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校版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学第七章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判断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 )为依据。
A.课程标准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B.期中期末考试成绩C.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参与D.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参与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学习评定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B.测验是评价的一种特定的形式C.测量是评定的主要依据D.评定比测量和测验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正确答案:D解析: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是在测量基础上作出的,因而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测验是用以测量个体的行为或作业的工具。
它通常由许多经过适当安排的项目(问题、任务等)构成,被试对这些项目的反应可以记分,分数被用于评估个体的情况。
由此可知,测量和测验比评价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
故D项说法错误,当选。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按照一定的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课时与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称为( )。
A.课堂教学B.人班教学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正确答案:A解析:考查课堂教学的概念。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5.评价结果的解释和报告具有( )。
A.科学性和随意性B.直观性和启发性C.艺术性和主观性D.实践性和政治性正确答案:A解析:评价结果的解释和报告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两点:(1)科学性。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 )下进行的。
A.个体的自我监督B.教师的指导C.家长的指导D.学校的配合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
A.传授给学生直接知识B.突出重点,突出难点C.及时巩固复习所学知识D.发展学生智能。
教会学生学习正确答案: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给人一条鱼,只能满足他一顿饭的需要;教给他打渔的方法.那他终身都会受用”。
因此,教学应着重教会学生学习。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教学过程中,教师( )作用与学生( )作用相结合。
A.主导中心B.主导主体C.主体中心D.主体主导正确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包括:(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创新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完知识之后及时地对它进行复习,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故选C。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5.“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正确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故选D。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6.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思想指导下,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个别化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是( )。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判断题7.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级管理。
A.三B.四C.一D.二正确答案:A解析: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
A.主体性的教师观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C.专业化的教师观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正确答案:D解析: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破。
教师作为学生的促进者,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B.研究者C.建设者D.开发者正确答案:A解析:新课程改革提出: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正确答案:D解析: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5.新课程强调教师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主要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 )。
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心理相容D.教学相长正确答案:A解析:教师向学生学习、尊重学生意见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策略。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6.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属于( )。
A.经验性课程B.综合性课程C.三级管理课程D.学科性课程正确答案:D解析: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性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4)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下列关于课程标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及评价的依据B.课程标准是按学科门类的C.课程标准应该包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D.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正确答案:C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是按门类制定的;规定了本门类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框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不包括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时间分配等具体环节:规定了各年龄段的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所以C选项是不正确的。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课程制定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是( )。
A.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受教育者B.经济发展、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D.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教育者正确答案:A解析: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为社会、知识和儿童。
即课程制定主要考虑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受教育者三个方面的因素。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正确答案:D解析:课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单一课即一节课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又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7.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10. 辨析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的是( )。
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B.学生的年龄特征C.课程理论D.教师自身的素质正确答案:D解析: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具体来说,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教师自身的素质不是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知识模块:课程论基础2.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基”,即( )。
A.画、写、算B.读、写、画C.读、画、算D.读、写、算正确答案:D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它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知识模块:课程论基础3.教学活动在我国的主要体现形式是( )。
A.学校教学B.课堂教学C.课本教学D.知识教学正确答案:B解析: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知识模块:课程论基础4.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B.教师教学用书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正确答案:D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影视、磁盘、光盘等),故B项错误。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判断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真正的对话是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一你”关系的对话.而不是“我一它”关系的对话。
说明教学对话应遵循( )。
A.平等交往的原则B.真诚以待的原则C.相互尊重的原则D.交流合作的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一你”关系体现了对话中的主体地位相互平等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对话中应遵循这一原则,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中提出的这一主张与下列( )教学原则对应。
A.因材施教B.教学相长C.循序渐进D.量力性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是说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学生就会陷入混乱。
这句话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课堂活动D.社交活动正确答案:A解析: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下列不属于贯彻启发原则的基本要求的是( )。
A.发扬教学民主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确答案:B解析: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属于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5.下列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B.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C.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能较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答案:D解析:班级授课制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它不便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特别是很难兼顾学习上优秀和学习上困难较大的学生的不同要求。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6.课程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做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标准正确答案:D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做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校本课程D.综合课程正确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关于课程标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课程标准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B.教师必须全面系统的理解课程标准C.课程标准有一定弹性,教师不必严格执行D.课程标准可作为教师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正确答案:C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教师需严格执行。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
A.综合课程B.潜在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正确答案:D解析: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是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如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等。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5.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结构课程D.综合课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6.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的组织方式D.课程管理的方式正确答案:C解析: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7.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是( )。
江西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江西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作为一个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基本素养,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和师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是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
一、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师与教育学1.教育学的价值。
2.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经济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
2.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与社会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3.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4.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2.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B.小组合作学习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正确答案:A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正确答案:D解析: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由此提出的教学性原则是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礼记.中庸》中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是指现代教育论中的( )。
A.教学过程B.教学内容C.教学目标D.教学方法正确答案:A解析:结合题干可知从博学、审问到笃行是一个过程,故应是教学过程。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
A.直接经验为主B.间接经验为主C.生活知识为主D.生产知识为主正确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其中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
故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
A.讲授法B.谈话法C.实验法D.演示法正确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可首先排除实验法和演示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谈话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互相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去获得新知识,借以巩固新知识或检查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结合题干可知,该题的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6.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学校教育的出现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一般来说,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业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2)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2)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3)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现代教育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出现的新特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呈现出新的特征;(1)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将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2)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教育网络逐步建立,学校的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本性改变。
(3)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除了教育的产生性以外,教育的政治性和文化性将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性质,教育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在进一步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4)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阶段性教育向终身化教育转变。
3)教育学的价值表现:(1)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地解释教育问题。
(3)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中介作用: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是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判断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教学直观性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学直观包括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B.教学中较多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C.直观教学主要由学生年龄特征决定D.直观教学不应该与讲解配合正确答案:D解析: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三种。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
所以D 选项是不正确的。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包括( )。
A.激励功能B.诊断功能C.导向功能D.补偿功能正确答案:D解析: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目标。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区分鉴别功能、激励反思功能和导向功能。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教师备课要做好的三项工作不包括( )。
A.钻研教材B.设计教法C.设计测验试题D.了解学生正确答案:C解析: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
”以上这段我国古代关于“教学相长”的论述出自( )。
A.《论语》B.《学记》C.《礼记》D.《中庸》正确答案:B解析:“教学相长”最早出自《学记》。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正确答案:C解析: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作“常模参照评价”,这是教师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这种评价缺乏对于个人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的适当评价,不利于肯定学生个体的成绩。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结合对课堂教学观察,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全面地回顾与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就是( )。
A.教学后记B.反思日记C.教学诊断D.案例研究正确答案:A解析:题干的描述符合教学后记的定义,故选择A。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学生思想最集中的时候( )。
A.教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B.评讲试卷的知识点C.开展班会活动D.进行德育正确答案:A解析: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思想最集中时最应讲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增强教学效果。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说明,作为教师应该进行( )。
A.学业评价B.教学反思C.教学评价D.学生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中引用曾子的话,是强调教师要加强对自身所从事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分析,即教学反思。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5.( )是指教师开学前对所任教课程作出一个学期的全面计划和通盘安排.是完成一个学期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工作范围和教学进度的实施方案。
A.学校教学计划B.单元教学进度计划C.课时计划D.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对学期工作的计划安排来看,易确定所填选项内容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相对而言,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主要意义的课程是( )。
A.分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正确答案:B解析: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主张通过一系列的由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经验课程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正确答案:D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正确答案:B解析:“乐”强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体验。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江西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江西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作为一个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基本素养,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和师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是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 教育的概念。
2.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 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4.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3.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师与教育学1. 教育学的价值。
2. 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经济1. 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
2. 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 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 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1.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 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与社会人口1.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 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 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 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2.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3. 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4. 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 教育目的的概念。
2. 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 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2. 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 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
江西省国家编制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重点全面_学习笔记介绍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1.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3.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4.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5.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正确答案:D解析:考查复式教学的定义。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称之为( )。
A.个别教学B.发现教学C.合作教学D.情境教学正确答案:A解析:个别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学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正确答案: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是布鲁姆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并且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那么,至少在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4.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形成性评价一般以教学目标为参照,只关心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不评定学生名次,为教师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知识模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5.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做法属于( )。
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正确答案:D解析: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
相对性评价是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成绩的优劣。
总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 )。
A.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B.基础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C.必修课和选修课D.工具性课程和知识性课程正确答案:D解析: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者层次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从课程功能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本题选D。
知识模块:课程论基础2.以杜威为代表的( )流派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正确答案:B解析:杜威是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经验主义课程论也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是指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即以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为基础,用学习者的兴趣、需要、问题等组成的课程,其学习形式是通过学习者的活动来解决问题,故本题答案选B。
知识模块:课程论基础3.课程具体表现为( )。
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课程内容D.课程资源正确答案:B解析: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其中,课程标准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构成,此题选B。
知识模块:课程论基础4.校本课程又称( )。
A.一级课程B.二级课程C.三级课程D.地方课程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即国家课程(一级)、地方课程(二级)和校本课程(三级)。
因此,校本课程又称三级课程。
知识模块:课程论基础5.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是( )。
2021年高校版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学第七章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
第七章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本章复习重点与难点1.了解课程的含义、类型以及制约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2.理解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3.理解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
4.掌握课程的实施。
本章内容思维导图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内涵与类型(一)课程的内涵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突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记载,但这个词与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课程的意思相去甚远。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朱※的著作中并没有对"课程"的明确界定,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这与我们现在许多人对"课程"的理解基本相似。
在西方,"课程"(Cu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寒《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
"课程"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跑道"(Race-couse)。
据此,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medsturdy),即"学程"。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二)课程的类型课程的所涉对象十分复杂,对其的全面理解离不开对课程的分类。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教育家持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对课程所划分的类型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本章复习重点与难点1.了解课程的含义、类型以及制约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2.理解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3.理解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
4.掌握课程的实施。
本章内容思维导图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内涵与类型(一)课程的内涵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突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记载,但这个词与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课程的意思相去甚远。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朱※的著作中并没有对"课程"的明确界定,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这与我们现在许多人对"课程"的理解基本相似。
在西方,"课程"(Cu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寒《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
"课程"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跑道"(Race-couse)。
据此,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medsturdy),即"学程"。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二)课程的类型课程的所涉对象十分复杂,对其的全面理解离不开对课程的分类。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教育家持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对课程所划分的类型也不同。
现选出几种常见的课程分类,加以说明。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学科课程,又叫"分科课程",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朋限。
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
学科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的优点在于∶从各文化领域精选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在短时间内达到历史文化高度;够有效保证学习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有利于教师的教授,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共缺点在于∶较少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真题再现【2019年真题】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A.综合课程B.潜在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D【2019年真题】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属于最早的()。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课程D.特色课程【答案】A经验课程又称"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最早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的是法国教育工作者卢梭,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建立了完整的活动课程论,并付诸实践。
经验课程打破了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来实施。
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经验课程具有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开发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
在具体实施中,更多的是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创造,以儿童为中心。
经验课程提供给学生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运用操作机会,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带有明显的自觉性。
但同时也应看到,儿童从经验课程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真题再现【2020年真题】()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B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
分科课程的种类与科学知识分化情况密切相关。
其优点在于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其缺点在于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知识素养,同时造成学习任务繁重。
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
它针对分科课程分科过度精细的学科化倾向,力图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需要。
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相关课程也称联络课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但又维持各学科原来的独立状态。
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是指将有关的学科合并成一个新的学科,与相关课程不同,合并后原来的科目不再单独存在。
广域课程指的是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在范围上比融合课程要大。
综合课程除了克服分科过细的缺点以外,还比较容易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
不过,综合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教材的编写问题以及师资的问题等。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地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
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
选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里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
选修课程一般分为限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两类。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所谓国家课程,就是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
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它编订的宗旨是保证国家确定的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的世界先进水准,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这类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由国家统一审定,未经批准,地方不得随意变动。
国家课程的编制往往采用"研制一开发一推广"的开发模式,实施"中央—外围"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确保一个国家所实施的课程能够达到统一、共同的质量。
所谓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二级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县、校不经批准无权编订。
地方课程可以克服国家课程单一、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弊端,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和丰富。
它既可以安排学科类课程,也可以安排各种活动;既可以安排必修课,也可以开设选修课。
所谓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的兴趣、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属三级课程。
其目的是尽可能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校本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
真题再现【2019年真题】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答案】C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也称正规课程、显在课程等,一般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或者说在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
其显著特点就是有计划性,是国家根据培养人才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学校开设的课程。
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隐蔽课程等,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
其显著特点是"自发的、个性化的"。
二、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一)外部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是最持久和最深刻的。
历史上最早的课程就是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内容。
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课程内容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来源。
课程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
2.儿童因素儿童观会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内容的选择就应更多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当前人们制定课程目标、选编课程内容的重要原则。
3.知识因素知识对课程的影响久远、直接而深刻。
在教育中,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没有知识就无所谓课程,没有课程则无法使知识进入教育活动中。
课程内容就是从人类历代积累的多样知识中精选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化知识是学校课程的"总集",学校课程是它的一个部分、一种形态。
课程内容的质和量都直接取决于人类文化知识的发展状况。
总结起来说,社会、儿童和知识都是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外部因素,它们之间的协调作用,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内容和框架结构。
在设计和组织课程的时候,偏废或轻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影响,都是行不通的。
(二)内部因素课程发展受到课程系统内部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和课程规律都是直接制约着课程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1.课程传统所谓课程传统,就是在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历史延续性,这种延续性总会以某些方式表现出来,并继续发挥作用。
历史上任何一次课程改革无非是"删删减减""添添补补"。
2.课程理论课程理论包括人们早期的课程思想,涉及课程内容的来源、课程的性质、课程编制、课程目标、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诸方面。
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直接指导着人们制定课程的行为。
3.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课程发展遵循着辩证否定规律。
也就是说,课程总是处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之中,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去、重复自己的过去的历程中发展起来,扬弃的过程就是课程自身螺旋上升、不断进步的过程。
真题再现【2020年真题】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不包括()。
A.学制B.课程理论C.儿童观D.课程传统【答案】C第二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课程目标的内涵(一)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