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勘探施工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三维地震勘探区位置及范围
一、井田位置
***井田位于******东约10km,行政区划属******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07′45″~**°12′30″,北纬**°47′30″~**°51′30″。
***井田范围:***市国土资源局2006年5月6日文《*********煤探矿权挂牌出让范围》确定。全区走向长8km, 倾向宽3.8km,面积25.24km2。
二、三维地震勘探区范围
先期开采地段、下步接替地段和主要井巷工程附近采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勘探,目的是了解先期开采地段、接替采区及井筒与井底车场的构造情况、含水层富水区分布情况。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区范围在20线与25线之间,勘探范围以下4个拐点圈成的近似矩形,其北西方向长约为2.55 Km,北东西方向宽长约为1.99 Km,面积为5.00Km2,勘探范围坐标见下表。
三维地震勘探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
第二节三维地震勘探地质任务
按招标文件要求,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地质任务如下:
1、查明勘查区内主采煤层二2煤层、三煤、四煤的构造形态,控制底板标高,深度误差≤1.5%;查明上述煤层的露头位置,平面误差小于30m。特别是四煤层的分布范
围。
2、查明区内二1、二2煤、三煤、四煤层中落差5m以上断层,其平面误差小于30m,并对落差小于5m断层进行解释;
3、查明区内新生界地层的厚度及底部起伏形态。
4、控制区内直径大于30m的陷落柱,并解释其它地质异常现象。
5、了解煤层中火成岩侵入情况。
第三节位置与交通
***井田位于******东约10km,西北距***市约25km,东北距汝南县约25km。
区内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有到***的简易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国道在本区以西约5km、12km由南向北通过,交通甚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图1-1 交通位置图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958~1960年,原***煤田地质局物探队和***队对***煤田(包括***矿区和***矿区)进行了大量的普查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电法勘探物理点623个,地震测线107.2km,物理点758个,施工钻孔42个,总进尺18369.65m。于1960年提交《******煤田普查地质报告》。
2
据收集资料,区内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地质局第八地质队在***煤田***井田勘探时有11个钻孔落在本区,工程量6315.42m(见表2-1-1)。其中8个钻孔终孔层位为下第三系(E),一个钻孔为岩浆岩,一个钻孔终孔层位不清(T?),只有一个孔(CK49)终孔深度603.10m,终孔层位为C3并见煤层(具体煤层层位、深度、厚度等不详)。该孔位于***井田东南角边界外150m处,为本区找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006年10月,***市国土资源局委托***煤炭勘察研究院编写了《*********煤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据核查情况,按现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本区二2、三5、三6煤层勘查程度实际仅达到了预查程度。
2004年6月,***物测队进行第一期二维物探进行普查,8月份进行钻探施工,11月份完成第二批物探施工;2005年6月,***地质勘探二队完成了野外钻探工作。2005年9月,编写了“详查报告”。找煤阶段:主测线11条,联络线1条,物理点3686个。详查阶段:主测线15条,联络线3条,物理点3391个。
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第一节地质概况
一、地层
本井田为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层,基底为奥陶系地层,其上为石炭系太原群、二迭系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上覆地层有第四系及新近系的松散层覆盖。现自下而上概述如下:
1、奥陶系(O2):
厚约500m,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致密灰岩,夹灰色薄层状白云质灰岩。
2、上石炭统太原群(C3t ):
厚约65m,由灰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一煤组(A煤组),共含不可采的薄煤层6层和6层石灰岩。
3、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
厚约60m,岩性由灰色钙质或硅质砂岩、泥岩、粉砂岩、夹铝土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二煤组(B煤组),共含煤层7层,其中可采煤层1层,以二22煤层厚度大而可采,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遭严重火侵。
4、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厚约135m,岩性为鲕状紫斑泥岩、粉砂岩、硅质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夹煤层组成。含三煤组(C煤组),共含煤层10层,含可采煤层5层,以三22、三23、(三31+三32)、三43煤层可采,其中三3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
5、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残厚44m,岩性由杂色及灰黑色中、细砂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含四煤组(D煤组),大部分被剥蚀。
6、第四系及新近系(Q+N):
厚约400m,由粘土、砂层及半固结的岩层组成。
二、煤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其中下石盒子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两组地层总平均厚度191.00m,含煤21层,煤层总平均厚度23.01m。上石盒子组因只揭露地层下部,太原组揭露的钻孔也较少,代表性差。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含煤系数12.05%(见表2-1)。
含煤地层含煤情况一览表表2-1
1、下石盒子组(P1x):
该组地层平均厚度131.50m,含煤12~13层,煤层总平均厚度16.31m,含煤系数12.40%。煤层主要位于该组地层的上部,含煤段厚87m,形成了多煤层的密集组合;在横向展布上,集中分布在17到23勘探线间的中深部位,在18线~19勘探线间的大部分地区因遭下第三系地层的剥蚀而缺失。
2、山西组(P1s):
该组地层平均厚度59.50m,含煤8层, 总平均厚度6.70m。含煤系数11.26%。煤层位于该组地层中部,主采煤层位于该组地层的中下部,几层煤上下分布比较均匀;在横向展布上,主采煤层二22煤全区分布,该组地层因岩浆岩侵蚀严重,致使二22煤层遭受破坏而形成多层结构,分为二22及二22上两层煤层。该组地层在井田内DF7断层以南遭受火侵,岩浆岩侵入厚度以19-1、19-2、21-1、22-1及20-4号孔厚度较大,最厚者达12.29m,其它地段厚度偏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