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运动的描述
物理,运动的描述
![物理,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85f2a54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b.png)
物理,运动的描述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
在物理学中,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运动的描述可以通过物理量来进行。
其中最基本的物理量是位移,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来表示,矢量包括了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的信息。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它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变化量。
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而方向则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可以用矢量箭头表示。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加速度的物理量。
它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而方向则与速度的方向一致。
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可以用矢量箭头表示。
在运动描述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引入。
例如,匀速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相同时间段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只有方向可能改变。
而加速运动则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段内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加速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或方向都会改变。
除了以上的描述,物理学还研究了运动中的相互作用,如力和能量。
力是一种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作用,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或运动方向。
而能量则是物体进行运动所拥有的能力,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
总之,物理学的运动描述涵盖了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
这些描述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还有助于解释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通过研究运动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运动规律。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3c4711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7.png)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2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12d197ef19e8b8f67c1cb95e.png)
随堂习题
• • • • •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 例11.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正 速度方向为正, C.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一定为负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随堂习题
例3:我们所说的“日出东方,夕阳西下”是以地面 . 我们所说的“日出东方,夕阳西下” 作为参考系的,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作为参考系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 一句以 地面 考系。 考系。 小船 为参考系, 为参考系,第二句是以 为参
4、路程和位移 、
的长度,是标量。 (1)路程:物体 运动轨迹 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 变化的物理量, (2)位移:描述物体 位置 变化的物理量,是从物体运 )位移: 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动的 初位置 指向 末位置 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位移大小: 位移大小 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 位移方向: 位移方向: 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如果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单方向直线运动, 位移大小就等于路程。 就等于路程 如果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则位移大小就等于路程。
速度v、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a 速度 、速度的变化量∆v、加速度 加速度不是速度的增加, 加速度不是速度的增加,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与变 化方向的物理量, 化方向的物理量,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v a= ∆t
的大小是由∆v和 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与 、 大 (1)a的大小是由 和∆t 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a与v、 ∆v大 ) 的大小是由 小无关。 小无关。 (2)从本质上讲,加速度是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和物 )从本质上讲, 体的质量两个因素决定的。 体的质量两个因素决定的。 的方向一定与∆v的方向相同 (3)a的方向一定与 的方向相同,也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外 ) 的方向一定与 的方向相同, 力的方向相同;而与速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力的方向相同;而与速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可见,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即加速度) 可见,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即加速度) 为三个不同的物理量,没有直接关系。 为三个不同的物理量,没有直接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 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 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90248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f.png)
第2节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简单、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多种形式的运动,如微小粒子的运动等等。
二、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即:事先假设为静止的物体]。
2、参照物选择标准[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2]、在选择参照物时一般以方便研究为标准,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者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当同时研究多个物体运动时,应当选择同一个参照物,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引起混乱。
3、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1]、首先选择参照物;[2]、看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来讲是否发生变化;[3]、作出判断: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相对参照物位置改变静止相对参照物位置不变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比如,某物体选择参照物A是运动的,选择参照物B可能就是静止的,而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
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例:[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物理 运动的描述 笔记
![物理 运动的描述 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c191e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3.png)
以下是一份关于“物理运动的描述”的笔记,供您参考:
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运动,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测量方法。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等。
位移: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结束位置的距离。
速度:描述物体移动的快慢程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时间:测量运动过程持续时间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直线以恒定速度移动,而变速运动则是指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
相对运动是指以其他物体为参照物的运动,而绝对运动是指以绝对空间为参照物的运动。
矢量和标量
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
标量:只有大小的物理量,如温度、质量等。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动量和动能
动量: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
动能:描述物体运动能量的物理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除以2。
摩擦力和重力
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f859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1.png)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一、设计思想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
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物理运动的描述归纳总结
![物理运动的描述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633e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c.png)
物理运动的描述归纳总结物理运动是研究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状态的科学,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可以深入了解运动的规律和特性。
本文将对物理运动的描述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描述运动的量、运动的三大规律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物体:进行运动的物质实体。
2. 参照系: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参考框架,用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常见的参照系有惯性参照系和非惯性参照系。
3.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值。
表示为Δx或Δr,其中Δ表示变化量。
4. 时间:描述物体运动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持续时间的量。
表示为Δt。
5. 运动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是描述物体运动最基本的概念。
二、描述运动的量1. 位置:用来确定物体在参照系中的具体位置,常用的描述方法有坐标系和参照物等。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用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则表示物体在某一瞬间的运动状态。
3.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用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
三、运动的三大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表示受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对其他物体施加力,而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等大反向力。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四、运动的描述归纳总结物理运动的描述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来实现的,可以运用数学工具和物理公式进行精确描述。
运动的描述需要基于准确的实验数据和观测结果,运用概念清晰、逻辑严密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及考点
![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及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6ac2fca26925c52dc5bf53.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三、加速度1.定义式:a=;单位是m/s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2)公式a=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n-xn-1=aT2.可以推广到xm-xn=(m-n)aT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x∶∶x∶∶x∶∶…∶xn=1∶3∶5∶…∶(2n-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1)∶(-)∶…∶(-).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v0-gt.(2)位移公式:h=v0t-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gh.(4)上升的最大高度:h=.(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v0+at、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位移速度公式v2-v=2ax,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4.应注意的问题①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②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③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v=,②Δx=aT2,①②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0与vt、Δx与a的方向关系.2.①式常与x=·t结合使用,而②式中T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1)对称性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4).相同的图线在不同性质的运动图象中含义截然不同,下面我们做一全面比较(见下表).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考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xB,则能追上;若vA=vB时,xA+x0=xB,则恰好不相撞;若vA=vB时,xA +x0>x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t 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与末速度v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n+1-xn=aT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aT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要求: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方法规律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aT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若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n=.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a==×=,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n=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高考物理运动的描述
![高考物理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a47cb4b184254b35eefd34d6.png)
高考物理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于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2013】【物理课堂笔记】1.2 运动的描述
![【2013】【物理课堂笔记】1.2 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439ec801bb68a98271fefa6b.png)
教育部审定2012 八年级物理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一章机械运动
§1.2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因此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不要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者选择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两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方向相同、速度相同。
补充:两个物体,选择甲作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那么选乙作为参照物,甲也一定是静止的。
若选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那么选乙为参照物,甲也一定是运动的!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18946fb76c85ec3a86c2c565.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5、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 坐船过江,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水 里,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 船舷上,船靠岸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 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结果无功而返,请你 从物理学角度解释为什么? 楚国人选定船为参照物,但剑相对于船是运动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书本以课桌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以钢笔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可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 如果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一般也
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 对的。
这一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飞机空 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 同一方向水平飞行,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举例: 1、旭日东升所选参照物是(地面 ) 2、水涨船高所选参照物是(河岸 ) 3、正在奔驰的客车里的乘客以(路面 )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司机 )为参照物 是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
A、五四运动 B、地球自转 C、心情激动 D、铁生锈
2、地球同步通讯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 这是以(地球)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 这颗卫星是(运动)(填“运动”或“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e8ba86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0.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1. 定义。
-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轮船在海面上航行等,这些物体的位置都在随着时间不断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
2. 普遍性。
-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大到天体,如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小到微观粒子,如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等,都存在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1. 定义。
-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我们是以地面或者路边的树木等为参照物的;如果以汽车里的乘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2. 选取原则。
-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但在实际研究问题时,为了方便,我们通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比如在描述房屋、树木等的静止状态时,默认的参照物就是地面。
- 一旦选定了参照物,就假定该参照物是静止的。
例如,当我们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时,路边的树木就是运动的,因为我们假定汽车是静止的,而树木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
- 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因为如果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这样就无法描述其运动状态了。
例如,我们不能以汽车本身为参照物来描述汽车的运动状态。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含义。
- 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时,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乘客是运动的。
-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我们必须明确参照物是什么。
2. 实例。
-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在两列并排停靠在站台上的火车中,当我们坐在其中一列火车里,看到另一列火车启动了,我们会以为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在运动,而实际上是我们以启动的那列火车为参照物了,当我们以站台为参照物时,就会发现是另一列火车在运动,自己乘坐的火车仍然静止。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0796563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f.png)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本文将对高中物理的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进行详细介绍。
运动的描述是高中物理中最基础且重要的一章,它是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的基础。
这一章的学习内容包括:运动的概念、参照系和坐标系、位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等。
下面将依次介绍。
一、运动的概念“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概念。
在运动中,物体经历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来描述它的运动。
例如,当我们坐在车上时,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景色在不断变化,这就是我们感受到的运动。
二、参照系和坐标系在描述运动时,需要确定一个参照系和一个坐标系。
参照系是一组物体或者空间的组合,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坐标系是在参照系中确定的一组坐标轴,用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三、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在描述物体的位移时,需要考虑参照系和坐标系。
位移可以用位移向量来表示,它的大小和方向分别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在计算位移时,可以使用勾股定理。
四、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公式来计算,公式为v=Δx/Δt。
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个时间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瞬时速度公式来计算,公式为v=dx/dt。
其中v表示瞬时速度,dx表示位移的微小变化,dt表示时间的微小变化。
五、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改变速度的程度。
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加速度,可以用平均加速度公式来计算,公式为a=Δv/Δt。
其中a表示平均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个时间点的瞬时加速度,可以用瞬时加速度公式来计算,公式为a=dv/dt。
其中a表示瞬时加速度,dv表示速度的微小变化,dt表示时间的微小变化。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07e7db2faaea998fcc220e4d.png)
1 2 3
B C
速度
1.速度
速度v是指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x 比值。用 v 表示.
t
(1) 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2)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或者是 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课堂练习
1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
15日09时0分“神州5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 分50秒,在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 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再经11小 时42分10秒,于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 地区成功着陆。
位移和路程
1.位移
(1)位移是矢量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并不一 定是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
课堂练习
2. 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 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 AC )
A. 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广州所需的时间; 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 参加百米跑竞赛的运动员。
融会贯通
1、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一个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具体的问题的性质 决定的。如物体自身体积和形状的大小并 不是判断物体能否看做质点的依据。同一 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看做质点有 时则不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两车均向西运动,乙车速度大于甲车.
坐标系
1.意义 (1) 物理做机械运动时,其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定量地 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坐标系。 (2) 物体的位置可认为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所在的空间的一点。
讲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讲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11dcd5f1700abb68a982fbe9.png)
• 巴黎的报纸一则广告: • “您只要给我们寄来2角5分钱就可以得 到又经济又没有丝毫危险和疲劳的旅行 方法。试试吧!” • 有人按地址寄了2角5分钱去。这些人每 人得到一封回信。内容是怎样的呢?
• “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您 记牢: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 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2500公里以上。 假如您喜欢看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 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景吧!” • 广告者被以欺诈罪带上了法庭,判决时他郑 重地复述了伽利略的话:“可是,无论如何 地球确实是在转着的呀!” •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而静止只是相对的、 暂时的。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 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 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 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2运动的描述
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 物体。 静止的物体:
运 动 的 物 体
运动 无处不在
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 每年1.8cm的速度上升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 中国上海市的距离, 由于板块运动每年缩 短2.9cm
运动 无处不在
沧海 桑田
大到宇宙 小到原子
一、机械运动
练习
1.我们看到工厂的烟囱冒着白烟,参照物是 工厂 ,坐在行驶的汽车的旅客甲看到旅客 _____ 汽车 , 乙静止不动,参照物是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忽略时,就能把物体作为一个“有质
量的点”来处理,即为“质点”。
例如:一辆汽车从A地运动到B地,已知两地的距离以及所用的时间,研究汽车在这段距离
中的平均运动快慢。
显然,这个问题中,车轮的转动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可以把汽车作为质点处理。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时,因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大于地球的直径,可忽略地球的自
转,因此也能将地球作为质点。
注:能否把一个物体作为质点,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的。
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做质点运动的轨迹.如果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的运动
叫做直线运动;如果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就叫做曲线运动.
例1,研究自行车的车轮绕车轴的运动时,能不能把自行车当做质点?研究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
的速度时,能不能把自行车当做质点?
参考系:由于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首先要确定物体的运动是相对哪
一个物体来说的,被选来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或物体系,叫做参考物或参考系(或参照物、
参照系)。
例2,平常我们说的太阳升起和落下,是用什么做参考系的?
速度:v,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
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v=s/t.单位是m/s,km/h,cm/s
时刻和时间间隔:我们说上午8时开始上课,到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和8时45分是这
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相隔45分钟,这个45分则是两个时刻之的时间间
隔.
例3我国运动员王军霞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创造了女子5000m的奥运会记
录:14min59.88s.这个数据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例4,有两个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向相同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是3m/s和5m/s,画出
它们的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并根据这两个图像分别求出它们在5s内的位移.
瞬时速率: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它的大小
叫做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加速度:a,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当加速度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
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它等于速度
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设初速度为v0,用v t表示经过一段时间t末时刻的速
度,速度该变量为a=(v t一v0, )/t,单位是m/s2
例5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什么运动?
例6,速度为18m/s的火车,制动后15s停止运动.求火车的加速度.
例7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这里指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汽车在北京长安街
上行驶,有时快,有时慢,2min行驶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这里指的是什么速度?
例8,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率大约是100m/s,身长30m的鲸,尾巴被鲨鱼咬了一口,大约经
过多长时间它能感觉到被咬?身高 1.8m的人,大约经过多长时间能感觉到脚上被蚊子咬了一
口?
路程:s,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位移: s,质点的位置变动,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
例9,出租车司机是按位移收费还是按照路程收费?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恒定的,大小不变,方向也是不变的.
例10如图1所示是一架民航飞机的位移图像,这架飞机做什么运动?从这个图像求出:飞机在30min内的位移,飞行700km所用的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t= v0+at
例11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 ,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是多少?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 v0t+1/2at2
例12,一辆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然后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从加快行驶开始,经12s行驶了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大?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例13,发射枪弹时,枪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大小是5x105m/s2,枪筒长0.64m,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少?
例14,一个滑雪的人,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m/s,末速度是5.0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例15,骑自行车的人以5m/s的初速度登上斜坡,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4m/s2,经过10s,求在斜坡上通过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