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文言文判断句句式讲解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文言文句式判断口决如下: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1一、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

2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

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受”“受......于”表被动。

如:“受制于人。

”3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文言文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判断的句式,它与现代汉语的判断句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通常不使用“是”来表示,而是通过其他词汇或句式结构来表达。

以下是对文言文判断句的详细解析。

首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往往通过使用特定的动词来表达判断,如“为”、“是”、“乃”等。

这些动词在句中起到连接主语和宾语的作用,从而构成判断句。

例如,“为”字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判断的用法:“项籍者,下相人也。

”这里,“为”字连接了主语“项籍”和宾语“下相人”,表达了“项籍是下相人”的判断。

其次,文言文中还常用“也”字来作为判断句的句尾,起到强调判断的作用。

例如,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也”字就是用来强调“学而时习之”是令人愉悦的事情。

再者,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时也会省略主语,直接使用谓语来表达判断。

例如,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吾子也。

”这里省略了主语“他”,直接用“非吾子也”来表达“他不是我的儿子”的判断。

此外,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还可能通过使用特定的句式来表达,如“……者,……也”的结构。

这种结构在《史记·陈涉世家》中有所体现:“陈胜者,阳城人也。

”这里,“陈胜者”作为主语,“阳城人也”作为谓语,构成了“陈胜是阳城人”的判断句。

最后,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还可能通过使用“之”字来连接主语和宾语,构成判断。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句话:“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之。

”这里的“之”字连接了主语“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和宾语“使人言”,表达了“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来说的”的判断。

综上所述,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形式多样,既有使用特定动词的,也有使用句尾助词的,还有省略主语或使用特定句式的。

这些判断句的表达方式丰富了古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我们今天理解和学习古代汉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

判断句式文言文

判断句式文言文

判断句式文言文
1. “汝知之乎,吾今日方觉天何其蓝也!”例子:汝知之乎,吾今日出门,抬头一望,哇,那天空真蓝啊,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吾今日方觉天何其蓝也!
2. “其岂非人之所为哉?”例子:看那一片混乱的场面,垃圾遍地,其岂非人之所为哉?
3. “此非吾之所愿也!”例子: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满心无奈,此非吾之所愿也!
4. “斯事岂不怪哉?”例子:他突然就消失了,毫无踪迹,斯事岂不怪哉?
5. “彼乃真英雄乎?”例子:他在危险面前毫不退缩,彼乃真英雄乎?
6. “此真乃奇妙之事也!”例子:看着那神奇的魔术表演,东西一下子变没了,此真乃奇妙之事也!
7. “其果能成乎?”例子:他说他能做到那件很难的事情,其果能成乎?
8. “吾岂不悲哉?”例子:努力了这么久却还是失败了,吾岂不悲哉?
9. “那岂不美哉?”例子:要是每天都能吃好吃的,那岂不美哉?
10. “此岂易事乎?”例子:想要爬上那座高峰,看看那壮丽的景色,此岂易事乎?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判断句式文言文,口语化又易懂,还带着真情实感,让人很容易产生兴趣并想要读下去。

文言文句式及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停顿)

文言文句式及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停顿)

文言文句式及文言文断句(划分朗读停顿)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者……也”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是……”“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

例: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动词“为”表判断例: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否定判断例:“人非圣贤,熟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而言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来表示。

为方便学习,我们把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分为两大类,即标志被动和意念被动。

▲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于(乎)式”表被动,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见……”/“……见……于……”式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为……”“为所……”“为……所……”式例: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被……”式(文言中较少见)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意念被动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例: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3.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

但有时因为表达的特殊需要而出现倒装现象。

现代汉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和结构等,在恰当的地方断开句子,使句子的停顿正确,语义清晰。

二、断句的依据。

1. 依据词性和语法结构。

- 名词和代词。

-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和代词(如吾、汝、之、其等)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如果在它们前面发现动词或者“于”“以”等介词,往往是句子的停顿处。

例如“沛公/军霸上”,“沛公”是名词作主语,“军”是动词,这里断开。

再如“夫晋,何厌之有?”“晋”是名词,“夫”是句首发语词,所以在“晋”后断开。

- 动词。

- 一个句子中一般有一个主要动词,它前面的主语部分和后面的谓语部分常常需要断开。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有叹焉”“有得”都是谓语部分,前面的名词性成分与之断开。

- 虚词。

- 句首发语词:夫、盖、且夫、若夫等,它们常常引出句子,在其后断开。

如“夫/战,勇气也”。

- 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乎、哉等,它们一般表示句子的结束,常在其前断开。

例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在“也”前断开。

- 关联词:虽、然、故、则等。

如果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一般在关联词前断开。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依据句子的对称结构。

- 文言文常常有对称的句式,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在断句时,可以根据对称结构来确定停顿。

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根据“故不积……,无以……;不积……,无以……”的对称结构来断句。

3. 依据文意。

- 这是断句最重要的依据。

要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根据句子表达的完整意思来断句。

例如“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如果不理解文意,断句就容易出错,这里根据蔺相如对秦王的判断以及他采取的行动来正确断句。

三、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1. 通读全文。

- 先通读文言文,了解大致内容,明确文章的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等)、主题等,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文言文句式总结之判断句(包含判断句及也字的讲述)

文言文句式总结之判断句(包含判断句及也字的讲述)

文言文句式总结之判断句(包含判断句及也字的讲述)一、定义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

二、判断句类型1、在现代汉语里,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系动词(判断词)“是”字来联系,例如“我是.中国人”。

但是在上古汉语里,判断句不用系动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

例如:制,岩邑也.。

(左传隐公元年)虢,虞之表也.。

(左传僖公五年)董狐,古之良史也.。

(左传宣公二年)而母,婢也.。

(战国策·赵策)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左传隐公元年)2、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字表示提顿,然后再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

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战国策·赵策)彼吾君者,天子也.。

(战国策·赵策)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总结:这种用“也”字煞句和用“者”“也”照应的句子,是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3、在先秦时代,有些“是”字容易被人误解为系动词,实际上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或谓语。

例如:是.吾师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季氏)在以上这两个例子里,“是”字用作主语,“吾师”“社稷之臣”是谓语。

例如: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战国策·魏策)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孟子·梁惠王下)汤之问棘也是.已。

(庄子·逍遥游)(“是已”略等于“是也”,“已”字也是语气词。

)在这三个例子里,“是”字用作谓语,“今日”“武王”“汤之问棘”是主语。

4、复指的情况(1)在判断句中,人们所判断的不限于人或物,有时候是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前面叙述过了,然后用指示代词“是”字或“此”字复指,使意义更为明确。

例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判断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判断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判断句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注意判断句与叙述句的区别。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判断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一)、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与判断

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与判断

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与判断
1. 判断句呀,就像我们说“这是苹果”一样简单直接,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这不是很直白地告诉你陈胜是阳城人嘛!
2. 疑问句可有意思啦,像“孰为汝多知乎”,这不就是在问“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多有趣呀!
3. 被动句呢,就好像有人“被迫营业”一样,比如“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国家有危险但人民归附,贤能的人被他利用呀!
4. 倒装句哟,就像把东西打乱顺序一样,“何陋之有”,正常该说“有何陋”呀,是不是很特别!
5. 省略句呀,就像说话说一半留一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就省略了很多内容呢!
6. 固定句式也不难理解呀,“如……何”不就是“把……怎么样”嘛,像“如太行、王屋何”!
7. 宾语前置句呢,就像是把宾语提到前面来,“忌不自信”,正常该是“忌不信自”呀!
8. 谓语前置句,就像把谓语放到前面强调一样,“甚矣,汝之不惠”,强调“汝之不惠”程度很深呢!
9. 介宾短语后置句,就好像把东西放在后面一样,“战于长勺”,在长勺作战呀!
10. 定语后置句,把定语放后面修饰,“马之千里者”,千里马呀!
我觉得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很重要啊,掌握了它们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呢!。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练习4: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规律四: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
练习5: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
质、情况和事物之间的关 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 句子。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规律一:
用“者”或“也”配合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规律五: 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
接表判断。可以转化为“…者, ……也”句式。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形式有: “……者,……也。” “……者也。” “……,……也。” “……者,……。”

文言文常用句式:判断句的格式

文言文常用句式:判断句的格式

文言文常用句式:判断句的格式作文一:文言文常用句式: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里,判断句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句式。

判断句的格式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三个部分组成。

主语一般是名词或代词,谓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宾语则是被判断的对象。

在使用判断句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几个要点。

首先,主语和宾语必须是同一类事物,不能出现类别不同的情况。

其次,谓语要根据主语和宾语的性质合理选择,不能出现不恰当的动词或形容词。

最后,句子结构要清晰明了,不能出现语法错误或繁琐的表达方式。

例如,我们常见的“男女授受不亲”这个判断句中,主语是男女,宾语是授受,谓语是不亲。

这里主语和宾语都是名词,性质相同,谓语“不亲”则表达了男女同性不可接触的观念,用词简洁明了,语句结构清晰。

在写作中应注意判断句的恰当使用,做到用词准确,结构清晰,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炼,易于理解。

作文二:掌握文言文常用句式: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常用句式之一就是判断句,它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三部分构成,主要用于表达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判断或否定。

具体的说,判断句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是主语和宾语的选择要合理、恰当,并且需要是同一类事物。

其次是谓语的选择要恰当,不能出现不合理的动词或形容词。

最后是句式结构要清晰明了,不能出现语法错误或者不清晰的表达方式。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一句判断句,主语是海内、天涯,宾语是知己、比邻,谓语则为“若”。

这里主语和宾语都是地域名词,性质相同,谓语“若”则表达了地域距离短则相互很亲近的主张,用词精准,表达强烈。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判断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句式。

正确运用判断句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练,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我们应掌握判断句的常见结构和使用方法,做到用词准确,结构清晰,使语言表达更具有分量和说服力。

文言文判断句及翻译

文言文判断句及翻译

一、孔子曰:“君子不器。

”此句为判断句,意谓君子非器物也。

其中“不器”二字,为判断之核心。

孔子以此句告诫弟子,君子应具备广泛的知识与才能,而非局限于某一器物之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亦为判断句,意谓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其中“不亦说乎”为判断句式,表达出孔子对学习的赞赏。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句为判断句,意谓在三人同行的情况下,必然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其中“必有”二字,为判断句式,强调无论何种情境,都能有所收获。

翻译:孔子说:“在三人同行的情况下,必然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四、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此句为判断句,意谓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虑。

其中“坦荡荡”与“长戚戚”形成对比,凸显君子与小人之别。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虑。

”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此句为判断句,意谓君子致力于根本之事,根本建立,道德自然产生。

其中“本立而道生”为判断句式,强调道德之根本在于务实。

翻译: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之事,根本建立,道德自然产生。

”六、子曰:“仁者,爱人。

”此句为判断句,意谓仁者就是爱人。

其中“仁者”为判断主语,“爱人”为判断谓语,表明仁者之本质。

翻译:孔子说:“仁者,爱人。

”综上所述,判断句在《论语》中运用广泛,既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观念,又展示了文言文的表达特色。

通过对判断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论语》之精髓,从而受益匪浅。

部编版初中语文重难点之文言句式精讲(精美排版、可编辑)

部编版初中语文重难点之文言句式精讲(精美排版、可编辑)

初中语文重难点文言句式精讲目录一、判断句 (2)二、省略句 (4)三、倒装句(考试重点、难点) (5)四、被动句 (7)巩固训练 (8)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指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

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作判断动词,但在古代汉语中,“是”一般用作指示代词,不用来表示判断。

文言文判断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句中用“者”,句末用“也”,常有以下几种变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是文言文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唐雎不辱使命》)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在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王冕者,诸暨人。

(《王冕僧寺夜读》)(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而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而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注意:并非所有包含“者”“也”的句子都是判断句。

2.文言虚词“者”“也”都不用,直接用“……,……”式。

刘备,天下枭雄。

(《三国志》)3.用动词“为”作为判断词,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4.用“非”“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鲁人执竿》)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南辕北辙》)5.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句中使用“乃”“则”“皆”“即”“诚”“悉”“必”等副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臣本布衣。

(《出师表》)6.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此义出现较晚且少见。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二、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在不影响句意表达的情况下,经常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从而使语言更简洁,更具有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句式判断句教案

文言句式判断句教案

文言句式判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文言句式判断句的结构和用法;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句式判断句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1. 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文言句式判断句的结构和用法。

教学难点:1. 文言句式的理解和运用;2. 文言句式判断句的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1. 相关文言句式的教材或资料;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句式知识,如主谓句、动宾句等;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判断句?二、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的定义:判断句是文言文中用来判断事物性质、状态、关系等的句子;2. 解释文言句式判断句的特点: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面的部分是主语和谓语,后面的部分是判断词和判断内容;3. 举例说明文言句式判断句的结构和用法。

三、练习判断句的构成和用法(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句子,判断其是否为文言句式判断句;2.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句子的结构,确定判断词和判断内容的位置;3. 讲解正确答案,并解释判断句的用法。

四、小组讨论和展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讨论并创作一个文言句式判断句;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判断句,并解释其结构和用法;3. 邀请其他小组成员对展示的判断句进行评价和提问。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的概念和特点;2. 强调判断句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三个文言句式判断句,并解释其结构和用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文言句式判断句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正确运用判断句进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编写判断句,巩固所学知识,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殊句式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殊句式,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读懂古代文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及相关例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意思是陈胜是阳城人。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意思是作战,靠的是勇气。

3、“……者,……”式如:“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意思是粮食是百姓种的。

4、用“乃”“则”“即”“皆”“为”等词表示判断“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意思是应当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意思是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即”:“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皆”:“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意思是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意思是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二、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使得语言更加简洁。

1、省略主语例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这里省略了主语“渔人”。

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省略了谓语“鼓”。

3、省略宾语“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省略了宾语“之”,代指桃花源中的人。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省略了介词“于”。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判断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判断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判断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判断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判断句详解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
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初中文言文判断句句式讲解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文言文判断句句式讲解
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方柯,天才也。


3、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


4、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5、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
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夫战,勇气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text-indent: 2em; margin: 25px 0px; padding-left: 0px; letter-spacing: normal; padding-right: 0px; font: 16px/28px ‘microsoft yahei’,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color: rgb; overflow:
hidden; border-top: 0px; border-right: 0px;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