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移植
肝脏移植可以存活多久
肝脏移植可以存活多久根据调查发现,我国肝病患者发病率最高,对于患者来说,严重的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有些严重的肝病患者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手术,这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最好的方法,根据调查发现,经过肝脏移植以后,多数患者能够达到五年的生存率,最长的会达到数十年之久。
虽然肝移植能够解决患者肝脏的疾病,但是并不等于肝移植后后就完全治愈了,还需要患者在生活中多关注一些细节,避免遭到感染。
肝移植术后具体活多久应对异体组织的排异反应的严重程度及服用抑制药物的效果来分析,并且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饮食及生活保健、心情等因素都会对肝移植后的患者寿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术后活多久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因此患者也要掌握肝移植术后怎么护理。
但据调查发现符合肝移植术指证的,且手术成功预后有所注意和保养,75%的人会有5年的生存率。
目前我国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肝癌患者是10年,而国外的最长记录是35年。
★肝移植的适用症状有哪些★1、非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肝实质性疾病包括:酒精性肝硬化、药物及化学毒物等所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先天性肝纤维化,囊性纤维性肝病,巨大肝囊肿,布一加综合征,严重难复性外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2、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各类肝炎及肝硬化致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症包括:HBV及HCV所致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肝包虫病等,其中HBV感染相关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是目前我国最多见的肝移植适应证,几乎占到所有病例的80%~90%,如何防治肝移植术后病毒再感染是这类疾病治疗的重点。
★3、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如:Wilson氏病,糖原累积症,高氨血症,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酪氨酸血症等。
此类疾病,患者由于某种物质代谢异常,可导致患儿早年夭折或发育异常,是小儿肝移植中较多见的适应证。
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案例分析
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案例分析肝脏移植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方法,它可以拯救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手段挽救生命的患者。
在过去几十年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供体选择、手术操作以及免疫抑制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化,肝脏移植手术已经成为常规且成功率较高的手术。
本文将介绍两个成功的肝脏移植案例,并分析其成功因素。
一、案例1:王先生王先生是一个50岁的男性,他被诊断为晚期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由于其已经处于终末期肝病,他需要进行紧急的肝脏移植手术来延续生命。
在进行供体选择时,医生考虑到王先生年龄较大且身体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决定采用脑死亡捐赠的供体。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进行了供体和受体器官配型,并确保充分的免疫抑制。
手术中,医生准确地切除了王先生的肝脏,并将供体肝脏移植到他的身体内。
术后,王先生接受了严密的监测和药物治疗,以防止排异反应。
此种情况下, 成功关键在于供体选择和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年龄较大、身体条件相对较差的受体需要选用适合的供体。
同时,手术团队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风险。
二、案例2:李女士李女士是一个45岁的女性,她患有原发性肝癌并出现远处转移。
由于只有肿瘤位于肝脏并无其他器官受累,她成为了合适进行肝脏移植手术的候选人。
在这个案例中, 成功关键在于合适候选人筛选和有效抗癌治疗。
通过详尽全面评估李女士其他器官功能良好、明确活检结果符合规定标准等因素之后, 李女士被确定为肝脏移植手术的候选人。
手术中,医生首先切除了李女士肝脏以及与之有关的淋巴结,然后移植了供体肝脏。
之后,李女士接受抗癌治疗以去除远处转移,并进行康复训练。
在这个案例中,合适的候选人筛选对于成功的肝脏移植手术至关重要。
同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全面而个性化的抗癌治疗也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三、成功案例分析通过对以上两个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因素:1. 严格选择合适的供体:年龄、器官质量等因素需要被充分考虑。
申请肝脏移植的流程
申请肝脏移植的流程
肝脏移植的申请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初步评估:首先,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医学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肝功能测试等,以评估患者的肝脏状况和移植的必要性。
此外,医生还会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肾功能、神经系统状况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2. 等待名单:如果患者被评估为适合进行肝脏移植,他们将被列入等待名单。
等待名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血型等因素进行排序的。
在美国,等待名单的长度可能会很长,甚至超过一年。
3. 配型:在等待名单上的患者,如果有合适的供肝出现,他们将被通知进行配型测试。
配型测试是为了确定患者和供肝之间的兼容性。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血型测试和组织相容性测试。
4. 手术:如果患者和供肝的配型结果良好,他们将被安排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手术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可能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
5. 术后恢复: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恢复治疗。
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肝功能的恢复、排斥反应的出现等。
6. 长期管理:即使手术成功,患者也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身体拒绝新的肝脏。
此外,他们还需要定期进行医学检查,以监测肝脏的功能和身体的其他状况。
以上就是肝脏移植的一般流程,具体的流程可能会因医院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肝移植相关问题解答
肝移植相关问题解答引言肝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器官移植手术,在治疗肝脏疾病和救治患者生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肝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也逐渐提高。
然而,许多患者对肝移植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移植肝功能、免疫抑制等方面的知识存在各种疑惑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肝移植相关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增强其对肝移植的了解和信心。
1. 什么是肝移植手术?肝移植手术是指将健康的肝脏从一个活体或无生命体中取出,并将其移植到另一个需要肝脏治疗或替代的患者体内。
肝移植手术旨在治疗严重的肝脏疾病,并提供正常肝脏功能。
2. 谁适合接受肝移植手术?肝移植适用于以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无法止血的肝硬化患者;•具有严重肝功能衰竭或急性肝衰竭的患者;•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先天性肝病如先天性胆管扩张症;•重型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3. 肝移植有哪些风险和并发症?肝移植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可能伴随以下风险和并发症:•术后感染:手术后会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患者感染的风险。
•移植肝功能不全或失效:由于排异反应或其他原因,移植肝可能出现功能不全或失效的情况。
•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胆瘘、胆管狭窄、腹腔感染等。
•免疫抑制相关问题:免疫抑制剂增加了患者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的风险。
4. 肝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如何进行?肝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终生免疫抑制治疗以防止移植肝的排异反应。
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等。
免疫抑制治疗的目标是维持移植肝的功能,并减少排异反应的发生。
免疫抑制治疗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免疫抑制效果。
5. 肝移植术后需要多长时间康复?肝移植术后的康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手术并发症而异。
一般来说,术后2到4周内,患者经过住院观察和康复治疗,能够逐渐康复并出院。
但完全康复可能需要3个月至1年时间。
肝脏移植的操作方法
肝脏移植的操作方法
肝脏移植是一种手术,用于将一个健康的肝脏从一个人(称为供体)移植到另一个人(称为受体),以替代其原有的病变或失去功能的肝脏。
以下是肝脏移植的一般操作步骤:
1. 供体选择:供体可以是一个脑死亡的捐赠者(尸体移植)或者一个健康的活体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2. 手术准备:受体和供体分别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准备工作,包括各种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3. 麻醉:受体和供体分别进行全身麻醉。
4. 切口:医生通过剖腹切口,打开受体的腹部。
5. 肝脏切除:医生将受体的原有肝脏切除。
6. 插入肝脏:医生将供体的肝脏插入受体的腹腔,并与受体的血管和胆管连接起来。
7. 血管重建:医生连接受体和供体的肝脏的主要血管,并确保恢复正常血流。
8. 胆管重建:医生连接受体和供体的肝脏的胆管,并确保恢复正常胆汁流动。
9. 伤口缝合:医生将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0. 恢复和观察:受体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密切的监测和护理,直至恢复。
以上是肝脏移植的一般操作方法,具体的操作过程还会因患者情况、手术技术和医生的经验而有所不同。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抗排异治疗,并接受严密的随访和监测。
肝移植标准
肝移植标准
肝移植是指将一位健康的肝脏移植给需要的患者,以替代其自身失去功能的肝脏。
在进行肝移植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肝移植的标准。
以下是肝移植的一些常见标准:
1. 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患者必须患有肝功能衰竭或严重的肝疾病,如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 年龄:患者必须年满18岁,但年龄不应超过70岁。
3. 身体状况:患者应该身体健康,没有其他严重疾病。
4. 心肺功能:患者必须有良好的心肺功能,以确保能够承受手术和麻醉。
5. 乙肝病毒感染:如果患者感染了乙肝病毒,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移植后出现肝脏疾病的风险。
6. 酒精和药物滥用:患者必须停止酒精和药物的滥用,以确保肝脏的健康。
7. 心理状况:患者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接受手术以及术后的治疗和康复。
以上标准是肝移植手术的常见标准,每个医院和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在进行肝移植手术前应先和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了解自己是否符合肝移植的标准。
- 1 -。
肝脏移植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肝脏移植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肝脏移植是一种治疗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肝脏移植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本文从肝脏移植的概念、历史、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景四个方面来探讨肝脏移植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一、肝脏移植的概念和历史肝脏移植是指将健康人或死亡待捐献者的肝脏移植到末期肝病患者体内,以替代患者功能失调的肝脏,达到治疗和延长生命的目的。
肝脏移植手术在1950年代产生于临床实践,1963年进行了第一例人体肝脏移植手术,术后患者存活时间仅为23天。
直到1980年代初期随着免疫抑制技术的进步,肝脏移植手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肝脏移植已经成为可以治愈末期肝病患者的重要手段。
二、肝脏移植技术的发展现状肝脏移植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器官获取、移植手术、术后护理以及抗排异治疗等方面。
目前,器官获取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随着器官捐献的不断增多和配型技术的提高,肝脏移植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
在移植手术方面,目前主要采用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6个小时。
在术后护理方面,医疗团队需要对术后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包括恢复期间的检查和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术后抗排异治疗以及生活起居等方面。
在抗排异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但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医疗人员细心的监测和调整。
三、肝脏移植技术发展的前景肝脏移植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将不断提高。
同时,移植后的术后监测、康复治疗、抗排异等方面的治疗也将得到更加精准的实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肝脏移植手术的费用也将越来越高。
因此,在费用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医保制度、降低手术费用、建立舞台式手术等措施来缓解贫困家庭患者的压力,使更多的人受益于肝脏移植技术的发展。
四、结语肝脏移植技术的发展是医学科技发展的一部分,它对于末期肝病患者的治疗和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肝移植流程
肝移植是一项重大的医疗程序,通常只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考虑。
以下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肝移植的一般流程:1. 评估资格:患者首先需要接受全面的医学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肝移植。
评估包括肝功能测试、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波、CT扫描)和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患者还需要接受心理和社交评估,以确定他们是否有能力应对移植后的治疗和康复。
2. 列入等待名单:一旦评估确认患者适合进行肝移植,他们将被列入等待移植的名单。
等待名单的长度因地区和可用肝脏的数量而异。
在某些地区,等待时间可能非常长。
3. 匹配过程:肝脏捐赠通常基于自愿捐赠,也可以来自亲属或陌生人。
捐赠者需要接受与患者相似的严格评估,以确保肝脏捐赠是安全可行的。
患者和捐赠者之间的血液类型和交叉配型测试必须匹配,以确保没有排斥反应。
4. 手术前准备:在接受肝移植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包括药物准备、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
患者还需要同意签署手术同意书,了解移植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
5. 肝移植手术:一旦找到合适的肝脏,患者将接受手术。
手术通常需要数小时至一天,有时需要住院数天至数周进行康复。
6. 术后恢复:患者在术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排斥反应。
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医学检查,以监测肝功能和药物的副作用。
7. 长期随访:肝移植患者需要长期随访,以监测肝脏健康和预防并发症。
肝移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医疗、心理和社会因素。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需要考虑肝移植,请务必与专业的医疗团队合作,以获得最合适的建议和治疗。
《肝脏移植》综述
肝脏移植综述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发展到晚期危及生命时,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已经失去功能的病肝,然后把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健康肝脏植入人体内,挽救濒危患者生命,这个过程就是肝移植。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技术,通过肝移植,可以使晚期肝病患者在绝境中重获新的生机。
一、肝脏移植发展背景:1、1963年Starzl研究组首次在临床成功地完成了正位肝移植术。
2、第一例活体肝移植则是在整整25年之后,即1988年12月8日巴西圣保罗医科大学的Raia医生完成。
3、1994年1月我国成功地施行了亚州地区首例异体部分肝移植术。
4、相对于日本、欧美国家,我国活体肝移植尚处于起步阶段(台湾、香港除外)。
1995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在日本专家指导下开展大陆第一例活体肝移植,患者生存12天。
1997年6月30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日本京都大学Tanaka教授指导下,完成一例父女之间的亲体肝移植,已经健康存活了9年多,也是国内存活时间最长的活体肝移植病人。
目前国内已经有数十家医院相继开展活体肝移植。
二、肝移植手术适应症肝移植最初是用来治疗那些终末期肝病的,例如肝昏迷、急性重症肝炎、肝坏死等。
随着临床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前其适应症已十分广泛,一切肝病凡用目前治疗方法不能治愈和预计不久会发生肝功能衰竭、死亡的病例都是肝移植的适应症。
具体有两大类:即恶性肿瘤和终末期良性肝病。
对于肝恶性肿瘤是否需要进行肝移植,目前尚存在争议,但因其发生率高,故肝癌患者肝移植约占全部肝移植病例的30%。
有意思的是,目前存活最长的肝移植患者恰恰就是肝癌患者。
对于良性肝病,最常见的手术适应症为:肝豆状核变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肝实质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非肝性门脉高压症;急性肝坏死肝功能衰竭。
三、对移植肝脏质量有严格要求,一般需满足下列条件:1、供肝健康,肝储备功能正常。
2、供肝切取技术准确,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3、术中供肝热缺血时间较短。
做肝移植的原因
做肝移植的原因什么是肝移植肝移植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将原有功能受损或不再具备正常功能的肝脏(捐赠者肝脏)替换为健康的肝脏(受移植者肝脏),以治疗肝脏疾病或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
肝移植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高度匹配的供体和手术团队的协作,但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以纠正许多肝脏相关疾病。
为什么需要肝移植肝移植通常是用于治疗以下病症或情况:1. 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肝脏疾病,它是由慢性肝炎、长期酗酒、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导致的肝细胞受损和破坏而引起的。
患者的肝脏变硬和变形,丧失了正常的功能。
肝硬化可能导致黄疸、腹水、乏力、食欲不振、消化问题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某些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2. 肝癌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与肝硬化相关。
当肝癌局限于肝脏时,肝移植可能是治疗的选择之一。
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肝癌患者,肝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方法。
3. 先天性肝脏畸形一些婴儿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肝脏畸形,这些畸形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对于一些严重病例,肝移植可以提供一个正常的肝脏,以纠正这些畸形。
4. 遗传代谢疾病某些遗传代谢疾病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代谢废物和毒素。
肝移植可以替换受损的肝脏,使患者能够正常代谢并恢复健康。
5. 其他肝脏疾病除上述病症外,一些其他肝脏疾病,如急性肝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型阿尔法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也可能需要肝移植进行治疗。
适合做肝移植的患者肝移植对于适合的患者来说可能是最佳的治疗选择。
以下是一些适合接受肝移植的证据:•肝脏疾病导致的肝脏功能衰竭,如肝性脑病、黄疸等严重并发症•肝脏疾病导致的胃肠道出血、腹水等严重并发症•肝脏癌症,符合特定条件的肝癌患者•先天性肝脏畸形,导致肝功能衰竭和其他并发症•遗传代谢疾病,导致肝脏无法正常代谢•非肿瘤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等导致的肝脏损伤肝移植的风险和并发症肝移植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涉及供体和受体之间的高度匹配。
肝脏移植诊疗指南
第七章肝脏移植诊疗指南肝脏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是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移植入一个同种异体有良好功能的肝脏,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常用的术式有:同种异体原位经典肝移植术和背驮式肝脏移植术。
【适应证】肝脏移植常见的适应证包括三大类:1. 生化适应证血清总胆红素大于51.3μmol/L (3mg/d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大于5秒,或者血清白蛋白小于25g/L。
2. 临床适应证进行性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静脉曲张复发性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反复发作者。
3. 生活质量适应证难治性瘙痒、细菌性胆管炎反复发作、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及严重的疲乏。
(详见表一)【手术时机】慢性肝病患者手术时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考虑行肝移植手术):1. 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体积明显减小(<正常的30%)。
2. 对白蛋白依赖,无外源性补充持续性低蛋白血症(血浆ALB <30g/L)。
3. 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PT)超过正常对照5秒以上。
4. 反复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5. 难于控制的腹水。
6. 反复发生的肝性脑病。
7. 反复发生的自发性腹膜炎。
8. 肝肾综合征。
9. 难以消退的肝细胞性黄疸(TBIL>100µmol/L)。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手术时机:1. 英国King College的标准:(以下5个方面具有3个者)(英美大多数移植中心采用)1)年龄<10岁或>40岁。
2)发生肝性脑病前黄疸持续时间>7d。
3)PT>50S。
4)血清胆红素>300μmol/L。
5)病因为非甲非乙型肝炎。
2. 法国Bernuau研究小组基于血中凝血因子V的水平制定的标准为:(除英国以外的欧洲广泛应用)1)年龄<30岁,凝血因子Ⅴ<正常对照20%;同时伴有肝性脑病。
2)年龄≥30岁,凝血因子Ⅴ<正常对照的30%;同时伴有肝性脑病。
表一肝移植常见适应证(按常见疾病类型归纳)【评分】MELD评分和PELD评分是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死率风险的可靠方法,被广泛用于判断肝移植病人疾病严重状态,并以此优先获得供肝以挽救生命。
肝移植手术
感谢观看
手术随访的检 查项目
患者在移植术后的前半年,每月随访1次。术后3~6个月,患者需要服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和激素,这时 往往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等;另一方面,在这个时期,患者机体对移植进入体内的肝脏的免疫反应最强, 易发生急性排斥。术后3~6个月是影响移植肝脏长期存活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时刻。移植术后后半年,每 2月 随访1次。移植术后第二年,每3月随访1次;移植术后第三年,每年随访1~2次。
术后复查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中,完善的检查必不可少,能使医生对患者术后各阶段恢复情况作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 正确指导治疗。通常术后的化验和检查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定时测定,必要时还会测定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随着患者 病情恢复逐渐简化。
尿、粪常规和培养:每周测定1~2次。 血常规、电解质和肝、肾功能:至少每日检查1次,恢复正常后每周检查2次。 凝血功能检查:治疗早期每天检查1次,恢复正常后可每周检查1~2次。 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每日早晨测定1次。待血药浓度基本稳定且达到理想水平后,可每周检查1次。 肝炎病毒检测:常规测定乙肝二对半,丙肝病毒抗体,以及乙肝、丙肝病毒DNA复制情况。术后1周内进行首 次检查,以后根据情况定期复查。 巨细胞病毒、EB病毒检测:免疫抑制治疗期间每2~4周测定1次。 血氨检查:患者出现神志和精神改变时及时测定并连续观察,平时每周1次。
手术适应症
以上我们了解了国内外肝移植的现状,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病人需要做肝移植呢?原则上,当各种急性或慢 性肝病用其他内外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6-12个月)无法避免死亡者均是肝移植的适应症。起初肝移 植仅是一个挽救生命的过程,而现在,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 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术后存活率和存活时间不断提高。因此,肝脏病变所产生的症状导致 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时,也成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症之一。
肝脏移植的质量控制标准
肝移植自 1963 年由美国的 Starzl 首次用于临床以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开展,麻醉、监测系统的进步和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开辟,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并证实对终末期肝病患者有比较好的疗效。
我国肝脏移植起步较晚,并且由于国情的因素,开展较为缓慢。
自上世纪90 年代后期,肝脏移植在我国掀起了高潮,开展单位日益增多,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但由于肝移植手术操作复杂,影响医治效果的因素繁多,因此对其进行肯定的质量操作有助于提高医治效果。
鉴于此,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制定了肝脏移植质量操作标准。
移植供体器官的来源主要是脑死亡尸体供者和无心跳尸体供者,近年来,由于供体器官来源短缺,供肝来源扩大到活体供肝。
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1)、捐献者决定必须是在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的两次彻底知情允许的根抵上作出的; 2)、供者必须是受体的直系或者次直系亲属;3)、供者必须无慢性疾病存在;4)、供受者的 ABO 血型必须相容,但对于 2 岁以下尚无预存的和可检测出的 ABO 血型抗体的受者则不是必须的。
在彻底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供体必须同按方案作全面的体检,体检内容包含:1)、医学、社会和家庭等病史,精神学评价;2)、严格的全身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型,淋巴毒交叉配合试验,血液生化检查(包含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脂酶、 C 反响蛋白等),凝血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试验,血脂分析,肝炎病毒全套,单纯疱疹冱,巨细胞病毒, E-B 病毒, HIV,生育期妇女作妊娠试验; 4)、胸片,心电图及运动心电图,肺功能测定,身体体积描记图; 5)、腹腔动脉及肠系膜动脉造影;6)、子女患有 Alagille 综合征的供者作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
上述检查如有明显不合适手术条件者应排解其作为供者。
此外,有如下情况者也不能作为供者:1)、心血管病危(wei)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使用避孕药、有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病史、低抗凝血因子 III、低 C 蛋白等。
肝移植匹配标准
肝移植匹配标准
肝移植的匹配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型:肝移植最基本的匹配条件是血型相符或相合,即供肝者与接受肝脏的人的血型应符合输血原则。
2. 肝脏健康状况:供肝者必须具备健康的肝脏,移植之前要确保供肝者没有肝病。
3. 肝脏大小:需匹配肝脏的大小,包括供者、受者之间的身高、体重等因素也要考虑在内。
4. 年龄:供肝者的年龄一般不建议超过70岁。
5. 免疫因素:免疫方面的要求也是肝移植匹配的一个标准。
此外,供体类型也会影响匹配结果,通常优先选择亲属作为活体供者,因为亲属与受者的健康关系密切。
非亲属如朋友与配偶也可以作为备选供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意见来确定。
肝脏移植手术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肝脏移植手术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肝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方法,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许多并发症已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但在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时仍然需要遵循严格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肝脏移植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 恶性高血压:肝脏移植手术可能引起恶性高血压的发生,在围手术期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如出现高血压时,可给予有效降压药物治疗。
2. 出血:围手术期出血是一个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和处理出血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重控制出血点,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并及时补充输血和凝血因子。
3. 血栓形成:术后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在围手术期要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常用方法包括提前行肝素抗凝、早期床上活动、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给予溶栓治疗。
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 移植器功能障碍:是移植手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移植肝功能不良。
为预防移植器功能障碍,首先需要保证捐赠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肝脏匹配程度高;其次,在手术过程中要细致检查器官质量和功能;最后,在围手术期及时处理和调整用药方案。
2. 导致感染的并发症: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肝脏移植术后的感染风险较高。
为了预防感染并发症,应该加强患者对感染的预防认识,提升个人卫生意识;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及时监测和处理可能感染风险的因素。
3. 急性排斥反应:这是肝脏移植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为了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在术后需严格按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并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与器官状态。
4. 移植肿瘤复发:有些肝硬化伴随恶性肿瘤的患者接受肝脏移植手术后仍然有可能出现新的癌症发生或旧癌症复发。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选择合适的候选者时必须进行详细评估和筛查,并定期进行随访。
肝移植供者指标要求
肝移植供者指标要求
肝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对于需要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来说,供者的指标要求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肝移植供者需要符合以下一些基本指标要求:
1. 年龄要求,一般来说,供者的年龄应在18岁到60岁之间。
过大或过小的年龄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
2. 身体健康状况,供者应该是身体健康的人,没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
此外,供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体检和检查,确保器官的健康状态。
3. 心理健康状况,供者需要接受心理评估,以确保其具备理性的决策能力并且对手术有清晰的认识。
4. 血型匹配,供者的血型需要与受体相匹配,以减少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5. 肝脏功能,供者的肝脏需要处于良好的状态,能够提供足够的功能支持受体的生理需求。
除了以上基本指标要求外,肝移植供者还需要接受详细的医学评估,包括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心血管系统评估等,以确保供者的肝脏符合移植的要求。
此外,供者还需要接受术前教育和知情同意,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后果,以便做出理性的决策。
总的来说,肝移植供者的指标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目的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同时也要保障供者的健康和权益。
这些指标要求是根据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总结出来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深度分析尸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
深度分析尸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引言肝脏移植是一种治疗晚期肝疾病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肝功能衰竭且无法通过其他手段进行治疗的患者。
在肝脏移植中,尸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是两种常见的技术。
本篇文章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尸肝移植定义尸肝移植是指将符合器官捐献条件的尸体肝脏移植到等待移植的患者体内的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1.选择合适的供体:供体的选择十分重要,需要评估供体的肝脏状况、传染性疾病史、手术适应症等多方面因素。
2.获取供体肝脏:手术切口是通过颈部、腹部或胸腹部等途径进行的。
3.移植手术:将供体肝脏连接到患者体内的血管和胆管。
优势与不足优势•移植成功率高:尸肝移植作为常规手术已经有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成功率较高。
•手术风险低:手术时间可预测,手术过程相对稳定。
•供体来源广泛:相对活体肝移植而言,供体来源更为广泛。
不足•供体短缺:由于尸体器官捐献意愿较低,供体数量有限,导致等待移植的患者较多。
•移植后排斥反应: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免疫差异,移植后可能出现排斥反应,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等待时间长:由于供体紧缺,等待移植的患者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
活体肝移植定义活体肝移植是指从一位活着的健康人身上获取一部分肝脏,移植到等待移植的患者体内的手术过程。
手术过程1.选择合适的供体:供体通常是移植患者的近亲属,必须满足血型和组织相容性等条件。
2.获取供体肝脏:通过手术切口获得供体肝脏,这一过程需要慎重,以免给供体造成过多的损伤。
3.移植手术:将供体肝脏连接到患者体内的血管和胆管,保证血液循环和胆汁排泄的正常进行。
优势与不足优势•供体来源可靠:活体肝移植的供体通常是移植患者的亲属,供体来源可靠。
•短等待时间:由于供体可靠,等待时间通常较短。
•移植后排斥反应较少:与尸肝移植相比,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免疫差异较小,活体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较少。
不足•对供体的损害:活体肝移植手术对供体的身体造成的损害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移植的发展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成人肝脏的重量约占体重的十五分之一,它起着合成、贮存营养、分泌胆汁、解毒的作用。
然而肝脏容易生病,病况一旦进人中晚期,很难治愈。
至今肝硬化被国际医学界定义为“不可恢复的病理变化”,没有任何药物能够软化病变硬化的肝细胞;至于肝癌,更是令人谈虎色变。
天无绝人之路,20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为治疗肝炎、中晚期肝硬化以至肝癌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 ---- 肝移植,就是换个健康的肝脏。
本世纪中叶曾出现短暂的器官移植热潮,首例肾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都是在那十来年间完成的,而难度最高的是肝移植。
国际医学界根据难度和工程系数给器官移植手术综合计分:肾移植为十几分,心脏移植二十几分,肝脏移植则高达六十几分。
1963年3月1日世界肝脏移植的先驱者和奠基人Starzl教授在美国丹佛市为一3岁的先天性胆道闭锁症患儿施行了世界首例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但是由于术中失血过多而未获成功。
同年Starzl又相继施行4例原位肝移植术并获得成功,虽然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短期内死亡,但初步的成功开启了人类肝脏移植的历史。
1967年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联合应用后,肝移植成功病例逐渐增加。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新一代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FK506的应用、肝脏冷保存技术的进步,肝移植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所有的大器官移植中,肝移植例数已超过心脏移植,仅次于肾移植而跃居第二位。
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肝移植疗效也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从初期的28%-35%,逐步下降至10%以下。
存活情况逐步好转。
1年生存率达90%,5年生存率达80%,还出现大批长期生存的患者,最长生存者为一例胆管癌患者,经肝移植术后已健康生存30余年。
不仅如此,存活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许多患者还摆脱了免疫抑制剂,而成为健康人。
他们能从事正常的家庭生活并回归社会,妇女还能够妊娠和生育。
1983年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评议开发会议(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of USA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正式承认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方法,应予推广。
在我国,1973年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率先在国内系统的开展犬同种原位肝移植研究。
1977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也开展了犬肝移植实验。
是年两医院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各施行临床肝移植一例,从而揭开了我国肝移植的序幕。
1977~1983年,我国大陆有18个单位共施行了57例临床肝移植,但由于效果不佳,肝移植自1984年起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进入90年代,由于国际上肝移植进展迅速,手术例数和效果均与日俱增,我国新一代中青年医师去国外学习肝移植,国内许多单位在物质和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使得我国的肝移植也得以迅猛发展。
特别是近两年,我国肝移植发展迅速,1999年全国肝移植达120例,2000年已超过200例,2001年达到500例,2003年突破1000例,未来接受肝移植的病例将会越来越多。
肝移植的适应证一、肝硬化:乙型肝炎性丙型肝炎性酒精性自发性免疫和其它二、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三、暴发性肝衰四、代谢性疾病五、恶性肿瘤六、良性肿瘤七、胆管闭塞八、混合性晚期肝硬化是目前肝移植最常见的适应证,我国最多见的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肝移植对于肝功严重损害引起的大量难治性腹水、反复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昏迷、严重消耗与营养不良等具有根治性疗效,关键还在于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因此,不同于其它任何传统的内外科治疗。
肝移植的禁忌症持续低氧血症全身性感染肝外恶性肿瘤多脏器衰竭心理障碍肝移植的麻醉1.麻醉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3mg,安定10mg。
1.1 麻醉诱导:入室后开放一条畅通的周围静脉,进行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5~0.2mg/kg,异丙酚2~3mg /kg,芬太尼5~6ug/kg,维库溴胺0.08~0.16mg/kg,静脉注射。
肝昏迷病人药物减量。
1.2 麻醉维持:持续吸入异氟醚1~1.5%,异丙酚3~5mg•kg-1•h-1,芬太尼4ug•kg-1•h-1,维库溴胺80ug•kg-1•h-1,微量泵持续静注。
咪唑安定2mg间断静注。
麻醉维持期间吸入氧浓度80%。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即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三腔深静脉导管和7FSwan—ganz漂浮导管,以利于输液输血和各项监测。
2.术中监测2.1 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是术中缺氧最直观的指标。
2.2 心电图(ECG)监测:应显示I,V5导联,主要观察心律的变化以及T波变化。
2.3 体温监测:主要监测中心体温,温度探头应放置在咽喉或食道上段,亦可以监测肛温。
2.4 尿量监测:准确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可较为准确地反应容量是否充足。
2.5 呼吸功能及麻醉气体的监测:可根据呼末二氧化碳的浓度(ETCO2)与肺顺应性(CL),呼吸道峰压及时调节麻醉机和呼吸参数。
2.6 桡动脉压监测:及时准确地了解血压的变化。
2.7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CVP是反应右心房及大静脉充盈压的客观指标,在手术中可及时了解循环血容量的状态。
2.8 心排血量监测:根据患者发育状态防止合适的Swan---Ganz漂浮导管,可及时了解术中不同主要阶段的循环参数,包括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体﹑肺循环血管阻力(SVR﹑PVR)等参数的变化。
2.9 动脉血气分析:在术中不同的主要阶段及时了解血液的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变化情况。
2.10 血生化及凝血功能的监测:可及时指导术中输液的量,种类及凝血因子的补充。
3.术中管理及处理3.1下腔静脉部分阻断及门静脉,肝动脉阻断前,开腹,分离解剖肝门时的处理:3.1.1低血压:主要原因是麻醉相对过深或过浅,失血未能及时补充:静脉返流障碍。
可针对上述原因,调节适当麻醉深浅,根据中心静脉压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决定输血量,必要时准备动脉输血。
3.1.2 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输冷的酸性库存血(ACD)枸橼酸代谢不全导致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及心脏停搏,所以将ACD血适当加温,并给5%碳酸氢钠15—20ml/400ml血,以pH﹑剩余碱等生化检查结果再决定碳酸氢钠的用量。
要注意大量输入ACD血亦可引起心脏停搏;通气不全﹑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则适当过度换气,保持动脉PaCO2在30mmHg左右(轻度呼吸性碱中毒)以代偿代谢性酸中毒来保持pH正常。
3.1.3 低血糖:以静滴葡萄糖防治。
3.2 阻断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部分阻断的瞬间处理:3.2.1血压急剧下降:部分阻断下腔静脉后,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是必然结果。
应使病人处于浅麻醉状态保持压力受体反射,以代偿血管收缩,增高外周阻力来代偿血压,减轻血压下降程度,并且在部分阻断下腔静脉前充分备足血量,分两路紧急输血。
如果血压急剧下降,尽可能维持动脉血压在9.3kPa以上,或者准备动脉输血。
若经快速输血,血压仍不升高,可考虑应用副肾素0.1mg静注维持血压,如果有心动过缓,则给予少量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视心电图心率而定)。
3.2.2突发心脏停搏:部分阻断下腔静脉后,回流入心脏的血过少,因此由于心脏排出量不足以灌注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全心供血不足,或者由于反射作用而可引起心跳停止。
因此在部分阻断下腔静脉前,必须保持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内或麻醉前原有水平;并密切观察心电图﹑脉搏波的变化,在手术台上的术者注意腹主动脉的搏动,以保证及时发现心跳停止的发生;如果心跳停止,应立即开放下腔静脉,进行胸外按摩。
若仍无效,即刻静注肾上腺素1mg。
3.3 在血管吻合期间的处理:此期可能出现上期所述的问题外,最易引起心率失常,系钾离子增高及代谢性酸中毒所致。
根据生化检查,如血钾有偏高倾向时,给予10%氯化钙5ml或10ml,以后根据复查结果给予适量的5%碳酸氢钠溶液,具体计量根据血气酸碱分析结果。
适量加强过度换气是否再给予,另一方面,根据pH检查结果及维持稳定的血压及循环状态。
如果异位心律并不影响血压时暂不给药,出现频发室性异位心律给予2%利多卡因3—5ml。
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则给予美托洛尔适量。
心动过缓可给予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静脉点滴0.25—0.5mg)。
其它根据心电图所见而给予对症处理。
3.4 开放下腔静脉后的处理:3.4.1血容量不足:适量输血(根据中心静脉压酌情而定)。
3.4.2高血钾及代谢性酸中毒所致的循环紊乱:主要由于供肝储存期间,钾从细胞内释出,酸性代谢产物在肝内积累,血运恢复后,这些物质突然释放至受者血循环中去,可表现出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突然停止。
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 波高尖。
亦可表现心动无力﹑血压下降。
可以在开放阻断的下腔静脉前适量洗出肝内液体约100—300ml,甚至500ml ,在开放下腔静脉前5~10min, 给予10%氯化钙10ml。
适量的5%碳酸氢钠静注,再根据心电图变化和中心静脉压的情况,予以对症治疗。
3.5开放下腔静脉半小时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3.5.1 体温下降:因冷藏的供肝使病人体温下降;大量输冷藏血以及长时期手术等原因,可导致热量的丢失。
因此宜将库存冷藏血加温后再输注,并监测体温,及时用电热毯加温,力求体温在34°C以上,并尽可能保持术终体温在35--37°C之间。
3.5.2低血钾及代谢性碱中毒:系移植后的肝脏代谢需要吸收机体中的钾;枸橼酸的代谢及乳酸形成重碳酸盐,均需要钾;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处理时过于偏碱所致。
心电图出现u波,临床表现心律及血压等循环紊乱。
因此,在开放下腔静脉时进行高血钾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纠正时,要适当,不宜过度;此外,应适当过度换气,保持动脉PaCO2不低于4kPa。
当出现上述现象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500ml,其中加入10%氯化钾溶液20ml;适当减轻过度通气;根据心电图给予对症治疗。
3.5.3低血糖:其发生原因与移植后的肝还不具备吸收血糖转变为肝细胞内糖原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关。
如发生低血糖,应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及时补充10%葡萄糖溶液,并反复测定血糖计算用量。
肝移植后的生化变化颇为剧烈,治疗必须及时,要求反复生化检查,并及时获得检查结果,一般应在阻断下腔静脉前2小时测定一次;阻断下腔静脉期间每小时一次;阻断开放后每半小时测定一次,2小时后改为每小时一次;术后24小时内每8小时一次,24小时以后每天一次。
3.6肝移植术中体温的变化及处理原位肝移植术中,尤其在供肝再灌注期会出现明显的体温下降,如处理不当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术中必须监测病人的中心温度并采取适当措施,维持较正常的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