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徐志摩 全文及解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全文及解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
诗的开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人用三个“轻轻的”,营造出一种轻盈、柔和的氛围,仿佛他的离去是如此的悄无声息,不愿惊扰这宁静的康桥。
“作别西天的云彩”,则将西天的云彩作为告别的对象,赋予云彩以人的情感,使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金柳在夕阳的余晖下,宛如美丽的新娘,其在水中的倒影更是摇曳生姿,让诗人的心湖泛起涟漪。
这里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金柳写得生动而迷人,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美景的深深眷恋。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摇曳,仿佛在向诗人招手。
而诗人甘愿做一条水草,融入这康河的柔波之中,可见他对康桥的热爱已经到了极致,渴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一潭清泉在诗人眼中如天上的彩虹般绚烂,然而却又如此虚幻易碎。
那些曾经的梦想如同彩虹一般,在现实中被揉碎、沉淀。
这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课文原文,一起来看一下吧!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首先,关于教学终点的选择和教学起点的辨认。
作为现代抒情诗,其教学内容自然是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这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这也成为本课的主问题。
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诗人的情感。
同时,体察教学的起点非常重要。
《再别康桥》不仅出现在初一年级的教材中,也出现在高一年级的教材中,二者的起点存在明显的区别。
对初一学生而言,现代诗还是陌生事物,他们只能读出整体上的感悟,在深入文本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为学生搭建走进文本的台阶。
所以,本课教学内容不仅是感悟诗歌的情感,而且还要介绍一些阅读现代抒情诗的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这一方法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所以,在学生品析诗句的过程中,我一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
为此,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自学活动,即小组自主学习第5—6节,在讨论其情感的基础上,以朗读的方式将这种情感呈现出来。
可以说,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把钥匙。
但同时,仅仅依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还难以在字里行间体悟情感,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往诗歌的语言里走,所以,我分别采用了换词语进行比较的方法,对整节内容进行改写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发挥想象,将简短的诗句转换为画面,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之中。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现代诗,作者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徐志摩。
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整理了《再别康桥》全文及其他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再别康桥》全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格调委婉轻盈,诗行整齐和谐,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流露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这首诗的笫一节连续使用了三个“轻轻的”,用特有的句式和回环反复的修辞,细腻而真实地描摹了作者那种踌躇满志、步履轻盈的神情和恐怕惊扰“康桥”的内心独感。
从第二节开始描绘康桥的迷入景色,诗人择取了“康河”一带富有特色的景物“杨柳”、“青荇”、“浮蕖”等,先出之以巧妙的比喻杨柳在夕阳的映照下,犹如穿上盛装的“新娘”,榆荫下的清泉泛射出落日的余晖,恰似天上落下的彩虹,等等,然后由物及人,进一步写出了这些景物所激发的自已感情的波澜,从而构成了个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优美境界。
笫五节写撑箐泛舟,月夜放歌,和前面的凝神观照刚好构成了动禾静,有声和无声的鲜明对照。
正当读者为诗人的描绘所吸引时,诗作又急转直下,由“不能放歌”到“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流露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的结尾和开首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云彩”本来是带不走的,诗人明知如此而偏要郑重其事地写道:“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只能说明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深和思念之切。
作者简介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再别康桥全文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歌鉴赏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歌鉴赏一、诗歌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创作背景1. 留学经历- 徐志摩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当时名为康桥大学)留学。
在那里,他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熏陶,也感受到了康桥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氛围。
康桥的一切,如康河、河畔的金柳、河中的青荇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2. 情感因素- 这首诗写于1928年。
当时徐志摩再度游历英国,重访康桥。
他对康桥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既有对往昔留学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同时,在他的个人情感生活方面,他经历了爱情的波折,康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之所。
三、诗歌主题1. 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诗中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等,回忆起自己在康桥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
2. 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康桥的宁静、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
徐志摩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他愿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希望融入这种美好的环境之中。
3. 离别的惆怅与感伤- 尽管诗的格调比较轻柔、舒缓,但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了离别的惆怅。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任何东西,这种悄然离去的姿态背后是对康桥的不舍与感伤。
四、艺术特色1. 音乐美- 节奏-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节奏明快、轻盈。
再别康桥原文译文
《再别康桥》全诗译文如下:落日的余晖慢慢散落在河面,康桥多情地在柔柔的水波里荡漾,我静静地站在桥头,深情地凝望这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就要走了,一如我来时一样,轻轻地,踮着脚尖。
夕阳很美,是否感受到我炙热的目光,扯一方轻纱遮面,却掩不住那抹红晕。
沿着河岸,慢慢地追忆往昔时光。
不经意间,我瞧见波光粼粼中,那个婀娜摇曳的身影。
我的心被轻轻一弹,弹起一丝丝灰尘,荡开一圈圈涟漪。
于是,向前张望——柳儿,是披着余晖的垂柳,在微风中轻轻飘漾,微风调皮地轻吻水的面颊,我连忙俯身,想看柳儿的倩影,却发现在那软软的河泥里,油油的青荇正悠悠地随波招摇。
我有些嫉妒,真的,我甘愿做一条永远在水里逐浪而舞的水草,只要是在康桥的柔波之中!看着榆荫下一潭似梦的清泉,漾漾地承载着彩虹似的颜色。
我在想,那在浮藻间闪烁的是不是我曾经揉碎沉淀的梦?什么是我的梦?我想,康桥,只有康桥才是我梦的归宿。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唯有精神上的充裕才能真正挽回我们那逝去的灵魂,那麻痹的思想是康桥给了我这样一方纯洁的心灵之地。
今夜?只有今夜!我猛然记起,满腹兴致一点点被渐渐弥漫而来的愁绪占据了。
不知何时,夏虫停止了私语,远方断续地传来一声声凄怆的笙箫。
这箫声,犹如一把把匕首,一寸寸割断了我的愁肠,周围是一片沉默……“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出处】《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再别康桥原文
再别康桥原文《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追求新诗格律化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康桥性灵”滋养的结果。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原文及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中国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新诗。
1928年秋天,作者最后一次重访英国剑桥(旧译康桥),乘船返回中国,途经中国南海时,把剑桥的景色和缅怀之情融入诗中,表达告别剑桥的淡淡哀愁。
该作品在1928年11月6日完成,同年12月10日刊于《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
自该新诗出版后,诗句被多次谱上乐曲,诗中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也成为中国传诵一时的名句。
再别康桥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英文版本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Quietly I wave good-bye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the sludge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I would be a water plant!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 weeds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To seek a dream?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r of starlight.But I can’t sing aloud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Even summer insects heap silence for me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Very quietly I left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再别康桥》的原文与赏析
《再别康桥》的原文与赏析《再别康桥》的原文与赏析《再别康桥》展现的所有审美特点内涵及价值都缘于作者对康桥的爱恋,让每一个读者读后都为之所动,可谓感人肺腑,情真意切。
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再别康桥》的原文与赏析,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enxue)。
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作背景《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作赏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再别康桥》简介及原文
《》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作品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字词注释: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再别康桥闻一多诗原文
再别康桥闻一多诗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看见她的影子。
她就像那水中的月,
虽然她很远,
但我还是看见了。
那一次我离开了康桥,
走在九月的尾巴上,
她告诉我,她将在这里,
轻轻的等候。
我在月光下见到了她,
她的容颜依然娇嫩,
她说:“我已经等候多时了。
”青荇水波上摇曳着她的影子。
她站在那里迎接我,
她的笑容像一朵花儿,
而我却远在康桥的彼岸,
静静地等待。
她叫我的名字,
她的声音醇美如歌,
她说:“再别康桥,
别康桥,再别康桥。
”。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5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5篇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1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再别康桥作者: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中国海上注: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赏析: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人物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1920年曾留学英国。
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冰心《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附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附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附赏析《再别康桥》徐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轻吟漫诵徐志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
但徐志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
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诗歌欣赏】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徐志摩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徐志摩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徐志摩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徐志摩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古诗再别康桥翻译赏析
古诗再别康桥翻译赏析《再别康桥》作者为近代诗人徐志摩。
其诗句全文如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前言】《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注释】⑴青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意思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意思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和感性主义的特点,展现出了对爱情、人生和艺术的深情向往和追求。
其中《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此诗的意思以及分析:一、再别康桥的意思《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启程回国之前,致送他在英国度过的三年时光的诗歌。
全诗以“康桥”为象征,表达了抒情诗人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和依依惜别之情。
二、分析1.第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的一种洒脱和豁达。
当悠然离开时竟如此,满心无悔!然而心底的激动又由眼神传递出来,与那天上的浮云作个就此别过的告别。
2.第二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一句透露出文学家对家的思念,而那河畔的金柳是家乡的代表,是家的象征。
诗人在信手拈来之际描写家里的情景,显见出家中的一切都在他心里深深印有。
3.第三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挽留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对自由的终生追求。
几句话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因为这是他留给康桥的最宝贵礼物。
4.第四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一句花草虫鱼、鸟语花香,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文学家在行色匆匆之间竟然还能记起这里那些仙境一样的景色。
5.第五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一句具有写作者对自己未来的追求和对自己的境遇的自信,同时也抒发了与家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句是该诗歌最为重要的一句,描述了文学家对自己多样化的探开,并坚信理想可以达到终结的自信,他发誓自己“一直拿这篙,到柔波肯辖导”,一路上充满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慨。
以上便是我对《再别康桥》的一份分析,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热爱徐志摩的诗歌。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
再别康桥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
徐志摩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通译剑桥)。
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
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二、作品内容再别康桥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⑦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文学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诗歌欣赏】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
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
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
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王川)抓住瞬间的永恒——《再别康桥》文本分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
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
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
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
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呼应了开头。
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
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
诗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
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
瞬间便是永恒。
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诗。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
每节各描写一个景物一个意境,而节与节之间是相互联系,上承下启的。
以第二、第三节为例。
第二节中,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层进深化情感。
第三节则承第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水底的清荇‛。
可见句子之间、诗节之间的环环相扣。
诗人非常重视诗行本身的美感作用。
他的诗作很考究诗歌的外形整齐。
这样的整齐偏重于诗的整体排列顺序的整齐规划,至于诗行长短并不做呆板限制。
这首诗使用式的诗形,而诗句有长有短,诗的整体错落有致而并不单调死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诗的参差错落的图案美及严谨稳定中内含变化的和谐感。
诗人说:‚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
‛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
在其诗歌里,音节与内容达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两个‚轻轻地‛叠用,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强节奏的轻盈。
诗人将节奏视为诗内在的生命,他所谓的‚内含的音节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诗行间‚顿‛的数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数的相等。
顿,即按句中不同成分来区分音节。
如诗的最后一节按意群可作这样的划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的每一句之间的顿数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诗富有整体一致的节奏感。
在音韵方面,这首诗偶句押韵,同一节二、四句押相同的韵,造成了一种叠荡起伏的音韵美。
在诗人有节奏有韵律的吟唱中,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愁绪也在变化、扩散开来。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
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
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