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0 文学常识:诗歌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诗歌常识梳理(一)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诗歌的分类1.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旧体诗)和现代诗歌(自由诗)两大部分。
2.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⑴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⑵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⑶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⑷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三)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1.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2、五是巧记。
舍众取寡,以少推多。
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余都读mái。
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3、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4、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5、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7、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
接近,据为己有(形作动);登记,造名册(名作动)8、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凭眼,凭耳(名作状)9、检校:代理官职。
秘书级。
10、一词多义。
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尽:没,干。
(3)、则智者尽其谋尽: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归尽尽:完,尽头。
11、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篇1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 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 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 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 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 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以……为愉快 ②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以……为乐 ③ 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1《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2《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XXX来不接待宾客,专为XXX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XXX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XXX: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XXX: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3《逍遥游》1.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4《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XXX: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XXX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XXX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XXX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新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一、一词多义1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2趋他日趋庭(动词,快走)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3除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攘除奸凶(动词,清除)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拳拳)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5卒保卒余年(动词,终)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卒成帝业(副词,终于)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6志舅夺母志(名词,志向)听臣微志(名词,愿望)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7应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动词,照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动词,回答)8危危乎高哉(形容词,高)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词,危险)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形容词,通“畏”,害怕)民贫则危乡轻家(动词,危害)9绝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越,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人武关,秦兵绝其厉(动词,截断)猿则百叫不绝(副词,尽,完全)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停止)10或所守或匪亲(有的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动词前,表示不定)11乎危乎高哉(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语气助问,无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12尔尔来四万八千岁(指示代词,那)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无他,但手熟尔(语气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非死则徙尔(语气词,表示肯定)子路率尔而对(形容词词尾,同“然”,可译为“地”)13但但见悲鸟号古木(副词,只,仅,唯独)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只管,尽管)无他,但手熟尔(连词,不过,只是)但使主人能醉客(只要,只需)14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光明,明亮)火尚足以明也(动词,照亮)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清楚,明白)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英明,严明)亦以明死生之大(说明,阐明,表明,彰明)左丘失明,阕有《国语》(视力)15且烹羊宰牛且为乐(姑且,暂且)河水清且涟漪(表并列关系,“和”“又”)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还)吾攻赵,旦暮且下(将要,就要)16径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小路)江水又东,径巫峡(经过)17言主人何为言少钱(说)焚百家之言(言语,言论)凡一百一十六言(一个字叫一言)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一句话也叫一言)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语气词,无实在意义)王笑而不言(说,谈论)18将将进酒(请,qiāng)呼儿将出换美酒(拿,jiāng)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扶,持,jiāng)闲将稚子出柴门(携带,带领,jiāng)一水护田将绿绕(介词,把,jiāng)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将要,就要,jiāng)公将战(想要,打算,jiāng)将信将疑(副词,又,还,jiāng)固将愁苦而终穷(一定会,必定,jiāng)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jiāng,连词,要是,如果)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jiàng,统率,率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jiàng,领兵的人,将帅,将领)括不可使将(jiàng做将)今而后,吾将再病(jiāng,假如,如果,表假设)19走耶娘妻子走相送(动词,跑)老翁逾墙走(逃跑)循陵而走(行走)豫备走舸,寄于其尾(轻快的)20敢役夫敢申恨(用于反问,岂敢)敢问死(自言冒昧之词,也含有愿,希望的意思,谦辞)21信信知生男恶(实在,确实)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余固笑而不信也(相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22孤老病有孤舟(孤独,孤单)哀鳏寡,恤孤独(幼年丧父)碧峰巉然孤起(独立,高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古代王侯自谦之称)23舍舍南舍北皆春水(shè,房舍,房屋)舍相如广成传舍(shè,安置)退三舍避之(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亲戚,年纪小,辈分低的亲属)舍鱼而取熊掌也(shě,放弃,舍弃)夫人请之,吾舍之矣(shě,释放,放开)但见群鸥日日来/父子不相见/见羽旄之美(看见,看到)曹刿请见/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拜见,求见,接见)英雄所见略同/士元兄真乃高见(见解,见识)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受)信而见疑(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府吏见丁宁(在动词前,表示受事者自己,可译为“我”“自己”)图穷而匕首现(出现,显现)25凭凭轩涕泗流(靠着,倚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借,依靠)空口无凭(凭证,凭据)喟凭心而历兹(愤懑,烦闷)26病老病有孤舟(多病)子疾病(重病,病重)君之病在肌肤(泛指疾病)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生病,有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吾之病也(弊病,毛病,缺点)非独见病,亦已病吾子(羞辱,伤害)吾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忧,忧虑)27度度,然后知长短(动词,用尺量)王请度之(动词,忖度,检查反省)28抑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难道,岂,副词,表示反诘)抑为采色不足视与目与(还是)28从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接着,就)故民之从之也轻(服从,顺从,跟从)29异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
人教版高中语文背诵必修5重点古诗词
高中语文背诵必修5重点古诗词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途矣。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5.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10.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杜甫《兵车行》)11.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杜甫《兵车行》)12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13.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14.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6.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舍:指家。
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客至杜甫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晚餐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剩下的酒。
5.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语,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
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二、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上海世博会沿黄浦江布局,“黄浦江”因此成为世博报道中的高频词语,但因为“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往往错成了“黄埔江”。
“黄浦江”相传和战国春申君黄歇有关,故名“黄歇浦”,简称“黄浦”,“浦”义为水滨或水流交汇处。
“黄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因历成立过黄埔军校而闻名。
三、统计数量时经常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下午5点,入园参观人数已超过30万。
”其中“截止”应为“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如“活动已于昨日截止”;而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精华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五精华知识点总结1《滕王阁序》一、通假宇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
“介”量词。
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
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
今相当于“又”。
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①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③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④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3.名词的意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①四美具,二难并“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一、《归去来兮辞》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2.景翳翳以将入二、一词多义1、会①会有四方之事②相如闻,不肯与会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④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2、行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赵王畏秦,欲毋行④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②振长策而御宇内③执策映长明灯读之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4、时①时矫首而遐观②善万物之得时③寓形宇内复几时5、非①觉今是而昨非②富贵非吾愿6、寻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②既窈窕以寻壑7、之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②求之靡途③会有四方之事④悟已往之不谏8、而①门虽设而常关②觉今是而昨非③时矫首而遐观④鸟倦飞而知还三、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事:古义:;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3.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今义: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4.悦亲戚之情话情话:古义:;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5.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古义:;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乐琴书以消忧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3.时矫首而遐观 4.情在骏奔,自免去职5.倚南窗以寄傲 6.幼稚盈室,有酒盈樽7.审容膝之易安8.眄庭柯以怡颜9.审容膝之易安10.乐琴书以消忧11.悦亲戚之情话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遂见用于小邑。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3.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5.乐夫天命复奚疑。
6.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7.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9.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10.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二、《滕王阁序》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俨骖騑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4.所赖君子见机二、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③桓侯故使人问之④既克,公问其故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则智者尽其谋④聊乘化以归尽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②胡天八月即飞雪③且壮士之不死即已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②恭疏短引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④引次江北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②穷且益坚③日暮途穷④不忍穷竟其事 7、数:①识盈虚之有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⑤而公子亲数存之8、趋:①他日趋庭②入而徐趋③今背本而趋末④使者驰传督趋⑤趋令销印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0、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②前人之述备矣③敬诺,年几何矣三、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逢迎:古义:;今义:奉承、拍马屁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上路:古义:;今义:走上路程。
高二语文必修五古诗词知识点
精心整理高二语文必修五古诗词知识点【一】1、《锦瑟》(陕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1、《锦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2、《马嵬》:此诗乃咏史之作。
刘、余《集解》约系为泾原王幕之作。
李、杨旧事至此已历八十载,人们谈笑之,咏叹之,而立意或因人而异。
商隐之前,有白氏《长恨歌》,陈氏《长恨歌传》等名篇。
旧注多以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
实乃皮相之论。
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这是人类生存中的两个重要命题,即便贵为天子,亦难避免。
所谓无常,一是无常态,二是难预料,三是难抗拒。
这是永远困惑着人类的生命主题,因而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
此诗第一首锦瑟()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2.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0)此日六军同驻马()4.文学常识填空。
李商隐,字________,号________,晚唐诗人,与______齐名,二人并称“________”。
李商隐的诗有抨击当时黑暗统治的,有抒写伤时的感慨和失意心情的,比较有名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名句填空。
(1)(2009安徽高考,10)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3)伤然(9)宫【二】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必修 5 中的文言文对于提升语文素养、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必修 5 中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归去来兮辞》1、通假字“景翳翳以将入”中“景”通“影”,日光。
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中“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中“时”,有时。
(2)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中“琴书”,弹琴、读书。
(3)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中“怡”,使……愉快。
(4)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中“悦”,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中“乐”,以……为乐。
4、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复驾言兮焉求”,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为“胡为乎遑遑之何”。
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正常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5、重要虚词“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目的,来。
“而”: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风飘飘而吹衣连词,表修饰。
③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二、《滕王阁序》1、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中“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
(2)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上出重霄”中“上”,向上。
“下临无地”中“下”,向下。
(2)名词作动词“目吴会于云间”中“目”,用眼睛看。
(3)使动用法“腾蛟起凤”中“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中“下”,使……放下。
(4)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中“襟”“带”,以……为襟,以……为带。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5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二、古今异义1.彭泽去家..百里古义:距离家乡。
今义:到家里去。
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不吝惜。
5.将有事..于西畴古义:农事。
今义:指有事情。
6.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7.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三、一词多义1.将⎩⎪⎨⎪⎧①田园将.芜胡不归将要②出郭相扶将.扶持③将.子无怒请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⑤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将领2.行⎩⎪⎨⎪⎧①感吾生之行.休将要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遵行,实行④为君翻作《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运行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拄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③策.勋十二转 登记,记录④执策.而临之 马鞭4.质⎩⎪⎨⎪⎧①质.性自然本性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资质,禀性④黑质.而白章 质地,底子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 询问5.非⎩⎪⎨⎪⎧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不正确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没有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副词,不是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责备,批评6.之⎩⎪⎨⎪⎧①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②感吾生之.行休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代词,这些④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7.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②舟遥遥以.轻飏 连词,表修饰③眄庭柯以.怡颜连词,表目的,来④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⑤王语暴以.好乐 介词,把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8.而⎩⎪⎨⎪⎧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②门虽设而.常关 连词,表转折③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表承接四、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凭借 2.会.有四方之事 恰逢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不久 4.三径就.荒 接近 5.知来者之可追. 补救 6.聊.乘化以归尽 姑且 7.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知道 8.悟已往之不谏. 挽回 9.饥冻虽切. 急迫 10.恨.晨光之熹微 遗憾 11.幼稚盈.室 满 12.犹望一稔. 庄稼成熟 13.时矫.首而遐观.. 举;远望 14.景翳翳..以将入 阴暗的样子15.曷不委.心任去留随从、顺从16.或植.杖而耘耔立,扶着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
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2、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的隐士,不满于XX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亦有、“隐逸诗人”之称。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形作动)4、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5、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6、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国第一个女诗人),代表词作分别是《雨淋霖》、《声声慢》。
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号东坡居士,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名作有《赤壁赋》;辛弃疾号稼轩,代表词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飘流记》等。
8、固定搭配。
比如,关联词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搭配固定,如“如果……那么”、“既然……就”、“既……又”等。
9、文言实词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10、文言虚词-且。
(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
11、我国第一部也是的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12、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2、云销雨霁,*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王勃《滕王*序》)3、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5、共其乏困(同“供”,供给).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7、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8、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幸蒙其赏赐。
(赏赐:古义:照顾。
今义:奖赏物品。
)5.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
)6.独有女弟二人。
(女弟: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9.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古义: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12.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3.会论虞常。
(论: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14.以货物与常。
(货物: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5.卧起操持。
(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二、古今异义1.彭泽去家..百里古义:距离家乡。
今义:到家里去。
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不吝惜。
5.将有事..于西畴古义:农事。
今义:指有事情。
6.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7.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三、一词多义1.将⎩⎪⎨⎪⎧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要)②出郭相扶将.(扶持)③将.子无怒 (请)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⑤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将领)2.行⎩⎪⎨⎪⎧①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遵行,实行)④为君翻作《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运行)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拄)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③策.勋十二转 (登记,记录)④执策.而临之 (马鞭)4.质⎩⎪⎨⎪⎧①质.性自然 (本性)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刑具,杀人时作 垫用的砧板)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资质,禀性)④黑质.而白章 (质地,底子)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 (询问)5.非⎩⎪⎨⎪⎧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不正确)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没有)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副词,不是)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责备,批评)6.之⎩⎪⎨⎪⎧①悦亲戚之.情话 (结构助词,的)②感吾生之.行休 (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代词,这些)④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7.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让)②舟遥遥以.轻飏 (连词,表修饰)③眄庭柯以.怡颜 (连词,表目的,来)④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⑤王语暴以.好乐 (介词,把)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8.而⎩⎪⎨⎪⎧①觉今是而.昨非 (连词,表并列)②门虽设而.常关 (连词,表转折)③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表承接)四、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凭借 2.会.有四方之事 恰逢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不久 4.三径就.荒 接近 5.知来者之可追. 补救 6.聊.乘化以归尽 姑且 7.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知道 8.悟已往之不谏. 挽回 9.饥冻虽切. 急迫 10.恨.晨光之熹微 遗憾 11.幼稚盈.室 满 12.犹望一稔. 庄稼成熟 13.时矫.首而遐观.. 举;远望 14.景翳翳..以将入 阴暗的样子 15.曷不委.心任去留 随从、顺从16.或植.杖而耘耔立,扶着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船3.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4.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不时5.生生.所资动词作名词,生活6.携幼.入室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儿童7.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心情8.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羡慕9.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0.悦.亲戚之情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11.乐.琴书以消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皆口腹自役。
(判断句)译文:都是为了谋生而役使自己。
2.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句)译文:农夫们告诉我春天来到了。
3.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译文: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5.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译文:于是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6.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译文:既然让心志被形体役使。
7.稚子候门。
(省略句)译文:小儿早就等候(在)家门口。
8.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译文: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9.问征夫以前路。
(状语后置句)译文: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
七、名句填空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八、课内文化常识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
晋代田园诗人。
2.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实际上二者仍是不同的两种文体。
3.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民间称为中秋。
4.三径:西汉末,衮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为隐士住处的代称。
滕王阁序一、通假字云销雨霁,采彻区明“销”通“消”,消散二、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3.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古义:谦称,后生,晚辈。
今义:儿童。
4.序属三秋..古义: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义:三年。
5.俨骖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①走上路程,动身;②上轨道。
6.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三、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 (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③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④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⑤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⑥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仍然)⑦暮去朝来颜色故.(容颜衰老)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没,干涸)③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完,吃完)④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尽头)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穷尽)3.穷⎩⎪⎪⎨⎪⎪⎧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得志、处境 艰难)②岂效穷.途之哭 (走投无路)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尽,走到…… 尽头)④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处境艰难,走投 无路)⑤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竭,尽)4.临⎩⎪⎨⎪⎧①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光临,来临)②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到某地)③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从高处往下探望)④临.表涕零 (面对)5.即⎩⎪⎨⎪⎧①即.冈峦之体势 (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就)③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就)6.胜⎩⎪⎨⎪⎧①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才华出众)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盛大的,美好的)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景色优美的)④刑人如恐不胜. (尽)⑤不胜.其烦 (承受,承担)7.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反而,却)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暂且)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要)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四、重要实词1.识盈虚之有数. 定数 2.气凌.彭泽之樽 超过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时序(春夏秋冬) 4.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有蹉跎,有坎坷 5.纤歌凝而白去遏. 阻止 6.北海虽赊. 远 7.云销雨霁. 雨过天晴 8.逸兴遄.飞 迅速 9.他日趋.庭 快走 10.家君作宰.县令 11.潦水..尽而寒潭清 蓄积的雨水 12.披.绣闼,俯雕甍 打开,分开 13.彩彻区.明 天空 14.遥襟甫.畅 刚,顿时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名词作动词,变成废墟 2.目.吴会于云间 名词作动词,用眼看3.上.出重霄……下.临无地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5.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6.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7.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才8.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窜9.徐孺下.陈蕃之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来10.屈.贾谊于长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11.腾.蛟起.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判断句)译文:汉代的豫章故郡,是现在的洪都新府。
2.宾主尽东南之美。
(判断句)译文:(赴宴的)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判断句)译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般灿烂夺目啊,那是孟学士文章的辞采。
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判断句)译文: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
5.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判断句)译文:在座者如水上浮萍相遇,都是身在异乡之客。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被动句)译文:怀念朝廷而又不能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出去侍奉君王呢?7.爽籁发而清风声,纤歌凝而白云遏。
(被动句)译文:宴会上排箫声响起好像清风徐徐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白云被遏止而不能飞动。
8.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宾语前置句)译文:没有遇到杨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摸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息。
9.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宾语前置句)译文:年幼的我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宴会。
10.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远望夕阳映照下的长安,遥看在云间的吴会。
11.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状语后置句)译文:在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
12.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定语后置句)译文:享有崇高名望的都督阎公,远道来到洪州。
1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省略句)译文:渔船上的人(在)夜晚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
七、名句填空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