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点一、微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

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学变化)。

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可以放大物体图像,让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较厚,边缘薄。

我们可以用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等物品来自制放大镜。

需要注意的是,放大镜只能横向放大,纵向不会放大。

3、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也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例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5、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而像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则不是晶体。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些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些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7、英国科学家XXX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到了细胞。

8、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9、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1、XXX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

例如,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1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微生物抵抗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处理垃圾和污水。

15、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则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选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选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1、人们把放大镜叫作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2、昆虫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3、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5、盒也自曲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6、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7、在亿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俭—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ft 曾。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0、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1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镣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问问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1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镣下观察官的精细结构。

13、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绿体、还看到了叶表皮上的气孔。

—14、大量的研穷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牛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一、微小世界、通过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鲮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2、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它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7、微生物是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8、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不是很大。

9、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0、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1、霍乱、肺结石、伤寒等可怕的疾病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不是一致的。

4、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我们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无限的。

7、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8、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9、光学显微镜的镜片两块都是凸透镜2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物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精编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精编

教科版小学六下期末复习资料精编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

由此可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大多数昆虫都具有复眼,有的则是单眼,它们都是由六角形的小眼组成的;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然由很多小眼组成,但他们的视力很差,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口诀:蝗蟋丝,蜜蚂膝,天鞭蛾羽蝴蝶棒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它的大小如针眼,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注:教材第8页的更多晶体复习时也需要注意!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雪、霜、冰、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石英、水晶、明矾、各种金属、各类矿物……等。

非晶体:玻璃、塑料、泡沫、蜡烛、橡胶、石油、动植物脂肪、松香、沥青、蜂蜡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会看到一个个小点由(红)、(黄)、(蓝)三色组成。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9、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10、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们的鼻子灵敏得多。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熟悉微小世界的紧张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置—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用。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XXX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第1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点最新改版教科版专用全册精品知识点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

第3课建造塔台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

(3)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总复习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总复习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总复习教科版温馨寄语:同窗们,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如今我们要对小学阶段的迷信知识停止系统的温习。

请同窗们仔细温习,背背概念和知识点,有的还要了解。

祝你们成功!一、生命世界1. 植物的特征·凤仙花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局部组成的。

·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物生长需求,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养料保送到叶、花、果,又能把叶上的养料保送到植物的各个局部,有些植物的茎还有繁衍的作用。

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向日葵〕、匍匐茎〔番薯〕、攀援茎〔葡萄〕、缠绕茎〔牵牛花〕。

·人们依据植物茎的软硬水平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结构,包括叶片和叶柄两局部。

叶片中有叶脉,它是保送水分和养料的管道。

叶片外表有气孔,气体从气孔自在地进出叶片。

叶具有光协作用和蒸腾作用。

·植物的叶依托阳光提供的能量,应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释放氧气,称为光协作用。

公式为:绿叶+水+二氧化碳——阳光氧气+养料·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局部组成。

缺少其中一局部或几局部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花是植物的繁衍器官。

雄蕊的花粉传达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进程叫传粉。

果实普通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有肉果和干果。

·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胚根未来长成植物的根,胚芽未来长成茎和叶。

·植物种子的传达方式有应用风力〔如蒲公英、臭椿、枫树、松树〕、应用植物〔如苍耳、鬼针草、山楂、葡萄〕、应用弹力或放射作用〔如凤仙花、喷瓜〕、应用水流〔如莲蓬、椰子〕。

·开花植物的生长主要阅历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主要进程。

植物的繁衍方式分为:〔1〕种子繁衍:应用种子来停止繁衍的;〔2〕营养繁衍:由茎和根来停止繁衍〔如番薯用块根停止繁衍;水仙花、甘蔗、马铃薯、大蒜、洋葱、姜是用茎来停止繁衍;芦苇、狗尾巴草用地下根茎停止繁衍。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背诵要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背诵要点

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3、知道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第八课:物质变化与我们
六年级下册科学
本课在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的情势、物
质变化的种类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物质
变化的概念。同时希望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
少垃圾、勤俭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
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4、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箱可分为可回收、有毒垃 圾与其它垃圾。 5、能辨认国际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可回收标志)
六年级下册科学
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如根、茎、叶等各个器官的细胞是不同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七课:用显微镜视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不同 的微生物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单元内容:本单元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 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时刻可以在感 受到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物质 的变化,可以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五课:铁生锈了 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视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 于铁的新物质。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 物质。(可以从颜色、间隙、光泽、粗糙、导电等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 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产生了 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 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产生了化学变化。视 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P3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XXX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色)(绿色)(蓝色)三色组成的。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XXX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XXX)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9、昆虫的“嗅觉”很敏捷,据说是由于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这个鼻子能分辩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敏捷的多。

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11、在(17)世纪,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天下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天下)。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一、微小世界1、通过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鲮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2、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它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7、微生物是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生物学家列虎克发现的。

8、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不是很大。

9、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10、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11、霍乱、肺结石、伤寒等可怕的疾病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2、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不是一14、生物学家列•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1、我们可以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1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无限的。

17、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18、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19、光学显微镜的镜片两块都是凸透镜2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物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的晶体是立方体,如:白糖、食盐、黄铜矿;有的是柱状的,如:味精、水晶;有的像一簇簇针,如:维生素C;雪花、石英、长石、云母、钻石等都是晶体,3、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如:将海水风干能够等到食盐晶体,将水蒸气骤然降温能够得到雪花。

四.怎样放得更大?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最早的能够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2、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能够组合起来,能够将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是因为第二个放大镜将第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象进一步放大了,其放大镜倍数是两个放大镜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是由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卡夹、反光镜、通光孔、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目镜、物镜、载玻片、盖玻片等组成。

4、光学显微镜是最大放大效果为1500倍,电子显微镜可放大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率为0.1纳米×0.01纳米。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调光装片调焦观察。

2、洋葱内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五个部分。

动物的卵(比如鸡蛋)也是一个细胞。

3、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其他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发表)。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不同的生物细胞的形状、结构是不一样的,同一种生物不同的器官上的细胞其形状、结构也是不同的。

比如:血液中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和细胞核,叶表皮的细胞形状是不规则的。

叶肉细胞中有大量的叶绿体)3;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等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来共同完成的。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三)1、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动物。

2、微生物是生物,因为微生物有生物的生命特征:A、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B、能吃食物或利用光合作用制造食物;C、能呼吸;D、对外界刺激有反应;E、有生殖现象。

物质的变化一.我们身边的物质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有的东西叫做物质。

2、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都在不停的变化,其变化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理解的。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能够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是指改变物体大小、形状、状态,而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2、铁锈是不同于铁的一种新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六.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铁钉能与硫酸铜发生化学变化,在变化中蓝色硫酸铜溶液会变成红褐色,产生红铜并伏着在铁钉表面。

2、化学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例如:米饭和碘酒的变化,改变颜色;蜡烛燃烧,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小苏打与白醋变化,产生气体;铁钉与硫酸铜的变化,改变颜色,产生沉淀。

七.控制铁生锈的速度1、铁生锈与空气、水相关系,把铁器与空气、水隔开能够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2、生活中控制铁生锈的方法有:刷油漆、镀锌、放入油瓶、放入干燥箱中等。

八.物质变化和我们1、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宇宙一.地球的卫星----月亮1、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印上了第一个脚印。

2、月球绕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二.月相变化1、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明亮的部分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2、月相变化是有周期的,和月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绕地球公转相关。

3、月相变化规律:农历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三.我们来造环形山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很多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环形山。

2、环形山可能是火山喷发或陨石撞击形成的。

3、造环形山摸拟实验。

喷水法:喷口大小决定坑的大小,喷射物的多少决定坑的深浅。

撞击法:撞击球的大小决定坑的大小,撞击速度决定坑的深浅。

四.日食与月食1、日食发生在农历月初或月末,可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日食发生时右边先被吃。

2、日食形成原因: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绕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大概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3、日食形成图:4、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包括月偏食、月全食。

月食发生时左边先被吃。

5、月食形成原因;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当月球绕到与太阳相背的一面,三者大概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便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上的人就看不到月球的反光,便发生了月食6、月食形成图:五.太阳系1、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绕它公转的大行星(包括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

)组成的天体系统。

2、太阳直径140万千米,能发光、发热,是恒星,地球等围绕恒星太阳公转是行星,月球围绕行星地球公转是卫星。

3、8大行星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六.在星空中(一)1、星座是一些远近各不相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排列图象,从不同方位看形状不同。

2、北极星是小熊座的标志,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标志,我们能够借助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七.在星空中(二)1、夏季大三角为:天津四(天鹅座)、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

2、天蝎座的主星心宿二是一颗红色巨星。

3、斗转星移是因为地球自转形成的。

4、活动观星图的圆心是北极星。

八.探索宇宙1、宇宙结构宇宙河外星系9100多亿)银河系其他恒星(1000-2000亿颗)太阳系其他行星地月系2、恒星的一生,原恒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超巨星) 超新星中子星黑洞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A、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太空望远镜;B、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太空站;C、我国是火箭的发源地;。

D、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5号、6号、7号载人宇宙飞船---嫦娥一号探测卫星。

E、神州8号、9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环境与我们一.一天的垃圾1、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会危害环境2、垃圾的分类方法:A、按材料分:金属,塑料,玻璃,纸……B、按原来用途分:食品、包装、衣物、家电、一次性用品;C、按是否有毒分:有害垃圾、一般垃圾。

D、按是否易腐烂分:易腐烂垃圾、不易腐烂垃圾。

E、按是否可回收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二.垃圾的处理1、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有填埋、焚烧、堆肥,这些方法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二次污染。

2、现代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的减少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但不能根除对环境的污染,潜在的危害仍然存有。

例如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些土地不能用来修建房屋和种植庄稼。

3、焚烧垃圾的优点:占地少,避免垃圾污染地下水,产出的热量可用来发电。

缺点:耗废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三.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1、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主要办法。

2、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数量的基本方法。

3、“三R”行动口号:“减少浪费,物尽其用,回收利用”。

4、合理包装可便于运输、保存、计量、标识,而过度包装既浪费资源又产生大量的垃圾,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四.分类和回收利用1、回收利用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能够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

2、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有:废纸、废电线、橡胶制品、木制门窗、电器元件、玻璃、金属、塑料……3、垃圾的分类分装便于垃圾的回收利用,及对一些垃圾作无害处理。

4、堆肥法能够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5、垃圾可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实行分装。

五.一天的生活用水1、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当前大陆有60%的地方面临淡水资源不足。

2、我的节水计划:A、淋浴时抓紧时间;B、刷牙洗脸时用碗盆;C、把洗脸水存起来,用于冲厕所、拖地;D、清洗衣服能够减量多次;E、洗米水可用来洗菜。

六.污水和污水处理1、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威胁,绝绝大部分水污染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2、水的污染来源农业工业家庭生物农药化肥废水油污洗涤剂排泄物尸体3、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来源,自来水主要来自于水库、河流、湖泊。

饮用水受到污染会直接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饮用水源。

4、污水处理过程。

初步处理再处理追加处理污水沉淀过滤细菌分解消毒淡水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七.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1、我们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

答:我们周围存有以下污染现象:A、垃圾混装,乱倒垃圾,垃圾露天堆放,任其自然。

B、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甚至将排泄物排入小溪,C、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D、对电池,医疗机械没有特别处理。

2、请你以少先队员名义针对周围环境情况写一份倡议书。

八.环境问题与我们的行动1、大气污染源有: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农田焚烧。

2、大气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酸雨,危害人体健康。

3、大气保护对策:A、减少废气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立法规定:工业废气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B、推广无车日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C、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4、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发明合成塑料,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白色污染。

5、白色污染解决办法有:回收利用合成塑料,研制可降解塑料,国务院于2009年6月2日起实行发布“限塑令”。

6、因为世界森林被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恶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7、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建立了保护区。

8、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