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散文》课件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件1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件1

▪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预习下文
例:
不知吾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夫晋,何罪之有
唯利是图
其何以行之哉
一句话概括每则大意:
▪ 正视无知 ▪ 勤思考 以解惑 ▪ 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 修身弘道 ▪ 严律己 宽待人 ▪ 勿急功近利 ▪ 诚信—-处世之本 ▪ 取信于民 ▪ 坚守气节 ▪ 珍惜时间
▪ 小结全文:
中华文化要传承.中华文化要传播,离不开 对古代文化名人精神的弘扬,孔子作为中华 文明的先驱人物,他的言行思想正闪烁着无 以伦比的智慧光芒。尽管他的背影已经渐 行渐远,但这些回荡千年的声音,我们应 当铭记于心。
《论语》 选读
福建仙游县度尾中学 陈光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基本精神: 实事求是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
个别字词补充解释: 1. 是知也, 2. 必不得已而去 3. 人能弘道 4. 足食,足兵 5. 则远怨矣 6. 不舍昼夜
“知”通”智”, 智慧 聪明 去掉 使……光大 使……显耀 使……充足 使……远离 舍弃
▪ 过也,人皆见之 ▪ 其何以行之哉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吾欲之南海 ▪ 马之千里者
代词 ,代他 助词,不译 又如” 如之何 ” 主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到 ,去,前往 定语后置的标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名词, 诚信 信用
民无信不立
动词, 信任
常见的宾语前置类型:
▪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 陈述句中“以”字介词宾语前置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

2.古今异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N 彫也 o
古义:这样I 以后m 。今义:承接a 连词g ,表示一e 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
生另一件事情。
3.一词多义 (1)信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信用)
No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动词,信任)
(2)食 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名词,粮食)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sì动词,拿东西给人吃)
免)
Image
(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5.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判
No 断句)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判断句) Image (3)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状语后置) (5)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如……何:固 定结构)
Image (3)知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了解) ②是知也(聪明) (4)过 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名词,过错) ②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动词,走过,经过)
4.词类活用
No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避
2.本课选文中哪几则文字阐述了儒家对待“过”的态度?这种
No 态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第 3、4、5 则选文阐述了儒家对待“过”的态度。儒家
Image 认为,人犯错误不应该刻意掩饰,应该及时改正。犯了错误不改正
是更大的错误,犯错误后刻意掩饰是小人所为,犯错误后不掩饰 并及时改正,能受到人们的尊敬。
3.第 7 则选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能给我们怎样 的启发?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0-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0-人教版

民(人)无信不立
徙木为信 尾生抱柱
徙木为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 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 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
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
尾生抱柱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 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
课堂总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 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 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 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作业
完成本课《创新方案》练习
谢谢
课堂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分享阅读体会。
思考:
1.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实事求是,正视自己的无知是不是就要安于自己的无知呢? 关于这一点,孔子又是怎么说的呢?
君子之过与小人之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
知之为知之 不知网络知
青松 作者:陈毅 元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鲁迅先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第三境也。”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君子之过
温家宝总理 2009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发来了 一封更正信,更正信中称:“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 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而耻学于师
C解.析君:子例博句学与而A日项参均省为乎使己动用法D,.“左生右”欲,刃使相…如…活; B项,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D项,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答案:A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诚信问题?
明确:文章一开始就对诚信问题展开了论述,以“知” 与“不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只有明白“知”与“不知” 的区别才算真正的智慧,紧接着就如何对待过错的问题表达 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明了君子之过与小人之过的区别,这 些都是诚信的重要内容。这几部分的阐述,表明了孔子对诚 信的基本观点。
(2)巧设譬喻,形象而蕴藉。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夫,不舍昼夜!’”用水的流淌不断来比喻人的精神境界 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也说明了人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来不断 地充实自己。这种以比喻来说理的话语在《论语》当中比比 皆是,在学习中要认真体会这种语言风格。
归纳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集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 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 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 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 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等观点, 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必不得已而去连词,表因果
四、古今异义 1.是知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 2.足食,足兵 古义:武器装备 今义:军人,军队
五、词类活用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过错
名词作动词,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27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27张PPT)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诲你的知识明 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 态度才是明智的!
启示: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 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人的知识再丰富, 总有不懂的问题。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 不知网络知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解题
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 知道,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 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 “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 辨。
二、文本探讨:
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 别从哪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
人,我也拿他也没有办法。"
启示: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 己的无知。遇到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 思考。
角度:求知方面---勤于思考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 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 而不改正,这就是错误!”
启示: “人非圣贤,孰能无 过?”正视错误很重要,而改正 错误更重要。
高晓松 知错就改是条汉子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 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道: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 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 大人。
角度: 为人处事----境界是自己修炼
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
6、_人_无_而_信__,__不_知其_可_也_。大车无 輗 ,小车无軏 ,__其_何_以_行_之_哉_?_。 7、 岁寒,__然_后_知_松_柏_之_后___。 8、 逝者如斯夫,_不_舍_昼_夜__!

《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22张PPT)

《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22张PPT)

11.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 柏是最后零落的。”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 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启示】
孔子认为: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 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 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 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把有限 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 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 而不改正,这就是错误!”
启示: “人非圣贤,孰能无 过?”正视错误很重要,而改正 错误更重要。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 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过程与方法:通过翻译语句,分析理解文 中透露的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孔子的深层智慧, 体会文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人生格言
一、解题
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 知道,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 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 “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 辨。
启示: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贪 求小利。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 则“欲速则不达”。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 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 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 样,那它靠什么行走 呢?”
5、无欲速,无见小利。_欲_速_则_不_达 _,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 1] 选文 1 与选文 2 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 选文 1 告诉我们要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选文 2 进一步 告诉我们,正视自己的无知,并不是安于自己的无知,而是要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 2]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 3 到选文 5 的主要内容。 [明确] 启示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评析] 犯了错误却不改正,这就是错误。 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在于有无“仁德”, 而不在于“无过”“有过”。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之处在 于:君子“闻过则喜”,“过而能改”;小人闻过则怒则 惧,千方百计地去掩饰自己的错误与过失。有了过错而不 去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 3] 选文 6 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阐明了哪些关系? [明确] 阐明了人与道的关系,告诫我们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问题 4] 选文 7 说“则远怨矣”,怎样才能做到? [明确] 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问题 5] 选文 9 中说“大车无 ,小车无 ”,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阐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比喻。阐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通汝 , 你 通蚀 通 毋 ,不要 通凋 ,衰落 通 智 , 聪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古今异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接在动作或情况之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一词多义
①②知孰.之为为汝知多之知.乎 1.知③ ④其 绝宾无客知.之,悲知.不几时
⑤⑥君其何真以不知知..燕马王也
2.于斯二者何先(去)
(省略动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宾语前置句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自”作“厚”的宾语,前置) 2.其何以行之哉 (疑问代词“何”作“以”的宾语,前置) (四)状语后置句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于人”作状语,后置) (五)固定句式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如之何”为固定结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1单元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1单元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 立。” 民无信不立:省略句, (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 “ 民无信(政)不立 ” 。
子 曰:“岁寒, 然后知松 柏之 后 11. 孔子说:“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
彫也。”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衰落的。” 子独立性。 彫, 通 “ 凋 ”, 衰落。
[文脉· 梳理] (1~6节):处世诚实,知错就改 (7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之为知之, (8节):戒急进,戒贪欲 先贤智慧 不知为不知 ( 9 ~ 10 节):立身、为政、信用为先 (11~12节):见微知著,勤奋惜时
[文本· 层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这句话出自《论语· 为政》 ,意思是说,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 它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 要坦然承认 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2.文章中“子贡问政”一段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政治观点?
【答案】
“子贡问政”一段,孔子对政治概括了“足食”“足兵”“民
第 5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过 而不改,是谓过矣(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 . (2)躬自厚 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形容词用作动词,严格要求) . (3)欲速 则不达(形容词用作动词,快速完成) . (4)足 食,足 兵,民信之矣(使动用法,使„„足够、充足) . . (5)小人之过也必文 (名词作动词,掩饰) . (6)则远 怨矣(使动用法,使„„远离) .
兵。” 而:连词,表修饰。何先:“先何” 武器装备。” 的倒装,先(去掉)什么。
子贡曰:“必 不得已 而 去,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那么) 于 斯 二 者 何先?”曰:“ 去 对于剩下的两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 食。自古 皆有 死,民 无 信 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1单元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1单元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文脉· 梳理] (1~6节):处世诚实,知错就改 (7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之为知之, (8节):戒急进,戒贪欲 先贤智慧 不知为不知 ( 9 ~ 10 节):立身、为政、信用为先 (11~12节):见微知著,勤奋惜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也(犯错误,动词) 君子之过 . 犹不及(超过、越过,动词) (1)过过 . 愿枉车骑过之(拜访,动词) . 之乎(懂得、明白,动词) . 诲汝知 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得,了解,动词) . (2)知 也(聪明,形容词) 是知 . (通“智”,智慧,名词) 君子一言以为知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兵。” 而:连词,表修饰。何先:“先何” 武器装备。” 的倒装,先(去掉)什么。
子贡曰:“必 不得已 而 去,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那么) 于 斯 二 者 何先?”曰:“ 去 对于剩下的两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 食。自古 皆有 死,民 无 信 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判断句) 译文:犯了错误不改正,这就是错误啊!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宾语前置) 译文: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
躬自:自身、自己。远:形容 怨 矣!” 别人的怨恨了!” 词使动用法,使……远离。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
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
“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
“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
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
15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 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 任。”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 去掉那一项呢”“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 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 国家就要灭亡。”
7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够弘扬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 免别人的怨恨了。”
8
第7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说理角度是什么?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做人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多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 取宽容的态度,这样,就自然不会招致怨恨了。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启发:人与人相处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 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 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
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
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

第一单元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31张PPT)
意味着巅峰,又是迈向巅 峰的起点······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自己太少。 对什么都说“没问题”的人,经常是有问题 而大不可靠的人。 人要不断地叩问自己,才能有效地改变自 己提升自己。
改变自己
第3则 子曰:“过而
不改,是谓过 矣!”
《论语·卫灵公》
第3则中的智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有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有 过错并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误。
完善自己
第5则:
子夏曰:“小人(人 格卑下的人)之过也 必文(掩饰)。”
《论语·子张》
成语:文过饰非——用漂亮的 言辞掩饰过失 和错误。
第5则中的智慧:
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令人唾弃。 要有暴露自己错误的勇气,只有暴露出 来,才有纠正的机会,才会进步。 君子和小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在于犯不 犯错误,而在于敢不敢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完善自己
第4则: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 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 之;更也,人 皆仰之。”
《论语·子张》
第4则中的智慧:
启示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错误就像日蚀 月蚀一样高挂于天,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但 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真正的君子不怕犯错 误,也不会掩饰错误,这就是君子风度。错误 就像日蚀月蚀,虽有残缺,但是并不能掩去日 月的光辉,等到改正了错误,日满月圆了,人 们一样会仰望他的光明。
完善自己
第6则: 子曰:“人能弘
(扩大、光大)道, 非道弘(使.....显扬) 人。”
《论语·卫灵公》
第6则中的智慧:
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 修身,可以扩大道,而人是不可以依赖任何外物 即使是“道”来光大自己的,这就是儒家的强调 “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人教版

写作训练:
请写一段话, 对自己进行反
思。
课后作业
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 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 关的素材,写一篇800字左右
的文章。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而归。
不懂 装懂
问题二:
选文3、4、5则 是关于哪个话 题的?举例说
明。
第四则
【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 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 之。”
【翻译】 子贡说:“君子犯错误, 就好像日蚀月蚀。犯错误的 时候,人们都看见了;改正 的时候,人们都仰望他。”
问题三:
选文第八则是孔 子关于处理政事 的思考,大家能 从中获得哪些启
疏通文意,初步感知
积累字词句,翻译选 文十二则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十二则选文分别 带给了你哪些启示?
品读选文,感悟人生
思考:给十二则 论语分类,说说 它们分别从哪几 个方面来表现孔 子的人生智慧的?
问题一:
选文中1、2则是孔 子启示人们面对自 己的无知的,其观 点是什么,请联系 现实举例说明。
示呢?
第八则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 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
成。”
重点翻译:为:担任,作为。 宰:城邑的长官。问:请教。
无:通“毋”。达:达到 (目的)。小利:小小的便
宜。
《吕氏春秋 孝行览 义赏》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启示:
聪明的人应该正视自己的 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减 少自己的无知。庄子曾经感 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 无涯。”知道就是知道,不 知道就是不知道,应该实事 求是,而不能胡乱猜测,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6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68张PPT)
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 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 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 借着这种勤于思考和实践取证的精神,长大以后 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
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
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被西方学者称为中 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
杨戏当面赞扬我,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
的面说我不好,他也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
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为人处世应多替别人考 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若一旦发生矛盾,应多作自 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 人。
与人相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即强调人对“道”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应该主动 地去实施仁义、道德之事。如果仅仅将“道”作 为装点门面、哗众取宠的工具,并非真的顿悟天 地,领悟人生之真谛。


• 7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①躬自:自身、自己
②厚,薄:多,少;
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秦]李 斯《谏逐客书》
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 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 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吕 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篇说:“竭泽而渔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 获得?而明年无兽。”
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 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 (yuè),其何 以行之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共6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共67张PPT)

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 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
• 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 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 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 “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重点翻译: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 而:表转折,却 是:这
人可以令到道发扬光大,不可以借道去抬高自己。”
孔子总结了先贤先圣的经验,尤其弘扬了尧舜 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说人能指挥创 造一切,非道弘人,并不是一切指挥人,这是赞扬 人的主观能动性。”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 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 连词,表转折,不译;③远:形容词作 动词,避免.
引用论证: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巴金老先生在《小狗包弟》勇于反省自己在文 革期间对小狗包弟犯过的错。
二战后,德国敢于承认发动大战的错误,得到 国际的认可和原谅,而日本则相反。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 “蚀”;④之3:代词,过错。⑤更:改正(变)
翻译:君子犯了错误,就好像日食月食; 犯了错,人们都能看得见;改正过错, 人们都仰望着他。
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 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 而言尤其是这样;
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 的人们的尊重。
负荆请罪
2009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给新华 社总编室发来了一封更正信,更正信中称: “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 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 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一国总理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就可以使别人的怨恨远离 了! 赏析: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为人处世应该多 替别人考虑,善于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一旦发生矛 盾,应该多做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责己严,待人宽”是 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如 ①如日月之食焉(动词,像) ②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动词,赶得上) ④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连词,如果) (3)食 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通“蚀”,亏耗)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名词,粮食)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sì,动词,拿东西给人吃) ④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动词,受、得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本课选文中哪几则阐述了儒家对待“过”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具 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选文第3、4、5则阐述了儒家对待“过”的态度。儒家认为, 人犯错误不应该刻意掩饰,应该及时改正。犯了错误不改正是更大 的错误,犯错误后刻意掩饰是小人所为,犯错误后不掩饰并及时改 正,才能受到人们的尊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段点评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究 文本图解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在“为政”方面,孔子的观点是怎样的? 提示:(1)做事不能贪图快,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缺 乏长远考虑。 选文第8则中子夏问政,孔子回答:“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 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取信于民。 选文第10则中,孔子就施政方面的问题概括了“足食”“足兵”“民信” 三条,其中“民信”居首要位置,“足食”次之,“足兵”最下,这种排序表 现了孔子“取信于民”的重要政治思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 1、2 则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 3~5 则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第 8、10 则在处理政事方面的思考 第 7、9、11、12 则在自处和处事方面的教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古今异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 另一件事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一词多义 (1)信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名词,信用)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动词,相信) ③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信物) ④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 ⑤信可乐也(副词,实在) ⑥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使者,这里指媒人)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5.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判断句)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判断句) (3)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状语后置、省略句) (5)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如……何:固定结 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赏析:聪明的人要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懂装懂是愚蠢的。 关于治学,孔子认为不仅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更要有正确的学 习态度——谦虚诚实,实事求是。因为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不足,才能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治学也如做人,是否诚实也是我 们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人能够光大道义,而不是道义能够使人显扬。 赏析:孔子意在强调人只有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 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如果并非真心诚意地做仁德之事,就不能畅然 人生之正气,获得人生的快乐与真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诚信问题? 提示:文章第1、2则就对诚信问题展开了论述,以“知”与“不知” 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只有明白“知”与“不知”的区别才算真正的智 慧。紧接着第3、4、5则就如何对待过错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 法,同时说明了君子之过与小人之过的区别,阐明了君子对“过”的正 确态度。而第9、10则说明了不论是做人,还是为政,诚信至关重要。 这些都是诚信的重要内容。这几部分的阐述,表明了孔子对诚信的 基本看法。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4.词类活用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 (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通假字 (1)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 (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3)无欲速 无,通“毋”,不要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食,通“蚀” 彫,通“凋”,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