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黄强)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与实践》教案
认识13亿粒米的作用和价值。
五、教学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出示教材P95情境图,引入新课。
师:请大家说一说自己平时吃饭时候有没有漏米现象。
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说一说。
二、小组互动,巩固旧知
师:如果我们国家13亿人每人漏一粒米,全国每天能漏多少粒米,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每天能节约多少粒米。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1)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算出13亿人1天节约大米的质量
算出这些大米可供多少人吃1年。
(2)集体汇报交流
(四)想一想,说一说
1、教师展示有关粮食问题的信息,指名学生谈感受
2、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粮食。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
小组动手
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计算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集体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
小组交流
综合与实践 节约1粒米
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四年级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
教材P101节约1粒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感受13亿这个数字的巨大。
2、通过亲手操作认识13亿粒米的作用和价值。
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感受13亿这个数字的巨大。
(一)数13亿粒米不现实,该怎么办呢?
分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二)、数一数,称一称
1、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天平,用数一数、称一称的方式探究100粒米有多重及10克米有多少粒等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教案一、课程引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始一项特别的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将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数学的魅力。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
我们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和计算,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
这些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索更深入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
我们的主题是“空间与图形”。
我们知道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图案,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你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哪些图形的例子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通过测量、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去深入理解和感受这些图形的特性。
我们也会探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你们能够:1. 对本学期数学课程进行回顾,引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过了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数学之旅。
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你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包括加减乘除运算、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即将展开一次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拓展知识面,提高大家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生活中的数学”。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工具。
通过实践活动,你们将学会观察生活,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大家走进数学的世界,感受数学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次“生活中的数学”之旅吧!二、活动目标掌握本学期所学数学概念、运算定律、几何图形的特征等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篇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欢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
高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高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篇一:五上综合实践教案1.了解综合实践,自由组队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这门功课的特点,懂得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2.自由组队,提高学生活动积极性。
3.介绍这门功课是如何评价的,激发学生主动性。
教学过程:(一)1.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些什么?2.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的活动时间我们怎么安排?3.如何评价?什么是个人章小组章团队综合章(二)自由分组选出组长2.奔跑在体育节里教学目标:3.让学生了解体育节,知道运动的重要。
4.了解体育节的岗位设置,学会竞聘岗位,从中认识自己的强项和不足。
3.通过观看实验小学的体育节准备活动,了解体育节的筹备工作。
教学过程:(一)走进体育节,观看实验小学的体育节图片及视频。
(二)1.聊一聊:我的运动强项是什么?体育节我还能做些什么?2.体育节的岗位竞聘思考:(一)我的优势(二)我的不足(三)我的选择(参考小贴士:想一想自己擅长什么?怎样能为班级争光?)5.我的计划我设计活动一我的岗位我设计行动1 竞聘岗位活动二上岗准备我要为竞聘岗位做哪些准备?3.教室环境我布置(一)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教室环境,对环境布置出谋划策,学会测量和设计班容草稿。
2.学会小组合作完成完善设计草图。
教学过程:(一)先来观察和测量我们教室的几个板块:后面大黑板,队角、卫生角?? 回忆一下原来的班级布置,原来的班级布置有什么优缺点?你的金点子画出你的金点子,完成书上P15(二)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一张设计草图汇报讲解教师总结点评,选出优秀队员和优秀小组4.教室环境我布置(二)教学目标:1.根据每个小组的特长,指定每一个小组的布置任务。
2.学会动手制作,学会分工合作。
教学过程:(一)教师确定每一个小组的布置任务(二)发放材料,开始动手布置5.管理我的零花钱(一)教学目标:1.能知道自己的零花钱都用到哪里去了,有正确花钱的意识。
2.学会合理管理自己的零花钱,能花钱明白父母赚钱的不易。
2024年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活动一:测量与估算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和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材料:米尺、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步骤:(1)教师讲解测量和估算的基本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记录结果。
(3)学生汇报测量和估算的结果,教师点评。
2.活动二:几何图形的制作目标: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步骤:(1)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3)学生展示制作的几何图形,教师点评。
3.活动三:数学游戏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材料:数学游戏卡片、计时器等。
步骤:(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速算比赛、数学接龙等。
(3)学生汇报游戏结果,教师点评。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布置好活动场地。
2.导入: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主题。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活动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如测量和估算的准确性、几何图形的制作精美程度、数学游戏的完成情况等。
3.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建议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活动内容和难度,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小学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教案是指每节课教师所写的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一、研究背景密铺也称为镶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
通过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四年级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
小学生对奥运会感兴趣,对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密铺的特点,绘在方格纸上密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密铺,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平面。
2、过程与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探索、归纳、创造能力的思维习惯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承办各式各类比赛的体育运动场以其造型独特、雄伟壮丽的身影展示于世人的眼前。
这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精华与现代科技完美的组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水立方体育馆,请看它的雄姿。
(展示图片)2、教学过程设计(1)任务一:请注意观察,水立方外墻装饰的花纹有什么的特色?请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种或几种乎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 。
课件出示或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壁砖、地砖密铺场景。
(2)任务二:探索可“密铺”图形的特点:猜想:是否每种图形都能实现密铺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正五边形等八种基本图形。
学法:①分组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②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③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找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数学问题,教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对综合与实践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各组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 教师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技巧。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找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以下将详细补充和说明“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实践操作(15分钟)设计目的-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单元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3)能解决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实际问题。
(4)通过适当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数的认识
(1)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大数的概念,以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通过计算器的操作,认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概念,会读写小数。
(4)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
二、单元二:图形与几何
1、图形及其测量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通过实例,了解面积的含义,并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3)通过实例,认识周长,并能用自选单位测量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平移、旋转等方法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
(5)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线和角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直线、线段、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和射线。
(2)通过自主探索等活动,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及特点。
(3)进一步了解锐角、钝角的概念,并会用量角器量出锐角、钝角和指定度数的角。
三、单元三:统计与概率
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综合与实践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综合与实践(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数学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设备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课件等;2.材料准备:实物模型、计算器、工具箱等;3.教师课前准备:备课内容对应的教材,教案内容和讲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综合知识【课程目标】综合知识是一个重要的数学领域,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综合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使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授课步骤】 1. 教师介绍综合知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综合问题,例如物品的购物、餐饮等; 3. 教师讲解解决综合问题的基本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例题学习; 4. 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掌握使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模型制作【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制作实物模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授课步骤】 1. 教师介绍实物模型制作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分组制定模型设计方案,设计内容应该符合实际需求; 3.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制作模型; 4. 学生根据模型构造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5. 学生通过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6. 学生进行模型展示及口头介绍。
第三课数量关系【课程目标】学生掌握数量关系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培养学生解决数量问题的能力。
【授课步骤】 1. 教师讲解数量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2. 让学生通过例题学习数量关系的解法; 3. 学生独立完成数量关系的练习题; 4. 让学生分组讨论数量关系的实际应用,并解决相应的应用题; 5. 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及口头介绍。
第四课数据收集【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数据收集的方式,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数据的应用。
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数学乐园》(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数学乐园》教案年级:一年级上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乐园的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分类、比较、排序、数的组合等知识点。
2. 教学方法: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数学乐园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课件、数学游戏、竞赛题目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数学乐园活动场地等。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5.5综合与实践 防灾小常识(教案)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5.5综合与实践防灾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防灾的重要性;2.熟悉防灾常识;3.能够运用防灾常识保护自己和家人。
二、教学重点1.熟悉防灾常识;2.能够运用防灾常识保护自己和家人。
三、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防灾常识保护自己和家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1. 引入在自然界中,天灾人祸时有发生。
有时它们来得猝不及防,我们无法预测;有时它们在我们身边发生,却因缺乏常识而不知所措。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防灾小常识,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灾难。
2. 学习内容(1)防火防火常识:•不乱扔烟蒂;•不在野外生火;•禁止私拉电线、乱接电线和乱用电器;•不在楼道、闲置物品间等地方摆放易燃、易爆物品。
(2)防洪防洪常识:•不到河边玩耍和游泳;•不把垃圾等废弃物扔进河里;•不丢弃建筑垃圾和杂物进排水沟;•保持河道水质清洁。
(3)防震防震常识:•在发生地震时,及时寻找安全的避难所,远离大型家具和易落下的物品;•随时掌握地震信息,动态跟踪预警信息,了解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等信息;•了解自己所在地是否有地震安全隐患。
(4)防汛防汛常识:•及时关好门窗,确保家中不被水淹没;•不靠近深水区,以避免溺水;•不贪图便捷,不走污泥坑、涉水线等标志,以避免被淤塞、陷入深淤泥之中。
3. 课外拓展请同学在家与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讨论所学习的防灾常识,并制定家庭应对自然灾害的预案。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回家后,与家庭一起制定家庭防灾预案,并在班级提供展示。
同时,整理所学内容,以 Markdown 文本格式提交作业。
六、板书设计防灾类型防灾常识防火不乱扔烟蒂;不在野外生火;禁止私拉电线防洪不到河边玩耍和游泳;不把垃圾等扔进河里;保持河道水质清洁防震安全避难;掌握地震信息;了解自家安全隐患防汛及时关好门窗;不靠近深水区;不贪图便捷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组织了小组活动、家庭提醒等方式,把防灾常识引入大家生活中,培养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详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详解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教案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实践活动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技能;2. 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过程1. 活动准备在活动前,教师需要对活动所需材料进行准备,并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材料供学生使用。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前了解每个活动的背景知识,并准备好讲解和引导学生的内容。
2. 活动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 实践活动根据教案所设计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说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4. 活动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和活动结果进行总结。
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收获,同时指导学生将实践活动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合作,相互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实践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后的讨论和总结,进行形式评价。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问答、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案例以“测量与形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1. 活动目标:通过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巩固学生对长度、面积等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准确性。
数学学科综合性学习探究活动教案
数学学科综合性学习探究活动教案活动主题:“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探索活动活动目标:1、复习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回顾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及底面与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2、引导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
3、引导观察探究。
两张一样的长方形纸横着卷成圆柱和竖着卷成圆柱体,他们的体积一样大吗?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探究能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内容:“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分成“用两张一样的长方形纸横着卷成圆柱”和“用两张一样的长方形纸竖着卷成圆柱体”.共分4课时完成。
活动实施:活动一:实践活动——用长方形的纸卷成圆柱体 1课时活动目标:1、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浏览教材17页,做好预习,整体感知活动内容。
2、浏览“实践活动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备齐用具,初步制定折纸活动计划。
3、引导学生用长方形的纸卷成圆柱体。
边操作边观察长方形纸横着卷成圆柱和竖着卷成圆柱体,他们的体积一样大吗?4、通过猜想,测量和计算,探究发现其中的规律,对规律进行总结提升。
活动过程:一、制定实践活动计划。
(1课时)(一)预习实践活动内容:1、本单元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哪些方面的内容?生: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2、预习教材17页——实践活动。
(二)预习教材17页——实践活动。
整体感知了解本次实践活动的操作方法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圆柱体,发现圆柱的侧面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制定班级活动计划1、小组分工:分四大组。
都需准备长1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
第一组:准备长1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横着卷成圆柱体。
2、第二组:准备长1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竖着卷成圆柱体。
3、第三组:准备长1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从中间横着剪开换个方向粘在一起,再卷成圆柱体。
4、第四小组:准备长1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从中间竖着剪开换个方向粘在一起,再卷成圆柱体。
动手操作: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综合应用课》教案教学实践
最近,我参加了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综合应用课》的教学实践。
在这次实践中,我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这次实践的教案及其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数的概念和有关符号(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
2.掌握数的顺序排列、比较大小和相等判断的方法。
3.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整数的大小关系。
3.实际生活中运用整数的例子。
三、教学方法1.以示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通过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四、教学过程1.引入在教学开始前,我先给学生举了一些例子:用小于、等于、大于等符号表示:-3__________50__________-28__________10然后请同学们进行判断。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他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地参与互动。
2. 带入教学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讲解了整数的概念,然后给他们演示了整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模仿。
在理解概念后,我让学生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游戏:“一排柠檬”。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度为10的长条,上面放满了柠檬。
突然,有一部分柠檬飞散到地上,现在请他们将剩下的柠檬重新排列。
这个小游戏是让学生们深刻明白数的顺序排列和相等判断的方法。
3. 游戏和活动接着,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和活动,以加深对整数的理解。
游戏一:数字拼图。
我准备了一些数字拼图,其中部分拼图被分割,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分割,将数字拼图调整到正常的形态。
游戏二:数码匹配。
我在课堂上预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学生们在根据给定的条件,分别写出答案。
为了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我将正确的答案打乱顺序,让学生通过匹配正确的数字来确认答案的正确性。
游戏三:数字互换。
我在课堂中给同学们出了一道令人困惑的数学题:请将17和-27互换。
这个问题虽然看上去难以理解,但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们成功地解决了这道数学题。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西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西师大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综合与实践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的概念,了解数的大小关系和排列规律。
2. 量的计量:使学生了解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量的计量单位,学会使用计量工具。
3. 图形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4. 数据的初步认识: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和数据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数的排列规律、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教学挂图、计量工具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通过实例演示、讲解、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讲解: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讲解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西师大版秋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分步骤展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
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黄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确定起跑线授课人:黄强时间:2013年10月授课班级:六(1)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400米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习利用圆的知识确定400米椭圆式田径场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理解相邻跑道之间的距离差,会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件出示2012年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和400米决赛视频。
师:同学们,2012年奥运会已经结束了,男子100米决赛和400米决赛一如既往的看得人血脉贲张,通过看着两场比赛的视频,大家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跑100米时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时运动员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在前,有的在后。
生2:我发现运动员们都是在自己起跑的那条跑道上在跑。
生3:都是跑400米,为什么这些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呢?生4:我听体育老师说过,跑步时要跑内圈,因为跑外圈要吃亏一点。
生5:我也听其他老师们这样说过,但是为什么跑外圈要比跑内圈吃亏呢?生6:可能内圈比外圈要短吧。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但外圈跑道为什么比内圈跑道长,长多少,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确定起跑线。
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1、探究跑道结构课件出示400米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结构示意图。
师:同学们,请大家仔细看看这幅图,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一说。
生1:每条跑道都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同的半圆组成的。
生2:我认为这些直道的长度都相等,而这些半圆形的跑道长不相等,外圈半圆形跑道要比内圈半圆形跑道长。
生3: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跑400米或者1000米时运动员们要从不同的地方起跑了,原来跑外圈要比跑内圈站的靠前一点。
生4:原来体育老师说的跑外圈要比跑内圈吃亏的道理在这里啊。
师:同学们很聪明,已经看出了其中的秘密所在,之所以在跑400米时从不同的起跑点起跑,就是为了保证公平。
部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方程的应用》黄强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新课标人教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电话计费问题重庆市潼南区小渡初级中学黄强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设计理念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现象。
体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到获取方法及经验这样的思路。
学情分析从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在前一阶段时间学习了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础,能进行数学建模和简单的解释应用。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虽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筛选信息的能力,但对于“电话计费问题”这样的综合性问题,还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容易无所适从或者片面理解。
学生一般可以发现“计费方式”的选择要依赖于“主叫时间”的变化,具备初步的根据时间来讨论计费的分类意识,但缺乏系统的分类方法,会出现分类粗糙、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学生对于电话计费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更习惯于使用生活化的原理和语言去解释,而缺乏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然后利用数学原理来解释问题的意识。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教材知识地位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对本章知识的要求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从本章知识的安排上来看,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本章中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的,及先列方程,讨论如何解方程,这是本章教材编写的一个特点。
在前面两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3.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最后一课,选择电话计费这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探究点,不仅仅是为了探究如何解决这个具体问题,而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验“建模解题”的过程,渗透建模思想。
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综合实践四年级上册教学预案第1、2周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有直观的了解,初步学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分组、民主地推选组长并进行合理的分工。
过程与方法:在积极参与本课程的活动中,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要求的基本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产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感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有直观的了解,初步学会提出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四、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图片展示(课件上展示各种活动的照片,配上优美的音乐。
)2.导入谈话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针对一幅照片来说说你的想法。
(让学生充分的发言)二活动一: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1.让学生回顾前段时间的自由调查情况,初步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
师:通过自己的调查与采访,能说说你知道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吗?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
(学生自由发言)2.读一读,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资料: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数学等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不同,它是要求大家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探究学习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大家参加各种活动,如参观、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等。
在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大家会发现,自己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调查,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为大家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大舞台,在这门课中,每人都有机会露一手。
(学生阅读资料,只要求大致了解即可)3.教师语言引导,充分利用学生想参加各种活动的心理,去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三、活动二: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引言: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最想做的事,最感兴趣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教案
鸡兔同笼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0题。
1.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能熟练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迁移思维的能力,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熟练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再一次亲历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的过程,深刻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师:“鸡兔同笼”是一道有名的中国古算题。
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许多小学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
师: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生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生2:假设法,一般情况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复习“鸡兔同笼”问题。
师: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
(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算出分别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学生回答)师: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其中儿童有几人?(学生回答)师:三年级(4)班48人去北海公园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条,每6人可坐满一条大船,每4人可坐满一条小船,且每条船都没有空位,他们租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学生回答)【设计意图: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和学生一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适当进行了一下变式练习,使练习的题型多样化,而不仅仅局限于“鸡兔同笼”问题。
这样练习就不再单一,学生练习的热情也就会比较高,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充分体现了这组练习设计的实效性】师: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你有哪些收获?生1:借助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确定起跑线
授课人:黄强时间:2013年10月授课班级:六(1)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400米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习利用圆的知识确定400米椭圆式田径场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跑道之间的距离差,会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2012年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和400米决赛视频。
师:同学们,2012年奥运会已经结束了,男子100米决赛和400米决赛一如既往的看得人血脉贲张,通过看着两场比赛的视频,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跑100米时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时运动员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在前,有的在后。
生2:我发现运动员们都是在自己起跑的那条跑道上在跑。
生3:都是跑400米,为什么这些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呢?
生4:我听体育老师说过,跑步时要跑内圈,因为跑外圈要吃亏一点。
生5:我也听其他老师们这样说过,但是为什么跑外圈要比跑内圈吃亏呢?
生6:可能内圈比外圈要短吧。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但外圈跑道为什么比内圈跑道长,长多少,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确定起跑线。
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1、探究跑道结构
课件出示400米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结构示意图。
师:同学们,请大家仔细看看这幅图,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一说。
生1:每条跑道都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同的半圆组成的。
生2:我认为这些直道的长度都相等,而这些半圆形的跑道长不相等,外圈半圆形跑道要比内圈半圆形跑道长。
生3: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跑400米或者1000米时运动员们要从不同的地方起跑了,原来跑外圈要比跑内圈站的靠前一点。
生4:原来体育老师说的跑外圈要比跑内圈吃亏的道理在这里啊。
师:同学们很聪明,已经看出了其中的秘密所在,之所以在跑400米时从不同的起跑点起跑,就是为了保证公平。
2、探究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师:同学们研究了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每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怎样算才简便。
π取3.14159,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大家小组合作完成表1。
生1:各跑道长是圆的周长加两直道长。
圆周长用直径乘π便可求得。
我们求得第一道的圆周长是228.07943米,全长399.9999……即400米。
生2:第二跑道的长是407.85米,减去第一跑道的长400米的差是7.85米,所以第二跑道起跑线的位置应该是在第一条跑道起跑线前面7.85米的地方。
生3:我们算出第三跑道的圆周长约是243.79米,加上两条直道的长,得到第三跑道的全长是415.71米,用它减去第二跑道的长得到7.86米。
所以第二跑道的起跑线往前移7.86米就是第三跑道的起跑线。
(板书1:相邻两跑道的长度差=外跑道的全长-相邻跑道的全长)
生4:我们发现其实不用算出跑道的全长,只要算出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就能计算出相邻跑道的长度差。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4:因为我们发现每条跑道的长等于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道的长,而直道的长都是相等的。
所以我们只需要用圆的周长相减就可以求出长度差。
(板书2:相邻两跑道的长度差=外跑道圆周长-相邻跑道圆周长)
师:很好,哪个小组还有新发现?
生2:我发现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用2.5乘以π就可以得到两条相邻跑道的长度差。
师:为什么?
生2:从刚才生4说的算法可以知道,用外圈圆的直径乘以π的积减去内圈圆的直径乘以π的积,得到2.5π,所以我猜每两条相邻跑道的长度差是2.5乘以π的积。
师:你能验证一下吗?
生2:好!第一圈的直径是72.6米,那它的周长是72.6乘以π;第二圈的直径是75.1米,那它的周长是75.1乘以π,它们的长度差是2.5π。
(板书3:相邻两跑道的长度差=2.5π)
师:那么是不是其他相邻跑道的长度差都是2.5π呢?请同学们验证一下。
学生动手计算并验证。
生2:我们在计算相邻两条跑道差时,发现有的是7.85米,有的是7.86米,到底是取7.85米还是7.86米?
生1:7.85米与7.86米只差1厘米,是很小的数,应该可以忽略吧。
师:生1说得对,之所以会出现1厘米的偏差,是因为我们的积取近似值造成的,通常取7.85米。
三、拓展提高,巩固延伸
师:在正式田径比赛中,要确定不同起跑线的跑步比赛还有200米、800米。
大家看看200米跑道的起跑线又怎样确定呢?
生1:我们算出了各条跑道的全长,求出了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是3.93米。
生2:400米各条跑道的长度差都是7.85米,也就是2.5π,200米跑道的长度差是7.85除以2约等于3.93米,也就是2.5π除以2等于1.25π。
(板书:7.85除以2约等于3.93米 2.5π除以2等于1.25π)
师:很有见解。
3.93米(即1.25π)就是200米跑道的长度差。
四、畅谈体会,教学结束
师: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计算田径场400米和200米相邻跑道的长度差。
生2:我学会了确定起跑线。
生3:我感受到在体育运动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
师:的确,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大
家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