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合集下载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在化学中的应用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校郑君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假设某个探究的实验对象可能受到A、B、C、D、E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证其中A因素是否会对实验对象造成影响,以及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可以控制除A以外的B、C、D、E等因素,使之保持恒定,然后仅改变因素A一个量,通过对比在A的不同情况下(如A1、A2),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情况。

如果存在变化,则说明A因素有影响,而且可以通过具体的变化情况判断出A因素影响的实际效果,由此完成实验对象中对A因素的探究。

对其他B、C、D、E等因素的探究则依此类推。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应用极其广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逐步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研究的思想,并使学生掌握这种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中的的应用下面我们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例来说明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实验中如何应用。

1.确立探究对象(因变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自变量)运用控制变量法首先需要明确探究的对象(因变量)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自变量)这两个要件。

确立探究对象相对容易,往往比较直接,一般就在探究的课题之中。

但确立可能影响探究对象的因素就不那么容易,这也是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关键所在。

对于这个要件,我们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常识基础上设疑来引起思考,而后提出可能对探究对象产生影响的因素。

2.在已有条件下构思实验思路并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探究方案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速率的影响,我们可以把原教材中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

给学生提供化学反应原理和用品,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方案。

3.实施实验方案根据讨论形成的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整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同理进行。

二、控制变量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1.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平衡图像题中的应用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xC (g)有图Ⅰ所示的反应曲线,试判断对图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T 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C%表示C的体积分数)()A.P3>P4,y轴表示B的转化率B.P3<P4,y轴表示B的体积分数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对于气相反应,在没有加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情况下,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从而导致C的体积分数发生改变的因素有反应温度、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等的气相反应的压强。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物理实验探究中常用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是通过控制实验过程
中的可能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转换法是通过改变实验参数,观察
实验结果的变化,从而得到实验中感兴趣的物理规律或定律。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 温度控制: 在液体的蒸发实验中,为了探究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可以保持其
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温度,从而观察温度变化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2. 时间控制: 在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准确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需要控
制其他因素不变,如空气阻力等。

3. 光照控制: 在颜色吸光实验中,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物体对光的吸收特性,需要控
制其他因素不变,如光源的亮度和角度等。

4. 浓度控制: 在电解液导电实验中,为了探究电解液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需要保
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电解液的浓度。

转换法的应用:
1. 引用演绎法: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然后运用常规知识和综合技巧将观察结果
与已有的物理原理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对物理问题的推断。

2. 引用逆向法:基于已有知识反推需要的实验参数,例如在求取弹簧常数的实验中,通过改变不同的负荷来测量挠度,然后根据胡克定律反推弹簧常数。

3. 引用综合法:将不同的物理现象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
新的物理定律,例如通过观察自由落体过程和运动学方程的关系,可以得到重力加速度的
定律。

浅谈初中物理电学之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浅谈初中物理电学之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浅谈初中物理电学之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8-05T08:57:21.8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作者:李秀琼[导读] 电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所以我们应该非常重视这部分的教学。

然而,由于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和物理电学的复杂性,学生在实际电学学习中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学生要想在初中阶段掌握物理和电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而控制变量法就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李秀琼四川省南部中学四川南充 637300 摘要:电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所以我们应该非常重视这部分的教学。

然而,由于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和物理电学的复杂性,学生在实际电学学习中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学生要想在初中阶段掌握物理和电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而控制变量法就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控制变量法;学习效率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91-0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去经典力学部分,电学就是另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物理考试中,电学试题的出现比例也是相当高的,解决电学问题的过程中也会经常涉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因此学生如果能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便可以很快速地解决初中物理电学问题。

利用控制变量法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电阻、电流、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控制变量法的概述在物理学中,每个物理量都有影响其物理量的条件或因素。

这些因素和条件的变化将引起物理量的变化。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一个物理量中改变需要研究的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然后观察在这个过程中物理量是如何随着所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而确定物理量与所选因素之间的数量或逻辑关系。

控制变量法有助于学生对电学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加深对电学的认识。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毛甸子学校姜丽一、研究背景控制变量法,指的是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要控制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而在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研究领域中,会经常运用控制变量法。

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时候,教科书就开始介绍这种方法的使用了。

学生刚刚迈入速度的学习,就要求掌握控制时间相同,比较路程;或者控制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以及后来学习声音的特性,研究响度,音调的因素;影响蒸发的因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都要运用到控制变量法。

它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学生探究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技能。

二、研究目标进行“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课题研究,有助于达到以下几点目标:1、依据现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念、新课程理念,控制变量法,它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够抓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可以不断学习,善于总结。

2、而教师则可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夯实学校的教育科研基础,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教师能力提升的过程。

研究控制变量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又一次的提高。

3、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充满乐趣,更热爱学习物理。

4、重视德育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重要的是适应新时代的生存环境。

热爱物理,热爱生活。

掌握更多的方法,让学生对生活更加热爱,掌握生活的技巧。

体现出教育的社会化。

在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好的开展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发现科学理论的探究能力,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详细讲解]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详细讲解]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在初中物理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常常要用到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此法不仅能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有些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笔者撰此文,通过实例分析此法,以供参考。

一、“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方法分析R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如图1所示,可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依次发生变化,根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关系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然后再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 电阻的关系。

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变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 图1保持一个定值,改变电阻的阻值,根据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从而总结出欧姆定律。

又如: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先控制电流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然后控制电阻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最后再控制电流与电阻不变,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归纳总结出焦耳定律。

实验中,取R 2=R 3=R 4=2R 1,并将R 1R 2分别置于两个一端开口的密闭的有机玻璃盒内,将开口端用橡胶管与压强计相连,R 1与R 2串联如图2。

接通电路后,电阻丝将盒内空气加热,通过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再将R 1改换成R 3,同时将R 4与R 2并联仍接入电路中如图3。

因通过R 3的电流是通过R 2电流的2倍,通过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图2 图3二、控制变量法”在题目中的应用训练。

SPRR例1、如图4所示,在探究物理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分别让A 、B 、C 三个小钢球从同一斜面的h A 、h B 、h C 高度处滚下,(h A =h C >h B ,m A =m B <m C )推动水平面上的小木块。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术探究Academic Research 3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化学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学习科学思想、养成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背景科学的探究方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会遇到有多个因素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因此要探究其中一种因素时,通常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这样才能准确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就是研究问题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的“控制变量法”。

该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通过控制变量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这一思想方法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是被逐渐渗透的,将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探究方式。

对教材、试题、学生现状分析“控制变量法”在初中化学中用到的地方很多,如:初学时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后来还有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因素,物质燃烧的条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比较金属活动性、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探究等等,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科学的学习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力度。

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决化学问题是最近几年各地市中考试题常出现的典型题型。

如何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和实验探究,这就需要学生初步掌握,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的技巧。

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在人教版《第八单元金属材料》中学习的金属生锈的实验探究,就是非常典型地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为探究铁生锈的因素,某同学进行了三组实验,将相同长度的铁丝分别按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并记录现象,如图所示:控制变量法应用中的自我评价通过铜生锈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然后通过实验设计、小组讨论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最后再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让学生归纳总结,“控制变量法”的思路。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一、控制变量法。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二、控制变量法应用实验的类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最为广泛,现举例说明其应用的实验类型:1.实验设计。

例: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

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再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比较f1和f2的大小,得出木块和铁块的粗糙程度。

2.实验器材。

例: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三、控制变量法在教学有运用同时它能将一些复杂的多变量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单变量的问题,将一些多因素的抽象的大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易于操控的小问题。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2019“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鉴于大家对中考物理名师指点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9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一文,供大家参考!
2019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最常见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解决实验探究题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解决。

一、在实验设计题中的应用
例1. 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的实验。

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评析:当探究的问题为一个因素与几个因素的关系时,同时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必须利用控制变量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设计题中经常用到。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要探究是否与速度有关,需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观察滑动摩擦力变化的情况,从而探究出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

物体运动速度可以通过拉物体的快慢解决,物体选用木块,滑动摩擦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

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块、木板。

实验步骤:(1)将木板水平放置,木块置于其上,通过细线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以再大、更大的速度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F3;(3)分析实验数据F1、F2、F3,得出结论。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界对有效教学的探讨也从未止步。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新一轮课改后的生物学教材中,实验项目明显增加,这给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究性实验是在学生不知道结果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亲自准备、操作、分析、探究等活动总结实验结果,形成对实验项目的客观认识。

因此,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关注结果,通过科学设计,形成对探究内容的系统认知,实现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运用策略引言义务教育生物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是探究生命的科学,初中生物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探究性实验。

然而,如果让学生自己探究一个问题,他们往往无从下手。

探究性学习实效性差的原因是什么呢?教材给出了实验研究的一般探究步骤,对每个实验都有比较详细的阐述,然而,学生仍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弄清楚做实验的探究方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其中控制变量法是探究性实验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设备不完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经费紧张,实验室建设不完善,实验器材、仪器、试剂、辅助资料等缺乏,使很多生物实验无法正常开展。

有些学校的仪器设备虽然配备齐全,但是害怕学生对设备有所损害或有些仪器试剂对学生有危险,只允许学生参观,而不能动手做实验,所以学生也只是参观者而不是实践者。

而有的学校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课时量少等因素也阻碍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有些教师为图方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用的是同一套教案,并且教学设计也没有新颖性。

课堂上教学方式单一,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学生对知识点也是死记硬背,使得庞杂的知识点更加枯燥无味。

这与信息时代学生的认知发展相背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及其考查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原则1.1科学性原则所设计实验的原理应该科学,操作程序、方法正确,不能凭空捏造。

1.2对照性原则设置对照性实验,若要使该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1.3等量性原则所设计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等量。

1.4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实验中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因素保持不变。

2“控制变量法”的概念当事物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实验研究中。

3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思路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思路是:明确探究问题、寻找影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改变研究因素。

4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模型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因此在中考化学实验试题中备受青睐。

“控制变量法”实验由想要研究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其他影响因素(不变量)和影响结果(因变量)三部分组成。

分析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解答此类试题的思维模型。

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模型如图1所示。

5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常见考查视角5.1考查实验目的确定考查分析对照实验中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其他因素(不变量)和影响结果(因变量),从而确定探究实验的目的。

有时也直接考查根据探究实验方案,确定探究实验的目的。

5.2考查实验变量控制考查根据探究实验的目的,确定对照实验中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其他因素(不变量)和影响结果(因变量),从而控制合适的探究实验条件。

5.3考查实验方案设计考查在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或实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确定实验变量和控制合适的实验探究条件,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平时学习也大有裨益,例如在学习压强、液体压强P=ρgh,热学、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等问题时,如果把控制变量法运用于其中,那么教师将教得顺利,学生也将学得轻松,会收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功效。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备正确的物理思想是进行物理规律探索的前提,而物理实验则是探索物理现象的最有效途径。

在物理实验的指导思想中,其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影响物理规律的多种要素中的两个要素提出来研究,人为的控制其它要素不变,控制变量,创设理想的研究环境,则会更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因此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就必须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然后单独研究另一个因素对它的影响,这样逐一单独研究,最后综合起来,即可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

1、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无论是八年级、还是九年级的物理,都能看到控制变量法的影子。

譬如研究动能时,就用到控制变量法。

物体动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为了找到物体动能与质量间的关系,就得控制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从而比较动能与质量间的关系,反之若要探讨出动能与速度间的关系,就得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最后综合归纳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时,质量大的动能就大,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又如在探讨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这一实验中,可首先控制压力不变,比较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生活中控制变量法的例子

生活中控制变量法的例子

生活中控制变量法的例子
1. 做菜的时候啊,不就是在运用控制变量法嘛!比如你想知道哪种火候能把鸡蛋煎得最完美,那每次就只改变火候这个条件,其他像锅啊、油啊都不变,这不是很明显的控制变量嘛!
2. 减肥的时候也一样呀!你想要知道哪种运动最有效,那就每次只换一种运动,其他饮食之类的保持不变,这不就是在生活中用控制变量法找答案嘛,大家说是不是!
3. 我们平时选衣服穿也会用啊!今天出门想试试哪双鞋子搭配得最好看,那就其他衣服都不换,就只换鞋子,像极了控制变量法呀,对不对!
4. 哎呀,就连养花也是呢!想知道哪种肥料能让花长得最旺,就每次只改变肥料这一个因素,其他浇水啊、光照啊都照旧,这可真是在生活里巧用控制变量法啊!
5. 选护肤品的时候也能这么干呀!想知道哪种乳液最适合自己的皮肤,那就只换乳液,其他护肤品不换,这就是在生活里积累经验的好办法嘛,难道不是吗!
6. 想想看,选洗发水不也可以这样嘛!要找到最适合自己头发的那一款,就一次次地试,只改变洗发水这一个条件,这不就是控制变量法教我们的嘛,真有意思!
7. 装修房子选墙面颜色也是哦!想知道哪个颜色效果最好,那就每次只刷一种颜色,其他家具啥的都别动,这可是在生活中很实际的运用啊!
我觉得生活中的好多地方都能看到控制变量法的影子呢,它真的无处不在,能帮我们找到好多问题的答案呀!。

中考化学复习---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中的应用

中考化学复习---控制变量法在化学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 化学探究中的应用
例:如图利用维生素C(简称Vc)能使淀粉-碘溶液 蓝色褪去的性质,通过比较加入苹果汁和橙汁的 多少来确定它们中所含Vc含量(假设两果汁密度 相等) 。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不需要控制的 条件是( D )
A、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 的体积必须相等
B、烧杯中淀粉-碘溶液 质量必须相等
猜想2:金属和酸的反应速率和金属与酸的接 触面积有关
猜想3:金属和酸的反应速率和酸的浓度有关 …….
制定实验方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写写!
温馨提示:选了一个因素作为变量,其他因素应该都控制不变。 可按照相应猜想试着写写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
方案一:金属与酸反应速率与 金属的活动性 有关。
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还有什么因素吗? ————温度、催化剂等
【小结】
【控制变量法】
明确---探究问题
影响金属和酸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
某兴趣小组对其影响因素作出探究。
寻找---影响因素
你认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
的因素可能有:

改变---研究因素 控制---其他因素相同
应用控制变量法,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②所用盐酸的浓度不同; ③还可能是_石__块__大__小_不__同__(__或__石_块__质__量__不同、
盐酸质量不同)
中考在线
【设计实验】
(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
练习、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速率快慢与什么因 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 过程: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中的运用作者:张英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22期【内容摘要】作为一种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中,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控制变量法主要应用于探究性实验中,优化实验设计。

为了充分发挥控制变量法的教學优势,提高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学习能力,本文结合相关初中化学实验,以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为核心,优化实验探究过程。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初中化学探究实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与物质世界相关的知识,涉及物理和化学两种变化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究实验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化学学科发展的魅力。

初中生首次接触化学,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难度,复杂抽象的化学概念、多变的化学实验现象等,会打压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化学教学不再只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强调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以及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深度学习。

由此可见,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探究性实验渗透“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一、实验方法的综合概述实验方法属于人为控制的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是暴露实验特性的一种方法,它是实验操作的核心。

由此可以看出,实验方法更有利于解揭示自然事物的本质,并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其一,主动性。

实验方法的实践是实验者主动探索的过程,通过实验设计,促进实验探究的顺利实施。

实验现象是不可预测的,借助实验仪器可以将一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直观化展现,或用模拟手段重现瞬间即逝或缓慢的现象等,这些都体现了实验者的主动性其二,目的性。

该特性是实验探究的一大特点,学生在探究时需要先对实验结果做出假设,然后根据实验方法的核心理念进行方案设计,选择针对性操作方式,促进实验探究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

其三,精确性。

控制变量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者正在尝试新的方法来激发小学生们就科学课堂而感兴趣。

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增强学习效果。

控制变量法可以让学生们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理解复杂的科学知识,利用实验观察结果来指导学生们的学习,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在控制变量法中,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然后找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最后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来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变化,证实学生的结论。

有了控制变量,学生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科学实验中的变量之间的变化。

比如,如果学生要证明温度会影响水的蒸发速度的话,他们可以在同一环境温度下将水放到不同的容器中,测量每个容器中水的蒸发速度,这样就可以比较容器间水的蒸发速度差异,从而证实水的蒸发速度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

控制变量法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实验中发现未知的原理。

学生可以利用自变量来不断发现新的规律,发现新的模型或者概念。

比如,学生们可以进行一个实验,在不断地变换自变量的值的同时观察或测量控制变量值的变化,从而不断的发现新的原理。

另外,控制变量法还可以用来解释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控制变量法在小学教育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首先,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清楚地理解复杂的科学知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

其次,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多个变量的不断调节来发现新的模型和原理,从而发展出独特的创新思维。

此外,控制变量法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会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程序来进行科学实验。

学生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来建模和模拟实验,通过该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学会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为学生们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控制变量法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让学生们有效地理解科学知识,发现新的原理,并激发学生们对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科学打下基础。

如何正确运用科学实验控制变量法

如何正确运用科学实验控制变量法

如何正确运用科学实验控制变量法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科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是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控制变量法是通过固定或控制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以便隔离出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特定变量。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运用科学实验控制变量法。

一、了解实验目的与假设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实验目的是确定我们想要研究的问题,而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

明确了实验目的和假设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控制变量。

二、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在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时,需要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人为控制和改变的变量,而因变量是实验中被测量或观察的变量。

通过控制自变量,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因变量的变化,以得出结论。

三、识别与控制杂乱变量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实验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变量,即杂乱变量。

这些变量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或干扰,所以需要识别并控制。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保持这些杂乱变量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水平尽可能相近,或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这些杂乱因素的影响。

四、设计实验方案在控制变量法中,实验方案的设计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并避免实验设计上的偏差。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特定处理的试验单位,而对照组是不接受处理的试验单位。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对处理的影响。

2. 决定样本量: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实验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样本量太小会导致结果不可靠,而样本量过大则会浪费资源。

通过统计学方法来确定合适的样本量。

3. 设置实验条件:根据实验目的和假设,合理设置实验条件,包括时间、温度、光照、湿度等。

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以减少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五、实施实验并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记录数据时应尽量减小人为误差,可以使用科学仪器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家们在进行研究时,通过控制某些变量的影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针对其中的某些变量进行控制,以使得其他变量的影响可以在实验中得到更好的观测和研究。

具体而言,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观察与提取变量在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时,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需要观察的变量。

我们需要观察哪些因素在实验中会产生重大差异,然后提取出来作为我们所控制的变量。

例如,在研究植物生长时,我们需要关注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其中,我们可以选择光照和水分作为我们要控制的变量,以探究这两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确定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实验中其他变量的影响。

确定后,我们需要控制指定影响,使得实验结果可以更专注于我们要探究的变化。

如果不能正确地控制变量,实验的结果就不能有效的呈现我们所希望的结论。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了解相应的影响因素,然后进行有效的控制。

例如,在研究植物生长时,我们可以在控制光照和水分的同时,可以控制温度、土壤、养分等因素,使得植物在这些方面的受影响尽可能小。

三、返回结果的科学解释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控制的变量数量,其次,我们还需要能够读懂实验结果,并且正确进行解释。

成功的控制变量实验结果,反向证明了我们对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所做的假设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我们的假设不符,那么我们可以继续地改进实验,以更好地控制变量并解释结果。

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我们需要清楚的描述实验过程,说明控制变量的方法和所控制变量的数字。

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的了解观测到的变化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从而使得结果的解释更加科学、有效。

总结:控制变量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在科学研究领域中。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需要遵循上述三个原则:选择要观察的变量;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并且站在科学的角度解释实验结果,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科学教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

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小学科学课中,加强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不紧能直观的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还能提高学生的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下面我将分阶段年纪结合具体的课题来谈谈控制变量法怎么样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进行运用:一、《怎样加快溶解》师: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真的能让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我们就以搅拌为例, 想想该怎么做呢?生: 将肥皂放入水中, 然后仔细的观察看看。

师: 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吗?生: 我觉得应该把肥皂放在水中, 然后搅拌。

师: 就一个杯子, 然后搅拌, 就能看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要比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 该怎么做呢?。

生: 用两个杯子, 放两块肥皂, 一个搅拌, 一个不搅拌。

(确定搅拌这个变量)师: 如果两块肥皂不一样, 能不能看出搅拌的那块肥皂溶解得更快?生: 应该放两块一样的肥皂。

师: 什么样才是一样的两块肥皂?生: 形状、大小都一样。

师: 恩,对。

想比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的更快还要注意什么?生: 也应该准备两个一样的杯子。

生: 还应该装入一样多的水。

生: 水的温度也应该是一样的。

师: 还有吗?生: ⋯⋯师演示, 把两块肥皂一先一后放在两个杯子里。

生(恍然大悟): 应该把两块肥皂同时放入两个杯子里。

师: 怎样能同时放入?生: 一手拿一个, 数1—2—3, 同时松手。

生: 或者把两块肥皂都放在杯子里, 然后同时往里面加水。

师: 你能完整地说一下要让哪些条件相同吗?(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最终确定变量和不变量)在上面的课中, 老师帮助学生把探究的问题集中到实验条件上, 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准确地确定变量及不变量,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科学教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

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小学科学课中,加强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不紧能直观的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还能提高学生的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下面我将分阶段年纪结合具体的课题来谈谈控制变量法怎么样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进行运用:
一、《怎样加快溶解》
师: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真的能让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我们就以搅拌为例, 想想该怎么做呢?
生: 将肥皂放入水中, 然后仔细的观察看看。

师: 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生: 我觉得应该把肥皂放在水中, 然后搅拌。

师: 就一个杯子, 然后搅拌, 就能看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要比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 该怎么做呢?。

生: 用两个杯子, 放两块肥皂, 一个搅拌, 一个不搅拌。

(确定搅拌这个变量)
师: 如果两块肥皂不一样, 能不能看出搅拌的那块肥皂溶解得更快?
生: 应该放两块一样的肥皂。

师: 什么样才是一样的两块肥皂?
生: 形状、大小都一样。

师: 恩,对。

想比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的更快还要注意什么?
生: 也应该准备两个一样的杯子。

生: 还应该装入一样多的水。

生: 水的温度也应该是一样的。

师: 还有吗?
生: ⋯⋯
师演示, 把两块肥皂一先一后放在两个杯子里。

生(恍然大悟): 应该把两块肥皂同时放入两个杯子里。

师: 怎样能同时放入?
生: 一手拿一个, 数1—2—3, 同时松手。

生: 或者把两块肥皂都放在杯子里, 然后同时往里面加水。

师: 你能完整地说一下要让哪些条件相同吗?
(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最终确定变量和不变量)
在上面的课中, 老师帮助学生把探究的问题集中到实验条件上, 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准确地确定变量及不变量,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在学生没能完整的讲出的情况下进行演示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做。

教师在初始阶段着重引导,让学生慢慢的开始理解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在设计光照对种子影响的实验时, 学生们很容易地想到是放在阳光下。

老师让一位学生完整地说明自己的实验计划后, 老师适时地挑起了矛盾:“你有没有想到阳光同时会使温度升高呢?”
对啊,这个学生马上想到, 他的实验不仅是改变了光照,还改变了温度。

老师继续挑起矛盾:“那两个量都改变了, 你能确定实验的结果是哪一个量的变化引起的吗?”经过深入思考、讨论, 学生终于想出了方法: 都放在桌子上, 一个盖上透明的盖子, 目的能让种子照到光, 一个盖上涂黑的盖子, 目的不让种子照到光。

本课中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变量只能是一个,当改变一个条件的同时如果有了两个变量(温度、阳光)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消除那个我们不需要的变量(温度),教师有意识的在培养学生对于控制变量法的掌握。

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师: 同学们列举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量实例, 证实了你们的猜想, 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 蒸发得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 蒸发得越快; 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得越快, 蒸发得越快。

很好! 但是老师也可以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出和你们截然相反的结论。

生议论纷纷, 觉得不可思议,要求教师举出实例。

师: 我举例说明吧。

在炎热的夏天晾晒洗过的棉袄和在寒冷的
冬天晾晒洗过的手帕。

你们说, 是棉袄干得快还是手帕干得快?
生(不假思索, 异口同声): 手帕干得快。

师: 是冬天的温度低还是夏天的温度低?
生; 冬天的温度低。

师; 这不就证明“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得越快”吗?
生(觉得惊讶): ⋯⋯
师: 你们说这个结论对不对?
生(齐声回答): 不对。

师: 为什么不对? 你们得说出令我信服的理由。

生: 棉袄太厚。

生: 棉袄含水量太多。

生: 可能没有将棉袄摊开。

生: 可能天气阴晴不一样。

生: 可能刮风情况不一样。

生: ⋯⋯
在上面的课中,学生能够自己看出在两个作为比较的实验中存在着太多的变量,并且能够通过讨论逐步的把这些变量找出来,最终确定唯一的变量,这样的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中。

无论是教师引导,还是学生自主的探索,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都应该视课题和学生的发展情况而定,我个人在低年级是以引导为主,逐步的让学生感受到控制变量法的存在。

在中段我会适当的由学生去思考,我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考方向给予一定的指导,进一步的让学生去适应控制变量法。

到了高段,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情况下,我会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索,尽情去享受科学的奥秘。

以上是我对控制变量法在教学运用中的一点基本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