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竞赛的数学基础

合集下载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一、理论基础〖力学〗1.运动学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园周运动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质心质心运动定律2.xx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摩擦力弹性力xx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运动惯性力的概念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物体平衡的种类4.动量冲量动量动量定量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及火箭5。

冲量矩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6.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7.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8.振动简谐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振动的图象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9.波和声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驻波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音〖热学〗1.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的量级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分子力分于的动能和分子问的势能物体的内能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4.气体的性质热力学温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计算) 5.液体的性质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表面张力系数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6.固体的性质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7.物态变化溶解和凝固熔点溶解热蒸发和凝结饱和气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固体的升华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8.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9.热膨胀热膨胀和膨胀系数〖电学〗1.静电场xx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的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匀电场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容电容器的连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数2.稳xx电流xx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阻的串、xx电动势闭合电路的xx一段含源电路的xx电流表电压表xxxx通电桥补偿电路3.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中的电流xx的微观解释液体中的电流xx电解定律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超导现象4.磁场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安培力洛仑兹力电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5.电磁感应xx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场(涡旋电场)自感系数互感和变压器6.交流电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xx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整流、滤波和稳压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xx实验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光学〗1.几何光学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眼睛放大镜xxxx2.波动光学:光的干涉和衍射(定性)光谱和光谱分析电磁波谱3.光的本性光的学说的历史发展光电效应爱因斯但方程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1.原子结构xx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玻尔模型的局限性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2.原子核原子核的量级天然放射现象放射线的探测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裂变和聚变“基本”粒子夸克模型3.不确定关系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4.狭义相对路论爱因斯坦假设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5.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xx的初步知识数学基础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3.不要求用微积分进行推导或运算二、实验基础1.要求掌握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全部学生实验。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知识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知识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知识一、重要函数 1. 指数函数 2. 三角函数 3. 反三角函数反正弦Arcsin x,反余弦Arccos x,反正切Arctan x,反余切Arccot x 这些函数的统称,各自表示其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为x 的角;二、数列、极限1. 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 1,a 2,a 3,…,a n ,a n+1,… 简记为{an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 项a n 与项的序数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通项公式a n =a 1+n-1d,前n 项和11(1)22n n a a n n S n na d +-==+ 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通项公式a n =a 1qn-1,前n 项和11(1)(1)11n n n a a q a q S q q q--==≠-- 所有项和1(1)1n a S q q=<- 3. 求和符号4. 数列的极限:设数列{}n a ,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若通项n a 无限接近某个常数A ,则称数列{}n a 收敛于A ,或称A 为数列{}n a 的极限,记作A a n n =∞→lim否则称数列{}n a 发散或n n a ∞→lim 不存在.三、函数的极限:在自变量x 的某变化过程中,对应的函数值fx 无限接近于常数A ,则称常数A 是函数fx 当自变量x 在该变化过程中的极限;设fx 在x>aa >0有定义,对任意>0,总存在X >0,当x>X 时,恒有| fxA |<,则称常数A 是函数fx 当x +时的极限;记为+∞→x lim fx =A ,或fx Ax +;运算法则lim x x →fx gx =0lim x x →fx 0lim x x →gxlim x x →fx gx =0lim x x →fx 0lim x x →gx)(lim )(lim )()(lim 00x g x f x g x f x x xx x x →→→=,其中0lim x x →gx 0. 四、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1.若0)(lim 0=→x f x x ,则称)(x f 是0x x →时的无穷小量;若,)(lim 0∞=→x g x x 则称)(x f 是0x x →时的无穷大量;或:若0lim x x →x =0 ,则称x 当x x 0时为无穷小;在自变量某变化过程中,|fx |无限增大,则称fx 在自变量该变化过程中为无穷大;记为 lim ().f x =∞ 2.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无穷小量的倒数是无穷大量;无穷大量的倒数是无穷小量; 3.无穷小量的运算性质i 有限个无穷小量的代数和仍为无穷小量; ii 无穷小量乘有界变量仍为无穷小量; iii 有限个无穷小量的乘积仍为无穷小量; 4.无穷小的比较定义:设0lim →x x =0,0lim →x x =0,1若)()(lim0x x x αβ→=0,则称当x x 0时 x 是比 x 高阶无穷小;2若)()(lim0x x x αβ→=,则称当x x 0时 x 是比 x 低阶无穷小;3若)()(lim0x x x αβ→=CC 0,则称当x x 0时 x 与 x 是同阶无穷小,4若)()(lim0x x x αβ→=1,则称当x x 0时 x 与 x 是等价无穷小;5.常用的等价无穷小为:当x0时: sin xx ,tan xx ,arcsin xx ,arctan xx ,1cos x 221x , 11-+n x x n1; 等价无穷小可代换 五、二项式定理1. 阶乘: n=1×2×3×……×n2. 组合数:从m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nn≤m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m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n 个元素的组合数 3. 二项式定理即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和差化积公式积化和差公式万能公式典型物理问题数列极限等应用1.蚂蚁离开巢穴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距离L1=1m的A点处时,速度是V1=2cm/s; 试问蚂蚁继续由A点到距巢中心L2=2m的B点需要多长时间2.常见近似处理1.人在岸上以v0速度匀速运动,如图位置时,船的速度是多少2.如图所示,顶杆AB可在竖直滑槽K内滑动,其下端由凹轮M推动,凸轮绕O轴以匀角速度ω转动.在图示的瞬时,OA=r,凸轮轮缘与A接触,法线n与OA之间的夹角为α,试求此瞬时顶杆AB的速度.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3.三个芭蕾舞演员同时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顶点A,B,C出发,速率都是v,运动方向始终保持着A朝着B,B朝着C,C朝着A;经过多少时间三人相遇每人经过多少路程4.如图所示,半径为R2的匀质圆柱体置于水平放置的、半径为R1的圆柱上,母线互相垂直,设两圆柱间动摩擦因数足够大,不会发生相对滑动,试问稳定平衡时,R1与R 2应满足什么条件5.一只狐狸以不变的速度1υ沿着直线AB 逃跑,一只猎犬以不变的速率2υ追击,其运动方向始终对准狐狸.某时刻狐狸在F 处,猎犬在D 处,FD ⊥AB,且FD=L,如图14—1所示,求猎犬的加速度的大小.解析:猎犬的运动方向始终对准狐狸且速度大小不变,故猎犬做匀速率曲线运动,根据向心加速度r ra ,22υ=为猎犬所在处的曲率半径,因为r 不断变化,故猎犬的加速度的大小、方向都在不断变化,题目要求猎犬在D 处的加速度大小,由于2υ大小不变,如果求出D 点的曲率半径,此时猎犬的加速度大小也就求得了.猎犬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改变.在所求时刻开始的一段很短的时间t ∆内,猎犬运动的轨迹可近似看做是一段圆弧,设其半径为R,则加速度 =a R22υ其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如图14—1—甲所示.在t ∆时间内,设狐狸与猎犬分别到达D F ''与,猎犬的速度方向转过的角度为=α2υt ∆/R 而狐狸跑过的距离是:1υt ∆≈L α 因而2υt ∆/R ≈1υt ∆/L,R=L 2υ/1υ所以猎犬的加速度大小为=a R22υ=1υ2υ/L6.如图所示,半径为R,质量为m 的圆形绳圈,以角速率ω绕中心轴O 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转动时,绳中的张力为多大解析 取绳上一小段来研究,当此段弧长对应的圆心角θ∆很小时,有近似关系式.sin θθ∆≈∆若取绳圈上很短的一小段绳AB=L ∆为研究对象,设这段绳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θ∆,这段绳两端所受的张力分别为AT 和BT方向见图14—3—甲,因为绳圈匀速转动,无切向加速度,所以A T 和B T 的大小相等,均等于T . A T 和B T 在半径方向上的合力提供这一段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这段绳子的质量为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R m T 22sin 2ωθ∆=∆; 因为L ∆段很短,它所对应的圆心角θ∆很小所以22sin θθ∆=∆将此近似关系和πθπθ22∆=⋅∆⋅=∆m R m R m代入上式得绳中的张力为πω22Rm T =7. 在某铅垂面上有一固定的光滑直角三角形细管轨道ABC,光滑小球从顶点A 处沿斜边轨道自静止出发自由地滑到端点C 处所需时间,恰好等于小球从顶点A 处自静止出发自由地经两直角边轨道滑到端点C 处所需的时间.这里假设铅垂轨道AB与水平轨道BC 的交接处B 有极小的圆弧,可确保小球无碰撞的拐弯,且拐弯时间可忽略不计.在此直角三角形范围内可构建一系列如图14—4中虚线所示的光滑轨道,每一轨道是由若干铅垂线轨道与水平轨道交接而成,交接处都有极小圆弧作用同上,轨道均从A 点出发到C 点终止,且不越出该直角三角形的边界,试求小球在各条轨道中,由静止出发自由地从A 点滑行到C 点所经时间的上限与下限之比值.解析 直角三角形AB 、BC 、CA 三边的长分别记为1l 、2l 、3l ,如图14—4—甲所示,小球从A 到B 的时间 记为1T ,再从B 到C 的时间为2T ,而从A 直接沿斜边到C所经历的时间记为3T ,由题意知321T T T =+,可得1l :2l :3l =3:4:5, 由此能得1T 与2T 的关系.因为21121121T gT l gT l ==所以21212T T l l = 因为1l :2l =3:4,所以 1232T T =小球在图14—4—乙中每一虚线所示的轨道中,经各垂直线段所需时间之和为11T t =,经各水平段所需时间之和记为2t ,则从A 到C 所经时间总和为21t T t +=,最短的2t 对应t 的下限min t ,最长的2t 对应t 的上限.m ax t小球在各水平段内的运动分别为匀速运动,同一水平段路程放在低处运动速度大,所需时间短,因此,所有水平段均处在最低位置即与BC 重合时2t 最短,其值即为2T ,故min t =.35121T T T =+2t 的上限显然对应各水平段处在各自可达到的最高位置,实现它的方案是垂直段每下降小量1l ∆,便接一段水平小量2l ∆,这两个小量之间恒有αcot 12l l ∆=∆,角α即为∠ACB,水平段到达斜边边界后,再下降一小量并接一相应的水平量,如此继续下去,构成如图所示的微齿形轨道,由于1l ∆、2l ∆均为小量,小球在其中的运动可处理为匀速率运动,分别所经的时间小量)(1i t ∆与)(2i t ∆之间有如下关联:于是作为)(2i t ∆之和的2t 上限与作为)(1i t ∆之和的1T 之比也为.cot α故2t 的上限必为1T αcot ,即得:.37cot 111max T T T t =+=α这样:max t min t =7:5求导与微分一、导数的概念1.导数定义设y=fx 在x 0的某邻域内有定义,在该邻域内给自变量一个改变量x ∆,函数值有一相应改变量)()(00x f x x f y -∆+=∆,若极限存在,则称此极限值为函数y=fx 在x 0点的导数,此时称y=fx 在x 0点可导,用⎥⎦⎤⎢⎣⎡===''000)(,,)(x x dx x df x x dyx dyx x y x f 或或或表示.若)(x f y =在集合D 内处处可导这时称fx 在D 内可导,则对任意D x ∈0,相应的导数)(0x f '将随0x 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是x 的函数,称其为y=fx 的导函数,记作⎪⎭⎫⎝⎛''dx x df dxdy y x f )(,,)(或或或. 2.导数的几何意义若函数fx 在点x 0处可导,则)(0x f '就是曲线y=fx 在点x 0,y 0处切线的斜率,此时切线方程为))((000x x x f y y -'=-.当)(0x f '=0,曲线y=fx 在点x 0,y 0处的切线平行于x 轴,切线方程为)(00x f y y ==.若fx 在点x 0处连续,又当0x x →时∞→')(x f ,此时曲线y=fx 在点x 0,y 0处的切线垂直于x 轴,切线方程为x=x 0.1.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⑴()0c '= ⑵1x x μμμ-= ⑶()sin cos x x '= ⑷()cos sin x x '=- 2.导数的四则运算 1)(])([x u c x u c '⋅='⋅;2)()(])()([x v x u x v x u '+'='±;3)()()()()]()([x v x u x v x u x v x u '⋅+'⋅'=⋅;4)()()()()()()(2x v x v x u x v x u x v x u '-'='⎥⎦⎤⎢⎣⎡ 二、微分1.微分的概念设)(x f y =在0x 的某邻域内有定义,若在其中给0x 一改变量x ∆,相应的函数值的改变量y ∆可以表示为其中A 与x ∆无关,则称)(x f 在0x 点可微,且称A x ∆为)(x f 在0x 点的微分,记为 x A ∆是函数改变量y ∆的线性主部.)(x f y =在0x 可微的充要条件是)(x f 在0x 可导,且)(00x x f x x dy ∆'==.当x x f =)(时,可得x dx ∆=,因此由此可以看出,微分的计算完全可以借助导数的计算来完成.2微分的几何意义 当x 由0x 变到x x ∆+0时,函数纵坐标的改变量为y ∆,此时过0x 点的切线的纵坐标的改变量为dy.如图2-1所示.当dy <y ∆时,切线在曲线下方,曲线为凹弧. 当dy >y ∆时,切线在曲线上方,曲线为凸弧. 2.微分运算法则设)(),(x v x u 可微,则三、不定积分1.不定积分概念定义原函数 若对区间I 上的每一点x ,都有 则称Fx 是函数fx 在该区间上的一个原函数.原函数的特性 若函数fx 有一个原函数F x ,则它就有无穷多个原函数,且这无穷多个原函数可表示为Fx+C 的形式,其中C 是任意常数.定义不定积分 函数fx 的原函数的全体称为fx 的不定积分,记作⎰dx x f )(.若Fx 是fx 的一个原函数,则2.不定积分的性质1积分运算与微分运算互为逆运算. 2⎰⎰≠=)0()()(k dxx f k dx x kf 常数3⎰⎰⎰±=±.)()()]()([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3.基本积分公式四、定积分定义定积分 函数)(x f 在区间a,b 上的定积分定义为∑⎰=→∆∆==ni iix ba xf dx x f I 1)(lim)(ξ,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若函数)(x f 在区间a,b 上连续,)(x F 是)(x f 在a,b上的一个原函数,则)()()()(a F b F abx F dx x f ba-==⎰.上述公式也称为微积分基本定理,是计算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常见应用1. 一石砌堤,堤身在基石上,高为h,宽为b,如图所示;堤前水深等于堤高h,谁和堤身的单位体积重量分别为q 和γ,问欲防止堤身绕A 点翻倒,比值b/h 应等于多少2.一个半径为四分之一的光滑球面置于水平桌面上.球面上有一条光滑均匀的匀质铁链,一端固定于球面顶点A,另一段恰好与桌面不接触,且单位长度铁链的质量为p,求铁链A 端所受到拉力以及铁连所受球面的支持力.3.质量为m 的均匀橡皮圈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半径为r 1,弹性系数为k;现将它保持水平套在半径为r 2的竖直圆柱上r 2>r 1,套上后橡皮圈的质量分布仍是均匀的,橡皮圈与柱面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μ;现在圆柱体绕竖直轴转动起来,如图所示:问要保持橡皮圈不滑下,圆柱转动的角速度ω不能超过多少常用数学知识汇总一、三角函数公式 1.两角和公式 2.二倍角公式 3.半角公式 4.和差化积公式 5.积化和差公式 6.万能公式 7.平方关系 8.倒数关系 9.商数关系二、重要公式10sin lim 1x xx→= 2()10lim 1x x x e →+= 3)1n a o >=41n = 5lim arctan 2x x π→∞=6lim tan 2x arc x π→-∞=-7limarccot 0x x →∞= 8lim arccot x x π→-∞= 9lim 0x x e →-∞=10lim x x e →+∞=∞ 110lim 1x x x +→=三、下列常用等价无穷小关系0x → 四、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五、基本导数公式⑴()0c '= ⑵1x x μμμ-= ⑶()sin cos x x '= ⑷()cos sin x x '=- ⑸()2tan sec x x '= ⑹()2cot csc x x '=- ⑺()sec sec tan x x x '=⋅ ⑻()csc csc cot x x x '=-⋅ ⑼()x x e e '= ⑽()ln x x a a a '= ⑾()1ln x x'= ⑿()1log ln x a x a '=⒀()arcsin x '= ⒁()arccos x '= ⒂()21arctan 1x x '=+ ⒃()21arccot 1x x '=-+⒄()1x '=⒅'=八、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⑴()0d c = ⑵()1d x x dx μμμ-= ⑶()sin cos d x xdx = ⑷()cos sin d x xdx =- ⑸()2tan sec d x xdx = ⑹()2cot csc d x xdx =- ⑺()sec sec tan d x x xdx =⋅ ⑻()csc csc cot d x x xdx =-⋅ ⑼()x x d e e dx = ⑽()ln x x d a a adx = ⑾()1ln d x dx x= ⑿()1log ln x a d dx x a =⒀()arcsin d x =⒁()arccos d x = ⒂()21arctan 1d x dx x =+ ⒃()21arccot 1d x dx x=-+ 九、微分运算法则⑴()d u v du dv ±=± ⑵()d cu cdu =⑶()d uv vdu udv =+ ⑷2u vdu udvd v v -⎛⎫=⎪⎝⎭ 十、基本积分公式⑴kdx kx c =+⎰ ⑵11x x dx c μμμ+=++⎰ ⑶ln dxx c x=+⎰ ⑷ln xxa a dx c a=+⎰ ⑸x x e dx e c =+⎰ ⑹cos sin xdx x c =+⎰ ⑺sin cos xdx x c =-+⎰ ⑻221sec tan cos dx xdx x c x==+⎰⎰ ⑼221csc cot sin xdx x c x ==-+⎰⎰ ⑽21arctan 1dx x c x=++⎰ ⑾arcsin x c =+。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目录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知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5)第一讲力的处理 (13)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15)第三讲习题课 (16)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21)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24)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24)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25)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35)第三部分运动学 (3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5)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37)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40)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40)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2)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52)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2)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5)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70)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70)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70)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75)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86)第七部分热学 (86)一、分子动理论 (87)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89)三、理想气体 (91)四、相变 (98)五、固体和液体 (102)第八部分静电场 (10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4)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107)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120)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20)第十部分磁场 (13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34)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38)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46)第一讲、基本定律 (146)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5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5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57)第一节黑体辐射 (158)第二节光电效应 (161)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68)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72)第0部分绪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理论基础(2013年开始实行)说明:.本次拟修改的部分用楷黑体字表示,新补充的内容将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则表示原属预赛考查内容,在本次修改中建议改成复赛、决赛考查的内容。

(完整版)高中物理竞赛中的高等数学

(完整版)高中物理竞赛中的高等数学

高中物理竞赛中的高等数学一、微积分初步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规律,因此经常遇到的物理量大多数是变量,而要研究的正是一些变量彼此间的联系.这样,微积分这个数学工具就成为必要的了.考虑到,读者在学习基础物理课时若能较早地掌握一些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对于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在这里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微积分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方法,在讲述方法上不求严格和完整,而是较多地借助于直观并密切地结合物理课的需要.至于更系统和更深入地掌握微积分的知识和方法,可在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去完成. §1.函数及其图形1.1 函数 自变量和因变量 绝对常量和任意常量在数学中函数的功能是这样定义的: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x 和y ,如果每当变量x 取定了某个数值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就可以确定y 的对应值,那么称y 是x 的函数,并记作:y =f (x ),(A .1);其中x 叫做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f 是一个函数记号,它表示y 和x 数值的对应关系.有时把y =f (x )也记作y =y (x ).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中遇到几个不同形式的函数,也可以用其它字母作为函数记号,如ϕ(x )、ψ(x )等等.①常见的函数可以用公式来表达,例如()32y f x x ==+,212ax bx +,c x,cos2x π,ln x ,x e 等等.在函数的表达式中,除变量外,还往往包含一些不变的量,如上面出现的13 2 2e π、、、、和a b c 、、等,它们叫做常量;常量有两类:一类如13 2 2e π、、、、等,它们在一切问题中出现时数值都是确定不变的,这类常量叫做绝对常量;另一类如a 、b 、c 等,它们的数值需要在具体问题中具体给定,这类常量叫做任意常量.在数学中经常用拉丁字母中最前面几个(如a 、b 、c )代表任意常量,最后面几个(x 、y 、z )代表变量.当y =f (x )的具体形式给定后,就可以确定与自变量的任一特定值x 0相对应的函数值f (x 0).例如: (1)若y =f (x )=3+2x ,则当x =-2时y =f (-2)=3+2×(-2)=-1.一般地说,当x =x 0时,y =f (x 0)=3+2x 0.(2)若()cy f x x==,则当0x x =时,00()c f x x =.1.2 函数的图形在解析几何学和物理学中经常用平面上的曲线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方法对于直观地了解一个函数的特征是很有帮助的.作图的办法是先在平面上取一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自变量x ,纵轴代表因变量(函数值)y =f (x ).这样一来,把坐标为(x ,y )且满足函数关系y =f (x )的那些点连接起来的轨迹就构成一条曲线,它描绘出函数的面貌.图A -1便是上面举的第一个例子y =f (x )=3+2x 的图形,其中P 1,P 2,P 3,P 4,P 5各点的坐标分别为:(-2,-1)、(-1,1)、(0,3)、(1,5)、(2,7),各点连接成一根直线.图A -2是第二个例子()cy f x x==的图形,其中P 1,P 2,P 3,P 4,P 5各点的坐标分别为:1(,4)4c 、1(,2)2c 、(1,)c 、(2,)2c 、(4,)4c ,各点连接成双曲线的一支.1.3 物理学中函数的实例反映任何一个物理规律的公式都是表达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下面举几个例子. (1)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s 0+vt .(A .2)此式表达了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位置s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在这里t 相当于自变量x ,s 相当于因变量y ,s 是t 的函数.因此记作:s =s (t )=s 0+vt ,(A .3)式中初始位置s 0和速度v 是任意常量,s 0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有关,v 对于每个匀速直线运动有一定的值,但对于不同的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取不同的值.图A -3是这个函数的图形,它是一根倾斜的直线.易知它的斜率等于v .(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20012s s v t at =++,(A .4),v =v 0+at .(A .5)两式中s 和v 是因变量,它们都是自变量t 的函数,因此记作:2001()2s s t s v t at ==++,(A .6),v =v (t )=v 0+at ,(A .7)图A -4a 、4b 分别是两个函数的图形,其中一个是抛物线,一个是直线.(A .6)和(A .7)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公式,式中初始位置s 0、初速v 0和加速度a 都是任意常量,它们的数值要根据讨论的问题来具体化.例如在讨论自由落体问题时,若把坐标原点选择在开始运动的地方,则s 0=0,v 0=0,a =g ≈9.8M /s 2,这时(A .6)和(A .7)式具有如下形式:21()2s s t gt ==,(A .8);v =v (t )=gt .(A .9);这里的g 可看作是绝对常量,式中不再有任意常量了.(3)玻意耳定律:PV =C .(A .10)上式表达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 和体积V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中的C 是任意常量.可以选择V 为自变量,P 为因变量,这样,(A .10)式就可写作:()CP P V V==,(A .11)它的图形和图A -2是一样的,只不过图中的x 、y 应换成V 、P .在(A .10)式中也可以选择P 为自变量,V 为因变量,这样它就应写成:()CV V P P==,(A .12) 由此可见,在一个公式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往往是相对的. (4)欧姆定律:U IR =.(A .13)当讨论一段导线中的电流I 这样随着外加电压U 而改变的问题时,U 是自变量,I 是因变量,R 是常量.这时,(A .13)式应写作:()UI I U R==,(A .14);即I 与U 成正比. 应当指出,任意常量与变量之间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例如,当讨论串联电路中电压在各电阻元件上分配问题时,由于通过各元件的电流是一样的,(A .13)式中的电流I 成了常量,而R 是自变量,U 是因变量.于是U =U (R )=IR ,(A .15)即U 与R 成正比.但是当讨论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各分支里的分配问题时,由于各分支两端具有共同的电压,(A .13)式中的U 就成了常量,而R 为自变量,I 是因变量,于是:()UI I R R==,(A .16)即I 与R 成反比.总之,每个物理公式都反映了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但是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哪些是常量,有时公式本身反映不出来,需要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来具体分析. §2.导数2.1 极限若当自变量x 无限趋近某一数值x 0(记作x →x 0)时,函数f (x )的数值无限趋近某一确定的数值a ,则a 叫做x →x 0时函数f (x )的极限值,并记作:0lim ()x x f x a →=,(A .17)(A .17)式中的“lim ”是英语“limit (极限)”一词的缩写,(A .17)式读作“当x 趋近x 0时,f (x )的极限值等于a ”.极限是微积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它涉及的问题面很广.这里不企图给“极限”这个概念下一个普遍而严格的定义,只通过一个特例来说明它的意义.考虑下面这个函数:232()1x x y f x x --==-,(A .18),这里除x =1外,计算任何其它地方的函数值都是没有困难的.例如当0x =时,(0)2f =,当2x =,(2)8f =,等等.但是若问x =1时函数值f (1)=?,就会发现,这时(A .18)式的分子和分母都等于0,即0(1)0f =!用0去除以0,一般地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表达式(A .18)没有直接给出f (1),但给出了x 无论如何接近1时的函数值来.下表列出了当x 的值从小于1和大于1两方面趋于1时f (x )值的变化情况:从上表看,x →1时f (x )的极限值. 其实计算f (x )值的极限无需这样麻烦,只要将(A .18)式的分子作因式分解:3x 2-x -2=(3x +2)(x -1),并在x ≠1的情况下从分子和分母中将因式(x -1)消去:(32)(1)()3 2 (1)1x x y f x x x x +-===+≠-;即可看出:x 趋于1时,函数f (x )的数值趋于:3×1+2=5.所以根据函数极限的定义,21132lim ()lim51x x x x f x x →→--==-. 2.2 几个物理学中的实例 (1)瞬时速度当一个物体作任意直线运动时,它的位置可用它到某个坐标原点O 的距离s 来描述.在运动过程中s 是随时间t 变化的,也就是说,s 是t 的函数:s =s (t ).函数s (t )表示的是这个物体什么时刻到达什么地方.形象一些说,假如物体是一列火车,则函数s (t )就是它的一张“旅行时刻表”.但是,在实际中往往不满足于一张“时刻表”,还需要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即速度或速率的概念.例如,当车辆驶过繁华的街道或桥梁时,为了安全,对它的速率就要有一定的限制;一个上抛体(如高射炮弹)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也与它的初始速率有关,等等.为了建立速率的概念,就要研究在一段时间间隔里物体位置的改变情况.假设考虑的是从t =t 0到t =t 1的一段时间间隔,则这间隔的大小为:△t =t 1-t 0.根据s 和t 的函数关系s (t )可知,在t 0和t 1=t 0+△t 两个时刻,s 的数值分别为s (t 0)和s (t 1)=s (t 0+△t ),即在t 0到t 1这段时间间隔里s 改变了:△s =s (t 1)-s (t 0)=s (t 0+△t )-s (t 0).在同样大小的时间间隔△t 里,若s 的改变量△s 小,就表明物体运动得慢, 所以就把s ∆与t ∆之比st∆∆叫做这段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率,用v 来表示,则00()()s t t s t s v t t+∆-∆==∆∆,(A .19),举例说明如下.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A .4)式有2000001()2s t s v t at =++和2000001()()()2s t t s v t t a t t +∆=++∆++∆,22200000000000000111[()()]()()()()()12222s v t t a t t s v t at v at t a t s t t s t v v at a t t t t ++∆++∆-+++∆+∆+∆-====++∆∆∆∆;平均速率s v t ∆=∆反映了物体在一段时间间隔内运动的快慢,除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情况外,st∆∆的数值或多或少与t ∆的大小有关;t ∆取得越短,s t ∆∆就越能反映出物体在0t t =时刻运动的快慢;通常就把0t ∆→时st∆∆的极限值叫做物体在t =t 0时刻的瞬时速率v ,即0000()()lim lim t t s t t s t sv t t ∆→∆→+∆-∆==∆∆,(A .20)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0000001lim lim()2t t s v v at a t v at t ∆→∆→∆==++∆=+∆. 这就是熟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率公式(A .5).(2)瞬时加速度一般地说,瞬时速度或瞬时速率v 也是t 的函数:v =v (t ).但是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只有速度和速率的概念还不够,还需要知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即需要建立“加速度”的概念.平均加速度a 和瞬时加速度a 概念的建立与v 和v 的建立类似.在直线运动中,首先取一段时间间隔t 0到t 1,根据瞬时速率v 和时间t 的函数关系v (t )可知,在t =t 0和t =t 1两时刻的瞬时速率分别为v (t 0)和v (t 1)=v (t 0+△t ),因此在t 0到t 1这段时间间隔里v 改变了△v =v (t 0+△t )-v (t 0).通常把v t∆∆叫做这段时间间隔里的平均加速度,记作a ;00()()v t t v t v a t t +∆-∆==∆∆,(A .21) 举例来说,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A .5)式有000()v t v at =+,000()()v t t v a t t +∆=++∆.所以平均加速度为000000()()[()]()v t t v t v a t t v at v a a t t t+∆-++∆-+∆====∆∆∆(常数). 对于一般的变速运动,a 也是与t ∆有关的,这时为了反映出某一时刻速度变化的快慢,就需要取vt∆∆在0t ∆→时的极限,这就是物体在t =t 0时刻的瞬时加速度a :0000()()lim lim t t v t t v t va t t∆→∆→+∆-∆==∆∆,(A .22)(3)应用举例水渠的坡度任何排灌水渠的两端都有一定的高度差,这样才能使水流动.为简单起见,假设水渠是直的,这时可以把x 坐标轴取为逆水渠走向的方向(见图A -5),于是各处渠底的高度h 便是x 的函数:h =h (x ).知道了这个函数,就可以计算任意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在修建水渠的时候,人们经常运用“坡度”的概念.譬如说,若逆水渠而上,渠底在100m 的距离内升高了20cm ,人们就说这水渠的坡度是0.221001000m m =,因此所谓坡度,就是指单位长度内的高度差,它的大小反映着高度随长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如果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要取一段水渠,设它的两端的坐标分别为x 0和x 1,于是这段水渠的长度为:△x =x 1-x 0.根据h 和x 的函数关系h (x )可知,在x 0和x 1=x 0+△x 两地h 的数值分别为h (x 0)和h (x 1)=h (x 0+△x ),所以在△x 这段长度内h 改变了:△h =h (x 0+△x )-h (x 0).根据上述坡度的定义,这段水渠的平均坡度为:00()()h x x h x h k x x+∆-∆==∆∆,(A .23) 前面所举例子,△x 采用了100米的数值.实际上在100米的范围内,水渠的坡度可能各处不同.为了更细致地把水渠在各处的坡度反映出来,应当取更小的长度间隔x ∆,x ∆取得越小,hx∆∆就越能精确反映出x =x 0处的坡度.所以在x =x 0处的坡度k 应是0x ∆→时的平均坡度k 的极限值,即0000()()lim lim x x h x x h x hk x x∆→∆→+∆-∆==∆∆,(A .24)2.3 函数的变化率——导数前面举了三个例子,在前两个例子中自变量都是t ,第三个例子中自变量是x .这三个例子都表明,在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除了它们数值上“静态的”对应关系外,往往还需要有“运动”或“变化”的观点,着眼于研究函数变化的趋势、增减的快慢,即函数的“变化率”概念.当变量由一个数值变到另一个数值时,后者减去前者,叫做这个变量的增量.增量,通常用代表变量的字母前面加个“△”来表示.例如,当自变量x 的数值由x 0变到x 1时,其增量就是△x ≡x 1-x 0.(A .25)与此对应.因变量y 的数值将由y 0=f (x 0)变到y 1=f (x 1),它的增量为△y ≡y 1-y 0=f (x 1)-f (x 0)=f (x 0+△x )-f (x 0).(A .26)应当指出,增量是可正可负的,负增量代表变量减少.增量比00()()f x x f x y x x+∆-∆=∆∆,(A .27) 可以叫做函数在x =x 0到x =x 0+△x 这一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它在△x →0时的极限值叫做函数y =f (x )对x 的导数或微商,记作y ′或f ′(x ),0000()()()lim lim x x f x x f x yy f x x x∆→∆→+∆-∆''===∆∆,(A .28)除y '或()f x '外,导数或微商还常常写作dy dx 、df dx 、d dx等其它形式.导数与增量不同,它代表函数在一点的性质,即在该点的变化率.应当指出,函数f (x )的导数f ′(x )本身也是x 的一个函数,因此可以再取它对x 的导数,这叫做函数y =f (x )的二阶导数,记作y ''、()f x ''、22d y dx等;22()()()d y d dy dy f x f x dx dx dx dx '''''====,(A .29) 据此类推,则不难定义出高阶的导数来.有了导数的概念,前面的几个实例中的物理量就可表示为:瞬时速率:ds v dt =,(A .30);瞬时加速度:22dv d sa dt dt==,(A .31);水渠坡度:dh k dx =,(A .32).2.4 导数的几何意义在几何中切线的概念也是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上的.如图A -6所示,为了确定曲线在P 0点的切线,先在曲线上P 0附近选另一点P 1,并设想P 1点沿着曲线向P 0点靠拢.P 0P 1的联线是曲线的一条割线,它的方向可用这直线与横坐标轴的夹角α来描述.从图上不难看出,P 1点愈靠近P 0点,α角就愈接近一个确定的值α0,当P 1点完全和P 0点重合的时候,割线P 0P 1变成切线P 0T ,α的极限值α0就是切线与横轴的夹角.在解析几何中,把一条直线与横坐标轴夹角的正切tan α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为正时表示α是锐角,从左到右直线是上坡的(见图A -7a );斜率为负时表示α是钝角,从左到右直线是下坡的(见图A -7b ).现在来研究图A -6中割线P 0P 1和切线P 0T 的斜率.设P 0和P 1的坐标分别为(x 0,y 0)和(x 0+△x ,y 0+△y ),以割线P 0P 1为斜边作一直角三角形△P 0P 1M ,它的水平边P 0M 的长度为△x ,竖直边MP 1的长度为△y ,因此这条割线的斜率为:10tan MP y P M xα∆==∆. 如果图A -6中的曲线代表函数y =f (x ),则割线P 0P 1的斜率就等于函数在 0x x =附近的增量比yx∆∆,切线0PT 的低斜率0tan α是10P P →时,割线P 0P 1斜率的极限值,即10100tan lim tan lim ()P P P P yf x xαα→→∆'===∆;所以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3.导数的运算在上节里只给出了导数的定义,本节将给出以下一些公式和定理,利用它们可以把常见函数的导数求出来.3.1 基本函数的导数公式(1)y =f (x )=C (常量):00()()()lim lim 0x x f x x f x C C y f x x x ∆→∆→+∆--''====∆∆; (2)y =f (x )=x :000()()()()lim lim lim 1x x x f x x f x x x x x y f x x xx ∆→∆→∆→+∆-+∆-∆''=====∆∆∆; (3)y =f (x )=x 2:22000()()()()limlim lim(2)2x x x f x x f x x x x y f x x x x x x∆→∆→∆→+∆-+∆-''====+∆=∆∆; (4)y =f (x )=x 3:33222000()()()()limlim lim[33()]3x x x f x x f x x x x y f x x x x x x x x∆→∆→∆→+∆-+∆-''====+∆+∆=∆∆; (5)y =f (x )=1x :0()()()lim x f x x f x y f x x ∆→+∆-''===∆011lim x x x x x∆→-+∆=∆ 200()11lim lim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6)y =f (x )000()()()limlim x x x f x x f x y f x x ∆→∆→∆→+∆-''====∆limlimx x ∆→∆→===上面推导的结果可以归纳成一个普遍公式:当ny x =时,1n n dx y nx dx-'==,(n 为任何数),(A .33). 例如:当1n =时,()y f x x ==,1dxy dx '==; 当2n =时,2()y f x x ==,22dx y x dx '==; 当3n =时,3()y f x x ==,323dx y x dx '==; 当1n =-时,11()y f x x x -===,2211()(1)d y x dx x x-'==-=-;当12n =时,12()y f x x ===1212y x -'===利用(A .33)式还可以计算其它幂函数的导数(见表A -2).除了幂函数n x 外,物理学中常见的基本函数还有三角函数、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现在只给出这些函数的导数公式(见表A -2)而不推导,解题时可以直接引用.3.2 有关导数运算的几个定理定理一:[()()]d du dvu x v x dx dx dx ±=±,(A .34). 证明:00[()()]lim lim[]x x d u v u v du dvu x v x dx x x x dx dx∆→∆→∆±∆∆∆±==±=±∆∆∆. 定理二:[()()]()()d du dvu x v x v x u x dx dx dx ⋅=+,(A .35).证明:00[()][()]u(x)v(x)v()()[()()]lim lim x x d u x u v x v x u u x v u vu x v x dx x x∆→∆→+∆+∆-∆+∆+∆∆⋅==∆∆ 0lim[()()]()()x u v du dvv x u x v x u x x x dx dx∆→∆∆=+=+∆∆.定理三:2()()()[]()[()]du dv v x u x d u x dx dx dx v x v x -=,(A .36).证明:000()()()[()]()[()]()()()()()[]lim lim lim()[()]()[()]()x x x u x u u x d u x u x u v x v x v u x v x u u x v v x v v x dx v x x v x v v x xv x v v x x ∆→∆→∆→+∆-+∆-+∆∆-∆+∆===∆+∆∆+∆∆ 20()()()()lim [()]()[()]x u v du dv v x u x v x u x x x dx dx v x v v x v x ∆→∆∆--∆∆==+∆. 定理四:[()]d du dvu v x dx dv dx=⋅,(A .37). 证明:00[()][()]()()[()]lim lim[]x x d u v x x u v x u v v v v v u v x dx x v x ∆→∆→+∆-+∆-∆==⋅∆∆∆00()()lim[]lim[]x x u v v v v v du dvv x dv dx∆→∆→+∆-∆=⋅=⋅∆∆ 例1.求22y x a =±(a 为常量)的导数.解:22202dy dx da x x dx dx dx=±=±=. 例2.求ln x y a =(a 为常量)的导数. 解:ln ln 110dy d x d a dx dx dx x x=-=-=. 例3.求2y ax =(a 为常量)的导数. 解:222022dy da dx x a x a x ax dx dx dx=⋅+⋅=⋅+⋅=. 例4.求2x y x e =的导数. 解:22222(2)xx x x x dy dx de e x x e x e x x e dx dx dx=+=⋅+⋅=+. 例5.求23251x y x -=+的导数.解:2222222(32)(51)(51)(32)6(51)(32)515610(51)(51)(51)d x d x x x dy x x x x x dx dx dx x x x -++--⋅+--⋅++===+++. 例6.求tan y x =的导数.解:2222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1(tan )()sec cos cos cos cos d x d x x xdy d d x x x x x dx dx x xdx dx dx x x x x -⋅-⋅-======. 例7.求cos()y ax b =+(a 、b 为常量)的导数.解:令v ax b =+,()cos y u v v ==,则(sin )sin()dy du dvv a a ax b dx dv dx=⋅=-⋅=-+.例8.求y =解:令21v x =-,()y u v ==2dy du dv x dx dv dx =⋅=例9.求22ax y x e -=(a 为常量)的导数.解:令v u e =,2v ax =-,则2222222(2)2(1)v ax dy dx du dvu x xu x e ax x ax e dx dx dv dx-=+⋅=+⋅⋅-=- §4.微分和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4.1 微分自变量的微分,就是它的任意一个无限小的增量△x .用dx 代表x 的微分,则dx =△x .(A .38)一函数y =f (x )的导数f ′(x )乘以自变量的微分dx 即为该函数的微分,用dy 或df (x )表示,即dy =df (x )=f ′(x )dx ,(A .39) 所以()dyf x dx'=,(A .40)在之前曾把导数写成dydx的形式,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引入的.当时它虽然表面上具有分数的形式,但在运算时并不象普通分数那样可以拆成“分子”和“分母”两部分.在引入微分的概念之后,就可把导数看成微分dy 与dx 之商(所谓“微商”),即一个真正的分数了.把导数写成分数形式,常常是很方便的,例如,把上节定理四(A .37)式的左端[()]d u v x dx 简写成du dx,则该式化为du du dvdx dv dx =⋅;此公式从形式上看和分数运算法则一致,很便于记忆.下面看微分的几何意义.图A -8是任一函数y =f (x )的图形,P 0(x 0,y 0)和P 1(x 0+△x ,y0+△y )是曲线上两个邻近的点,P 0T 是通过P 0的切线.直角三角形△P 0MP 1的水平边0P M x =∆,竖直边1MP y =∆(见图8A -).设0PT 与1MP 的交点为N ,则0tan MNMNNP M xPM ∠==∆,但0tan NP M ∠为切线P 0T 的斜率,它等于x =x 0处的导数f ′(x 0),因此00()tan dy f x x NP M x MN '=∆=∠⋅∆=.所以微分dy 在几何图形上相当于线段MN 的长度,它和增量1y MP ∆=相差1NP 一段长;从上一节计算导数时取极限的过程可以看出,dy 是y ∆中正比于x ∆的那一部分,而1NP 则是正比于(△x )2以及△x 更高幂次的各项之和[例如对于函数y =f (x )=x 3,△y =3x 2△x +3x (△x )2+(△)3,而d y =f ′(x )△x =3x 2△x ].当△x 很小时,(△x )2、(△x )3、…比△x 小得多,1NP 也就比dy 小得多,所以可以把微分dy 叫做增量y ∆中的线性主部.也就是说,若函数在x =x 0的地方像线性函数那样增长,则它的增量就是dy .4.2幂函数的展开已知一个函数f (x )在x =x 0一点的数值f (x 0),如何求得其附近的点x =x 0+△x 处的函数值f (x )=f (x 0+△x )? 若f (x )为x 的幂函数n x ,可以利用牛顿的二项式定理:23000000000(1)(1)(2)()()[1()]()[1()]()[1()()()]2!3!n n nn n x x x n n x n n n x f x x x x x f x f x n x x x x x ∆∆∆-∆--∆==+∆=+=+=++++⋅⋅⋅000(1)(1)()()!nmm n n n m x f x m x =-⋅⋅⋅-+∆=∑,(A .41)此式适用于任何n (整数、非整数、正数、负数等等).若n 为正整数,则上式中的级数在M =n 的地方截断,余下的项自动为0,否则上式为无穷级数.不过当△x <<x 0时,后面的项越来越小,只需保留有限多项就足够精确了.不要以为数学表达式越精确越好.如图A -9中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 ,若将B 点竖直向上提高一个很小的距离a (a <<l)到达B ′,问AB ′之间的距离比AB 增加了多少?利用勾股定理易得距离的增加量为22l l a l ∆=+-.这是个精确的公式,但没有给出一个鲜明的印象,究竟△l 是随a 怎样变化的?若用二项式定理将它展开,只保留到最低级的非0项,则有12222221[1()1]{[1()]1}[1()1]()222a a a l a a l l l l l l l l l∆=+=+-=++⋅⋅⋅-≈=,即△l 是正比于a平方增长的,属二级小量.这种用幂级数展开来分析主要变化趋势的办法,在物理学里是经常用到的.4.3泰勒展开非幂函数(譬如s in x 、e x )如何作幂级数展开?这要用泰勒(Taylor)展开. 下面用一种不太严格,但简单明了的办法将它导出.假设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增量△f =f (x )-f (x 0)能够展成△x =x -x 0的幂级数:001()()()mm m f x f x a x x ∞=-=-∑,(A .42)则通过逐项求导可得101()()m m m f x ma x x ∞-='=-∑;当x →x 0时,m >1的项都趋于0,于是有f ′(x 0)=a 1;再次求导,得202()(1)()m m m f x m m a x x ∞-=''=--∑,当x →x 0时,m >2的项都趋于0,于是有f (x 0)=2a 2;如此类推,一般地说,对于M阶导数有()0()!M M fx M a =;于是(A .42)式可以写为:()000()()()()!m m m Mf x f x f x x x m ∞=-=-∑,(A .43).若定义第0阶导数f (0)(x )就是函数f (x )本身,则上式还可进一步简写为:()000()()()!m m m f x f x x x m ∞==-∑,(A .44). 上述(A .43)或(A .44)式称为泰勒展开式,它在物理学中是非常有用的公式. 下面在表A -3中给出几个常见函数在x 0=0或1处的泰勒展开式.函数 展开式收敛范围12(1)x ± 234111113113512242462468x x x x ⋅⋅⋅⋅⋅⋅±-±-±⋅⋅⋅⋅⋅⋅⋅⋅⋅1x ≤ 32(1)x ± 234331311311312242462468x x x x ⋅⋅⋅⋅⋅⋅±+±+±⋅⋅⋅⋅⋅⋅⋅⋅⋅ 1x ≤52(1)x ± 234553531531112242462468x x x x ⋅⋅⋅⋅⋅⋅±+±+±⋅⋅⋅⋅⋅⋅⋅⋅⋅ 1x ≤ 12(1)x -± 234113135135712242462468x x x x ⋅⋅⋅⋅⋅⋅±+±+±⋅⋅⋅⋅⋅⋅⋅⋅⋅ 1x <32(1)x -± 234335357357912242462468x x x x ⋅⋅⋅⋅⋅⋅±+±+±⋅⋅⋅⋅⋅⋅⋅⋅⋅ 1x < 52(1)x -±2345575795791112242462468x x x x ⋅⋅⋅⋅⋅⋅±+±+±⋅⋅⋅⋅⋅⋅⋅⋅⋅ 1x <1(1)x -±2341x x x x ±+±+±⋅⋅⋅1x < 2(1)x -±23412345x x x x ±+±+±⋅⋅⋅1x < sin x3573!5!7!x x x x -+-+⋅⋅⋅ x <∞ cos x24612!4!6!x x x -+-+⋅⋅⋅ x <∞ tan x 35791217623153152835x x x x x +++++⋅⋅⋅ x <∞x e 23411!2!3!4!x x x x +++++⋅⋅⋅ x <∞ln(1)x + 234234x x x x -+-+⋅⋅⋅11x -<≤ ln(1)x -234()234x x x x -++++⋅⋅⋅11x -≤<§55.1几个物理中的实例 (1)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大家都熟悉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若物体的速率是v ,则它在t a 到t b 一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路程是s =v (t b -t a ),(A .45).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来说,物体的速率v 是时间的函数:v =v (t ),函数的图形是一条曲线(见图A -10a ),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情况下,它才是一条直线(参见图A -4b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A .45)式已不适用.但是,可以把t =t a 到t =t b 这段时间间隔分割成许多小段,当小段足够短时,在每小段时间内的速率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不变的.这样一来,物体在每小段时间里走过的路程都可以按照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计算,然后把各小段时间里走过的路程都加起来,就得到t a 到t b 这段时间里走过的总路程.设时间间隔(t b -t a )被t =t 1(=t a )、t 2、t 3、…、t n 、t b 分割成n 小段,每小段时间间隔都是△t ,则在t 1、t 2、t 3、…、t n 各时刻速率分别是v (t 1)、v (t 2)、v (t 3)、…、v (t n ).若把各小段时间的速率v 看成是不变的,则按照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物体在这些小段时间走过的路程分等于v (t 1)△t 、v (t 2)△t 、v (t 3)△t 、…、v (t n )△t .于是,在整个(t b -t a )这段时间里的总路程是1231()()()()()nn i i s v t t v t t v t t v t t v t t ==∆+∆+∆+⋅⋅⋅+∆=∆∑,(A .46).现在再看看上式的几何意义.在函数v =v (t )的图形中,通过t =t 1、t 2、t 3、…、t n 各点垂线的高度分别是v (t 1)、v (t 2)、v (t 3)、…、v (t n )(见图A -10b ),所以v (t 1)△t 、v (t 2)△t 、v (t 3)△t 、…、v (t n )△t 就分别是图中那些狭长矩形的面积,而1()ni i v t t=∆∑则是所有这些矩形面积的总和,即图中画了斜线的阶梯状图形的面积.在上面的计算中,把各小段时间△t 里的速率v 看做是不变的,实际上在每小段时间里v 多少还是有些变化的,所以上面的计算并不精确.要使计算精确,就需要把小段的数目n 加大,同时所有小段的△t 缩短(见图A -10c ).△t 越短,在各小段里v 就改变得越少,把各小段里的运动看成匀速运动也就越接近实际情况.所以要严格地计算变速运动的路程s ,就应对(A .46)式取n →∞、△t →0的极限,即01lim ()ni t i n s v t t ∆→=→∞=∆∑,(A .47). 当n 越来越大,△t 越来越小的时候,图A -10中的阶梯状图形的面积就越来越接近v (t )曲线下面的面积(图A -10d).所以(A .47)式中的极限值等于(t b -t a )区间内v (t )曲线下的面积.总之,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一段时间间隔(t b -t a )里走过的路程要用(A .47)式来计算,这个极限值的几何意义相当于这区间内v (t )曲线下的面积. (2)变力的功当力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时,在物体由位置s =s a 移到s =s b 的过程中,恒力F 对它所作的功为:A =F (s b -s a )(A .48);若力F 是随位置变化的,即F 是s 的函数:F =F (s ),则不能运用(A .48)式来计算力F 的功.此时,也需要象计算变速运动的路程那样,把(s b -s a )这段距离分割成n 个长度为△s 的小段(见图A -11):并把各小段内力F 的数值近似看成是恒定的,用恒力作功的公式计算出每小段路程△s 上的功,然后加起来取n →∞、△s →0的极限值.具体地说,设力F 在各小段路程内的数值分别为F (s 1)、F (s 2)、F (s 3)、…、F (s n ),则在各小段路程上力F 所作的功分别为F (s 1)△s 、F (s 2)△s 、F (s 3)△s 、…、F (s n )△s ,在(s b -s a )整段路程上力F 的总功A 就近似地等于1()ni i F s s =∆∑;因为实际上在每一小段路程上加F 都是变化的,所以严格地计算,还应取n →∞、△s →0的极值,即01lim ()ni t i n A F s s ∆→=→∞=∆∑,(A .49).同上例,这极限值应是(s b -s a )区间内F (s )下面的面积(见图A -12).5.2定积分以上两个例子表明,许多物理问题中需要计算象(A .47)和(A .49)式中给出的那类极限值.概括起来说,就是要解决如下的数学问题:给定一个函数f (x ),用x =x 1(=a )、x 2、x 3、…、x n 、b 把自变量x 在(b -a )区间内的数值分成n 小段,设每小段的大小为△x ,求n →∞、△x →0时1()ni i f x x =∆∑的极限;通常把这类形式的极限用符号()ba f x dx ⎰来表示,即01()lim ()nbi ax i n f x dx f x x ∆→=→∞=∆∑⎰,(A .50);()baf x dx ⎰叫做x a =到x b =区间内()f x 对x 的定积分,()f x 叫做被积函数,b 和a 分别叫做定积分的上限和下限.用定积分的符号来表示,(A .47)和(A .49)式可分别写为()b at t s v t dt =⎰,(A .51)、()bas s A F s ds =⎰,(A .52).在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A .51)里,自变量是t ,被积函数是v (t ),积分的上、下限分别是t b 和t a ;在变力作功的公式(A .52)里,自变量是s ,被积函数是F (s ),积分的上、下限分别是s b 和s a .求任意函数定积分的办法有赖于下面关于定积分的基本定理:若被积函数f (x )是某个函数Ф(x )的导数,即f (x )=Ф′(x ),则在x =a 到x =b 区间内f (x )对x 的定积分等于Ф(x )在这区间内的增量,即()()()ba f x dxb a =Φ-Φ⎰,(A .53).下面来证明上述定理.在a ≤x ≤b 区间内任选一点x i ,首先考虑Ф(x )在x =x i 到x =x i +△x =x i+1区间的增量△Ф(x i )=Ф(x i+1)-Ф(x i ):()()i i x x x x ∆Φ∆Φ=⋅∆∆,当0x ∆→时,可用Ф(x )的导数()d x dx Φ'Φ=代替x∆Φ∆;但按照定理的前提,Ф′(x )=f (x ),故△Ф(x i )≈Ф′(x i )△x =f (x i )△x 式中≈表示“近似等于”,若取△x →0的极限,上式就是严格的等式.把a ≤x ≤b 区间分成n -1小段,每段长△x ;上式适用于每小段.根据积分的定义和上式,有:12112100()lim[()()()]lim[()()()]bn n ax x n n f x dx f x x f x x f x x x x x --∆→∆→→∞→∞=∆+∆+⋅⋅⋅+∆=∆Φ+∆Φ+⋅⋅⋅+∆Φ⎰2132110lim{[()()][()()][()()]}()()n n n x n x x x x x x x x -∆→→∞=Φ-Φ+Φ-Φ+⋅⋅⋅+Φ-Φ=Φ-Φ因x 1=a ,xn =b ,于是得(A .53)式,至此定理证毕.下面看看函数Ф(x )在f -x 图(见图A -13)中所表现的几何意义.如前所述,△Ф(x i )=Ф(x i+1)-Ф(x i )=f (x i )△x ,正是宽为△x 、高为()i i i f x x P =的一个矩形(即图13A -中的1i i i x x NP +)的面积.它和曲线段P i P i+1下面的梯形x i x i+1P i+1P i 的面积只是相差一小三角形P i NP i +1的面积.当△x →0时,可认为△Ф(x i )就是梯形x i x i+1P i+1P i 的面积.既然当x 由x i 变到x i+1时,Ф(x )的增量的几何意义是相应区间f -x 曲线下的面积,则Ф(x )本身的几何意义就是从原点O 到x 区间f -x 曲线下面的面积加上一个常量C =Ф(0).例如Ф(x i )的几何意义是图形Ox i P i P 0的面积加C ,Ф(x i +1)的几何意义是图形Ox i+1P i+1P 0的面积加C ,等等.这样,△Ф(x i )=Ф(x i+1)-Ф(x i )就是:(Ox i+1P i+1P 0的面积+C )-(Ox i P i P 0的面积+C )=x i x i+1P i+1P i 的面积,而Ф(b )-Ф(a )的几何意义是:(ObP b P 0的面积+C )-(OaP a P 0的面积+C )=abP b P a 的面积.它相当于定积分()ba f x dx ⎰的值.5.3不定积分及其运算在证明了上述定积分的基本定理之后,就可以着手解决积分的运算问题了.根据上述定理,只要求得函数Ф(x )的表达式,利用(A .53)式立即可以算出定积分()ba f x dx ⎰来,那么,给出了被积函数()f x 的表达式之后,怎样去求Ф(x )的表达式呢?上述定理说明,Ф′(x )=f (x ),所以这就相当于问f (x )是什么函数的导数.由此可见,积分运算是求导的逆运算.如果f (x )是Ф(x )的导数,可以称Ф(x )是f (x )的逆导数或原函数.求f (x )的定积分就可以归结为求它的逆导数或原函数.在上节里讲了一些求导数的公式和定理,常见的函数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法则把它们的导数求出来.然而求逆导数的问题却不像求导数那样容易,而需要靠判断和试探.例如,知道了Ф(x )=x 3的导数Ф′(x )=3x 2,也就知道了F (x )=3x 2的逆导数是Ф(x )=x 3;这时,如果要问函数f (x )=x 2的逆导数是什么,那么就不难想到,它的逆导数应该是x 3/3;这里要指出一点,即对于一个给定的函数f (x )来说,它的逆导数并不是唯一的.Ф1(x )=x 3/3是f (x )=x 2的逆导数,Ф2(x )=x 3/3+1和Ф3(x )=x 3/3-5也都是它的逆导数,因为Ф1′(x )、Ф2′(x )、Ф3′(x )都等于x 2.一般说来,在函数f (x )的某个逆导数Ф(x )上加一任意常量C ,仍旧是f (x )的逆导数.通常把一个函数f (x )的逆导数的通式Ф(x )+C 叫做它的不定积分,并记作()f x dx ⎰,于是()()f x dx x C =Φ+⎰,(A .54).因在不定积分中包含任意常量,它代表的不是个别函数,而是一组函数.。

高中物理竞赛中的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竞赛中的数学知识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知识一、重要函数 1. 指数函数2. 三角函数3. 反三角函数反正弦Arcsin x ,反余弦Arccos x ,反正切Arctan x ,反余切Arccot x 这些函数的统称,各自表示其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为x 的角。

二、数列、极限2. 等差数列: a n =a 1+(n-1)d ,前n 项和11(1)22n n a a n n S n na d +-==+ 3.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 n =a 1q(n-1),前n 项和11(1)(1)11n n n a a q a q S q q q--==≠-- 所有项和1(1)1n a S q q=<-4. 求和符号5.常用的等价无穷小为:当x →0时: sin x ~x ,tan x ~x ,arcsin x ~x ,arctan x ~x ,1-cos x ~221x , 11-+n x ~x n1。

(1+x)n =1+nx 等价无穷小可代换五、二项式定理1. 阶乘: n!=1×2×3×……×n2. 组合数:从m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n (n≤m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m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n 个元素的组合数3. 二项式定理即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sin (π+α)=-sin α cos (π+α)=-cos α tan (π+α)=tan α sin (π/2+α)=cos α cos (π/2+α)=—sin α tan (π/2+α)=-cot αsin()sin cos cos sin A B A B A B +=+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s A B A B A B -=- cos()cos cos sin sin A B A B A B +=- c o s ()c o sc o ss i n sA B A B A B -=+ sin 22sin cos A A A = 2222cos 2cos sin 12sin 2cos 1A A A A A =-=-=-22tan tan 21tan AA A=-sin2A =cos 2A =s i n t a n 21c o sA A A ==+ 和差化积公式sin sin 2sincos 22a b a b a b +-+=⋅ sin sin 2cos sin22a b a ba b +--=⋅ cos cos 2cos cos 22a b a b a b +-+=⋅ cos cos 2sin sin22a b a ba b +--=-⋅ ()sin tan tan cos cos a b a b a b++=⋅积化和差公式()()1sin sin cos cos 2a b a b a b =-+--⎡⎤⎣⎦ ()()1cos cos cos cos 2a b a b a b =++-⎡⎤⎣⎦()()1s i n c o s s i n s i n 2a b a b a b =++-⎡⎤⎣⎦ ()()1c o s s i n s i n s i n 2a b a b a b =+--⎡⎤⎣⎦ 万能公式22tan2sin 1tan 2aa a=+ 221tan 2cos 1tan 2a a a -=+ 22t a n2t a n 1t a n2aa a=-求导与微分一、导数的概念1.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⑴()0c '= ⑵1x xμμμ-= ⑶()sin cos x x '= ⑷()cos sin x x '=-2.导数的四则运算 (1))(])([x u c x u c '⋅='⋅; (2))()(])()([x v x u x v x u '+'='±;(3))()()()()]()([x v x u x v x u x v x u '⋅+'⋅'=⋅;(4))()()()()()()(2x v x v x u x v x u x v x u '-'='⎥⎦⎤⎢⎣⎡二、微分1.微分的概念设)(x f y =在0x 的某邻域内有定义,若在其中给0x 一改变量x ∆,相应的函数值的改变量y ∆可以表示为).0()(0)()(00→∆∆+∆=-∆+=∆x x x A x f x x f y其中A 与x ∆无关,则称)(x f 在0x 点可微,且称A x ∆为)(x f 在0x 点的微分,记为.0x A x x dfx x dy∆====x A ∆是函数改变量y ∆的线性主部.)(x f y =在0x 可微的充要条件是)(x f 在0x 可导,且)(00x x f x x dy ∆'==.当x x f =)(时,可得x dx ∆=,因此.)(,)(00dx x f dy dx x f x x dy'='==由此可以看出,微分的计算完全可以借助导数的计算来完成.(2)微分的几何意义 当x 由0x 变到x x ∆+0时,函数纵坐标的改变量为y ∆,此时过0x 点的切线的纵坐标的改变量为dy.如图2-1所示.当dy <y ∆时,切线在曲线下方,曲线为凹弧. 当dy >y ∆时,切线在曲线上方,曲线为凸弧.2.微分运算法则 设)(),(x v x u 可微,则)()()()()()()().()()()()]()([).()()]()([.0)(),())((2x v x dv x u x du x v x v x u dx du x v x dv x u x v x u d x du x du x v x u d c d x cdu x cu d -=+=⋅±=±==三、不定积分1.不定积分概念【定义】(不定积分) 函数f(x)的原函数的全体称为f(x)的不定积分,记作⎰dx x f )(.若F(x)是f(x)的一个原函数,则⎰+=)()()(是任意常数C Cx F dx x f2.不定积分的性质(1)积分运算与微分运算互为逆运算.()()⎰⎰⎰⎰+=+='==.)()()()(,)()()()(C x F x dF C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 x f dx x f dxd或或(2)⎰⎰≠=)0()()(k dx x f k dx x kf 常数(3)⎰⎰⎰±=±.)()()]()([dx x g dx x f dx x g x f3.基本积分公式kdx kx c =+⎰ 11x x dx c μμμ+=++⎰c o s s i n xd x x c=+⎰ sin cos xdx x c =-+⎰四、定积分【定义】(定积分) 函数)(x f 在区间[a,b ]上的定积分定义为∑⎰=→∆∆==ni iix baxf dx x f I 1)(lim)(ξ,【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若函数)(x f 在区间[a,b ]上连续,)(x F 是)(x f 在[a,b ]上的一个原函数,则)()()()(a F b F abx F dx x f ba-==⎰.上述公式也称为微积分基本定理,是计算定积分的基本公式.常用数学知识汇总一、三角函数公式 1.两角和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A B A B A B +=+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s A B A B A B -=- cos()cos cos sin sin A B A B A B +=- c o s ()c o sc o ss i n sA B A B A B -=+ tan tan tan()1tan tan A B A B A B ++=- tan tan tan()1tan tan A BA B A B --=+cot cot 1cot()cot cot A B A B B A ⋅-+=+ cot cot 1cot()cot cot A B A B B A ⋅+-=- 2.二倍角公式sin 22sin cos A A A = 2222cos 2cos sin 12sin 2cos 1A A A A A =-=-=- 22tan tan 21tan AA A=- 3.半角公式sin2A =cos 2A =sin tan21cos A A A ==+sin cot 21cos A A A==- 4.和差化积公式sin sin 2sincos 22a b a b a b +-+=⋅ sin sin 2cos sin22a b a ba b +--=⋅ cos cos 2cos cos 22a b a b a b +-+=⋅ cos cos 2sin sin22a b a ba b +--=-⋅ ()sin tan tan cos cos a b a b a b++=⋅5.积化和差公式()()1sin sin cos cos 2a b a b a b =-+--⎡⎤⎣⎦ ()()1cos cos cos cos 2a b a b a b =++-⎡⎤⎣⎦()()1s i n c o s s i n s i n 2a b a b a b =++-⎡⎤⎣⎦ ()()1c o s s i n s i n s i n 2a b a b a b =+--⎡⎤⎣⎦ 6.万能公式22tan2sin 1tan 2aa a=+ 221tan 2cos 1tan 2a a a -=+ 22t a n2t a n 1t a n2aa a=- 7.平方关系22sin cos 1x x += 22sec n 1x ta x -= 22csc cot 1x x -=8.倒数关系tan cot 1x x ⋅= sec cos 1x x ⋅= c sin 1cs x x ⋅=9.商数关系sin tan cos x x x =cos cot sin xx x= 二、重要公式(1)0sin lim 1x xx →= (2)()10lim 1x x x e →+= (3))1n a o >=(4)1n = (5)limarctan 2x x π→∞=(6)lim tan 2x arc x π→-∞=-(7)limarccot 0x x →∞= (8)lim arccot x x π→-∞= (9)lim 0xx e →-∞=(10)lim x x e →+∞=∞ (11)0lim 1xx x +→=三、下列常用等价无穷小关系(0x →)sin xx tan x x a r c s i n x x arctan xx 211c o s 2xx -()ln 1x x + 1x e x - 1l n x a x a - ()11x x ∂+-∂四、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u v u v '''±=± ()uv u v uv '''=+ 2u u v uv v v '''-⎛⎫= ⎪⎝⎭五、基本导数公式⑴()0c '= ⑵1x xμμμ-= ⑶()sin cos x x '=⑷()cos sin x x '=- ⑸()2tan sec x x '= ⑹()2cot csc x x '=- ⑺()sec sec tan x x x '=⋅ ⑻()csc csc cot x x x '=-⋅⑼()xxee'= ⑽()ln xxaaa '= ⑾()1ln x x'=⑿()1log ln xax a'=⒀()arcsin x '=⒁()arccos x '=⒂()21arctan 1x x '=+ ⒃()21arccot 1x x'=-+⒄()1x '=⒅'=八、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⑴()0d c = ⑵()1d xxdx μμμ-= ⑶()sin cos d x xdx =⑷()cos sin d x xdx =- ⑸()2tan sec d x xdx = ⑹()2cot csc d x xdx =-⑺()sec sec tan d x x xdx =⋅ ⑻()csc csc cot d x x xdx =-⋅ ⑼()x x d e e dx = ⑽()ln x x d a a adx = ⑾()1ln d x dx x= ⑿()1logln xad dx x a= ⒀()arcsin d x = ⒁()arccos d x =⒂()21arctan 1d x dx x =+ ⒃()21arccot 1d x dx x =-+ 九、微分运算法则⑴()d u v du dv ±=± ⑵()d cu cdu = ⑶()d uv vdu udv =+ ⑷2u vdu udvd v v -⎛⎫= ⎪⎝⎭十、基本积分公式⑴kdx kx c =+⎰ ⑵11x x dx c μμμ+=++⎰ ⑶ln dx x c x=+⎰ ⑷ln xxa a dx c a=+⎰ ⑸x x e dx e c =+⎰ ⑹cos sin xdx x c =+⎰ ⑺sin cos xdx x c =-+⎰⑻221sec tan cos dx xdx x c x ==+⎰⎰ ⑼221csc cot sin xdx x c x ==-+⎰⎰ ⑽21arctan 1dx x c x=++⎰ ⑾arcsin x c =+。

拓展第一讲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基础

拓展第一讲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基础

第一讲物理竞赛中的数学基础一、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又叫毕氏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边长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

据考证,人类对这条定理的认识,少说也超过4000 年!又据记载,现时世上一共有超过300 个对这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主要应用是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应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距离。

我们已经学过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也就是说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最短路线是两点之间的线段。

但在立体图形中不同的侧面上两点之间,曲面上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如何解决,我们分两个小问题来讲。

(1)圆柱形物体上的两点的最短路线。

圆柱体是立体图形,两点之间的连线绝大部分是曲线,应该不是最短的,但有人只凭直觉、感觉,认为如图所示的A→B→C的路线最短,是错误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解决。

如图,将右上圆柱的侧面沿母线AB展开后是矩形ABB′A′,不难看出,从A到C的最短路线应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这时A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可用勾股定理解决,其中矩形ABB′A′长、宽分别是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

(2)长方体(或正方体)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立体图形,它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如果计算同一个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则比较简单。

如果计算不在同一个面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变成了两个平面之间的问题,必须将它们转化到同一个平面内。

就需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侧面设法展开成为一个平面,且使计算距离的两个点所在的平面放在一起,这样可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如图,一个正方块,求A点到E点的最短距离,可把AA′D′D与A′B′C′D′展成一个平面,A 与E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RtΔADE的斜边AE的长,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用勾股定理加以解决。

2、应用勾股定理可测量建筑物高度、河宽等,主要是在测量设计时构造直角三角形,其中两边可测,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无法直接测的距离,如测A、B间距离,可在与AB成90°的方向选一点C(可测出AC),同时,CB可直接测得,可用勾股定理算出AB,AB2=BC2-AC2。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知识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知识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知识一、重要函数1.指数函数2.三角函数3.反三角函数反正弦Arcsin x,反余弦Arccos x,反正切Arctan x,反余切Arccot x这些函数的统称,各自表示其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为x 的角。

二、数列、极限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 n,a(n+1),… 简记为{an},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 n 与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通项公式a n =a 1+(n-1)d ,前n 项和11(1)22n n a a n n S n na d +-==+ 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

通项公式a n =a 1q (n-1),前n 项和11(1)(1)11n n n a a q a q S q q q --==≠-- 所有项和1(1)1n a S q q=<- 3. 求和符号 4. 数列的极限: 设数列{}n a ,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若通项n a 无限接近某个常数A ,则称数列{}n a 收敛于A ,或称A 为数列{}n a 的极限,记作Aa n n =∞→lim 否则称数列{}n a 发散或nn a ∞→lim 不存在.三、函数的极限:在自变量x 的某变化过程中,对应的函数值f (x )无限接近于常数A ,则称常数A 是函数f (x )当自变量x 在该变化过程中的极限。

高中物理竞赛微积分基础

高中物理竞赛微积分基础

高中物理竞赛微积分基础-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常用等价无穷小关系(0x →) 小量近似①sin x x = ;②tan x x = ;③211cos 2x x -= ;④()ln 1x x += ;⑤1x e x -= 2、基本函数的导数公式 小量比值(1)y =f (x )=C (常量)(2)y=f (x )=x(3)y =f (x )=x 2⑴ 导数的四则运算①d(u±v)d t =du d t ± dv d t ③d(u v )d t = du d t ·v - u ·dv d t u v v 2②d(u ·v)d t =du d t ·v + u ·dv d t u v ⑵ 常见函数的导数①dC dt =0(C 为常数); ②dt n dt =nt n-1 (n 为实数); ③dsint dt =cost ; ④ dcost dt =-sint ;⑶ 复合函数的导数在数学上,把u=u(v(t))称为复合函数,即以函数v(t)为u(x)的自变量。

du(v(t))d t =du(v(t))d v(t) ·dv(t)d t导数的数学意义: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图线切线斜率导数的物理意义:定义物理量(速度、加速度等)3、定积分 小量累计函数,b 和a 分别叫做定积分的上限和下限。

f(x)是Ф(x)的导数,Ф(x)是f(x)的逆导数或原函数。

求f(x)的定积分就可以归结为求它的逆导数或原函数(不定积分)。

4、不定积分通常把求一个导函数f(x)的逆导数的通式Ф(x)+C叫做它的不定积分。

高中物理竞赛全部要点(全解)

高中物理竞赛全部要点(全解)

物理竞赛基础知识复习第一部分 力&物体的平衡第一讲 物体的平衡一、共点力平衡1、特征:质心无加速度。

2、条件:ΣF= 0 ,或 x F ∑ = 0 ,y F ∑ = 0二、转动平衡1、特征:物体无转动加速度。

2、条件:ΣM= 0 ,或ΣM + =ΣM -如果物体静止,肯定会同时满足两种平衡,因此用两种思路均可解题。

3、非共点力的合成大小和方向:遵从一条直线矢量合成法则。

作用点:先假定一个等效作用点,然后让所有的平行力对这个作用点的和力矩为零。

第二讲 摩擦角及其它一、摩擦角1、全反力:接触面给物体的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称全反力,一般用R 表示,亦称接触反力。

2、摩擦角:全反力与支持力的最大夹角称摩擦角,一般用υm 表示。

此时,要么物体已经滑动,必有:υm = arctan μ(μ为动摩擦因素),称动摩擦力角;要么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趋势,必有:υms = arctan μs (μs 为静摩擦因素),称静摩擦角。

通常处理为υm = υms 。

3、引入全反力和摩擦角的意义:使分析处理物体受力时更方便、更简捷。

二、隔离法与整体法1、隔离法:当物体对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有必要各个击破,逐个讲每个个体隔离开来分析处理,称隔离法。

在处理各隔离方程之间的联系时,应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

2、整体法:当各个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不顾个体的差异而将多个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处理,称整体法。

应用整体法时应注意“系统”、“内力”和“外力”的涵义。

第二部分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讲 牛顿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

惯性的量度2、观念意义,突破“初态困惑”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2、理解要点a、矢量性b、独立作用性:ΣF →a ,ΣF x→a xΣF y→a y,…c、瞬时性。

合力可突变,故加速度可突变(与之对比:速度和位移不可突变);牛顿第二定律展示了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的定义式仅仅展示了加速度的“测量手段”)。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大纲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大纲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2013 年开始实行)一.理论基础力学1. 运动学:参考系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平面极坐标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矢量的标积和矢积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任意曲线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曲率半径相对运动伽里略速度变换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2.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考系摩擦力弹性力胡克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非惯性参考系※平动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匀速转动参考系中的惯性离心力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物体平衡的种类4.动量冲量动量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质心运动定理反冲运动及火箭5.※角动量※冲量矩※角动量※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不引入转动惯量)※角动量守恒定律6.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恢复系数7.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运动和椭圆轨道运动8.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9.振动简谐振动x=Acos(ωt+ Φ)振幅频率和周期相位振动的图像参考圆振动的速度v= -ωAsin(ωt+Φ)(线性)恢复力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简谐振动的能量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10 波和声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像※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y=Acosω(t-x/v)波的干涉※驻波波的衍射(定性)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多普勒效应热学1.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的数量级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分布律(定性)温度的微观意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气体分子的平均移动动能,玻尔兹曼常量分子力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2.气体的性质※温标,热力学温标,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中的应用,※定容摩尔热容量和定压摩尔热容量※等温过程中的功(不要求导出)※绝热过程方程(不要求导出)※热机及其效率※致冷机和致冷系数4.※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5.液体的性质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表面张力系数※球形液面两边的压强差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6.固体的性质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7.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熔化热蒸发和凝结饱和气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固体的升华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 8.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导热系数对流辐射※黑体辐射的概念※斯特藩定律9 热膨胀热膨胀和膨胀系数电学1.静电场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静电力常量和真空介电常数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匀强电场※无限大均匀带面的场强(不要求导出)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和壳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球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电容器的连接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量2.稳恒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阻的串、并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3.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 P-N 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其微观解释(定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超导现象4.磁场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长直导线、圆线圈、螺线管中的电流的磁场分布(定性)※无限长直导线中电流的磁场表示式※圆线圈中电流的磁场在轴线上的表示式※无限长螺线管中电流的磁场表示式(不要求导出)※真空磁导率安培力洛伦兹力电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5.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楞次定律※感应电场(涡旋电场)※电子感应加速器自感和互感,自感系数,※通电自感的磁能(不要求推导)6.交流电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感抗和容抗※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整流滤波和稳压理想变压器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电磁波谱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赫兹实验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光学1. 几何光学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焦距与折射率、球面镜半径的关系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2.波动光学光程光的干涉双缝干涉光的衍射现象单缝衍射(定性)※分辩本领(不要求导出)光谱和光谱分析近代物理1.光的本性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与动量2.原子结构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玻尔模型的局限性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的产生(定性)和它的特性3. 原子核原子核的量级天然放射现象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放射线的探测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裂变和聚变4.粒子“基本”粒子,轻子与夸克(简单知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关系p=h/λ※不确定关系?p?x ≥ h/4 π5.※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假设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相对论动量相对论能量相对论动量能量关系6.※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数学基础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3.※导数及其应用(限于高中教学大纲所涉及的内容)。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竞赛的数学基础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竞赛的数学基础

普通物理的数学基础选自赵凯华老师新概念力学一、微积分初步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规律,因此我们经常遇到的物理量大多数是变量,而我们要研究的正是一些变量彼此间的联系。

这样,微积分这个数学工具就成为必要的了。

我们考虑到,读者在学习基础物理课时若能较早地掌握一些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对于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微积分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方法,在讲述方法上不求严格和完整,而是较多地借助于直观并密切地结合物理课的需要。

至于更系统和更深入地掌握微积分的知识和方法,读者将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去完成。

§1.函数及其图形本节中的不少内容读者在初等数学及中学物理课中已学过了,现在我们只是把它们联系起来复习一下。

1.1函数自变量和因变量绝对常量和任意常量在数学中函数的功能是这样定义的: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x和y,如果每当变量x取定了某个数值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就可以确定y的对应值,我们就称y是x的函数,并记作y=f(x),(A.1)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f是一个函数记号,它表示y和x数值的对应关系。

有时把y=f(x)也记作y=y(x)。

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中遇到几个不同形式的函数,我们也可以用其它字母作为函数记号,如 (x)、ψ(x)等等。

①常见的函数可以用公式来表达,例如e x等等。

在函数的表达式中,除变量外,还往往包含一些不变的量,如上面切问题中出现时数值都是确定不变的,这类常量叫做绝对常量;另一类如a、b、c等,它们的数值需要在具体问题中具体给定,这类常量叫做任意常量。

在数学中经常用拉丁字母中最前面几个(如a、b、c)代表任意常量,最后面几个(x、y、z)代表变量。

当y=f(x)的具体形式给定后,我们就可以确定与自变量的任一特定值x0相对应的函数值f(x0)。

例如:(1)若y=f(x)=3+2x,则当x=-2时y=f(-2)=3+2×(-2)=-1.一般地说,当x=x0时,y=f(x0)=3+2x0.1.2函数的图形在解析几何学和物理学中经常用平面上的曲线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直观地了解一个函数的特征是很有帮助的。

物理奥赛第一讲数学基础

物理奥赛第一讲数学基础

全国物理奥赛与自主招生培训课程第一讲——数学基础知识主讲人:姚桂元内部资料1、数学近似:(1)当0→θ,即θ很小时,(θ取弧度单位)①0sin ≈≈θθ ②1cos ≈θ ③0sin tan ≈≈≈θθθ。

(2)泰勒级数展开+⨯--±-+±=±3223)2)(1(2)1(1)1(x n n n x n n nx x n 其中,n 取任意实数。

特别地,当1<<x 时,n 取任意实数,我们常做如下近似nx x n ±≈±1)1(例题:2/3)(x a ky +=,a x <<。

解:)231()1()1(2/32/32/32/32/3ax a k a x a k ax ak y -≈+=+=-2、矢量的合成矢量和21F F F +=⇒矢量差12F F F -=⇒021=--F F F,如下图所示:进一步推广,例题:解:0=+-++-f e d c b a巡行方向abcde f12⇒3、求和表示法(1)∑=++++nin aa a a a 1321(2)∑∑=++++==++++ni n nin a k a a a ak ka ka ka ka ka 13211321)((3)∑∑∑-=-=++++-++++ni in in in n b ab a b b b b a a a a 111321321)()(4、数列求和n S (1)基本数列求和 ①等差数列:n a a a a ,,,,⋯321 其中:n 为项数,d a a i i =-+1定值——公差,则2)(1321n n n a a n a a a a S +=+⋯+++= 若111==d a ,,则 2)1(321+=+⋯+++=n n n S n②等比数列:n a a a a ,,,,⋯321 其中:n 为项数,q a a ii =+1定值——公比,则 qq a a a a a S n n n --=+⋯+++=1)1(1321若1<q ,且∞→n ,则qa a a a a S n n -=+⋯+++=11321(2)特殊数列求和n S①)1(21321+=+⋯+++n n n ②)12)(1(613212222++=+⋯+++n n n n③223333)1(41321+=+⋯+++n n n5、三角函数关系、正余弦定理。

高中物理竞赛中的高等数学

高中物理竞赛中的高等数学

高中物理竞赛中的高等数学一、微积分初步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规律,因此经常遇到的物理量大多数是变量,而要研究的正是一些变量彼此间的联系.这样,微积分这个数学工具就成为必要的了.考虑到,读者在学习基础物理课时若能较早地掌握一些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对于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在这里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微积分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方法,在讲述方法上不求严格和完整,而是较多地借助于直观并密切地结合物理课的需要.至于更系统和更深入地掌握微积分的知识和方法,可在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去完成.§1.函数及其图形1.1 函数 自变量和因变量 绝对常量和任意常量在数学中函数的功能是这样定义的: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x 和y ,如果每当变量x 取定了某个数值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就可以确定y 的对应值,那么称y 是x 的函数,并记作:y =f (x ),(A .1);其中x 叫做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f 是一个函数记号,它表示y 和x 数值的对应关系.有时把y =f (x )也记作y =y (x ).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中遇到几个不同形式的函数,也可以用其它字母作为函数记号,如ϕ(x )、ψ(x )等等.①常见的函数可以用公式来表达,例如()32y f x x ==+,212ax bx +,cx,cos2x π,ln x ,x e 等等. 在函数的表达式中,除变量外,还往往包含一些不变的量,如上面出现的13 2 2e π、、、、和a b c 、、等,它们叫做常量;常量有两类:一类如13 2 2e π、、、、等,它们在一切问题中出现时数值都是确定不变的,这类常量叫做绝对常量;另一类如a 、b 、c 等,它们的数值需要在具体问题中具体给定,这类常量叫做任意常量.在数学中经常用拉丁字母中最前面几个(如a 、b 、c )代表任意常量,最后面几个(x 、y 、z )代表变量.当y =f (x )的具体形式给定后,就可以确定与自变量的任一特定值x 0相对应的函数值f (x 0).例如: (1)若y =f (x )=3+2x ,则当x =-2时y =f (-2)=3+2×(-2)=-1.一般地说,当x =x 0时,y =f (x 0)=3+2x 0.(2)若()cy f x x ==,则当0x x =时,00()c f x x =.1.2 函数的图形在解析几何学和物理学中经常用平面上的曲线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方法对于直观地了解一个函数的特征是很有帮助的.作图的办法是先在平面上取一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自变量x ,纵轴代表因变量(函数值)y =f (x ).这样一来,把坐标为(x ,y )且满足函数关系y =f (x )的那些点连接起来的轨迹就构成一条曲线,它描绘出函数的面貌.图A -1便是上面举的第一个例子y =f (x )=3+2x 的图形,其中P 1,P 2,P 3,P 4,P 5各点的坐标分别为:(-2,-1)、(-1,1)、(0,3)、(1,5)、(2,7),各点连接成一根直线.图A -2是第二个例子()cy f x x==的图形,其中P 1,P 2,P 3,P 4,P 5各点的坐标分别为:1(,4)4c 、1(,2)2c 、(1,)c 、(2,)2c 、(4,)4c ,各点连接成双曲线的一支.1.3 物理学中函数的实例反映任何一个物理规律的公式都是表达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下面举几个例子. (1)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s 0+vt .(A .2)此式表达了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位置s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在这里t 相当于自变量x ,s 相当于因变量y ,s 是t 的函数.因此记作:s =s (t )=s 0+vt ,(A .3)式中初始位置s 0和速度v 是任意常量,s 0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有关,v 对于每个匀速直线运动有一定的值,但对于不同的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取不同的值.图A -3是这个函数的图形,它是一根倾斜的直线.易知它的斜率等于v .(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20012s s v t at =++,(A .4),v =v 0+at .(A .5)两式中s 和v 是因变量,它们都是自变量t 的函数,因此记作:2001()2s s t s v t at ==++,(A .6),v =v (t )=v 0+at ,(A .7)图A -4a 、4b 分别是两个函数的图形,其中一个是抛物线,一个是直线.(A .6)和(A .7)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公式,式中初始位置s 0、初速v 0和加速度a 都是任意常量,它们的数值要根据讨论的问题来具体化.例如在讨论自由落体问题时,若把坐标原点选择在开始运动的地方,则s 0=0,v 0=0,a =g ≈9.8M /s 2,这时(A .6)和(A .7)式具有如下形式:21()2s s t gt ==,(A .8);v =v (t )=gt .(A .9);这里的g 可看作是绝对常量,式中不再有任意常量了. (3)玻意耳定律:PV =C .(A .10)上式表达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 和体积V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中的C 是任意常量.可以选择V 为自变量,P 为因变量,这样,(A .10)式就可写作:()CP P V V==,(A .11)它的图形和图A -2是一样的,只不过图中的x 、y 应换成V 、P .在(A .10)式中也可以选择P 为自变量,V 为因变量,这样它就应写成:()CV V P P==,(A .12) 由此可见,在一个公式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往往是相对的. (4)欧姆定律:U IR =.(A .13)当讨论一段导线中的电流I 这样随着外加电压U 而改变的问题时,U 是自变量,I 是因变量,R 是常量.这时,(A .13)式应写作:()UI I U R==,(A .14);即I 与U 成正比. 应当指出,任意常量与变量之间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例如,当讨论串联电路中电压在各电阻元件上分配问题时,由于通过各元件的电流是一样的,(A .13)式中的电流I 成了常量,而R 是自变量,U 是因变量.于是U =U (R )=IR ,(A .15)即U 与R 成正比.但是当讨论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各分支里的分配问题时,由于各分支两端具有共同的电压,(A .13)式中的U 就成了常量,而R 为自变量,I 是因变量,于是:()U I I R R==,(A .16)即I 与R 成反比.总之,每个物理公式都反映了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但是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哪些是常量,有时公式本身反映不出来,需要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来具体分析. §2.导数2.1 极限若当自变量x 无限趋近某一数值x 0(记作x →x 0)时,函数f (x )的数值无限趋近某一确定的数值a ,则a 叫做x →x 0时函数f (x )的极限值,并记作:0lim ()x x f x a →=,(A .17)(A .17)式中的“lim ”是英语“limit (极限)”一词的缩写,(A .17)式读作“当x 趋近x 0时,f (x )的极限值等于a ”.极限是微积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它涉及的问题面很广.这里不企图给“极限”这个概念下一个普遍而严格的定义,只通过一个特例来说明它的意义.考虑下面这个函数:232()1x x y f x x --==-,(A .18),这里除x =1外,计算任何其它地方的函数值都是没有困难的.例如当0x =时,(0)2f =,当2x =,(2)8f =,等等.但是若问x =1时函数值f (1)=?,就会发现,这时(A .18)式的分子和分母都等于0,即0(1)0f =!用0去除以0,一般地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表达式(A .18)没有直接给出f (1),但给出了x 无论如何接近1时的函数值来.下表列出了当x 的值从小于1和大于1两方面趋于1时f (x )值的变化情况:表A -1 x 与f (x )的变化值x232x x --1x -232()1x x f x x --=- 0.9 -0.47 -0.1 4.70.99 -0.0497 -0.01 4.97 0.999 -0.004997 -0.001 4.997 0.9999 -0.0004997 -0.0001 4.9997 1.1 0.53 0.1 5.3 1.01 0.503 0.01 5.03 1.001 0.005003 0.001 5.003 1.00010.000500030.00015.0003从上表看,x 值无论从哪边趋近1时,分子分母的比值都趋于一个确定的数值5,这便是x →1时f (x )的极限值. 其实计算f (x )值的极限无需这样麻烦,只要将(A .18)式的分子作因式分解:3x 2-x -2=(3x +2)(x -1),并在x ≠1的情况下从分子和分母中将因式(x -1)消去:(32)(1)()3 2 (1)1x x y f x x x x +-===+≠-;即可看出:x 趋于1时,函数f (x )的数值趋于:3×1+2=5.所以根据函数极限的定义,21132lim ()lim 51x x x x f x x →→--==-. 2.2 几个物理学中的实例 (1)瞬时速度当一个物体作任意直线运动时,它的位置可用它到某个坐标原点O 的距离s 来描述.在运动过程中s 是随时间t 变化的,也就是说,s 是t 的函数:s =s (t ).函数s (t )表示的是这个物体什么时刻到达什么地方.形象一些说,假如物体是一列火车,则函数s (t )就是它的一张“旅行时刻表”.但是,在实际中往往不满足于一张“时刻表”,还需要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即速度或速率的概念.例如,当车辆驶过繁华的街道或桥梁时,为了安全,对它的速率就要有一定的限制;一个上抛体(如高射炮弹)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也与它的初始速率有关,等等.为了建立速率的概念,就要研究在一段时间间隔里物体位置的改变情况.假设考虑的是从t =t 0到t =t 1的一段时间间隔,则这间隔的大小为:△t =t 1-t 0.根据s 和t 的函数关系s (t )可知,在t 0和t 1=t 0+△t 两个时刻,s 的数值分别为s (t 0)和s (t 1)=s (t 0+△t ),即在t 0到t 1这段时间间隔里s 改变了:△s =s (t 1)-s (t 0)=s (t 0+△t )-s (t 0).在同样大小的时间间隔△t 里,若s 的改变量△s 小,就表明物体运动得慢, 所以就把s ∆与t ∆之比st∆∆叫做这段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率,用v 来表示,则00()()s t t s t s v t t+∆-∆==∆∆,(A .19),举例说明如下.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A .4)式有2000001()2s t s v t at =++和2000001()()()2s t t s v t t a t t +∆=++∆++∆,22200000000000000111[()()]()()()()()12222s v t t a t t s v t at v at t a t s t t s t v v at a t t t t ++∆++∆-+++∆+∆+∆-====++∆∆∆∆;平均速率s v t ∆=∆反映了物体在一段时间间隔内运动的快慢,除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情况外,st∆∆的数值或多或少与t ∆的大小有关;t ∆取得越短,s t ∆∆就越能反映出物体在0t t =时刻运动的快慢;通常就把0t ∆→时st∆∆的极限值叫做物体在t =t 0时刻的瞬时速率v ,即0000()()lim lim t t s t t s t sv t t ∆→∆→+∆-∆==∆∆,(A .20)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0000001lim lim()2t t s v v at a t v at t ∆→∆→∆==++∆=+∆. 这就是熟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率公式(A .5). (2)瞬时加速度一般地说,瞬时速度或瞬时速率v 也是t 的函数:v =v (t ).但是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只有速度和速率的概念还不够,还需要知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即需要建立“加速度”的概念.平均加速度a 和瞬时加速度a 概念的建立与v 和v 的建立类似.在直线运动中,首先取一段时间间隔t 0到t 1,根据瞬时速率v 和时间t 的函数关系v (t )可知,在t =t 0和t =t 1两时刻的瞬时速率分别为v (t 0)和v (t 1)=v(t 0+△t ),因此在t 0到t 1这段时间间隔里v 改变了△v =v (t 0+△t )-v (t 0).通常把v t∆∆叫做这段时间间隔里的平均加速度,记作a ;00()()v t t v t v a t t +∆-∆==∆∆,(A .21) 举例来说,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A .5)式有000()v t v at =+,000()()v t t v a t t +∆=++∆.所以平均加速度为000000()()[()]()v t t v t v a t t v at v a a t t t+∆-++∆-+∆====∆∆∆(常数).对于一般的变速运动,a 也是与t ∆有关的,这时为了反映出某一时刻速度变化的快慢,就需要取v t∆∆在0t ∆→时的极限,这就是物体在t =t 0时刻的瞬时加速度a :0000()()limlim t t v t t v t va t t∆→∆→+∆-∆==∆∆,(A .22)(3)应用举例水渠的坡度任何排灌水渠的两端都有一定的高度差,这样才能使水流动.为简单起见,假设水渠是直的,这时可以把x 坐标轴取为逆水渠走向的方向(见图A -5),于是各处渠底的高度h 便是x 的函数:h =h (x ).知道了这个函数,就可以计算任意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在修建水渠的时候,人们经常运用“坡度”的概念.譬如说,若逆水渠而上,渠底在100m 的距离内升高了20cm ,人们就说这水渠的坡度是0.221001000m m =,因此所谓坡度,就是指单位长度内的高度差,它的大小反映着高度随长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如果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要取一段水渠,设它的两端的坐标分别为x 0和x 1,于是这段水渠的长度为:△x =x 1-x 0.根据h 和x 的函数关系h (x )可知,在x 0和x 1=x 0+△x 两地h 的数值分别为h (x 0)和h (x 1)=h (x 0+△x ),所以在△x 这段长度内h 改变了:△h =h (x 0+△x )-h (x 0).根据上述坡度的定义,这段水渠的平均坡度为:00()()h x x h x h k x x+∆-∆==∆∆,(A .23) 前面所举例子,△x 采用了100米的数值.实际上在100米的范围内,水渠的坡度可能各处不同.为了更细致地把水渠在各处的坡度反映出来,应当取更小的长度间隔x ∆,x ∆取得越小,hx∆∆就越能精确反映出x =x 0处的坡度.所以在x =x 0处的坡度k 应是0x ∆→时的平均坡度k 的极限值,即0000()()lim lim x x h x x h x hk x x ∆→∆→+∆-∆==∆∆,(A .24)2.3 函数的变化率——导数前面举了三个例子,在前两个例子中自变量都是t ,第三个例子中自变量是x .这三个例子都表明,在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除了它们数值上“静态的”对应关系外,往往还需要有“运动”或“变化”的观点,着眼于研究函数变化的趋势、增减的快慢,即函数的“变化率”概念.当变量由一个数值变到另一个数值时,后者减去前者,叫做这个变量的增量.增量,通常用代表变量的字母前面加个“△”来表示.例如,当自变量x 的数值由x 0变到x 1时,其增量就是△x ≡x 1-x 0.(A .25)与此对应.因变量y 的数值将由y 0=f (x 0)变到y 1=f (x 1),它的增量为△y ≡y 1-y 0=f (x 1)-f (x 0)=f (x 0+△x )-f (x 0).(A .26)应当指出,增量是可正可负的,负增量代表变量减少.增量比00()()f x x f x y x x +∆-∆=∆∆,(A .27)可以叫做函数在x =x 0到x =x 0+△x 这一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它在△x →0时的极限值叫做函数y =f (x )对x 的导数或微商,记作y ′或f ′(x ),0000()()()lim lim x x f x x f x yy f x x x ∆→∆→+∆-∆''===∆∆,(A .28)除y '或()f x '外,导数或微商还常常写作dy dx 、df dx 、ddx等其它形式.导数与增量不同,它代表函数在一点的性质,即在该点的变化率.应当指出,函数f (x )的导数f ′(x )本身也是x 的一个函数,因此可以再取它对x 的导数,这叫做函数y =f (x )的二阶导数,记作y ''、()f x ''、22d y dx 等;22()()()d y d dy dy f x f x dx dx dx dx '''''====,(A .29) 据此类推,则不难定义出高阶的导数来.有了导数的概念,前面的几个实例中的物理量就可表示为:瞬时速率:ds v dt =,(A .30);瞬时加速度:22dv d sa dt dt==,(A .31);水渠坡度:dh k dx =,(A .32).2.4 导数的几何意义在几何中切线的概念也是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上的.如图A -6所示,为了确定曲线在P 0点的切线,先在曲线上P 0附近选另一点P 1,并设想P 1点沿着曲线向P 0点靠拢.P 0P 1的联线是曲线的一条割线,它的方向可用这直线与横坐标轴的夹角α来描述.从图上不难看出,P 1点愈靠近P 0点,α角就愈接近一个确定的值α0,当P 1点完全和P 0点重合的时候,割线P 0P 1变成切线P 0T ,α的极限值α0就是切线与横轴的夹角.在解析几何中,把一条直线与横坐标轴夹角的正切tan α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为正时表示α是锐角,从左到右直线是上坡的(见图A -7a );斜率为负时表示α是钝角,从左到右直线是下坡的(见图A -7b ).现在来研究图A -6中割线P 0P 1和切线P 0T 的斜率.设P 0和P 1的坐标分别为(x 0,y 0)和(x 0+△x ,y 0+△y ),以割线P 0P 1为斜边作一直角三角形△P 0P 1M ,它的水平边P 0M 的长度为△x ,竖直边MP 1的长度为△y ,因此这条割线的斜率为:10tan MP y P M xα∆==∆.如果图A -6中的曲线代表函数y =f (x ),则割线P 0P 1的斜率就等于函数在 0x x =附近的增量比yx∆∆,切线0PT 的低斜率0tan α是10P P →时,割线P 0P 1斜率的极限值,即10100tan lim tan lim ()P P P P yf x x αα→→∆'===∆;所以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3.导数的运算在上节里只给出了导数的定义,本节将给出以下一些公式和定理,利用它们可以把常见函数的导数求出来.3.1 基本函数的导数公式(1)y =f (x )=C (常量):00()()()lim lim 0x x f x x f x C Cy f x xx ∆→∆→+∆--''====∆∆; (2)y =f (x )=x :000()()()()lim lim lim 1x x x f x x f x x x x x y f x x xx ∆→∆→∆→+∆-+∆-∆''=====∆∆∆; (3)y =f (x )=x 2:22000()()()()lim lim lim(2)2x x x f x x f x x x x y f x x x x x x∆→∆→∆→+∆-+∆-''====+∆=∆∆;(4)y =f (x )=x 3:33222000()()()()lim lim lim[33()]3x x x f x x f x x x x y f x x x x x x x x∆→∆→∆→+∆-+∆-''====+∆+∆=∆∆; (5)y =f (x )=1x :0()()()lim x f x x f x y f x x ∆→+∆-''===∆011lim x x x x x∆→-+∆=∆ 200()11lim lim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6)y =f (x )=x :000()()()lim lim lim[]x x x f x x f x x x x x x x x x xy f x x x x x x x∆→∆→∆→+∆-+∆-+∆-+∆+''====⋅∆∆∆+∆+ 220()()11limlim()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上面推导的结果可以归纳成一个普遍公式:当ny x =时,1n n dx y nx dx-'==,(n 为任何数),(A .33). 例如:当1n =时,()y f x x ==,1dxy dx '==; 当2n =时,2()y f x x ==,22dx y x dx '==; 当3n =时,3()y f x x ==,323dx y x dx '==; 当1n =-时,11()y f x x x -===,2211()(1)d y x dx x x-'==-=-;当12n =时,12()y f x x x ===,121122d x y x dx x-'===;等等.利用(A .33)式还可以计算其它幂函数的导数(见表A -2).除了幂函数n x 外,物理学中常见的基本函数还有三角函数、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现在只给出这些函数的导数公式(见表A -2)而不推导,解题时可以直接引用.3.2 有关导数运算的几个定理 定理一:[()()]d du dvu x v x dx dx dx ±=±,(A .34). 证明:00[()()]lim lim[]x x d u v u v du dvu x v x dx x x x dx dx∆→∆→∆±∆∆∆±==±=±∆∆∆. 定理二:[()()]()()d du dvu x v x v x u x dx dx dx ⋅=+,(A .35).证明:00[()][()]u(x)v(x)v()()[()()]lim lim x x d u x u v x v x u u x v u vu x v x dx x x∆→∆→+∆+∆-∆+∆+∆∆⋅==∆∆ 0lim[()()]()()x u v du dvv x u x v x u x x x dx dx ∆→∆∆=+=+∆∆.表A -2基本导数公式函数y =f (x )导数y ′=f ′(x )函数y =f (x ) 导数y ′=f ′(x )c (任意常量) 012n =- ,121x x -=3321212()x x --=- x n (n为任意常量)nx n -132n =-,3321()x x -=5523232()x x --=-n =1, x1…… ……n =2, x 2 2x sin xcos xn =3, x 33x 2 cos xsin x - 1n =-,11x x -=221(1)x x --=-ln x 1x2n =-,221x x -=332(2)x x --=-x ex e12n =,121x x=121212x x -= …… ……定理三:2()()()[]()[()]du dv v x u x d u x dx dx dx v x v x -=,(A .36).证明:000()()()[()]()[()]()()()()()[]lim lim lim ()[()]()[()]()x x x u x u u x d u x u x u v x v x v u x v x u u x v v x v v x dx v x x v x v v x xv x v v x x ∆→∆→∆→+∆-+∆-+∆∆-∆+∆===∆+∆∆+∆∆20()()()()lim [()]()[()]x u v du dv v x u x v x u x x x dx dx v x v v x v x ∆→∆∆--∆∆==+∆. 定理四:[()]d du dvu v x dx dv dx=⋅,(A .37). 证明:00[()][()]()()[()]lim lim[]x x d u v x x u v x u v v v v v u v x dx x v x ∆→∆→+∆-+∆-∆==⋅∆∆∆00()()lim[]lim[]x x u v v v v v du dvv x dv dx∆→∆→+∆-∆=⋅=⋅∆∆ 例1.求22y x a =±(a 为常量)的导数.解:22202dy dx da x x dx dx dx=±=±=. 例2.求ln x y a =(a 为常量)的导数. 解:ln ln 110dy d x d a dx dx dx x x=-=-=. 例3.求2y ax =(a 为常量)的导数. 解:222022dy da dx x a x a x ax dx dx dx=⋅+⋅=⋅+⋅=. 例4.求2x y x e =的导数. 解:22222(2)xx x x x dy dx de e x x e x e x x e dx dx dx=+=⋅+⋅=+. 例5.求23251x y x -=+的导数.解:2222222(32)(51)(51)(32)6(51)(32)515610(51)(51)(51)d x d x x x dy x x x x x dx dx dx x x x -++--⋅+--⋅++===+++. 例6.求tan y x =的导数. 解:2222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1(tan )()sec cos cos cos cos d x d xxxdy d d x x x x x dx dx x x dxdx dx xx x x-⋅-⋅-======. 例7.求cos()y ax b =+(a 、b 为常量)的导数.解:令v ax b =+,()cos y u v v ==,则(sin )sin()dy du dv v a a ax b dx dv dx=⋅=-⋅=-+. 例8.求21y x =-的导数.解:令21v x =-,()y u v v ==,则21221dy du dv x x dx dv dx vx =⋅=⋅=-.例9.求22ax y x e -=(a 为常量)的导数.解:令v u e =,2v ax =-,则2222222(2)2(1)v ax dy dx du dvu x xu x e ax x ax e dx dx dv dx-=+⋅=+⋅⋅-=-§4.微分和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4.1 微分自变量的微分,就是它的任意一个无限小的增量△x .用dx 代表x 的微分,则dx =△x .(A .38) 一函数y =f (x )的导数f ′(x )乘以自变量的微分dx 即为该函数的微分,用dy 或df (x )表示,即dy =df (x )=f ′(x )dx ,(A .39) 所以()dyf x dx'=,(A .40) 在之前曾把导数写成dydx的形式,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引入的.当时它虽然表面上具有分数的形式,但在运算时并不象普通分数那样可以拆成“分子”和“分母”两部分.在引入微分的概念之后,就可把导数看成微分dy 与dx 之商(所谓“微商”),即一个真正的分数了.把导数写成分数形式,常常是很方便的,例如,把上节定理四(A .37)式的左端[()]d u v x dx 简写成du dx,则该式化为du du dvdx dv dx =⋅;此公式从形式上看和分数运算法则一致,很便于记忆. 下面看微分的几何意义.图A -8是任一函数y =f (x )的图形,P 0(x 0,y 0)和P 1(x 0+△x ,y 0+△y )是曲线上两个邻近的点,P 0T 是通过P 0的切线.直角三角形△P 0MP 1的水平边0P M x =∆,竖直边1MP y =∆(见图8A -).设0PT 与1MP 的交点为N ,则0tan MNMNNP M xPM∠==∆,但0tan NP M ∠为切线P 0T 的斜率,它等于x =x 0处的导数f ′(x 0),因此00()tan dy f x x NP M x MN '=∆=∠⋅∆=.所以微分dy 在几何图形上相当于线段MN 的长度,它和增量1y MP ∆=相差1NP 一段长;从上一节计算导数时取极限的过程可以看出,dy 是y ∆中正比于x ∆的那一部分,而1NP 则是正比于(△x )2以及△x 更高幂次的各项之和[例如对于函数y =f (x )=x 3,△y =3x 2△x +3x (△x )2+(△)3,而d y =f ′(x )△x =3x 2△x ].当△x 很小时,(△x )2、(△x )3、…比△x小得多,1NP 也就比dy 小得多,所以可以把微分dy 叫做增量y ∆中的线性主部.也就是说,若函数在x =x 0的地方像线性函数那样增长,则它的增量就是dy .4.2幂函数的展开已知一个函数f (x )在x =x 0一点的数值f (x 0),如何求得其附近的点x =x 0+△x 处的函数值f (x )=f (x 0+△x )? 若f (x )为x 的幂函数n x ,可以利用牛顿的二项式定理:23000000000(1)(1)(2)()()[1()]()[1()]()[1()()()]2!3!n n nn n x x x n n x n n n x f x x x x x f x f x n x x x x x ∆∆∆-∆--∆==+∆=+=+=++++⋅⋅⋅000(1)(1)()()!nmm n n n m x f x m x =-⋅⋅⋅-+∆=∑,(A .41)此式适用于任何n (整数、非整数、正数、负数等等).若n 为正整数,则上式中的级数在M =n 的地方截断,余下的项自动为0,否则上式为无穷级数.不过当△x <<x 0时,后面的项越来越小,只需保留有限多项就足够精确了.不要以为数学表达式越精确越好.如图A -9中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 ,若将B 点竖直向上提高一个很小的距离a (a <<l)到达B ′,问AB ′之间的距离比AB 增加了多少?利用勾股定理易得距离的增加量为22l l a l ∆=+-.这是个精确的公式,但没有给出一个鲜明的印象,究竟△l 是随a 怎样变化的?若用二项式定理将它展开,只保留到最低级的非0项,则有12222221[1()1]{[1()]1}[1()1]()222a a a l a a l l l l l ll l l∆=+-=+-=++⋅⋅⋅-≈=,即△l 是正比于a 平方增长的,属二级小量.这种用幂级数展开来分析主要变化趋势的办法,在物理学里是经常用到的.4.3泰勒展开非幂函数(譬如s in x 、e x )如何作幂级数展开?这要用泰勒(Taylor)展开. 下面用一种不太严格,但简单明了的办法将它导出.假设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增量△f =f (x )-f (x 0)能够展成△x =x -x 0的幂级数:001()()()mm m f x f x a x x ∞=-=-∑,(A .42)则通过逐项求导可得101()()m m m f x ma x x ∞-='=-∑;当x →x 0时,m >1的项都趋于0,于是有f ′(x 0)=a 1;再次求导,得202()(1)()m m m f x m m a x x ∞-=''=--∑,当x →x 0时,m >2的项都趋于0,于是有f (x 0)=2a 2;如此类推,一般地说,对于M 阶导数有()0()!M M f x M a =;于是(A .42)式可以写为:()000()()()()!m m m Mf x f x f x x x m ∞=-=-∑,(A .43).若定义第0阶导数f (0)(x )就是函数f (x )本身,则上式还可进一步简写为:()000()()()!m m m f x f x x x m ∞==-∑,(A .44). 上述(A .43)或(A .44)式称为泰勒展开式,它在物理学中是非常有用的公式. 下面在表A -3中给出几个常见函数在x 0=0或1处的泰勒展开式.表A -3 常见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函数展开式收敛范围12(1)x ± 234111113113512242462468x x x x ⋅⋅⋅⋅⋅⋅±-±-±⋅⋅⋅⋅⋅⋅⋅⋅⋅1x ≤ 32(1)x ± 234331311311312242462468x x x x ⋅⋅⋅⋅⋅⋅±+±+±⋅⋅⋅⋅⋅⋅⋅⋅⋅ 1x ≤ 52(1)x ± 234553531531112242462468x x x x ⋅⋅⋅⋅⋅⋅±+±+±⋅⋅⋅⋅⋅⋅⋅⋅⋅ 1x ≤ 12(1)x -± 234113135135712242462468x x x x ⋅⋅⋅⋅⋅⋅±+±+±⋅⋅⋅⋅⋅⋅⋅⋅⋅ 1x < 32(1)x -± 234335357357912242462468x x x x ⋅⋅⋅⋅⋅⋅±+±+±⋅⋅⋅⋅⋅⋅⋅⋅⋅ 1x < 52(1)x -±2345575795791112242462468x x x x ⋅⋅⋅⋅⋅⋅±+±+±⋅⋅⋅⋅⋅⋅⋅⋅⋅ 1x < 1(1)x -±2341x x x x ±+±+±⋅⋅⋅1x <2(1)x -±23412345x x x x ±+±+±⋅⋅⋅1x < sin x3573!5!7!x x x x -+-+⋅⋅⋅ x <∞ cos x24612!4!6!x x x -+-+⋅⋅⋅ x <∞ tan x 35791217623153152835x x x x x +++++⋅⋅⋅ x <∞ xe 23411!2!3!4!x x x x +++++⋅⋅⋅ x <∞ln(1)x + 234234x x x x -+-+⋅⋅⋅11x -<≤ ln(1)x -234()234x x x x -++++⋅⋅⋅11x -≤<§5.积分5.1几个物理中的实例 (1)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大家都熟悉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若物体的速率是v ,则它在t a 到t b 一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路程是s =v (t b -t a ),(A .45).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来说,物体的速率v 是时间的函数:v =v (t ),函数的图形是一条曲线(见图A -10a ),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情况下,它才是一条直线(参见图A -4b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A .45)式已不适用.但是,可以把t =t a 到t =t b 这段时间间隔分割成许多小段,当小段足够短时,在每小段时间内的速率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不变的.这样一来,物体在每小段时间里走过的路程都可以按照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计算,然后把各小段时间里走过的路程都加起来,就得到t a 到t b 这段时间里走过的总路程.设时间间隔(t b -t a )被t =t 1(=t a )、t 2、t 3、…、t n 、t b 分割成n 小段,每小段时间间隔都是△t ,则在t 1、t 2、t 3、…、t n 各时刻速率分别是v (t 1)、v (t 2)、v (t 3)、…、v (t n ).若把各小段时间的速率v 看成是不变的,则按照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物体在这些小段时间走过的路程分等于v (t 1)△t 、v (t 2)△t 、v (t 3)△t 、…、v (t n )△t .于是,在整个(t b -t a )这段时间里的总路程是1231()()()()()nn i i s v t t v t t v t t v t t v t t ==∆+∆+∆+⋅⋅⋅+∆=∆∑,(A .46).现在再看看上式的几何意义.在函数v =v (t )的图形中,通过t =t 1、t 2、t 3、…、t n 各点垂线的高度分别是v (t 1)、v (t 2)、v (t 3)、…、v (t n )(见图A -10b ),所以v (t 1)△t 、v (t 2)△t 、v (t 3)△t 、…、v (t n )△t 就分别是图中那些狭长矩形的面积,而1()ni i v t t =∆∑则是所有这些矩形面积的总和,即图中画了斜线的阶梯状图形的面积.在上面的计算中,把各小段时间△t 里的速率v 看做是不变的,实际上在每小段时间里v 多少还是有些变化的,所以上面的计算并不精确.要使计算精确,就需要把小段的数目n 加大,同时所有小段的△t 缩短(见图A -10c ).△t越短,在各小段里v 就改变得越少,把各小段里的运动看成匀速运动也就越接近实际情况.所以要严格地计算变速运动的路程s ,就应对(A .46)式取n →∞、△t →0的极限,即01lim ()ni t i n s v t t ∆→=→∞=∆∑,(A .47). 当n 越来越大,△t 越来越小的时候,图A -10中的阶梯状图形的面积就越来越接近v (t )曲线下面的面积(图A -10d).所以(A .47)式中的极限值等于(t b -t a )区间内v (t )曲线下的面积.总之,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一段时间间隔(t b -t a )里走过的路程要用(A .47)式来计算,这个极限值的几何意义相当于这区间内v (t )曲线下的面积. (2)变力的功当力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时,在物体由位置s =s a 移到s =s b 的过程中,恒力F 对它所作的功为:A =F (s b -s a )(A .48);若力F 是随位置变化的,即F 是s 的函数:F =F (s ),则不能运用(A .48)式来计算力F 的功.此时,也需要象计算变速运动的路程那样,把(s b -s a )这段距离分割成n 个长度为△s 的小段(见图A -11):并把各小段内力F 的数值近似看成是恒定的,用恒力作功的公式计算出每小段路程△s 上的功,然后加起来取n →∞、△s →0的极限值.具体地说,设力F 在各小段路程内的数值分别为F (s 1)、F (s 2)、F (s 3)、…、F (s n ),则在各小段路程上力F 所作的功分别为F (s 1)△s 、F (s 2)△s 、F (s 3)△s 、…、F (s n )△s ,在(s b -s a )整段路程上力F 的总功A 就近似地等于1()ni i F s s =∆∑;因为实际上在每一小段路程上加F 都是变化的,所以严格地计算,还应取n →∞、△s →0的极值,即01lim ()ni t i n A F s s ∆→=→∞=∆∑,(A .49).同上例,这极限值应是(s b -s a )区间内F (s )下面的面积(见图A -12).5.2定积分以上两个例子表明,许多物理问题中需要计算象(A .47)和(A .49)式中给出的那类极限值.概括起来说,就是要解决如下的数学问题:给定一个函数f (x ),用x =x 1(=a )、x 2、x 3、…、x n 、b 把自变量x 在(b -a )区间内的数值分成n 小段,设每小段的大小为△x ,求n →∞、△x →0时1()ni i f x x =∆∑的极限;通常把这类形式的极限用符号()ba f x dx ⎰来表示,即01()lim ()nbi ax i n f x dx f x x ∆→=→∞=∆∑⎰,(A .50);()baf x dx ⎰叫做x a =到x b =区间内()f x 对x 的定积分,()f x 叫做被积函数,b 和a 分别叫做定积分的上限和下限.用定积分的符号来表示,(A .47)和(A .49)式可分别写为()bat t s v t dt =⎰,(A .51)、()bas s A F s ds =⎰,(A .52).在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A .51)里,自变量是t ,被积函数是v (t ),积分的上、下限分别是t b 和t a ;在变力作功的公式(A .52)里,自变量是s ,被积函数是F (s ),积分的上、下限分别是s b 和s a .求任意函数定积分的办法有赖于下面关于定积分的基本定理:若被积函数f (x )是某个函数Ф(x )的导数,即f (x )=Ф′(x ),则在x =a 到x =b 区间内f (x )对x 的定积分等于Ф(x )在这区间内的增量,即()()()ba f x dxb a =Φ-Φ⎰,(A .53).下面来证明上述定理.在a ≤x ≤b 区间内任选一点x i ,首先考虑Ф(x )在x =x i 到x =x i +△x =x i+1区间的增量△Ф(x i )=Ф(x i+1)-Ф(x i ):()()i i x x x x ∆Φ∆Φ=⋅∆∆,当0x ∆→时,可用Ф(x )的导数()d x dx Φ'Φ=代替x ∆Φ∆;但按照定理的前提,Ф′(x )=f (x ),故△Ф(x i )≈Ф′(x i )△x =f (x i )△x 式中≈表示“近似等于”,若取△x →0的极限,上式就是严格的等式.把a ≤x ≤b 区间分成n -1小段,每段长△x ;上式适用于每小段.根据积分的定义和上式,有:12112100()lim[()()()]lim[()()()]bn n ax x n n f x dx f x x f x x f x x x x x --∆→∆→→∞→∞=∆+∆+⋅⋅⋅+∆=∆Φ+∆Φ+⋅⋅⋅+∆Φ⎰2132110lim{[()()][()()][()()]}()()n n n x n x x x x x x x x -∆→→∞=Φ-Φ+Φ-Φ+⋅⋅⋅+Φ-Φ=Φ-Φ因x 1=a ,xn =b ,于是得(A .53)式,至此定理证毕.下面看看函数Ф(x )在f -x 图(见图A -13)中所表现的几何意义.如前所述,△Ф(x i )=Ф(x i+1)-Ф(x i )=f (x i )△x ,正是宽为△x 、高为()i i i f x x P =的一个矩形(即图13A -中的1i i i x x NP +)的面积.它和曲线段P i P i+1下面的梯形x i x i+1P i+1P i 的面积只是相差一小三角形P i NP i +1的面积.当△x →0时,可认为△Ф(x i )就是梯形x i x i+1P i+1P i 的面积.既然当x 由x i 变到x i+1时,Ф(x )的增量的几何意义是相应区间f -x 曲线下的面积,则Ф(x )本身的几何意义就是从原点O 到x 区间f -x 曲线下面的面积加上一个常量C =Ф(0).例如Ф(x i )的几何意义是图形Ox i P i P 0的面积加C ,Ф(x i +1)的几何意义是图形Ox i+1P i+1P 0的面积加C ,等等.这样,△Ф(x i )=Ф(x i+1)-Ф(x i )就是:(Ox i+1P i+1P 0的面积+C )-(Ox i P i P 0的面积+C )=x i x i+1P i+1P i 的面积,而Ф(b )-Ф(a )的几何意义是:(ObP b P 0的面积+C )-(OaP a P 0的面积+C )=abP b P a 的面积.它相当于定积分()ba f x dx ⎰的值.5.3不定积分及其运算在证明了上述定积分的基本定理之后,就可以着手解决积分的运算问题了.根据上述定理,只要求得函数Ф(x )的表达式,利用(A .53)式立即可以算出定积分()ba f x dx ⎰来,那么,给出了被积函数()f x 的表达式之后,怎样去求Ф(x )的表达式呢?上述定理说明,Ф′(x )=f (x ),所以这就相当于问f (x )是什么函数的导数.由此可见,积分运算是求导的逆运算.如果f (x )是Ф(x )的导数,可以称Ф(x )是f (x )的逆导数或原函数.求f (x )的定积分就可以归结为求它的逆导数或原函数.在上节里讲了一些求导数的公式和定理,常见的函数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法则把它们的导数求出来.然而求逆导数的问题却不像求导数那样容易,而需要靠判断和试探.例如,知道了Ф(x )=x 3的导数Ф′(x )=3x 2,也就知道了F (x )=3x 2的逆导数是Ф(x )=x 3;这时,如果要问函数f (x )=x 2的逆导数是什么,那么就不难想到,它的逆导数应该是x 3/3;这里要指出一点,即对于一个给定的函数f (x )来说,它的逆导数并不是唯一的.Ф1(x )=x 3/3是f (x )=x 2的逆导数,Ф2(x )=x 3/3+1和Ф3(x )=x 3/3-5也都是它的逆导数,因为Ф1′(x )、Ф2′(x )、Ф3′(x )都等于x 2.一般说来,在函数f (x )。

数学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

数学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

数学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一、数学竞赛知识点总结1. 不等式(1) 已知不等式性质(2) 不等式的计算(3) 不等式的应用(如证明、应用)2. 函数(1) 函数的性质(2) 函数的运算(如复合函数、反函数)(3)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3. 数列(1)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2) 数列的求和(3) 数列的应用(如证明、应用)4. 极限(1) 极限的概念及性质(2) 极限的运算规则(3) 极限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5. 微分与积分(1) 微分的概念及性质(2) 积分的概念及性质(3) 微分与积分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6. 组合与排列(1) 组合与排列的概念及性质(2) 组合与排列的公式与计算(3) 组合与排列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7. 概率(1) 概率的概念及性质(2) 概率的计算公式(3) 概率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8. 数论(1) 数论的基本概念(2) 数论的性质与定理(3) 数论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9. 平面几何(1) 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2) 平面几何的性质与定理(3) 平面几何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0. 空间几何(1)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2) 空间几何的性质与定理(3) 空间几何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1. 解析几何(1) 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2) 解析几何的性质与定理(3) 解析几何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2. 复变函数(1) 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2) 复变函数的性质与定理(3) 复变函数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3. 加速度表达式(1) 加速度表达式的概念及性质(2) 加速度表达式的计算规则(3) 加速度表达式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4. 群论(1) 群论的基本概念(2) 群论的性质与定理(3) 群论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5. 常数(1) 常数的概念及性质(2) 常数的计算规则(3) 常数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二、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等物理量的概念及性质(2) 运动图象的绘制及分析(3) 运动规律的应用2. 动力学(1) 牛顿定律的表述及应用(2) 动量、动能、功率的概念及计算(3) 动力学定律的应用3. 静力学(1) 物体的平衡条件(2) 施力与受力的关系(3) 静力学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4. 物态方程(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概念及性质(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计算及应用(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变化规律5. 热力学(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2) 热力学的性质与定理(3) 热力学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6. 电学(1) 电荷、电场、电势的概念及性质(2) 电路、电流、电阻的计算(3) 电学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7. 光学(1) 几何光学与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2) 光学现象的分析与计算(3) 光学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8. 声学(1) 声波的基本概念(2) 声学现象的分析与计算(3) 声学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9. 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 原子核的结构及性质(3) 原子物理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0. 核物理(1) 核反应的基本概念(2) 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及应用(3) 核物理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1. 量子物理(1)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2) 量子物理的性质与定理(3) 量子物理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2. 统计物理(1) 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2) 统计物理的性质与定理(3) 统计物理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3. 电磁学(1) 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2) 电磁学现象的应用与计算(3) 电磁学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4. 物理实验(1) 实验的设计及操作(2) 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应用(3) 实验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15. 分子物理(1) 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 分子物理的性质及应用(3) 分子物理的应用(如证明、变量法)总结:数学物理竞赛知识点包括数学和物理两个方面,内容涉及不等式、函数、数列、极限、微分与积分、组合与排列、概率、数论、平面几何、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加速度表达式、群论、常数等数学知识,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物态方程、热力学、电学、光学、声学、原子物理、核物理、量子物理、统计物理、电磁学、物理实验、分子物理等物理知识。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考纲(绝对完整)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考纲(绝对完整)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2006年2月修订版。

一、理论基础力学1、运动学参照系。

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

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

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矢量的标积和矢积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

运动的合成。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

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

胡克定律。

惯性力的概念。

万有引力定律。

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开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刚体的平衡。

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冲量。

动量。

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反冲运动及火箭。

5、冲量距角动量。

质点与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不引入转动惯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6、机械能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

引力势能。

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

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恢复系数。

7、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8、振动简揩振动[ x=Acos(ωt α)]。

振幅。

频率和周期。

位相。

振动的图象。

参考圆。

振动的速度υ=-Asin(ωt α)]和加速度。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简谐振动的能量。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9、波和声横波和纵波。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图象。

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y= Acos(t-x/v)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驻波,声波。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

乐音和噪声。

多普勒效应。

热学1、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的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

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

物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4、气体的性质热力学温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物理的数学基础选自赵凯华老师新概念力学一、微积分初步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规律,因此我们经常遇到的物理量大多数是变量,而我们要研究的正是一些变量彼此间的联系。

这样,微积分这个数学工具就成为必要的了。

我们考虑到,读者在学习基础物理课时若能较早地掌握一些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对于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微积分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方法,在讲述方法上不求严格和完整,而是较多地借助于直观并密切地结合物理课的需要。

至于更系统和更深入地掌握微积分的知识和方法,读者将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去完成。

§1.函数及其图形本节中的不少内容读者在初等数学及中学物理课中已学过了,现在我们只是把它们联系起来复习一下。

1.1函数自变量和因变量绝对常量和任意常量在数学中函数的功能是这样定义的: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x和y,如果每当变量x取定了某个数值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就可以确定y的对应值,我们就称y是x的函数,并记作y=f(x),(A.1)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f是一个函数记号,它表示y和x数值的对应关系。

有时把y=f(x)也记作y=y(x)。

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中遇到几个不同形式的函数,我们也可以用其它字母作为函数记号,如 (x)、ψ(x)等等。

①常见的函数可以用公式来表达,例如e x等等。

在函数的表达式中,除变量外,还往往包含一些不变的量,如上面切问题中出现时数值都是确定不变的,这类常量叫做绝对常量;另一类如a、b、c等,它们的数值需要在具体问题中具体给定,这类常量叫做任意常量。

在数学中经常用拉丁字母中最前面几个(如a、b、c)代表任意常量,最后面几个(x、y、z)代表变量。

当y=f(x)的具体形式给定后,我们就可以确定与自变量的任一特定值x0相对应的函数值f(x0)。

例如:(1)若y=f(x)=3+2x,则当x=-2时y=f(-2)=3+2×(-2)=-1.一般地说,当x=x0时,y=f(x0)=3+2x0.1.2函数的图形在解析几何学和物理学中经常用平面上的曲线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直观地了解一个函数的特征是很有帮助的。

作图的办法是先在平面上取一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自变量x,纵轴代表因变量(函数值)y=f(x).这样一来,把坐标为(x,y)且满足函数关系y=f(x)的那些点连接起来的轨迹就构成一条曲线,它描绘出函数的面貌。

图A-1便是上面举的第一个例子y=f(x)=3+2x的图形,其中P1,P2,P3,P4,P5各点的坐标分别为(-2,-1)、(-1,1)、(0,3)、(1,5)、(2,7),各点连接成一根直线。

图A-2是第二个例子各点连接成双曲线的一支。

1.3物理学中函数的实例反映任何一个物理规律的公式都是表达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1)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s0+vt,(A.2)此式表达了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位置s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在这里t相当于自变量x,s相当于因变量y,s是t的函数。

因此我们记作s=s(t)=s0+vt,(A.3)式中初始位置s0和速度v是任意常量,s0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有关,v对于每个匀速直线运动有一定的值,但对于不同的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取不同的值。

图A-3是这个函数的图形,它是一根倾斜的直线。

下面我们将看到,它的斜率等于v.(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A.5)两式中s和v是因变量,它们都是自变量t的函数,因此我们记作v=v(t)=v0t+at.(A.7)图A-4a、4b分别是两个函数的图形,其中一个是抛物线,一个是直线。

(A.6)和(A.7)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公式,式中初始位置s0、初速v0和加速度a都是任意常量,它们的数值要根据讨论的问题来具体化。

例如在讨论自由落体问题时,如果把坐标原点选择在开始运动的地方,则s0=0,v0=0,a=g≈9.8m/s2,这时(A.6)和(A.7)式具有如下形式:v=v(t)=gt.(A.9)这里的g可看作是绝对常量,式中不再有任意常量了。

(3)玻意耳定律PV=C.(A.10)上式表达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和体积V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中的C是任意常量。

我们可以选择V为自变量,P为因变量,这样,(A.10)式就可写作它的图形和图A-2是一样的,只不过图中的x、y应换成V、P.在(A.10)式中我们也可以选择P为自变量,V为因变量,这样它就应写成由此可见,在一个公式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往往是相对的。

(4)欧姆定律U=IR.(A.13)当我们讨论一段导线中的电流I这样随着外加电压U而改变的问题时,U 是自变量,I是因变量,R是常量。

这时,(A.13)式应写作即I与U成正比。

应当指出,任意常量与变量之间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例如,当我们讨论串联电路中电压在各电阻元件上分配问题时,由于通过各元件的电流是一样的,(A.13)式中的电流I成了常量,而R是自变量,U是因变量,于是U=U(R)=IR,(A.15)即U与R成正比。

但是,当我们讨论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各分支里的分配问题时,由于各分支两端具有共同的电压,(A.13)式中的U就成了常量,而R为自变量,I是因变量,于是即I与R成反比。

总之,每个物理公式都反映了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但是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哪些是常量,有时公式本身反映不出来,需要根据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来具体分析。

§2.导数2.1极限如果当自变量x无限趋近某一数值x0(记作x→x0)时,函数f(x)的数值无限趋近某一确定的数值a,则a叫做x→x0时函数f(x)的极限值,并记作(A.17)式中的“lim”是英语“limit(极限)”一词的缩写,(A.17)式读作“当x趋近x0时,f(x)的极限值等于a”。

极限是微积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它涉及的问题面很广。

这里我们不企图给“极限”这个概念下一个普遍而严格的定义,只通过一个特例来说明它的意义。

考虑下面这个函数:这里除x=1外,计算任何其它地方的函数值都是没有困难的。

例如当但是若问x=1时函数值f(1)=?我们就会发现,这时(A.18)式的说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表达式(A.18)没有直接给出f(1),但给出了x无论如何接近1时的函数值来。

下表列出了当x的值从小于1和大于1两方面趋于1时f(x)值的变化情况:表A-1 x与f(x)的变化值x3x2-x-2x-10.9-0.47-0.1 4.70.99-0.0497-0.01 4.970.999-0.004997-0.001 4.9970.9999-0.0004997-0.0001 4.99971.10.530.1 5.31.010.5030.01 5.031.0010.0050030.001 5.0031.00010.000500030.0001 5.0003从上表可以看出,x值无论从哪边趋近1时,分子分母的比值都趋于一个确定的数值——5,这便是x→1时f(x)的极限值。

其实计算f(x)值的极限无需这样麻烦,我们只要将(A.18)式的分子作因式分解:3x2-x-2=(3x+2)(x-1),并在x≠1的情况下从分子和分母中将因式(x-1)消去:即可看出,x趋于1时函数f(x)的数值趋于3×1+2=5。

所以根据函数极限的定义,2.2几个物理学中的实例(1)瞬时速度当一个物体作任意直线运动时,它的位置可用它到某个坐标原点O的距离s来描述。

在运动过程中s是随时间t变化的,也就是说,s是t的函数:s=s(t).函数s(t)告诉我们的是这个物体什么时刻到达什么地方。

形象一些说,假如物体是一列火车,则函数s(t)就是它的一张“旅行时刻表”。

但是,在实际中往往不满足于一张“时刻表”,我们还需要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即速度或速率的概念。

例如,当车辆驶过繁华的街道或桥梁时,为了安全,对它的速率就要有一定的限制;一个上抛体(如高射炮弹)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也与它的初始速率有关,等等。

为了建立速率的概念,我们就要研究在一段时间间隔里物体位置的改变情况。

假设我们考虑的是从t=t0到t=t1的一段时间间隔,则这间隔的大小为△t=t1-t0.根据s和t的函数关系s(t)可知,在t0和t1=t0+△t两个时刻,s的数值分别为s(t0)和s(t1)=s(t0+△t),即在t0到t1这段时间间隔里s改变了△s=s(t1)-s(t0)=s(t0+△t)-s(t0).在同样大小的时间间隔△t里,若s的改变量△s小,就表明物体运动得慢,举例来说,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A.4)式有所以体在t=t0时刻的瞬时速率v,即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率公式(A.5)。

(2)瞬时加速度一般地说,瞬时速度或瞬时速率v也是t的函数:v=v(t).但是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只有速度和速率的概念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即需要建立“加速度”的概念。

类似。

在直线运动中,首先取一段时间间隔t0到t1,根据瞬时速率v和时间t的函数关系v(t)可知,在t=t0和t=t1两时刻的瞬时速率分别为v(t0)和v(t1)=v(t0+△t),因此在t0到t1这段时间间隔里v改变了△v=v(t0+△t)-v(t0).举例来说,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A.5)式有所以平均加速度为时的极限,这就是物体在t=t0时刻的瞬时加速度a:(3)水渠的坡度任何排灌水渠的两端都有一定的高度差,这样才能使水流动。

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水渠是直的,这时可以把x坐标轴取为逆水渠走向的方向(见图A-5),于是各处渠底的高度h便是x的函数:h=h(x).知道了这个函数,我们就可以计算任意两点之间的高度差。

在修建水渠的时候,人们经常运用“坡度”的概念。

譬如说,若逆水渠而上,渠底在100m的距离内升高了20cm,人们就说这水渠的坡度是大小反映着高度随长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如果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我们就要取一段水渠,设它的两端的坐标分别为x0和x1,于是这段水渠的长度为△x=x1-x0.根据h和x的函数关系h(x)可知,在x0和x1=x0+△x两地h的数值分别为h(x0)和h(x1)=h(x0+△x),所以在△x这段长度内h改变了△h=h(x0+△x)-h(x0).根据上述坡度的定义,这段水渠的平均坡度为在前面所举的数字例子里,△x采用了100米的数值。

实际上在100米的范围内,水渠的坡度可能各处不同。

为了更细致地把水渠在各处的坡度反就愈能精确地反映出x=x0这一点的坡度。

所以在x=x0这一点的坡度k应是△2.3函数的变化率——导数前面我们举了三个例子,在前两个例子中自变量都是t,第三个例子中自变量是x.这三个例子都表明,在我们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除了它们数值上“静态的”对应关系外,我们往往还需要有“运动”或“变化”的观点,着眼于研究函数变化的趋势、增减的快慢,亦即,函数的“变化率”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