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初探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优秀ppt教学课件

古诗词鉴赏优秀ppt教学课件

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格律
指诗词在字数、句数、平 仄、押韵等方面的规范。 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
韵律
指诗词中声音的和谐与美 感,包括押韵、平仄、节 奏等要素。
技巧
运用双关、对仗、比喻等 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艺 术魅力。
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
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活动 等具体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拓展学生视野
古诗词鉴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 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加 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B
C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古诗词鉴赏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写 作水平。
培育人文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爱国情 怀、民族精神、道德观念等。通过鉴赏教学 课件的制作与传播,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
D
精神,塑造健全人格。
02
古诗词基础知识
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01
02
03
起源
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最 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 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 歌。
发展
经历了汉乐府、魏晋南北 朝的文人诗、唐诗、宋词 、元曲等各个时期的发展 和演变。
传承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广 泛的传承和弘扬。
鉴赏
通过品味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可以深 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社 会的独特感悟。
意境
指诗人通过意象的营造,使读者产生 身临其境的感受,领略到诗人的审美 情趣和人生哲理。
03
古诗词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法
了解作者
熟悉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等元素。
探究背景
分析诗歌创作的特定时代背景,如 政治、社会、文化等。

初中古诗词鉴赏ppt课件.ppt

初中古诗词鉴赏ppt课件.ppt
2020/3/18
6. 战争类意象: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7. 闲适类意象: 五柳、东篱、三径
2020/3/18
(三)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
清新 质朴 绚丽 明快 含蓄 热烈
2020/3/18
(四) 常见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烘托 用典
虚实结合 渲染 修辞格
2020/3/18
二、鉴赏选例范围:
1、课本以及读本中的经典 2、以往中考试题中选经典 3、从<诗词鉴赏词典>中选有关名家名篇
见的题材之一 5.记行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
亲怀乡之情
2020/3/18
(一) 古典诗词常见的题材如下:
6. 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 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7. 咏史诗: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8. 咏怀诗: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
题材的诗歌 9.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20/3/18
第一步:对课本以及读本中的经典,要以自 己熟悉的篇目作为积累和分析鉴赏.
可采用以下方法具体落实:
(1)朗读法
(2)背诵法
(3)译试法
(4)三言二语评析法
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向外拓展
2020/3/18
第二步:从以往中考试题中选的词,往往 都比较经典:
可采用以下具体措施落实:
(1)朗诵会
(2)朗诵比赛
(3)品佳句
(4)评析短文
2020/3/18
第三步:从《诗词鉴赏辞典》中选名篇,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自己选,自 己去品读,从而增加一些鉴赏的感性认识, 学着写写评论短文.
2020/3/18
掌握常见的鉴赏方法:
1、从标题入手 2、从作品中所选取的物景入手 3、从作品中所暗示的关键词语入手 4、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 5、从作品中带有色彩的词语入手 6、从联系作者生平情况以及艺术风格入手 7、从作品中的议论抒情入手 8、从分析表达技巧入手 9、从分析文学形象入手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ppt课件ppt课件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ppt课件ppt课件

线上学习资源
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和资 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 展阅读,增加学习的深度 和广度。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1
掌握古诗的背景、作者、 主题和艺术特点等基本信 息。
重点2
理解古诗中的名句和经典 段落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重点3
能够背诵和默写重点古诗 ,增强文化底蕴和语言表 达。
教学难点
地域文化
分析古诗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如江南水乡、塞北风光等。
文化对诗人的影响
探讨文化背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如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
05
古诗解读与赏析
诗词解读
背景介绍
介绍诗人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人的 情感和思想。
词句解释
解释诗词中的生僻字、词组和典故,帮助读者理解诗词的表面意思 。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 受和体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 受。
2.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 会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详细描述
1. 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 音和语调的把握。
讲析法
详细描述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引导 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 想内涵。
总结词:通过讲解和分析,帮助 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艺 术手法,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和鉴 赏能力。
古诗的艺术欣赏
通过朗读、配乐、图像等方式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艺术美

古诗的文化价值
介绍古诗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 化特色和价值,以及其在现代
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学 生对于古诗的已有认识和兴趣点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描写了海水、山岛及山岛上的草木。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观景象。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曹海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初中语文古诗课件ppt

初中语文古诗课件ppt
初中语文古诗课件
目录
• 古诗背景介绍 • 古诗内容解析 • 古诗意境感悟 • 古诗鉴赏技巧 • 古诗应用与拓展 • 总结与作业
古诗背景介绍
01
诗人简介
01
杜甫
唐代著名诗人,被尊为“诗圣”,其诗歌多关注社会矛 盾和人民疾苦,表达深沉的情感。
02
李白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善用比喻和象征,被誉 为“诗仙”。
06 总结与作业
本课总结
内容概览
本课主要学习了古诗的背景、意 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的知识,通过分析具体的古诗作 品,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魅力

重点回顾
重点讲解了古诗中的意象、意境 和情感表达,以及如何通过修辞
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练习,大部 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 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
相关古诗拓展阅读
01
02
03
《唐诗三百首》
一本经典的唐诗选集,收 录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古诗 ,是学习和欣赏古诗的重 要资料。
《宋词三百首》
一本经典的宋词选集,收 录了众多优美的词作,有 助于拓展对古代文学的了 解和欣赏。
《古诗十九首》
收录了汉代至唐代的十九 首著名古诗,是了解古诗 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
他古诗作品。
课后作业
A
古诗鉴赏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古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 鉴赏文章,分析其意象、意境、修辞手法和情 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知识应用
阅读一篇古诗,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 点进行诗歌赏析,并写出赏析笔记。
B
C
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其他诗篇,了 解更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并记录自己的阅读 感悟。

古诗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课件

古诗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课件

竹枝词(唐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0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画眉鸟(北宋 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春雪(唐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赠花卿(唐 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龟虽寿(曹操 东汉末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军行(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唐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华山(宋 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东汉末年)
0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
运的多舛
如:①糁径扬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② “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最新课件
22
(四)依题型,精表达
【炼字】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 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要点】
最新课件
2
(2)抒情诗:主要用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一般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详尽地叙述事件的过程,重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它一般将客观事物的描写融入在作者强烈的情感 抒发之中,其写景状物,或写到生活中某一事件的片断,都 是为了抒情。 如:《诗经》、《楚辞》、杜甫的《石壕吏》、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空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的感慨,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
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④悲叹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最新课件
10
【写景咏物诗】
1.形式特点:(1)以物象为题;(2)咏(题 、赠、赞)+物象。
如:于谦<<石灰吟>> 《菊花》 等
2.内容特点: ①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 己的志向或品质; ②借景抒情,抒发闲适情调 ,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③表达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④描绘山川美景 ,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之 情。 石灰吟 --于谦(明)

古诗词鉴赏专项课件PPT(初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项课件PPT(初中语文)

诗词名句赏析
典型例题2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诗词名句赏析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解答: “竟挑蝴蝶下山来”“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 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2、表现手法
典型例题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前两句用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表现手法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解答: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表现了作
(二)诗词名句赏析
答题步骤
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诗句的内容+作者的情感 如果没有手法,可以从关键词入手分析
诗词名句赏析
典型例题1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 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
对比答题方法
用xx的xx和xx的xx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表达了……情感
虚实结合答题方法
①点关系:动静结合 ②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③效果:烘托出了……氛围;渲染了作者……情绪;突出……主旨。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
3、衬托(正衬、反衬)

14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诗词三首探究PPT课件

14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诗词三首探究PPT课件

诵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ian”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uan”韵)
“金”樽,“清”酒,“玉”盘,“珍” 羞,极尽奢华,语调轻松欢快;斗“十 千”,直“万钱”,是一种夸张的语调, 要读出宴飨的狂放。
“停”杯,“投”箸,“拔”剑,四 “顾”,是内心茫然的外现,是一种 迁延、犹疑,要读出一种沉重与悲苦。
“欲”渡,“将”登,诗人在迷茫中仍欲有所作为, 然而冰“塞”川,雪“满”山,前路都被堵死,要 读出一种滞塞、惆怅与悲慨的感情。这两句前面四 个字含有希望,是昂扬的,但后面三个字诵读古代诗词时,要读出节奏。古乐府 诗视具体情况而定,李白的这首《行路难》 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一 句外,其他句子都是“二二三”节奏,如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七言诗一般是“二二三”节奏,如“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词的押韵 和节奏视词牌而定。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en”韵
首联“凄凉”与“弃置”含义互见,被 弃置于凄凉之地二十三年之久,惨淡之 至。朗读时调子宜低沉,目光下视。
颔联“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 故,大有沧海桑田之意味,带有伤感 与思念,语调依然低沉。
第语
文 十
四 课第
( 部
三编

单 元

《初中古诗词鉴赏指导》课件(55张ppt)

《初中古诗词鉴赏指导》课件(55张ppt)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
题目类型:
1、 诗中描绘了什么画面? 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修辞(表达)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
题目类型:
2、“……”(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 析好在哪里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 作用(情感)
3、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歌写了 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 分总式)
⑵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 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 表现手法。 ⑶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 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凉 州 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 上 曲 戴叔伦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问:从内容上看这两首都是描写____的诗? 答:边塞生活。
李 白:想象奇特,雄健奔放 杜 甫:沉郁顿挫 王 维:诗情画意 白居易:明白晓畅 范仲淹:苍凉悲壮、缠绵深婉 苏 轼:豪放旷大、婉约 陆 游:雄浑 豪放 辛弃疾:悲壮雄放 文天祥:慷慨悲壮 气贯长虹
古诗词分类(按题材分)
⑴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 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 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 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 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初中古诗词课件ppt

初中古诗词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起承转合
01
02
03
04

开篇要引人入胜,能够吸引读 者的注意力,为全诗打下良好
的基础。

承接上文,进一步展开主题, 使读者对诗词的内容有更深入
的了解。

转变方向,引入新的元素或角 度,使诗词更具变化和层次感


收束全篇,总结主题,使读者 对诗词有完整的印象和理解。来自04古诗词文化背景
唐宋文化与古诗词
古诗词拓展阅读
总结词
抒发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 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
详细描述
《声声慢》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诗 歌以女性视角展开,抒发了诗人对逝去美好 时光的追忆。通过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描绘, 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诗歌中运用了 大量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语言婉约,情感真
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诗宋词
诗人与词人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诗词发展的巅峰, 唐诗和宋词各具特色,成为中华文化 的瑰宝。
唐宋时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词 人,如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 ,他们的作品传颂千古,影响深远。
文化繁荣
唐宋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 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古诗词作 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繁荣景象。
古诗词在当代的影响与价值
传承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 词,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审美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味和 美感,学习古诗词有助于 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艺 术修养。
启迪心灵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 理和智慧,学习古诗词可 以启迪心灵,激发人们的 思考和创造力。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ppt课件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ppt课件

多媒体资源
利用音频、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 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
分组对古诗的主题、情感 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
个人朗诵
安排学生个人朗诵,提高 学生的朗诵能力。
角色扮演
根据古诗内容,安排学生 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 对古诗的理解。
难点2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 的复杂情感和深层含义
解决办法
方法1
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古 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和审
美能力。
方法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 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 象和意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让他们在交流和互动中深入理解 古诗的主题和思想,提高他们的思 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艺术手法
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 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
提供与本首古诗相关的其 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 较阅读,拓宽视野。
巩固练习
01
02
03
背诵默写
要求学生背诵或默写本首 古诗,加深记忆和理解。
选择题
设计关于本首古诗的选择 题,检验学生对诗句的理 解。
简答题
提出与古诗相关的问题, 要求学生简答,锻炼学生 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验。
讲解法
对古诗的背景、意境 、修辞等进行深入讲 解,帮助学生理解。
讨论法
组织学生对古诗的主 题、情感等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的思维活
跃度。
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 创设与古诗内容相符 的情境,增强学生的

古诗词课件ppt课件

古诗词课件ppt课件

比喻
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以此来解释和阐明事物的特征 或属性。比如李白的《静夜思》 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拟人
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 情感和行为,使其具有生命般的 生动形象。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夸张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 ,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情感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 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023/11/29
20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背景研究
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 代背景和创作风格,有助 于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
2023/11/29
细读文本
分析诗词的韵律、对仗、 修辞手法和意象,挖掘其 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
对比分析
将不同诗人或不同作品的 相似主题进行对比,找出 异同,深化对诗词的理解 。
2023/11/29
12
用典、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
用典
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或情感。如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2
古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传承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Biblioteka 史和文化底蕴。艺术价值
古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 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是诗 人表达情感、展示才华的载体。
影响后世
古诗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借鉴和 灵感来源。

初中语文古诗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初中语文古诗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总结词
了解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更好地领悟古诗的 内涵。
详细描述
历史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状况、重大事件等,这些因素都会对诗人的生活 和创作产生影响。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文化背景
总结词
文化背景是古诗创作的土壤,对诗人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艺术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拟人
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情感更 加丰富。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登鹳雀楼》)
对偶
将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进行配对,以形成一种工 整、对称的修辞效果。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通过叙述事件、故事等来表 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例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李白《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05 古诗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 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 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夸张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尺寸、数量、程度等,以突出表达 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在赏析古诗时,可以通过想象诗中描述的场景、情境和氛围,感受诗人所营造的 意境。例如,在《春晓》中,孟浩然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和鸟儿的啼叫声,营造 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语言品味法
总结词
通过对古诗语言的运用和特点进行深入 分析,理解诗人的表达技巧和艺术风格 。

古诗教学ppt课件

古诗教学ppt课件
朗诵水平。
拓展阅读
推荐一些优秀的古诗作品,鼓 励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拓展
知识面和视野。
02
古诗基础知识
古诗的起源与特点
起源
古诗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 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 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特点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注重 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常常以物 言志、以景抒情,具有很高的审 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教学内容选择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 水平,选择适合的古诗 篇目,注重经典与现代
的结合。
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讲解、朗诵、角色扮演 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互动与参与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 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
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 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
05
古诗教学实践
课堂实践
课堂讲解
互动讨论
通过PPT课件展示古诗的背景、作者 介绍、字词解释等内容,引导学生理 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通过PPT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和讨论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朗读指导
利用PPT课件的音频功能,播放标准 的古诗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培养语感和语音。
在鉴赏古诗时,要注重对整体意境的感受,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自己置身于诗 中描绘的场景,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氛围。同时,要注意把握诗中意象的象征意 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分析古诗的意象
总结词
分析古诗的意象是鉴赏古诗的重要手段,需要深入挖掘诗中各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
详细描述
在鉴赏古诗时,要特别关注诗中的意象,深入挖掘它们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意象 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同时,要注意意象之间的相互关 系,以及它们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知识点、写作手法、重难点进行归
纳总结;
3、用饱满的感情、诗一样的语言对作者
其人、其文加以评述;
4、向课外知识进行延伸,扩大知识面 。
5、鼓励在生活中、写作中活用古诗词。
……
-
11
六、作业设置,巩固提高
既巩固基础,又适当发 散,拓展提高。
-
12
古诗词的教学主要是积累,但是 积累不是单纯的默写背诵,积累的不 仅仅是诗句,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品 味,对情感的理解,对意境的感悟, 这些更需要天长日久的积累。
-
1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 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 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2
人教版教材选编古诗词:
六年级(上)
1.曹操《观沧海》
2.王湾《次北固山下》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辛弃疾《西江月》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六年级(下)
6.南北朝乐府《木兰诗》
七年级(上)
7.杜甫《望岳》
悟读,感知诗意;
细读,抓住“诗眼”;
品读,体会情感;
赏读,体会意境;
熟读,积累精髓;
……
……
-
9
四、把握情感、品味意境
方法有很多:
1、抓住诗眼
2、想象再现
3、结合意象
4、推敲字句、揣摩细节
5、比较分析异同
6、散文语言描述
……
-
10
五、小结课堂,拓展延伸
1、选取作品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动情
地诵读、背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3
-
5
1、中考背景下的默写地位; 2、教学过程中的鸡肋地位。
-
6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 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 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 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
7
二、了解历史,知人论世
1、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 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19.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20.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2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4
23.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八年级(下) 24.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2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7.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28.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年级(上) 29. 毛泽东《沁园春 雪》 30.《陌上桑》(《乐府诗集》) 九年级(下) 31.诗经《关雎》 32.诗经《蒹葭》
8.杜甫《春望》
9.杜甫《石壕吏- 》
3
七年级(下)
10.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1.王维《使至塞上》
12.李白《渡荆门送别》
13.陆游《游山西村》
八年级(上)
1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5.杜牧《赤壁》
16.文天祥《过零丁洋》
1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8.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 的评述,全面了解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 理想、人格、品质等。
3、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 要的。(同一诗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所 写的作品,表现的意境情感也会有所发展和 变化)
-
8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要分层次地贯穿整个课堂:
初读,读准字音;
诵读,读出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