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外侧壁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观察
海绵窦的解剖和应用解剖PPT

海绵窦的解剖和应用解剖
过程控制系统海与仪绵表 窦第1章的概念
近年的研究认为称为鞍旁间隙更为 妥当,在此间隙内含有的并非真正的 静脉窦,而是静脉丛,以及与其共存 的颈内动脉、Ⅲ、Ⅳ、Ⅴ、Ⅵ对颅神 经和交感丛。
过程控制系统海与仪绵表 窦第1章的位置
此间隙位于蝶鞍的两侧,前方达 眶上裂的内侧部,后方到颞骨岩尖, 内上抵中后床突连线,外下距离圆孔 和卵圆孔内缘连线34mm。
.
过程控制系统与海仪绵表 窦第1章的交通
过程控制系统海与绵仪表窦第内1章 的腔隙
➢ 三部
前床突以前
前后床突之间 后床突以后
前部
中部 后部
➢三腔
➢四腔
颈内动脉前曲段以下 腔 颈内动脉与后窦顶之间
前下
颈内动脉前曲段以下 颈内动脉与后窦顶之间
前下腔 后上腔
后上 颈内动脉水平段与垂体之间 内
侧腔
过程控制系颈统内与仪动表 脉第1章海绵窦段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 第1章
A:滑车神经 B:眼神经 C:上颌神经 D:颈内动脉水平段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 第1章
A:床突三角 B:滑车上三角 C:滑车下三角 D:前内侧三角 E:前外侧三角 F:后外侧三角 G:后内侧三角 H:动眼神经三角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 第1章
A:下外侧干 B:脑膜垂体干 C:垂体下干 D:小脑
眼神经 前内侧三角 Mullan三角 上颌神经
前外侧三角 外侧三角
下颌神经 后外侧三角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 第1章
下颌神经 上颌神经
眼神经
颈内动脉 垂体柄 视神经
大脑后动脉
面神经 岩大神经 面神经 前庭上神经 Meckell腔
小脑 滑车神经 小脑上动脉
海绵窦解剖

海绵窦解剖一海绵窦解剖(Caruenous Sinus)海绵窦位于蝶鞍和垂体两侧,蝶窦外侧壁的下方,前方达前床突和眶上裂的内侧部,后方至后床突和颞骨岩部尖端,上内侧抵中床突与后床突的连线,下外侧距圆孔与卵圆孔内缘连线4.6mm。
海绵窦的顶部和外侧壁由硬膜封闭。
在前、后床突中点的冠状切面上呈近的直角三角形,直角朝外上方,上壁与鞍膈并列,并相互移行,内侧壁或内下壁为三角的斜边,紧靠垂体和蝶鞍(图1,2)。
海绵窦是一个不规则六面体,下面就其6壁分别叙述。
1(海绵窦的外壁:1.1外壁的界限:海绵窦外壁的骨性结构界限比较明确。
前方是鞍结节、前床突和眶上裂;后方是后床突和颞骨岩尖;内面是蝶骨体外侧面。
软组织外壁不能确定一个明确的界限,这是由于海绵窦形状很不规则造成的。
1.2 海绵窦外壁的构成:海绵窦外壁由两层构成(图3,4):浅层是硬脑膜内层,坚韧致密;深层的前半部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V1)、上颌神经(V2)和下颌神经(V3)的神经鞘及它们之间的膜状结缔组织构成,深层的后半部由三叉神经半月节及Meckel's囊的上半(内有三叉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构成。
在Meckel's囊的内面,有类似蛛网膜颗粒的物质伸入海绵窦腔中。
海绵窦外壁两层的分离比较容易,显微镜下,在动眼神经进入海绵窦上壁之下3-4mm,切开外壁的浅层,用剥离子钝性分离浅、深层,可以把整个浅层分离下来。
海绵窦外壁深层颅神经间的网状膜有些地方可以很薄,在分离两层时容易破裂,特别是Parkinson三角区,在活体手术中,Parkinson三角区也是海绵窦外侧壁中比较薄弱之处,剥离此处易引起静脉性出血。
1.3 海绵窦外壁中的颅神经(图4,5)海绵窦外壁中的颅神经共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包括V1、V2和V3三个分支)。
它们位于海绵窦外壁的深层中。
各神经的行程如下:(1)动眼神经(III):由海绵窦上壁进入海绵窦(位于后床突前外,二者距离为4.76(1.35mm),旋即转入海绵窦外壁中,行向前下,由眶上裂入眶。
海绵窦解剖要点

海绵窦解剖要点1.海绵窦的位置海绵窦位于颅中窝蝶鞍的两侧,是两层硬膜之间宽⼤的腔隙,其中有很多纤维⼩梁把窦腔分成多个相互交通的⼩间隙形似海绵状,故称为海绵窦。
绵窦的毗邻: 前部⾄眶上裂,与视神经管相邻; 后部与颞⾻岩尖和三叉神经半⽉节相邻;内侧壁与垂体、蝶鞍、蝶窦相邻; 外侧与⼤脑的颞叶相邻;下壁与蝶⾻和圆孔相邻。
海绵窦的交通:两侧的海绵窦借海绵间静脉窦相连结。
海绵间静脉窦按其与垂体的位置关系,分为前间窦、下间窦、后间窦和基底窦。
海绵窦的前部与蝶顶窦相通,并借眼静脉与⾯部内眦静脉相通;海绵窦的后部借岩上窦与横窦相通,借岩下窦与⼄状窦和颈内静脉交通。
它收纳眼上、下静脉、⼤脑浅静脉、蝶顶窦的静脉⾎,由岩上窦、岩下窦以及颅底的导静脉引流。
2.海绵窦内的结构海绵窦分为5个⾯,上壁、下壁、内壁、外壁和后壁。
神经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眼神经。
海绵窦内颈动脉的分⽀包括:脑膜垂体⼲、海绵窦下动脉和Mc Connell垂体背膜动脉。
脑膜垂体⼲⼀般⼜有三个分⽀,包括:⼩脑幕动脉(穿海绵窦上壁前往颞⾻岩部),脑膜背侧动脉(穿海绵窦后壁进⼊斜坡)和垂体下动脉(供应垂体后叶及鞍底);海绵窦下动脉发出幕缘动脉它在海绵窦内反折后在海绵窦上壁后穿出附着在⼩脑幕缘。
3、海绵窦相关的解剖三⾓与海绵窦相关的解剖三⾓包括:4 个海绵窦三⾓、4 个中颅窝三⾓和 2 个斜坡旁三⾓。
4 个海绵窦三⾓包括:床突三⾓、动眼神经三⾓、滑车上三⾓和滑车下三⾓;4个中颅窝三⾓包括:前内侧三⾓、前外侧三⾓、后外侧和后内侧三⾓;2个斜坡旁三⾓包括:下内侧三⾓和下外侧三⾓。
(各种命名⽅法不尽相同,主要采⽤Rhoton教授的命名)床突三⾓(Clin.Triang.):视神经和动眼神经之间,可通过磨除前床突显露,海绵窦的顶壁位于该三⾓的后部。
床突三⾓的底壁构成海绵窦顶壁的前部,由动眼神经膜构成,该膜分隔前床突下表⾯和动眼神经,该膜向内⾛⾏包裹颈内动脉,形成硬膜下环。
海绵窦的解剖和应用解剖ppt课件

海绵窦的内部血管和神经
海绵窦内部有重要的血管通过,如颈 内动脉,这些血管为脑组织提供血液 供应。
海绵窦内部的神经包括脑神经和植物 神经,它们参与各种生理活动和感觉 信号的传递。
03
海绵窦的应用解剖
海绵窦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海绵窦位于颅底中央,周围邻 近重要的脑神经和血管结构, 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
海绵窦血栓形成
总结词
海绵窦血栓形成是指海绵窦内的血管内形成 血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详细描述
海绵窦血栓形成通常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 损伤或感染等因素有关。血栓形成后,会导 致海绵窦内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一系列症 状,如头痛、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等。治疗 海绵窦血栓形成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
治疗和手术取栓等。
海绵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诊断与治疗
通过对海绵窦的解剖和生理学研 究,可以为诊断和治疗海绵窦相 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神经外科手术
了解海绵窦的毗邻关系和功能, 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药物研发
基于海绵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可以开发针对海绵窦相关疾病的 特效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海绵窦内部结构的变异
总结词
海绵窦内部的结构复杂,且存在一定的变异,这可能影响其功能。
详细描述
海绵窦内部有许多复杂的管道和皱褶,这些结构和海绵窦的功能密切相关。然而,这些结构在不同个 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异,这可能影响海绵窦的功能。了解这些变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海绵窦在人体中 的功能和作用。
海绵窦毗邻关系的变异
结构
海绵窦内有多个小梁和腔隙,这些结 构有助于增加窦壁的弹性,减少血液 流动的阻力。
海绵窦解剖和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病例2:真菌性脑膜炎,右侧海绵窦增宽,明显强化(红箭),右侧眶尖脂肪 信号消失(黄箭)。
血管性病变
颈动脉海绵窦瘘
动脉瘤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交通即颈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较为常 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由于特殊的解剖原因,海绵窦 区是全身发生动静脉瘘最多的部位。80%以上的患者 首先发生眼部症状和体征,如眼球突出、充血、眼球 运动障碍等而就诊于眼科医师。
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迅速好转。该病属临床少见病,易误诊、
漏诊。
Tolosa-Hunt 综 合 征
THS 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更多倾向于与免疫 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表现为大量淋巴细 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组成的肉芽肿样病变, 可引起某些颅神经受压及颈内动脉狭窄。
国际头痛协会于 2005 年提出的 THS 诊断标准:
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左侧海绵窦受累,正常结构显示不清(红 箭)。
转移瘤
转移瘤多见于老年。 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和颅
内其他转移灶, 鼻咽癌直接侵犯者易于诊断。无原
发肿瘤病史和其他转移灶时诊断困难。
病例1:鼻咽癌直接侵犯海绵窦;患者,男,22岁,鼻塞及右侧面部麻木2个月, CT示鼻咽顶壁及后壁软组织明显增厚,周围发多骨质破坏,MR呈等T1等T2信 号。
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 外侧壁较厚, 又分为内外两层, 内
层疏松,外层厚韧。 两侧海绵窦在前床突的前方借海绵间前窦相通, 在后床突 之后借海绵间后窦相沟通。因而在蝶鞍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环状静脉窦,称为环窦(circular sinus)。
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
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
海绵窦区解剖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窦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
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为许多互相交 通的小腔隙。
1
• 冠状面示意图
• 在冠状面,海绵窦略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 பைடு நூலகம்壁向内与鞍膈相移行;
• 内侧壁在上部与垂体囊相融合,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
6
增强CT图像(下图中红圈内增强区即右侧海绵窦)
7
海绵窦位置影像冠状位显示 (增强磁共振图像,下图中红圈内高信号 区即左侧海绵窦)
8
9
• 海绵窦综合征
• 又称Foix氏综合征,岩蝶综合征或破裂孔综合征。 • 由于肿瘤沿咽旁筋膜扩展至岩蝶区的破裂孔、颞骨岩尖、卵圆孔、
圆孔和蝶骨旁的海绵窦,可出现第Ⅱ~Ⅵ对脑神经受累时的表现。临 床上首先受累的多为第Ⅵ对外展神经,然后依次为第Ⅴ3,2,1、Ⅲ、 Ⅳ对脑神经。主要表现为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睑下垂、复视、 眼球各方运动受限或固定、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痛觉减退、角 膜反射消失等。
• 外侧壁较厚, 又分为内外两层, 内层疏松,外层厚韧。
2
海绵窦上面观 每侧海绵窦前起眶上裂的内侧端,向后达颞骨岩部尖端, 长约2cm , 内外宽1cm
3
海绵窦的毗邻 因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海绵窦边界略有不同
4
5
海绵窦位置影像显示 (横断面),增强磁共振图像(下图中红圈内高信 号区即右侧海绵窦)
10
鼻咽癌海绵窦受侵影像表现
肿瘤侵犯左侧海绵窦,向后累及斜坡。
11
肿瘤累及左侧鞍旁、左侧海绵窦、筛窦及左侧眼眶。
12
肿瘤累及右侧海绵窦及临近脑膜
13
海绵窦的解剖和应用解剖

眼科领域应用背景介绍
眼部疾病的多样性
海绵窦作为眼部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道,与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密切相关。
眼科手术的复杂性
海绵窦的解剖结构复杂,涉及眼部手术时需要精确掌握其结构和毗 邻关系,以确保手术安全。
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海绵窦的精细结构和毗邻关系的认 识更加深入,为眼科手术提供了更准确的指导。
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的各种疾病。
02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
化症、癫痫等。
03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多样,包括头痛、眩晕、运动障
碍、感觉异常、认知障碍等。
海绵窦对神经系统影响机制
海绵窦是位于颅底深处的一对静脉血管丛,与颅内静脉系统密切相关。
海绵窦通过引流颅内静脉血液,维持颅内压力的稳定,保证大脑的正常生 理功能。
变可能影响眼外肌的功能。
前沿研究成果分享
海绵窦的影像学研究
利用高分辨率CT、MRI等影像学技术,对海绵窦进行精细 成像,揭示其内部结构和毗邻关系,为眼科手术提供准确 的解剖学依据。
海绵窦的显微外科研究
借助显微镜和显微外科技术,对海绵窦进行精细的解剖和 分离,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提高眼科手术的精准度和 安全性。
虚拟现实技术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海绵窦的三维模型,实现对其内部结构的 交互式探索和分析。
生物力学模拟
通过生物力学模拟技术,分析海绵窦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和变形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4
海绵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 及影响机制
Chapter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01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海绵窦综合征临床解剖

海绵窦接受的静脉广泛且无瓣膜 前部:眼V、内眦V、面V、
脑膜中V、蝶顶窦 后部:岩上窦、横窦 上方:大脑浅中V 额叶下面V 下方:卵圆孔导V丛 圆孔、
破裂孔的V 翼丛、咽丛 颜面危险三角
海绵窦接受的静脉广泛且无瓣膜 前部:眼V、内眦V、面V、
脑膜中V、蝶顶窦 后部:岩上窦、横窦 上方:大脑浅中V 额叶下面V 下方:卵圆孔导V丛 圆孔、
眼静脉淤血,导致眼结膜充血水肿。
因动眼、滑车、展神经受累,眼外肌麻痹,伴复视、上脸下垂。 因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受累,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调 视反射消失。
①视网膜淤血
②继发性青光眼
③角膜炎 角膜混浊 ④视神经乳头水肿
⑤颅压升高 视神经缺血
海绵窦内压升高,导致鼻腔、鼻旁窦黏膜下静脉扩张、破裂。
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受累,伴角膜反射消失。 经海绵间窦扩展至对侧。
临床意义: 三叉神经痛 颈内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 与垂体关系 耳鸣 颈内动脉周围炎
脑膜垂体干 外侧主干 被囊动脉 重要的侧支循环通路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
和治疗意义
由上而下为:滑车N、动眼N、眼N
由上而下为:动眼N、滑车N、眼N、上颌N
由上而下为:滑车N、眼N、上颌N
上界:动眼N、滑车N 下界:展N、眼N 后界:鞍背、斜线
海绵窦综合征可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压迫、 头部外伤导致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和感染性海绵窦血栓 形成所引起。
海绵窦血栓形成是眼、鼻、唇感染的严重并发症。 由于海绵窦及其邻近结构在解剖学上的复杂性,导致海 绵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位于蝶鞍两侧 内下方毗邻蝶窦
两层硬脑膜间的不规则腔隙 环状窦
颈内动脉穿经海绵窦的一段 多呈弯曲形态
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的应用解剖

维普资讯
当代医学
2 0 年7 08 , q总第 15 4期
C ne o ay Me i n ,J l 0 8 Su .4 ot mp rr dc e uy 2 0 ,I eNo 15 i S
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 的应用解剖
皮全 民 [ 摘要】 目的 了解新 生儿海绵 窦外侧壁 的解剖 结构 ,为影像 学诊 断和 神经外科学提供解 剖学资料。方 法 对2例 (o )新 生儿海绵窦外侧 0 4侧 壁结构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 海绵窦外侧壁为两层结构 ,外层为硬脑膜 ,内层为 动眼神经 、滑车 神经和 三叉 神经分支 的神经鞘膜 ,外
垂 真 距 离 为 ( .5 . 3 2 5 ±0 5 )mm 。在 前 床 突 顶 外 前 下 方 ( . 1 3 7
邻结构重要 而复杂 ,随着解 剖学研究 的深入 ,显微外 科技术 的
海绵窦的解剖讲解

Parkinson早期认为海绵窦是一个静脉囊,颈内动脉穿行其中,如 果该段颈内动脉任何部位破裂,血液都会进入周围的静脉窦而形成动 静脉瘘。1973年,他用静脉腐蚀标本重新认识到,海绵窦是一个包含有 静脉血管丛、颈内动脉、脂肪、结缔组织以及有或无髓鞘神经等结构 的腔隙;其内是由粗细不等的静脉所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的静脉丛,反复 分支吻合,不完全包绕颈内动脉。蝶鞍侧方的静脉通路是一个静脉网。 此后,他又指出解剖所见的纤维小梁,只是不同断面的静脉而已。建议 可以用蝶鞍外侧腔隙的名称来代替海绵窦。
Lang等指出,成人的海绵窦是一个具有三角形边界的充满血液的 间隙,由垂体囊、蝶骨骨膜和海绵窦的硬脑膜组成,只有在胎儿和儿童, 有时能在海绵窦内见到静脉支。
Harris用显微解剖技术研究后发现,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 神经眼支和上颌支被包埋在海绵窦外侧壁内行走,而颈内动脉和展神 经在海绵窦腔内行走。二者与外侧壁之间存在着一个狭窄的间隙。但 Belford认为,颈内动脉(ICA)和展神经都在外侧壁上走行,且成为外侧 壁的一部分。
? 高倍镜下这些规则的横截面内呈滤泡样结构,四周可见完整 比较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在各滤泡样结构之间,可见被苏 木素沾染的细胞核,在各滤泡内可见有主要呈伊红染色的短 截面。此结构是外周神经。但是这样的横截面结构在外侧壁 上数目较多。其中25束包裹在共同的一个外膜里面,从分布 位置可以颅中窝底、蝶鞍和垂体(垂体窝)的两侧,蝶窦外侧壁的 外方,前达前床突和眶上裂内侧部,后至后床突和颞骨岩部的尖端。
海绵窦的形态
? 海绵窦系前、后狭长的不规则的六面体结构(上下壁、外侧壁、内侧 壁、前后壁),平均长21.1±3.2mm,宽8.7±0.7mm,外侧壁高 14.7±3.3mm,内侧壁高16.4±1.3mm。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 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
庖丁解牛——详解海绵窦壁的膜性结构(上篇)

庖丁解牛——详解海绵窦壁的膜性结构(上篇)上回把海绵窦区域的各个三角贴了一遍,这仅仅是对这个复杂区域最基本的展示,要想搞定海绵窦解剖,其膜性结构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艰难的。
这些天对这方面知识进行了集中学习,虽尚未完全搞懂,但也有不少收获。
这里记录的,都是我在学习中的思维过程,里面有很多也许不恰当的比喻和上不了台面的俗语,不一定适用所有人,目的只是为了记录我自己认为很有用的思索和理解的方法,便于日后复习。
庖丁解牛,口气不小,希望自己能尽力解得清楚。
一、鞍区和鞍旁的骨性结构教科书和文献的描述大家都知道,简单回顾一下,用我自己的理解。
前方,从内到外依次是,蝶骨平台、视神经管、视柱、前床突、蝶骨大翼、蝶骨小翼、眶上裂。
这些结构的理解方式,可进行如下思维假想实验:先假设蝶骨的这部分是一个整体封闭的骨块,没有孔道(视神经管)和裂缝(眶上裂);然后,这部分的上壁和后壁在转折处分裂了,这个裂缝就是眶上裂,裂缝的上缘就是蝶骨小翼,下缘就是蝶骨大翼,这个裂隙从外侧到内侧越裂越大,因此在外侧段自然融合即为蝶骨嵴,到内侧已经无法自然融合,因此成为三角形裂隙的短底边,这条短底边即为待会要说的视柱的外缘。
视神经管,则是在这个封闭骨块的内侧部被视神经钻出来的管道,被这个管道一分隔,实心的骨块就被分成了内侧的蝶骨体和蝶骨平台,外侧的蝶骨小翼的内侧末端即前床突,两部分在管的前上方相连即为前床突的内上脚即视神经管的上壁,两部分在管的后下方相连即为前床突的内下脚即视神经管的下壁即所谓的视柱(optic strut)。
继续向后,即海绵窦的中部,基本就是块“平地”,上方没有“天花板”,底壁从内到外,垂体窝(蝶鞍)通向对侧,颈动脉沟在中央,其后界为颈内动脉管的内口,向外则通向中颅窝。
后部,在内侧出现了后床突和鞍背阻挡,外侧是岩尖,两者之间为岩斜裂,海绵窦的后部有一条路就是顺着这个裂隙转向后下,“一泻千里”(岩下窦)。
当然还有各种变异(右下图),比如各种骨桥的产生,这里就不说了。
海绵窦的解剖

海绵窦的解剖Anatomy of cavernous sinus 海绵窦的概念组织切片的显微镜下观察海绵窦低倍镜下可以看到海绵窦有内外侧壁,其由一个宽大的主腔及外侧壁上很多的网络样静脉腔组成。
外侧壁上可以看到有小的动脉管腔及静脉管腔。
在外侧壁上可以看到许多被横切的圆形或椭圆型截面,这些截面呈束状,每截面或数个截面皆包有结缔组织被膜。
高倍镜下这些规则的横截面内呈滤泡样结构,四周可见完整比较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
在各滤泡样结构之间,可见被苏木素沾染的细胞核,在各滤泡内可见有主要呈伊红染色的短截面。
此结构是外周神经。
但是这样的横截面结构在外侧壁上数目较多。
其中25 束包裹在共同的一个外膜里面,从分布位置可以判断就是外侧壁走行的颅神经。
对海绵窦的认识Umeansky 叙述海绵窦中存在一个隔,将其分为两个腔,浅而窄者称表腔,深而宽广者称主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在隔中行走。
同时认为海绵窦外侧壁由两层组织构成,即硬膜表层和由上述4根神经鞘膜及鞘膜间的网状纤维组成的深层。
切开表层后比较容易与深层分离。
两层之间有表腔,有大脑中静脉(CMSY) 注入,进行海绵窦手术可能首先遇到表腔出血,然而并未真正进入海绵窦。
胎儿CS 的实质主要由形态及大小不一的血窦组成,管径粗细不匀,直径20 ~150μm, 彼此在不同方位相互吻合,构成海绵样结构。
血窦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内皮细胞核压迹,呈泪滴样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
各海绵样结构间有间隙,宽窄不一,可见微静脉和动脉小分支穿行其间。
(图1~4) 海绵窦的位置海绵窦位于颅中窝底、蝶鞍和垂体(垂体窝)的两侧,蝶窦外侧壁的外方,前达前床突和眶上裂内侧部,后至后床突和颞骨岩部的尖端。
海绵窦的形态海绵窦系前、后狭长的不规则的六面体结构(上下壁、外侧壁、内侧壁、前后壁), 平均长21.1±3.2mm, 宽8.7±0.7mm, 外侧壁高14.7±3.3mm, 内侧壁高16.4±1.3mm 。
海绵窦外侧壁显微解剖学论文

海绵窦外侧壁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模拟额颞部眶颧入路的手术操作,同时对海绵窦外侧壁的结构显微解剖测量,为海绵窦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
方法对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额颞部眶颧入路显露海绵窦区,在显微镜下观察该入路对海绵窦结构的显露,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详细解剖海绵窦外侧壁结构组成。
结论熟悉掌握cs相关三角解剖、手术入路及适应症才能保证cs区手术的成功。
[关键词] 海绵窦显微解剖额颞部眶颧入路外侧壁[中图分类号] r32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53-01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材料和器材 15例(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湿性国人尸头标本。
不分性别,经福尔马林充分固定,分别经双侧颈总动脉灌注10%的红色乳胶。
神经外科常规和显微手术器械、手术显微镜,游标卡尺,数码照相机等。
1.2 方法把头颅湿性标本固定于自制头架上,对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额颞部眶颧入路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暴露和观测,并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拍摄。
备皮后在自制头架上固定标本,头偏向对侧60°,自耳屏前1cm 颧弓下1cm处做弧形切口至中线发迹处。
将皮瓣翻向前方直至眶上缘,松解眶上孔,同时沿眶顶和眶外侧壁向后分离眶骨膜,将颞肌推向下方。
颅骨钻钻孔,线锯锯开颅骨,锯断颧弓根部,咬除蝶骨嵴、眶顶等多余骨质。
游离包括部分额骨、颞骨、颧弓、颧骨、眶上缘、眶外侧壁在内的一个完整骨瓣,完全显露前、中颅底。
磨除眶上壁后2/3,磨开视神经管,磨除前床突,磨除及咬除眶上裂外侧壁,磨除扩大圆孔,沿侧裂剪开硬脑膜并悬掉,切除部分额、颞叶直至充分显露cs区。
1.3 数据测量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经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测量值以均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x±s(min-max)〕表示,并对某些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拍照。
2 结果2.1 海绵窦的外侧壁的解剖结构 cs外侧壁由硬脑膜的脑膜层和神经鞘膜层共同构成,前界是眶上裂内侧部,后界是颞骨岩尖,上界是前床突外缘和前床岩韧带的连线,下界位于眼神经和上颌神经之间。
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的应用解剖

基础医学B a s i c M e d i c i n e海绵窦(caver nous s i ous,CS )位于颅中窝蝶鞍两侧,毗邻结构重要而复杂,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深入,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CS 病变可用外科和介入来治疗,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减少有关结构的损伤非常重要。
在CS 手术入路中,以外侧壁入路及外侧壁和上壁联合入路为常见[1,2]。
新生儿CS 解剖学资料较少,此方面的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CS 外侧壁形态的特点,为新生儿CS 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
1材料与方法采用新生儿头颅标本20例(40侧),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红色乳胶做动脉灌注,沿颅底与颅盖分界线锯开颅骨,自中脑上端切断,取出大脑和间脑,保持C S 区的解剖完整性,在15倍显微镜下解剖CS 外侧壁的诸结构,镜下仔细观察CS 外侧壁各三角和脑神经穿行情况。
所获测量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
2结果2.1眼神经行于CS 外侧壁内,经前床突顶外下方与滑车神经相邻者12例,占30%,与前床突顶的垂直距离为(3.30±0.72)mm 。
在CS 外侧壁内分为泪腺神经、额神经和鼻睫神经,均入眶上裂。
上颌神经行于CS 外侧壁下部,离开CS 入圆孔。
滑车神经沿小脑幕边缘双层间向前进入C S 时与眼神经距离为(2.71±0.53)m m 。
行至前床突外下方时,与前床突顶的垂真距离为(2.55±0.53)m m 。
在前床突顶外前下方(3.71±0.71)m m 处与动眼神经交叉继而转至后者外上方进入眶上裂。
CS 段滑车神经行程形状可分为3型:交叉型4侧,占10%,神经远端呈“V ”字形弯曲,两者交叉位于眼神经浅面;凸型7侧,占17.5%,神经走行明显偏向眼神经侧远端,与眼神经相邻;直型最多29侧,占72.5%,神经走行较直,介于眼神经与动眼神经中间。
动眼神经经过后岩床皱壁进入CS 上壁,入CS 点在前床突顶外侧后(2.2±0.41)m m ;与眼神经和滑车神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20±0.71)m m 和(1.1±0.44)m m 。
海绵窦综合征和眶上裂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1.位置
海绵窦:
位于颅中 窝,蝶鞍 两侧,前 达眶上内 侧部,后 至颞骨岩 尖端。
2.毗邻
前:邻眶上裂内侧部 后:邻颞骨岩部尖端 内上:与垂体相邻 内下:与蝶窦仅隔以薄的骨壁 外上:与大脑颞叶相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构成
海绵窦:为硬 脑膜两层形成 的腔隙,内衬 一内皮,但无 肌膜
(1)病变同侧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麻痹而出现全 眼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固定、各向运 动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和调节反应消失。因动 眼神经进入眶上裂时分为上、下两支,故有时仅 出现部分眼肌麻痹。
( 2 ) 同侧三叉神经眼支受损,其支配区域出现疼痛、 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
( 3 ) 因静脉受压致眶部球后水肿,可出现同侧眼球 轻度突出。
一、海绵窦综合征
又称:Foix氏综合征,垂体蝶骨综合征,海绵窦 血栓形成综合征
病因和机制:由海绵窦外侧壁肿瘤、垂体瘤、蝶 骨肿瘤及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海绵窦内动脉瘤 等致Ⅲ、Ⅳ、Ⅵ、Ⅴ(1、2支)颅神经麻痹。
临床表现:窦内相关神经麻痹与神经痛,结膜充 血以及水肿等现象。
海绵窦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4.穿行结构
(1)外侧壁: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2)内侧壁:颈内动脉 展神经
5.海绵窦交通
向前:接受眼静脉,翼丛静脉血流因而可 分别通过内眦静脉、面深静脉和面静脉相 交通。
向后:分别与岩上、下窦相连,通过岩上 窦汇入横窦或乙状窦,通过岩下窦经颈静 脉孔汇入颈内静脉。还与基底静脉丛相连, 后者向下延续为椎内静脉丛与体壁静脉相 通。
4.穿行结构
(1)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眼 支经此裂进入眶内。
海绵窦解剖的研究进展

海绵窦解剖的研究进展摘要:海绵窦在人体中是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结构,位于颅中窝垂体的两侧,解剖结构非常复杂。
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对其形态结构还是概念的研究一直都存在诸多争议。
近年几来,随着颅底外科手术的逐渐发展成熟以及显微技术的普遍应用,人们对海绵窦解剖结构的研究逐渐深入。
笔者在本文中综述了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关于海绵窦的相关研究,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探讨并对。
笔者通过国内外文献就近十年来对海绵窦解剖学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探讨,为临床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关键词:海绵窦;解剖研究;进展由于海绵窦解剖学上的复杂性,该区在临床曾被认为是“不可达区”,P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显微外科技术与解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海绵窦相关的解剖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近年来的相关解剖研究进展作综述。
详尽地了解此部位的解剖结构可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安全的保证,减少失误的发生[1]。
1.海绵窦的位置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有神经和血管的通过,两层硬脑膜分离形成的硬膜问隙就是海绵窦,而海绵窦位于颅中窝基底部,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高度密集于此[2]。
海绵窦内侧为蝶鞍和垂体,内下侧为蝶骨体和骨膜,前达前床突和眶上裂内侧部,后至后床突和颞骨岩部的尖端,外侧为颞叶内面脑膜,外下侧为Meckels腔,即三叉神经腔[3]。
2.海绵窦的结构2.1海绵窦的外壁主要是由包括滑车、动眼和三叉神经眼支以及上颌支神经鞘与连接起这些神经鞘的网状薄膜所构成的;Hukuba把海绵窦的上壁从颈内动脉穿出的硬脑膜处和后床突外缘以及动眼神经接近海绵窦的地方所围成的三角区域被称为内侧三角[4]。
在这个三角所占的范围内基本上没有什么重要的结构,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可以由此切开上壁,这可以大大减少手术的危险性,有利于保护病人的安全;对于海绵窦的外侧壁分层问题现在还不统一[5]。
以前通常认为海绵窦的外壁只有一层,也就是构成颅中窝内侧壁的硬脑膜,但是,最近又有一些新的观点认为海绵窦的外侧壁有深浅2层构成:由滑车神经、动眼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的神经鞘以及鞘间的网状膜作为深层与硬膜表层构成的浅层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窦外侧壁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观察
吴晓翔;漆松涛
【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30)011
【摘要】目的明确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学概念及其相关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8例16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海锦窦外侧壁及其邻近的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及侧量.结果(1)海绵窦外侧壁可明确分为3层,中间层向前延续到眶上裂但并不进入,向后覆盖于Meckel腔并融入后床岩韧带,向下融合于硬膜骨膜层;(2)观察海绵窦附近各个三角并测量各三角的边长;(3)海绵窦下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中间外侧,在展神经上方发出前后2支供应海绵窦外侧壁和三叉神经的分支,后支与脑膜中动脉在棘孔处相汇合.结论 (1)海绵窦外侧壁是颅内硬膜外腔的一部分.(2)海绵窦外侧壁各三角是按神经间隙划分的区域,是手术中能够利用的安全通道,具体手术途径要根据病变的位置、性质、大小等情况决定,必要时可联合2个或多个间隙;(3)海绵窦下动脉大部分走形于神经内侧,在旁内侧三角前部和前外侧三角后部,分别有海绵窦下动脉的前支和后支经过,手术中要避免损伤.
【总页数】3页(P2572-2574)
【作者】吴晓翔;漆松涛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157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
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81
【相关文献】
1.鼻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内侧壁的应用解剖学 [J], 冯珊珊;杨有雄;廖建春;党瑞山;王红力;李阳;张肖特
2.海绵窦外侧壁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J], 朱国臣;韩卉;石献忠;朱友余
3.经硬膜外入路对海绵窦外侧壁三角的显微解剖研究 [J], 仝海波;梁建涛;崔广强;王永红;李守缄;郝解贺
4.海绵窦内侧壁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J], 曾一;刘月
5.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断层解剖学研究 [J], 刘莎;范尔钟;王振常;李颖;杨本涛;何利平;许永照;韩德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