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不足问题与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

社区建设正是顺应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这一现实需要而产生的。

社区发展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参与、自治、共享,希望通过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努力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但城市社区建设毕竟还处于初始阶段,居民参与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居民的民主意识还不够,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不够广泛。

据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7.2%的居民认为社区参与非常必要,而只有3.4%的居民实际参加了社区志愿活动,56%的居民表示,在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的条件下愿意参加社区活动,另有6.1%的居民认为参与社区没有意义,表明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居民对社区职能定位不够准确。

社区是居民自治的组织,而大多居民仍然把社区组织当作基层行政部门,社区自治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普遍居民认为社区居委会行政化、机关化现象严重,社区自治能力不够,在“小政府”形象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大社会”的功能却没有发挥出来。

三、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当前开展社区志愿者工作存在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1、志愿者工作制度化差,相关的议事规则没有建立或者不健全,参与人数少,活动次数少,服务面窄,难于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2、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意识不强。

这主要是由相关宣传工作不到位、社区邻里关系日益物质化、现代都市人行为功利性倾向明显等主客观因素所致。

多数居民对社区公益工作不闻不问,更谈不上主动无偿服务社区居民。

四、“费随事转”难以落实。

政府在下达大量任务的同时,相应的经费安排基本不到位。

抽样调查显示,51.55%的被调查社区认为政府没有做到“费随事转”,认为“完全做到”的仅占5.84%。

政府拨款大多用于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发挥受到制约,也为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背景介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区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政府和居民之间联系的桥梁。

然而,在我国社区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公共设施不足等。

本文将探讨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问题分析1. 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社区的管理体制主要依靠居民委员会和物业公司进行组织和管理。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以及权力分配不明确等原因,导致社区管理水平低下。

部分居民委员会或物业公司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2. 服务质量不高虽然社区是为了解决居民生活需求而存在的,但部分社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例如,在安全保障方面,部分社区存在安全隐患;在垃圾分类方面,尚未普及推广;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服务不足、质量有待提高。

3. 公共设施不足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社区面临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

如停车位紧张、公园绿地稀缺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的美观。

三、对策建议1. 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为了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应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并建立科学的管理权责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或引进第三方机构来提高居民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的管理能力。

同时,加强对居民委员会的监督,确保其依法行使权力。

2. 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为了改善社区服务质量,需要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服务环境。

此外,应加强对各类社区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运营。

3. 增加公共设施供给针对公共设施不足问题,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增加相关设施的供给。

例如,在社区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停车位、公园绿地等配套设施的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同时,政府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4. 加强居民自治意识社区建设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自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1. 社区治理体系弱化我国社区治理体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出现了一些弱化的问题。

首先,由于居民自治能力和意识的匮乏,很多社区缺乏有效的自治组织和管理机构。

其次,一些社区存在领导干部对权力的不适当行使,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和利益分配不公。

再者,社区居民参与意愿不高,缺乏对自己权益的维护和守法责任感。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区治理体系无法有效运作。

2. 社会服务不足我国社区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流动人口增多等挑战,但相应的社会服务却未能跟上需求。

许多社区缺少养老服务设施和医疗资源,居民无法得到及时便利的健康照顾。

另外,在教育、文化娱乐、就业等方面也存在着差距和失衡。

一些低收入家庭或特殊群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支持。

3. 环境污染与公共安全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空气质量恶化、废水排放和固体垃圾处理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另外,公共安全问题也需要被关注,包括违法犯罪、火灾风险等。

社区治理对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责任,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二、解决我国社区存在问题的对策1. 健全社区治理体系首先,建立起自治组织和管理机构,并促进居民自治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政府应推动社区代表大会制度和居民议事机制建设,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并通过透明公开、便利高效的机制来加强决策过程的监督和约束。

其次,有效监管领导干部权力行使。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规则和诚信约束机制,通过反腐倡廉教育和问责机制来防止权力滥用。

最后,加强法律意识教育与守法文化建设。

加强公民的法律教育,提高居民守法、讲公德的意识和行为。

2. 提供更全面的社区服务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特别是老年照护、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

政府应该增加对社区养老院、医疗机构和学校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管理运营。

此外,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就业机会。

鼓励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情况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情况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情况分析——以南通市虹桥新村社区为例摘要:社区居民参与问题是社区建设中深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社区居民参与的有效性不强已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现状的分析,概括出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一、引言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城市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广泛的社区参与。

社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居民积极参与,帮助居民锻炼、提高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能力与水平。

居民参与是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主体,社区自治是居民参与的高级形式,也是居民参与的制度保障条件之一。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质量较低已成为制约社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有效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且迫切的问题。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现状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他们的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根本动力。

但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

居民社区参与不足主要表现为:1、总体参与率不高。

在对南通市虹桥新村社区的调查中,我对社区居民参与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讲解和社区居民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不愿参与社区事务。

大多数人没有为公共服务的意识,只注重自身及家庭的事物;大多数人认为参加社区活动没有意义甚至是浪费时间;大多数人不能持久的参与社区建设,只是迫于面子象征性的参加一两次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

2、参与人群分布不平衡。

分布不平衡是指不同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区域的人的参与率有很大不同。

从年龄层次看,参与社区活动的主要人员是一老一少,“老”就是离退休的老同志以及没有工作的老年人,“少”就是放了寒暑假的中小学生。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不仅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还可以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目前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有些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不高,参与意识较弱,导致社区事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社区反馈和支持。

背景介绍对于理解社区居民参与现状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他们对于社区事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一些社区居民由于工作繁忙、社交圈子狭窄或者对社区事务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对社区的参与意识不足,甚至出现对社区事务的漠视现象。

如何引导和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和投入,成为当前社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提出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引言: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程度普遍较低,存在着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不重视、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

在当今社会,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投入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并不高,很多社区活动缺乏参与者,甚至出现了群众对社区管理冷漠、袖手旁观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也不利于社区问题的及时解决和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如何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动力,建立起更加密切的社区联系和紧密的社区组织,才能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果。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对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 正文2.1 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分析1. 缺乏意识:许多居民并不意识到自己对社区的参与和影响力,缺乏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愿。

2. 资讯不对称:有些居民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或信息不完整,导致对社区事务的了解不足,难以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

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社区参与度情况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社区参与度情况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社区参与度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组织的重要部分,其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社区参与度作为衡量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指标,对于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社区参与度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社区参与度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现状
1. 城市社区发展快速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社区成为城市基层组织的重要支撑,承担着居民生活服务、社区管理和文化交流等功能,对城市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社区参与度存在不足
在城市社区发展中,社区参与度存在不足的情况。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和能动性不强,很多社区事务由社区工作人员和政府部门主导,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较低,影响了社区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在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很多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的意识不足。

他们认为社区事务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往往对社区事务置之不理,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我国城市社区中,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相对不畅。

社区居民缺乏了解社区事务和参与社区决策的途径,很多时候只能被动接受社区事务的安排和决策,缺乏参与的机会和平台。

3. 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有待提升
三、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社区参与度的发展趋势
2. 完善社区居民参与渠道
未来,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需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

通过开展社区参与能力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能力,增强其参与社区事务的实际效果。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一直是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问题。

社区参与不仅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社区凝聚力,还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目前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普遍较低,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越来越少,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关注度不高,缺乏对社区事务直接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社区管理水平不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不满意,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愿不强。

怎样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加强社区管理和建设,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探讨影响社区参与的因素,提出提高社区参与的对策建议,探讨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方式和加强社区管理的监督机制,以期为促进社区居民的更广泛参与和社区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关注度不高,很多居民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而对于社区发展和管理缺乏热情和参与意识。

社区组织的参与渠道不畅,很多社区居民不清楚如何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参与机会和途径比较有限。

一些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和决策缺乏信任感,觉得自己的声音无法被听见,缺乏对社区参与的动力和激情。

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对策和方法,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

1.3 研究目的社区参与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现状和问题所在,分析影响社区参与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社区发展的整体质量。

通过对社区参与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促进社区居民的彼此沟通和协作,进而推动社区的良性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提升。

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社区参与度情况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社区参与度情况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中社区参与度情况分析一、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社区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

在城市社区中,居民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得到了有效整合,社区内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了不断完善。

城市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等也日益活跃,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城市社区的快速发展相比,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却并不高。

在城市社区的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居民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社区的治理效果和服务质量,也影响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社区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社区参与度是指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社区参与度的高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文化和历史传统社区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对于居民的参与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些具有浓厚文化和历史底蕴的社区中,居民通常对社区事务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而在一些新兴社区中,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2. 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否,也影响着居民的参与度。

在一些社区中,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渠道较为狭窄,导致居民的参与度不高。

而在一些先进的社区中,管理体制相对健全,居民的参与度相对较高。

社区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区的治理效果和服务质量。

高参与度的社区往往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而低参与度的社区则容易出现社区管理不善、服务不到位的情况。

社区参与度的高低还关系着社区的凝聚力和文明程度。

高参与度的社区往往具有较高的凝聚力,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意识较强,能够更好地发展社区文明。

而低参与度的社区则容易出现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最重要的是,社区参与度的高低还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高参与度的社区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愿望,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而低参与度的社区则容易出现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错误和偏差。

城镇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城镇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城镇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能。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社区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以及社区参与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规划设计1. 缺乏整体性:当前一些地方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往往缺少对整个社区系统性思考,导致各项配套设施相互独立,没有形成有机衔接。

2. 不合理用地布局: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或政绩考核指标而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在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忽视了社区功能需求。

三、公共设施建设1.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由于投资限制和资金调配困难,一些城镇社区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文体娱乐等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差距,未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2. 公共空间缺失:城镇社区缺少公共开放空间和休闲活动场所,人们在工作之余难以得到良好的舒适体验。

四、运行管理1. 组织结构薄弱:一些城镇社区缺乏具备专业背景的运营管理团队,导致社区运行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2. 缺乏信息化支持: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城镇社区没有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和服务,导致工作流程繁琐且不透明。

五、社区参与1. 缺乏有效沟通渠道:部分城镇社区对居民意见反映不敏感,缺少合理规范的沟通与交流机制。

2. 参与意识淡薄: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为主尚未形成真正的自治模式,在一些地方居民参与度较低,并存在自私个体主义问题。

六、解决对策1. 深入优化规划设计过程:加强整体性考虑和科学决策,并注重城镇社区功能的合理布局。

2. 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增加对教育、医疗、文体等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提高社区基础服务水平。

3. 改革运行管理模式:引进专业化社区运营团队,推动信息化手段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提升效率和透明度。

4. 加强居民参与意识培养: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培训活动,激发居民自治、参与和合作精神。

社区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社区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社区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社会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居民参与度低、基层组织能力薄弱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低居民参与度是主要问题之一1. 缺乏有效的形式和平台当前社区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切实有效的参与形式和平台。

例如,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普通居民缺少真正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

这种状况导致了低参与度。

2. 没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造成了参与度不高。

在现代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利用先进技术轻松传递信息并获取反馈意见。

但当前情况下即使有很多新兴媒体渠道也没有被利用起来。

三、基层组织能力薄弱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 组织能力不足当前社区的基层组织往往在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方面存在短板。

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有效技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 与市场化尖锐冲突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基层组织通常会遇到经济困难。

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顺利运作,并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1. 拓宽参与渠道为了增加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应该创造更多形式多样的参与平台。

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邀请代表发言等方式进行真正有效地沟通交流。

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平台,方便广大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

2. 提升信息传递效率需要完善社区内部信息传递系统和外部媒体渠道,在保证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同时将其传达给社区居民。

政府还应当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覆盖范围,并鼓励公众直接参与关注相关事务。

3.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组织的投入,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同时,加强组织内部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4. 多元化资金来源国家可以通过探索多样化的社区经费筹集机制来改善社区基层组织运作困难的问题。

可以引导社会力量、企业等单位加大对社区的捐赠和支持力度。

五、结论目前我国社区社会治理存在着低居民参与度以及基层组织能力薄弱等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建设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的重要途径,而公众参与则是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我
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存在以下问题:
1. 参与意识不强:部分居民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缺乏兴趣和参与
意识,很难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2. 参与方式单一:社区居民参与方式单一,多数是通过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等组织参与,缺乏多元化的参与方式。

3. 信息不透明:有些社区建设项目的信息开放不充分,居民难
以了解项目需要的情况、建设效果以及后续管理等。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宣传教育,提高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社
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认识和参与意识。

2. 创新参与方式:通过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吸引更多
人参与社区建设,增加多元化的参与方式。

3. 加强信息公开:加强社区建设项目的信息公开,让居民了解
建设项目的需求、效果和管理情况等信息,促进居民积极参与社区
建设。

4.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建立反馈渠道和处理机制,让居民通
过投诉、咨询等方式表达意见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增强公众参
与的效果。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社区建设是指社区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满足其各种需求为目的的一系列工作。

然而,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

本文将从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社会稳定三个方面,探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首先,随着人口的增长,社区面临着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住房问题逐渐凸显。

这使得人们面临着高房价、小户型等问题,居住环境变得拥挤不堪。

面对这一问题,社区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大在建设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上的投入力度,满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其次,优化土地利用,提高住宅密度,增加住房供给。

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业和开发商参与社区建设,增加住房供应量,降低房价水平。

其次,环境污染是社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

社区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垃圾处理等问题的出现。

这些环境污染不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破坏了社区的生态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社区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社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再次,社会稳定也是社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区中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犯罪现象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为了处理好社区中的社会矛盾,社区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机制,加强社区治理能力,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加强社区矛盾调解和纠纷解决工作,及时处理社区内部矛盾,避免矛盾升级。

同时,还应加强对社区治安的管控,加强巡逻和守卫工作,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

总之,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住房供给不足、环境污染和社会稳定。

我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作为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社区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二、我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 社区治理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首先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地沟通与协调机制。

其次是决策参与度低,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社区事务决策的参与度较低。

2. 社会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在社会管理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法律服务不到位,缺乏专业法律人员为居民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与维权服务。

其次是缺乏有效的矛盾调解机构和纠纷解决渠道,导致矛盾积累无法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3.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目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薄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社区教育方面,存在着学校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

在医疗卫生方面,社区医院设施和医疗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4. 社会资本参与度低社会资本是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国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

一方面是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机制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社区领域;另一方面是部分企业对于社区发展缺乏责任感和投入。

三、对策建议1.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首先,应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组织,并倡导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事务。

其次,加强参与式决策机制,将居民利益充分融入到决策中。

此外,要加强政府与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共同推动社区发展的合力。

2. 提升社会管理能力为了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在法律服务方面,可以设立专门机构或引进专业团队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在纠纷解决方面,可以建立多元化的矛盾调解机制,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3. 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了改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的问题,应加大对社区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

在教育方面,可以增加学校建设与教师配备,并提高教育质量;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加强社区医院建设,提高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

4. 提升社会资本参与度为了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度,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社区领域。

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在我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社区不仅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单元,也是居民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然而,目前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如社区治理不够民主、服务不到位、居民参与度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完善社区建设,提高生活质量和居民满意度。

首先,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社区治理不够民主。

在传统的社区治理中,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事务的参与度较低,决策常常由社区居委会或相关部门单方面决定。

这导致了许多问题,如决策结果不符合居民的期望、社会公平性不够、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

因此,我们需要推动社区治理的民主化,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和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对策来解决社区治理不够民主的问题。

首先,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制度,让居民选择一部分代表来参与决策。

这样可以保证居民的意愿被真正代表,减少决策的偏向性。

其次,加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和培养。

社区居民应该主动组织起来,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政府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培训,促进居民自治组织的发展。

最后,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机制,让居民可以获得社区事务的信息,并能够在决策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社区服务不到位。

尽管我国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服务不够全面和满足居民需求的问题。

比如,一些社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足够的公共场所和设施;一些社区的社区服务中心设施老化,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为了解决社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首先,加大对社区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投资,确保每个社区都有足够的公共场所和设施,如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图书馆等。

其次,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设施和管理。

社区服务中心应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则是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关键。

目前我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并不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以促进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推动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全面发展。

一、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1. 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目前,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对社区事务的重视和认同,存在着消极的态度。

他们认为社区事务与自己无直接关系,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中。

2. 社区居民组织参与难度大由于社区居民的社交网络和社区组织发展不够完善,导致了社区居民组织参与难度较大。

在实际行动中,社区居民往往面临着组织不力、信息不畅、沟通困难等问题,影响了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社区居民参与途径单一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和社区议事会等形式。

这种单一的参与途径容易造成社区居民的参与兴趣不高,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

1. 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为了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宣传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激励机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2. 加强社区居民组织建设为了解决社区居民组织参与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加强社区居民组织的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组织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提升社区居民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并加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 创新社区居民参与途径为了拓宽社区居民的参与途径,可以创新社区居民参与的形式和方式,如开设社区居民参与平台,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的信息发布渠道,推出社区居民参与的新项目和活动。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我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我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现状概述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居民的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社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管理体制问题1. 管理闭塞化当前大多数社区管理者来自政府机构,由于工作职能限制和思维定势,导致管理模式较为封闭、控制力过强,缺乏与居民有效沟通和参与机制。

这种闭塞化管理模式使得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反映个体需求和意见表达缺乏渠道。

2. 生态环境保护不力许多社区存在垃圾分类不规范、环境卫生差等问题。

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投入不足等原因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主因之一。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建设新社区带来了土地资源压力及环境容量极限的挑战。

三、服务水平不高1. 社区公共设施不完善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滞后,不足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休闲需求。

尤其是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社区资源相对匮乏。

房龄较长社区维修保养不及时,加大了居民的环境隐患。

2. 社区服务体系欠缺现有社工队伍缺乏专业性,服务能力有限。

一些社区缺乏完整的服务体系,导致居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响应。

此外,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单一等问题。

四、组织管理机制需改进1. 组织参与度低社区居民参与自身事务决策的积极性不高。

尽管“社区自治”理念被提出并实践多年,但在现实中依然存在参与度低下、意见不被重视等问题。

这需要引导和培育更多有素质和热情的居民代表来推动社区管理与发展。

2. 缺乏监督机制要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监督机制至关重要。

当前市场监管和居民监督相对薄弱,使得问题整改不力、权益保护难以实现。

因此,需要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五、解决思路与发展方向1. 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构建开放平等的社区管理体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会组织及社工队伍专业化水平。

同时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高问题反馈和解决的效率。

中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中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中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日常交流、互动和社会支持。

然而,在中国,社区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探讨中国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一、设施不完善和空间狭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住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城市规划不合理,很多社区面积较小、人口稠密,导致公共设施匮乏和空间狭窄。

例如,社区内的公园、健身设施以及停车场等都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居民在休闲娱乐活动中感到受限,并且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优化土地利用规划。

此外,当局还可以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激励措施。

二、管理不到位与服务缺失中国社区管理体系仍然相对薄弱,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亟需加强。

一些社区存在管理混乱、监督不力和服务缺失的问题。

例如,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居民反映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此外,由于政府和社区之间的沟通不畅,重大决策未能给予居民充分参与的机会。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并鼓励他们与居民保持紧密联系。

同时,要鼓励建立有效的社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透明、及时的信息流通渠道。

此外,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并通过开展公民教育活动增加居民参与感。

三、社区凝聚力不足中国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得社区成员间关系日趋疏离。

年轻人因就业机会而迁往其他地方,老龄化也导致部分社区变得较为冷清。

这种情况下,社区凝聚力不足,社区文化流失。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建立更加多样化和包容性的社区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可以鼓励居民组织各种形式的社区聚会、庆典和文体活动,以增进社区成员间的互动和交流。

同时,要推广志愿者服务,激发居民参与感,培养社区共同责任感。

四、环境污染和噪音扰民中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一些社区也受到了噪音扰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不足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普遍面临着参与不足的问题,原
因之一是相关行政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城市居民参与
意识不强而导致的参与动力不足。

因此,在大力推进居民参与体制
创新,为居民参与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着力创新居民
参与的内在动力机制。

关键词:社区建设;参与不足;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6-0-02
1887年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社区的概念。

他认为,社区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
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统一体。

由此可以看出,滕尼斯主要是
从居民对所属社区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的认同感来界定社区的。


这种对社区的认同感恰恰是当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所缺乏的。


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主体和社区利益的
分享者,却未能有效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

居民参与尚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社区尚未成为一个把居民凝聚起来
的社会共同体。

一、居民参与不足的主要表现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是指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管理的客体,更作为社区
管理的主体,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决策、管理和
运作的过程和行为,它意味着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所拥有的权利同时也是所需尽的义务[1]。

由于我国提出社区建设的时间不长,因而在各地社区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的社区发展和建设,普遍存在着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主动性不强,主动社区参与行为寥寥无几。

公民的参与意识是公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基础。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公民主体意识尚未形成,他们虽然都生活在社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应对本社区建设尽一份责任和义务。

很多人即使参与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也是以动员式、执行性参与为主,比如参加居委会组织的各类活动等。

这种参与模式既不能对社区内的事务进行决策,也不能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居民的参与结构失衡。

从年龄上来看,老人、青少年参与多,中青年参与较少。

参与社区活动的主要人员是一老一少,“老”主要是指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和工厂企业老职工等,“少”主要是指在校的中小学生。

而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能够为社区建设提供更为高效的支持和帮助的中青年等社会中坚力量却很少参与到社
区建设中来。

(三)参与内容有限,非政治性参与是参与的主要内容。

所谓非政治性参与是指居民参与的社区事务很少涉及政治。

目前,我国公民社区参与内容多以非政治性参与为主,对于社区的政治事务,一般
的社区成员很少关注,参加者更是寥寥无几。

(四)参与率低,社区精英为社区参与的主要人群。

这主要表现在:参与人员的数量有限,涉及面不够广泛,呈现出一种精英主义模式,即参与社区管理与决策的是社区内各单位代表、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内的人大代表、离退休的党政干部及少量的居民积极分子。

大多数社区成员并没有认识到社区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反而认为它是一级行政组织,自己参不参与并不能对它产生什么影响。

二、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内的居民参与虽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总体参与不足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导致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只有找到居民参与不足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才能提出解决居民参与不足问题的对策。

具体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我国仍然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目前的社区建设实际上是将单位制解体后模糊的城市空间改造为标准化与清晰化的国家治
理空间,是为了整合民众对政权体系的支持,而不是为了构建一个独立于国家的公共领域[2]。

在这种本质上仍是政府集权的社区管理模式下,居民的权利严重受限,居民缺少适当的利益表达机制,凸显为居民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尤其是政治参与意愿不足。

(二)社区组织力量薄弱是公民参与不足的另一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社区组织有两类,一是社区管理组织;二是志愿团体。

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管理组织,承担了太多的行政职能,因而不利于社区的发展。

而各种社团发育又极不充分,在现代社区治理网络中未能很
好地发挥群众自我治理的作用。

社区居民并非不关心自己所在的社区,只是苦于没有很好的途径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三)社区建设是各建设主体在各自利益的博弈中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合力,以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

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利益诉求是多元化的。

而当下城市社区的主要任务却是完成上级的命令和指派的工作。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其他社区组织与居民之间缺乏建立“推动——被推动”关系的利益基础,居民缺乏参与社区建设的动力。

(四)居民的社区意识或归宿感淡薄也导致了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不足问题。

社区意识淡漠的文化历史原因有: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缺少作为“公德”的伦理基础;二是传(下转第197页)(上接第195页)统中国社会缺乏“公共意识”的空间因素和个体前提;三是在单位体制下只能产生“单位意识”而非“社区意识”,因而造成公民不热心于参与社区事务[3]。

三、解决居民参与不足的对策
通过以上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导致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居民参与的内在动力机制不足。

因此,解决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不足的问题,应该从这两个方面来着手:
(一)改善外部环境
1、推进社区居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首先,建章立制,划分职能,明确分工。

对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
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畅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渠道。

其次,建立和完善参与机制。

依照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居民参与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参与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参与条件和奖励措施等。

同时要尽可能地简化程序,以便于实际操作,保证居民参与的实效性以及广泛性。

总之,推进居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就是要建立起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明确划分不同参与主体尤其是居民的权利和义务边界,规范其参与内容,细化其参与程序。

2、积极培育各种社区民间组织
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服务组织、中介组织、志愿者组织等民间组织往往能够发挥一些政府和社区居委会所不具备的社
会功能,它们是社区参与的有效载体。

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社区民间组织从社区居民的需要出发,给予政策方面的扶持;社区民间组织由于其提供的服务是无偿或低偿性的,所以政府应加大对民间组织的资金扶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立性和自治性,让其独立地开展各类活动和承担相应的社区事务、公益工作等;同时,建立科学完善的发展机制、制度是社区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

(二)创新内在动力机制
1、进一步培育并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公民参与的内在动力机制的最根本体现就是公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社区成员对本社区有了较强的归属感,能自觉地将这种
归属感变成行动,从而有效地发挥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居民利益社区化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

因此,社区应该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促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监督中去,完成从个人到公民的身份转变,实现社区自治。

2、强化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
现代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是社区成员的再学习过程,即社区活动的教育化和学校教育的社区化。

一方面,社区要通过教育使居民转变观念,进而产生理解社区、支持社区建设的现代化行为。

这就要从内容到形式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来对社区教育进行创新,通过加大社区教育和宣传力度以及发动深度,加深居民对社区的了解,有利于他们做出参与其中的决定;另一方面,只有通过社区教育才能真正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水平,增强公民参与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它有利于降低社区建设成本,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完善社区治理机制,保证社区建设协调发展。

我国城市社区公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基本上还属于较低层次的参与,这与社区建设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

居民参与能否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有赖于政府治理体制的转变、民间组织的发展以及公民意识和能力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雅丽.社区参与: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j].党政干部论
坛,2002,(11).
[2]杨敏.公民参与、群众参与与社区参与[j].社会,2005,(5).
[3]徐中振,孙慧民.社区文化与精神文明—上海静安寺街道、南京东路街道等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