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屠宰场冻品中心肉温的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合集下载

牛羊屠宰品质检验规程

牛羊屠宰品质检验规程

牛羊屠宰品质检验规程
牛羊屠宰品质检验规程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厂房设施整洁,无杂物。

2.屠宰工具和设备调整完好。

3.检验员佩戴干净卫生的工作服和手套。

二、屠宰前检验
1.检查牛羊是否符合规定的禁食禁饮时间。

2.检查牛羊的体型是否适宜宰杀,是否存在的疾病症状。

三、屠宰过程检验
1.检查宰杀工具是否清洁卫生,是否磨损严重。

2.检查宰杀工具对牛羊的伤害是否过大。

3.检查宰杀过程中,是否存在胃内容物或肠道内容物外溢的情况。

4.检查宰杀完成后,牛羊是否流血充分,血液颜色是否鲜红。

5.检查宰杀过程中是否有残留的宰杀工具或工作人员遗留下的物品。

四、内脏检验
1.检查牛羊内脏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

2.检查牛羊肝脏、肺部、心脏、胃部等部位是否存在肿瘤、结核等疾病。

五、肉表检验
1.检查牛羊肉表颜色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发黑、变绿等异常情况。

2.检查牛羊肉表面是否有切割痕迹或损坏情况。

六、冷藏检验
1.检查肉品是否经过冷藏,是否符合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要求。

2.检查冷藏场是否整洁卫生,是否存在异味等不良情况。

七、包装检验
1.检查肉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存在异味等不良情况。

2.检查肉品包装是否完全密闭,防止细菌的侵入。

八、存储检验
1.检查存储场所是否整洁卫生,是否存在异味等不良情况。

2.检查存储温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是对牛羊屠宰品质检验规程的详细介绍,检验员在负责执行时需仔细检查以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

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员操作流程

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员操作流程

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员操作流程关键信息项:1、检验员资质要求2、检验前准备工作3、宰前检验流程4、宰后检验流程5、检验结果处理方式6、检验记录与报告要求7、检验工具与设备管理8、质量控制与监督机制1、检验员资质要求11 检验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正规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111 熟悉肉类检验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

112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保持公正、客观的工作态度。

2、检验前准备工作21 检验员应提前到达工作岗位,穿戴好符合卫生要求的工作服、工作帽、手套等防护用品。

211 检查检验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完好,包括刀具、显微镜、检测试剂等。

212 熟悉当日屠宰计划和任务安排,了解待宰动物的来源、品种、数量等基本信息。

3、宰前检验流程31 对待宰动物进行群体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外貌、行动等,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311 对疑似患病的动物进行个体检查,包括体温测量、呼吸频率检测、体表检查等。

312 检查动物的检疫证明和标识,确保动物来源合法、合规。

313 对患病或异常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4、宰后检验流程41 对屠宰后的动物胴体进行整体外观检查,包括色泽、形态、有无出血点等。

411 依次对头部、内脏、肌肉、骨骼等部位进行详细检查。

412 检查内脏器官的色泽、大小、质地,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413 对肌肉组织进行切开检查,观察有无寄生虫、肿瘤、炎症等病变。

414 运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对肉品进行微生物、药物残留等项目的检测。

5、检验结果处理方式51 经检验合格的肉品,加盖检验合格印章,准许出厂销售。

511 对检验不合格的肉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流入市场。

512 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批次,及时追溯源头,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6、检验记录与报告要求61 检验员应如实、准确地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包括检验时间、动物批次、检验项目、结果判定等。

611 检验记录应保存完整,便于查询和追溯。

牛屠宰检疫规程.

牛屠宰检疫规程.

牛屠宰检疫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牛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牛的屠宰检疫。

2.检疫对象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日本血吸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4.1 查证验物查验入场(厂、点)牛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4.2 询问了解牛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4.3 临床检查检查牛群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4 结果处理4.4.1合格《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牛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牛只不得混群。

4.4.2不合格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 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5.检疫申报5.1 申报受理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

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2 申报方式现场申报。

6.宰前检查6.1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6.2 结果处理6.2.1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6.2.2.1 发现有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及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鲜冻肉的检验程序

鲜冻肉的检验程序

鲜冻肉的检验程序编号:一、检验产品鲜冻猪肉、牛肉、兔肉、鹅肉、鸭肉、鸡肉二、使用标准GB 16869-2005 鲜、冻禽产品GB 2707-2005 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 4789.1-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17-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与肉制品检验GB/T 5009.17-2003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T 5009.44-2003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三、检验流程四、样品的采取1、现场采样用品1.1、采样箱。

1.2、带盖搪瓷盘。

1.3、温度计。

1.4、编号牌或蜡笔、纸。

2、生肉及脏器检样:如系屠宰场宰后的畜肉,可于开腔后,用无菌刀采取两腿内侧肌肉150克(或劈半后采取两侧背最长肌各150克);如系冷藏或售卖之生肉,可用无菌刀取腿肉或其他部位之肌肉250克。

检样采取后,放入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如条件不许可时,最好不超过3小时,送检样时应注意冷藏,不得加人任何防腐剂。

检样送往化检验室应立即检验或放置冰箱暂存。

3.禽类(包括家禽和野禽):鲜、冻家禽采取整只,放灭菌容器内。

带毛野禽可放清洁容器内,立即送检。

以下处理同2。

五、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2-20101、原理: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2.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

2.2、冰箱:2 ℃~5 ℃。

2.3、恒温水浴箱:46 ℃±1 ℃。

2.4、天平:感量为0.1 g。

2.5、均质器。

2.6、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

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

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一、目的与范围为保证牛屠宰肉品品质的卫生安全,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制定本规程。

二、检验项目1.外观检验检验牛屠宰肉品的外观是否完整,肉质是否鲜艳、有光泽,无污渍、霉点、异味等。

2.肉色检验检验牛屠宰肉品的肉色是否红润,有均匀细腻的肌纤维,无不均匀、变色、硬化现象。

4.油脂检验检验牛屠宰肉品的油脂量是否适中,质地是否均匀细腻,无异味、积存现象。

5.畸变检验检验牛屠宰肉品是否畸变,有无肿瘤、包虫等肉类疾病现象。

6.气味检验7.水分检验检验牛屠宰肉品的水分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无过多、过少现象。

三、检验方法对牛屠宰肉品的外观进行肉眼检查,包括外表、表面细节等。

将牛屠宰肉品取下一小块肉,观察其肉色,有无变色、硬化等现象。

轻轻按压牛屠宰肉品,检验其肉质是否柔软、有弹性。

将牛屠宰肉品拿起,嗅闻其气味,检验是否清新,无异味、发酵现象。

四、检验标准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检验,确保牛屠宰肉品的品质卫生安全。

五、记录与保存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保存相应的记录表格和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和检验结果应按照标准进行保存。

六、检验人员要求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检验方法,对牛屠宰肉品的品质评估具有较高的判断能力。

七、检验结果使用与评价对检验结果进行全面得出,并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对不合格产品应进行妥善处理,并对其负责人进行处理。

对合格产品应及时入库,并切实保证其卫生安全。

八、规程改进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检验规程,以保证公司的牛屠宰肉品的品质卫生安全。

肉牛屠宰加工操作规程

肉牛屠宰加工操作规程

《肉牛屠宰加工操作规程》1、宰前检验宰前检验包括验收检验、待宰检验和送宰检验,应采用看、听、摸、检等方法。

1.1验收检验1.1.1卸车前应索取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开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证明文件上必须明确“无疫病、未使用违禁药物”等方面的内容,若证明文件不全或证明内容不确切退还畜主。

证明文件齐全确切的临车观察,未见异常,证货相符时准予卸车。

1.1.2卸车后应观察牛的健康状况,按检查结果进行分圈管理。

合格的牛送待宰圈;可疑病畜送隔离圈观察,通过饮水、休息后,恢复正常的,并入待宰圈;病畜和伤残的牛只送急宰间处理。

1.2待宰检验1.2.1待宰期间检验人员应定时观察,发现病畜送急宰间处理。

1.2.2待宰的牛只宰前应停食静养12h-24h、宰前3h停止饮水。

1.3送宰检验1.3.1牛送宰前,应进行一次群检。

1.3.2牛送宰前进行全体体温检测(牛的正常体温是37一39℃)。

1.3.3经检验合格的牛由宰前检验人员签发《准宰通知单》,注明畜种、送宰头数和产地,屠宰车间凭证屠宰。

1.3.4体温高、无病态的,可最后送宰。

1.3.5病畜由检验人员签发急宰证明,送急宰间处理。

1.4、急宰牛的处理1.4.1急宰间凭宰前检验人员签发的急宰证明,及时屠宰检验。

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难于确认的病变时,应请检验负责人会诊处理。

1.4.2死畜不得屠宰,应送非食品处理间处理。

2、赶挂2.1屠宰车间负责人接到兽医人员出据的准宰通知单后准备屠宰,赶牛人员要在屠畜进入待宰圈之前,按准宰通知单的头数进行核对无误,方可在准宰通知单上签字。

2.2赶牛人员及时把牛驱赶进屠宰车间,在躯赶过程中,严禁用棍棒驱赶,乱打,以免出现淤血或损伤,避免使屠畜受到强烈的刺激,造成屠畜的过度紧张,影响屠畜放血,造成产品的质量下降。

3、吊挂屠宰放血:3.1宰牛人员把牛用缰绳及时准确系挂在牵牛机下端链轨挂钩上,启动牵牛机将屠牛送至放血轨道上,挂牛间距不应小于1.2米,3.2采用伊斯兰教方式屠宰。

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

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

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
本规程旨在确保牛肉屠宰过程中肉品的品质安全,促进牛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牛肉屠宰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体户。

2. 肉品检验标准
2.1 肉品外观质量
肉品外观应该均匀,色泽鲜艳,无血色,无黑色或灰色块状物,无瘤子、钩子、细菌性病变、裂口等缺陷。

2.2 肉品气味质量
肉品应该无异味,无腐臭味。

2.3 肉品口感质量
肉品应该有较强的弹性,口感柔软,不干燥,不柴硬。

3. 肉品检验方法
3.1 外观检验
肉品外观检验应该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检验人员应该检查每一块肉品的外观质量,确保符合上述标准。

3.2 气味检验
气味检验应该在没有异味的环境中进行。

检验人员应该嗅闻每一块肉品,确保符合上述标准。

3.3 口感检验
口感检验应该在摆放在室温下的肉品样品中进行。

检验人员应该品尝每一块肉品,确保符合上述标准。

4. 肉品检验记录
肉品检验记录应该详尽、准确,记录应该包括肉品的编号、检验人员信息、检验日期、检验结果等必要信息。

检验记录应该存档备查。

5. 肉品检验结果处理
5.1 合格肉品
符合上述标准的肉品应当标记为合格品,可以放心销售。

5.2 不合格肉品
不符合上述标准的肉品应当标记为不合格品,不能销售。

不合格肉品应当及时处理,以防止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6. 结语
本规程的实施可以帮助保障牛肉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高消费者对牛肉产品的信任和认可度。

同时,也可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肉牛检疫程序

肉牛检疫程序

肉牛检疫程序
肉牛检疫程序是指在肉牛生长、屠宰和加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和监管程序来确保肉牛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以下是肉牛检疫程序的主要步骤:
1. 入场检查:肉牛进入屠宰场之前,必须接受检查,包括身体状况、疫苗注射记录和动物标识等。

2. 检疫检查:屠宰前,肉牛需要接受动物卫生检疫,包括体温、精神状态、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方面的检查。

3. 屠宰检查:在屠宰过程中,需要进行肉牛脑、脊髓、胃肠道等器官的检查,以确保其安全。

4. 病理检查:对屠宰后的肉牛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5. 质量检查:对肉牛肉品进行外观、气味、颜色、质地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在上述步骤中,如果发现任何问题,肉牛将被隔离或退回到养殖场。

通过这些检测和监管程序,肉牛的安全和质量得到了保障,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肉制品。

- 1 -。

牛检疫规程

牛检疫规程

牛屠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27号作者:农业部来源:贵州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日期:2016-08-10牛屠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27号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牛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牛的屠宰检疫。

2.检疫对象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日本血吸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4.1 查证验物查验入场(厂、点)牛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4.2 询问了解牛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4.3 临床检查检查牛群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4 结果处理4.4.1 合格《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牛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牛只不得混群。

4.4.2 不合格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 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5.检疫申报5.1 申报受理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

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2 申报方式现场申报。

6.宰前检查6.1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6.2 结果处理6.2.1 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 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6.2.2.1 发现有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及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

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

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征求意见稿)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牛屠宰过程中肉品品质检验的内容、程序、方法及处理。

本规程适用于牛屠宰的肉品品质检验。

2 引用标准GB/T 19477 畜禽屠宰操作规程牛GB 18394 畜禽肉水分限量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术语和定义3.1 牛产品牛屠宰后未经加工的胴体、肉、脂、内脏、骨、头、蹄、皮、尾等。

3.2 批次以来源于同一养殖场且同一时段屠宰的牛为一批次。

3.3 同步检验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将牛的头、蹄、内脏与胴体生产线同步运行,由检验人员对照检验和综合判断的一种检验方法。

4 肉品品质检验内容4.1 牛健康状况的检查。

4.2 动物疫病以外的疾病的检验及处理。

4.3 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病变组织的摘除、修割及处理。

4.4 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检验及处理。

4.5 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检验及处理。

4.6 肉品卫生状况的检查及处理。

4.7 国家规定的其他检验内容。

5 检验岗位设置及职责5.1 人员要求5.1.1 应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应经考核合格。

5.1.2 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不得从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

5.1.3 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应协助官方兽医开展屠宰检疫工作。

5.2 检验岗位5.2.1 基本要求应在牛接收区、待宰区、屠宰车间和实验室的显著位置标识岗位名称和责任人员。

5.2.2 宰前检验岗设置在牛接收区和待宰区;负责接收检验、待宰检验、送宰检验、急宰检验和信息登记等。

5.2.3 宰后检验岗5.2.3.1 头蹄检验岗:设置在放血之后、剥皮之前;负责屠体的头、蹄检验。

5.2.3.2 内脏检验岗:设置在屠体开胸剖腹之后;负责检验心脏、肺脏、肝脏、胃肠、脾脏、生殖器、乳房等。

5.2.3.3 胴体检验岗:设置在胴体劈半之前或之后;负责检验体表、胴体肌肉、脂肪、体腔、肾脏、骨与关节等。

肉牛屠宰加工检验检疫作业指导书

肉牛屠宰加工检验检疫作业指导书

肉牛屠宰加工检验检疫作业指导书岗位名称:宰前检疫岗位定员:2人岗位责任人:公司指派检疫方法:1、检查、索取产地动物检疫证明,出县境检疫证明,运输工具消毒证明,防五证明。

了解牛在饲养过程中的饲料和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运输途中的伤病和死亡情况。

2、整车视检牛群体的精神状态,逐头视检形体动作,观察粪尿情况。

体表有无外伤、瘢痕、牛皮蝇卵块和机械性外伤,发现可疑病畜在卸车时进行隔离,入待宰观察圈。

3、卸车后的牛必须进行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激素等有害添加剂的检验,确定健康后入待宰圈。

4、对以上内容进行登记,确认无误后转下道工序。

岗位名称:待宰检疫岗位定员:2人岗位责任人:公司指派检疫方法:1、对进入待宰圈的牛只进行停饲给水工作,第一次给水在入圈后2小时进行,每间隔4小时给水一次,屠宰前3小时停止给水。

2、进入待宰圈休息给水的牛只,检疫人员要通过“眼观、鼻嗅、耳听、手摸”的方法对待宰的牛只进行群体的二次检验,确定健康后,通知车间进行屠宰准备,并开具准宰通知单。

3、按着畜主姓名、来源、品种、毛色、性别、月龄登记造册,存档。

要求:字迹清晰,分类准确。

岗位名称:头部检验岗位定员:1人岗位责任人:公司指派检验方法:1、头部检验重点检查有无口蹄疫、传染性水泡性口炎、放线菌病、结核病、巴氏杆菌病、炭疽、囊尾蚴等疫病的典型病变。

2、首先观察下颌淋巴结,咽喉内外淋巴结。

纵剖咬肌及舌肌,内外侧咬肌各一刀,其目的主要检查牛囊尾蚴。

在检查咽喉内侧淋巴结,剖检淋巴结时,有白色结节,可初步诊断为结核;如果见到下颌、眼眶有鸡蛋大的硬节,可初步诊断为放线菌。

岗位名称:内脏检验岗位定员:1人岗位责任人:公司指派检验方法:1、内脏检验重点检查有无炭疽、结核、白血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出血性败血症,布氏杆菌病、囊虫、肝片形吸虫、血吸虫、肉孢子虫等疫病的典型病变。

2、(1)脾:牛开膛后,首先观察脾的形状、大小及色泽,触检被膜和实质弹性,检查有无肿胀、结节、充血、出血、淤血等变化。

牛屠宰场检疫检验流程

牛屠宰场检疫检验流程

牛屠宰场检疫检验流程牛屠宰场是指专门用于屠宰牛的场所。

为了确保屠宰后的牛肉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牛屠宰场在屠宰前需要进行检疫检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屠宰场检疫检验的流程。

一、入场检疫牛屠宰场的检疫检验流程通常从牛只入场检疫开始。

当牛只到达屠宰场时,首先需要进行入场检疫,以确保牛只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

入场检疫主要包括对牛只的外观、行为、呼吸、精神状态等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屠宰前检验在牛只进入屠宰区域之前,需要进行屠宰前检验。

屠宰前检验主要包括对牛只的体温、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牛只的皮肤、毛发、眼睛、鼻子、口腔等进行检查,以确定牛只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

三、屠宰过程监督在牛只开始屠宰后,检疫人员需要对屠宰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屠宰操作符合卫生要求。

检疫人员会对屠宰工具、屠宰区域的卫生情况、屠宰人员的操作规范等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不当的问题。

四、屠宰后检验屠宰完成后,需要对屠宰后的牛肉进行检验,以确保牛肉的卫生安全。

屠宰后检验主要包括对牛肉的外观、气味、颜色、质地等进行观察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对牛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以检测是否存在致病菌或其他有害微生物。

五、检疫证明经过入场检疫、屠宰前检验、屠宰过程监督和屠宰后检验后,如果牛只和牛肉都符合卫生要求,检疫人员会出具检疫证明。

检疫证明是对牛只和牛肉的卫生安全的保证,也是牛肉进入市场的凭证。

六、监督抽检除了常规的检疫检验流程,牛屠宰场还会定期进行监督抽检,以确保牛肉的质量和安全。

监督抽检是对屠宰场的监督和管理,通过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以评估屠宰场的卫生状况和屠宰产品的合格率。

总结起来,牛屠宰场的检疫检验流程主要包括入场检疫、屠宰前检验、屠宰过程监督、屠宰后检验、检疫证明和监督抽检。

这一系列的检疫检验流程,旨在确保牛肉的卫生安全,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疫检验,才能将健康安全的牛肉送到人们的餐桌上。

畜禽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

畜禽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

畜禽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一、范围二、检验项目1、外观:(1)色泽:新鲜畜肉色泽应鲜红、肉质坚实。

新鲜家禽肉色泽应洁白或淡黄色,肉质坚实。

(2)气味:新鲜畜肉应具有天然的肉香味。

新鲜家禽肉应具有天然的去腥味。

(3)骨头:畜肉无骨头碎片,家禽肉骨骼完整。

(4)肌肉纤维:肉肉纤维应均匀,不应有软化、破碎和死肉等现象。

2、质量:(1)脂肪:畜肉脂肪应均匀分布,色泽略带黄色。

(2)痕迹:畜肉表面不应有显著的刀痕和损伤等现象。

(3)肉质:鲜留的肉质应坚实,无粘性和异味,肉味鲜美。

(4)肉汁:畜肉的肉汁应清澈透明,无异味。

3、卫生:(1)肉汁:畜肉的肉汁应无血丝和渗出物等卫生隐患。

(2)油脂:畜肉的油脂应无腐烂、变色和异味等卫生隐患。

(3)其他:检测畜禽屠宰场和肉类交易市场,确保卫生环境达到标准。

三、检验方法(1)色泽:虽然通过人眼观察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但建议通过仪器进行精确检测。

(2)气味:通过嗅觉来鉴别气味。

(3)骨头:通过触摸来检测骨骼完整。

(4)肌肉纤维:通过触摸来判断肌肉质量。

(1)脂肪:通过剖面的颜色来确定脂肪均匀程度。

(2)痕迹:通过肉类表面的质地和颜色来检测损伤和刀痕的程度。

(3)肉质:通过口感来鉴别肉质。

(4)肉汁:通过沉淀的肉汁来判断是否有异味。

(2)油脂:通过油脂的颜色和质地来判断卫生情况。

(3)其他:通过对环境的检查来确定卫生情况。

四、检验要求1、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2、必须在符合卫生要求的场所进行检验。

3、使用仪器必须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4、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及时予以处理或淘汰。

五、备注本规程设定主要为应对畜禽产品的质量管制和卫生标准。

检验员应当保持专业信念和高度的责任心,严谨地执行指导计划,维护消费者利益。

屠宰检操作规程

屠宰检操作规程

屠宰检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屠宰过程中的检验工作准确、规范,并提供了相关操作流程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屠宰场内进行的屠宰检验工作。

二、术语定义1. 屠宰:指将动物从活体状态转变为宰杀状态的过程。

2. 屠宰检:指在屠宰过程中对动物进行的检验工作,包括内脏检查、肉品检验等。

3. 屠宰场:指专业的屠宰肉类加工场所。

三、工作流程1. 接待和登记(1) 屠宰场工作人员应在屠宰进场前迅速进行接待工作,接待检验人员,并核对其身份和证件。

(2) 检验人员应在进场前向屠宰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身份和资质证明,并配合登记工作。

2. 安全防护(1) 所有进入屠宰场的检验人员应佩戴办理过防护措施的特殊装备,包括帽子、口罩、手套等。

(2) 检验人员应遵守屠宰场的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

3. 内脏检查(1) 检验人员应对宰杀后的动物进行内脏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心脏、肺、脾脏等内脏器官的形态、颜色和发育情况。

(2) 检验人员应根据《动物内脏检验标准》进行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记录。

4. 肉品检验(1) 检验人员应对经过内脏检查合格的动物进行肉品检验,检查项目包括肉质、骨骼状态和体表状况等。

(2) 检验人员应根据《肉品检验标准》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肉品及时予以处理,并填写相关记录。

5. 统计和报告(1) 检验人员应每日对屠宰检验工作进行统计,并编制相关报告。

(2) 报告中应包括屠宰动物数量统计、内脏检查结果汇总、肉品检验结果以及异常情况的说明等。

四、操作要求1. 检验人员应熟悉动物的解剖结构和内脏器官的正常形态,具备一定的解剖学、病理学和肉品学的知识。

2. 检验人员应遵守屠宰场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工作,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环节。

3. 检验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保证检查工作的公正、客观和准确性。

4. 检验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牛屠宰场检疫检验流程

牛屠宰场检疫检验流程

牛屠宰场检疫检验流程一、引言牛屠宰场是生产牛肉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牛肉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牛屠宰场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

本文将介绍牛屠宰场检疫检验的流程,以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可靠的牛肉。

二、检验前准备1. 检验设备准备:牛屠宰场需要准备各类检验设备,如体温计、血液检测仪器、细菌培养皿等,以便进行各项检测和检验工作。

2. 检验人员准备:牛屠宰场需要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认证的检验人员,他们负责执行检验工作,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验流程1. 入场检疫:当牛到达屠宰场时,首先进行的是入场检疫。

检验人员会对牛进行体温测量,观察牛的行为和外貌特征,以判断是否有疾病或异常情况。

同时,还会对牛进行血液检测,以排除传染病的可能性。

2. 屠宰前检验:在牛被宰杀之前,还需要进行屠宰前检验。

检验人员会对牛的内脏进行检查,以确保牛的内脏没有异常病变。

同时,还会对牛的皮肤进行检查,以排除皮肤病的可能性。

3. 屠宰后检验:当牛被宰杀后,还需要进行屠宰后检验。

检验人员会对牛的肉品进行检查,以确保肉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他们会观察肉品的颜色、气味和质地,以判断是否存在变质或污染现象。

4. 样品采集: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会根据需要采集样品进行进一步检测。

样品可以是牛的血液、组织或分泌物等,用于检测传染病的存在或食品安全指标的合格性。

5. 检验记录与报告:检验人员会认真记录每一次检验的结果,并制作检验报告。

这些记录和报告是牛肉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依据。

四、检验结果处理1. 合格:如果牛经过检验合格,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屠宰和加工操作。

2. 不合格:如果牛未能通过检验,检验人员会根据检验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对于发现传染病的牛,会立即隔离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对于发现肉品变质或污染的情况,会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相应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五、结语牛屠宰场的检疫检验流程是确保牛肉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牛检疫规程

牛检疫规程

牛检疫规程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牛屠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27号作者:农业部来源:贵州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日期:2016-08-10牛屠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27号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牛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牛的屠宰检疫。

2.检疫对象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日本血吸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查证验物查验入场(厂、点)牛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询问了解牛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临床检查检查牛群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结果处理合格《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牛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牛只不得混群。

不合格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5.检疫申报申报受理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

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申报方式现场申报。

6.宰前检查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结果处理合格的,准予屠宰。

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发现有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及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牛的屠宰检验方法与程序

牛的屠宰检验方法与程序

牛的屠宰检验方法与程序1 宰前检验1.1 宰前检验意义及时发现病畜、禁宰畜, 实行分群处理, 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及时发现疫情。

1.2 宰前检验的组织(1)入场验收入场验收的目的是防止病畜和禁宰畜误入宰前管理场, 应认真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验讫证件, 了解疫情:屠畜卸载之前, 兽医检验人员应先向押运人员索取检疫证明和消毒证明, 看是否证物相符, 是否来自疫区。

视检屠畜, 病健分群: 查验认可的畜群, 准预卸载施行外貌检查, 由兽医人员分辨出病畜, 可疑畜以及国家禁宰牲畜, 按所作标记将病畜与禁宰畜分别移入隔离圈。

逐头检温, 剔出病畜: 屠畜入圈后, 应安静休息, 供给饮水, 4h 后检温。

个别诊断, 按章处理: 经过休息、检温, 诊断病畜, 应按有关规章制度处理。

(2)住场查圈入场验收合格的屠畜, 在宰前饲养管理期间, 兽医人员应经常深入圈舍加强观察。

(3)送宰检查进入宰前饲养场的的健康牲畜, 经过2h以上的饲养管理之后, 即可送去屠宰。

在送宰之前需再进行详细的外貌检查和逐头检温, 这对于控制炭疽之类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1.3 宰前检验的方法(1)群体检查静态检查: 检疫人员深入圈舍, 在不惊扰畜群的情况下, 观察其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 如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 立卧姿势, 反刍等。

动态检查: 将圈内畜群哄起或在卸载后往预检圈驱赶的过程中, 注意牲畜的运动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喘息、咳嗽等情况。

饮食、排泄状态检查: 仔细观察有无吞咽困难, 排便姿势异常, 以及粪便的形状异常等。

逐头检温: 在安静休息2~3h 之后, 进行逐头检测体温, 如有体温升高的屠畜, 应24h 后复检。

复检过程中, 如体温恢复正常, 送交屠畜, 反之, 隔离, 以求确诊。

(2)个体检查经群体检查被隔离的病弱畜应逐头进行个体检查, 除了临床检验外, 必要时还需进行化验室和病理解剖学诊断。

1.4 宰前检验后的处理根据宰前检验的结果做出准宰、禁宰、急宰、急宰、缓宰、无害化处理等处理决定。

肉牛屠宰品控现场工作内容及流程

肉牛屠宰品控现场工作内容及流程

肉牛屠宰品控现场工作内容及流程一、验收。

1、验证。

官方开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询问养殖情况(瘦肉精)、防疫情况、产地以及畜主姓名等。

2、卸车观察。

鉴别性别、畜龄(目测)、运动观察(跛行、皮伤、骨折、运动障碍、肿瘤等)、异常时测温并且记录。

3、检疫:(CCP1)(根据地方驻厂兽医的要求及疫情情况定检)A、布氏杆菌病。

症状:布氏杆菌侵入机体后,经过侵入附近的淋巴结中繁殖后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此时病畜体温升高,其时间长短不等,菌血症消失,经过间歇后,可再发生菌血症(俗称波浪热),测体温不准确。

侵入血中的布氏菌散布至各器官中,可在停留器官引起病理变化的同时,由粪尿向外排菌。

布氏杆菌在妊娠的母畜的子宫中最适宜生存繁殖,其次是乳腺组织、淋巴结、睾丸和关节等。

主要的病症是公畜睾丸和附睾发炎,急性的则睾丸和附睾肿大,触之坚硬。

母畜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

临床常见的有关节炎的症状(血清鉴定)。

B、口蹄疫病。

症状:病毒在水泡皮内和淋巴液中含量最高,在水泡发展过程中,病毒进入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

在发热期血液内含毒量最高,退热后在乳、尿、唾液、泪液、精液、粪便等体液中都含一定量的毒素。

病毒的致病力很强,1克重新鲜的病牛舌皮,捣成糊状,作107-108稀释后取1毫升接种健康牛舌表面可使其发病。

潜伏期1-14天.病牛体温升高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闭口,流涎。

含有白色泡沫,呈丝缕状挂满嘴边,水泡一般一昼夜破裂,形成边缘整齐的红色烂斑。

体征跛行,脱壳现象,口流涎白色泡沫状体温升高。

宰后心脏呈花纹状,俗称虎斑心。

牲畜定桩。

(疑似病畜可以测体温判定拒收或隔离。

)C、结核病。

症状: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牲畜常伴有短处的干咳,易疲劳、盗汗。

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增重,变为痛苦在湿咳,尤其是在早晨饮水后易发咳嗽。

并伴有湿性锣音。

主要症状体态消瘦、贫血体表淋巴结肿大有黄豆样硬结。

,常见在有颌下、肩前、股后淋巴结肿大。

肺结核主要是“珍珠”样胸膜炎症,鼻镜发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牛屠宰场冻品中心肉温的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食品有限公司标准操作规程(SOP)
SOP编号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0
SOP名称:冻品中心肉温的检测
责任者:库房
目的/目标:提供冻品中心肉温检测的标准方法
CP
相关材料:
1、温度计2、笔3来自电钻4、记录表操作规程:
1、换装前从速冻库内随机抽取几箱冻品,平放于案面上。
2、根据温度计探头直径选择合适的钻头,将温度计和钻头用前、用后清洗消毒。
3、用钻头在冻品表面正中向深钻至4-5cm。
4、迅速将温度计感温探头插入钻孔,打开开关,待数字稳定后读取读数并记录,每天检测2次。
极限值:
1、肉中心温度-18℃以下。
纠正措施:
1、调整冷库温度。
2、必要时维修制冷系统。
备注:如果上述任何步骤出现问题,立刻通知主管,将所做任何的校正措施记在偏差记录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