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判断句-PPT精品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 公开课 (共69张PPT)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真题体验(17年全国1卷)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 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 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 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 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 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 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 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 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 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 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 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 D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 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分析
• 先通读语段,然后再比较选项。比较四个 选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词,所以“乎” 后可停顿;但是第二个“乎”相当于介词 “于”,所以后面不能停顿,排除BD项;比较 AC项“耻也”是一个完整句子,所以在此前 停顿,排除C选项,选择A。
真题体验(17年全国1卷)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 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 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 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 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 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 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 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 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 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 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 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 D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 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分析
• 先通读语段,然后再比较选项。比较四个 选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词,所以“乎” 后可停顿;但是第二个“乎”相当于介词 “于”,所以后面不能停顿,排除BD项;比较 AC项“耻也”是一个完整句子,所以在此前 停顿,排除C选项,选择A。
古代汉语句式精品PPT课件
• 天生民而立之君。《左传·襄公十 四年》
动词“为”的双宾语句式
•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僖公 三十年》
• 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左传·宣公二年》
• 重为之礼而归之。《左传·成公三 年》
• 吾不忍为之民也。《战国策·赵策 三》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论语·季氏》
其不义又甚於攘人 犬豕鸡豚者
, 何故也?
• 先秦时,“是”的常用用法为 指示代词,相当于“此”,在 句子中做判断句的主语或谓语 。
• “是”做判断句的主语 • 例如: • 是社稷之臣也。 • 公曰:是吾宝也。 • 是吾师也。
常用判断句式
• 1.在判断句的谓语后面加语气 词“也”。“…,…也”
• 例如: •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 • 张骞,汉中人也。
•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到: 相同之处:语序均为SVO • 差异表现在: 引进地点的状语的位置,如“於
申”。 另外,有差异的句式还有: 双宾语句 动量表达形式
双宾句
• 双宾语由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组成 。直接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间接宾语表示谓语动作的方向(对 谁做)或动作的目标(为谁做), 间接宾语紧接在谓语动词后,但它 不能单独存在。它和直接宾语组成 双宾语。
★动词“为”的双宾语结构翻译 时,“为”的意义要随上下文而定 ,同时要么在直接宾语前面添加合 适的动词,句式变化为兼语结构; 要么句式变化为“介宾·动词”这 样的状中结构。
古代汉语动量表达的形式 (一)
• 基本形式:数词+动词 “数词”做状语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 宣公二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论语·宪问》
动词“为”的双宾语句式
•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僖公 三十年》
• 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左传·宣公二年》
• 重为之礼而归之。《左传·成公三 年》
• 吾不忍为之民也。《战国策·赵策 三》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论语·季氏》
其不义又甚於攘人 犬豕鸡豚者
, 何故也?
• 先秦时,“是”的常用用法为 指示代词,相当于“此”,在 句子中做判断句的主语或谓语 。
• “是”做判断句的主语 • 例如: • 是社稷之臣也。 • 公曰:是吾宝也。 • 是吾师也。
常用判断句式
• 1.在判断句的谓语后面加语气 词“也”。“…,…也”
• 例如: •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 • 张骞,汉中人也。
•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到: 相同之处:语序均为SVO • 差异表现在: 引进地点的状语的位置,如“於
申”。 另外,有差异的句式还有: 双宾语句 动量表达形式
双宾句
• 双宾语由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组成 。直接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间接宾语表示谓语动作的方向(对 谁做)或动作的目标(为谁做), 间接宾语紧接在谓语动词后,但它 不能单独存在。它和直接宾语组成 双宾语。
★动词“为”的双宾语结构翻译 时,“为”的意义要随上下文而定 ,同时要么在直接宾语前面添加合 适的动词,句式变化为兼语结构; 要么句式变化为“介宾·动词”这 样的状中结构。
古代汉语动量表达的形式 (一)
• 基本形式:数词+动词 “数词”做状语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 宣公二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论语·宪问》
古代汉语(六)判断句与叙述句44页PPT
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古代汉语 判断句.ppt
月五日2020年8月5日星期三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11:038.5.202011:038.5.202011:0311:03:108.5.202011:038.5.2020
年8月5日星期三二〇二〇年八月五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Tennyson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11:0311:03:108.5.20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
•
9、When success comes in the door, it seems, love often goes out the window.-----Joyce Brothers成功来到门前时,爱情往往就走出了窗外。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Wednesday, August 5, 2020August 20Wednesday, August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 完整版课件PPT
)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斗卮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 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此人一一为 (之) 俱言所闻。
3、省略句
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
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 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 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
(2)省略“以”、“于”的介词结构后置
如: 将军战(于 河北,臣战(于 河南。
)
)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
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 将其 “顺装”过来。
5、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一些结构固定的格 式用法。这些类固定句式,翻译 时要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
1、表疑问。“……如何”、“奈何”、“若何 “奈若何”等格式。
如: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4)“者”、“也”全不用。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 秦,虎狼之国。
1、判断句
2、用副词“乃”、“则”、“
即”
“皆”、“耳”等
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此亡秦之续耳。
臣本布衣。
1、判断句
3、用动词“为”、“是 ”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
3、用“为”、“为……所 ……”(“为”引出动作的主动
者)或
“……为所……”表示被动。 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被动句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文言文中较少见)。
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忠而被谤。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 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
古代汉语-判断句
❖ “为”字式:判断句or动词谓语句
▲古代汉语的“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
动词,对它的解释须根据文意而定。
❖ 王使人为冠。(战国策·齐策) ❖ 为国以礼。(论语·先进) ❖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 ❖ 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 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孟子·告子) ❖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元)
❖ 演变的原因是这种复指代词“是”,具有判断意 味。
❖ 产生时间:
❖ 起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口语 中已不可或缺。
❖ 文言中仍很少用,一直延续到白话文兴起的时代。
❖ 判断动词“是”的早期用例
汉代:
a小儿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 剖而食之美如蜜。”此楚之应也。(说苑·辨物)
❖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名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B.以副词“乃”、“即”、“诚”、“必”、“亦”、 “皆” 、“惟”、“维”、“伊”、“繄” 、 “诚”、“实”、“尽”、“素”、“固”、 “良”、“必”、“真”、“又”、“本”、 “盖”、“其”等帮助表判断。
❖ 主语+副词+谓语+(也)
❖ 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 ❖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 温衣美食者,必此家也。(韩非子·六反) ❖ 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荀子·非十二子)
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 尔共苞茅不纳,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
寡人是问。(左·僖4) ❖ 判断词“是”的形成?
来源 产生时间
1.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常以指示代词“是”作主语
❖ 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 故也?(墨子·非攻上)
文言文四种句式课件 ppt
安国平 父,安上纯父。” “......,......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2、用副词 “乃”“则”“即”“皆”“必”“本” “诚”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本布衣。
3、用动词“为” “是”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
壁之战》)
同是天涯沦落人。 注意:
• 和作代词的“是”区分。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用否定副词“非” 表示否定的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
《六国论》)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谁、何、 奚、曷、胡、恶、安、焉等)
“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4、介宾不是疑问代词,但为强调,也提前。 是以一言以蔽之 5、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2、 用 “见”、 “见......于......。”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 3、 用“为”、“为……所……” 表被动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 “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2、用副词 “乃”“则”“即”“皆”“必”“本” “诚”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本布衣。
3、用动词“为” “是”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
壁之战》)
同是天涯沦落人。 注意:
• 和作代词的“是”区分。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用否定副词“非” 表示否定的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
《六国论》)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谁、何、 奚、曷、胡、恶、安、焉等)
“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4、介宾不是疑问代词,但为强调,也提前。 是以一言以蔽之 5、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2、 用 “见”、 “见......于......。”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 3、 用“为”、“为……所……” 表被动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 “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古代汉语 ——句式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古代汉语判断句-PPT精品PPT18页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Βιβλιοθήκη 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8
古代汉语判断句-PPT精品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51页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共10张PPT)
六、用“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是”。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魏学洢《核舟记》) ——中间那个戴高帽子有许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 门宴》)
——现在人家是刀板,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肉,还辞别 什么?
3.项燕为楚将。(司马迁《陈涉世家》)
七、用副词“乃、则、皆、诚、非”等表判 断。如: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
现代汉语中的“是”在文言文中,往 往不作判断词用,而是指示代词。但 也有少数“是”作判断词用。如:
1.作代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这”。 ① 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 ——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② 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 官传记》)
——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这是自然的道理。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3.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者,……。
• 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 “者”表示停顿,在谓语不用“也 ”,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不过,这种句式比 少。如:
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粮食是老百姓种的。
四、……,……者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关陈汉涉卿瓮《在牖窦绳娥谓枢冤之》语子)。后面“者也”连用,也相当于“……是……”。如
1.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欧阳修《伶官传记》)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范—仲教淹 师《 是传岳授阳1道楼.理记讲》沛授)学公业解之答疑参难问乘题的人樊。 哙者也。(司马迁《鸿门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引入行为动作比较的对象。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水。(《荀子·劝学》)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4)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即表示被动。 如:
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荀子·王 霸》)
• 六、以
• 古汉语中介词“以”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 (1)引入行为动作凭借的工具、材料与依据。如:
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左传·鞌之战》)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荀子·劝学》) (2)引入行为动作凭借的资格、身份或地位。如: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西门豹治 邺》)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书·张骞传》)
(3)引入行为动作的原因。如: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 以 有 先 生 也 。 ( 《 战 国 策 ·魏 策 四 》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
• 4、“所以”的用法
•
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公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所以”是由“所”与介词“以”组成的凝固格式,
主要有两种用法:第一,表示的意义比较具体,可理
解为 “……的工具”、“……的人”等。第二,表 达的意义比较抽象,可理解为“……的方法”、 “……的原因”。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 子·养生主》)
见者惊犹鬼神。(《庄子·达生》)
以上例句中“者”指代行为的主动者,“所” 指代行为的受事者。
3、“所……者”结构的含义
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 (《史记·酷吏列传》)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 策·齐策四》) 以上例句中的“所……者”仍然指代的是行 为的受事者,等于“所”字结构,不等于 “者”字结构。
古代汉语判断句-PPT精品
一、之:
(1)动词:往、到。
(2)代词: 1)指人:译为"他(们)"。 2)指事:译为"这件(些)事"。 3)泛指:译为"这"、"那"。 4)复指:译为"这(个、种、些)"
(3)助词
1)用在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译为“的”。如: 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精卫填海》)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战国策·范雎说 秦王》) 2)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邵公谏厉王弭谤》) 3)凑足音节,不译。如“怅恨久之”。
记·陈涉起义》)
(4)引入行为动作的时间。如: 文(指田文,即孟尝君)以五月五日生。
(《史记·孟尝君列传》)
• 七、而 • 古汉语中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三种:
(1)连接联合结构,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 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之间的联系。既可 以是顺接,也可以是逆接。如: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触龙说赵太 后》)
四、所
1、“所”作为辅助性代词,用在其他词或词组 的前面,组成“所”字结构来充当句子成分。和 “所”结合主要是动词或动词行词组。可译为 “……的”、“……的人”、“……的东西”等。 如: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 路》)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史记·鸿门 宴》)
2、“者”、“所”指代对象的差别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韩非子·五蠹》)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韩非子·五蠹》)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 (2)连接偏正结构,即连接状语与谓语动词,是一 种顺接。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
子·劝学》) 太后盛气而揖之。(《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连接主谓结构,是一种逆接,或是一种假设。Fra bibliotek• 三、者
• 庸者笑而应曰。(《史记·陈涉起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史记·鸿门宴》)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韩非子·五
蠹》) 以上例句中的“者”作为辅助性代词,用在其他词
或词组的后面,组成“者”字结构来充当句子成分。 可译为“……的”、“……的人”、“……的东西” 等。
如:
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
(《战国策·赵策三》)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谢谢大家!
• 五、于
• 古汉语中介词“于”也可写作“於、乎”,其用法主 要有以下四种: (1)引入行为动作的处所与时间。如: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韩非子·五 蠹》) (2)引入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左 传·郑伯克段于鄢》) 利泽施乎万世。(《庄子·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