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民俗彩灯艺术的历史与兴盛

合集下载

关于自贡灯会的介绍

关于自贡灯会的介绍

关于自贡灯会的介绍自贡灯会是四川省自贡市的一项重要传统文化活动,也是自贡市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自贡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自贡灯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作为四川省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自贡灯会代表了自贡市的独特风情和民俗文化。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自贡市街头巷尾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彩灯,犹如白昼一般灯火辉煌,给人一种热闹而喜庆的氛围。

自贡灯会的灯笼造型别致,寓意深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灯笼是以恐龙为主题的恐龙灯笼。

自贡市是中国恐龙之乡,拥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

因此,自贡灯会上的恐龙灯笼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恐龙灯笼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不仅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也让成年人感叹恐龙的神秘与伟大。

除了恐龙灯笼外,自贡灯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主题灯笼。

比如,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灯笼,有以自贡市的特色景点为主题的景点灯笼,还有以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故事灯笼。

这些灯笼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展示了自贡市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除了灯笼,自贡灯会还有其他丰富多样的活动。

比如,传统的舞狮、舞龙表演,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如川剧、变脸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展示自贡市的传统文化,也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自贡灯会还有各种特色小吃。

自贡市是川菜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特色美食。

在灯会期间,各种小吃摊位云集,香气四溢。

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如自贡豆花、自贡米粉、自贡辣子鸡等。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自贡市的饮食文化。

自贡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自贡市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自贡市的旅游事业的发展。

每年的灯会期间,自贡市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同时,灯会也成为了自贡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更多的人们前来探访,了解自贡市的文化底蕴。

自贡灯会是自贡市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也是展示自贡市文化风情的重要窗口。

自贡彩灯历史

自贡彩灯历史

自贡彩灯历史自贡灯会历史悠久,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年)正在荣州(今自贡荣县)做县令的大诗人陆游就留下“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的词句。

据民国《荣县志》中记述:“新年灯会甚盛……而楼台为甲观,乡人通命曰亭,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镂,临春组合,彩笺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

西人来观亦欣然,京邑所不见也。

”进入上世纪,“提灯会”“放河灯”“瞒天过海”等风俗盛行,颇具地方风情和民间色彩。

中国大学排名1964年新春,自贡举办了“迎春灯会”,此为自贡灯会的发端。

此后,自贡人民政府于1965年到1986年举办了二至七届自贡灯会。

第七届时,中央电视台摄制了电视片《逛灯会》,自贡彩灯走向全国。

1987年自贡举办第八届灯会,即第一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

政府提出“以外为主,内外结合;以文为主,文贸结合”的办灯宗旨,自贡彩灯由单纯的娱乐型转化为文化经营型。

1988年6月,自贡应北京国际旅游年组委会邀请承办“北京国家旅游年北海龙灯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灯会新闻发布会开始连续报道灯会实况,其间新华社多次向国外报道灯会消息,《人民日报》多次刊载灯会文章图片,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灯会开幕式及领导人观灯的场景,摄制并播出了《龙年龙舟龙灯》的专题片。

自贡彩灯蜚声海内外。

灯展期间就收到国内外的展出邀请,自贡彩灯从此开创了对外展出的新局面。

1990年秋,“中国自贡灯会”在新加坡裕华园开幕,在举办当局赠送的锦旗上,赫然出现了“天下第一灯”的题字。

②作为艺术精品,自贡彩灯不但凝聚了中华彩灯文化的精华,更以其新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名扬四海,使自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南国灯城”的美誉;而不断举办的“自贡国际恐龙灯会”让文化活动和经济贸易结媒,灯会搭台、经济唱戏,走出了一条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良性发展之路。

在自贡,彩灯已经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文化产业。

自贡灯会的沿革与发展

自贡灯会的沿革与发展

自贡灯会的沿革与发展两千年盐业历史,千余年彩灯文化,七届新年迎春灯会,十八届国际恐龙灯会,铸就了自贡灯会的品牌。

自贡灯会,融入了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凝聚了人民智慧,风情民俗,烛照长城内外,辉映神州大地。

自贡灯会以文化品位高、彩灯精品多、艺术特色鲜明、灯会场面宏阔著称。

成为海内外知名度、美誉度甚高的文化旅游产业和品牌,以特有之格韵展示无穷之魅力,名播中外,赢得了“天下第一灯”的美誉。

据史籍记载,唐宋时自贡地区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灯、元宵前后张灯结彩的习俗。

“是皆承平嬉戏”,“絙索诸技,唐宋具祥焉。

”(见《荣县志》)这说明唐宋时期的自贡地区,在新年和元宵放灯、燃灯之时,民间杂技、杂耍等表演活动亦尽现其间,深得观灯民众的喜爱。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受命摄理荣州州事,亲自目睹了这里新春放灯的盛况,在其写下的《沁园春》一词中即道:“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可见当时自贡地区新春张灯、放灯已为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

当然,这与后来形成的灯会尚有差异。

所以,唐宋时期应为自贡灯会的萌芽时期或初始阶段。

自贡地区灯会的成型是在明清时期,逐渐衍展为具有相对固定的内涵、并在特定的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荣县志》记载:“正月人日后,各祠庙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富人寿年丰之意。

兼仿古人礼鸣金执铤,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新年灯火甚盛……而楼台为甲观,乡人通命曰亭。

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楼,临春组合,彩笺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

西人来观,亦欣然京沪所不见也。

”以上证明清道光以后的灯会已崭露头角,其场景已甚为壮观,灯彩已甚为绚丽,较之京城与通都大邑亦毫不逊色。

清道光年间以来,自贡地区的年节灯会内容更为丰富,更加绚丽多姿。

在元宵夜的灯会上,挂灯笼、垒鳌山、放焰火、竖灯竿,场面宏大。

耍灯笼、舞狮灯、唱车灯、跑牛灯、尤为盛行。

民国时期,多在辛亥起义纪念日和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的提灯会更是万人空巷。

自贡灯会调查报告

自贡灯会调查报告

自贡灯会调查报告一、自贡灯会历史背景自贡地区灯会的成型是在清明时期,逐渐衍展为具有相对固定内涵、并在特定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南国灯城的主要内蕴内核,是名闻遐迩、蜚声中外的自贡灯会。

南国灯城的形成,是以自贡灯会的兴盛发展为其主线,并在城市建设、街景民居、会节庆典、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被注入了灯文化内涵而逐步成型在。

自贡灯会的历史沿革与演进发展构成了南国灯城的历史文脉。

据史籍记载,唐宋时自贡地区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灯、元宵节前后张灯节彩的习俗。

唐宋时期的自贡地区,新年和元宵放灯、燃灯之时,民间杂技、杂耍等表演活动亦尽现其间,深得观灯民众的喜爱。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在其写下的《沁园春》一词中写到:“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可见当时自贡地区新春张灯、放灯已为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

当然,这与生来形成的灯会尚有差异。

所以,唐宋时期应为自贡灯会的萌芽时期或初始阶段。

自贡地区灯会的成型是在清明时期,逐渐衍展为具有相对固定内涵、并在特定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荣县志》记载:“正月人日后,各祠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富人寿年丰之意。

兼仿古人礼鸣金执铤,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

”“新年火甚盛,而楼台为甲观,乡人通命曰亭。

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楼,临春组合,彩笺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

西人来观,亦欣然京沪所不见也。

”以上证明清道光以后的灯会已崭露头角,其场景已甚为壮见,灯彩已甚为绚丽,较之京城大邑亦毫不逊色。

在明清时期自贡地区灯会的衍展和传线线路上,尚有几个节点,成为了自贡灯会地方特色和亮点。

其一是天灯会。

每年正月初七开始,各祠庙均要立灯竿,悬红灯,举行祭祀活动,时称天会,亦称天灯节。

庙内均张灯结彩,庙前均竖立灯竿,燃灯33~36盏。

其余的小庙宇则点“九皇灯,即灯竿两边各持灯九盏。

燃灯时间,少则三天,多则一月以上,视善男信女们所捐灯油之多寡而定。

自贡灯会简介

自贡灯会简介

灯会是中华民族具有历史传统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

早在西汉初年,灯会就见诸文字记载。

后来,发展为人们一年一度寄托理想、祈祷丰年的必不可少的盛事。

“天子与万民同乐”就是指古代灯节盛景。

自贡地区早在唐宋年间就有了新年赏灯的习俗,明清时期更进一步发展为各种会节。

清中叶即有“狮灯场市” 、“灯杆节”等灯会活动,“正月八日之后,各祠庙皆燃火树。

各门首皆点红灯。

新年灯火甚盛一城数亭,一亭各式。

其高数重,构栋雕镂,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西人来观亦欣然,京邑所不及也。

” 进入本世纪初,盛行提灯会。

每年农历十月十日,每人手中提红灯一盏,上街游玩。

点灯杆、挂宫灯和狮灯龙舞、莲花灯等仍为春节的主要欢庆活动。

自贡地区“提灯会”、“放河灯”、“瞒天过海”等风俗较为盛行,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间色彩。

自贡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并在民族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下逐步精湛起来。

1964年,自贡市人民政府组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灯会。

从此,灯会规模便由小变大,工艺由粗至精,灯具由个体发展为群体,由不动发展为联动,布展由平面发展为立体。

至1992年,已在自贡举办了10届灯会,形成自贡灯会的独特风格。

自1964年始举办首届灯会至1991年第三届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自贡人将这10年灯会简称为“自贡灯会”。

自贡灯会以气势壮观、规模宏大著称;以构思巧妙、制作精巧取胜;以灯景交融、层次迷离称奇。

规模宏大,气垫壮观自贡灯会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历届灯会均组织几十组大中型组灯和数千只工艺灯参展。

宏大的规模形成一片彩灯之海,仿若仙境,且灯组体量大,气势壮观,有占地(或水面)上千平方米的大型灯组“鱼美人戏群龙”、“珍珠神女”;有高耸入云的“龙柱礼花”、“腾云阁”、“彩云阁”等等组灯,令人惊叹不已。

游人漫步其间,入耳笙箫管弦之乐,入目万紫千红之光,陶醉在彩灯艺术赋予的独有神韵之中。

构思巧妙,制作精细自贡灯会在构思和制作工艺上的创新,被中外专家称为“高品位”的艺术。

自贡灯会特色述略

自贡灯会特色述略

自贡灯会特色述略自贡灯会,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传统民俗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和喜爱。

在这个春节期间,自贡灯会再次璀璨绽放,让人们沉浸在美轮美奂的灯光世界中。

自贡灯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灯会不仅是一种节日的庆典,更是一种具有文化传承和社区凝聚力的民间活动。

在自贡这座以盐业闻名的城市,灯会活动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传承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和历史。

自贡灯会的特色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灯会的规模宏大,各种造型各异的彩灯令人目不暇接。

这些彩灯的制作精细,形象生动,通过不同的排列和组合,营造出一种瑰丽的灯光效果。

同时,灯会活动也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让游客在欣赏灯会的同时,领略到自贡地区的文化魅力。

而在众多的灯组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具有自贡地方特色的灯组。

这些灯组或是以当地的盐业历史为主题,或是以民间传说和故事为蓝本,用灯光的形式展现出自贡人民的智慧和才情。

其中,一组名为“盐井之源”的灯组,生动地再现了自贡盐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骄傲和自豪。

此外,自贡灯会还融合了科技与艺术,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现代科技的运用,使得灯会更加璀璨夺目,如3D灯光秀、互动式彩灯等,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

同时,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也使得自贡灯会更具时代特征和生命力。

在自贡灯会期间,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彩灯,还可以参与到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中。

比如猜灯谜、赏花灯、品美食等,这些活动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到自贡的文化底蕴。

也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繁荣。

总的来说,自贡灯会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它不仅传承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和历史,也为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在当今社会,自贡灯会不仅是一种节日的庆典,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区凝聚力的象征。

自贡灯会的发展历程

自贡灯会的发展历程

自贡灯会的发展历程一、古代自贡灯会关于自贡灯会具体起源于哪个朝代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根据现今能查到的历史文本资料与史证,唐宋时期开始有了关于自贡灯会的记载。

民国十八年(1929)由赵熙总撰的《荣县志·礼俗第十二》曾记载:“荣县新年灯火甚盛,唐人称火树银花合者。

”南宋诗人陆游在南宋淳熙二年(1175 年)曾在荣州(现今自贡荣县)任职时写下《沁园春·一别秦楼》其中写道:“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描写春节时荣州当地举办灯会的景象。

自贡灯会随着时代脉络不断延续,自身发展离不开自贡盐业的促进。

自汉代起自贡地区就开始生产井盐,商品经济与生产力十分发达,为自贡灯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明清时期,盐业的发展带动了民俗活动的繁荣。

各盐帮会在传统节日里举办灯会、花会等各式各样的活动,为了犒劳日常忙碌的盐工以及家属。

另一方面,盐商逐渐壮大拥有大量的财富,每当新年之际或祭祀活动,都会在各家门口、庙宇、祠堂、会馆等地张灯结彩,以彰显自家的财力与权势。

因攀比之风盛行,彩灯的种类异常丰富多彩。

由于彩灯需求量大,做灯的人多,做灯的人还专门建立了自己的行会——天灯会。

古代自贡灯会的举办时间多为元宵佳节和特定祭祀时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时间周期。

据清道光年间(1845)编修的《荣县志·卷十八·舆地记·风俗》中记载:“祈禳正月人日后,各祠庙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寓人寿丰年之意,兼防古人傩礼鸣金执梴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

从上述可知古代自贡灯会举办地点主要为街道、祠堂、庙宇,举办灯会的内在动因不仅是庆祝传统佳节,还具有浓厚的祭祀性。

二、民国时期的自贡灯会清朝向民国过渡时期,涌进了众多西方思想与技术极大丰富了自贡灯会的活动内容。

左联作家王余杞在长篇小说《自流井》一书中再现了民国时期自贡独特的风俗习惯与地域文化,其中还描写了当时春节自贡灯会的场景。

“在新年中,街上特备好耍,晚上遍街点着煤油灯,明亮得如同白昼,更有坐落在河边高处的王爷庙,庙门外竖立十来丈高的灯杆。

自贡灯会简介

自贡灯会简介

• 设置了多个展区,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彩灯作品
自贡灯会的交通指南与住宿建议
自贡灯会的交通指南
• 自贡市交通便利,可乘坐公交、火车等交通工具前往
• 灯会期间,市区内会进行交通管制,游客需注意出行安排
自贡灯会的住宿建议
• 自贡市内有多家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
• 建议提前预订住宿,避免灯会期间住宿紧张
04
自贡灯会的参与与体验
DOCS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自贡灯会简介
DOCS
01
自贡灯会的起源与发展
自贡灯会的起源背景

清朝时期的自贡地区
• 盐业资源丰富,成为川盐的重要产地
• 民间盛行举办灯会,祈求风调雨顺
四川盆地的地理特点
• 气候湿润,适宜制作彩灯
• 地理环境独特,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自贡灯会的诞生
• 鼓励年轻人学习和发扬自贡灯会的传统技艺,确保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自贡灯会的创新与发展
自贡灯会的创新发展
自贡灯会的未来发展
•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颖的设计理念和
• 自贡灯会将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间
制作工艺
艺术品牌
• 融入现代科技,提高自贡灯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 通过文化交流和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 以政治宣传为主题,展示国家政策
• 以文化交流为主题,展示中国民间
活的期盼
和发展成就
艺术
• 自贡灯会逐渐成为旅游品牌,带动
地方经济发展
自贡灯会的现状及影响
自贡灯会的现状
• 每年举办一次,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 灯会规模宏大,展示各种各样的彩灯作品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古蔺花灯,是四川自贡地区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

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承千年。

古蔺花灯以其造型各异,工艺精湛,色彩斑斓,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它不仅展示了我国民间工艺精湛的技术,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和传承。

本文旨在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

一、古老的历史渊源最早的古蔺花灯,据传始于明代嘉靖年间。

当时,在四川自贡地区开始盛行起花灯,成为当地的重要民间文化活动。

而古蔺花灯则因其制作工艺独特、花样五花八门而尤为独具特色。

二、丰富多彩的制作工艺古蔺花灯的制作工艺,是民间文化与手工艺的完美结合。

它是由丰富多彩的灯笼、各种花朵、动物、人物等各类造型组成。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竹笋和竹筒,再用野葛、画纸、竹叶和秋葵等材料覆盖外表。

在灯笼的图案设计上,设计师通常选择梅花、兰花、牡丹、菊花等传统的花草图案,也有的选择一些寓意深刻的动物或神话人物造型。

每一座花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故事性,富有各自风格的特点。

三、入围“世界万里乡村旅游盛典”古蔺花灯可以说是四川文化名片的代表之一,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多次入围“世界万里乡村旅游盛典”,并宣告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四川省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关于古蔺花灯的知名度,不仅仅是国内,而且世界各地都有很好的知名度。

这也为更多人了解古蔺花灯文化,更好地吸引游客来到四川地区提供了便利。

四、传承经验与发展愿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蔺花灯的传承是需要彻底而认真的,这关系到它在未来发展的方向。

传承过程中,应该从文化内核、制作技术和传统艺术等维度,进行加强和改进。

同时,要拥抱改革和创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推出更多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产品款式,从而深刻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和旅游需求。

这一点应该注意,古蔺花灯的未来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符号,而不是陈旧、沉寂的文化失落之境。

总之,古蔺花灯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我们期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将古蔺花灯进一步提升,成为四川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四川传出去,成为我们的民间文化名片。

自贡灯会——民族艺术的丰碑的论文

自贡灯会——民族艺术的丰碑的论文

自贡灯会——民族艺术的丰碑的论文内容摘要:独特魅力、深厚的文化寓意,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技能、材质的巧夺天工,以及布局的大手笔,铸成了中华民族艺术的丰碑——自贡灯会。

关键词:自贡灯会文化渊源材质布局丰碑自贡灯会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制灯的工艺美术性同文学、园林景观、自然山水之美珠联璧合,构思独具一格,工艺制作精巧创新,艺术表现手法出神入化,使自贡灯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中华民族一道绚丽的风景线,被称为一座民族艺术的丰碑。

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她的芳踪。

一、自贡灯会之渊源四川旧为蜀地,灯会、灯节起源较早。

隋文帝之子杨秀曾为“蜀王”,此后灯会盛事便代代相传。

而“立灯杆”最盛之地却在四川的西南部(今自贡一带)。

据《荣县志》(荣县为旧时“荣州”,今辖自贡市)载:正月一日之后,各祠庙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竖之高处,嵌灯如星。

就是指新年初七之后,各家各户门前都悬挂红灯,各祠庙门前皆竖灯杆的盛况。

每到这个时节,香火旺盛的五皇洞、天池寺、火神庙等均在庙前立高杆,点灯32—36盏。

小庙点“九皇灯”,即灯杆两边各挂灯九盏。

燃点所需菜油,由善男信女为求神保佑、赐福祛邪而捐献。

燃点时间按献油多少拟订,少则三天,多则一月以上。

由于灯杆均竖高处,远远望去,灯火点点,如天上星星眨眼。

因此,自贡地区城乡因“立灯杆”而得名“灯杆坝”的遗址多达几十处。

至今,其市中区的一条闹市街仍沿用“灯杆坝”旧名,而屹立在釜溪河畔的清朝修建的镇宝之庙“王爷庙”门前,还立着灯杆,每到春节,人们仍挂上红灯笼贺岁呢。

在四川省成都市,“十五日谓之元宵,市井祠庙结棚张灯,光明如昼”(见《华阳县志》)。

自贡市旧时为川南富庶地区,盐商巨贾办红白喜事举行的大型灯文化活动,不断地推动了这个民间习俗的发展。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十四,光绪皇帝驾崩,溥仪继位。

清宣统元年(1909年),自贡的自流井举办了一次盛大的祭祀型灯会,当时称“皇会”。

灯会(自贡灯会)

灯会(自贡灯会)
到20世纪初,又渐渐形成了节日的提灯会,还有闹花灯、放天灯与舞龙灯等活动,逐渐发展成集西南地区民 风、民俗之大成的灯会。
1963年12月12日,中共自贡市委决定,在1964年的元旦举办灯火晚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自贡第 一次官方组织灯会活动(后将灯会活动延至1964年春节举行)——“自贡首届迎春灯会”,也是“自贡灯会”的 起始点。继1964年春节灯会之后,自贡市人民政府又于1965年、1966年春节在自贡市人民公园(后更名为自贡彩 灯公园)举办迎春灯会。 在1987年之前,自贡灯会的举办主要是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 需求。而1987年,自贡开始举办第一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这次是把经贸活动引入灯会的举办机制之 中,以促进自贡对外经贸交流联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贡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灯为媒,广交朋友,振兴经济;以灯为荣,振奋精神, 建设自贡”的办灯宗旨。并于1987年开始,将“自贡迎春灯会”更名为“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实现 了自贡灯会由单纯的娱乐型向娱乐经贸型的战略转轨。把办灯会与经济贸易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举办灯会促进经 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加强自贡与外界的横向交流。
自贡灯会旅游已经成为自贡的城市名片之一,为自贡社会各个方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灯会旅游 的旅游产品却存在不少问题。自贡灯会旅游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灯会旅游产品设计理念偏差,忽视体现自贡传统制灯工艺的传承及灯会的原始韵味。
2.缺乏有效的灯会旅游产品营销。
3.灯会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其他旅游景点没能适时加大营销力度。
谢谢观看
灯会(自贡灯会)
四川省自贡市地方传统民俗
01 历史渊源
03 文化特征 05 举办历程
目录
02 民俗内容 04 传承保护 06 社会影响

自贡灯会概况

自贡灯会概况

自贡灯会概况自贡灯会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

建国后,尤其是近10年来,自贡灯会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断变革、创新和发展,在中国年节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誉满中外的著名文化品牌,为自贡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国内展出:从1988年开始,自贡灯会开始走出自贡,走向全国并走向世界。

实现了从单纯的文化娱乐型向文化经贸型的转变,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

自贡灯会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重庆、拉萨、乌鲁木齐、银川、贵阳、成都、长春、哈尔滨、沈阳等全国各省会城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等200多个大中城市和地区展出。

自贡灯会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民间艺术游”、“中国百姓生活游”和向海外推出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自贡灯会吸引了近1。

5亿中外游客,被誉为“高品味的艺术”、“流动的文化旅游资源”、“民族传统文化的骄傲”、“天下第一灯”。

自贡灯会以灯为媒,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了自贡与外界的横向交流,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外国政要的肯定,极大地提高了自贡的知名度。

1988年自贡灯会在北京展出时,举行中央首长专场,邓小平等11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200多位部长、副部长和军队兵团级首长,与首都600多名优秀教师观灯,成为建国以来,在北京举办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中,中央领导参与最多、最集中的一次。

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外宣工作会议上讲:“近几年来,各地利用文化和经济贸易结合进行对外宣传,如淮坊的国际风筝会、自贡的恐龙灯会等,都是成功的。

”2003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自贡时指出,自贡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自贡要把彩灯文化产业抓好。

自贡灯会占了四川省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半壁江山。

2006年,四川省文化产品出口额7000多万元人民币,自贡灯会就占了4000多万元。

2007年,自贡彩灯产品出口4700万元,占全省文化产品出口产值的60%。

二、国外展出:自1989年,自贡灯会应邀在南洋文明绿洲的花园岛国新加坡共和国的裕华园展出,轰动狮城;新加坡总统黄金辉亲自主持了亮灯仪式。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古蔺花灯,是四川省自贡市古蔺县的传统文艺活动,数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

古蔺花灯因其丰富的选材、娴熟的制作工艺、绚丽多彩的灯笼,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古蔺花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当时的古蔺县上层阶级利用灯笼宣传政策和展示实力,同时也有一些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蔺花灯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集文化、艺术、工艺、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活动。

在古蔺花灯的制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灯骨。

灯骨是花灯的骨架,是实现整个花灯立体造型的关键。

制作灯骨需要选用优质的茶树枝或者乌柏枝,并经过刮痕、烘烤、手工制作等多个环节。

灯骨不仅要结实耐用,还要符合花灯造型的要求。

花灯的灯笼则是花灯的外壳,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古蔺花灯的灯笼风格较为多样化,既有平民百姓风格的灯笼,也有皇帝皇后、五福临门等吉祥图案的灯笼。

花灯的色彩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古蔺花灯的灯笼通常选用鲜艳的红、黄、绿、紫等颜色,运用灯笼色彩的变化形成绚丽多彩的景观。

传说在明朝时,古蔺的珂侠村一位瘦弱的小伙子曾创造过一种灯骨,不但坚韧、不易断裂,而且造型美观,制作出来的花灯不但难以复制,而且耐看、耐存。

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沉淀,古蔺花灯的制作工艺不断精益求精,花灯的种类和品质也越来越高。

古蔺花灯传承至今,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

每年花灯展示之前,当地有一些老匠人会到各村庄学徒,传授灯骨制作的技艺。

同时,古蔺县的政府也积极推进古蔺花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如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研、流传古蔺花灯的历史文物资料、举行各种活动等等。

总的来说,古蔺花灯的发展和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满足文化和市场需求、实现传统和创新的平衡,让这项民间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彩灯的起源与发展

彩灯的起源与发展

彩灯的起源与发展1 .彩灯的起源1.1 火的崇拜火,在距今一百多万年前的原始部落时期,作为一种神秘力量出现的。

在生产力落后的当时,人们对火的崇拜是共同的文化趋向,伴随着火的认识和了解,走出野蛮和愚昧,走向文明与进步。

在云南元谋人时期,就有了火的痕迹。

距今几十万年前的周口店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并掌握了火的保存与控制。

我国关于火的图腾崇拜也很多,这一点可以从现代繁多的民间风俗和民间艺术中得到证实。

炎帝的名字也是由火而得名。

《补三皇三纪》中记载:“神农氏以'火得王、故曰炎帝,以火名神农氏把火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他们认识到火与太阳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火,使人熟食,范金合土,烧荒垦植,照明取暖,给原始祖先带来了巨大改变,从而推动了社会的长足进步。

原始祖先认为,“日是火之精”,火与太阳同源,炎帝被尊为其首领,进而将其神化为火神和太阳神。

我们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也有祭火的习俗。

他们认为火是纯洁的象征,也是神灵的化身,灶火则是氏族、部落和家庭的守护神,也是赐予人财富、子孙和幸福的源泉。

云南中部的彝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对火的崇拜,有些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火在彝族人心里是吉祥的象征,火能消灾避邪。

巍山县的彝族妇女在帽子上装饰火花似的绣品饰物,取名“火花帽”,彝族儿童喜欢穿“火花鞋”。

彝族人吹响火把芦笙,演奏乐曲,庆祝节日。

哀牢山西部地区至今存在着一种古老的游戏“火龙夺珠“,手中的火把闪闪发光,表现出火龙抢宝珠的情景。

我们彝族和纳西族等民族每年都要举行火把节,延续至今。

可见人们对火的崇拜,从古至今,一直都没改变。

“他们一方面通过自我的物格化去抱合自然,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拜与无知,另一方面又试图使自然人格化,战战兢就的潜扬出一种模糊的、蒙昧的自然主宰的优势与气质。

于是,火的图腾崇拜便产生了。

面对火的图腾崇拜,遂成为灯文化肇始与发物的诱因与内驱力。

”1.2 火的空间化——灯的产生在原始人类逐渐了解掌握了火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火可以照明。

自贡彩灯艺术及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自贡彩灯艺术及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自贡彩灯艺术及其文化产业发 展路径探索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自贡彩灯,又称“自贡灯会”,是四川自贡地区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也是 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演示将围绕自贡彩灯艺术及其文化产业发展路 径进行探索,旨在弘扬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并促进其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基本内容
自贡彩灯的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然而,自贡彩灯的真正兴起 和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自贡彩灯在设计和制作上也不断创新,将传统元素与 现代技术相结合,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基本内容
自贡彩灯的艺术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别致:自贡彩灯以造型别致、结构巧妙而著称,擅长运用夸张、变形 等手法,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在一起。
基本内容
2、色彩丰富:自贡彩灯在色彩上追求鲜艳、明快,多采用红、黄、蓝、绿等 饱和度较高的颜色,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基本内容
3、灯光效果:自贡彩灯善于利用灯光效果,突出表现彩灯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营造出瑰丽多姿的彩灯盛会。
基本内容
自贡民俗彩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彩灯艺术不 断创新和进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自贡彩灯以造型别致、色彩斑斓、工艺 精湛而著称,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基本内容
审美特征方面,自贡民俗彩灯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造型上,彩灯的形态 各异,既有传统的宫灯、走马灯,也有现代的创新设计。在色彩搭配上,自贡彩 灯讲究对比鲜明、绚烂多彩,常采用红、黄、绿等颜色。此外,彩灯的工艺制作 也十分精湛,无论是刺绣、雕刻还是剪纸,都表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
基本内容
尽管如此,自贡彩灯艺术在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和保护。政府和社会 各界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如政策支持、举办彩灯文化节、开展传承人保护计划等, 积极推动彩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此外,彩灯艺术界也在努力寻求创新,将传统 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比如,自贡某彩灯企业就成功研发 出新型彩灯材料,使得彩灯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还具有更好的韧性和耐用性。

自贡民俗彩灯的文化内涵

自贡民俗彩灯的文化内涵

自贡民俗彩灯的文化内涵流传于四川自贡地区,历经千百年锤炼的民俗彩灯艺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传统色彩,展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弥留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一、自贡民俗彩灯与自贡地域文化自贡民俗彩灯源于自贡人民的生活,这和自贡的地域文化是分不开的。

自贡是一个因盐设县,因盐建市的城市,素有“盐都”之称。

自贡地处川西南腹地,闭塞保守,却又自给自足。

自古以来,自贡一直以来都是较为平静的区域,没有战火纷飞,非兵家必争之地。

以丘陵为主,没有丛山险峻,釜溪河、沱江水系养育者世世代代的自贡人,生活悠闲自在,富足有余。

正因为如此,自贡民俗彩灯艺术表现安宁祥和的吉祥文化题材较多,而表现战争题材的较少。

另外,自贡民俗彩灯艺术中歌颂和表现盐业的题材很多,主要的手法还是以展现劳動场面为主,盐业采集中的天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表现题材。

自贡民俗彩灯通过对劳动场景的再现,把人们带到了清代时期盐业工业的蒸蒸日上的忙碌的劳动场面中去。

恐龙元素是自贡民俗彩灯的一大题材和特色。

位于自贡大安区的自贡恐龙博物馆发掘出大量的恐龙化石,自贡民俗彩灯艺术把恐龙作为一大特色,创作出一系列的恐龙灯组,如大型灯组《恐龙王国》,配以逼真的场景和音响效果,仿佛置身于远古的白垩纪时期。

二、自贡民俗彩灯与自贡川剧文化自贡民俗彩灯艺术与自贡川剧文化关系源远流长,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自贡川剧团成立于1954年,剧团名角荟萃,行当整齐,以川剧高腔戏的帮、打、唱誉满全川。

自贡的川剧在“川盐济楚”的时候开始盛行,自流井因产盐成为川省富庶之地,也因盐业交流的时兴,自流井又成了“戏窝窝”。

当时的川剧班社云集,名角蜂拥至盐场,一时名家荟萃,各家斗艳,鼓锣响遏行云。

川南风格的川剧是形成于川南经济发展的兴盛期,这个时期沱江流域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得到普及,另一方面又受到商业文化的冲击。

它的观众层面的多样性,特别是经商识字层面观众的增加,促进了这个流派在锣鼓、音乐和唱腔上的丰富交融,既保持阳刚之美,又并蓄兼收阴柔之丽。

自贡灯会的历史

自贡灯会的历史

自贡灯会的历史
自贡灯会历史悠久,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年间的时候就有了新年点灯的民间习俗,所以解放后,在自贡市政府的支持下,自贡几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灯会。

自贡灯会尤以品种众多、灯景交融取胜。

千姿百态的龙灯、工艺灯、人物灯、座灯、走马灯、系列灯、动物灯、花鸟灯……五花八门,璀璨夺目。

每年的灯会,自贡彩灯公园万灯齐展,灯中有景,景中有灯,灯景交织,形、色、光、声、动有机融合,层次迷离,气势磅礴。

彩灯,又名花灯,是我国普遍流行的传统的民间的综合性的工艺品。

彩灯艺术也就是灯的综合性的装饰艺术。

彩灯的产生,是从人类运用火、发明灯、制造灯具等发展而来的。

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燃起了火堆,点燃了火把,这火堆、火把就是原始灯的起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用动植物和矿物的油蜡来作采光的灯。

《周礼、司恒氏》载“凡邦之大事,供烛庭燎、烛麻烛也”,可见,周朝就有了烛灯。

到了战国,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这在屈原《楚辞》中就有所表述:“兰膏明烛华铜错”。

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

《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

”到了唐朝,元宵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这之后,各地花灯活动尤为盛行。

宋代,花灯发展到了高峰,样式变化万千。

《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开封)宫廷扎做灯山,有普贤、文殊佛骑狮子等灯组。

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彩灯艺术:自贡灯会

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彩灯艺术:自贡灯会

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彩灯艺术:自贡灯会自贡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作为因盐而兴的一个经济中心,其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随之而来的。

自贡灯会的起源系来自四川的政治文化中心成都,并汇集自贡周边城市泸州,井研的灯会习俗,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从1987年起,自贡灯会就开始组织外展,把自贡灯会文化传到祖国各地甚至全世界。

1988年3月份,北京国际旅游年组织委员会派代表到自贡考察尚未结束的自贡灯会,当即决定邀请自贡灯会进京展出。

同年6月,自贡灯会就在北京北海景山公园举办了“北京国际旅游年北海龙灯会”,展出了精美的几十组大型灯组和千余盏工艺灯。

为期一个月多的展出,引起了京城的轰动,观灯的人蜂拥而至,创出了平均每天七万人观灯的记录。

北京新闻发言人说:“这是建国以来中央首长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人数最多、最集中的一次。

”国家领导人纷纷前来观灯。

这届灯盏不仅吸引了首都人民,还吸引了众多省外朋友和外国朋友前来参观,德国驻华使馆米基林说:“我将把这美好的夜晚深深的留在记忆里。

”国内先后有广州,武汉,哈尔滨,深圳,天津等十四个大中城市邀请自贡灯会去展出,还受到了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和香港地区的展出邀请。

这次展出,首都人民评价自贡灯会“天下第一灯”,“伟大的创举”,“世界一绝”等。

自贡灯会打开了首都灯会的大门,尔后转战各大中城市,先后在武汉,广州,上海,南京,无锡,哈尔滨,常德,潍坊等地举办灯会,在上海,南京还举办了两次灯会,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彩灯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在异国也大放光彩。

自贡灯会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日本等地举办,弘扬了祖国传统文化,并受到了异国朋友的一致好评。

1990年9月,自贡灯会走出国门,走进新加坡,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展出。

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灯组《自贡恐龙》、《龙游凤舞》、《龙凤呈祥》瓷器灯组,《荷池月夜》药瓶灯组,《岁寒三友》吹塑灯组和《东方雅韵》皮影灯组搬上了舞台,另外还展出了数百只具有特色的工艺灯。

自贡灯会简介

自贡灯会简介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合肥·自贡国际灯会艺术节”2011年12月18日,合肥人将记住这一天!首届“合肥·自贡国际灯会艺术节”,即将在这一天,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隆重举行。

为此,我们华教集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上至董事长,下至每一位员工,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将这次灯会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打造非遗园这个“天下第一”的金字招牌。

将自贡灯会引进非遗园,为我所用,这是决策层正确的思想,头脑智慧风暴的碰撞。

那么,自贡灯会究竟是怎样一个灯会?它创造了怎样的辉煌?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合肥·自贡国际灯会艺术节”的到来呢?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自贡灯会是怎样一回事。

一、缘于一次会议,一个人的提议,创造了一个“天下第一灯”的美誉。

自贡灯会的举办,得力于一次会议,产生于一个人的提议,时间是1983年7月,在中共自贡市委的一次会议上。

当时,自贡市委领导正在学习和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城市职工文化生活的通知》。

在谈到如何开展职工文化生活的时候,自贡市委副秘书长胡德思同志,谈到前几年自贡在春节期间举办的灯会,效果很好,很受群众欢迎,是否可以把它恢复过来。

自贡市委领导听了,一致赞成举办灯会。

就这样,古老的自贡灯会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焕发了生机。

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文化产业。

1984年春节,自贡灯会在市人民公园隆重举行,历时31天,观灯人数超过130万人次。

灯会如此盛大,超出了决策者的预想。

1985年春节期间,自贡灯会又一次如期展出,观灯人数提升到140万人次。

1986年,又一个春节到来,自贡灯会观灯人数突破了200万人次。

仅以1987年为例,自贡市开始举办第一届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观灯人数超出200万人次。

可以想象,民众的观灯热情有增无减,始终旺盛,它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当初领导决策的英明,引导的正确,证明了民间文化活动勃发的强大生命力。

二、自贡灯会走出盆地的第一步,就走进了京城,走出了自贡人的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贡民俗彩灯艺术的历史与兴盛
1.自贡民俗彩灯的起源
自贡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作为因盐而兴的一个经济中心,其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随之而来的。

自贡灯会的起源系来自四川的政治文化中心成都,并汇集自贡周边城市泸州,井研的灯会习俗,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川省会成都自唐代时期就有元宵佳节观灯这一说法。

《岁华记丽谱》就记载了唐玄宗曾于元宵佳节在成都街市观灯。

《蜀故》记载:“蜀王孟昶时的四十年中,间亦放灯,率无定日。

宋开宝二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

”后增为五夜,南宋时增为六夜,明朝更增为十夜。

成都灯会以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和大慈寺的水灯最为有名,并以龙灯,狮灯,车灯等逛游街市。

《华阳县志》记载:“正月九日,俗谓之上九,是夕始放灯,曰出灯。

有狮,龙,走马,鳌山,采莲船诸名。

十五日谓之元宵,市井祠庙结棚张灯,光明如昼。

”宋代庄季裕在《鸡肋篇》中写到:“成都元夕每夜用油五千斤,他可知其费矣。

”可见成都当时灯会的兴盛程度。

川南的井研县,“正月初九开始出龙灯、狮灯、牛灯、花灯,日夜不断。

正月十五元宵节,白天有各种灯和平台、高装、地会等旅行,入夜烧花,鸣放各种烟花,闹至天明始散。

称‘闹元宵’。

元宵一过,欢度新春的活动就告结束。


江阳县,今泸县县城,地跨长江,水利交通便利,也是四川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中华全国风俗志》和《泸县新正之风俗》记载:“旧历正月初九至月望,此数日晚间,七门五保,竞赛龙灯。

其沿行时,前有高照一对,次则纸灯一盏,上书‘庆贺上元’四字。

后随无数纸灯,所谓‘云里福灯’、‘斗风车灯’、‘鱼兵灯’、‘虾将灯’等等,名目繁多,不可胜举。

复有火弹、灯球,光怪陆离。

其最妙者,有两种:一为水棒蛇灯,灯中燃油纸条,二人肩之游行,忽往忽来,灵活异常;一为龟丞相,扮龟丞相者,首冠纸制之丞相相帽,背负筲箕,上画八封,手持木瓢,瓢中燃油,腰挂口袋,袋装松香末,时散松香于瓢上,烟火闪动,眩人眼目。

此后继以龙灯,龙或纸扎者,或纱糊者,灯中亦燃油纸条,前呼后拥,招摇过市,大呼曰:‘拿花筒大炮来!’好事者于龙灯过处,出花筒、火炮、黄烟、地耗子、滴滴金、地花等等,向龙灯燃放。

观者填街塞巷,锣鼓喧闹,火星乱落。


成都的灯会在唐代已初具规模,而当时作为盐业兴起,经济相对发达的自贡
地区必然受到辐射效应。

再加上周边地区的影响,自贡民俗彩灯逐渐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特色,成为川南一绝。

自贡灯会在唐代时期就开始逐步形成了新年燃灯的习俗。

每年元宵节前就开始张灯结彩,直到元宵节结束,历时几天到十几天不等。

据《荣县志》载:“是皆承平嬉戏”,“洹索诸技,唐宋具祥焉。

”陆游在《沁园春》里写道:“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

”当时,在新年里燃灯并表演杂技等节目,已经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民俗。

明清时期的自贡灯会已基本成型,逐步衍生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传承路线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深得人们的喜爱。

《荣县志》记载:“新年灯火甚盛……而楼台为甲观,乡人通命曰亭。

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楼,临春组合,彩筏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

西人来观,一欣然京沪所不见也。

”“正月入日后,个祠庙皆燃火树,隔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富人寿年丰之意。

兼仿古人礼鸣金执铤,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

”可见这一时期自贡灯会的场景之宏大壮观。

2.明清时期自贡民俗彩灯的特色
明清时期的自贡灯会逐步发展为各种灯节,成为民俗文化的一大亮点,极具个性特色。

清代自贡举办的最大的一次“瞒天过海”是在光绪驾崩那年。

在“瞒天过海”的支架上,布满了瓜果,藤蔓。

布幔下各式各样的彩灯。

灯的形制既有简单的四方灯、六方灯、宫灯、花灯,又有造型别致的兔子灯,龙蛇灯,螃蟹灯,白菜灯,棉花灯。

人们穿行其街道间,抬头只见灯光不见天,就叫做“瞒天过海”。

漂河灯也叫放河灯,通常在农历七月中旬举行。

自贡地区有一句口头禅就:“七月半,鬼乱窜。


每年农历七月十三开始,就要举办盂兰会,历时五至九天。

在此期间的晚上,老百姓都要在外面去烧纸,祈求鬼魂不要作怪,殃及自己,并选择一天到河边或池塘边诵经祈祷,并将彩灯放在水面任其随波逐流。

另外,富贵人家里有丧事也会放河灯。

“在盂兰会期间还有‘放焰口’的习俗,俗称“放烟火架”。

其形状一般为各式各样的‘伞’,‘伞’中结彩灯盘烟花,晚间张放。

放时烟火引线导致彩灯逐层降落旋转燃放,彩色花炮响声震耳,遥射四方,让人眼花缭乱。


每年正月初七开始,自贡地区的个祠庙都要立灯竿,挂红灯,举行祭祀活动,称为天灯会。

其中,以夏洞寺、天池寺、观音岩、火神庙最具代表性。

这些大型寺庙庙内均张灯结彩,庙前竖立灯竿,燃灯33到36盏,其余小庙则点“九皇灯”,即在灯竿两边各挂9盏灯。

燃灯时间三天到一月不等,视捐香火人的多少而定。

“天灯会的高潮是在元月十五日元宵夜。

入夜除燃灯与高矗的灯竿,庙前庙内灯笼高挂外,还要燃放鞭炮、焰火,耍龙灯、狮灯,各种杂耍。

牛儿灯、车车灯的表演常常要通宵达旦。


自贡“天灯会”的遗址很多,其中很多地方以灯竿命名。

自贡自流井区的“灯竿坝”保留至今,当时是较多商富居住的地区,捐油立杆的人众多,甚是繁华。

现在是自贡市中区最大的农贸市场所在地。

五皇灯会是天灯会的延续,传说今自贡市贡井地区有一个山洞名为“五皇洞”,住着五位侠士,劫富济贫,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五位侠士,修了庙宇供奉为“
五皇”。

每年天灯会立灯竿挂红灯开始到元宵节期间,祭祀活动达到高潮。

入夜施放烟火,鸣放鞭炮,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近年已发现清代乾隆年间的五皇洞寺庙石碑,碑正面刻有“五皇灯会”,背面刻“天灯碑”字样,并有当时捐献举办灯会的盐号和个人姓名。

民国时期的自贡灯会处于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

由于抗战及军阀混乱,民国时期所举办的大型灯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在整个历史时期的自贡灯会发展史上属于低迷时期。

民国时期的自贡灯会出现了一些演变,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型的灯会由以往的传统节日举行转变为了在特定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日期举行。

在 1916年为黄兴,蔡锷逝世举行了一次“瞒天过海”灯会。

灯展跨越时间长,规模大,彩灯数目不仅增多,晚间还燃放烟花爆竹,舞龙灯,舞狮灯,游人甚多。

这次灯会不仅悼念黄兴和蔡锷二位将军的伟大功绩,还为了庆贺封建王朝的覆灭,展现了人们期望美好未来的愿望。

这一时期,提灯会兴起,一批新的灯品也相继出现。

提灯会游街队伍多以自贡地区盐业大家族及他们的雇佣职工为主。

提灯会具有一定的商业广告色彩,这一时期,灯会已开始引入了商业文化进来,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民间艺术形式了。

1945年抗战胜利,社会各界纷纷组织提灯会以庆祝胜利,并配合狮灯龙灯表演,热闹非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