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8、[多选]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2)1844年《望厦条约》9、[多选]控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手段有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单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单选]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
3、[单选]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海龄。
4、[单选]中法战争期间,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直关大捷”。
5、[单选]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的失去土地,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2.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①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了革命纲领。
第五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 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 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建 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 富强的新国家迎来了新的曙 光,开辟了光明前景。
——胡锦涛在纪念
共产党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先后被杀害
陈延年 赵世炎 罗亦农 萧楚女
向警予 彭湃
恽代英
蔡和森等
一部分共产党 人脱党、退党 甚至叛党 向忠发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取代北洋军 阀建立了全国范围的统治。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国仍然需要一个反帝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原 来充满生机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中国革命 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 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 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 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 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 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 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 红军的军事行动。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 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反“围剿” 20万 30万 40万 4万 3万 3万 12万 1930年12月1931年1月 1931年2月1931年5月
消灭国军人数 1.5万 3万 3万 4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变革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3. 培养分析和评价中国近现代史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研究意识;三、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外国入侵;2.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内政治的变化;4. 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5.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6. 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7.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知识、阐述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脉络和重要影响;2. 分组研究:学生分组研究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并提交研究报告;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50%):考察学生对整个近现代史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
2. 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百年史》;- 《近代中国外交史》。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5周,每周3个课时,按照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周: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第2周: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3周:建立中华民国和国内政治的变化;第4周: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第5周: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第6周: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第7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8周:复习;第9周:期中考试;第10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第11周: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论和实践;第12周: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第13周:中国近现代史的评价和展望;第14周:复习;第15周: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打印版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的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中日甲午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
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和背景
1.1 清朝末年的国家危机
1.2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
1.3 维新思潮和改良运动的兴起
1.4 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的诞生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1 辛亥革命和建立民国
2.2 红色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3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4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贡献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3.1 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演进
3.2 经济制度的演进和变革
3.3 文化变革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3.4 科技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四、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和重要事件
4.1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4.2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和对外政策
4.3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
4.4 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五、中国近现代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5.1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总体评价
5.2 中国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化目标
5.3 中国近现代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5.4 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和思考
6.1 中国近现代史的经验和教训
6.2 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思考
6.3 中国近现代史的对外交流与学术研究
6.4 中国近现代史对全球化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的失去土地,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2.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①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了革命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
4. 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 组织学生讨论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背景、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晚清社会变革主要内容的认知水平。
3. 审阅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其对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3.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4.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起因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认知水平。
3. 审阅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其对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地位和影响的理第六章: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 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2. 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过程。
2.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4.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中国的近现代史纲要》电子版教材
中国的近现代史纲要电子版教材一、引言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教材将对中国的近现代史进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二、清朝末年的社会背景清朝末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这个时期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封建体制逐渐瓦解,外国势力入侵,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这些事件都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近代政治运动的兴起中国的近现代史是充满政治运动的时期,这些运动起初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后来又转向争取民主和现代化的斗争。
这些运动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四、军阀混战与国共合作近现代中国是军阀混战的时期,各路军阀为了争夺权力,相互之间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同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也开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的革命进程。
这个时期的中国充满了危机和希望,人们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五、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中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化人,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中国的近现代史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是要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的根本国策。
同时,我们也需要借鉴历史经验,加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未来的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上是《中国的近现代史纲要》电子版教材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过去,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和决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
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七月中美《望厦条约》,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43年1月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位天京,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
《天朝田亩制度》1859年洪仁轩《资政新篇》。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讧,1864年七月,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
18c60年代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运动兴起。
1885年3月,中越边境镇南关大捷,冯子才抗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马关条约》,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1894年上书李鸿章未回应,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喊出“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
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中喊出“救亡”口号,《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5年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
1898年6.11到9.21,维新变法103天,失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4月,清末“新政”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为延续其反动统治。
1903年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建立“中华民国”,陈天华《警世忠》《猛回头》。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近中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提出“三民主义。
1910年2月-1911年4月,同盟会的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导火索。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宣誓就职,改号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难点: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晚清社会变革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鸦片战争:详细阐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分析晚清社会变革: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晚清社会变革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中国近代史纲要
②从民权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带领 人 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从根本上确保了国 家 权利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③从民生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 带 领人民走入中国特色伟大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总之,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改变旧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 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充分证 明,中国人是孙中山先生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11真题再现
选择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探索+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 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 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 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 和走向胜利的道路。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 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伟大胜利。 (2)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探索+改革开放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抗战时期,毛泽东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 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 到成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 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虽然历经“大跃进”、“十年文革”的波折,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在 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 待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45年8月28 日下午3:37,毛 泽东、周恩来和 王若飞在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政 治部部长张治中、 美国驻华大使赫 尔利的陪同下, 从延安飞抵重庆。
美国政府权衡 再三,最终选择了 第三种方式。 1945年12月, 美国五星上将马歇 尔被任为总统特使, 前往中国调停国共 关系。
抗战胜利后,苏联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目 标是:帮助共产党发展并最终夺取政权;短 期目标是:拉住蒋介石政府,不让它成为美 国对付苏联的工具。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 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 友好同盟条约》。
1.1947 年 10 月 10 日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总部发表宣言, 提出一个鼓舞全国 军民斗志的口号— —“ 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
2.“十二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 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会议 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政治、经济纲领和 各项具体政策,提出:军事上,坚持以‚集中优 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核心的10大军事 原则;政治上,联合工农商学兵各被压迫阶级、 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 侨和其它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 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
中国人民热切盼望建 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 国。 但是,前进的道路 并不平坦。当时,影响 中国政局发展的主要国 际因素是美国和苏联的 对华政策,而影响中国 走向和平民主的最大障 碍是蒋介石政府的独裁 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15⽇⾄17⽇在这⾥召开了扩⼤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开始确⽴以⽑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农红军、挽救了中国⾰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个⽣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1956年9⽉,中央领导刘少奇、周恩来、邓⼩平等组织召开中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次集中探索。
对社会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主要⽭盾:⼈民对于经济⽂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盾。
主要任务:集中⼒量发展⽣产⼒,实现⼯业化,逐步满⾜⼈民⽇益增长的物质和⽂化需要。
⼗⼀届三中全会:1978年12⽉,党的⼗⼀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转折。
讨论把全党⼯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九⼀⼋事变:1931年9⽉18⽇晚上,⽇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营和沈阳城。
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事变。
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1935 年⽇军侵略华北和南京国民政府在华北继续妥协退让、丧权辱国的⼀系列事件的统称。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总路线规定,要在相当长的⼀段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业、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论持久战:1938年五六⽉间,⽑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深刻揭⽰了中国经过持久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客观根据,科学地预见到抗⽇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唯⼀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民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一、教案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本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
二、第五章:辛亥革命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3)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modern China 的历史启示。
2.教学内容(1)背景:清朝的衰落,民众反抗斗争的兴起。
(2)过程: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3)影响: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3.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4.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关章节。
(2)多媒体课件: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历史文献:为学生提供辛亥革命的第一手资料。
5.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3)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
三、第六章:北洋军阀统治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培养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的评价。
(3)引导学生思考北洋军阀统治对modern China 的历史影响。
2.教学内容(1)政治状况:军阀割据,政权更迭。
(2)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列强经济侵略。
(3)文化状况: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传播。
(4)历史影响:社会动荡,民众疾苦。
3.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案例分析法:分析北洋军阀统治中的典型事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本章重点:1.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对中国侵略的?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危害后果?2.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并且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局面的?3.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是怎样逐步觉醒的?引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脏脏的东西”。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我们应该都背的烂熟于心。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资本天生是追求利润,而利润来自市场。
世界近代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的扩张史是一部西方列强恃强凌弱、以血腥暴力和残酷战争侵略、掠夺和殖民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在西方列强的世界征服“计划”中,东方的中国—一个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文明、幅员辽阔的远东国度,一直是它们追寻的目标。
从1840年起在以后的80年里,列强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代代前赴后继;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被粉碎;随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开始普遍觉醒……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封建时代里,千千万万分散的小农,在遭受统治阶级沉重压迫和层层盘剥的情况下,顽强地与大自然搏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不断开垦,是农业生产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最高水平。
史料显示,直到18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总量仍居世界前列:全国拥有耕地10.5亿亩,粮食产量达到2040亿斤,养活了3亿人口。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加对中国侵略的国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海到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李大钊
陈独秀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 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 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 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 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 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 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 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 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 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 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 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 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 类型:
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 是李大钊、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 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 的活动家,其代表是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等。
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
杨匏安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 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阶级斗争》(考茨基 著)和《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毛泽东 杨匏安早年留学日本,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1919年,在“五 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一方 面他从俄、德等国的世界革命风暴和“五四”运动中,深切体会到 劳动人民力量的伟大;另方面,他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和俄国十月 革命受到启发,使他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思想境界,朝着马克思主 义无产阶级世界观大步迈进。从1919年5月下旬起,至同年12月底 止,在广州“五四”爱国运动高潮期间,他奋笔疾书,为《广东中 华新报》写了八九万字介绍新文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 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像这样与虎谋皮为虎所噬还要来替虎噬人的方 法,我们应该当作前车之鉴。
——陈独秀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运用马 克思主义理论。
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 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把他的理想尽量 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题关键 信息有“1920年”“俄国式的革命”“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 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借俄国暴力革命方式 强调中国革命要学习俄国暴力革命的方式。A项的表述本身 并不科学;材料不涉及革命的地域,所以B项无体现;D项与 材料观点相左,排除。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蔡和森
周恩来
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同志受学会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 俭学事宜。这时杨怀中先生已应聘到了北京大学当教授,经杨老师 介绍,蔡和森来到留法俭学会,与李石曾等人取得了联系。蔡和森 会见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著名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李大钊,他写 给毛泽东同志的信中说:“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已之利害,墨 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在新民学会会 友中第一个吹响了欢迎十月革命的号角。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同志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向警予 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脱莱蓬”号法国邮船赴法勤工俭学。来年2月, 蔡和森进入了蒙达尼男子中学学习。在法国期间,蔡和森研读马克 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 义者。 1920年5月,蔡和森打破破旧的婚姻制度,与向警予在蒙达尼自由 结婚。
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
吴玉章
林伯渠
董必武,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1903年考取秀才。 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 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 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 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 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 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 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 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林伯渠,1886年出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一个 普通的乡村家庭。 1902年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 1904年春,经选拔考试,被师范学校选送留学到日本东京弘文学校 公费留学。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国革命者同盟会。 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他在极为 愤慨之下,毅然回国。 1906年春天回国后,在长沙振楚学堂教学并在西路公学任职约1年。 1907年被派往东三省联络绿林,从事起秘密的反清活动,黄花岗起 义失败后,才回湘参加反袁独立活动,后被袁世凯通缉,于1913年 5月逃亡日本,并加入到孙中山重新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受命回国 后,曾任湖南省署秘书兼总务科长、政务厅长等职。 1917年段祺瑞非法解散国会,林伯渠参加了护法之役,担任湖南护 法军总司令部参议。 1920年,林伯渠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 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 合的思想。
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 的先驱,民众知识阶级的后盾。
——李大钊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新取向:
从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提倡马克思主义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 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 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 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浙江绍兴。字翔宇,小 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 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 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 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吴玉章,1878年12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双石桥蔡家堰。 自小忠厚笃诚,坚韧沉毅,喜读史书,学识渊博,有“金玉文章” 之誉。 清末,190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谋强国之策。接受民主 革命思想。 1906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在日八年,革命活动不断。 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黄花岗起义,奉令购运军火。起义失败, 返川领导保路运动。 民国初建,代表蜀军政府赴南京,出任参议院议员、大总统府秘书, 助孙中山先生建政。袁世凯篡国,吴玉章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到 法国,在法组建华法教育会,为国培养人才。 1917年回国,在北京创办留法俭学预备学校,选送留法学生近两千 人,周恩来、邓小平、王若飞、陈毅、聂荣臻、赵世炎、蔡和森、 张申府等留法学生,都成为中国革命的栋梁。 五四运动时期,吴玉章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1922年到1924年任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校长,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 组织马克思主义团体。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城北的 一间小平房里。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 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 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 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 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 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7年入 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 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 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 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 1916年任北京大学学长(相当于系主任)。 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 俗称“南陈北李”。是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毛泽东
1920年底给蔡和 森的回信: “我看俄国式的 革命,是无可如 何的山穷水尽诸 路皆走不通的一 个变计,并不是 有更好的办法弃 而不采,单要采 这个恐怖的方 法。” —— 毛泽东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
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