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进展

合集下载

多模态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多模态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多模态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手段也在不断的完善。

多模态成像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新颖的医学成像技术。

它可以同时提供多种成像信息,让医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病变部位的病情,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因此,多模态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模态成像技术可以同时提供多种成像信息,如 X 光、核磁共振、超声等等。

其中,核磁共振是其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磁场和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原理,通过检测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所产生的信号,形成呈现人体内部组织结构的图像,从而使用非常方便。

例如,由于各种原因,肿瘤病变细胞数量多,其他病变组织密度也不均匀。

这种局面就可通过核磁共振来解决。

此外,多模态成像技术还可以通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测人体内各个部位的代谢活性,使医生在肿瘤诊断中更准确、更彻底地了解病变的程度。

此外,多模态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不仅在组织学上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引导肿瘤治疗,如放疗和化疗。

例如,在放疗过程中,多模态成像可以对放疗中肿瘤的控制情况进行监测,如果控制不佳,即可对放疗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同时,化疗过程中,多模态成像技术可通过肿瘤域和代谢活跃程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加强化疗,防止癌细胞再生的风险。

在肿瘤诊断中,多模态成像技术还可以进行稳态、动态、定量等多种成像模式,利用磁共振多参数等比率判定(MRI-RSI)可以得到很多生物学特征,并由此对肿瘤的临床治疗决策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这种方法,医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病变部位的病情,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之,在肿瘤学领域中,多模态成像技术是一个相对成熟和有效的诊断方法。

它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医学图像,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病变位置、判断病变的性质以及确定病变的范围。

构建多模态磁共振评分模型鉴别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恶性

构建多模态磁共振评分模型鉴别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恶性

·9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SEPT. 2023, Vol.21, No.09 Total No.167【通讯作者】张 刚A 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98·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9月 第21卷 第09期 总第167期峰值强化率、早期强化比值及达峰时间[15]。

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早期强化比值、达峰时间分别以100%、169%、86.0%、180s为阈值进行分类评分[16-17]。

将上述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变量及数据库赋值见表2。

1.4 统计学方法资料若满足正态性分布,统计描述用均数±标准差,即(χ-±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为偏态分布,统计描述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 检验。

计数资料统计描述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良恶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绘制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

2 结 果2.1 良恶性病变差异性分析 所有受试均获得图像质量良好的T 1WI,抑脂T 2WI,DWI和对比增强像。

经分析得到ADC图,MIP 图和感兴趣内时间信号曲线,一名典型良性肿块患者和恶性肿块患者图像分别见图1和图2。

良恶性组肿块形状、边缘、最大径、ADC值、内部强化类型、早期强化率、达峰时间及TIC曲线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组肿块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2 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的ROC曲线分析块形状、边缘、最大径、内部强化类型、早期强化比值、达峰时间、TIC曲线及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见表4。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优势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优势

2021年4月第7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技术应用文章编号.WHR202004170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优势王用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摘要】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优势。

方法:入组720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

患者均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

结果:乳腺良性肿瘤检出率为]00.00%,无误诊病例。

乳腺恶性肿瘤检出率为95.00%,误诊为良性病变的有5.00%,良性肿瘤检出率与恶性肿瘤检出率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澎像学特征对比,乳腺良性肿瘤边缘多光滑无毛刺,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且动态增强曲线信号多为输入型,而乳腺恶性肿瘤边缘多毛刺,且与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动态增强曲线多为输出型。

结论: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有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陕键词]乳腺肿瘤;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B乳腺肿瘤是女性人群多发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乳腺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乳腺癌发病早期进行明确的诊断,可采用手术治疗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而临床常用的乳腺肿瘤检查方法很多,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本研究为了对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进行分析,对72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组720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

年龄分布36〜40岁,20例;41—50岁,500例;51—60岁,180例;61—72岁,20例。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GDF3、HSP90A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GDF3、HSP90A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8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UG. 2023, Vol.21, No.08 Total No.166【通讯作者】王智宝Value of Multimodal Magnetic8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8月 第21卷 第08期 总第166期1.2.1 多模态MRI检查 进行多模态MRI检查前指导患者注意事项,取仰卧位,平静呼吸,检查时注意避免压迫乳房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使用西门子3.0T超高场MRI设备SKYRA对病人进行检查并记录。

多模态高场强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T 1WI,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fs-T 2WI,单b值DWI、多b值DWI(MB-DW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生成动态增强曲线,记录乳腺肿物的参数(K trans、K ep 、ADC standard 、ADC slow 、ADC fast 、MK、MD)。

1.2.2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DF3、HSP90A水平 所有患者入组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用离心机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15min,分离上层血清与EP管中,置于-80℃冰箱保存,待检。

以ELISA试剂盒(美国雅培公司)检测血清GDF3、HSP90A水平,所有操作严格遵守试剂盒说明书所示步骤。

1.2.3 诊断标准 经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MRI检查及血清GDF3、HSP90A水平对BRCA和良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1.3 统计学分析资料如阳性例数、阴性例数等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如血清GDF3、HSP90A水平采用(χ-±s )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P <0.05则视为有差异。

2 结 果2.1 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疑似患者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确定恶性病灶65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4例,导管内癌16例,浸润性乳头状癌9例,小叶浸润癌6例;共确定良性病灶31例,其中纤维瘤13例,乳腺增生6例,乳头状癌6例,脂肪瘤4例,错构瘤2例。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运用价值 (2)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运用价值 (2)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modality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Malignant Lesions作者姓名李祖银指导老师孟晓梅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科、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研究方向磁共振功能成像论文工作时间2010年3月-2012年3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安徽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目录英文缩略词表 (5)中文摘要 (6)前言 (12)材料与方法 (13)结果 (16)讨论 (21)结论 (28)参考文献 (30)附图 (34)附录 (42)致谢 (43)综述 (44)参考文献 (48)英文缩略词表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DCE-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弥散加权成像SWI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磁敏感成像EPI echo planner imaging 平面回波成像ROI region of interest 感兴趣区MIP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最大密度投影MRS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磁共振波谱分析SSmax the slope of signal intensity-time最大线性斜率curveTIC 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Gd-DTPA Gadolinium-DTPA 钆喷替酸葡甲胺TTP time to peak 峰值时间SImax maximum signal intensity 最大信号强度TE time of echo 回波时间ROC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受试者工作曲线curveADC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表观弥散系数rADC 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相对表观弥散系数coefficien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文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检查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弥散加权(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动态增强(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技术更具价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序列的鉴别及影像学表现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序列的鉴别及影像学表现

THANKS
感谢观看
误诊原因分析及避免方法
误诊原因分析
主要由于乳腺病变种类繁多,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部分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相似,易导致误诊。
避免方法
结合患者年龄、病史、临床表现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于难以鉴别的病变,可行穿刺活检或手 术切除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提高影像科医生的专业技能和诊断经验也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扫描序列选择
常规包括T1WI、T2WI、 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等序列 ,必要时可加做波谱成像、 灌注成像等功能成像序列。
图像后处理
对原始图像进行减影、最大 信号强度投影等后处理,以 更好地显示病灶形态学特征 及血流动力学信息。
03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序列 分析
T1WI序列特点及作用
1 2
T1WI(T1加权成像)序列
04
乳腺癌影像学表现分析
肿块型乳腺癌影像学表现
形态不规则
肿块在磁共振成像上通常呈现不规则形态, 边缘模糊或呈分叶状。
增强后强化
注射造影剂后,肿块通常出现快速、明显的 强化,且强化程度不均匀。
信号不均匀
肿块在T1加权像上通常呈低信号,T2加权 像上呈高信号,且信号强度不均匀。
周围结构受侵
肿块可能侵犯周围脂肪组织、皮肤或胸肌, 表现为相应结构的信号异常。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表现
腋窝淋巴结转移
表现为腋窝内肿大淋巴结,信 号不均匀,增强后可见强化。
内乳淋巴结转移
内乳淋巴结位于胸骨旁,转移 时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信号 异常。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锁骨上窝内出现肿大淋巴结, 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强化明显 。
远处淋巴结转移
部分乳腺癌患者可出现远处淋 巴结转移,如肺门、纵隔或腹

多模态超声组学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多模态超声组学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肿瘤影像学》2021年第30卷第5期Oncoradiology 2021 Vol.30 No.5327·专家述评·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30058,8180170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84****7400)通信作者:周世崇 E-mail:*******************周世崇,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美国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Hospital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肿瘤的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

研究领域为超声影像人工智能开发及肿瘤基础转化研究。

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医学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超声学组副组长。

现任《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UICC)海外合作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引导及科技支撑专项等;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重大科研仪器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重点项目等。

转化成果2020年获第2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

多模态超声组学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周 瑾,常 才,周世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摘要]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超声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超声科医师的诊断水平。

影像组学高通量地挖掘图像的微观特征,有望帮助超声科医师进一步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度。

本文对多种模态的超声组学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乳腺癌;超声;影像组学;深度学习DOI: 10.19732/ki.2096-6210.2021.05.002中图分类号:R737.9;R4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210(2021)05-0327-05The progress of multimodal ultrasound-radiomics i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ZHOU Jin, CHANG Cai, ZHOU Shichong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Correspondence to: ZHOU Shichong E-mail:*******************[Abstract ]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women. Advances in ultrasound technology have improved the diagnostic level of sonographers. Radiomics high-throughput mining of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images is promising to help sonographers further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reast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ultrasound-radiomics of multiple modalities i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Key words ]Breast cancer; Ultrasound; Radiomics; Deep learning328周 瑾,等 多模态超声组学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也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月 第3卷第18期乳腺肿瘤是女性朋友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作息饮食的不规律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女性乳腺癌发病几率显著升高。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在提升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方法,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能够反映患者病理学特点及形态学改变情况,还能够对肿瘤的血流速度特点进行描述[2]。

目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已经是患乳腺疾病患者的重要诊断方法。

本文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与分析,详情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5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区间在36~72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60.03±3.06)岁。

医护人员给予50例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进行检查,检查前,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超声检查及X线钼靶片检查,患者在进行检查后需要经手术病理进行证实。

1.2 检查方法采用GE Signa HDxt 1.5T MR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测,检测时患者乳腺表面采用相控阵专用8通道线圈。

检测前医护人员叮嘱患者解除胸部全部饰品,更换病号服,患者检查时应呈俯卧位,将双乳自然悬垂于线圈内,扫描序列包括轴位脂肪抑制STIR扫描:TR 6600ms,TE 44.26ms,扫描层厚为4mm,层间距为1mm,FOV 330×330mm;轴位T1FSE:TR 560ms,TE 9.76ms,4mm,层间距为1mm,FOV 330×330mm;轴位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采用800s/mm2 TR 5600ms,TE 73.80ms,层厚为4mm,层间隔为1mm,FOV 330×330mm。

双乳矢状位fs T2 FSE:TR 3260ms,TE 94.77ms,层厚为4mm,层间距为1mm,FOV 200×200mm;轴位VIBRAN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共7期(蒙片+动态增强期),每期扫描时间约1~1.30s左右,TR 6.06ms,TE 2.95ms,层厚为1.6mm,层间距为0,翻转角度为15°,FOV 330×330mm;采用Gd-DTPA作对比剂,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mmol,注射流速为2.5ml/s。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如何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临床分期等以提高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最终达到降低乳腺癌的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对63例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肿物患者分别行乳腺磁共振扫描成像(MRI)检查,其中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者32例。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DCE-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以研究和探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

观察乳腺癌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

结果63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70个,乳腺癌36例。

其中良性病灶30个,恶性病灶40个,肿块最小直径5 mm,恶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分叶、不规则以及边缘毛刺征等,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类圆形以及边缘较光滑的肿块。

恶性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原位癌;良性病灶包括纤维囊性乳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增生结节。

患者良性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值为(1.43±0.32)mm2/s,恶性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值为(0.75±0.16)mm2/s,良性病灶的平均相对扩散系数值为(0.71±0.19)mm2/s,而恶性病灶的平均相对扩散系数值为(0.49±0.15)mm2/s。

乳腺病变病灶的良恶性在扩散系数与相对扩散系数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发现乳腺肿瘤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能更准确的进行诊断。

关键词乳腺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加,而且是女性好发(男性发病率占约1%),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1]。

探讨核磁共振MRI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效果

探讨核磁共振MRI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效果

探讨核磁共振MRI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效果核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诊断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乳腺X线摄影相比,MRI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确的图像。

本文将讨论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MRI能够提供详细的乳腺组织图像。

MRI使用强磁场和无辐射的方式生成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这对于乳腺肿块的定位和分析非常有帮助。

与传统的X线摄影相比,MRI能够捕捉更小的病变和隐藏的肿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MRI能够区分良性和恶性乳腺肿块。

传统的X线摄影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良性和恶性肿块的外观往往相似。

MRI通过评估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和组织的病理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肿块。

这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非常重要。

MRI对于乳腺癌的分期和评估也非常有价值。

MRI可以提供乳腺肿瘤在三个平面的图像,能够准确测量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这对于评估病变的临床分期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MRI还可以检测乳腺肿瘤的侵袭深度和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帮助医生制定更精确的手术计划。

MRI在乳腺癌诊断中也存在一些限制。

MRI是一种昂贵的检查方法,需要专业的仪器和训练有素的医生。

这使得它在一些医疗资源有限的地区难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MRI对乳腺假阳性结果的敏感性较高,可能会导致一些良性肿瘤被错误地诊断为恶性肿瘤,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和进一步的检查。

根据患者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MRI和其他检查方法的结果,最终确定最佳的诊断方案。

MRI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准确、详细的乳腺组织图像。

它对乳腺肿块的检测、定位、分类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MRI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估。

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MRI及其他方法的结果,制定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磁共振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与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磁共振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与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磁共振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与预测中的应用进展田力文1,2,王翠艳21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济南250012;2 山东省立医院医学影像科摘要:新辅助治疗(NAT )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NAT 疗效评估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但其需要术后标本,存在明显滞后性。

准确评估和预测NAT 疗效对及时改进治疗方案、确定精准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价值。

已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被用于乳腺癌NAT 疗效评估与预测,其中磁共振(MR )检查因其优越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特点,成为准确性最高的影像学手段。

传统MR 成像可从肿瘤长径、体积和退缩模式等形态学改变来评估与预测NAT 疗效。

近年来随着MR 功能成像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等MR 功能成像从不同维度实现了对乳腺癌NAT 疗效的早期预测,进一步提高了MR 成像对NAT 疗效的早期预测能力。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磁共振成像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23.13.022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 (2023)13-0087-05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新发病例最多的恶性肿瘤。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基金项目:山东省医学会乳腺疾病科研基金(YXH2020ZX068)。

通信作者:王翠艳(E -mail : wcyzhang@ )[9]SHAN S , ZHU W , ZHANG G , et al. Video -urodynamics efficacyof sacral neuromodulation for neurogenic bladder guided by 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 CT and C -arm fluoroscopy : a single -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J ]. Sci Rep , 2022,12(1):16306.[10]王磊,宋奇翔,许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3D 打印在骶神经调控术中的应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40(11):1203-1207.[11]ZHANG J , ZHANG P , WU L , et al. Application of an individu⁃alized and reassemblable 3D printing navigation template for accu⁃rate puncture during sacral neuromodulation [J ]. Neurourol Uro⁃dyn , 2018,37(8):2776-2781.[12]BRUNS N , KRETTEK C. 3D -printing in trauma surgery : Plan⁃ning , printing and processing [J ]. Unfallchirurg , 2019,122(4):270-277.[13]GU Y , LV T , JIANG C , et al. Neuromodulation of the pudendalnerve assisted by 3D printed : A new method of neuromodulation for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J ]. Front Neurosci , 2021,15:619672.[14]WANG Q , GUO W , LIU Y , et al. Application of a 3D -printednavigation mold in puncture drainage for brainstem hemorrhage [J ]. J Surg Res , 2020,245:99-106.[15]WOO S H , SUNG M J , PARK K S , et al.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 in hip and pelvic surgery : Current landscape[J ]. Hip Pelvis , 2020,32(1):1-10.[16]CAVALCANTI KUBMAUL A , GREINER A , KAMMERLAND⁃ER C , et al.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ptions for type C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pelvic ring[J ]. 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 , 2020,106(1):127-133.[17]廖正俭,刘宇清,何炳蔚,等.多模态影像融合结合3D 打印技术在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J ].宁夏医学杂志,2020,42(6):499-501.[18]HU Y , MODAT M , GIBSON E , et al. Weakly -supervi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multimodal image registration [J ]. Med Image Anal , 2018,49:1-13.[19]CONDINO S , CARBONE M , PIAZZA R , et al. Perceptual limitsof optical see -through visors for augmented reality guidance of man⁃ual tasks [J ]. IEEE Trans Biomed Eng , 2020,67(2):411-419.[20]SUN R , ALDUNATE R G , SOSNOFF J J. The validity of amixed reality -based automated functional mobility assessment [J ]. Sensors (Basel ), 2019,19(9):2183.[21]COOLEN B , BEEK P J , GEERSE D J , et al. Avoiding 3DObstacles in mixed reality : Does it differ from negotiating real obstacles [J ] Sensors (Basel ), 2020,20(4):1095.[22]NIAZI A U , CHIN K J , JIN R , et al. Real -time ultrasound -guidedspinal anesthesia using the SonixGPS ultrasound guidance sys⁃tem : a feasibility study [J ].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 2014,58(7):875-881.[23]WARNAT -HERRESTHAL S , SCHULTZE H , SHASTRY K L ,et al. Swarm learning for decentralized and confidential clinical machine learning [J ]. Nature , 2021,594(7862):265-270.[24]PRICE W N 2ND , COHEN I G. Privacy in the age of medical bigdata [J ]. Nat Med , 2019,25(1):37-43.(收稿日期:2023-02-2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87病率约为29.05/10万,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医学影像学技术用于乳腺肿瘤诊断价值研究进展

医学影像学技术用于乳腺肿瘤诊断价值研究进展

医学影像学技术用于乳腺肿瘤诊断价值研究进展一、内容描述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肿瘤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目前常用的乳腺肿瘤诊断技术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

这些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例如乳腺X线摄影对于年轻女性和儿童患者更为适用,而MRI则对于老年患者和乳腺组织密度较高的患者更为适合。

此外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发展也为乳腺肿瘤的诊断带来了新的突破。

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乳腺肿瘤的流行情况和危害性乳腺肿瘤可真让人头疼,它就像个隐形的敌人,悄悄地侵袭着我们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肿瘤,而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

更让人担忧的是,乳腺癌的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这可真是让人心惊胆战啊!乳腺癌不仅对女性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乳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而医学影像学技术正是我们战胜这个隐形敌人的重要武器。

2. 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一聊一个与女性健康息息相关的话题——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而在这其中,医学影像学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想象一下当医生在为你检查乳腺时,他们是如何判断你是否有乳腺癌的呢?没错他们会借助医学影像学技术,如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来观察乳腺的结构和形态,从而发现异常的肿块或肿瘤。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乳腺癌,还能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如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等。

乳腺癌的多模态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多模态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多模态影像学诊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发生在男性。

早期乳腺癌通常没有症状,因此,多模态影像学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多模态影像学是通过不同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如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等,综合评估乳腺肿块的特征,从而确定其恶性程度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乳腺癌的多模态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优势。

一、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是一种常用的乳腺癌筛查工具。

它不需要使用放射线,无创伤性且无痛苦,特别适用于年轻女性或妊娠期妇女。

乳腺超声可以提供乳腺肿块的形态特征、大小、边界、内部结构以及乳腺间质的情况。

对于乳腺癌,超声可以显示肿块的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早期血流信号和其他异常特征。

然而,乳腺超声在乳腺密度大、病灶深部及微小病灶的检测方面有一定限制。

二、乳腺钼靶乳腺钼靶是一种传统的乳腺癌筛查方法。

它通过使用低剂量的X射线,对乳腺进行成像。

乳腺钼靶可以显示乳腺瘤体、钙化灶和肿块等病灶,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是,乳腺钼靶对于乳腺密度较高的女性,以及对于乳腺肿块的形态和边界等特征的评估较为困难。

此外,乳腺钼靶的辐射剂量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乳腺磁共振乳腺磁共振是目前乳腺癌诊断中的黄金标准之一,尤其在高风险人群筛查和对复杂病例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乳腺磁共振可以提供乳腺肿块的更为详细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边界、内部结构以及肿块周围的血管情况。

乳腺磁共振还可以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血供和强化特征,提高对肿瘤性质的评估准确性。

然而,乳腺磁共振的成像时间长、价格较高以及对乳腺植入物的局限性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综合应用不同的乳腺癌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度。

对于有临床怀疑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定期的乳腺癌筛查在高风险人群中尤为重要,可通过超声或磁共振等检查方法进行。

对于结节较大或恶性风险较高的病灶,可以进行乳腺钼靶或其他放射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影像基因组学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影像基因组学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Radiology2020Nov 鸦43穴6雪:681-685;692影像基因组学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魏竹馨文玲王希明*【摘要】影像基因组学通过提取分析大量的影像特征,建立肿瘤基因型和影像学表型之间的联系,进而无创地反映肿瘤的异质性,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现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鉴别、疗效及预后的预测、复发风险的评估等方面,对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就影像基因组学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影像基因组学;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分子亚型中图分类号:R737.9;R445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radiogenomics in breast cancer WEI Zhuxin,WEN Ling,WANG Xim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Institute of Medical Imaging,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Abstract 】Radiogenomics can be used to analyze and process large amount of the medical imaging features to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genotype and imaging phenotype,it can non-invasively reflect tumor heterogeneity and evaluat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tumor.Now,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olecular subtypes identification,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rognosis prediction,and recurrence risk assessment in breast cancer.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In this article,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radiogenomics in breast cancer.【Keywords 】Radiogenomics;Breast cance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olecular subtypeIntJMedRadiol,2020,43(6):681-685;692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苏州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苏州215006通信作者:王希明,E-mail:***********************审校者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108900)DOI:10.19300/j.2020.Z18220综述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占女性癌症发病率的17.10%[1]。

多模态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多模态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性 病变 T I C多为 流 出型 . 最 高点 暨峰 值 . 易于识 别 . 平 台型 为进 入平 台 的初期数 值 . 流人 型则 无 明显峰
1 乳腺 MRI 平 扫
平 扫 是多 模 态磁 共 振检 查 的基 础 在 乳 腺 扫 描 时 间 的选 择上 .最佳 时 间 为月 经 周期 的第 二 周
腺 疾 病检 查 以来 .磁共 振 检测 设 备 的不 断 更新 升 级、 新 序列 、 新检测方式的应用 , 磁 共 振 在 乳 腺 疾
病 的诊 断 、 治 疗后 效 果评 估 、 随访 等各 个 阶段 均 有 广泛 应用 。近年来 随着 磁共 振对 病变 空 间 、 时 间分
辨率 的不 断提 高 、 多 种功 能 成像 技 术 的应 用等 . 使
形 态不 规 则 , 边界欠清 . 与周 围组 织 分 界 不 清 . 对 周 围组 织 有 侵 袭 性 改 变 , 向前 累 及 皮 肤 、 乳 头 向 后 累及 胸肌 、 胸壁 结 构等 , 并 可 以沿 乳 腺 导管 走 向
组 织 的强化 率 .异 常组 织 与 正 常组 织 的强化 率 相
得磁 共 振 日益 受 到 临床重 视 .多模 态 联合 应 用 磁 共 振 检 查在 乳 腺疾 病 的诊 治 中成 为 了一个 重 要 的 发 展方 向 现就 其 主要应 用叙 述如 下
有: 最大 信号 强 度 , 峰 值强 度 率 , 达峰时间 , 早 期 强 化率 , 增 强第 一 期强 化率 . 最 大线性 斜率 等 ; 其 中最 大 信号 强度 是指 增强 过程 中 。信号 强度 最大 值 , 恶
过 程 中单期 强 化最 明显 的一期 . 为反 映血管 密度 的 重 要参 数[ 6 1 部 分研 究 还对 比了患者对 侧 正常腺 体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非特异性乳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非特异性乳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非特异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2-10-20T08:07:47.7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4期作者:焦中华1 曹成铁2 [导读]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非特异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焦中华1 曹成铁21双鸭山双矿医院有限公司 155100;2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155100【摘要】目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非特异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确诊的DCIS及非特异性乳腺炎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60。

60例患者均接受DCE-MRI单独检查以及DCE-MRI联合DWI检查,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诊断价值。

结果在诊断准确度上,联合诊断和病例结果接近(P>0.05),单独接受DCE-MRI检查准确度低于病理诊断(P<0.05),和联合诊断相比,DCE-MRI检查准确度较低(P>0.05);非特异性乳腺炎TIC多为Ⅰ型,DCIS多为Ⅲ型。

两者在Ⅱ型上差异较小。

非特异性乳腺炎ADC界值高于DCIS(P<0.05)。

结论 DCIS及非特异性乳腺炎利用DCE-MRI检查可准确了解疾病情况,联合DWI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值得重视及推广运用。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乳腺导管原位癌;非特异性乳腺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and nonspecific mastitis. Methods patients with DCIS and nonspecific mastiti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0 were studied.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was 60. All 60 patients underwent DCE-MRI alone and DCE-MRI combined with DWI.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judge the diagnostic value.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mbined diagnosis was close to that of cases (P > 0.05). The accuracy of DCE-MRI alon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P < 0.05). Compared with combined diagnosis, the accuracy of DCE-MRI was lower (P > 0.05); Nonspecific mastitis tic is mostly type I and DCIS is mostly type III.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type ⅱ. The ADC threshold of nonspecific mastiti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CIS (P < 0.05). Conclusion DCIS and nonspecific mastitis can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disease situation by using DCE-MRI. Combined with DWI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provide more detailed data for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Nonspecific mastitis 随着人们生存环境和社会压力不断地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疾病的概率也在不断地增加。

多模态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多模态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19)及III型(n =9)多见;平均ADC值范围为(1.07 ±0.11) xl0-3mm2/so良性NMLE病灶以稍高信号(n =8)、等信号
(n =7)及高信号(n =7)常见;病灶多表现为局灶分布(n =9)及区域分布(n = 6);内部强化方式以均匀强化(n = 11)及簇样环形强化(n =5)为主;TIC曲线以1型(n =12)及口型(n =9)多见;平均ADC值范围为(1.25 ±0.07) x 10'3
HUANG Ruisui, DING Ke, UN Bin, LU Shamin, PENG Dandan, SHI Qi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Nanni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31, P. R. Chi­ na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行乳腺
MRI检查诊断为NMLE病变的54例患者资料,均有 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75 岁,平均年龄(46. 3 ±&7)岁。 1.2检查方法
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DCE )和 DWIO 采用 Siemens Magnetom Verio 3. 0T超导MRI扫描仪,患者俯卧
2013年美国放射学会修订和升级新版MRI乳 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切(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I­ RADS MRI),将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on-mass-like enhancement, NMLE)定义为不能够勾画出三维轮 廓,无明显占位效应的一类病变,常有脂肪或正常组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摘要:探讨如何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多模式基于图像的诊断。

方法:选择2015年1月医院肿瘤学中首批40例乳腺癌病例,在这些病例中,研究人员进行常规彩超、钼靶以及磁共振检测,并以病理检测为金标准,对各诊断方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常规彩超、磁共振以及三种方式联合检测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高于钼靶检测(P<0.05);常规彩超、磁共振检测以及三种检测方式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均略高于钼靶,但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各影像学诊断均有不同优劣点,将常规彩超、钼靶、磁共振等多模态影像技术联合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病症诊断效果更佳。

关键词:多模态影像技术;早期乳腺癌;诊断;对比研究引言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及末端导管上皮,一般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一侧乳房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晰,随着疾病发展肿瘤逐渐长大,便可出现皮肤溃疡、皮肤结节、橘皮样改变,少数出现乳头溢液及乳头内陷,还可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

因此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主要取决于能否早期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目前筛查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有X线检查、乳腺超声、MRI、超声造影等,新辅助化疗(NAC)是目前医学界提倡的一种较新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前的全身化疗,使肿块缩小,并消灭转移细胞,有助于后续手术进行,一般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同时还能观察化疗前后肿瘤变化,及时对NAC做出疗效评估。

基于此,本次探究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接收早期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病例,年龄31~71岁,平均(51.2±5.6)岁,经由病理检测后确诊,均为单侧单病灶,病灶大小为7~19mm,平均(13.6±2.9)mm。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徐静;马光辉;刘彭华【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24(21)5【摘要】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评估效果以及可靠指标。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其分为ALNM组(45例)和非ALNM组(107例)。

利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乳腺癌ALNM做出判定。

结果:多模态MRI诊断灵敏度为82.22%,特异度为96.26%,阳性预测值为90.24%,阴性预测值为92.79%,诊断符合率为92.1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ADC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最大径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0.694~0.842,P<0.01),在最佳截断值为1.96cm下诊断的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60.7%;ADC值AUC为0.844(95%CI:0.808~0.915,P<0.01),在最佳截断值1.122×10^(-3)mm^(2)/s下诊断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71.2%。

肿瘤最大径和AUC值联合诊断AUC为0.952(95%CI:0.904~0.991,P<0.01),最佳截断值下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1.4%。

联合指标的AUC要高于肿瘤最大径(Z=3.982,P<0.05)和ADC值(Z=3.014,P<0.05)。

结论:多模态MRI对乳腺癌ALNM诊断效果良好,其中肿瘤最大径和AUC值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效率。

【总页数】5页(P64-68)【作者】徐静;马光辉;刘彭华【作者单位】邯郸市第一医院CT室;邯郸市第一医院普外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2.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3.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4.基于多模态DCE-MRI特征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中的价值5.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进展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女性重要的致残、致死疾病,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

大力普及乳腺恶性疾病的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预防)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同时还可有效减轻乳腺疾病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乳腺钼靶成像、乳腺超声等检查是临床检测乳腺癌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这些检查手段对乳腺疾病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常易导致部分早期乳腺癌的漏诊以及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混淆,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和较差的预后。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人体软组织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具有早期发现病变进而判断病变的良恶性、评价病灶侵犯邻近组织的范围、是否存在多个病灶、对侧乳腺及腋下淋巴结是否受累等特殊优势,并能在术前对乳腺癌进行精确分期,从而指导临床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并能通过功能成像评价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因而MRI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建议将MRI作为乳腺癌影像学常规检查方法。

现就乳腺癌的多模态MRI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1.常规MRI序列检查乳腺MRI常规检查序列为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T1WI压脂序列。

常规MRI序列主要用于描述乳腺内病变的信号、位置和大小等基本影像学特征,其观察的指标有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以及病灶周围水肿情况;另外,病灶与邻近正常乳腺组织的关系、病变侧乳腺皮肤、乳头受累情况等特点也可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提供诊断依据。

例如乳腺癌的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病变边缘毛糙局部呈毛刺状,边界不清,通常具有这些征象的病灶就高度提示为恶性;但由于一些良性病变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与乳腺癌类似的病理过程,在影像学上就会表现为相同的影像学征象,此阶段乳腺的良恶性病变也会有类似的MRI表现,因此常规MRI所提供的信息量有限。

2.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ast enhancement MRI,DCE-MRI)除了能够对病变的形态特点以及内在结构进行观察,还能对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

DCE-MRI是在T1WI的基础上注入造影剂进行的动态增强扫描,它可将乳腺癌恶性病变区域更加清楚地勾画出来。

例如在实施DCE-MRI扫描时,同时施加脂肪抑制技术,则可将病变的范围、边缘、内部结构及周围毗邻关系更为清晰地显示出来,同时还可利用同期得出的动态增强曲线反映病变内部的增强过程,该技术显著提高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

DCE-MRI序列是一种MRI后处理功能软件,能够在乳腺MRI检查后自动生成感兴趣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依据所获得的曲线形态,分为3种类型,即Ⅰ型曲线(流入型):信号强度依时间延长而持续缓慢增强;Ⅱ型曲线(平台型):早期强化比较明显,中后期维持信号强度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Ⅲ型曲线(流出型):早期强化比较明显,中后期信号强度显著下降,各型曲线所代表病变组织学特性不同。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应用TIC 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孔祥群等研究也发现,良性病变的Ⅰ型曲线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恶性病变(乳腺癌)。

TIC类型和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对应关系基本建立,即良性病变多以Ⅰ型曲线(持续流入型)为主,乳腺癌等恶性病变多以Ⅲ型曲线(流出型)为主,而Ⅱ型曲线在良恶性病变中有部分重叠。

郭轶等通过分析两组患者(乳腺腺瘤组和乳腺癌组)乳房肿块的DCE-MRI参数水平,对比肿瘤标本组织中增殖侵袭基因信使RNA的表达,在微观水平进一步研究了DCE-MRI与组织分子表达的关系后发现,乳腺癌组患者的DCE-MRI参数达峰时间低于乳腺腺瘤组,且早期增强率、最大线性斜率也均高于乳腺腺瘤组患者(P<0.05)。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乳腺癌肿瘤组织中增殖基因与侵袭基因信使RNA表达显著高于乳腺腺瘤肿瘤组织。

DCE-MRI作为一种独特的乳腺癌筛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它可以定量评价乳腺癌病灶内血管内皮通透性及血流量。

DCE-MRI主要的动态定量相关参数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三者之间的关系为:Kep=Ktrans/Ve。

根据2011年召开的第十二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的共识,依据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和细胞增殖抗原标志物Ki67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为4个分子亚型,即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各个分子亚型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均有差异。

在既往的研究中,已有研究采用DCE-MRI的部分相关定量参数来研究或预测乳腺癌的各分子亚型及病理预后,但结果却不尽相同。

徐婷婷等研究显示,乳腺癌不同亚型的DCE-MRI相关定量参数(Ktrans、Kep、Ve)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P=0.177;P=0.240)。

而Li等的研究结果指出,三阴性乳腺癌的Kep值显著高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Ve值则低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

在DCE-MRI 检查中,经过后处理的三维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出肿瘤周围的动脉血管影像。

强化后的三维最大密度投影成像在乳腺癌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还存在争议,但乳腺癌周围的动脉血管比对侧健康区域乳腺组织的血管数量、管径有所增多。

Mahfouz等发现,乳腺癌患者健侧乳腺的动脉数量显著少于患侧乳腺;Fischer等研究表明,乳腺恶性肿瘤周边的血管数量和肿瘤周围腺体的信号强度可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因此,通过对乳腺病变周围的动脉血管数量、管径、走行情况进行统计后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

然而,由于乳腺内的部分良性病变和早期恶性病变在MRI图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DCE-MRI并不能作为诊断、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金标准。

国内部分研究仅通过DCE-MRI对乳腺腺病和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发现,乳腺腺病的动态增强表现与乳腺癌存在部分重叠,因此必须结合其他检查序列进行鉴别诊断。

3.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纹理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纹理分析多用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研究,目前逐步开始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纹理分析在乳腺病变中的研究价值。

乳腺病变在DCE-MRI动态增强后的纹理特征较增强前对比显著,有文献报道,磁共振纹理分析可初步应用于乳腺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鉴别诊断,尤其是病变为单一肿块时,可显著提高恶性病灶诊断的准确率和检出率,进而有助于与其他乳腺疾病相鉴别。

陈文静等对乳腺癌磁共振纹理分析以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辨别良恶性乳腺结节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但两者联合应用可使恶性乳腺结节磁共振诊断的特异度显著增强。

因此,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纹理分析的应用对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4.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MRI序列中特殊的功能成像序列,是迄今为止唯一可无创性检测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价的定量参数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当乳腺组织发生恶性病变时,恶性病变区域组织的细胞之间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小,细胞核较大,细胞核与细胞质比例增大,水分子运动受限,DWI呈现高信号,DWI血管微灌注小,恶性肿瘤的扩散信号较周围正常组织的信号显著增高,且这种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测量ADC值降低的数值来评估乳腺癌的病理分级。

有研究显示,DWI技术的主要参数ADC值可在细胞水平评价组织的病理改变和功能变化。

然而ADC值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郑少燕等研究发现,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DC值为(1.094±0.297)×10-3mm2/s,与肿块型乳腺癌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肿块型乳腺良性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块型乳腺癌不同于肿块型乳腺癌表现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但DWI技术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仍具有很大价值。

5.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是近年投入临床应用的一种扩散成像技术,是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的拓展和进步,DKI主要用于探测和分析水分子的非高斯扩散特性。

与DTI相比,DKI能够为医师诊断疾病提供更多的反映病变组织微观结构的客观评价依据。

DKI 在扫描序列上采用与DTI同一类型的脉冲序列,只是所需的b值略大。

DKI引入峰度的概念来定量评价真实水分子扩散位移与理想的高斯分布水分子扩散位移间的偏离,并用此来评价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和扩散的不均质性;在特定b值条件下,DKI评价扩散信号的衰减以表观扩散(apparent diffusivity,Dapp)和表观峰度(apparent kurtosis,Kapp)的双指数方式进行,其公式为:ln(Sb/S0)=-bDapp+(1/6)b2D2appKapp,Sb为扩散加权信号强度;S0为不施加扩散梯度时的信号强度;K值是DKI技术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代表空间各梯度方向的扩散峰度平均值,是评价组织结构复杂程度的参数,且K值无单位,与组织复杂程度成正比;公式中的D值代表经非高斯分布校正过的ADC值。

Nogueira等评估了DWI和DKI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ADC值、K值及D值在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28;P=0.017)。

其中K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单独用来鉴别乳腺的良恶性病灶,有学者研究表明,K值诊断恶性病变的效能大于D值。

因此,可应用DKI技术在乳腺病变的检查中对乳腺病灶的良恶性进行区分。

6.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在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活动有两种形式,首先是水分子无规律的扩散运动,又称布朗运动;其次是在组织毛细血管网中存在血液循环的微循环,即为灌注。

当给予扩散敏感梯度时,血流灌注即可使体素内质子群相位发生不相干运动,从而引起所测量的ADC值较高,因此ADC值包括血流灌注和水分子扩散运动两种成分。

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可用于定量评价DWI 图像中的快池扩散和慢池扩散,可以更真实准确地量化病变中水分子的真实运动以及血管灌注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