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课 走进化学世界
《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玻璃棒
酒精灯 用于加热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 加少量液体
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胶头滴管 滴瓶
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 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 套使用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 常用于过滤和加热等实验操作
铁架台
烧杯
用于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 容器,在常温和加热时使用
一同学要量取18mL的液体,在读数时,他用 俯视的方法,则实际所得的液体体积与18mL 相比( B) A、大 B、小 C、相等 D 、无法确定 注意:读数时,只读出小数点后一位,如: 8.4ml、55.3ml
(3) 用滴管取少量液体药品
第一单元 课题3
滴管
滴瓶
用滴管取少量的液体
【注意事项】 1.使用滴管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
正确
持水平。
俯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 大 仰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 小
量筒
注意: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 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现要量取47.5ml的盐酸溶液,最好选取 下列哪一种规格的量筒( ) C
A、10mL B、25mL C、50mL D、 所1选00用m的L 量筒规格不得小于所要量取的液体 体积,而且要与液体体积的差距最小.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一斜二送三直立
Ⅱ. 液体药品的取用
第一单元 课题3
(1) 倾倒液体药品
液体药品通常保存
在_细__口__瓶____中
【思考】 1.细口瓶的塞子为
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答: 防止腐蚀桌面和避免试剂受到
污染,也防止塞子滚落摔损。
【思考】 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为什么要紧 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初三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完整ppt课件
.
19
物质的变化(应注意的几点)
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霓虹灯 通电显示不同的颜色
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浑浊的 泥浆水放置较长时间会产生沉淀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爆胎、锅炉爆 炸等
.
20
物质的变化(常见的化学变化)
可燃物燃烧
.
食物腐烂
钢铁生锈
21
随学随练
例4.判断下列变化那些属于化学变化,那些属于物理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水煮沸
化学变化:CEGHI
物理变化:ABDFJ
生产化肥和农药——提高 粮食的产量
合成农药——抑制细菌和 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化学对人 类生活的
作用
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 环境——是人类生活得更 美好
.
6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定义)
.
化学的定义: 在分子、原子 层次上研究物 质性质、组成、 结构与变化规 律的科学。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 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 毒性、酸性、碱性、氧化
吸附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性、还原性、助燃性等
.
25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关系
可燃性
.
决定 反映
燃烧
26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1-2)
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九年级化学上1走进化学世界全章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版
九上《1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课题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媒体辅助教学、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认识化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化学、了解化学的激情。
2.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
3.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什么是化学。
教学突破现实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观、最真实的来源,因此在介绍“什么是化学”时尽量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入手,从他们熟悉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领悟陌生的概念,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新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陈述:同学们一定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吧,大家还记得点石成金和神笔马良的故事吗?下面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两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传说有一根魔棒,用它点一下石头,石头就会变成亮闪闪的黄金,这就是点石成金的传说。
神笔马良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马良的孩子,家境贫寒。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
后来,他得到一支笔,用这支笔画出的东西都会变成真的。
2.小结学生的讲述并导入:这两位同学讲得很好,多么神奇的魔棒与画笔!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魔棒与画笔吗?它们到底在哪里呢?就在我们今天开始学的化学里。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化学世界。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3.下面请同学设想一个富有创意的愿望,并说出你们的愿望。
(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愿望)4.承接提问:大家的愿望都这么美好,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多彩。
那么,这样美好的愿望我们怎样去实现呢?5.画龙点睛:其实很简单,通过化学的方法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
一、熟悉学生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化学
生活中的化学:
1、加碘食盐的使用。
2、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
3、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
5、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
6、海水中为何出现“赤潮”。
7、食盐为什么会潮解?如何使其不潮解?
8、水垢的形成。
9、医生用什么药使运动员很快消除疼痛。
10、为什么酒越陈越香?
(二)问题:在生活中你们看见过铁丝的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奇妙现象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放出大量的热。
(二)肥皂能区分软水、硬水
1、什么是软水、硬水?
软水(soft water):指的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易与肥皂产生浮渣,而硬水相反。
天然软水一般指江水、河水、湖(淡水湖)水。
经软化处理的硬水指钙盐和镁盐含量降为1.0~50 毫克/升后得到的软化水。
煮沸就可以将暂时硬水变为软水。
硬水: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并不对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是会给生活带来好多麻烦,比如用水器具上结水垢、肥皂和清洁剂的洗涤效率减低等。
用肥皂区分软、硬水
现象:
软水:浮渣相对于硬水较少,泡沫较多;硬水:浮渣多泡沫少。
生活中的应用:你们回去用肥皂检验家中的水质。
(三)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题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的历程三、为什么要学化学?备课资料1.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创立与确认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大量实验中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理。
随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英国化学家曼莱也有相近的发现和论述。
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建立起来。
德国化学家里希特创立了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来阐明化学反应的规律。
1802年,法国化学家费歇尔根据里希特的成果,揭示了化学的当量定律。
随之,普罗斯发展了当量定律,建立起定比定律,即每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这些化学基本定律的发现,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很久以前,人们就猜测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古罗马的卢克莱修等对原子及其重量、形状、体积等都曾作出一些天才的猜测。
17世纪,牛顿从力学的角度发展了物质构造的粒子说。
他认为物质由一些很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通过某种力量彼此吸引,粒子直接接触,力就强;粒子间有小距离时可以引起粒子间的化学反应;距离大时,力就不起作用了。
这对道尔顿的原子论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尔顿通过对气体的研究,把原子论思想引入化学,认为不同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可能就是不同原子之间的结合。
1804年,他发现了倍比定律,使原子学说有了实验基础。
1808年,道尔顿的《化学哲学新体系》出版,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原子学说:首先,化学元素由非常微小的物质粒子原子组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其次,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的性质,特别是重量,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及重量不同;再者,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它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之总和。
这一学说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和实验事实,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为以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走进化学世界》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走进化学世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从内容上看,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
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
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通过基本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历过程,在亲历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题是初中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启蒙,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课件(共78张PPT)
10.蒸发皿
用途: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① 能耐高温,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② 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加热时用三脚 架或铁架台固定。
③ 加热蒸发皿时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防 止液体局部受热四处飞溅。
④加热完后,需要用坩埚钳移动蒸发皿。不能 直接放到实验桌上,应放在石棉网上,以免烫 坏实验桌。
⑤大量固体析出后就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 剩下的水分。
⑥要使用预热过的坩锅钳取拿热的蒸发皿。
⑦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 容积的三分之二。
量筒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体的凹液面 相平。
错误读数:仰视或俯视 仰视时,读数偏小,真实值大。 俯视时,读数偏大,真实值小。
8.集气瓶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作一些气体 的反应容器。
防止炸裂(实验时可以先铺一层细沙或放 少量的水)
9.漏斗
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 过滤时要放在三脚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生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 活动” (一)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奖励优惠政 策,做到 宣传到 位,确定 到位,发 放到位 ,管理 到 位,切实解决好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后 顾之忧 。要按 政策和 程序足 额落实 兑现当 年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养老保险金” 补贴,计 划生育 手术奖 励费,放 弃生育 指标奖 励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 改变,因此描述物质性质要注明条件。
温度变化: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是 0℃沸点为100℃
大气压变化:水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的变 化而变化。
三、的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用途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用途体 现性质。
如乙醇能燃烧,具有可燃性 乙醇可以作 燃料。
问气体气味时的正确操作:用手在瓶口轻 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有没有“一光二热三生成”
(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和记录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8.4ml、 55.3ml
有10ml、50ml、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如果 要量取8ml的水,选择哪种量筒较好?
某同学量8ml的水时,读数时仰视,则该同学实 际量取的水是大于8ml还是小于8ml ?
二、给物质 加热
观察下图,想一想使用酒精灯应注意什么事项?
1、酒精灯的 使用方法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
A、蒸发
()
B、变形
C、水变成冰
0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2
A、产生耀眼的白光
D、物质燃烧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二)物质的 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 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初三化学01 第一讲:神奇之旅——走进化学世界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讲:神奇之旅——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主要内容:1. 化学改变人类的生活2. 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3. 怎样学好化学4. 人类进步的阶梯——化学发展史简述课题2:认识我们的新朋友主要内容:认识化学仪器课题1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你或许常常在思索:怎样才能使天空变得更蓝?河水变得更清澈?物品变得更丰盛?生活变得更美好?你或许想了解人体的奥秘,发明新的药物,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生活得更健康;你或许想变废为宝,让那些废旧塑料变成燃料,使汽车奔驰,飞机翱翔;你或许想要一件用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温度,穿上它,冬暖夏凉,甚至还可以随光的强度改变颜色……你的这些美好的愿望正可以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那么你一定会问: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如此的奇妙,在没有学习化学前,你可能只知道食盐不过是一种调味品,可当你学习化学后,就会发现食盐的用途可多了!食盐除可作调味品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利用食盐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进而制造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其他如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也都离不开由食盐制得的化工产品。
诸如此类,学习化学后,你不但能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会进而知道它们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来制造新的产品,以及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由此可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古时候,人类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和利用了火。
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
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
就像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燃料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化学人教版九上精品讲义:第1讲 走进化学的世界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2)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
(3)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
结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实验观察: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2.点燃前
(1)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3.点
燃
蜡
烛
(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2.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我们学习这么学科的目的是什么呢?
使用建议说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尤为重要;关于本节课的导入笔者认为有很多种方法,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为宜,建议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说课稿
说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
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这是第一单元化学学习,除本节课重点,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即是全新的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仪器的介绍、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物质的化学式。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非重点内容应弱化。
九上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已存在的物质,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由原子与分子构成,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绿色化学(环境有好化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实例玻璃破碎纸张燃烧外在表现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吸热等。
本质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根本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如灯泡发光)。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1.性质是一种能力(不一定发生),变化是一个过程(正在发生或依据发生);2.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通常用“能、会、可以、易、难”等词语描述。
知识点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知识点四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目的探究蜡烛的性质和变化用品蜡烛、火柴、烧杯、小刀、水、澄清石灰水等步骤和方法现象和分析(1)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红色(或白色等)色固体,不溶于水,质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漂浮,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实验的应用走进实验室化学是什么1 / 25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3 / 25亲爱的同学们,面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大家是否思考过:水为什么能够灭火?如果炒菜的时候油锅起火了,你会用水把它扑灭么?家里面的水壶是不是有一层白色的叫做水垢的东西?水垢是什么东西?怎么除掉它?在洗碗刷盘子的时候,是用水冲还是先用洗洁精洗再图1-2裁出美丽的衣裳用水冲?洗洁精为什么能够用来清洗油污呢?平时吃的膨化食品的袋子为什么总是鼓鼓的?里面的干燥剂是什么东西?馒头为什么使用了发酵粉之后蒸出来就会又松又软?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毒药“鹤顶红”,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家都见过焰火,是什么东西使得焰火看起来五颜六色的?大家都听说过温室效应,那是什么引起了温室效应?化学为我们人类做了哪些贡献?我们从日常生活和电视、报纸等媒体信息得知,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粮食的生产、食品的保存和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五彩缤纷衣料的生产(化学纤维的生产和加工、染料的生产和纤维的染色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装饰材料的加工;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生产、交通工具所用燃料的生产、公路和铁路等所用材料的生产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信息工业中原材料的加工,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航天工业中高能燃料的生产、材料的制造等。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材料工业中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环境保护中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保产品的研制和生产;生命科学中新型药物的合成、基因工程的研究等。
据研究,塑料袋几百年都不腐烂,一节电池能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地达几十年之久,这些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
有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令,规定垃圾分类盛放、集中回收,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开始这样“管理”垃圾。
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垃圾的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二是垃圾的回收能变废为宝。
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教学课件)-高中化学
◎ 所属学科:工学◎ 研究范围:研究如何用化学方法促进生产,研究各种物质的合成、生产、加工、处理。需要化工的领域有资源、能源、冶金、环保、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国防等领域◎ 专业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推荐院校: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中石油、中石化、陶氏化学、英特尔、宝洁等
二是上好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是高三的主打课型,必须切实收到实效。首先,要精确掌握考情。考试不过夜,打铁要趁热,每次考试以后,要对班级考试情况了如指掌,充分了解易错点、易考点,这样讲评时,才能有所侧重,才能有针对性地攻克重难点。其次,要规范讲评流程。针对错误率高或重点考察的试题,教师引导出方法思路;再由学生个人进行自评自纠,小组讨论展示,找出得分原因和失分原因,真正弄清楚解题思路。师生合作再对解题思路进行再归纳总结,写到纸上记录下来,强化验证结果。三是克服“漏斗思维”。所谓“漏斗思维”,就是:今天正在学,突然有事不继续了,明天已经忘记一大部分,后天想起来,继续学,但是忘记的一大部分似乎又需要重新开始,周而复始,积累数月,结果是仅仅只有一点点的内容,而且是在同一个地方循环往复。对于常错、常考的知识点,要经常复习,要不就如同漏斗一样慢慢溜掉。尤其是对于已经进行过的专题训练、变式训练,不能认为进行过一次、两次就万事大吉,要每隔2周进行“回头看”,把学生的易错题重新编辑,归类整理后附上分析讲解印发给学生,克服漏斗思维,反复夯实专题训练的知识点。
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们不仅有满腔的热情,还有严谨、大无畏的科学探索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在艰苦的环境下攀上了那座的科学高峰。我们为他们点赞。
20世纪80年代,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 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作出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1课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精要】一、什么是化学1.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研究的范围(1)内涵:研究物质的组成。
(2)外延:新材料的研制、新能源的开发、环境的治理3.作用(1)既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又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2)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①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①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①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4.化学发展史1、古代:火的发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器、铁器、铜器、纸、火药等。
2、近代: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利用现代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4、化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绿色化学,要求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例1.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 物质的运动状态B.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C.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D. 物质的制取和应用例2.某校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发起了“向雾霾宣战”的主题活动。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A.植树种草美化校园 B.将废纸落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C.使用清洁能源D.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二、物质的变化1.教材实验水的沸腾 胆矾的研碎 胆矾溶解、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有 发光 、 发热 等现象。
常伴有 颜色 、发光、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例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烟花燃放 干冰升华B.铜丝弯曲 橘子榨汁C.牛奶变质 钢铁生锈D.玻璃破碎 葡萄酿酒例4.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B. 葡萄酿酒C. 西瓜榨汁D. 辣椒剁碎例5.下列关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光放热的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产生的B. 化学变化中一定生成新物质C. 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例6.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A. 一定是物理变化B. 一定是化学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液态的水块状的胆矾蓝色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颗粒状石灰石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三、物质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确定方法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主要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等判断依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例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气焊B. 大理石作装修材料C. 氢气可用做高能燃料D. 厕所清洁剂除水垢例7.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涉及到的是()A.制法B. 物理性质C. 化学性质D. 用途例9.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所做的笔记,其中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②把块状硫磺研碎③取少量硫磺放入燃烧匙内,用酒精灯热,硫熔化成黄色液体④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⑤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⑥说明硫磺有可燃性例10.阅读下列科普文章:通常情况下,钾具有银白色光泽,质地十分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钾的熔点很低,只有63℃,也就是说,只要温度升高到63℃,金属钾就变成水银般的液体了,钾的密度很小,它比水还轻。
钾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与水反应剧烈。
当把一块钾放入水中时,你就会看到它不断地浮起落下,周身还冒出火焰。
一会儿再看,水中的钾就消失了,原来,它跟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
钾与酸的水溶液反应更加剧烈,几乎能达到爆炸的程度,回答下列问题:(1)钾的物理性质有(2)钾的化学性质有(答出一点即可)(3)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同步演练】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蜡熔化B.铁生锈C. 米酿酒D.派燃烧2. 2020年1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
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操作步骤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登记身份信息B.用体温计测体温C.用洗手液洗手D. 用消毒剂消毒3.世界网红李子柒勤劳聪慧,拥延无数。
其下列行为中与铁生锈可以归为一类的是()A. 酿酒造醋B. 制作桌椅C. 雕刻花板D. 刺绣制衣4.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C.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D. 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 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 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 研制新药D. 研究地充极块结构及运动规体6.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A. 熔化B. 锈蚀C. 爆炸D. 升华7.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清明节墓前焚香祭故人B. 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C. 端午节吃粽子烧艾蒿赛龙舟D. 春节家家喜庆放鞭炮8.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9.“水沸腾”的实验中,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B. 酒精燃烧C. 沸水汽化D. 水汽凝结10.仔细分析以下几个过程: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②木炭用于取暖;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④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⑤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⑦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⑧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⑨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⑩在16. 6℃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请分析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习题精炼】1.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A.可燃性B.挥发性C.不稳定性D.不稳定性2.下列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中,前者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后者是该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是()A. 饼干有甜味,饼干变潮B. 墨是黑色的,墨研磨成黑汁C. 铁粉是黑色的,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 木炭粉有还原性,木炭粉燃烧能变成二氧化碳3.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二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A. 火药爆炸B. 酒精挥发C. 植物光合作用D. 食醋除水垢4.关于物质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会发光B. 物质的状态变化了一定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C. 加热双氧水产生了水是物理变化D.氧气在-183①变成液体是一种物理变化5.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的变化能反应物质的性质B.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C. 化学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D物理性质必须通过物理变化来表现6.2015年某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
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
请根据材料归纳:(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2)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7.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①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是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化学变化:是现象:是用途。
8.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①铁生锈;①水是无色液体;①矿石粉碎;①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①食物腐烂;①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①;①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①纸张燃烧①酒精挥发;①汽油易挥发(请填写序号)【中考链接】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钻木取火B. 破釜沉舟C. 聚沙成塔D. 买椟还珠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3.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春风化雨B.火上浇油C. 叶落知秋D. 滴水成冰3.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植树造林B. 保护野生动物C. 合理使用化肥D. 大力开采地下水5.我国古代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矿石炼铁B. 水车灌溉C. 活字印刷D. 雕刻石像6.森林火灾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树干燃烧B. 树叶飘落C. 大树倒塌D. 树枝折断7.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难溶于水B. 无色气体C. 能燃烧D. 熔点低8.(2021·江苏南京·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花生霉变B.铜丝折弯C.纸张燃烧D.铁的生锈9.(2022·江苏南京·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铁丝折弯C.纸张燃烧D.干冰升华10.(2019江苏南京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滤纸折叠C.红磷燃烧D.食物腐烂11.(2020年南京市中考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瓷碗破碎12.(2020江苏南京中考)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气味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作业】一、单选题: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熔点、沸点C.氧化性、可燃性D.密度、硬度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气体放出B.放热、发光C.有新物质生成D.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烟花B.玻璃破碎C.冰块融化D.铁杵成针4.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二、填空题: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二者的内在联系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_____,而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