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的过程
磨课过程汇报稿
![磨课过程汇报稿](https://img.taocdn.com/s3/m/40b9e6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e.png)
磨课过程汇报稿一、引言本文旨在详细汇报磨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步骤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我们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磨课目标本次磨课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对某一特定课程的深入研究和反思,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1. 研究课程内容,提出改进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2. 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预度和学习兴趣;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提升教学效果;4. 评估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三、磨课过程1. 选题与准备本次磨课选择了《数学中的几何应用》作为研究对象。
在选题过程中,我们考虑到该课程的教学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确定了研究方向。
在准备阶段,我们对该课程的教材进行了子细研读,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
2. 教学设计基于选定的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
该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等。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们明确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应该具备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小组合作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预和合作学习。
同时,我们还运用了多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具、实物模型等,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阶段,我们按照教学设计方案,组织了精心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量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和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和讨论,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 教学评估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估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小组合作评价等。
磨课过程汇报稿
![磨课过程汇报稿](https://img.taocdn.com/s3/m/63bc96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6.png)
磨课过程汇报稿一、引言本文是针对磨课过程的详细汇报,旨在总结和分享磨课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本次磨课,我们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下是我们在磨课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和收获。
二、背景介绍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决定进行一次磨课活动。
该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观摩和交流,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
我们选择了一门高中数学课程作为磨课的对象,这门课程在学生中的兴趣和理解度较低,需要我们寻找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磨课过程1. 磨课准备在磨课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资料,包括教材、教辅书籍、教学视频等。
然后,我们组织了一次教师研讨会,讨论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确定了磨课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最后,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进行了分工,确保每个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 磨课实施在磨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使用了互动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其次,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实验和模拟演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磨课评估在磨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总结。
首先,我们邀请了其他教师和专家对我们的磨课进行评价,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然后,我们组织了一次教学反思会议,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总结了磨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最后,我们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磨课成果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其次,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他们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磨课的过程与感悟
![磨课的过程与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a44b2f1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b.png)
磨课的过程与感悟磨课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试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具体来说,磨课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设定课程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这有助于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 组织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内容。
这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并善于设计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材料。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
这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4. 实施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根据预先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5. 收集反馈意见:在课程结束后,及时收集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
这有助于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情况、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6. 分析评估: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意见,进行课程评估。
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效果以及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磨课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挑战和困难,但也带来了许多感悟和收获。
1. 学生参与度更高:通过磨课,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与同伴展开合作和讨论。
2. 学生的理解更深入:磨课过程中,我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具体和个性化,从而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教学效果得到提升:通过磨课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我发现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学生成绩的提升、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学生对课程的反馈都让我感到很满意。
总的来说,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通过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数学组教研活动磨课心得
![数学组教研活动磨课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ab5b751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5.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以磨课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共同探讨、反思和改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以下是我对磨课过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磨课过程1. 选题与准备本次磨课的课题是“圆的面积”。
在选题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求,力求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准备阶段,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力求使课堂生动有趣、富有实效。
2. 初次试讲初次试讲时,我按照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了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1)课堂导入环节过于简单,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3)课堂小结环节过于仓促,未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梳理。
3. 同伴评议在初次试讲后,数学组的老师们对我进行了评议。
他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评议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4. 改进与再试讲根据同伴评议的意见,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在改进过程中,我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趣味性强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加强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在改进后的再次试讲中,我努力将上述改进措施付诸实践。
经过努力,课堂氛围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求,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同伴评议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4)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磨课过程汇报稿
![磨课过程汇报稿](https://img.taocdn.com/s3/m/772ece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f.png)
磨课过程汇报稿一、引言磨课是一种教学改进的方法,通过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在磨课过程中的实践和反思,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教学效果。
二、背景本次磨课的主题是《数学中的几何图形》,针对初中数学课堂。
通过磨课,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磨课过程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磨课前,我明确了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2. 课前调研在磨课前,我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发现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不够牢固,对几何图形的应用能力较弱。
3. 教学设计根据调研结果,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1)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演示,引入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例分析:通过解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案例分析: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1) 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作业的评价,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我认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设计是有效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3) 学生反馈的收集:我收集了学生对本次磨课的反馈意见,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表示满意,认为学到了新知识,并且觉得课堂氛围活跃。
磨课的基本流程
![磨课的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da66dc86137ee06eff918b2.png)
磨课的基本流程一、第一次集体研讨:磨课设计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主要活动:1、问卷设计(选用已有、修改调整、自行设计)2、问卷调查3、问题分析与聚焦4、已有理论与课例学习5、设计解决方案6、选择磨课效果观察点7、分工二、第一次个人备课责任人:主讲教师主要工作:1、分析学情、校情、教情2、设计教学目标与磨课目标3、根据磨课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三、第二次集体研讨备课与课堂观察量表设计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主要工作:1、主讲教师陈述2、各观察教师陈述观察量表设计3、集体研讨教学设计与磨课目标是否相符4、集体研讨观察量表与磨课目标是否相符四、第二次个人备课责任人:主讲教师主要工作:1、分析集体研讨意见,决定取舍2、根据取舍重新备课五、第一次课堂活动:课堂教学与课堂观察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主要工作:1、主讲教师在A班进行课堂教学2、观课教师根据分工进行课堂观察六、第三次集体研讨对第一次课堂观察的分析与集体备课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主要工作:1、主讲教师陈述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和磨课目标2、各观察教师基于观课数据与案例说明磨课目标是否实现3、集体研讨如何进行教学调整七、第三次个人备课责任人:主讲教师主要工作:1、分析第一次课堂观察数据与案例2、分析集体研讨意见,决定取舍3、根据数据、案例和意见重新备课八、第二次课堂活动:课堂教学与课堂观察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主要工作:1、主讲教师在B班进行课堂教学2、观课教师根据分工进行课堂观察九、第四次集体研讨对第二次课堂观察的分析与集体备课责任人:磨课组全体成员主要工作:4、主讲教师陈述教学设计修改以及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和磨课目标5、各观察教师基于观课数据与案例说明第一次教学的问题是否已解决以及磨课目标是否实现6、集体研讨如何进行教学调整。
教研活动的听课磨课活动(3篇)
![教研活动的听课磨课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02f0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7.png)
第1篇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我校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其中听课磨课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一次听课磨课活动,探讨教师如何通过这一过程实现教学技艺的提升。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我校组织了一次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的听课磨课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内外专家、优秀教师共同参与,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磨课等环节,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水平。
二、活动过程1. 听课阶段活动伊始,各教研组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听课教师认真记录,深入分析课堂环节,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本次活动中几位教师的公开课概述:(1)语文组:张老师以《荷塘月色》为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文内容。
(2)数学组:李老师以《勾股定理》为课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英语组:王老师以《My Family》为课题,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英语,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评课阶段公开课后,各教研组组织评课活动。
评课教师结合听课感受,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公开课进行点评。
以下是部分评课内容:(1)语文组:张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但部分环节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数学组:李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但部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仍存在困难。
(3)英语组:王老师的课堂氛围浓厚,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3. 磨课阶段针对评课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们积极反思,进行磨课。
以下是部分磨课内容:(1)语文组:张老师针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调整了课堂环节,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磨课过程汇报稿
![磨课过程汇报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5c00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7.png)
磨课过程汇报稿引言概述:磨课是一种通过实践和反思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的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磨课的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中的重点内容和具体步骤。
正文内容:1. 准备阶段1.1 确定磨课主题:选择一个与教学实践相关的主题,例如某个教学策略的应用或者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1.2 采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观摩他人的教学实践或者进行实地调研,采集与磨课主题相关的资料和案例。
1.3 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资料和案例,设计一份详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2. 实施阶段2.1 课前准备:根据教学方案,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并对教学环境进行布置。
2.2 教学实施:按照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参预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关键问题和亮点,并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3. 总结阶段3.1 教学总结: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2 反思与改进:根据教学总结的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觅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3.3 经验分享:将磨课的经验和教学心得分享给其他教师,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总结:通过磨课的过程,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准备阶段的主题选择、资料采集和教学方案设计是成功磨课的关键。
实施阶段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总结阶段的教学总结、反思与改进以及经验分享是不断进步的动力。
通过不断的磨课实践,我们将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教研活动磨课过程记录
![教研活动磨课过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eb3f1a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c.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教研活动磨课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形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1. 全体语文教师2. 邀请的校外专家五、磨课过程1. 集体备课(1)备课组讨论:在备课组长带领下,全体语文教师针对本次磨课的课题进行集体备课。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就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2)制定教学方案:根据集体备课的讨论结果,每位教师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
2. 课堂观摩(1)授课教师:本次磨课由青年教师张老师担任授课教师,她讲授的是《背影》一课。
(2)课堂展示:张老师按照教学方案,进行了40分钟的课堂展示。
在课堂上,她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课议课(1)专家点评:邀请的校外专家对张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
专家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氛围活跃,但同时也指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如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环节不够紧凑等。
(2)教师互评:全体语文教师对张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议课。
大家一致认为,张老师的课堂展示有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
4. 整改与反思(1)张老师根据专家和教师的点评,对教学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她调整了时间分配,优化了教学环节,使课堂更加紧凑。
(2)全体语文教师对张老师的修改方案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更多有益的建议。
六、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磨课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环节,教师们提高了教学水平,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贡献力量。
磨课的过程与感悟
![磨课的过程与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bb2896b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a.png)
磨课的过程与感悟一、引言磨课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模拟考试环境,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检验和提升。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有许多感悟。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在磨课过程中的经历和所得到的收获。
二、磨课的过程1.选择适合的题目在磨课之前,我首先要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题目。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选择一个既有挑战性又不过于困难的题目。
我选择了一套历年考试题目来进行模拟。
2.制定学习计划为了提高效率和专注度,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
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目标。
我将每天的时间划分为专注学习和休息时间,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3.系统学习在开始磨课之前,我会先系统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这样可以帮助我在磨课时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4.模拟考试磨课的核心是模拟考试环境。
我会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安静、专注的环境中,像参加真正的考试一样进行模拟。
在规定的时间内,我尽量不查看任何资料,全凭自己的能力完成试题。
5.分析错题磨课之后,我会仔细分析自己的错题。
通过对错题的分析,我可以找出自己的知识盲区和问题所在。
这样可以帮助我在下一次磨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
三、磨课的感悟1.发现自己的不足磨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之处。
通过模拟考试,我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这让我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能力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2.提高解题能力磨课不仅帮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还提高了我的解题能力。
在模拟考试中,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完成试题,这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通过不断的磨练,我在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增强自信心磨课让我在学习中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通过反复的模拟考试和错误的分析,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重要性。
每次磨课之后,我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的提升,这让我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磨课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研活动磨课过程记录(3篇)
![教研活动磨课过程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b69d9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f.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2年10月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磨课的形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本次磨课活动以语文课程为例,邀请了资深语文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其中。
二、磨课准备1. 确定磨课主题:本次磨课的主题为《桂林山水》。
该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美景的散文。
2. 分组讨论:将全体语文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对《桂林山水》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初稿:各小组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情,完成教学设计初稿。
4. 初步研讨:各小组向指导老师汇报教学设计,指导老师针对设计中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三、磨课过程1. 第一轮磨课(1)课堂展示:第一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全体教师观摩。
(2)课后反思:课后,第一小组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指导点评:指导老师对第一小组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第二轮磨课(1)修改教学设计: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第一小组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
(2)课堂展示:第一小组再次进行课堂展示,全体教师观摩。
(3)课后反思:课后,第一小组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指导点评:指导老师对第一小组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 第三轮磨课(1)修改教学设计: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第一小组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
(2)课堂展示:第一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全体教师观摩。
(3)课后反思:课后,第一小组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指导点评:指导老师对第一小组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磨课成果1. 教学设计优化:经过三轮磨课,第一小组的教学设计得到了明显改进,教学环节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加丰富。
2. 教学效果提升:磨课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反思、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磨课过程汇报稿
![磨课过程汇报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18b0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d.png)
磨课过程汇报稿一、引言磨课是指教师通过对已有课程进行反思、改进和优化的过程,以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我在磨课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策略和成果,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磨课背景本次磨课针对的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代数部份,旨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经过调研和分析,发现学生对代数概念的理解较为薄弱,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磨课。
三、磨课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进行了对学生的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课堂情况,了解学生对代数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动机,明确磨课的目标和方向。
2.教学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3.教学实施:在课堂上,我根据教学方案进行了教学实施。
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和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测验、作业评价和学生自评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磨课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我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案例,激发学生对代数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讲解代数概念时,我采用了具体的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代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2.启示式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示式教学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量和让学生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我采用了差异化教学策略。
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语文教研课磨课记录
![语文教研课磨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2b1dab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5.png)
一、磨课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3年10月15日开展了语文教研课磨课活动。
本次活动以《背影》为授课内容,旨在通过集体备课、磨课研讨,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磨课过程(一)集体备课阶段1. 确定教学目标:通过集体讨论,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背影”一词的含义,正确运用“背影”这一词语。
-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感悟等方式,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2. 制定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 采用感悟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3. 编写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编写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二)磨课研讨阶段1. 第一次磨课:- 主讲教师:张老师- 研讨内容:张老师首先进行了课堂展示,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评课。
大家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但部分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教学环节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2. 第二次磨课:- 主讲教师:李老师- 研讨内容: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优化了教学环节。
课后,教研组再次进行了评课,大家认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更加完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 第三次磨课:- 主讲教师:王老师- 研讨内容:王老师借鉴了前两次磨课的经验,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课后,教研组进行了最后一次评课,大家一致认为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已经非常成熟,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三、磨课成果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优化了教学设计:经过三次磨课,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教学环节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加多样。
2. 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磨课过程中,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小学语文教研组磨课总结
![小学语文教研组磨课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dcf55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b.png)
一、磨课背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磨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课后研讨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磨课过程1. 集体备课在磨课活动开始之前,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对本次磨课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我们首先确定了磨课课题,并围绕该课题进行了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力求为课堂展示做好准备。
2. 课堂展示磨课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堂展示,第二阶段为课后研讨。
在课堂展示阶段,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全体教研组成员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课后研讨课堂展示结束后,教研组成员围绕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首先,授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阐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磨课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2)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4)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三、磨课成果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教师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教师们在研讨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2.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磨课过程中,教师们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们还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加强团队协作本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公开课磨课的三个步骤
![公开课磨课的三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5954da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9.png)
磨课,是一种通过反复推敲和实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方法。
对于公开课的磨课,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1. 选定课题与备课:首先,教师需要选定一个公开课的主题或课题。
在明确课题后,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的备课,包括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理解课程的重难点,以及明确教学目标。
这一阶段可能涉及到查阅相关教材、参考资料,甚至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教学设计。
2. 实践教学与反馈:在备课完成后,教师会进行第一次试讲。
在试讲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同行或者专家进行观摩,并提供反馈。
这些反馈可能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等各个方面。
教师需要对这些反馈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吸收,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
3. 反思与改进:在听取反馈并进行调整后,教师会进行再次的试讲。
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进行多次,直到教师对公开课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传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等。
在每次试讲后,教师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以上就是公开课磨课的三个主要步骤。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通过磨课,教师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培磨课的基本流程
![教培磨课的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e1b77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05.png)
教培磨课的基本流程一、磨课的前期准备。
1.1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像是灯塔,给整个教学过程指明方向。
咱得明确通过这堂课,想让学生学会啥知识,掌握啥技能,培养啥素养。
比如说要教数学里的三角形内角和,那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还能运用这个知识去解题。
这目标得具体、可衡量,不能模棱两可。
1.2 研究教学内容。
这就像厨师做菜前要熟悉食材一样。
把教材、相关资料都翻一翻,看看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点难点在哪儿。
还得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拿语文来说,一篇课文可能和之前学过的某个单元主题有关联,这就得心里有数。
二、磨课的实施过程。
2.1 个人初备。
这是自己先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
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流程。
从导入开始,得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像讲历史故事可以从一个有趣的历史事件导入。
然后是新知识的讲解,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最后是练习巩固,得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机会。
这个过程中,自己要多琢磨怎么讲能让学生听懂,这就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2 团队研讨。
这时候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了。
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拿出来,和团队里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
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有的可能会说这个导入不够新颖,有的可能指出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太复杂。
这时候不要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就像一群工匠雕琢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智慧。
2.3 二次备课。
根据团队研讨的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
把好的建议吸收进来,不合理的地方调整。
这时候教学设计就像凤凰涅槃一样,有了新的活力。
比如说之前的教学活动设计得太单调,那就增加一些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环节,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磨课的后续工作。
3.1 课堂实践。
这是检验磨课成果的时候。
把精心准备的课上到教室里,看看实际效果。
这时候就像演员登台表演,既兴奋又紧张。
要关注学生的反应,看他们是不是积极参与,有没有理解知识点。
磨课过程汇报稿
![磨课过程汇报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27c6f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6.png)
磨课过程汇报稿一、引言磨课过程汇报稿旨在总结和评估磨课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磨课的背景和目标,描述磨课的实施过程,并分析磨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二、背景和目标1. 背景磨课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反复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次磨课的背景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解决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
2. 目标本次磨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通过磨课的实施,评估磨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磨课的实施过程1. 预磨课准备在磨课开始之前,我对本次磨课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整理,确定了需要磨练的重点和难点。
然后,我准备了教学材料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
最后,我制定了磨课的教学计划,并与班级教师进行了沟通和协调。
2. 磨课实施磨课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演示解题过程和学生自主解题。
首先,我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然后,我通过演示解题的过程,向学生展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演示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参与讨论。
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解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 磨课评估在磨课结束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估。
首先,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反馈,了解他们对磨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然后,我收集了学生的解题作业和测试成绩,分析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最后,我与班级教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共同评估磨课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磨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 学习效果通过磨课的实施,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解决了许多之前困扰他们的难题。
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解题过程。
2. 学习态度磨课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磨课过程汇报稿
![磨课过程汇报稿](https://img.taocdn.com/s3/m/87362f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6.png)
磨课过程汇报稿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磨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校教师团队开展了一次磨课活动,并在此次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磨课的背景和目的,磨课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和反馈。
二、背景和目的我校位于一个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决定开展一次磨课活动。
磨课的目的是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观摩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三、磨课过程1. 磨课准备阶段在磨课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们确定了磨课的主题和内容,并邀请了专业的教育专家作为观摩评委。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磨课计划,包括时间安排、教学资源准备等。
2. 磨课实施阶段在磨课的实施阶段,我们按照磨课计划进行了具体的操作。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位优秀的教师作为磨课的主讲人,并确定了观摩的对象班级和科目。
然后,我们组织了一次班级观摩活动,邀请其他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
在观摩过程中,主讲教师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创新思维。
观摩的教师和学生则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3. 磨课总结阶段磨课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评估。
我们邀请了观摩评委对主讲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收集了观摩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
同时,我们也对磨课活动的效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
四、磨课效果和反馈通过这次磨课活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得到了观摩评委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同时,观摩教师和学生们也受益匪浅,他们在观摩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此外,磨课活动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根据观摩评委和观摩教师的反馈意见,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改进方向:一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二是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三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和培训机会。
教研活动研磨课(3篇)
![教研活动研磨课(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3b2c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f.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教研组开展了“研磨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环节,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灵活。
2. 培养教师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1)确定研磨课主题:本次研磨课的主题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分组备课: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年级段的阅读教学。
(3)研讨教学设计:各小组针对所负责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4)形成教学方案:各小组根据研讨结果,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案。
2. 听课(1)公开课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2)听课记录:听课教师认真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等方面。
3. 评课(1)分组评课:各小组对公开课进行分组评课,提出优点和不足。
(2)集中评课:各小组代表对公开课进行集中评课,分享听课心得。
(3)反思与改进:教师根据评课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出改进措施。
4. 反思(1)教师个人反思:教师结合听课、评课、反思与改进,撰写个人反思。
(2)教研组总结: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高,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2. 教师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加强,共同成长。
3.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得到提高,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五、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备课、听课、评课,体现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2. 教师在活动中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开展研磨课活动,扩大活动范围,提高活动质量。
中小学磨课流程
![中小学磨课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f2bd65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e.png)
中小学磨课流程
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梳理教材,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
第一:磨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流程:
1、个人备课:教师个人通读教材,研究教参,撰写教案初稿。
2、模拟上课:上课教师在备课组内展示课件、上微型课。
3、第一次研讨:备课组内,对教师备课、微型课的情况,提出初步的修改建议。
4、二次备课:教师根据备课组建议,调整修改,形成第二稿教案。
5、课堂演练:上课教师执行第二稿教案,展示课堂教学。
6、第二次研讨:组织备课组成员观课、议课,再次提出修改建议。
7、课堂展示:课堂展示,形成终结教学设计,结集共享,撰写磨课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磨课的过程:课题:《雨说》参加人员:共同体全体成员时间:2012.05.14地点:学校小会议室主持人:林初选老师活动步骤:一、开场白(林初选老师)到会人员签到。
对这课的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和呈现。
程序:自评——集体评课——上课。
二、徐秀秀老师谈修改后设想1、主问题:雨说了什么?2、本来定了两个问题:雨说了什么——为什么说。
第二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对主题“笑”,关爱大地儿童——关爱所有的人时间不够了。
3、指导诗歌不够,指导时还读不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三、评课1、林彦老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评许秀秀老师《雨说》赛课经过4月27日有效磨课活动,许老师对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反思与消化,第二次在麻三中八年(2)班上课。
这节课是值得肯定的,许老师教学能力水平又得到提升。
谈几点看法与诸位商榷,以起抛砖引玉作用。
①善于引导,耐心启发,注意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上,师生互动在和谐平等氛围中推进。
主问题(雨说了些什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与认知规律;小问题提出能给学生思考时间,有启而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诗歌内涵,体现课改精神和教育新理念。
②能抓住诗歌特点,注重朗读教学,学生在读中思、思中品、品中悟,多角度敲击文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提示该特点:学习这些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与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许老师在分析诗第一、五节时,加强朗读指导,朗读形式有师生读、男女读、个别读、全体读,课堂朗读氛围浓。
在分析第一节时,抓住“禁锢”、“喑哑”等词语品析,加以朗读情感指导;在分析第五节时,教师问:“假如你是其中一物,你看到怎样景象?”三位学生分别以泥土、小溪、小鱼角色描绘情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像,思维闸门打开了,很好落实诗歌教学目标。
③教师语言清晰、标准、流畅,有着扎实教学基本功。
教材处理恰当,文本切入正确,比较准确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流程清楚,教学整体结构完整有序。
以上三点是本节课优点,下面三点仅代表本人看法,不妥之处请斧正:①本次赛课主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那么《雨说》这首诗歌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与呈现呢?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包装的艺术处理过程,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降低教材难度,使教学内容更趋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体现,简言之,就是解决“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问题。
许老师教《雨说》这首诗时,整堂课前重后轻。
诗的后部分情感饱满,最可再形成亮点,而许老师应时间关系而弱化后部分教学。
教这首诗可以抓住第一、五节内容(读品析想);淡化二、三、四节(人称变读便可),重敲第七、八、九节(领略意境、想像情景,重敲“笑”字,升华主题),兼顾第六节(理解关键句、链接材料)。
因此,可以认为这节课诗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有欠缺。
②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许老师重视朗读教学,找到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
许老师能适当点拨指导,但不细腻不深入。
学生一开始就读得不错,后面几次读的质量并没有提升,为何?朗读指导粗线条不够精细,应该从重音、语调、语气等方面给予点拨。
若学生不到位的,教师可一句一句让学生模仿着读,读出趣味、读出情韵。
关键字词品味有点粗糙,应该注重品味最佳方法选择。
③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单调,教师语言应富有激情、灵动的,教师语言是丰富的,与诗歌整体语言是和谐一致的。
例如教师点评第五节首句时,可以即兴插入“天街小雨润如酥”古诗句,丰满教学内容。
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表现,要有生成问题时精当追问能力,要有即兴语言表现力,要有教学方案烂熟于心、眼观六路的机智,这些需要教师长期知识内功、能力素养修炼的过程。
作为刚出道的年轻教师,能上出这样课已属不易了,这一点要求似乎有些苛刻。
名师是锻炼出来的,不是捧出来的。
2、王洵老师①第一次修改的点领会还不到味,提出来的修改意见还没达到。
②诗歌形象的把握如何处理?③雨说说了什么?没让学生展开来说。
应该让学生说出诗歌形象的特征,形成氛围了,再进入爱是使者、天使的形象······④学生说了修辞手法,学生会品味,品味语言的方法还是不错的,抓关键词、修辞等,形象把握和研讨的过程中穿插朗读的指导,这是朗读指导的第二个层次。
朗读指导的第二个层次。
可以设计一个朗读脚本,其实你已经点到,语气、语速等,是否更明确这几点的朗读方法,为进入语言品味的深化铺垫。
⑤四种朗读形式。
:加叹词,语气语调,联想想象的读(整个情景扩大化,更好进入诗歌)反复读。
朗读形式上的变化,对象更明确,感情更深入,意境更好。
⑥2——4小节关键词“爱”,乳名、亲、爱都关联着的,在高潮部分可以加一个问题,这首诗还有哪些关键词值得我们推敲、玩味的?前面用朗读、比较、词语变换的方法,一点点指导我们学生去品味诗歌语言。
⑦教师对诗歌反反复复的就究读懂每句话每个关键词,学生点到哪你就能讲什么,对学生对话时候有应变能力。
⑧课后作业的设计。
⑨评价语言,学生讲的很好时候,是诗话的语言,老师评价的语言是说明文的语言,如:我是鱼儿,我在池塘中跳跃的身影,用诗歌的语言来形象化,体态语言、情感、儿化语言,欢呼雀跃的语言,多余的话都把他去掉,就用诗歌的语言,文中诗歌的内容与学生形成合拍的对话,与学生的朗读对上号。
朗诵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诗歌内容的熟悉上。
3、周高烛老师①诗歌语言美意境美,雨说雨不是雨,文章挖掘的细腻,品读语言带动学生气氛,但还做的不到味。
②前面铺垫好,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情境。
③雨是什么?雨是母亲、朋友、天使,前面是天使,中间是朋友,后面是母亲,朋友、母亲说什么。
引入循序渐进。
三个角色与三段是相呼应的。
④文章分析的很细腻,但太细腻,大局观把握不够。
前面五节挖掘的很深,但后面的“勇敢的笑”重点精彩部分没出现。
⑤大问题设计不错,但缺乏铺垫,小问题设计还不够细,还需精妙。
⑥两个对话设计不是很清楚。
⑦预设的很好,但是小问题“生成妈妈不要我出去淋雨”。
方法有二,达到不破不立的方法,为什么妈妈不让去,杏花雨杨柳风,我们还会撑伞吗,在雨中漫步,沾衣不湿杏花雨。
⑧朗读方式很多,但指导感情还需加强,小点的指导,如重音点处理。
⑨导入:将学生引入诗歌。
4、王淑媛老师①点评引导:雨说了来的目的,雨说来大地的任务。
②朗读,点出方法,可以通过朗读重复某个词读出情感就可以了。
我是来亲近你的,学生的回答虽出乎意料,我觉得是老师的提问很意外,我们的意图,诗歌想通过朗读的方式读的愉悦有诗意:我想我们已经听懂雨说的话了,那我们改变方式,变换人称来读下,读出来意境就可以了。
可以加上叹词。
可以同桌读。
读着过去。
③重点句:我是幸运的,笑,可以做成幻灯片。
幸运,联系背景;笑,联系理解。
④最后可以把前面讲到的读的方法联系起来。
⑤作业:雨对中华大地儿童说了那么多的话,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甜蜜,她教会我们乐观的生活。
你想对雨说点什么呢,选择其中的某一小节,写几句“我说”作为对雨说的回答,要求:飞扬想象力、巧妙运用拟人的手法,选择具体的场景细节。
5、林初选老师①整堂课是否有一个整体感,通过读把握雨的形象,通过问题的设计感受的雨来做什么,重点是雨对孩子说什么。
②板书是否要改。
③幻灯片的作用:注意力集中,更清楚。
朗读指导、关键词链接,背景插入,主题形式,作业。
④通过读感受形象,通过读把握形象,通过读提炼主题。
6、王孝格老师雨说了什么?说的比较简单,是雨的形象。
雨象征什么?是内容了解后所知道的。
7、钱艳君老师①语言赏析还不够细化。
②朗读指导不够细化。
③评价的话语不到位。
(2)磨课后的收获:作为一名成员,我很有幸参与磨课活动的整个过程。
期间,我感触颇深,收获颇多。
下面就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1)“磨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综合体现,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
当然,这次活动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磨课,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甚至到教学过程各个细节的实施。
参加磨课的每位老师都能认真积极地思考教学设计的缺失,向执教老师提出自己的教学修改建议。
再接下来,执教老师根据反馈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修改;然后进行第一次试教,所有参与听课的教师都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
执教教师上完课,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
(2)“磨课”是我对本课例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的过程。
它的优点在于教师经过反复的实践、思考、改进,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找到相应的最佳解决办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品课”。
(3)“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
在讨论交流中大家的见解相互摩擦,思想相互碰撞,一方面挖掘课堂与教材的亮点,另一方面亮出听课教师的观点和招数,促使上课的老师开拓思路,提升教学水平。
就在这近乎苛刻的反复磨课、反复修改教案和课堂实践过程中,吸收执教老师的教学经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才能与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品味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