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在腹部手术的应用
中、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上腹部手术后发生肺并发症观察
![中、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上腹部手术后发生肺并发症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61e37f5c8d376eeaeaa3131.png)
我们观察 了12 2 例近期在我院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发生 各种肺并发症情况,并按术前肺功能检测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现报道
如 下。 1对象 与方 法 1 . 1对象
取F V. E 较大 1 检 出各 项 数据 值 ,肺 功能 指 标包 括 :最 大 通气 量 次 ( V MV %)、用力肺活量 (V %)、第 1 力呼气量 (E FC 秒用 F V%) 和最 大峰流 速 (E )。中 、重 度肺 功能减 退诊 断标 准为 :MV PF V%
结论 中、重度 肺功 能减 退 患者 上腹 部手 术后 发生各种 肺并 发 症机会 多 ,术前进行 针 对性干 预很 有必要 。 【 键词 】上 腹部 手术 ;肺 并发症 ;术后 ;肺功 能 ;术前 关
中图分类号 :R5 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7— 14 (0 1 5 0 3— 2 6 1 8 9 2 1)3 — 16 0
[】 罩 佳成 .6 肝硬 化 并 自发性 腹 膜炎 的临床 分 析 【 . 西 医学 , 5 3例 J广 】
2 0 , () 8 -8 . 0 72 6: 88 9 9 8
中、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上腹部手术后发生肺并发症观察
郭 石
( 沈阳市苏家 屯区 中心医院普 外科 ,辽宁 沈阳 l1 1 ) 10 0
4 例 (3 0 ,中、重度 肺功 能减退 组 ) 1 3. % 6 ,术 前肺功 能 大致 正 常 患者 8 例 (6 9 l 6 . %,对照 组 ) 中、重度肺 功 能减退 组 术后 各 种肺 并 发症 3 。
发生频次以及肺内感染、肺不张、 低氧血症、呼吸衰竭、 胸腔积液、痰液阻塞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 多于对照组 ( P<00 . 5或P<O 1。 .) O
外科手术对肺功能的要求
![外科手术对肺功能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050ab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f.png)
外科手术对肺功能的要求
在不考虑手术部位和手术范围情况下,可以进行手术的肺功能指标为:
①肺活量(VC)>50%预计值。
②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40%预计值,并且FEV1/FVC(用力肺活量)>50%。
③残气量(RV)/肺总量(TCL)<40%预计值。
④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50%预计值。
1.年龄大于70岁有吸烟史和肺部疾病史肥胖患者胸部和上腹部手术等术前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
术前FEV1和DLCO>80%预计值术后FEV1(PPO-FEV1)和术后DLCO(PPO-DLCO)>60%预计值最大通气量(MVV)>70%预计值FEV1>2L(全肺切除)FEV1>1.6L(肺叶切除)等无需进一步评估。
2.不考虑手术部位和手术范围,术前肺功能的指标为:
①VC>50%预计值。
②FEV1>40%预计值并且FEV1/FVC>50%。
③RV/TCL<40%预计值。
④DLCO>50%预计值。
3.肺叶切除后长期存活术前肺功能指标:
①FEV1>50%。
②PPO-DLCO>40%预计值。
③PaCO2<50mmHg。
④MVV>40%预计值。
⑤FEV1>1.6L。
4.一侧全肺切除后长期存活术前肺功能指标:
①FVC>80%预计值。
②MVV>65%预计值。
③一口气登上5楼(登上3楼提示FEV1>1.7L,登上5楼提示FEV1>2L)。
④FEV1>2L。
肺功能指标多少可以手术,建议到医院进一步咨询。
肺功能检测仪在腹部外科的应用研究
![肺功能检测仪在腹部外科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e5d6de80eb6294dc886c01.png)
0 - ~ 7 ; < 加
; 5 - ~ 6 : < 3 5
基金项 目:J I 1  ̄ 1 - . 医学院附属 医院院内课题 ( 2 0 1 2 -院- - 2 5 )“ 男护生在特定职业环境 中的文化休养研究” ①川北医学 院肝胆胰肠疾病研究所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0 ②川北 医学 院附属 医院普外科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0 ③J l l z l l  ̄ 医学 院附属 医院妇科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0 通讯作者 :l i j i n g d o n g 3 5 8 @ 2 6 . c o n r
在2 3 0 例患者 中2 2 9 例首次检测成功 ,l 例 因护士操 业技术人 员妥善维修 。
作失误而失败 ,时隔4 0 ai r n 后再次测定 ,顺利完成 。经 3 结论
检测肺功能 基本正 常者 l 1 7 例( 占5 0 . 8 7 %) ,轻度减退者 6 9 例( 占3 O % ) ,中度减退者4 2 例( 占1 8 . 2 6 % ) ,重度减退者 2 例( 占0 . 8 7 %) 。肺功能基本正常者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 轻度减退者中有2 2 % 发生术后并发症 ,中度减退者 中有 5 7 % 发 生术后 并发症 ,重度减退者 中有9 0 %发生术后并 发症 ,并发症主要包括 :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 及心律失常等。由此表明 ,肺功能受损程度与术后并发 症发病率成正比 ,与黄羽 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
2 . 1肺 功 能检 测 的 影 响 因素
随 着现 代外科技 术的发展 ,腹部 外科手术适 应证 已逐步扩 大到高龄 、肺 功能低下 的患 者 ,通过进行肺 功能检 测准确获得人体 重要的检测指标 ,对准确评估 患者术 前肺功能 ,降低 术后肺部并发 症的可能 ,具有 重要 临床价值 。临床上 已证 实 ,2 型糖 尿病患者 的 肺通 气和弥 散功 能均减退 ,因此对 2 型糖 尿病 患者进 行定期 肺功 能检 查 ,有 助于对 2 型 糖尿病 病情 的判断 及评估从而 指导临床治疗 ,延缓微血 管病 变及各种并 发症的 发生和发展 ,延 缓或防止肺 功能的减退 “ 。 而 急性胰腺 炎患者存在一定程 度的换 气功能 障碍 ,其 障碍程度和病 情严重程度相关 ,且肺换 气功 能也可作 为急性胰腺 炎患者急性 肺损伤判断 的标准u 。肺功能 检测 中不 良反应的主要原 因是通 气过 度和疲劳 。而 肺功 能测定的 准确性 受 多种 因素 的影响 ,其 中包括检 测 仪器 、患者 和操 作人 员3 7 i 面 因素 。检测 仪器 经过 严谨 的校正过后 可以提高精确 度 ;受试者 的高度配合 是检测 成功的最重 要因素 ,而操 作人 员的熟练程 度也 是影 响检测成功 与否的 因素 。因而 ,正确应 用肺 功能检 测仪对腹部外 科手术前肺功 能的评估 、手 术安 全性评价 以及术后肺 部并发症 的预 防均有很大 的临床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fe7f1b0029bd64783e2ce0.png)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肺功能检查可评估受试者的呼吸生理功能,明确肺功能损害程度以及通气/血流平衡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还可用于劳动能力的鉴定、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此,肺功能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及外科手术评估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应增加到25%[1]。
但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等级医院肺功能仪的配备率仍不平衡,一级医院的配备率仅为1.6%[2]。
在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的普及势在必行。
本刊2018年第6期发表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也强调了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3]。
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及其应用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1.常规肺通气功能: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
适应证包括疾病的诊断、监测、损害/致残的评价。
禁忌证包括绝对和相对禁忌证,如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未控制的高血压等[3]。
大多数其他肺功能检查项目均是在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其他项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以肺通气功能检查为基础。
肺通气功能检查前应进行仪器的准备包括环境校准、容积及流量校准,以及受试者的准备,如穿着舒适轻薄衣服、准确测量身高体重、采取坐位以及动作的练习等。
肺通气功能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3部分内容,在进行每项检查时,均应进行严格的质控。
在完成肺通气功能检查后,质量等级可评为A、B、C、D、F 5级[4,5],见表1。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可分为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无论是哪一种通气功能障碍,其程度的判断均按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分级,可分为轻度(≥70%)、中度(60%~69%)、中重度(50%~59%)、重度(35%~49%)及极重度(<35%)5级[4]。
肺功能及其临床运用
![肺功能及其临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3c2919ccbff121dd3683dd.png)
为什么是92%
气流吸入和/或呼出受限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
以FEV1%降低(提示有气流呼出受限),且吸气末容积(TLC)和 呼气末容积(RV、FRC)不降低(提示无肺容积降低,即没有限制) 为诊断原则
具体涉及下述四种情况
1、FEV1%<92%pred,即使FEV1占预计值%>80%也可以诊断为阻 塞性通气障碍;常有RV、FRC、RV/TLC、FRC/TLC升高或不下降。
支气管激发试验
要点一:基础肺通气功能损害严重(FEV1占预计值%小于60%,或 绝对值成人小于1L),基础肺功能呈中度以上损害(FEV1占预计值< 70%),如果严格观察并做好充足准备,只要FEV1占预计值%大于 60%,仍可考虑行支气管激发实验。
要点二:阳性标准:在检查过程中,FEV1、PEF较基础值下降大于 20%,则判定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即气道反应性增高。阴性标准: 如果吸入最大剂量或最高浓度激发剂后,以上指标仍未达上述标准, 则为气道反应性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FVC、 FEV1 会 减 少
FEV1 会 增 加
FVC会 减 少 FEV1 / FVC会 增 高 FEF2 5 - 7 5 会 增 高
误诊
正常
吹气不用力,不漏气
吹气用力,但舌头堵住咬口
吹气不用力,还漏气
第二步:确定肺功能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首先:判断是否存在限制:看VCmax
正常VCmax>80%
1、气胸未做闭式引流及气胸愈合后1月内患者 2、严重肺大泡者 3、严重的胸腹主动脉瘤患者 4、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 5、严重低氧血症及严重呼吸衰竭患者 6、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有心梗患者 7、严重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患者;严重冠心病病人 8、无法配合者,如偏瘫、面瘫、脑血管意外、脑瘫、以及智障患者 9、二周内有咯血史者 10、开放性肺结核患者以及所有传染病患者 11、慢性肝炎活动期患者 12、消化道出血活动期患者 13、 肺功能检查当天,内窥镜检查及活检后患者
肺功能检查在非胸部手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肺功能检查在非胸部手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9d09a90029bd64783e2c5f.png)
肺功能检查在非胸部手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非胸部手术术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100例胆囊结石患者和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在术前术后实施肺功能测定。
结果:通过对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检查vc、fvc、mvv、fev1/fev均低于术前(p0.05)。
1.2 方法。
在手术前,所有患者在手术前,采用德国耶格尔肺功能仪,并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检测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其主要包括肺活量、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以及1秒用力呼气量(fev1)等。
在手术前一到三天实施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并且还应该进行检测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1]。
临床手术前要求所有患者禁食12小时,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在手术后对常规使用头孢菌素抗感染3天,并持续低流量吸氧12小时,24小时,并对患者进食流质饮食,并及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手术后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2]。
2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肺功能检查,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如下表所示:两组患者手术非常顺利,并且患者在5到12天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发现明显的并发症。
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第三天进行肺功能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检查提示vc、fvc、mvv、fev1/fev、pao2明显低于术前各项指标(p0.05)。
3 讨论肺功能检查目前广泛应用在外科手术安全性评价,尤其是胸腹部外科手术术前检查的重要的内容之一,肺功能对疾病的诊断以及严重度评估和疗效判定等具有非常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进行分析肺功能检查对腹部手术患者的评价肺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3]。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术前对临床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不仅能够了解患者的呼吸系统的功能状况,进行评价患者在手术中的耐受性,从而能够根据肺功能检查的结果进行制定手术方案以及预防措施,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
![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072186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d.png)
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成员共同制定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内容包含了临床较为常用的慢肺活量检查、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值流量等检查方法和质控标准,可用于基层医务人员对呼吸慢性病筛查和初步诊断,判断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区分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还可以用于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治疗期间的肺功能随访。
以下主要为该指南中关于常规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检查内容。
常规肺功能检查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外科手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在基层医疗机构,肺功能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幔性气道疾病(如慢阻肺和哮喘),评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类型、治疗效果和病情发展程度;在综合医院,它还用于评估外科手术,特别是胸腹部手术和老年患者手术的风险和耐受性;评估职业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
肺通气功能检查的主要适应证见表1。
肺功能检查虽然是非创伤性检查项目,但仍有其禁忌证。
在实施肺功能检查前,要严格把控其禁忌证,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肺功能检查交叉感染的防范应避免患者之间及患者与肺功能操作技师之间的交叉感染。
接触传播:当肝炎、HIV的患者有口腔黏膜的伤口或牙龈出血时,存在经管路传播病原的可能。
间接接触传播:结核、呼吸道病毒及其他病原可随气溶胶颗粒经管路进行传播。
因此所有硬质直筒形口器为一次性使用,技师应戴手套接触患者的口器,避免人为造成交叉感染。
流速传感器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规定定期消毒。
常规肺功能检查内容常规肺功能检查的项目包括肺容积(潮气容积、慢肺活量曲线及相关参数)、用力通气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及其参数),部分患者需在常规用力通气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后者通常在综合医院进行)。
最常用的仪器是肺量计型肺功能仪(广义上不论是单筒肺量计、机械流量计或电子肺量计都统称为肺量计,以下统称“肺量计”),其核心装置是流量计和呼吸管路,可进行肺容积、肺通气功能等常规肺功能项目的检查。
肺功能检测在胸腹部手术评估中的应用
![肺功能检测在胸腹部手术评估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056f7c8e9951e79b892785.png)
・
1 0・ 51
吉林医学 20 0 7年 1 O月第 2 8卷第 1 3期
肺 功能检 测在 胸腹 部手 术评 估 中的应 用
许 京玉 , 红梅 , 朴 郑 兰 (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 吉林 延吉 130 ) 3 0 0
[ 关键词] 手术 ; 评估; 肺功能
严重减退
5 O~2 1
5 2 O~ 1
<08 .
5 2 0~ 1
<0 6
功能评估 : 部手 术 ; ①胸 ②上腹 部手术 ; ③有 大量吸烟史和 咳 嗽史 ; ④全麻患者 ; ⑤年龄大于 7 岁 ; 0 ⑥有呼吸系统疾病 。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 我们应多方面 , 综合 性的考虑病情 , 根 据患者的临床诊 断 , 体格检查及 实验 室检查 , 并结合 术前 肺功
主要指腹式呼吸 , 阻力 呼吸等。 总之 , 术前对接受胸腹部大手术的患者进行肺 功能测定 , 可以了解患者 的呼吸系统状 况 , 评估手术 的耐 受性 , 以及 能够 耐受何种术式 , 手术过程 和围手术期 内风 险度及手术 后可 能 发生 的并发症 的预 防等方面均起 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占预计值 7 %以上者 , 0 手术无禁忌 ,9 一 0 6 % 5 %应 严格考虑 , 4% 一 0 9 3 %者应尽量保守或避免 ,0 以下者禁忌 ; 3% 手术前 的 FV. E 10一般 大于 0 8 , 手术 可以考虑 , 则认为应禁忌行 .L则 否
肺叶切除 ; 估手 术后通 气储备 , 测手 术后 的最大通 气量 评 估
的肺 功 能状 态 。
2 结 果
接相关 , 大于 3Mmn者 , l i 咳痰能力较好 , 术前发生痰液堵塞 的
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
![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5db4dd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3.png)
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意义】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之一,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的疗效,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适应症】1.呼吸功能的评价:利用肺功能检测结果可对受试者呼吸功能进行评价,明确其呼吸功能是否减损、减损程度、减损类型等。
2.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干预策略的制定。
如呼吸困难的鉴别、外科术前评估、内科慢性支气管肺病干预治疗后的疗效判断等。
3.肺切除术及上腹部手术前肺功能评估,规避手术风险。
4.康复方法的选择或运动处方的确定。
5.职业病伤残等级评估及劳动能力的鉴定。
【禁忌症】1.活动性咯血;2.活动性肺结核;3.未经胸腔引流的气胸;巨大肺大泡不准备手术者。
4.心血管疾病,用力呼吸测试可能会加剧心绞痛或者引起血压改变,或者最近有心肌梗塞或肺栓塞;5.胸部、上腹部或者头颅的血管瘤(胸内压增高会引起破裂的危险);6.近期的眼部手术,如白内障。
【用物准备】肺功能仪、一次性口含嘴、鼻夹,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罐。
【操作程序】1.询问病史,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及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2.输入患者基本信息。
3.用鼻夹将患者鼻子夹住,指导患者保持用嘴呼吸。
4.尽可能含紧一次性口含嘴,保证测试过程中不漏气。
5.根据检查项目通过口令指导患者配合即时做呼气和吸气动作。
6.采集数据,分析并打印报告。
【注意事项】1.在检查前如果被怀疑为哮喘,在检查前须停用平喘药物,停药时间要遵照医嘱。
2.凡是有血压不稳定或者心脏病发作等禁忌症的患者暂时不能做肺功能检查。
3.在检查肺功能前,要调整呼吸,等呼吸稳定后再接受检查。
肺功能检测在外科领域的应用
![肺功能检测在外科领域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ee7c9bfad6195f312ba69a.png)
肺功能检测在外科领域的使用一、胸腹部外科手术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正常肺功能取决于胸廓完整,气道通畅,呼吸肌健全,胸廓及肺组织顺应性良好,以及肺组织血流灌注良好。
外科手术是创伤性治疗,手术操作本身及术前的麻醉、术后的伤口疼痛等,都会引起患者呼吸生理紊乱、有效肺通气及换气功能下降等肺功能障碍,导致术后出现呼吸系统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使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增加。
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如年龄、营养状况、体重指数等)、健康状况(有无基础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及吸烟状况的差异,其对手术的耐受力有所不同。
而不同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切除范围及术程可能对患者造成轻重程度不一的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以肺部并发症(PPC)最为常见, PPC的发生率由于判断标准的不统一,国内外报道不一致。
临床上常根据手术后出现明显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部物理检查有肺实变体征或术后有持续3天以上的体温超过38.5℃并血象升高或痰培养阳性,胸部X线检查有肺不张或肺炎影像或延长机械通气时间者诊断为PPC。
Doyle报道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后约20-70%患者发生PPC。
Ferguson等发现心脏手术后患者PPC的发生率为40%,食道手术后PPC为25%-50%。
而对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PPC的发生率要比其它人群高几倍至几十倍,有报道称前者约为70%,后者只有8.2%。
腹部手术是外科手术的主体,包括胃肠手术、肝胆手术、胰腺手术、泌尿生殖手术等多种类型。
Hall等使用多变量分析研究了1000例剖腹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认为手术部位以及手术方式的不同会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胃十二指肠(43.2%)、结肠(34.4%)、小肠(28.9%)、肝胆胰(24.9%)、其他(23.5%)、阑尾(5%)。
腹部手术尤其是上腹部手术对术后的肺功能影响显著。
另一项研究示腹部手术后PPC 为10.3%,而非胸非腹部外科手术PPC仅为0.6%。
肺功能正常是胸腹部手术的坚强支柱
![肺功能正常是胸腹部手术的坚强支柱](https://img.taocdn.com/s3/m/90f71afdfc4ffe473268ab7a.png)
肺功能正常是胸腹部手术的坚强支柱吴老今年83岁,年轻时酷爱运动,60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每天仍坚持长跑和登山运动。
吴老平素不喜烟酒,身体非常硬朗。
可两个月前,他感到每次吃饭吞咽都有点哽咽,尤其是吃干食时更明显,只有用汤水才能将饭送下。
于是,家人将他送到了医院。
经上消化道钡餐和纤维内窥镜检查后,吴老被诊断为食管下段鳞癌,病变长约5公分。
病虽查出来了,可如此高龄的患者,该选择哪种治疗手段呢?入院后,吴老又做了其它方面的详细检查。
验血和肝脏、胆囊、胰腺、肾脏的B超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心功能检查都在正常范围内;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其潮气量、第1秒末、每分钟最大通气量都是正常值的60%。
据此,胸外科的专家果断决定,为吴老实施经胸食管癌根治切除手术。
术后吴老恢复得很好。
人们不仅要问,啥叫肺功能?它为什么对胸腹部大手术如此重要?肺功能是指肺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功能和非呼吸功能两部分。
临床一般检测的是患者的呼吸功能。
肺的呼吸功能包括肺通气、肺换气、呼吸调节和肺的循环功能。
入院后检测患者的肺功能主要有以下的目的:1.评估外科手术的适应症;2.检测肺与气道病变的肺功能损害;3.职业性肺病的劳动力鉴定;4.明确异常呼吸的原因;5.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检测。
一般在检测肺功能时常用的指标有肺活量、用力肺活量、一秒量、一秒率和最大自主通气量。
肺活量是指患者在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可受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以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
肺活量的正常值应大于预计值的80%。
它主要反映肺脏的扩张能力。
用力肺活量、一秒量和一秒率的正常值应大于预计值的70%。
它是反映气道是否阻塞的指标。
最大自主通气量是指患者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以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正常值应大于80%。
最大自主通气量反映的是患者肺通气量的综合指标。
在临床上,胸腹部大手术可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影响,这主要是由于:①开胸手术破坏了胸腔的完整性,使患者处于开放性气胸的状态;②手术中患者的胸壁、支气管和肺组织因受挤压或牵扯而造成损伤;③在切除有病变肺组织的同时也会使部分有功能的肺组织被切除;④心脏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是由麻醉、肺及胸廓的顺应性减低,以及术后疼痛等因素而引起的;⑤在开胸手术中,要切断膈肌和胸壁肌肉。
肺功能与手术
![肺功能与手术](https://img.taocdn.com/s3/m/e1218a401711cc7931b71675.png)
• 比弥散(TLCO/VA)是将气 体弥散量除以肺泡容积。
• TLCO、TLCO/VA是反映肺部 换气功能的指标。
阻塞型 慢阻肺、哮喘等
肺通气障碍类型
混合型
限制型 间质性疾病、胸廓畸形等
肺
功
能
去除病因
障
吸氧
碍 术
肺功能锻炼 戒烟,避免感冒 药物治疗
前
处
理
肺
功
能 拔出气管插管前尽可能吸今分泌物
障 尽早下床活动,翻身拍背
碍 术
肺功能锻炼 吸氧,雾化,祛痰治疗 有肺部感染时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治
后
疗
处
理
Thanks
• VC和FVC是反映限制性通气 的指标。
• 肺部切除手术最低可接受 肺功能标准: FEV1/FVC大于50%且FVC大
于2L或FEV1大于预计的50%
• 最大通气量(MVV)指肺 功能测定时,单位时间内 以最大的速度与幅度所能 呼吸的最大气量。被检者 以最大的速度与幅度呼吸 15秒钟,呼出的总气量乘 以4,即为每分钟最大通气 量。
•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 呼气量。
• 用力肺活量( FVC)是指尽力 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 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并可由此 计算出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和第一秒钟用力呼气 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 (FEV1/FVC)。
• 正常人FVC等于或接近VC。
• FEV1是反映大气道阻塞程 度的指标。
• 通常作为能否进行手术的 重要指标,尤其是胸科手 术。
• MVV小于预计30%视为手术 禁忌。
肺功能与胸腹外科手术
![肺功能与胸腹外科手术](https://img.taocdn.com/s3/m/7d552d2125c52cc58bd6be74.png)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丹册20113年笫23卷第3期肺功能与胸腹外科手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510120)周明娟综述郑劲平审校·l63·摘要胸、腹部外科-7-,I、引起患者呼吸生理紊乱、术中及术后肺组织容驻的减少.膈肌的运动障碍及f水创伤等.导致肺功能的损害.并蹦而诱发呼吸系统感染等掰发痹。
如果术前通过一些简便『『『f准确的检测手段汗f,l患者舶手术风险、预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将提高手术的安全|生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胸、腹外科手术;术后jl:发症;放射性问位素尽管近年来胸、腹部外科手术的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护理都有所提高,但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PPC),如肺部感染等的发乍率和死亡率却相对较高n“。
许多肺切除手术患者有吸烟史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肺功能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故选取敏感特异的指标进行评估判断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及预测术后并发症相当重要。
l胸腹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Fergoson等“1发现心脏手/R后PPC的发生率为4()%,食道手术后25%~50%患者发生PPC.上腹部于术后PPC的发生率与胸部外科于水差不多。
Doyle口】报道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后约20%~7【)%患者发生PPC,另·项研究示腹部手术后PPC为10.3%.而非胸非腹部外科手术PPC仅为0.6%。
胸腹外科手术引起患者呼吸生理紊乱、术中及术后肺组织容量的减少、膈肌的运动障碍、手术刨伤及疼痛等因素,导致肺功能的损害,并因而诱发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1.1胸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开胸手术破坏了胸壁风箱式运动的动力平衡并使术侧肺脏处于开放性气胸中。
胸内负压所致的肺牵拉扩张作用消失。
在大气压作用下,吸气时健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术侧肺萎陷,纵隔移向健侧;呼气时健侧肺内压高于大气压,纵隔被推向术侧,部分呼出气进入术侧肺内使之扩张。
如此呼吸周期引起纵隔摆动和反常呼吸,导致有效通气量减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肺功能训练在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肺功能训练在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13ae4e4f111f18582d05a52.png)
肺功能训练在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02-07T17:22:10.3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王咏龙淑芬[导读] 腹部手术患者,因切口疼痛,膈肌上抬,活动量明显减少,手术后抵抗力下降。
(井研县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3100)【摘要】目的:预防减少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
方法:选择2012年全年住院腹部手术病人与给予干预措施的2013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
2013年1月起:入院病人只要是要进行腹部手术的即给予:术前采取卫生宣教;肺功能训练;术后采取创建良好病室环境;尽早选择半卧位;指导早期活动;鼓励咳嗽排痰。
结果:腹部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感染率显著下降。
结论:正确的肺功能训练能有效的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肺部感染;肺功能训练【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99-02腹部手术患者,因切口疼痛,膈肌上抬,活动量明显减少,手术后抵抗力下降,探视的人员多、杂,病室空气没能很好的流通,部分老年病人肺功能退化,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抗感染能力下降。
腹部手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
术后肺部感染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费用,而且极易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我科在2013年临床工作中采取了积极的肺功能训练等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2年1月-12月住院腹部手术病人516例为甲组,其中男性356例,女性160例,年龄10月~90岁不等。
胃大部切除12例,胃穿孔修补12例,肠穿孔修补13例,肠坏死切除吻合8例,胆囊切除106例,疝手术200例,阑尾切除140例,肠癌根治术10例,肠粘连松解术4例,脾破裂5例,肝破裂3例,膀胱结石3例。
术前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糖尿病12例。
2013年1月-12月住院腹部手术518例为乙组,男350例,女168例,胃大部切除10例,胃穿孔修补10例,肠穿孔修补10例,肠坏死切除吻合8例,胆囊切除术115例,疝手术205例,阑尾手术135例,肠癌手术12例,脾破裂5例,肝破裂2例,肠粘连松解4例,原发现腹膜炎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功能在腹部手术的应用
肺功能是呼吸科及相关学科的常规检测项目,目前肺功能已由单纯的肺功能评价,扩展成为
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的观察的重要依据。
特别是肺功能在手术前的评估受到
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目的在于评估患者是否有手术风险、明确患者能否耐受全身麻醉、能
耐受何种手术方式、能否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康复等。
近年来,腹部手术的操作技术和
围手术期护理有所提高,但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PPC),如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却
相对高[1]。
尤其是COPD、哮喘患者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故选取敏感的特异性指示
进行评估判断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及预测手术后并发症相当重要。
1 腹部手术前的肺功能评估
肺功能受多种因素,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种族、体力活动或工种,生存环境,吸烟
等影响。
1.1 年龄因素肺功能值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大,以VC为例,18岁前随着年龄的增加,VC增加,在18-25岁达到最大值,25岁后随年龄的增加,VC减少。
因此VC与年龄的回归方程最
好选取曲线方程而非直线方程,或可分段,或用二个不同的直线方程,其他肺功能参数与年
龄也有相应的关系。
1.2 身高因素在儿童,身高对回归方程的贡献较年龄大,其相关更好,在成人,在已发表的
回归方程式中,身高与肺功能参数多呈直线正相关,以VC为例,身高越高,VC越大。
1.3 体重体重对肺功能预计方程式贡献不尽相同。
部分预计值中有引入体重作为自变量,但
其作用不及身高。
部分预计方程式中共同引入体重与身高,与引入体表面积的作用相似。
1.4 性别性别差异在许多肺功能参数的存在已得到确认,不同的性别需用不同的方程式计算。
1.5 环境因素包括吸烟等,环境因素的恶化可加重肺功能损害,导致肺功能数值的减退,因
此肺功能正常值的建立应选取受环境影响较少的人及非吸烟人群作为正常受试对象。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其气道的共同特点为
气流部分或全部阻塞,其病理结果为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因此认为此类病人应择期手术,术
前的肺功能评估很重要,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50%提示气流重度阻塞。
肺功能减退的分级标准
2 腹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2.1 腹部手术麻醉对肺功能的影响麻醉药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可减少通气,影响呼吸功能,全身麻醉时膈肌上抬和胸廓肌肉张力丧失,膈肌上抬,FVC减少20%,可导致肺不张。
2.2 腹部手术部位对肺功能的影响腹部手术分为上腹部手术、下腹部手术,上腹部因靠近膈肌,故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腹部手术后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一般为VC明显下降;Jackson认为上腹部手术的VC下降50-60%,下腹部手术后VC较前减少25-30%;Ferguson等研究上腹部手术后FRC下降幅度约为术前的30%,下腹部为手术前的10-15%。
3 肺功能对腹部手术并发症的预测
既往常用MVV%用作为评估肺切除术适应证的指标,即MVV%> 70%,手术无禁忌;69-50%严格
考虑;49-30%,应尽量保守和避免;<30 %,手术禁忌。
但目前常用的指标为FEV1,因为FEV1与术
后死亡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高于MVV%。
但多篇文献报道,与其他方法相比,MVV、FVC和FEV1预测术后呼衰的可靠性差,常作为评估手术适应证的初筛方法。
20世纪80年代,发现DLCO<60%的患者术后死亡率为25%,预计术后FEV1(FEV1-PPO)<40%,术后死亡率为50%,
提示弥散功能测定和放射性核素定量肺显像检查(QLS)由于能较为精确地预测术后肺功能和术
后呼衰而被认为是评价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方法。
90年代,多篇文献报道
VO2/kg<10ml/(min•kg)时,术后死亡率可达100%,而VO2/kg>15 ml/(min•kg),90%以上的患者不
出现术后并发症。
因为缺氧是术后器官衰竭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此,心肺运动试验几乎
成为手术适应症,特别是高危患者手术适应证选择的重要方法。
评估手术腹部适应症应与参
考肺切术适应证。
目前急需建立简单和精确的预测方法以纠正国内外术前的预测指标使用意
见不统一。
并将根据不同的部位、术式、麻醉等细化肺功能评估标准。
参考文献
[1] 崔玉尚,张志庸.开胸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3,54(12):909-912.
[2] 穆魁津,林发华.肺功能测定原理与临床应用.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院联合出版社.
[3] Sood A,Redlich CA.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at work.Clin Chest Medicine,2001,22(4):783-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