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独特的叙事视角

合集下载

《尘埃落定》的叙事艺术

《尘埃落定》的叙事艺术

《尘埃落定》的叙事艺术
《尘埃落定》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独特的视角:小说以麦其土司的傻瓜儿子的视角展开,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叙事视角。

傻瓜儿子虽然智力有限,但他的视角却异常清澈,没有世俗的偏见和束缚,从而能够看到许多被忽略的事实。

这种视角的选择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新颖度,而且使得故事更具有深度和哲理。

时间与历史的交织:小说中的时间与历史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

通过对土司制度的兴衰、藏族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展示了历史的流转和时间的流逝,使得叙事更具有历史感和厚重感。

象征与隐喻的运用:小说中有很多象征和隐喻的运用,比如“尘埃落定”本身就是一个象征,代表着土司制度的结束和新的时代的开始。

此外,傻瓜儿子的存在、他的一些行为等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使得叙事更具有艺术性和诗意。

情感与哲理的融合:小说中不仅有情感的描写,还有对人生、权力、文化等问题的哲理性思考。

这种情感与哲理的融合,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具有深度和广度,也使得叙事更具有思想性和启发性。

语言的地域特色:小说中使用的语言具有鲜明的藏族特色,这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地域文化色彩,也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种地域特色的语言运用,也是叙事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的来说,《尘埃落定》的叙事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使得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

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多重叙事视角及其叙事效果

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多重叙事视角及其叙事效果

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多重叙事视角及其叙事效果作者:孙红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3期摘要:《尘埃落定》是一部极其重视叙事策略及其叙事效果的作品。

作品采用了傻子视角、翁波意西视角、作者的视角等多重视角为观察点,为读者再现了一个陌生而神秘的有关藏族土司制度兴衰的艺术世界。

作品中运用了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将“既傻又不傻”的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的所见、所思、所想叙述出来。

作品对于人性中热衷于权力的追逐,过分注重身份的等级,无情的践踏人类的平等观念进行了抨击,也因其设定在我们所熟知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杂糅的叙事方法,既能从微观角度再现傻子二少爷“我”的家族的生存状况,又能从宏观角度纵观土司制度存在前后的历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的自由,同时传达出作者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思考。

关键词:《尘埃落定》;叙事视角;叙事效果作者简介:孙红方(1991.6-),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大学本科,辽宁省凤城市赛马中学语文教师。

引言:小说是一种想象、虚构的叙事艺术,包括叙述内容、叙述方式以及叙事技巧等。

相对于传统小说的重视叙述内容,讲究情节,注重语言的雕琢,现代小说则吸纳了结构主义“事物的意义并不存在于自身之中,其形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涌现出了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新写实小说等一大批新小说,同时也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

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就是这样一部对传统小说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的拥有独特叙事手法的当代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是阿来的处女作,1997年刊登于《小说选刊·增刊》的第2辑,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2000年10月获得了中国最有权威的文学大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其曲折见世的经历,读者和评论家们的一致好评以及小说本身所固有的藏文化背景,都激起了广大读者的阅读欲望。

李运抟评论说:“《尘埃落定》的看好,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本身不錯,艺术底蕴很足;二是它是一个色彩斑斓、内涵繁复的文本,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解读空间。

《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研究

《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研究

《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研究作者:洪丽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21期摘要: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极具特色,本文试从傻子视角和独特的第一人称视角两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小说运用多重视角.既体现了作者的创新之处,又更好地表达了小说有关尘埃的主旨。

关键词:《尘埃落定》叙述视角傻子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任何一部小说文本都有一定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指一部作品看待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也即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具体来说,叙述视角包括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指作家在选择自己的叙述替身时,赋予叙述者的权力和能力范围。

比如,叙述者是个具有什么身份的人,他的智力水平、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性别角色等具有何种特征。

其二,指叙述者在讲故事时所选择的角度,他以谁的眼光观察世界,以谁的口吻来说话,以及向谁说和说谁。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严家炎点评《尘埃落定》说:“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富的藏族文化意蕴,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

”(0本文试对其中“小说视角独特”进行探讨。

一、非常态视角——傻子视角从叙述者的权力和能力范围来划分,叙述视角可分为常态视角和非常态视角。

非常态视角中又包括儿童视角和傻子视角等。

《尘埃落定》即是选用非常态视角中的傻子视角。

小说的叙述者兼主人公是麦其土司家人人皆知的傻子二少爷。

作者选择如此视角的用意何在?傻子视角又收到了怎样的美学效果?第一,选用傻子视角体现了作者受藏民族民间文化影响。

作者在接受采访时说:“《尘埃落定》里我用土司傻儿子的眼光作为小说叙述的角度,并且拿他来作为观照世界的一个标尺。

这也许就是受像阿古登巴这样智慧的‘笨方法’的影响。

”傻子审视事物的角度,是一个看待世界的智慧的“笨方法”,尽管这种“笨方法”显得相当可爱可笑、可怜可悲乃至有些荒诞不经,殊不知“以笨制巧”。

作者正是在藏民间文化基础上对阿古顿巴的形象加以发挥,创造性地选用傻子视角,并在故事中塑造了傻子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

《尘埃落定》点评

《尘埃落定》点评

《尘埃落定》点评《尘埃落定》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展现了藏区土司家族的兴衰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首先,作品以土司家傻子少爷的视角展开,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从一个不同于传统历史记载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历史。

傻子少爷虽然智力有限,但他的纯真和直接使得他能够更真实地接触到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真实面貌。

这种视角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历史、权力和人性的关系。

其次,作品对藏区土司家族的兴衰史进行了生动而细腻的描绘。

通过展现土司家族的权力斗争、家族纷争、爱恨情仇等情节,作品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历史画卷。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不仅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和家族的沦亡,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这种揭示和展现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对于人们理解人性、权力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值得称赞。

作者阿来的写作风格简洁而富有张力,充满诗意。

他对场景、人物和心理活动的描绘都十分细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鲜活而真实的世界。

这种艺术表现力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对于藏族文化和信仰的展现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阿来本人生活在藏区,对藏族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这使得他能够更真实、生动地展现藏族的生活和信仰。

这些内容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对于读者了解藏族文化、增进民族间的理解和交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尘埃落定》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展现了藏区土司家族的兴衰史以及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也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它是一部值得人们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由《尘埃落定》的“傻子视角”看叙述角度

由《尘埃落定》的“傻子视角”看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作为一部 作品的外在表现形 式 , 阅读 过程 在 中很 容易 引起读 者的注意。翻开《 , 尘》 我们很容 易注意到 它叙述 的独特之处 : 的叙述 者竟然是傻子 “ ” 它 我 —— 二少 爷 。许多研究者将 《 与美 国著名作家福 克纳的《 尘》 喧哗与 骚动》 下文简称《 ) ( 喧》 的叙述视角作 比较 。“ 两位作家在各
21 0 0年 6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eJ u n l
J1 0 0 u. 1 2
S r l . 5 . e i 1 4 No6 a No
总第 14 5 期 第 6期
由《 尘埃落定》 傻子视角” 的“ 看叙述角度
⑨ 罗聿 言
( 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 广西 南宁 5 0 2 ) 30 3
阿来 的《 尘埃落定》 下文简称《 》 因“ 麦其土 司家 ( 尘 ) 借 ‘ 傻瓜 ’ 儿子的独特视角 , 兼用写实与象征表意的手法 , 轻巧 而富有魅力地写 出了藏族的一支——康巴人在土 司制度下 延续 了多代的沉重生活” 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尘》 《 发
衣 服 ,于是班吉 由眼前 的篱笆想起 1 8年前 的一个圣诞节 他 与姐 姐凯 蒂一起穿越花园时的情景。班吉 眼前 的情景和 l 8年前的情景是放 在一起来写 的, 它把班吉的思想原原本
【 摘
要 l《 尘埃落定》 巧妙地利用 了叙述者与叙 述角度 的不 同, 以及第一人 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长 处, 整 使
个叙述以第一人物进行 , 读者仿佛在听别人讲他 自己的故事 ; 使 它的叙述 角度却是作者 以“ 全知角度” 行的 , 进 它
补 充 了“ 有限视 角” 的不足和遗 漏, 摆脱 了第一人称叙述 的局 限。 【 关键词 】《 尘埃 落定》 “ ;傻子视 角”叙述 角度 ; ; 叙述者 【 中圈分类号 】 I0 【 2 7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0 6 2 1 )6-0 9 0 0 9 3 3 (0 0 0 - 4 - 2 0

_尘埃落定_的叙述视角分析

_尘埃落定_的叙述视角分析

《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分析胡湘梅 肖胜旗引 言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于1998年获得国内文坛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这一殊荣。

2003年,根据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改编的同名长篇电视剧也获得了第2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奖。

《尘埃落定》自出版以来,也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可以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兼具艺术性和通俗性,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获得了成功的作品,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

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

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充满了激情的笔墨,超出世俗的审视目光,展现了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的民族风情。

故事以康巴藏族最强盛的麦其土司的傻儿子为主人公,用“我”的口吻来描述他眼中所见的这段历史。

虽然他是酒后的土司和二太太生下的傻子,但却有天生的预见力,能预见长远的未来。

在小事上是个十足的傻子,但在大事上总能看清事物的发生,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

在他总不为外界所动的眼里,发生了土司间的战争,粮食和鸦片种植的分配,父亲的统治和女人的情欲,自己和同父异母哥哥的土司地位之争,自己和侍女卓玛、塔娜、牧场女卓玛、茸贡土司女儿塔娜四个女子的关系,大愚若智的哥哥没有当成土司就死于父亲的仇人儿子之手,大智若愚的“我”最后也在汉人解放这片土地之后被仇人儿子所杀。

一、《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形象《尘埃落定》是诗人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由一系列矛盾因素组成的传奇人物“我”,一个傻子。

无论从人种还是从文化上看,他都是一个混血儿(汉族的母亲与藏族的父亲),是生理的杂交也是文化杂交的产物。

他的智慧更多地继承了母系的传统,实际上可以说他是用汉族的谋略文化打败了他的哥哥和其他土司所代表的纯粹藏文化。

此外,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也存在矛盾,一方面他因为接受现代文明而使自己强大,同时近代化的进程也毁灭了他自己和他自己的理想,因为他还是想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寒冷缺氧、高山环绕的峡谷又深又险、生存环境较脆弱与生物资源有限等,使藏族人民无法保全自己的生命。

《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分析

《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分析
人 解 放 这 片 土 地 之 后 被 仇 人 的青 藏高原 ;寒冷缺氧 、高山环绕 的峡 谷义深 义 险 、生存环境较 脆弱与生物 资源有 限等 ,使藏族人 民无法保 全 自己 的 生 命 。 尽 管 屈 原 与 斯 达 尔 夫 人 都 注 意 到 南 方 由于 气 候温 暖湿润而导 致人们富 于浪漫和幻想 ;但也有论 者认为 , 气 候 之 “ ” 所 导 致 的 生 存 “ 缺 ” 也 会 使 人 们 倾 向 于 思 酷 残 索 , 或 者 努 力 探 寻 宇 宙 的 奥秘 , 或 者 以俗 世 享 受 反 抗 生 命 之 “ ”,体会着 灵魂的飞升 ,或者 以 “ 脱 ”来 “ 重 解 构造 ”下 辈子 的 幸 福 , 从 而 使 某 些 藏 族 人 的 “ 象 ”得 到 危 分 锻 炼 想 并 异 常 发 达 。例 如 《 埃 落 定 》 中的 “l傻 子 ”就 比较 喜 欢 尘 l l “ 胡思 乱想 ”: 穿一 袭紫红色的囚犯衣服 ,在边 疆建堡垒 、追 逐 女 人 的 肉体 之 乐 等 ,使 他 的 “ 象 ”能 力超 越 常 人 并 进 入 想 “ 者 ” 的境 界 。 智 麦 其 傻 _ 在 生 命 的 最 后 一 刻 说 , “ 看 见 麦 其 家 的 精 了 我 灵 , 已变 成 一 股 旋 风 飞 到 了 天 上 ,剩 下的 尘 埃 落 卜 , 融 入 来 火 地 , 我 的 时 候 就 要 到 了 ,我 当 了 一 子 傻 了 ,现 在 , 我 知 辈 道 自己 不 是 傻 子 也 不 是 聪 明人 , 不 过 是 在 _司 制 度 将 要 完 结 ] : 的 时 候 到 这 片 奇 异 的 土 地 上 来 走 了 一 遭 似 的 , 上 天 叫 我 看 见 , 听 见 , 叫我 置 身 其 中 , 又 叫 我 超 然 物 外 ,上 天 是 为 了这 个 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傻了 。” “ 看 N - 官 寨 倾 倒 腾 起 了大 片 尘 埃 , 尘 埃 落 定 后 , 我  ̄司 什么 都没有 了。是的 ,什 么都没有 了。尘 土上连个 鸟兽的足 迹我都没有看到 。”这几 句话 可以说是 点明 了本 的主 旨。 人类历 史的脚 步总是永 不停滞的 ,它 永远不可 能在 原地 踏 步 。 神 秘 而 浪 漫 的 上 司 制 度 作 为 … 种 制 度 , 它 曾经 一 度 繁 荣 ,可 是 不 适 应 历 史 发 展 的趋 势 ,它 也 不 适 合 民丰 , 更 不 符 合 人 道 主 义 ,理 所 当 然 要 崩 溃 ,注 定 是 要 灭 亡 的 。 它 已经 被 新 的历 史 页 面 翻 过 去 了 。在 新 时 代 的 脚 步 面 前 ,土 司制 度 的 庞 大 与 光 辉 的历 史 都 显 得 那 么 柔 弱 那 么 无 力 , 犹 如 ‘ 风 暴 场 扬洒 的尘埃最终落 定在 历史的卷页之间。 宇 宙 荒 蒙 有 多 少 事 多 少 物 都 不 过 是 簇 历 史 的 尘 埃 已 , 都 不 过 如 一 场 “ 摇 直 上 九 万 里 ” 的 尘 埃 飞 扬 再 扬 , 扶 最后 归于沉寂 与恒静 ,只 留下尘埃落定后 清淡 的哀伤 无缘 的 叹息 。 即便是 尘埃 吧 ,也 有 自己飞扬 的权 力 。 1 便 匕 { - 扬 扬 吧 ,这 没 有 什 么 , 可 是 ~ 切 终 究 要 有 个 归 宿 , 不 管 情 愿 与 否 ,尘埃是要落 定的 。生活 就是如此简单 ,就像尘埃 一样 , 在 空 中 漫漫 沉 浮 , 终 于落 下 来 , 得 到 的 是 l 于 大 地 的 安 定 。 厂 {

浅谈《尘埃落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浅谈《尘埃落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丰富深刻优美新颖浅谈《尘埃落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古城小学张丽娟提纲:1.优美新颖的艺术性:小说独特的视角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带来了新颖奇特的叙事方式和欣赏效果。

2. 丰富深刻的思想性:没落的土司制度,无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如何飞扬,终将落定于历史的净地上。

风起云涌,尘起尘落。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文中以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的土司制度兴衰为主线,以土司的傻瓜儿子为视角,讲述了一个精彩曲折的斗争故事,展现了一幅神秘浪漫的藏族风情。

一口气读完了《尘埃落定》,自己仿佛也变成了小说中藏族土司的傻儿子,很长时间都痴痴呆呆地沉浸在小说史诗一般的浪漫神秘的异质情调中,被小说字里行间挥发出来的那种深厚浓郁的人类和宗教情感所震撼,被小说所包含的深沉厚重的藏族文化底蕴所折服。

后来反复阅读,越来越觉得这部小说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高度统一。

一.小说独特的视角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带来了新颖奇特的叙事方式和欣赏效果,让人如饮甘醴,耳目一新。

记得有位英国小说家写过一本小说,叫《平面国》,讲一个两度空间的国家。

两度空间,就是只有平面,像这张纸一样。

他说那个国家的国民都是几何图形,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有的是扁的,有的就是一条线。

圆的最高贵,三角的最奸诈,那个点儿最贫穷。

有一天在这个国家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点儿。

大家都很惊奇:怎么没有经过怀孕就出现了?这个点儿很奇怪,越变越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圆,最高贵的圆,举国都震惊。

然后这个圆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个点儿,消失了。

这件事没看见的人不相信,看见的人也难以相信。

真实的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原来是一个三度空间的球,穿越这个两度空间。

它刚一接触的时候是个点,在穿越过程中,越穿越大,变成个圆;然后它越穿越小,变成个点,消失了,它穿过去了。

《尘埃落定》也正是这样,巧妙地虚构了一个在现实中有些犯傻但同时又有着聪明人所不及的先知先觉的预言本领的藏族土司的傻儿子,获得一种超越了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如小说中所说:“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

《尘埃落定》中的复调叙事结构

《尘埃落定》中的复调叙事结构

《尘埃落定》中的复调叙事结构《尘埃落定》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复调叙事结构而闻名。

复调叙事是指在叙事过程中,同时存在多个并列的叙述者,各自以不同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展开叙述。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丰富多样,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

小说以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写村民们的生活和命运的变迁,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在历史演进中的沧桑巨变。

小说中的复调叙事结构为读者呈现了多个叙述者的视角,使得故事更加立体、真实。

小说通过不同的叙述者展示了不同的观点和情感。

其中,村长、乡长、知青等地方官员的叙述者视角较为客观,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对村庄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描述。

而村民们则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故事,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都在叙述中得到了体现。

这种多视角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小说的复调叙事结构使得故事的情节更加丰富。

不同叙述者之间的交叉叙述,使得故事的时间线条更加错综复杂,情节层次分明。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物命运的转折,这种叙事方式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悬念和戏剧性。

小说中的复调叙事结构也为作者表达主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不同叙述者的视角,作者可以更充分地展示出农村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叙述者的视角,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这也是小说的深度和魅力所在。

当然,复调叙事结构也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阅读挑战。

不同叙述者之间的转换和切换需要读者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耐心。

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的阅读体验,使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到故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尘埃落定》中的复调叙事结构给读者带来了不同于传统叙事方式的阅读体验。

多视角的叙述使得故事更加立体,情节更加丰富,也使得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思考故事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这种叙事方式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形式,也使得小说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度和思考性的作品。

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多重叙事视角及其叙事效果

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多重叙事视角及其叙事效果

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多重叙事视角及其叙事效果摘要:《尘埃落定》是一部极其重视叙事策略及其叙事效果的作品。

作品采用了傻子视角、翁波意西视角、作者的视角等多重视角为观察点,为读者再现了一个陌生而神秘的有关藏族土司制度兴衰的艺术世界。

作品中运用了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将“既傻又不傻”的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的所见、所思、所想叙述出来。

作品对于人性中热衷于权力的追逐,过分注重身份的等级,无情的践踏人类的平等观念进行了抨击,也因其设定在我们所熟知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杂糅的叙事方法,既能从微观角度再现傻子二少爷“我”的家族的生存状况,又能从宏观角度纵观土司制度存在前后的历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的自由,同时传达出作者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思考。

关键词:《尘埃落定》;叙事视角;叙事效果作者简介:孙红方(1991.6-),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大学本科,辽宁省凤城市赛马中学语文教师。

引言:小说是一种想象、虚构的叙事艺术,包括叙述内容、叙述方式以及叙事技巧等。

相对于传统小说的重视叙述内容,讲究情节,注重语言的雕琢,现代小说则吸纳了结构主义“事物的意义并不存在于自身之中,其形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涌现出了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新写实小说等一大批新小说,同时也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

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就是这样一部对传统小说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的拥有独特叙事手法的当代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是阿来的处女作,1997年刊登于《小说选刊·增刊》的第2辑,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20________0年10月获得了中国最有权威的文学大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其曲折见世的经历,读者和评论家们的一致好评以及小说本身所固有的藏文化背景,都激起了广大读者的阅读欲望。

李运抟评论说:“《尘埃落定》的看好,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本身不错,艺术底蕴很足;二是它是一个色彩斑斓、内涵繁复的文本,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解读空间。

傻眼看世_论阿来_尘埃落定_的叙述视角

傻眼看世_论阿来_尘埃落定_的叙述视角

傻眼看世—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黄莉1998年3月,阿来以他的长篇处女作《尘埃落定》(以下简称《尘)})轰动文坛。

2000年,该作又以全票入选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阿来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藏族作家。

严家炎在获奖评语里写道:“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尘》,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①。

作为首次刊发的《当代》杂志“编者按”将该作称为“中国长篇小说中迄今为止写少数民族题材的最佳作”②。

诚然,文化哲学意蕴的深厚、历史和地域内涵的丰富、语言轻巧而富有诗意等确实是该小说成功的原因,然而从小说作为一种叙述艺术的层面来看,该作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正是源于作者对傻子这一特殊视角的选择和运用。

本文将围绕《尘》的叙述视角进行三方面的分析。

一、似傻非傻的傻子视角叙述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也是一个叙述谋略的枢纽,它错综复杂的联系着谁在看,看到何人何物,看者和被看者的态度如何,要给读者何种“召唤视野”。

正如路伯克所说:“小说技法至繁至难,却都受视点问题的制约。

”③因此,叙述视角的选择也就直接关系着文本的审美角度,而叙述视角的革新也将引起叙述文体的革新。

《尘》中以“我”—麦其土司醉酒后与汉族女人生下的傻瓜儿子这一特殊的眼光透视了土司制度这种带有奴隶社会色彩的“奇特的政治生态”④下令人惊异的专制、野蛮、残酷及其最终的消亡过程。

整个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的都是“我”的傻子视角,里蒙一凯南将这种视角称为“白痴叙述”⑤,即以傻子的角色来感知、观察和思维。

小说中傻子“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主人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第12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王怀林《寻找康巴》第3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

年。

里蒙一凯南《叙事虚构作品》第181页,姚锦清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

公,作者一开始就把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定格在世人公认的傻子这一概念上,“在麦其土司辖地上,没有人不知道土司第二个女人所生的儿子是一个傻子。

尘埃落定创作手法

尘埃落定创作手法

尘埃落定创作手法一、独特的叙事视角。

就像是我们在生活里,有时候那些被大家认为不太聪明的人,反而能看到一些被聪明人忽略的东西。

这个“傻子”少爷,他用自己单纯又独特的眼光去看待土司制度下的种种现象。

他会说出一些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但又特别有深意的话。

比如说,他对权力、爱情、家族斗争这些复杂的事情,有着自己别样的理解。

这就好比是从一个全新的窗户去看一个已经存在很久的房子,看到的景象和从正常窗户看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种叙事视角让我们读者感觉特别新鲜。

我们跟着这个“傻子”少爷,一会儿觉得他的想法天真得好笑,一会儿又被他那些深刻的见解惊到。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深入到那个神秘的土司世界。

而且呀,从一个所谓“傻子”的角度叙事,也能让作者更方便地去批判一些东西。

因为他的视角不受常规思维的束缚,能够直接指出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就像一把犀利的小剑,一下子就刺中了土司制度下那些隐藏的弊端。

二、魔幻现实主义的融合。

在小说里,我们能看到好多这样的例子呢。

比如说,那个“傻子”少爷经常会有一些超自然的预感。

他能预感到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像战争的胜负啦,家族的兴衰啦。

这看起来很神奇,好像是他有什么特异功能一样。

但其实呢,这也是一种对现实的隐喻。

在土司制度下,很多事情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就像历史的车轮在缓缓转动。

这个“傻子”少爷的预感,就像是一种对这种历史规律的提前感知。

还有那些关于梦境的描写。

他的梦常常和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时候他在梦里看到的东西,会在现实中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出现。

这就像是把现实世界和另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打通了一样。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和神秘。

我们读的时候,就像在现实和幻想之间穿梭,一会儿在那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土司城堡里,一会儿又进入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梦境之中。

而且呀,这种手法还能让作者更好地表达一些深刻的思想。

因为有些东西在现实中可能很难直接说清楚,但是通过魔幻的元素,就能够更加隐晦又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论尘埃落定的叙事方式

论尘埃落定的叙事方式

“论尘埃落定的叙事方式”尘埃落定是一个形象而有力的词语,形容了一种局势稳定、事态明朗的状态。

在叙事中,尘埃落定也被广泛应用,指代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到达某种高潮或转折点,进而进入尾声的阶段。

本文将探讨尘埃落定的叙事方式,分析其特点以及在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中的运用。

正文尘埃落定的叙事方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叙事者的注意。

它往往出现在故事的关键时刻,为故事赋予了高潮或转折的力量。

当尘埃落定时,故事的各个线索被逐渐解开,读者或观众可以看到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命运走向,以及事件的真相。

尘埃落定的叙事方式强调了情节的发展和解决。

故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挫折后,当尘埃落定时,读者或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解脱感和满足感。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完整,读者或观众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结局,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文学作品中,尘埃落定的叙事方式常常出现在小说的结尾部分。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经历了一系列的冲突与考验,在冲突达到高潮并解决后,故事进入尘埃落定的阶段。

此时,读者可以了解主人公的成长与转变,以及故事中各个线索的解开。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使得小说更具吸引力,同时也给予读者一种满足感和思考的空间。

在电影领域,尘埃落定的叙事方式同样被广泛应用。

电影通常由一系列的场景、情节组成,当故事逐渐走向高潮时,尘埃落定的阶段会为观众带来更大的观赏效果。

观众可以亲眼目睹故事中的各个线索得到解开,最终达到故事的完结。

这种叙事方式给予观众一种满足感,同时也展示了导演的叙事技巧和故事的深度。

总之,尘埃落定的叙事方式在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故事赋予了高潮和转折的力量,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

尘埃落定的叙事方式将故事的各个线索逐渐解开,为读者或观众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结局。

【推荐下载】浅谈尘埃落定叙事视角的审美

【推荐下载】浅谈尘埃落定叙事视角的审美

浅谈尘埃落定叙事视角的审美青年藏族作家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迎来了众多评论家、批评家的热切关注。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尘埃落定叙事视角的审美。

 在作品中,阿来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平实却又奇特的故事,展现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艺术世界,展示了丰厚而又独特的藏族文化,透露出藏族文化独有的神秘色彩。

作为一部描写民族历史的小说,阿来为了使其既具有浓厚的藏民族地域色彩,同时又符合汉民族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意识,他选择了一种和内容极为相称的叙事方式: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与限知性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傻子视角混同使用,造成多重视角的多重叠置。

他打破了中西叙事视角理论的许多规范,是一种新的叙事探险。

 角度的选择对叙事来说至关重要,杨义先生早就指出:叙事学的要点就是把握三把尺子:一把尺子是结构,一把尺子是时间,一把尺子是视角。

《尘埃落定》采用了比较特殊的叙事视角:以傻亦非傻的土司二少爷我为叙事承担者:我是一个地道的有生理缺陷的傻子、我又是一个不傻的正常人,甚至是智者,我既傻又不傻,所以许多内容就干脆让作者充当我来讲述,于是我变成了一个无所不知的全能叙事者。

整部小说都是这三种视角并置于我的身上,呈现出一种杂语交替发声的复调状态。

 小说以我的记忆开始为起始,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以我生命的结束为小说的终结,血滴在地板上,是好大一汪,我在床上变冷时,血也在地板上变成了黑夜的颜色,记述了我一生中所经历的几个重大事件,同时也是藏族土司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盛而衰的必经之路:鸦片种植、引进贸易、引进梅毒和红色汉人的到来。

此外,还详细地记述了我的爱情、婚姻经历,与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互为辉映。

从此看来,似乎小说所运用的完全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但当我们阅读完小说之后,却发现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事并不纯粹,含有第三人称的叙事在其中。

浅析《尘埃落定》独特的叙事视角

浅析《尘埃落定》独特的叙事视角

浅析《尘埃落定》独特的叙事视角
王倩倩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1(000)041
【摘要】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曾获茅盾文学奖。

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故事本身题材上具有民族特色和浓烈的神秘色彩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作者采用来了“傻子”这一独特的叙事视角。

作者利用这一视角对非理性领域进行探讨.从而带给读者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和全新的视野。

【总页数】1页(P14-14)
【作者】王倩倩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6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
【相关文献】
1.宗教感与现代性的悖论冲突——《尘埃落定》叙事视角分析 [J], 林瑞艳
2.傻子视角:上帝的第三只眼--析《尘埃落定》的叙事视角 [J], 张素英
3.《尘埃落定》与《铁皮鼓》的叙事视角比较研究 [J], 苏忠钊
4.眼睛中的独特魅力——论小说的独特叙事视角 [J], 钟华
5.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反思意识 [J], 罗丽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尘埃落定》独特的叙事视角

《尘埃落定》独特的叙事视角

《尘埃落定》独特的叙事视角摘要:独特的叙事视角是作品尘埃落定》的一大写作特色。

首先,从表层结构看,傻子给我们讲述了关于麦其土司由兴旺而衰落,逐步走向崩溃的历史过程。

傻子在此扮演了一位历史的见证人和无奈的殉葬者。

其次从深层结构看以傻子为内在聚焦视点,作品给我们呈现了一位人类心灵公正的分析者形象,正与他与世无争的视野拓展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反观,深邃地探究着人类心灵。

另外其意识流、幻想、梦境等叙事手法的移接,使整部作品充满了魔幻、荒诞、神秘的拉美现实主义风格。

类比福克斯《喧闹与骚动》二少爷之于《喧闹与骚动》中的白痴班吉有着异曲同工的意识流叙事效果,傻子叙事无疑是阿来的再创造,其间暗含着作者对人生,对生命对生存的价值趋向,一切都如尘埃来自大地和必定回到大地,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尘埃落定》这部异域作品宏大深邃的哲理内涵之于傻子叙事,巧夺天工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叙事视角、叙事人、内在聚焦视点、审美意想正文: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巨作,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作品从藏族生活的角度,以二三十年代川北藏族一支——康巴人在土司制度下延续多代的沉重生活为主线,描写了“四土“一带土司之争而引发的一系列战争以及战争间隙里当地风俗奇异的家族生活。

揭示出土司集团间,土司家族内部,土司与受他统制的人民以及土司与国民党军阀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也体现出藏族的异俗风情。

原始宗教思维,诸如原始巫术作法、天神崇拜、灵魂鬼魅。

土司家族混丧嫁娶、祭祀拜神,受礼行刑等场面,具有丰厚的藏族文化底蕴。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一个傻子给我们讲述的。

独特的叙事视角无疑是作品的一大特色。

我们可以从《尘埃落定》里土司的傻儿子的视野里捕捉到一个久远古老的土司文化在历史的流程时间的轨道上日趋滑向没落的悲剧性历史过程。

我们也可以从其反讽的叙事基调中感受和触摸到阿来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之思,我们还可以从其西方现代派叙述技法的借鉴中感受到荒诞、虚幻、神秘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浅谈《尘埃落定》古代文学叙事视角的审美意义

浅谈《尘埃落定》古代文学叙事视角的审美意义

浅谈《尘埃落定》古代文学叙事视角的审美意义推荐文章浅谈《尘埃落定》叙事视角的审美意义论文热度: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资料时间和意义热度:纪念红军长征的意义热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的意义热度:中元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热度:青年藏族作家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迎来了众多评论家、批评家的热切关注。

在作品中,阿来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平实却又奇特的故事,展现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艺术世界,展示了丰厚而又独特的藏族文化,透露出藏族文化独有的神秘色彩。

作为一部描写民族历史的小说,阿来为了使其既具有浓厚的藏民族地域色彩,同时又符合汉民族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意识,他选择了一种和内容极为相称的叙事方式: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与限知性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傻子视角混同使用,造成多重视角的多重叠置。

他打破了中西叙事视角理论的许多规范,是一种新的叙事探险。

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杂糅角度的选择对叙事来说至关重要,杨义先生早就指出:“叙事学的要点就是把握三把尺子:一把尺子是结构,一把尺子是时间,一把尺子是视角。

”《尘埃落定》采用了比较特殊的叙事视角:以“傻亦非傻”的土司二少爷“我”为叙事承担者:“我”是一个地道的有生理缺陷的傻子、“我”又是一个不傻的正常人,甚至是智者,“我”既傻又不傻,所以许多内容就干脆让作者充当“我”来讲述,于是“我”变成了一个无所不知的全能叙事者。

整部小说都是这三种视角并置于“我”的身上,呈现出一种杂语交替发声的复调状态。

小说以“我”的记忆开始为起始,“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以“我”生命的结束为小说的终结,“血滴在地板上,是好大一汪,我在床上变冷时,血也在地板上变成了黑夜的颜色”,记述了“我”一生中所经历的几个重大事件,同时也是藏族土司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盛而衰的必经之路:鸦片种植、引进贸易、引进梅毒和“红色汉人”的到来。

70.《尘埃落定》中叙述视角的多重叠读后感-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第三届教师读写公益活动

70.《尘埃落定》中叙述视角的多重叠读后感-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第三届教师读写公益活动

《尘埃落定》中叙述视角的多重叠《尘埃落定》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讲述的是康巴地区麦其土司一家的故事。

小说独特的叙述视角是《尘埃落定》成功的重要因素:独特的非常态视角起到了表现小说客观性、讽刺性等一系列效果;采用第一人称经验自我的视角提高了小说真实性和神秘感;上帝般的全知全能视角对展现故事全貌、人物心理起到更为方便的作用;以上三个视角的交替重叠更是极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表现性,成功地为读者展现了一部宏大的康巴史诗。

不同的叙述视角会产生不同的叙述效果,但不可避免的是每种叙述视角又都有其局限性。

只使用一种叙事视角的话,许多内容无法向读者多角度地叙述,叙述视角的局限性就体现了出来。

所以作家在写作时经常会采用不止一种叙事角度,并让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小说的艺术性与表现性。

今天我就对《尘埃落定》中叙述视角的多重叠谈谈我的看法。

一、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全知视角的结合《尘埃落定》是用傻少爷“我”的口吻写的,内容主要以第一人称叙述,是经验自我的限制视角。

但康巴地区的浪漫与神秘,土司制度的中兴与衰亡,这些恢弘的场面只有一个“我”是难以驾驭的。

所以阿来在写作时赋予了主人公傻少爷“神性”,赋予了他看透一切的眼睛,使小说又具有了全知全能视角。

在一件事中,傻少爷身上神性和傻性的交替出现,是第一人称视角和全知视角相结合的体现。

在“开始了”这一节中,傻少爷本来在床上躺着,突然觉得有什么地方有巨大的响动,便大叫着开始了。

这个时候叙述视角就转到了全知视角,表现就是傻少爷比别人更有预见性,能够预知将有大事发生。

结果大家听到了他的话,又没发现什么异常,就都以为他又发傻了。

傻少爷自己只好很懊恼地走来走去,踢着栏杆。

这个时候叙述视角又回到了第一人称:傻少爷又犯傻了,觉得自己真是个傻子,并做出了踢栏杆的傻子举动。

在“世仇”这一节中,傻少爷被仇人划伤了脖子,塔娜像哄小孩一样问傻少爷是谁干的,傻少爷就是不说。

如此两个回合,塔娜提高了声音说了句告诉她,傻少爷在这个时候就明白塔娜真把他当作傻子了,塔娜为了麦子嫁给他,但并不爱他。

《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藏族长篇小说,由阿来创作。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启发。

首先,小说通过土司家傻子少爷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交织着血泪的家族史。

这种独特的叙事角度让我对藏族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傻子少爷虽然被大家认为是傻子,但他却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着周围的世界,揭示了许多真相和秘密。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也让我对藏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小说中对人性的深入开掘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土司家族内部、土司与人民以及国民党军阀之间的斗争,都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在这些斗争中,我看到了贪婪、权力欲、自私等负面的人性,也看到了忠诚、勇敢、善良等正面的人性。

这种对人性的深入开掘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小说中还营造了一种浓厚的藏族氛围。

作者通过对藏族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这种浓厚的藏族氛围不仅让我对藏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藏族人民有了更多的敬意和钦佩。

总的来说,《尘埃落定》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作品。

它让我对藏族文化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这部小说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用爱和善良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我相信,《尘埃落定》这部作品将会一直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尘埃落定》独特的叙事视角摘要:独特的叙事视角是作品尘埃落定》的一大写作特色。

首先,从表层结构看,傻子给我们讲述了关于麦其土司由兴旺而衰落,逐步走向崩溃的历史过程。

傻子在此扮演了一位历史的见证人和无奈的殉葬者。

其次从深层结构看以傻子为内在聚焦视点,作品给我们呈现了一位人类心灵公正的分析者形象,正与他与世无争的视野拓展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反观,深邃地探究着人类心灵。

另外其意识流、幻想、梦境等叙事手法的移接,使整部作品充满了魔幻、荒诞、神秘的拉美现实主义风格。

类比福克斯《喧闹与骚动》二少爷之于《喧闹与骚动》中的白痴班吉有着异曲同工的意识流叙事效果,傻子叙事无疑是阿来的再创造,其间暗含着作者对人生,对生命对生存的价值趋向,一切都如尘埃来自大地和必定回到大地,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尘埃落定》这部异域作品宏大深邃的哲理内涵之于傻子叙事,巧夺天工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叙事视角、叙事人、内在聚焦视点、审美意想正文: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巨作,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作品从藏族生活的角度,以二三十年代川北藏族一支——康巴人在土司制度下延续多代的沉重生活为主线,描写了“四土“一带土司之争而引发的一系列战争以及战争间隙里当地风俗奇异的家族生活。

揭示出土司集团间,土司家族内部,土司与受他统制的人民以及土司与国民党军阀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也体现出藏族的异俗风情。

原始宗教思维,诸如原始巫术作法、天神崇拜、灵魂鬼魅。

土司家族混丧嫁娶、祭祀拜神,受礼行刑等场面,具有丰厚的藏族文化底蕴。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一个傻子给我们讲述的。

独特的叙事视角无疑是作品的一大特色。

我们可以从《尘埃落定》里土司的傻儿子的视野里捕捉到一个久远古老的土司文化在历史的流程时间的轨道上日趋滑向没落的悲剧性历史过程。

我们也可以从其反讽的叙事基调中感受和触摸到阿来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之思,我们还可以从其西方现代派叙述技法的借鉴中感受到荒诞、虚幻、神秘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一.从表层结构看,傻子给我们讲述了麦其土司由兴旺而衰落,逐步走向崩溃的历史过程。

傻子在此扮演了一位历史的见证人和无奈的殉葬者,那个既是参与者又是局外人,既是见证者又是预言家。

兼具有傻而不傻的丰富性和多义性的“二少爷”形象,无疑是阿来的独特审美创造。

说他傻,是从世俗的土司家族的正统的观点来看待的。

因为他那诸如与世无争。

不识实务,不热心权利之争、一切顺乎天性、不威胁别人甚至同情弱者的品性,与他那酷爱战争、私欲极强,随时渴望继承土司位置的哥哥,形成鲜明的对比,说他不傻,是指他常常基于超越功利和逻辑的天性不偏不倚地审视生活,用局外人的眼光大智若愚地做出超常的举止和决定。

如他在参与土司家族事业的发展中到底是种植罂粟还是种植粮食的决策,他无所深思地选择了种植粮食。

当别的土司因种植罂粟而造成饥荒时,他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并拿出部分粮食救济百姓,因而赢得百姓的爱戴。

另外他还在叔叔的启示下,破天荒地开辟边境贸易,在土司历史上第一次把御敌的堡垒变为交易市场,并用和平方式解决了土司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傻子,他有着超常人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

诸如在第五章29节“开始了”中傻子敏锐的政治嗅觉博得土司的夸耀和赞赏,“他预先就知道,他比我们先知道。

”“它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傻子”,他那极富人性的本相和超前意识的感悟,原本可以成为土司的王位继承人,然而却因他的成就引起了早已渴望当土司的异母哥哥的深深嫉恨,老土司也视他为麻烦和障碍,经过一次次功败垂成之后,傻子终于感到失望的痛苦。

伤心和悲凉,作为一个无望的守侯者,傻子的悲剧是土司制度的悲剧,傻子的痛苦绝望也给时代染上了悲剧色调。

因此傻子这一个审美化的人物形象也就是有关于“人”和“历史”的更深广的象征和寓意。

傻子讲述的小城市,生活已是另一番摸样。

那血性的浪漫的时代早已经结束我们生活的城市之于像空谷回音一样,渐行渐远。

傻子叙述给我们展示了从这样一种形态过度到另一种形态时,社会的卑俗也给我们呈现了从一种文明到另一种文明过度时人心的猥琐和卑俗小说里的变回到什么都未曾发生也未曾经历的那一种样子。

如同曹雪芹在《红楼梦》结尾处传达出来的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曾经那样喧嚣与张扬的一切,随着必然的毁弃与遗忘趋于平静。

就像军队与人群在干燥的山谷里奔驰时留下的高高的尘土,像炎热夏天里突兀而起的旋风,在湖面上搅2起高高的水柱,都从升的最高最飘的空中慢慢落下来,落入晦暗的意识深处,重新归于平静。

二.从深层结构看,以傻子为内在聚焦视点,作品给我们呈现了一位人类心灵公正的分析者形象,正是他与世无争的视野,拓展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反观,深邃地探究着人类的心灵。

(一)通过叙事视角的变化——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交互作用,使傻子对于周围人的审视之于对自身反省关照,具有极强的反讽效果。

作品常常突破人物局限,将傻子的第一人称叙事转化为第三人称,称呼父亲为“土司”,母亲为“土司太太、”用一种冷静、理智、局外人的第三人称叙诉与第一人称叙述交替使用,可以将故事中其他人物推向前台,进行远距离观察审视,视野开阔,又时而复位,反观自己。

这种叙述方式既可以窥视到土司家族的隐蔽角落,又可以展示傻子的内心世界,拉近同读者的心理距离。

文中视点的不断转移,叙事便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度,可以随意调整焦距,捕捉到全景、特写,使叙事的画面充满流动的审美效果。

这种时而推开,时而拉近的视点,使叙述可搬取到所需要的信息,达到既定不表达效果。

这一特点在作品的每一章节都有体现,我们不妨从第六章23“堡垒(上)”体会一下,透过叙述的转换,给我们看到了一个傻子的情感世界,隐藏在后台的土司、土司太太和哥哥的内心世界。

来自土司太太重重的耳光是对傻儿子的一种保护性的行为,而哥哥戏谑性的语言、土司的虚伪专横都无疑加强了反讽的效果。

傻子对于自己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肯定的直白表述,对于哥哥的冷静的观察,无疑加深对人性的审视力度,拓宽了画面内容,也使叙事有着一种无形的张力,达到反讽的效果。

阿来以这种非逻辑性的内心真实为原则,通过转换叙事方式、转移视点,让叙事直接进入人物的精神领域,不断地传达出“黑色幽默”式的含泪的微笑。

既是对于一切客观秩序的无情颠覆,又充分显示了人类存在的荒诞性,极具讽刺意味。

(二)“傻子”作为叙事者兼主人公,其身上的那种“傻”与“不傻”的游移变换,智愚难辨,使“二少爷”这一人物形象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人性意义,具有一种内在的丰富性、增值性、隐喻性。

从“二少爷”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他眼中的图景是具体的,都是与日常生活、日常事物联系在一起,都与他的感觉世界联系在一起。

他所有的思绪都和感觉、嗅觉、饮食、睡眠有关。

过去和现在交融在他心中,他从不沉思,从不计划,他只会感受。

较多的融入个体生命体验,这其实是许多被思想和观念所冲突所困绕着的现代青年,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世界。

这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拒斥了抽象,也就拒斥了观念和思想的痛苦。

作品第四章20节“我该害怕些什么”中就有此类表述,“其时做土司远不如做土司的家人好,要是你是个傻子,那就更好了。

”然而“傻子”的叙述又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本来面貌,一种世界不加意识形态化和抽象化的原初景象,不假思索,没有犹疑,一切都是毋庸置疑的。

就好像上帝在叙述一样,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叙述间充斥的是一些具体的、感性的、实体化的意象和场景,而当一种叙述完全由这种密实的具体事物构成,缺乏一种理性和观念的关照时,就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精神的原初性效果——人性真实的一面。

透过“堡垒(下)”中对于那个曾经服侍过我的侍女卓玛的描写,我们反观到一个空白的灵魂,在这个灵魂上面没有任何杂质,只有几道深浅不已的皱纹,有时像湖水一样波动起来,呈现着傻子所特有的逻辑和“秩序”。

而现代社会人的内心更多的隐秘和曲折,却避免不了被一些更大的力量超越与充斥的命运。

作品中的傻子“二少爷”就成了一种文化符号的代言人,傻子的命运也就隐含了一个行将死去的统治制度的文化亡灵,有效地传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和人类命运的深深忧虑。

如果考虑到这些,政治这只巨大的幕后黑手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也可以从第六章25节“命运和爱情”中得到关照:茸贡女土司答应把女儿嫁给傻子“二少爷”换取粮食,傻子是这样表述的“我也是有慈悲心肠的,但塔娜就是命运,就是遇到她的男人的命运”,“我是一个地道的傻子,却得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这种反讽效果是何等的促人深省啊!另外,不可靠的叙述人——“二少爷”的傻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游离的荒诞效果。

其心理意识流、幻觉、幻想、自由联想、梦境、呓语的内心独白,使叙事充满了未定性,使整部作品笼罩在一种“亦真亦幻”的阅读感受之中,从中我们不难找到马尔克斯、福克纳等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子。

这个以局内人的位置,局外人的视角出现的傻子“二少爷”,因其现实生活中的傻和政治嗅觉的敏锐性,使他的叙述呈现出一种难辨真假的、不置可否的不可靠性。

“我在哪里?”“我是谁?”“我不过是一个傻子,”“一个傻子怎么可能是所有事物的缔造者?”“这样看来,我的傻不是减少了,而是转移了,在这个方面的不傻,却又在另一个方面傻了。

”这样一种自我怀疑、自我确认、自我质疑、自我审视的心理过程充满了一种追源式的怀疑论色彩。

正是这种自我反思性的问题,使小说具有内在的反讽指向。

作为不可靠的叙述人,傻子的叙述借鉴诸如所谓意识流、梦幻、联想等现代叙事技巧,使叙述呈现出一种间距、疏离的效果,使语言产生丰富的联想,使读者沉浸在虚幻缥缈的阅读感受之中。

借用傻子叙事和意识流叙事的结构,我们可以向上追溯到福克纳《喧哗和骚动》(1)。

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叙事者讲述,其中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班吉是一个白痴。

这时的班吉已经三十三岁了,但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岁小孩,整个第一部分都是在班吉的叙述中展开的,凸显了意识流的特征:一是时空和记忆的场景切换,二是所有的流程都是由当下的某种感觉和事物所触动。

叙事中穿插的大量过去的回忆和细节,读者根本搞不清哪些是过去的回忆,更搞不清这些回忆是过去的哪个时间段的。

班吉的讲述混沌一片,只有当下性和现实性。

一切时间都是一种流动状态,都是朝当下这个维度流涌。

班吉的叙述在《喧哗和骚动》中表达了一种无序、混乱与共时的现实世界的图景。

还有什么样的叙述者会比白痴更能表达世界的混乱呢?正因为班吉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地把人生与世界的本相揭示了出来,他讲述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混乱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也就成了一个混乱世界的象征。

类比《尘埃落定》中叙述者“二少爷”(土司酒后所生的傻子)的叙述也呈现出时空无序的混乱状态。

我们可以从23节“堡垒(上)”体会一下。

通过“我”的叙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种意识的流程:由哥哥的戏谑立显其傻而想到哥哥在完成建筑任务后也不知是仓库的事实的真正的傻,由仓库而想到丰收,由丰收又接纳出饥荒来,这些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却又相互关联着的事情都是由当下涌出的,时间、空间的维度被消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