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生态环境理念及对环境教育的启示-精品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生态环境理念及对环境教育的启示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和“自然”等

概念,但在他的言论中却蕴含着丰富而又鲜明的自然生态环境理

念,在文中谈到自然所涵盖的内容时一般以“天”“天地”等加

以表达。

一、孔子敬畏自然的生态环境理念

孔子敬畏自然的生态环境理念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

“自然之神”的敬畏 ; 二是对“自然之物”的敬畏 ; 三是对“自然之

非工具价值”的敬畏,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对自然存在对象的

崇拜、虔诚、畏惧等情感和态度。

对“自然之神”的敬畏主要是针对一些迷信和宗教的神灵崇

拜来说的。它有异于一般的迷信,却不具备成熟宗教的特征,

但是在孔子时代类似宗教性的敬畏自然思想依然影响巨大。《论语》中多次提到了敬畏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论语? 八佾》)表现的是祭祀的虔诚 ; 在祭祀的时候则要求人们“齐,

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乡党》); 对子路忠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 且“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反之,如果不敬畏天神则会“获罪于天,无所

祷也”(《八佾》)。

对“自然之物”的敬畏是假借于物来体现的。这是因为孔子时

代的自然多少带着神秘的面纱,《论语》中对于直接的自然敬

畏描述比较少,其中大部分为类似宗教性的敬畏,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是通过假借于物来实现的。《乡党》中记载“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即古人取出一些饮食来祭祖也一定要像斋戒那样对待。再如“有盛馔,必变色而作”(《乡党》) ; “迅雷风烈,

必变”(《乡党》)即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孔子通过这些自然现象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

对“自然之非工具价值”的敬畏也充分体现了孔子对于自

然之美的重视。相对于自然之工具价值注重物质上的收获,自然之非工具价值则更偏重自然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即“但人还拥有一种理解、欣赏和享受大自然的能力,这种理解、欣赏和享受远远超过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生物学利用。”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

就有了如此大智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雍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子罕》)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对于智者和仁者的欣赏、松柏后凋的感悟、时间流

逝的感叹,都早已超出了工具理性价值的范畴,俨然上升到了非工具价值的高度,让人钦佩、喟叹。

二、孔子顺天、应时、不违自然的生态环境理念

除了敬畏自然,在《论语》中还表现了孔子的其他生态环境

理念,如从自然之天而行、从自然之时而行、从自然规律而行,

简而言之就是顺天、应时、不违自然。

从自然之天而行是相对于“天命之天”而言的。何谓“天命

之天”,《论语》中有许多表达天命的句子,如“五十而知天命”(《为政》) ;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这里的

“天”“命”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宿命的必然。这与传统的敬畏天神

有所区别,在一定程度上也着重强调了人的能力,如“不知命,无

以为君子”(《尧曰》)。那么何谓“自然之天”,这里说的自然之天已然区别于之前的天命之天,已经具有现代自然观的意

味,自然之天在论语中直接提到的较少,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中,四季变幻、万物

生长都是自然而然的,再如“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

升也”(《子张》)。

从自然之时而行是指物与人都要遵循自然时令行事。首先是自

然物要遵从自然之时而行,“山梁雌雉,时哉时哉!”(《乡党》),世间的一切生物都是要遵循时节捕食、生活、迁徙的。

其次人类也要遵从自然之时而行,颜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第一句的回答就是“行夏之时”,表明了孔子主张主动来遵循自然规律。再次,在生活和人事上也要从自然之时。如“不时,不食”(《乡党》),这是孔子在生活细节上对于自己的要求,吃东西要按季节、按时令。

从自然规律而行是指要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规律来为人类谋

福利,倘若违背自然就会付出代价。前面所说从自然之天、从自然

之时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具体表现。这在《论语》中在描述人事问

题上有所体现,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

之与比”(《里仁》)。在处理人事问题的时候,尽管其本身并

没有针对自然而言,却也传达了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同时

灵活处理问题的先进思想。这种适时变换的思想是我们遵循自然

规律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这样,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人

类才能适时调整策略来顺应、利用好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孔子爱生和俭用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理念

此外,《论语》中也含有许多爱惜自然生命保护生态、爱惜自

然资源提倡民众勤俭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即爱生和俭用的思想。

爱惜自然生命,提倡保护生态环境。孔子十分爱惜自然生命,在《论语 ?述而》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只钓鱼

而不网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鸟,从当今的眼光来看这就是

一种可持续生态理念。然而孔子的思想由于时代限制也存在一些局限。一次孔子退朝后,有人告诉他马厩被烧了,他只问了“伤人乎?不问马。”(《乡党篇》)。马虽然没有人命重要,但毕竟也

是条生命,一般人也该问问马。最受赞同的是朱子的解说,不是孔

子不爱马,是因为人贵畜贱的观念所致。

爱惜自然资源,提倡民众俭朴生活。孔子个人十分推崇节俭,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出要节约使用资源,反对浪费。如“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学而》),是执政者治理国家的原则,“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儒家向来是很看重“礼”的,但孔子认为宁愿要俭朴一些也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