练多媒体展示:、1.如图,DB ⊥AN 于B ,交AE 于点O ,OC ⊥AM 于点C ,且OB=OC ,假设∠OAB =25°,求∠ADB 的度数.想及证明,归纳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学生明确在一定条件下,证角平分线不再用证三角形全等后再证角相等得出,可直接运用角平分线判定定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标准书写格式。
学生应用角的平分线判定定理解题。
概括能力。
使学生明确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作用。
稳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稳固本节所学。
BD MC N E A G板 书 设 计2.如图,AB =AC ,DE ⊥AB 于E , DF ⊥AC 于F ,且DE =DF . 求证:BD =DC 四、小结归纳1.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及期作用;2.在一定条件下,证角平分线不再用三角形全等后角相等得出,可直接运用角平分线判定定理。
3.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五、作业设计1.教材习题11.3第3、4题;2.补充作业:如图,ABC ∆的外角∠CBD 、∠B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角平分线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让学生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平分线的实际意义。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用到角平分线的情景?角平分线有什么特殊性质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回顾已学过的角的相关知识,如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为学生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打下基础。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借鉴和补充,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也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二)讲授新知
1.介绍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平分为两个相等角的线段。
2.讲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包括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可以将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等。
3.通过几何图形和动画,直观地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展示角平分线的图形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n-·180°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n-条对角线,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一节:全等三角形形状大小放在一起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换句话说,全等形就是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放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符号“≌”表示。
角平分线性质(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第3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七年级学习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作角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在数学学科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教学对象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有了一定的能力,但归纳、演绎推理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还比较弱,思维的深度、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3、教学环境分析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数学环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操作活动、经历问题变化的过程,思考和研究实际现象的本质,发现其蕴含的数学规律。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选择PPT辅助教学,借助几何画板动态地展现研究知识的过程,发现变化中的不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其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尺规作图画角平分线,并能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释其原理,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运用性质解决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几何证明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角平分线性质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学生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根据角的平分仪器提炼角平分线的画法,平分线性质的探究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式的研究性学习。
六、 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你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能有哪些方法? (对折、测量计算量角器)活动2:角平分仪的实验与探究教师展示一个教具(平分角的仪器),演示平分角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课件
F
在Rt△BDE 和 Rt△CDF中,
B
D
C
DE=DF,
BD=CD, ∴ Rt△BDE ≌ Rt△CDF(HL).
∴ EB=FC.
拓展提高
1. 如图,BC平分∠ABG,DE⊥AB于E,
DF⊥BG于是F,则:①DF=DE,②BE=BF,
③∠EDB=∠FDB,④S△BDE=S△BDF,结论
正确的有___①____②__③___④___.(填序号)
已知:如图, ∠AOC= ∠BOC,点P在OC 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PD=PE.
证明:∵ PD⊥OA , PE⊥OB, ∴ ∠PDO= ∠PEO=90 °. O 在△PDO和△PEO中, ∠PDO= ∠PEO,
∠AOC= ∠BOC,
OP= OP, ∴ △PDO ≌△PEO(AAS). ∴PD=PE.
B
B
A
D A
D
C
(2)∵ 如上右图, DC⊥AC,DB⊥AB (已知)C .
∴ BD = CD ,
× (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典例精析
例1:如图,AM是∠BAC的平分线,点P在AM上,PD⊥AB,
PE⊥AC,垂足分别是D、E,PD=4cm,则PE=___4___cm.
B D
八年级数学上(RJ)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 角平分线的性质
导入新课
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 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线,你知道 其中的道理吗?
导入新课
问题1:在纸上画一个角,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这 个角的平分线吗?试试看。
用量角器度量,也可用折纸的方法.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案例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第3节“角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第1课时学习的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这为本节课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做好了铺垫;本章前面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为本节课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创造了条件;本节课对角平分线性质的探究为今后学习图形对称、等腰三角形奠定了基础;对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为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提供了方法,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
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定为: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是: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及文字命题的论证。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角平分线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一的性质;2.能运用“角平分线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一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3.初步学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和符号语言并按步骤进而证明,提高分析问题及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经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这一性质的发现和证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成就感;渗透从不同的侧面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实录及评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多媒体展示)问题情境:如图1,在公路和铁路交叉所成的角平分线上有一空旷场地,市政府决定利用此空旷地投资修建一个批发市场,那么这个批发市场到公路和铁路的距离哪个更近?生:有的回答“一样近”。
师:为什么会“一样近”?本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
板书:角平分线的性质。
评析:教师试图通过创设确定在公路和铁路交叉所成的角平分线上有一空旷场地批发市场(点)到公路和铁路(角的两边)的距离关系为问题情境引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一样近”)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到理论来自实际的需要,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本课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课件 新人教版
1、角平分线的概念
一条射线 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A
o
1 2
C B
复习提问 2、点到直线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P
我的长度
A
O
B
角的平分线的作法
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 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证明: 在△ACD和△ACB中 A AD=AB(已知) DC=BC(已知) CA=CA(公共边) B D ∴ △ACD≌ △ACB(SSS) ∴∠CAD=∠CAB(全等三角形的 C E 对应边相等) ∴AC平分∠DAB(角平分线的定义) 你能由上面的探究得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吗?
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A
B D C
∵ 如图, DC⊥AC,DB⊥AB (已知)
∴
BD = CD ,(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 )
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A B C
(×)
D
∵ AD平分∠BAC, DC⊥AC,DB⊥AB (已知) ∴ DB = DC ,(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 )
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OM=ON, MC=NC, OC=OC, ∴ △OMC≌ △ONC(SSS) ∴∠MOC=∠NOC B 即:OC平分∠AOB
A M
C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练习1:平分平角∠AOB。
C
B
O D
A
归纳:“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的方法。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和延续.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其作法原理是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运用了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提供了使用角的平分线的一种重要模式──利用角平分线构造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而证明相关元素相应相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反映了角的平分线的基本特征,也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数学问题中涉及角的平分线时,就相当于已知一对线段(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垂线段)相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研究过程为以后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因此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合理性.2.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能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二)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明确尺规作图的基本要求,知道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与原理,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尺规作出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发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准确表述性质的内容,能正确地写出已知、求证,能运用三角形全等的“AAS”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能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与线段相等有关的简单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分清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困难.例如,在用符号语言表述性质的条件和结论时,不知“距离”应为“条件”还是“结论”.其主要原因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以文字命题的形式给出的,其条件和结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性质中的条件和结论(必要时可让学生将性质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找出结论中的隐含条件(垂直),正确写出已知和求证,并归纳出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证明以文字命题形式给出的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师生活动:学生根据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口述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入新课.(二)合作探究,形成知识问题1: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怎样得到这个角的平分线?师生活动:学生可能用量角器,也可能用折纸的方法动手操作,然后回答问题.追问1:你能评价这些方法吗?在生产生活中,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呢?师生活动:学生分析并回答──利用量角器比较方便,但是有误差;利用折叠的方法比较简捷,但是只限于可以折叠的材质,若在木板、钢板等材料上操作,此方法就不可行了.追问2: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射线AE就是∠DAB 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师生活动:教师启发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释平分角的仪器的工作原理.追问3:从利用平分角的仪器画角的平分线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如何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师生活动:师生分别在黑板和练习本上利用直尺和圆规作∠AOB的平分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得出利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具本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作如下提示:1.在用平分角的仪器画角的平分线时,把仪器放在角的两边,仪器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且仪器的两边相等(AB=CD),怎样在作图中体现这个过程呢?2.在平分角的仪器中,BC=DC,怎样在作图中体现这个过程呢?追问4:你能说明为什么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第3节角平分线的性质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 了解角是轴对称图形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2.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3. 综合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三、考点分析:对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平分线的作法进行单独命题在中考中是比较少见的,但这两个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出题者往往将其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命题,题型多为作图题,属中档难度题。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是除了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之外的又一个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
中考命题中,多将角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题型多为选择、填空、作图题,分值在3~6分。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用尺规作图法作角平分线的要领,并会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1. 角平分线的定义2. 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3. 角平分线的性质4. 角平分线的判定知识点一作角平分线例1:如图,已知点C为直线AB上一点,过C作直线CM,使CM AB⊥于C。
思路分析:由于AB是直线,要求作CM AB⊥,实际上就是要作平角ACB∠的平分线。
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法就可以作出直线CM。
解答过程:作法:1、以C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与CA、CB分别交于点D、E;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画弧,使两弧交于点M;3、作直线CM。
所以,直线CM即为所求。
解题后的思考:此题要求“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的理由是:半径如果小于12DE ,则两弧无法相交;而半径如果等于12DE ,则两弧交点位于C 点处,无法作出直线CM 。
在数学学习中,不光要知道怎么做题,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结:本题属于作图题。
在解决作图题时要求做到规范地使用尺规,规范地使用作图语言,规范地按照步骤作出图形,并且作图的痕迹要保留,不能擦掉。
知识点二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性质的符号语言: P 在AOB ∠的平分线上PD OA ⊥于D ,PE OB ⊥于E∴PD PE =例2: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
连接EF ,交AD 于点G 。
说出AD 与EF 之间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思路分析: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有长度和位置两种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去猜测判断。
角是以其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此题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判断。
解答过程:EF AD ⊥,且EG FG = 证明: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DE DF =在Rt DEA ∆和Rt DFA ∆中DE DFAD AD=⎧⎨=⎩∴Rt DEA Rt DFA∆≅∆(HL)∴ADE ADF∠=∠在△DGE和△DGF中DE DFGDE GDFDG DG=⎧⎪∠=∠⎨⎪=⎩∴DGE DGF∆≅∆(SAS)∴EG FG=,90DGE DGF∠=∠=∴EF AD⊥,且EG FG=。
解题后的思考:通过此题我们知道,证明两条线段相等,除了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这样我们又多了一种证明线段相等的办法。
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时,“角平分线”和“两个垂直”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3:如图,D是ABC∆的外角ACE∠的平分线上一点,DF AC⊥于F,DE BC⊥于E,且交BC的延长线于E。
求证:CE CF=。
思路分析:由已知条件,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F。
而要证明CE=CF,只要证明以它们为边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就不难找到思路。
解答过程:CD是ACE∠的平分线,DF AC⊥于F,DE BC⊥于E∴90DEC DFC∠=∠=,DE DF=在Rt DEC∆和Rt DFC∆中DC DCDE DF=⎧⎨=⎩∴Rt DEC Rt DFC∆≅∆(HL)∴CE CF=解题后的思考: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而线段相等可能又是证明其他结论所需要的条件。
小结: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这里的距离指的是点到角的两边的垂线段的长;(2)该性质可以独立作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不需要再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使用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图中有角平分线、有两个垂直。
知识点三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判定的符号语言:PD OA ⊥于D ,PE OB ⊥于E且PD PE =∴P 在AOB ∠的平分线上(或写成OP 是AOB ∠的平分线)例4:如图,BE CF =,DFAC ⊥于F ,DE AB ⊥于E ,BF 和CE 交于点D 。
求证:AD 平分BAC ∠。
思路分析:要证AD 平分BAC ∠,已知条件中已经有两个垂直,即已经有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了,只要证明这两个距离相等即可。
而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
解答过程:DF AC ⊥于F ,DE AB ⊥于E ∴90DEB DFC ∠=∠= 在BDE ∆和CDF ∆中 DEB DFC BDE CDF BE CF ∠=∠⎧⎪∠=∠⎨⎪=⎩∴BDE CDF ∆≅∆(AAS ) ∴DE DF =又DF AC ⊥于F ,DE AB ⊥于E ∴AD 平分BAC ∠。
解题后的思考:判定角的平分线时若题目中只给出一个条件DE DF =或DF AC ⊥,DE AB ⊥,那么得出AD平分BAC ∠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例5:如图,,F G 是OA 上两点,,M N 是OB 上两点,且FG MN =,PFG PMN S S ∆∆=,试问点P 是否在AOB ∠的平分线上?思路分析: 一方面,要判断点P 是否在AOB ∠的平分线上,只要判断点P 到角的两边距离是否相等即可;另一方面,由已知条件中三角形面积和底边相等可以推导出高相等。
这样已知和结论就联系起来了。
解答过程:证明:过点P 作PD OA ⊥于D ,PE OB ⊥于E12PFG S FG PD ∆=⋅,12PMN S MN PE ∆=⋅,而PFG PMN S S ∆∆= ∴1122FG PD MN PE ⋅=⋅又FG MN =∴PD PE =又PD OA ⊥于D ,PE OB ⊥于E∴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解题后的思考:利用面积证明相关结论是一种常见方法。
面积法有着其他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比如它不要求考虑线段的位置关系。
小结:角平分线的判定与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互逆的。
判定角的平分线要满足两个条件:“垂直”和“相等”。
若已知“垂直”则设法证明“相等”,若已知“相等”则设法证明“垂直”。
知识点四 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例6:如图,在ABC ∆中,90C ∠=,AD 平分BAC ∠,DE AB ⊥于E ,F 在AC 上,BD DF =。
求证:CF EB =。
思路分析:由已知条件很容易得到DC=DE ;要证明CF =EB ,只要证明其所在三角形全等即可,再由此去找全等条件。
解答过程:AD 平分BAC ∠,90C ∠=,DE AB ⊥ ∴DC DE=在Rt FCD ∆与Rt BED ∆中 DC DEDF BD =⎧⎨=⎩∴Rt FCD Rt BED ∆≅∆(HL ) ∴CF EB =。
解题后的思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固然重要,但学会分析题目所给条件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7:如图,已知在ABC ∆中,BD DC =,12∠=∠。
求证:AD 平分BAC ∠。
思路分析:有两种方法证明AD 平分BAC ∠:一是直接利用定义证明BAD CAD ∠=∠;二是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证明点D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仔细观察,前者需要证明三角形全等,但此题使用全等条件中的“边边角”,无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后者通过作垂线构造出三角形,其条件足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答过程:过点D 作DE AB ⊥于E ,DF AC ⊥于F 故,90BED CFD ∠=∠= 在BDE ∆与CDF ∆中 12BED CFD BD CD ∠=∠⎧⎪∠=∠⎨⎪=⎩∴BDE CDF ∆≅∆(AAS ) ∴DE DF =又DE AB⊥于E,DF AC⊥于F∠。
∴AD平分BAC解题后的思考:当题目中有角平分线这一条件时,解题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当有垂线这一条件时,常作辅助线得到角的平分线。
小结:用角平分线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时,常常与证明三角形全等配合使用,证明时要先观察需证明的线段或角(或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它们都可以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出证明;这样,我们又得到了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一种方法。
在解题中若能用它们直接得出线段或角相等时,就不需要再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间接证明,这样可以减少这一条件麻烦。
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时,可由“角平分线”和“距离”这两个条件得出线段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同理,在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这一条件时,可由“距离”和“线段相等”这两个条件得出角平分线,这两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的。
一、预习新知下一讲的内容是全章综合复习,请同学们提前复习本章主要知识点:1. 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二、预习点拨1. 总结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思路;2. 总结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方法;3. 总结分析题目的方法;4. 总结目前所学过的辅助线的作法。
(答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高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2. 在Rt ABC ∆中,90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若32BC =,且:9:7BD CD =,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A. 18B. 16C. 14D. 123. 如图,直线123,,l l l 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修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都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一处B. 两处C. 三处D. 四处4. 如图,在Rt ABC ∆中,90C ∠=,BD 是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若CD n =,AB m =,则ABD ∆的面积是( )A.13m nB. 12mn C. mn D. 2mn 5. 如图,ABC ∆中,90C ∠=,点O 为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 BC ⊥,OE AC ⊥,OF AB ⊥,点,,D E F 分别是垂足,且10AB cm =,8BC cm =,6CA cm =,则点O 到三边,,AB AC BC 的距离分别等于( )cmA. 2、2、2B. 3、3、3C. 4、4、4D. 2、3、5二、填空题: 6. 如图,已知,BA CA 分别是DBC ∠,ECB ∠的平分线,BD DE ⊥,CE DE ⊥,垂足分别为,D E ,则DA 与EA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