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0

合集下载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2012年真题)西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 )。

A.《九刑》B.《汤刑》C.《吕刑》D.《禹刑》正确答案:C解析:周穆王命司寇吕侯制作《吕刑》,《吕刑》全面贯彻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提出了“上下比罪(类推)”“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罪疑从轻、罪疑从赦)”“中罚、中道、中正(宽严适中)”的刑法原则,制定了“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体现了“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的因地、因时制宜的刑法原则,并规定了较为完整的赎刑制度。

因此,《吕刑》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故选C项。

“九刑”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九刑”是西周的一部刑书,因九篇而得名;另一说认为,“九刑”是九种刑罚,即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加上鞭、扑、赎、流,合称“九刑”。

“九刑”可能在西周后期才成型,但周穆王时期为西周中期,且仅为刑书,故不选A 项。

《汤刑》为商朝法律的总称,《禹刑》为夏朝法律的总称,故不选B、D项。

知识模块: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2.(2012年真题)中国古代“改法为律”始于( )。

A.周公制礼B.商鞅变法C.邓析“竹刑”D.“约法三章”正确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将《法经》改编为秦律,史称“改法为律”。

“改法为律”后使律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强调了法律的普遍性、稳定性和必行性。

可见,选B项。

周公制礼是西周时期比较大的立法活动。

邓析为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他私刻竹刑,这是春秋时期一次比较重要的成文法公布活动。

公元前207年,刘邦兵人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标志着西汉立法的开端。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doc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doc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Chinese Legal HistoryJ一、课程简介:《中国法制史》是教育部规定的法学本科学生应学习的十四门核心课之一, 为必修课。

开设对象是木科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新生。

《中国法制史》指导思想是:通过对中国近五千年的法律发展历史的学习,了解我国法制历史的变迁,从而系统的掌握中国法制发展的规律,认清中国法制发展的趋势,加深对屮国当代法学的理解。

通过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木要求:1、了解我国各个历史吋期的立法活动、立法成果、法律原则和法制特点。

2、了解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司法状况,包括各种类型政权的司法机关、司法体制、诉讼制度和狱政管理等。

3、屮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产生的、有重要影响的法律思想。

二、教材及推荐参考书目:1、蒲坚主编:《新编屮国法制史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教学适用教材)2、曾宪义、赵晓耕主编:《屮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张晋藩主编:《屮国法制通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4、高道蕴、高鸿钧、贺卫方主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叶孝信主编:《屮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粱治平:《寻求自然秩序屮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粱治平:《法意与人情》,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三、学习时间:教学周18周,每周一次课,每次2学时;其中授课16周,每周一次2学时共32课时;考前辅导一次、2课时;考前答疑一次、2课时。

四、考试形式: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占10%,作业的形式为小国法制史文献英译汉翻译;出勤率与课堂表现占10%,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成绩占80%。

五、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辅之课后研习论文、小组讨论和英文屮法史资料翻译, 并结合司法考试的相关内容,以使学生掌握中国法制史基本知识,并能够接触一些相关的中英文资料和学术资源。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LA1032、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 Chinese legal history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法律基础理论;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

5、面向对象:法学类专业学科6、开课院(系)、教研室:法学院7、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国法制史》,主编:曾宪义,副主编:郑定、赵晓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中国法制通史》,张晋藩总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版。

《历代刑法考》,【清】沈家本撰,中华书局1985年12月版。

《儒家法思想通论》,俞荣根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鹤皋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中国民法史》,孔庆明等编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

《中华帝国的法律》,【美】D·布迪、C·莫里斯著,朱勇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

《中国家族法原理》,【日】滋贺秀三著。

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法学本科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中国法制史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有史以来法律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力图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作为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客观、全面地介绍中国有史以来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以及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国法律制度的基本特色。

在向学生介绍法律制度方面的历史遗产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思考,从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加深对于法学理论的理解,更好地融会贯通各部门法学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树立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念。

法学《中国法制史》课程教案

法学《中国法制史》课程教案
晋景公听信屠岸贾谗言,灭赵盾三族。 02
程婴和公孙杵臼设计救出赵武。 03
名案审判过程与结果探讨
01 赵武长大后复仇成功,恢复赵氏名誉。 02 张汤审鼠案审判过程 02 张汤受理老鼠偷食案,详细勘查现场。
名案审判过程与结果探讨
依法审判,对老鼠进行笞 刑并判处死刑。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审判过 程
此案体现了张汤的公正和 严谨。
批判地继承传统法律文化,推动当代法治进步
01
对传统法律文化的 批判
如封建等级观念、重刑轻民思想 等。
02
继承传统法律文化 的优秀成分
如重视道德教化、强调社会和谐 等。
03
推动当代法治进步 的措施
如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司法改革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等。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分组讨论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法律制度或法律文化,并 准备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背景
西汉时期,张汤初任长安吏,负责审理案件。
简介
张汤在审理一起老鼠偷食案件时,严格依法办案,展现了他的才 能和公正。
历代名案简介及背景分析
案例三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背景
清朝同治年间,浙江余杭发生一起谋杀亲夫案。
简介
杨乃武被诬陷与小白菜通奸并谋杀其夫,历经多次审理终得昭雪。
名案审判过程与结果探讨
赵氏孤儿案审判过程 01
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族传统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
从名案中汲取历史智慧,启迪现代法治建设
01
张汤审鼠案的启示
02
要注重细节和证据在审判中的重要性,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______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的基础。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C.解放区民主政权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民主政权时期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的基础。

2.1946年,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文件或者法律是______。

A.“五四指示”√B.《关于土地改革的指示》C.《中国土地法大纲》D.《井冈山土地法》“五四指示”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

3.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土地革命经验的总结,是一部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A.《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井冈山土地法》D.《兴国土地法》《中国土地法大纲》代表了革命根据地时期土地立法的最高成就。

4.破坏坚壁财物罪是______确定的罪名。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工农民主政权时期C.抗日民主政权时期√D.解放区民主政权时期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主要罪名有:汉奸罪、盗匪罪、破坏边区罪和破坏坚壁财物罪。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______。

A.最高法庭√B.高等法院C.最高裁判部D.政府审判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最高法庭。

6.在经济上规定采取公营、合作和私营三种方式的宪法性文件是______。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经济上采取公营、合作和私营三种方式;普及文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7.规定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政策的土地法是______。

A.《兴国土地法》B.《井冈山土地法》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干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一些规定体现了“左”倾倾向,如在土地分配上,规定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主要法律制度及其代表人物。

3. 分析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启示。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2.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3.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变革4. 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深入理解古代法律制度。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展示古代法律制度图片及文献资料。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学术论文、书籍,便于学生深入研究。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期中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古代法律制度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隋唐宋元时期的法律制度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特点唐朝的《唐律疏议》及其影响宋元时期的法律制度变革7. 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明朝的法律制度及其改革清朝的法律制度及其特点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八、教学内容8. 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变革清末修律运动及其影响民初的法律制度及其特点革命根据地的法律制度探索九、教学内容9. 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抗日战争时期的法律制度解放区的法律制度十、教学内容10. 现代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制度改革现代法律制度对古代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发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及其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深入理解古代法律制度。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促进学生思考。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变革、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深入理解古代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_真题-无答案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_真题-无答案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总分116,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宋代茶商贴纳官买官卖应得净利润后,直接向园户购茶贩卖的贴射法,实行于淮南地区,是在( )。

A. 仁宗天圣元年B. 天圣二年C. 天圣三年D. 天圣四年2. 为加强对地方司法的监督,宋朝在州县之上设立了( ),作为中央在地方的司法派出机构。

A. 提法使司B. 都察院C. 肃政廉访司D. 提点刑狱司3. 宋代具有一定公证意义的买卖契约是( )。

A. 赤契B. 白契C. 市契D. 尾契4.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的作者是( )。

A. 宋慈B. 郑克C. 桂万荣D. 窦仪5. 隋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

A. 大理寺B. 刑部C. 御史台D. 尚书台6. 宋代法律规定犯人推翻口供时应该重审,并改换审判官重审的诉讼制度是( )。

A. 理雪制度B. 鞠谳分司制C. 翻异别勘制D. 务限法7. 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 )。

A. 北魏律B. 北齐律C. 开皇律D. 唐律8. 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 《北齐律》B. 《开皇律》C. 《唐律疏议》D. 《宋刑统》9. 编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形成于( )。

A. 隋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10. 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 )。

A. 私罪从重B. 公罪从重C. 酌情处D. 量刑相同11. 唐律规定,如果“嫁娶违律”,( )。

A. 独坐结婚者B. 独坐主婚者C. 结婚、主婚皆坐D. 结婚、主婚皆不坐12. 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实行的作为重刑的代用刑是( )。

A. 折杖法B. 盗贼重法C. 重法地法D. 刺配之刑13. 《唐律疏议》的重要指导思想是( )。

A. 明刑弼教B. 明德慎罚C. 德主刑辅D. 德本刑用14. 宋朝有关诉讼判书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称为( )。

A. 《洗冤集录》B. 《棠阴比事》C. 《折狱龟鉴》D. 《名公书判清明集》15. 唐代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是( )。

中国法制史课件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课件完整版

法典与案 例结合阶 段
自宋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 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是如何实现司 法操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 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明、清两代王 朝的法律制度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
近代法律 清末,西方社会制度冲击东方文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开 (清末、 始解体。传统法律制度在清末变法修律后也宣告消亡,中 中华民国) 国开始步入法律近代化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法律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
西周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西周法律内容 三、西周司法制度 四、案例选编
一、立法概况
(一)“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明德 慎罚
明德
加强自我克 制,实行德 治;敬民、
保民
慎罚
区别对待,罪 止一身
(二)制礼作刑的立法活动
1.制定周礼 2.编订刑书
(三)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
1.主要法律形式——习惯法、王命、殷彝 2.礼与刑的关系——“出于礼,入于刑”
刑罚体 系
《禹刑》
“大辟二百,膑辟三 百,宫辟五百,劓、 墨各千”
《汤刑》 墨、劓、刖、宫、大辟
二、夏商法律制度
刑罚适 用制度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 “殷罚有伦”、“义
经”
刑义杀”
主要罪 名
司法制 度 监狱制 度
不孝、不用命及昏、墨、不孝、不用命、“乱
贼等
政”、“疑众”、
“官刑”
行政、军事、司法不分 内服与外服、“神判”
2.主要刑罚种类
五刑、赎刑、劳役刑、拘役刑
3.主要罪名
违抗王命罪、不孝不友罪、 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群饮罪

中国法制史 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 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法制史作为法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介绍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通过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传承与变革,进一步提高对中国法律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2. 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演进过程,并能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3. 辨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体系特点,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4. 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能够就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夏商周法律制度- 秦汉法制变革- 隋唐法典与法律学派- 宋元法律制度演进2. 中国近现代法律制度- 明清法律制度演进- 清末维新法制改革- 民国法律体系的建立与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法制建设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中共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机遇与法律改革四、教学方法1. 授课- 通过讲授法制史的重要事件和理论,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制度演进的演变过程;- 利用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历史时期的法律问题和制度变革;- 结合多媒体和文献资料,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法律制度的多样性。

2. 小组讨论- 设立小组讨论环节,促进学生互动、交流与合作;- 启发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引导他们对历史事件展开思考和讨论。

3. 阅读和研究-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拓宽自己对中国法制史的理解;-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完成课程作业和论文。

五、教学评价1. 考试- 设立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重要事件、人物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问题。

2. 作业与论文- 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展示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撰写论文,对中国法制史的某一时期或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2009年单选33)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 )。

A.唐律B.原告所属国法律C.被告所属国法律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正确答案:A解析:《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据此,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则按照唐律规定处刑,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可见,选A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2009年单选36)唐律疏议》编纂工作的主持者是( )。

A.长孙无忌B.魏征C.陈群D.武则天正确答案:A解析:唐高宗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永徽律》,长孙无忌还对《永徽律》的条文进行了逐一的注疏,使之与律条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经长孙无忌注疏的《永徽律疏》,在元代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

可见,选A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2009年单选43)按照唐律中有关“共犯罪”的规定,对共同犯罪中从犯的一般处罚标准是( )。

A.与首犯同等处罚B.减首犯一等处罚C.减首犯二等处罚D.减首犯三等处罚正确答案:B解析:《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

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侵损于人者,以凡人首从论。

即共监临主守为犯,虽造意者,仍以监守为首,凡人以常从论……即共犯谋反、谋大逆、谋叛、强盗、强奸,亦无首从。

”据此,唐律对共犯者,随从者减一等处刑,故选B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2010年单选32)唐律的篇目数是( )。

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正确答案:C解析:唐律一共12篇,故选C项。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清(下)【圣才出品】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清(下)【圣才出品】

第十章清(下)1.《钦定宪法大纲》在中国宪法史上有无地位。

答:钦定宪法大纲在中国宪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它第一次真正把臣民的权利义务规定在法律中,这对于宪法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1)《大纲》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君主立宪制,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不易,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君主拥有立法权、司法权、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会之权;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统率陆海军、宣战、议和、订立条约、派遣使节与认受使节;爵赏、恩赦、发布命令、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及宣告戒严权等等,这种浓厚的封建专制性质却被视为“宪法最、精之大义”。

至于臣民权利、自由的规定十分狭窄,根据《大纲》,凡合乎法定“资格”之臣民,“得为文武官员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之内”,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的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受逮捕、监禁和处罚;臣民有呈诉权、财产权、居住权,臣民只受“法律所定审判衙门之审判”。

(2)《大纲》是钦定的,“其本旨在于巩固君权”。

但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君上大权”,意味着皇权由法定,这是封建旧律绝不可能有的。

《大纲》把臣民的权利义务作为附则的体例,表现了清朝统治者重君权、轻民权的一贯性,但毕竟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

这对于启发民智,培养近代的法律意识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2.收回领事裁判权是否是晚清修律的主要动因?答:收回领事裁判权是晚清修律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动因。

(1)晚清修律的背景1898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统治集团,以血腥手段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然而时隔不久,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爱国反帝的义和团运动,沉重地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

而八国联军的进入北京,更使清朝这个天朝大国的尊严扫地殆尽。

仓皇出逃的慈禧太后深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为了缓和人民群众的反抗,继续保持危殆的国祚,她捡起了戊戌变法的旗帜,以新政变法作为自救的一条出路。

(2)晚清修律的原因①清末变法修律是清朝政府在内外各种压力之下被迫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法律变革。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总分:9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最早规定“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

A.北齐律√B.开皇律C.晋律D.北魏律北齐律最早规定了危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进行严厉打击,称为“重罪十条”。

成为隋《开皇律》规定的“十恶”的基础。

2.下列属于秦朝的法律形式是( )。

A.廷行事√B.格C.科D.比廷行事属于秦朝的法律形式。

格、科、比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法律形式。

3.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北齐律》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一篇,最终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也属于首创。

4.商鞅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除奖励从事农业生产者外,还规定从事工商业及懈怠而致贫穷者( )。

A.“倍其赋”B.“举以为收孥”√C.“腰斩”D.“收爵禄”在奖励耕织方面,商鞅颁布了“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二贫者,举以为收孥”的法令,规定对悉心耕织,多打粮食、多织布者,免除其劳役或奴隶身份;对于那些追求末利、投机经商以及怠于农事而致贫困的人,则要将其妻子儿女一起没收为官奴婢。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铸刑书B.竹刑C.法经D.秦律√律作为封建法典的指称始于商鞅变法,因而秦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的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

6.在中央司法机关设律博士始于( )。

A.曹魏√B.北魏C.南陈D.西晋7.“八议”正式入律是( )。

A.曹魏律√B.晋律C.北齐律D.贞观律“八议”正式入律是在曹魏律中。

自曹魏律之后,“八议”成为历代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

8.“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

A.战国B.春秋C.秦朝√D.汉朝9.汉朝把起诉称为( )。

A.“告劫”√B.“告诉”C.“告发”D.“告白”汉朝起诉形式分两种:当事人或其亲属直接到官府控告;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一、引言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发展、变革及其特点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掌握各个时期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掌握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过程;3.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律制度;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法制史的定义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2.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法律的阶级性和普遍性法律的强制性和灵活性法律的传承性和变革性4.中国古代主要法律制度官制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宗教法律制度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应用;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认识和分析能力;4.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古代法律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实施过程。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2.期末考试:通过笔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3.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论文,综合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6个学时,每周2个学时,共计8周。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第1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第2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夏商西周时期)3.第3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4.第4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秦汉时期)5.第5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6.第6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隋唐时期)7.第7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宋元明清时期)8.第8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律制度七、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法制史教程》2.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法律文献选读》等3.多媒体课件:包括PPT、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古代法律制度的认识和理解;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自主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4.在课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2024版法学院《中国法制史》教案

2024版法学院《中国法制史》教案

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Chapter《中国法制史》课程简介课程性质《中国法制史》是法学院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系统介绍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演变及现状。

课程内容涵盖自夏商周到近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包括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

课程意义通过学习,学生可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理解现行法律制度的形成背景,培养历史眼光和法律素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能力目标0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0301020304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讲授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思想交流。

讨论法结合历史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运用PPT 、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02中国法制史概述Chapter中国法制的起源与发展发展起源自秦汉以来,中国法制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律、令、格、式等多种法律形式并存的法律体系。

特点传统法律制度及其特点传统法律制度特点近现代法律变革及影响近现代法律变革影响03重要法律制度解析Chapter罪名与刑罚体系刑事诉讼程序刑事证据制度030201民事主体与客体债权债务关系婚姻家庭制度官僚制度与行政管理解析古代官僚制度的层级、职责及行政管理原则,如任免、考课、监察等。

财政税收制度探讨古代财政税收的来源、种类及其管理,如田赋、商税等。

军事法律制度分析古代军事法律制度的特点,如兵役制度、军法执行等。

04法律文化与社会背景探讨Chapter法律儒家化及其影响儒家思想对法律制度的渗透儒家化法律的特点对现代法治建设的意义1 2 3宗教对法律的影响道德对法律的影响宗教、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宗教、道德对法律的影响社会变迁与法律发展关系社会变迁对法律的影响法律对社会变迁的回应法律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05经典案例分析与讨论Chapter古代经典案例解读案例一案例二近现代典型案例剖析案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该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涉及官场腐败、刑讯逼供等问题。

《中国法制史》课后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

《中国法制史》课后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

《中国法制史》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作者:————————————————————————————————日期: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教材系列《中国法制史》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一、关键词解释以德配天:周族推翻商王朝定都镐京后提出的政治思想。

简言之,即认为“天”不是一个部族的专有祖先,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哪个部族有“德”,哪个部族就能获得“天”的佑护,强调不能仅仅对“天”负责,更要关注人世民心,这一政治思想鲜明的体现了西周时期由“重神”到“重人”的转变历程。

明德慎罚:“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政治思想的自然延伸,“以德配天”主张“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也就是说“民心”即“天意”。

“明德”就是提倡“德治”,注重教化的作用;“慎罚”就是指立法、司法、刑罚处罚要宽缓、慎重。

此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重德”、“仁政”传统。

出礼入刑:礼与刑是夏商西周三代法律体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其本质是相同的,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取”。

“出礼入刑”正指出了“礼”、“刑”评价标准相同这一特点,对于人们的行为,凡是“礼”所允许的,“刑”也不加以禁止,而凡是“刑”所禁止的,那么“礼”肯定也对此予以否定。

五刑:指夏商西周时期常用的刑法体系,即三代的主要刑罚。

包括“墨、劓、膑、宫、大辟”五种刑罚。

“墨”又称为“黥”,是指在脸上刺字;“劓”指割去鼻子;“膑”又称“刖”,指砍脚、砍腿或剜去膝盖;“宫”指破坏罪犯的生殖器官,男子去势,女子闭幽;“大辟”指死刑,执行方式有斩、杀、焚、磬、埋、弃市等。

傅别:指西周时期民事法律制度中的借贷契约。

具体来讲即将债劵剖为两半,合劵称为“傅”,分劵称为“别”,债权人执右劵,债务人执左劵。

质剂:指西周时期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买卖契约。

具体来讲即将买卖贸易分为大小两类,大型买卖例如奴隶、牛羊等用长,即“质”;小型买卖如兵器、珍奇用短劵,即“剂”。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0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0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0(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式”作为法典形式最早出现于( )。

A.东魏B.西魏√C.曹魏D.北魏“式”作为法典形式最早出现于南北朝西魏时期,当时编纂了一部封建成文法典,被称为《大统式》,该部“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它成为隋唐时期四种主要法律形式之一(律、令、格、式)。

故选B项。

3.《法经》六篇中,有关侵犯人身安全的犯罪规定在( )。

A.盗法B.杂法C.具法D.贼法√《法经》一共六篇,即为《盗法》、《贼法》、《囚法》(又称为《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其中,《贼法》是关于惩治侵害人身安全及危害社会秩序方面的内容。

故选D项。

《盗法》是关于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

《囚法》也称为《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

《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

《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

《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法典的总则部分。

4.下列选项中,属于元朝法律形式的是( )。

A.条法事类B.则例C.式D.条格√元朝主要的法律形式是断例和条格,故选D项。

条法事类是宋朝独有的法律形式,故不选A项。

则例是清朝的法律形式,故不选B项。

式是隋唐宋时期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故不选C项。

5.唐朝中央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是( )。

A.御史台B.大理寺C.都察院D.刑部√唐朝在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关。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2006年单选36)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

A.北齐律B.开皇律C.曹魏律D.晋律正确答案:A解析:南北朝北齐以前,封建法典的篇章体例并不统一。

《北齐律》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定篇目为12篇,该篇章体例为北周、隋、唐、五代、宋所沿用。

可见,选A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2006年单选37)《麟趾格》颁布于( )。

A.东魏B.西魏C.北魏D.北齐正确答案:A解析:“格”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北魏“以格代科”,科失去了独立的法律地位。

东魏时期颁布的《麟趾格》,是当时最重要的格。

“格”这一法律形式的出现对隋、唐、宋、元的法律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选A 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2007年单选39)南北朝时期西魏政权制定的法典是( )。

A.武德律B.麟趾格C.大业律D.大统式正确答案:D解析:南北朝西魏政权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式”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大统式》,因该部法典颁布于西魏文帝大统年间,故而命名为《大统式》。

“式”源于汉代的品式章程。

“格”和“式”的出现,影响了后世特别是隋唐的法律形式。

可见,选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2008年单选40)按照中国古代“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 )。

A.更轻B.更重C.同等D.视情况而定正确答案:B解析:《晋律》首次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

按照“服制定罪”原则,相对于常人(一般人)相犯而言,对于亲属相犯,凡以尊犯卑者,服制愈近,处罚愈轻;服制愈远,处罚愈重;凡以卑犯尊者,服制愈近,处罚愈重;服制愈远,处罚愈轻。

中国法制史教案

中国法制史教案

绪论一、中国法制史的涵义(一)中国法制史概念中国法制史是中国法律制度的通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历史作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中国法制史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点及其规律性。

二、中国法制史学的研究方向与学习方法中国法制史既是法律学的一门通史,又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是法学和历史学体系中交叉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学习和研究这门科学,既需要有法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有历史学的理论和知识。

学好这门课的基本方法:首先,要掌握中国法制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主要阶段以及各个历史阶段法制的基本特征。

其次,要掌握中国法制发展历史上主要的法律制度及其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三,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来分析和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1.中国法制史其学科价值主要是通过对法律现象的历史总结,为当代的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同时也为各个部门法的发展提供理论底蕴。

2.中国法制史所研究的是历史上的法律,是过去的法。

但是,它所面对的却是现在和未来,它以总结法制历史的经验来启迪人们的思维,开阔人们的视野。

“以古为鉴,可知兴衰”,这正是中国法制史的学科魅力和价值所在。

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进过程,包含着合理性的因素,丰富的经验。

我们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其进行批判的总结,并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加以借鉴和吸收。

对于广大学生而言,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法律观,并为学习法学理论和各个部门法提供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而加深对于我国现行法律的理解。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法律起源的特征,以及发展过程,使学生初步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法律有所了解,为今后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进程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一、中国法律的起源法律最初指“刑”刑法产生于何时,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刑起源于五帝时代,即原始社会末期。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0-1_真题-无答案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0-1_真题-无答案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0-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______”。

A.禹刑 B.汤刑C.九刑 D.五刑2. 我国历史上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法典是______。

A.《刑书》 B.《秦律》C.《法经》 D.《汉律》3. 唐朝对处流一千里的罪犯加一等处刑,则该罪犯应判处的刑罚是______。

A.流三千里 B.绞刑C.斩刑 D.流二千里4. 清末官制改革后,专任最高司法行政的机构是______。

A.刑部 B.提法使司C.法部 D.大理院5. 依照唐律规定,对于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而杀人的是______。

A.过失杀 B.误杀C.斗杀 D.故杀6. “式”作为法典形式最早出现于______。

A.东魏 B.西魏C.曹魏 D.北魏7. 宋朝的折杖法中,臀杖一共______。

A.五等 B.十等C.十五等 D.二十等8. 唐朝对三次犯徒刑之罪的强盗采取的基本处罚原则是______。

A.累犯加重原则 B.诬告反坐原则C.刑不累加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9. 清朝受理内外蒙古、回疆、青海地区的中央上诉审机关是______。

A.刑部 B.理藩院C.宣政院 D.大理寺10. 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宋朝首次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折狱龟鉴》 B.宋朝首次将“六赃图”编人法典中C.宋朝首次创立了凌迟刑D.宋朝在科举考试上实行糊名考校法11. 清朝最高监察机关是______。

A.都察院 B.御史台C.审刑院 D.大理寺12. 中国近代史上为修律工作做准备而制定的刑法典是______。

A.《大清新刑律》 B.《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律例》 D.《暂行新刑律》13. 南京国民政府解释法律的机关是______。

A.立法院 B.国民大会常务委员会C.司法院大法官会议 D.国民党最高法院1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0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0.00)1.春秋时期《竹刑》的制作者是(分数:1.50)A.子产B.邓析√C.李悝D.商鞅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三节中的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法制史的考题很多考查细化记忆,所以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最好将选项涉及的知识点都简单回顾,以便达到理解记忆的效果,上述四人的成果或事迹分别是:子产铸“刑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邓析编订《竹刑》;李悝颁布成文法典《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封建性质法典;商鞅在秦国变法。

重要法律人物的作为或成就一定是考试重点。

2.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的“三不去”制度是对丈夫休妻权的限制,其中“与更三年丧”是指妻子在夫家守过三年孝。

妻子为之守孝的对象是(分数:1.50)A.丈夫B.公婆√C.自己的父母D.夫家的祖辈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婚姻制度。

按照周代礼制,已婚妇女若有下列三种情形则可以不被夫家休弃,即所谓“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其中,“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之孝,已尽子媳之道,亦不能休妻。

“三不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休妻的限制,但根本上是出于维护宗法伦理的需要。

从逻辑上分析一下另三个选项,为丈夫守孝则无所谓丈夫休妻了,嫁入夫家之后再为自己父母守孝是不合礼法的,再者,通常守孝都是儿子为父母、或者长孙为祖父母,对于已婚妇女而言则首要的是公婆,而且祖辈的概念太宽泛,所以只能是B选项。

类似“七出三不去”这样长期延续的具体制度一定是考试重点。

3.我国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分数:1.50)A.惯犯B.偶犯C.故意D.过失√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主要刑法原则。

史籍中,过失被称为“眚”,故意即是“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称为“非终”。

古书上的生僻字的含义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有些只能简单记忆。

现代法律概念在古代的名称是考试重点。

4.西周时期对诉讼已经有所区分,其中“以财货相告”称为(分数:1.50)A..讼√B..告C..狱D..诉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司法制度。

西周时期将诉讼称为“狱讼”、词讼,针对诉讼案件的性质,对刑事、民事两类诉讼已有所区分。

其中“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者”。

“狱”与“讼”,大致相当于近世的刑事、民事两类诉讼,因其性质不同,所以处理的方式也有差别。

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

跟当代法律制度有对比的知识点一定是重点。

5.比较完善的赎刑制度最早见于(分数:1.50)A.禹刑B.汤刑C.吕刑√D.法经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立法概况中的《吕刑》。

西周经成康之治后,至穆王时国势渐衰,财政拮据。

周穆王为革新政治,命司寇吕侯作《吕刑》。

它应是西周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典。

《吕刑》继承并贯彻了周初明德慎罚的思想,以苗民无德滥刑而亡国绝祀的历史教训说明建立法度的重要性,强调必须以德教为本,用刑适中(“明于刑之中”),提出惩罚与罪行相符(“其罪惟均,其审克之”“上下比罪”),结合具体案情灵活处断(“刑罚世轻世重”“轻重诸罚有权”)、案情不能确定时从轻不从重(“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等审案原则,还规定了较为完整的收赎办法,赎刑由此开始制度化。

可以结合西周的法律思想的内容如明德慎罚、罪刑相符等来理解和记忆《吕刑》中的内容。

《禹刑》《汤刑》分别是夏、商时期法律的总称,《法经》是李悝在魏国颁布的成文法,上述都有其时代背景的特点,均可结合理解。

重要法典中的特别或者开创性内容一定是考试重点。

6.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是(分数:1.50)A.三宥之法B.三风十愆C.三赦之法D.五过之疵√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主要罪名。

本题也可以将另外三个概念比较记忆:“三宥之法”表明西周在定罪量刑时考虑到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周礼·秋官·司刺》载有三宥之法:“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三风十愆”之规定,即官吏有巫风(庭内起舞、沉溺酒歌等)、淫风(贪求财物、迷恋美色、狩猎不休等)、乱风(蔑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劝告、疏远贤德高土、亲近庇护小人等)三类恶劣风气以及与之相关的十种行为者,将受到墨刑等的处罚。

“三赦之法”是针对老幼愚笨者的宽大处理、赦免其罪,“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曰蠢愚”,此三者除犯故意杀人罪外,一般皆赦免其罪。

“五过之疵”即司法官的五种罪过:“惟官”(秉承上意,依仗权势)、“惟反”(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惟内”(内亲用事,暗中牵制)、“惟货”(贪赃受贿,敲诈勒索)、“惟来”(接受请托,徇私枉法)。

有特色的具体制度一定是考试重点。

7.我国奴隶制的五刑为(分数:1.50)A.笞、杖、徒、流、徙B.昏、墨、贼、赎、鞭C.墨、劓、剩、宫、大辟√D.折杖、充军、刺配、迁徙、凌迟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有关商朝刑事立法中的奴隶制五刑。

五刑制度在我国古代是流传并发展变化的:奴隶制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曹魏恢复五刑后,到晋代五刑变为死、徒、笞、罚金、赎刑;北魏五刑为死、流、徒、鞭、杖;北周五刑为杖、鞭、徒、流、死;隋朝《开皇律》最终形成封建制五刑为笞、杖、徒、流、死。

此类在一定沿革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制度,一定是重点,而且要特别注意梳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以便不同时期比较记忆和区分。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的编纂者是(分数:1.50)A.商鞅B.子产C.邓析D.李悝√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四节中的法经。

首先必须确定第一部初具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法经》,然后其编纂者是李悝。

同时联想一下相关知识点:商鞅是将《法经》改编为秦律,子产是铸刑书于鼎首次公布成文法,邓析是编制《竹刑》。

9.《法经》中规定杀人、伤人等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犯罪及其刑罚的篇目是(分数:1.50)A.盗法B.贼法√C.具法D.杂法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四节中的《法经》。

现代用语中“盗”“贼”总是连用,但是古代“盗”针对的是侵犯财产犯罪,“贼”针对的是侵犯人身犯罪,故而在《法经》等古代法律文献中有所区别。

此处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法经》之类的重要法律文献必须从制定或颁布的背景、主要编制者、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几个方面全面理解,这几方面往往是相互联系的,理解时要注意思考这些联系。

10.《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______”。

(分数:1.50)A.商刑B.汤刑√C.吕刑D.九刑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汤刑。

夏商两朝的法律总称分别为禹刑和汤刑,都带有对祖先或者朝代建立者的尊敬与怀念之意,故以大禹和商汤的名字命名。

11.商朝有“三风十愆”的规定,其中三风中的巫风是指(分数:1.50)A.庭内起舞、沉溺酒歌√B.贪求财物、迷恋美色、狩猎不休C.巫蛊乱政、残害忠良D.蔑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劝告、亲小人远贤臣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商朝立法概述。

对于古代的这些名词概念,不能简单地以现代意思揣度,除非古文功底深厚,否则只能细心识记。

巫风虽然带有“巫”字,但其主要针对的是官吏只顾吃喝玩乐、不理政事;淫风则指贪求财物、迷恋美色、狩猎不休,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生活作风层面;乱风则指蔑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劝告、亲小人远贤臣,侧重执政思想观念和用人方面。

12.关于奴隶制五刑,流行的说法认为最早源于(分数:1.50)A.上古祭祀活动中的献俘、杀俘仪式B.原始社会后期军法、军令的积累C.先进部落苗民的刑罚√D.夏商时期的天罚、神判观念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夏商刑事立法。

虽然一般的理论都认为我国最早的法律制度是起源于祭祀活动、军法和军令等,也带有浓厚的神权法思想,但是在具体问题上还是要细致地认识和理解,例如本题中的奴隶制五刑,尽管也与A、B、D三选项密不可分,但是从源头上来看还是先进苗民的刑罚。

13.下列关于奴隶制五刑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50)A.五刑起源的记载最早见之于《孝经·五刑》B.剕刑的具体做法是断人之足,或者斩人之趾C.大辟的执行方法包括斩首、炮烙、醢、脯等√D.五刑是上古时期所有刑罚的总称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夏商刑事立法“五刑”。

五刑起源最早见于《尚书·吕刑》;剕刑的具体做法包括断人之足或剔去膝盖骨;大辟是死刑的总称,执行方法包括斩首、炮烙、醢、脯等;五刑是上古的“正刑”,而不是所有刑罚的总称,除正刑外,还有鞭扑、流刑、劳役刑等。

14.下列各选项,不属于《吕刑》内容的是(分数:1.50)A.阐述了苗民无德滥刑而遭受亡国绝祀的历史教训,以说明建立法度的重要性B.主张“刑无等级,法不阿贵”,所以要发布于众,让臣民皆“知所避就”√C.强调必须以德教为本,用刑适中,惩罚与罪行相符D.规定了较为完整的收赎办法,赎刑由此制度化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立法概况有关《吕刑》的介绍。

《吕刑》继承并贯彻了周初明德慎罚的思想,以苗民无德滥刑而亡国绝祀的历史教训说明建立法度的重要性,强调必须以德教为本,用刑适中——从这一基础出发,可以设想《吕刑》中刑罚不会严苛,除此之外,具体制度方面规定了较为完整的收赎办法,赎刑由此开始制度化。

强调刑无等级是战国封建地主阶级法律思想的主张,法律要公布为民所知也是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于鼎等之后的事,不可能属于西周的做法。

对某法典或者制度的特点、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要与其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法律思想特点相结合来理解、判断。

15.西周时期的礼仪内容可分为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其中“冠婚之礼”称为(分数:1.50)A.吉礼B.宾礼C.嘉礼√D.婚礼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礼与刑的关系。

西周时期的礼仪内容可分为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是祭祀之礼,古人认为祭祀鬼神、祭祀祖先能给自己带来福祉,故称祭祀之礼为吉礼;凶礼是丧葬之礼;军礼是行兵打仗之礼;宾礼是迎宾待客之礼;嘉礼是冠婚之礼。

冠婚之礼包括成年加冠和结婚两方面,因而不只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婚礼。

此外,吉礼和宾礼也是比较容易混淆的,需要注意具体含义。

16.渎职方面的犯罪是西周三大类主要罪名之一,典型的罪名就是司法官的“五过”之疵,五过之中的“惟货”是指(分数:1.50)A.利用职权,报私恩怨B.贪赃受贿,敲诈勒索√C.秉承上意,依仗权势D.接受请托,徇私枉法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主要罪名。

西周的罪名比商朝发达,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政治性犯罪,如违抗王命罪;二是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身财产等方面的犯罪,如“寇攘奸宄”(劫夺窃盗);三是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之疵(弊端):“惟官”(秉承上意,依仗权势)、“惟反”(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惟内”(内亲用事,暗中牵制)、“惟货”(贪赃受贿,敲诈勒索)、“惟来”(接受请托,徇私枉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