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完整版)《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txt(三)国名党政权的内外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比以前更加严重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道路问题的提出1、以城市为中心的十月革命发展道路2、中共成立之后一直实践着十月革命道路3、1924——1927年国民革命的失败,客观上说明十月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涵义(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过程1、国民革命时期农村农民问题中心论的提出,在理论上为大革命失败后的探索作了准备。
2、 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的认识,确立3、 1927.10.—1928.4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其经验的推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在创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过程中,毛泽东撰写了一系列总结革命经验的文章,形成和提出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一、土地革命和反围剿战争(一)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二)五次反围剿斗争四、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一)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2、内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1)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3、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为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共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1、长征原因: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的先后指挥下,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连续取得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一、清朝衰落与西方列强入侵
1.1 清朝的腐败与内忧外患
●官僚体制的僵化与腐败,导致国家治理能力下降;
●社会矛盾的激化,天灾人祸频发,民生困苦;
●西方列强的崛起,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签订更为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1.4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
●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
1.5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
●条约内容:更加不平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2.1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斗争对象:清朝封建统治;
●运动特点:兼有宗教色彩。
2.2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抗击
●民间团体兴起,主张扶清灭洋;
●抗击八国联军,表现英勇;
●但对清朝认识不足,被其出卖。
三、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兴起
3.1 洋务运动的兴起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学习西方的热潮;
●涉及军事、民用等多个领域。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典型人物:林则徐)(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一笔记一、综述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等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鸦片战争的经过- 1840 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军队虽进行了抵抗,但最终失败。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农民起义。
-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4.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提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和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洋务运动1.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建立近代海军,如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等。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3.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但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最终失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1. 晚清时期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其主要特点是满清王朝的衰落和独裁土豪劣绅的强权统治。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低潮状态,人民生活极为贫困。
2.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以推翻满清王朝为目标,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一共和国。
革命的领导者是辛亥革命军的领袖孙中山,其三民主义思想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 袁世凯时期
袁世凯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袁世凯在与各方势力的斗争中,成功掌握了实权,并逐渐成为中国政治的中心。
其政策强调权力与民主的合理结合,但他也因为个人权力垄断和专制主义倾向受到批评。
4. 四五运动
四五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后又一轮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的高潮。
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帝反封建、群众性、浪漫性、罢工斗争”。
四五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是臧克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他们的理论思想对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到
了迅速发展。
北伐战争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打开了大门。
6. 国共内战
国共内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又一次分水岭。
经过长达
4年的殊死搏斗,共产党终于取得了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一、打开近代史的大门读就像走进了一座装满宝藏和秘密的大房子。
每一页都像是一个小房间,藏着不同的故事。
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一个探险家发现了新的大陆。
我想,哇塞,这里面得有多少我不知道的事儿啊!就像我以前只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很厉害,可当我在书里深入了解的时候,才发现背后还有那么多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矛盾。
这就好比我们看冰山,只看到露在水面上的一角,可水下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庞大和复杂呢。
二、那些在风雨中的人物书里的人物一个个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在中国近代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
比如说洪秀全,他一开始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太平天国,这多让人热血沸腾啊!那时候的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给黑暗中的老百姓带来了希望。
可后来呢,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内部矛盾、外部压力,太平天国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的船,最后还是沉没了。
这不禁让我想问,为什么美好的理想在现实面前会变得如此脆弱呢?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那些黑暗的势力吗?三、列强的压迫与挣扎近代的中国啊,就像一块大蛋糕,被列强们虎视眈眈地盯着。
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这就像一个小偷用一把坏钥匙,硬是撬开了我们家的门。
然后其他列强也跟着来抢东西。
中国人民能怎么办呢?只能挣扎、反抗。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普通百姓愤怒的眼神,听到他们内心的呼喊:“我们不能就这样被欺负!”就像一只小羊面对一群狼,虽然力量悬殊,但小羊也会用它的角去顶,去反抗。
这就是中国人民骨子里的不屈。
四、洋务运动的努力与无奈洋务运动像是一群有远见的人在黑暗中摸索着点亮蜡烛。
他们想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让中国强大起来。
像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他们费心费力地建工厂、造轮船。
可是呢,这就好比在一个破房子上修修补补,房子的根基已经烂了,光修表面是不够的。
那些传统的封建制度就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这些改革者的手脚。
我就在想啊,要是当时能把那些束缚都打破,中国是不是就能更快地走向富强了呢?五、戊戌变法的悲壮戊戌变法那真是一场悲壮的变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经过: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自主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1.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封建剥削和外国侵略。
2. 经过: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定都天京(今南京);1856 年,太平天国达到鼎盛时期;1856 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4. 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三、洋务运动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4.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筹划海防,建立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波澜壮阔的篇章,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动荡。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节点来梳理这一段历史,试图揭示其中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一、鸦片战争与民族觉醒1.1 鸦片的引入与危害19世纪初,鸦片作为英国商人的“致富工具”,通过各种手段进入中国。
这种毒品不仅腐蚀了无数人的身体,更是撕裂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无数家庭因鸦片而破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逐渐崩塌。
面对这样可怕的现象,清相关部门虽有意识地试图制止,但由于无能,始终难以奏效。
1.2 战争的爆发与屈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面对强大的英国舰队,清朝的抵抗显得无力。
战争结束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不仅割地赔款,还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这一系列屈辱的条约,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许多人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盛世的国家会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也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埋下了种子。
二、自强运动与思想启蒙2.1 自强运动的探索鸦片战争后,许多知识分子意识到,国家的落后与自身的弱小密切相关。
自强运动的提出,试图通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
虽说这股力量在当时并未彻底改变国家的命运,但它推动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2.2 维新运动的兴起随后,维新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有识之士倡导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主张“变法图强”。
然而,守旧派的抵制与清相关部门的妥协,使得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变革的渴望,思想的启蒙已在悄然发生。
2.3 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革命不仅是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更是对中国未来的探索。
尽管中华民国成立后并未完全稳定,但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催生了无数新的思想与运动。
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团结起来,追求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自考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自考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美各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1688年——英国1776年——美国1789年——法国一、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8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美、俄、法《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英、俄、法《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1884年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中法《中法新约》1887年葡萄牙《中葡友好通商条约》1895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与11国《辛丑条约》三、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打击英军,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1862年5月太平军击毙法军海军司令卜罗德。
6月活捉法尔思德1863年1月打死勒伯勒东。
1884年香港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
1867年美军入侵台湾被打退。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遭到高山族抵抗。
1884年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来犯基隆、淡水的法军。
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1900年义和团与部分清兵同八国联军殊死搏斗。
战死的部分爱国官兵:1841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842年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殉国。
副都统海龄战死镇江。
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邓世昌、林永升黄海战斗中牺牲,丁汝昌、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捐躯。
四、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19世纪70至80年代: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从缅甸侵入云南。
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单元: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评价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客观原因: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一、鸦片战争:那可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道深深的伤痕啊。
西方列强就像一群贪婪的恶狼,张着血盆大口扑向中国。
我就想啊,中国当时就像一个懵懂的少年,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英国用鸦片这把“毒剑”给刺得遍体鳞伤。
一签,赔款、割地、开埠通商,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家被别人强行闯进,还抢走了不少好东西,把家里的好地方也划走一块,这能不让人气愤吗?这时候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一点,知道不能再这么被欺负下去了。
二、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那是底层民众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一次大反抗。
太平天国就像一场熊熊大火,试图烧尽旧世界的一切腐朽。
老百姓们啊,受够了压迫,就像被压在石头底下的小草,现在要冲破石头茁壮成长。
可是呢,这把火烧得太猛,自己内部也出了不少问题,就像一辆狂奔的马车,跑得太快了,轮子掉了。
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它也让清朝统治者惊出一身冷汗。
三、洋务运动:一些开明的官员想挽救大清,搞起了洋务运动。
这就好比一个病人,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开始想办法吃药治病。
他们建工厂、造轮船、办新式学堂。
像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小灯。
但是呢,这盏灯能照亮的地方还是有限的,洋务运动只是在器物层面上的改变,就像给一个破旧的房子重新刷了一遍漆,可房子的根基还是摇摇欲坠的。
四、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想给中国来一场大变革。
戊戌变法就像一阵春风,想吹绿中国这片大地。
他们提出的那些变法措施,什么废除八股文啊,发展工商业啊,多好的想法啊。
可是呢,守旧势力太强大了,就像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春风的去路。
光绪帝有心无力,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这时候大家心里都在想,中国到底该何去何从啊?五、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那可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啊。
辛亥革命就像一声惊雷,把封建帝制这个千年的老怪物给炸得粉碎。
老百姓们都欢呼起来,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高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了,大家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分析)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乾隆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对外关系上分析)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商品生产无限增长-开辟新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中英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广厦福宁上),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和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
1894年,日本甲午战争,1895中日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1894日本旅顺惨案,1900俄国江东六十四屯惨案)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控制内政、操纵外交、领事裁判权、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和扶植收买代理人)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轮”)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侵略势力控制政治经济、封建势力勾结外患、封建经济保持、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人民无权利和极端贫困)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资本入侵刺激下产生。
受到压迫可反抗或中立,而力量薄弱)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深受压迫革命性最强;人数少但集中;与农民有密切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一、晚清时期1. 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的爆发(如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
2. 军阀混战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维新派、戊戌变法。
3. 中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辛亥革命1.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强大的压力使得晚清社会内部弱点尤其显现,革命气氛日益高涨。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着各地的响应,革命蔓延至全国。
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北洋政府时期1. 正式宣告成立于1912年,国父孙中山为致力于建立新中国而努力。
2.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积极的政策,被誉为"北洋新政"。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它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力量。
四、国共合作1.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因素产生矛盾,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2. 共产党与红军由此逐渐发展壮大,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进行援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五、抗日战争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向全国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2. 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作为崇高的民族大义来看待。
3. 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战获得完全胜利。
六、国共内战1. 1946年重开战争,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性胜利。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
3. 国共内战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史主线公元5世纪(战国)~鸦片战争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国内阶级矛盾严重西方: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生产结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生产结构,特点: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族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作用: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排斥新的生产方式,束缚生产力发展。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具体表现: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维护统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同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并与道教、佛教及其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统治阶级服务。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矛盾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社会日益由盛转衰,阶级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无可挽救。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清朝后期,由盛转衰,主要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官吏地主兼并土地,无地少地农民增多,流民不断增加。
荷捐杂税加重,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外贸限制,直至鸦片走私,收支平衡被破坏,导致民众事实上必须缴纳更多地租、赋税。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776年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主要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利用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单元: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评价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客观原因: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近代史纲历史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
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税负加重;另一方面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
2.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4.《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为: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讲——冯聚才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典型人物:林则徐)(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两大历史任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地主阶级革命派——龚魏的主张:龚自珍与魏源2、农民阶级的理想国——太平天国(1)太平天国的兴起: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封王、定都天京(2)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A、《天朝田亩制度》:定都天京后,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阶级千百年来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并提出分配土地方案,同时制定其他的社会改革方案,标志着农民阶级对土地问题认识的最高水平。
当然也表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它的方案是平均主义的思想,而且最终未在太平天国推行。
B、《资政新篇》:1859年,由干王洪仁玕主持制定颁布《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带有资本主义的方案,提出一系列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内容和措施,但由于脱离太平天国的现实,并未真正的实行。
(3)天京事变与太平天国的失败:天京事变与石达开的离开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b、是中国救世农民阶级运动的最高峰c、冲击力孔子和儒家经典政治的权威d、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e、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战争中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农民运动。
3、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两个事件引起: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2)洋务派代表:奕、张之洞、左宗棠、刘坤(3)洋务运动:A、兴办近代企业、兴办军用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南京金陵机器、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崇厚)、湖北枪炮厂(张之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B、建立新式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越洋水师;C、创办西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唐绍。
唐国安)(4)作用及失败原因:A、引进来一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改变了一些观念、在一些领域开了风气之先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失败原因:封建性、腐朽性、依赖性4、资产阶级上层——维新变法(1)兴起(2)代表人物: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3)活动:公车上书、著书立说、《时务报》、《国闻报》1898年6月11日想有所作为的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年9月21日被镇压失败,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律令,经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4)意义和失败原因:A、意义:a、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上层的爱国救亡运动b、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c、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B、失败原因:a、守旧顽固势力过于强大,构成维新派很难逾越的障碍b、不敢正视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害怕群众、没有群众基础第二讲辛亥革命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1、背景:(1)中国社会双重危机(民族危机和自身的社会危机)的出现(2)清末“新政”的破绽(3)中国资产阶级不断觉醒和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构成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
2、孙中山的早期思想及活动:1894年11月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由一个改良主义者成为一个革命主义者。
“断发改装”3、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纲领:(1)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活动:政党的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A、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邹容《革命军》C、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组织活动:A、中兴会(湖南)黄兴B、光复会(浙江)陶成章、章太炎C、科学补习所(湖北)D、日知会E、岳王会(安徽)(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05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同盟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上把十六字阐述为“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
(3)与改良派的论战:①要不要革命;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胜利:武昌起义A、背景:同盟会成立后,1906年由孙中山主持制定了革命方略,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斗争的基础,从1906年到1911年,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几十次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
尤其是1910年4月广州起义的失败,让很多革命党人心灰意冷,对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共和国的通道产生怀疑。
在此形势下,孙中山亲自组织领导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壮举构成了武昌起义的第一个背景。
保路运动构成了第二个背景,保路运动的中心在四川。
B、武昌起义组织:湖北文学社、共进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很快控制武昌、湖南、湖北,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十几个省纷纷独立,独立各省选派代表在南京参加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是年为民国一年。
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府,是辛亥革命胜利的标志。
《临时约法》,1919年12月3日临时参议员制定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典范,带有革命性质、民主性但同时它也有局限性。
其局限性是因人设法。
C、其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中国社会产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2、辛亥革命的失败:(1)历史过程:A、袁氏窃国B、刺宋案真相大白C、护国运动(2)失败原因:A、客观上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构成了革命派难以逾越的障碍B、主观上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所致C、具体:没有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群众,革命派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大且服从革命党人的军队。
第三讲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国民革命的兴起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A、革命派——武器的批判B、进步知识分子——批判的武器(2)主要内容: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迁往北京改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主要内容:A、提倡民主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3)评价:作用:积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进步的革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扫清了道路,扮演了清道夫的角色。
2、五四运动:(1)背景:双重危机:严重的民族危机、及严重的社会危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外交会上的彻底失败(3)五四运动斗争的目标:【1】罢免三个卖国贼【2】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4)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无妥协的爱国运动,彻底性是它的重要特点。
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的结合,为后来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培养。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传入: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后长时间并没有影响到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才知道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五四运动开始传播。
1899年《万国公报》1902、1903,梁启超、朱执信(2)传播:1、代表人物:(1)新文化运动精英——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陈独秀;(2)五四运动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3)新军革命党人:董必武、吴玉章、谢觉哉2、与其他社会思潮的论战:A、实用主义(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杜威(工具主义)—>胡适B、基尔特社会主义——>罗素C、无政府主义——>黄凌霜、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党成立的条件:(1)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4)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帮助为党的成立提供了外部条件2、党成立的经过:(1)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东毛西蔡相约建党1920年8月陈独秀(书记)、李汉俊、李达,上海共产党;1920年10月李大钊(书记)、张国焘北京;谭平山、谭植棠,广州;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东京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