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教案苏科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8.1力——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测量以及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弹力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弹力的测量方法。
3. 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弹簧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本质。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弹力的存在和大小。
4. 应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等,让学生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力的种类:1. 弹力弹力的概念:1.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原因:1. 物体内部的弹性形变弹力的测量:1. 弹簧测力计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 弹簧门2. 弹簧床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弹力,并记录下来。
3.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并分析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弹力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讲解弹力产生原因时,可以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更深入的解释。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
8.1 力弹力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力和弹力。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拥有弹性势能。
【过程与方法】1.经过组织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经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观察和实验,培育学生擅长观察的能力,及勇于研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课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看法的建立。
课前准备电视剧片段、气球、弹簧测力计等。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形导入同学们,大家看过《射雕英豪传》吗?在我们正式上课前,再次赏识一下郭靖射雕的出色片段。
(播放录像片段。
)看后,同学们有何感觉?剧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生怕是郭靖弯弓射雕,一举两得的镜头。
那么箭为何能飞上天空呢?这也正是我们今日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力和弹力)二、新课教课(一)活动研究一:箭为何能飞上天空?1.组织学生研究箭飞上天空的原由。
2.提用心及对力的理解。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表示及单位:用“ F”表示,单位为牛顿,用“ N”表示(3)产生力的条件: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与受力物体(遇到力的物体)。
3.谈论学生对力的理解:经过“谁理解了力?”和“找寻生活中力的现象”谈论、牢固学生对力的理解。
经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相关力的基本知识,那么,力终归赏识视频片段,思虑问题。
1.分组谈论箭飞上天的原由。
2.阅读教材并认识相关力的基本知识。
3.展现研究成就,参加教课谈论。
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1. 分组吹气球,并对气球的变化的研究,气球告诉了我们什么?进行观察解析,找出变化的原由。
(二)活动研究二:气球告诉了我们什么?2. 阅读教材并认识相关形变及1. 组织学生参加“轻松一刻--- 吹气球”活动。
重申学生对气球变化的观察。
弹性形变的基本知识。
2.提出并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形变及弹性形变的基本理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培养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理解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知道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弹簧会恢复原状?3.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4. 讲解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5. 演示弹力的产生:用手挤压橡皮筋,松开手后,橡皮筋会弹回原状,产生弹力。
6. 学生操作:学生自己用手挤压小球,观察小球的形变和恢复情况,感受弹力的作用。
7. 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并记录下来。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活动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弹力的应用,如弹簧床、弹簧门等,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是理解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例如,我让孩子们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介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 弹力的产生条件:介绍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产生的条件。
4. 弹力的方向:介绍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6. 弹力的作用点:介绍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掌握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3.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教学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泡沫球、尺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泡沫球,观察泡沫球产生的力。
2. 概念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 产生条件讲解: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产生的条件。
4. 方向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大小讲解: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6. 作用点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7. 例题讲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
8. 随堂练习:用尺子测量物体形变的大小,计算弹力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4)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能够判断弹力的方向,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难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教学课件。
学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 方向判断:讲解弹力的方向,并通过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方向。
4. 测量弹力: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力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
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与它接触的物体。
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七、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中弹力的作用:拉扯弹簧、挤压弹簧、扔铅球时手的感觉。
答案:拉扯弹簧时,手对弹簧施加拉力,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弹簧的弹力。
挤压弹簧时,手对弹簧施加压力,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弹簧的弹力。
扔铅球时,手对铅球施加力,铅球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铅球的弹力。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解释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大小:探讨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引入胡克定律。
3. 弹力的方向:讲解弹力的方向,即弹力的作用线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作用点:介绍弹力的作用点,即弹力作用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能描述弹力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确定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确定。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确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桌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弹簧、钩码、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手的感觉,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定义,解释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 弹力的大小:讲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引入胡克定律。
4. 弹力的方向:讲解弹力的方向,即弹力的作用线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弹力的作用点:介绍弹力的作用点,即弹力作用的位置。
6. 例题讲解:运用弹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分析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引入胡克定律方向:作用线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弹力作用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受到弹力作用,试根据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判断物体的状态。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_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原因、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以及弹力与重力的区别。
2. 弹力的产生原因:解释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方向,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
3. 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产生原因,弹力的方向。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及恢复原状的过程,感受弹力的作用。
3. 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弹簧形变的过程,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
5.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拉伸弹簧、挤压弹簧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方向及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拉伸弹簧时,弹簧对手有什么力作用?(2)挤压弹簧时,弹簧对手有什么力作用?(3)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2. 答案:(1)拉伸弹簧时,弹簧对手的力作用是弹力。
(2)挤压弹簧时,弹簧对手的力作用是弹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的方法: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方向及测量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特别是弹力,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重点: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测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弹簧被压缩后能恢复原状,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观察弹簧的形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5. 练习:学生使用学具进行随堂练习,例如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重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的弹力特性,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人体的弹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重点。
弹力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理解它并不是那么容易。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并且能够测量这个力的大小。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这个工具。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很多时候,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具体教学章节内容如下: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3.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5. 生活中的弹力现象:例如,弹簧床垫、弹力球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2. 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实验台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床垫、弹力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产生。
2. 概念讲解:讲解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方向,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弹力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弹簧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弹力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以及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一定会产生弹力。
()(2)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3)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无关。
()2. 选择题:A. 直接接触B. 发生弹性形变C. 相互吸引D. 相互排斥(2)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下列哪种力?()A. 重力B. 弹力C. 摩擦力D. 拉力3. 问答题:请解释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定义,理解弹力是一种接触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白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3. 测量弹力: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测量。
难点:弹力的产生原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桌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感受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 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4.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相关的练习题。
7. 板书设计: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8. 作业设计:题目1:简述弹力的概念。
答案: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题目2:解释弹力的产生原因。
答案: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题目3:简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答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位置;然后,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弹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8.1力+弹力》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8.1力+弹力》教学设计《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本章是引导学生进入力学世界的开篇,学生已经有了机械运动和物质属性等知识作为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三种性质的力的特征,进而归纳出“力”的一般性概念及测量、描述力的方法,并直接为第九章“力与运动”、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力是什么”“形变和弹力”和“力的测量”三部分组成,其中“力的测量”和“力是什么”是本节的重点。
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了解相关的概念,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贯窜全节教学活动的主线。
课本在建立概念的时候采取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形式。
通过这样的安排,教材试图使学生从观察讨论和亲身体验中自主构建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力”看似简单的概念,但由于学生头脑里早已有了所谓力的概念。
要使学生把这先入为主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重新从物理学角度认识,又成了这节课的关键。
所以本节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学生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力和弹力的概念,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不同物体的作用相对比,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过程与方法动手实验操作、探究体验交流与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重点:(1)力、弹力的概念(2)力的测量难点:(1)力概念的引入(2)弹力概念的建立五、器材准备:每组:一根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只气球、大小钩码各一个、橡皮泥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宇宙万事万物的共性【运动】为什么会运动?【力】由此导入本章本节内容:力弹力(二)新课教学活动一:感受与讨论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尝试做做这些动作,感受做与不做的区别,引导学生体会人用力时肌肉的紧张)你能归纳出四个例子的共同点吗?(引导学生归纳出:“推、拉、举、压”这些动作都发生在人和物体之间)3.“推、拉、举、压”这些动作只能由人来完成吗?(如果不是的话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这里我们把“推、拉、举、压”称为力的作用板书;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四幅图的观察、感受、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8年级物理 苏科 版下册教案《 力 弹力》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8.1 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处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
而第一节力弹力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教学关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为后几节教学做好铺垫。
内容分析本节首先生活中的推、拉、举、压等生活实例引出力,并用压弹簧或气球的事例体会弹力,紧接着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虽然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外力越大,形变越大已经知道。
但学生对理解外力与弹簧伸长长度及弹簧长度的关系理解是个难点。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亲身体验,分析获得新知。
在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还点了一些生活工具或玩具从而更好地体会弹性势能。
所有的知识都是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例呈现,与我们的生活很贴切、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力、形变与弹力、弹簧测力计、弹性势能,知识点较零碎,学生对力很熟悉,并且都有亲身感受,采用从生活实例中体会力的存在;弹力与形变、弹性势能较抽象,学生对此缺乏认识基础,需较强的观察和归纳思维能力,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引导的手段;对理解外力与弹簧伸长长度及弹簧长度的关系理解是个难点。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亲身体验,分析获得新知。
在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还点了一些生活工具或玩具从而更好地体会弹性势能。
3.教学环境本节内容主要是力、形变与弹力、弹簧测力计、弹性势能,因此需要图、文、音综合使用才能让课堂为真探究提供情景支持。
作为初中生,各种各样的感知才能满足其探求的欲望,因而有必要采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器材:学生实验:弹簧、钩码(若干)、橡皮筋、橡皮泥、充满气的气球、塑料直尺等、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盒(刻度盘用白纸遮住)。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案及反思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2. 详细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弹力的方向及其作用;(3) 弹力的测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方向及其作用;2. 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且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 例题讲解: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弹簧门的开启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钩码重量下的弹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作用。
6.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弹簧测力计在不同钩码重量下的示数;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重量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作用,再结合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座椅的原理。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力 弹力》教案 苏科版(2021年整理)
8.1 力弹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知道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重、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的条件。
【教学突破】本节课为了让学生从物理学角度重新认识力,是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用生活实例导入,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积极的动手实验。
在实验中自己得出力、弹力及力与形变大小的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笔袋、气球、橡皮泥,皮筋等.【教学过程】同学们,看过由金庸先生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同学都记得郭靖弯弓射雕,一箭双雕的镜头.弓为何能将箭射得很远?而别人却不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力.一、力是什么学生活动1:利用身边的笔袋做推、拉、举、挤、揉、压等游戏,感知力的作用.自学课本“力是什么” ,推、拉、举、压等分别是的作用形式,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个物体发生作用。
思考: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是否一定要接触?两个物体接触时,这两个物体间是否一定有力的作用? 试着通过举例说明。
培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2:探究形变和弹力叫做弹力。
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三、弹性形变和外力的关系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形变又离不开外力.那么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演示实验:用较大的力拉弹簧,撤去外力后,弹簧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是: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4)在弹性限度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教学设计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弹力的概念、大小、方向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弹力的概念,我通过提问和实验导入新课,学生们对弹力的产生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弹力与形变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弹力的产生,强调形变与弹力的内在联系。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弹力方向的判断仍存在一定的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场景的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弹力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他们表达和分享的机会,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Leabharlann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弹簧测力计: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究弹力现象中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8.1力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8.1节“力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
3. 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4.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5. 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体的接触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作用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气球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用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对手的弹力。
2. 探究弹力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挤压气球时,气球对手会产生弹力?引导学生得出弹力的概念。
3. 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
通过示例,讲解弹力的产生过程。
4. 讨论弹力的方向:请同学们观察弹簧测力计,讨论弹力的方向。
引导学生得出弹力与接触面垂直的结论。
5. 探究弹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分析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6. 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弹力作用在物体的接触点。
通过示例,讲解弹力的作用点。
7.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弹力1.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4. 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5. 作用点:作用在物体的接触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作用点。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定义:弹力是指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原因:当物体发生形变时,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体想要恢复原状,从而产生弹力。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定义,知道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明白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方向,能够判断物体受力时的形变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判断。
2. 教学重点:弹力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用手挤压一个气球,观察气球的形变及产生的力。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力是什么力?它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讲解弹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弹力的方向。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是由于物体形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弹力的例题,如:一个悬挂的弹簧,当挂上一个重物时,弹簧会发生形变,求弹簧产生的弹力。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弹力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弹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定义2. 弹力的产生原因3. 弹力的方向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弹力的定义。
2. 解释一下为什么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存在。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弹力知识解决问题。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弹力方向的判断上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 弹力教案 苏科版
力弹力教案苏科版物理
教学课题:一、力弹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构造和方法,会使用它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用具]:橡皮筋、弹簧、木块、钢尺、大钩码一盒、握力计、微小形变演示仪、多媒体;
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钩码(共26组)
教学程序:
[新课学习]:
一、形变和弹力
1、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2、发生形变的物体能产生力。
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一定范围内,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伸长长度越大(外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长度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调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位置放好,调整指针指在零刻度处;
测量时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
3、简单介绍其它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拉力计、握力计。
三、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思考: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
演示:钢尺形变后能将木块弹起
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学生举例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跳板跳水、橡皮筋反弹、撑杆跳、射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弹力
课题8.1力弹力(2) 课型新授课、习题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弹力及弹性势能。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
【情感与态度】:
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塑料尺铁丝橡皮筋(共5组)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第1课时)二次备课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大家会鼓掌吗?请试一试。
师:若大家只用一只手,请鼓掌。
为什么听不到掌声呢?我们学习第八章以后大家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学生自学:
(任务一)认识什么是力: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上P44的内容,重点观察图8-1真的四幅图片,
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具体的用力实例说明:什么是力?有力的作用至少要几个物
体?请解释“孤掌难鸣”。
2.请指出P44中图8-1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除课本上的用力的实例外,请你再举出2-3个用力的实例,并指
出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任务二)认识形变和弹力:
一。
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进行下列实验:手压气球;手压弹簧;手拉橡皮筋;手弯铁丝。
并仔细观察气球、弹簧、橡皮筋、铁丝有何变化。
分析与思考:
1.力作用在物体上,可能会对这个物体产生什么效果?
2. 气球、弹簧、橡皮筋和铁丝的形变撤去外力后能不能恢复原状?
探究结果:叫弹性形变。
二、探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按照课本P45活动8.1的要求进行实验,用大小不同得力压塑料尺和拉弹簧,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与思考:
1.对比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并完成P45活动8.1的中的填空。
由此可见: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
2. 当你的手压塑料尺时,弯曲的塑料尺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当你的手拉弹簧时,伸长的弹簧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
3.什么是弹力?哪些力属于弹力?
(任务三)认识弹簧测力计
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你手边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刻度盘,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2. 弹簧测力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刻度盘上标的字母“N”表示什么意思?
3. 你手边的弹簧测力计的的量程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当堂练习:
补充习题P25-26页,1、2、3、4。
第二课时
复习:
1.力是什么?在马拉车的实例中,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是什么?力的单位是什么?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自主学习:
(任务一)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阅读与思考:请你阅读课本P46的“信息快递”,然后完成“信息快递”上面的“议一议”内容。
将你的观点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在在课本上的相应位置。
动手体验:
1.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观察并校正“0”点。
2.用手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体验并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和5N时,手的用力情况。
组内交流:在自己自主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由学科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任务二)认识弹性势能:
观察与思考:仔细阅读课本P47的“生活•物理•社会”中的内容,特别是仔细观察其中的四幅图片,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除课本上的例子外,请你再举出两个具
有弹性势能的物体
【
【当堂检测】.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实验
室中常用 测量力的大小,它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
2.李华同学使用一只如图8-1(a)的弹簧测力
计测力时,首先观察弹簧测力计得到:弹簧
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最大测量值
是_________。
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固定在天花板上,用手拉动秤钩如图8-1(b),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
3.关于力的理解,某同学有如下几个认识,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
A.没有物体也会发生力的作用
B.对于一个力,不可能只有受力的物体,没有施力的物体
C.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
D.发生力的作用时,只有其中一个物体受力,另一个物体可不受力
4.请同学们完成补充习题P26—27 T5-9
图8-1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