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隧道围岩病害及处治

合集下载

隧道结构的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隧道结构的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隧道结构的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隧道是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缩短路程,还可以避免遇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但是由于隧道通风困难、水压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隧道结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害。

本文将介绍隧道结构的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一、开裂病害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温度变化、潮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开裂病害。

开裂病害的出现会导致构件的变形,从而降低结构的稳定性。

整治措施:(1)表层处理:将表面的裂缝清理干净,打磨平整后进行修补。

(2)加固处理:对于比较严重的裂缝,可以采用钢筋加固的方法,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

(3)增强处理:在隧道建设阶段就应该采取措施,比如采用锚杆加固法、注浆加固法等方法,使结构具有更好的抗裂能力。

二、渗水病害隧道中大量的降雨水和地下水,经常侵入隧道结构内部,从而引起渗水病害。

渗水病害不仅破坏隧道结构本身,而且给隧道内部的设施带来影响,如照明设施、通风设备等。

整治措施:(1)加固处理:对于渗水病害比较严重的隧道,需要采用加固措施,比如注浆加固、灌浆加固、帷幕注浆等方法,以提高隧道结构的抗渗能力。

(2)防水处理:对于刚刚建好的隧道,应该对其进行防水处理以避免渗水病害的发生。

可以采用涂刷防水材料、贴防水卷材等方法进行防水处理。

(3)排水处理:对于已经发生渗水病害的隧道,应该采取排水措施,将隧道内的积水及时排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脱落病害隧道结构长期受到各种不同的荷载作用,如车辆荷载、风荷载等,容易导致局部构件脱落,从而引起脱落病害。

整治措施:(1)检测处理:隧道结构脱落病害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发生了松动,因此需要对整个结构进行检测处理,及时发现脱落现象。

(2)加固处理:对于已经发生的脱落现象,可以采用加固措施,比如钢筋加固、搭桥加固等方法,以恢复结构的稳定性。

(3)防范处理: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应该采取防范措施,预防脱落现象的发生。

比如加强隧道结构的搭建、加固隧道支撑系统等。

既有隧道衬砌病害处治技术探讨

既有隧道衬砌病害处治技术探讨

既有隧道衬砌病害处治技术探讨隧道衬砌病害是指隧道内衬砌结构发生的各种损坏、破坏和变形等情况。

隧道衬砌病害一旦发生,会对隧道的使用安全性和持久性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既有隧道衬砌病害处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病害诊断技术:对于既有隧道衬砌病害的处治,首先需要进行病害诊断,确定病害的类型、程度和成因。

常用的病害诊断技术包括目视检查、测量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等。

目视检查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裂缝、鼓包、剥落等病害进行初步判断。

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水平测量、竖直测量和静力触探等,可以获取隧道衬砌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雷达检测和红外线检测等能够对衬砌内部的隐蔽病害进行定量化和定性化分析。

2.补强加固技术:既有隧道衬砌的病害治理主要采用补强加固技术。

常用的补强加固技术包括喷射混凝土补强、钢筋混凝土附加衬砌、纤维增强材料加固等。

喷射混凝土补强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喷射混凝土将损坏的衬砌进行补充和加固。

钢筋混凝土附加衬砌是在原有衬砌外侧增加一层钢筋混凝土,提高衬砌的承载能力。

纤维增强材料加固是通过在衬砌表面黏贴纤维增强材料,提高衬砌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3.建设监控技术:既有隧道衬砌病害处治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建设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衬砌的新问题。

常用的建设监控技术包括挂测、应力监测和温度监测等。

挂测技术主要通过设置挂测点对隧道衬砌进行沉降、位移等变形的监测。

应力监测技术可以通过设置应力计、应变计等对衬砌的应力改变进行监测。

温度监测技术可以对衬砌温度进行长期的监测,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病害。

4.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为避免既有隧道衬砌病害的产生,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包括组织协调、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等。

组织协调包括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协调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材料选用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施工工艺需要合理安排,避免过度震动和温度差异等施工不合理引起的病害。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岩溶地区的隧道常常会面临一些病害问题,如塌方、渗水、冒顶、岩爆等。

针对这些常见的病害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法,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下面将对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的处置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是塌方问题。

岩溶地区的隧道往往伴随着岩层破碎、溶蚀等问题,容易导致隧道内部的岩体失稳,并引发塌方。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需要加强对隧道岩层的勘察和监测,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要将塌方风险纳入考虑并采取相应措施。

可以对岩层进行加固,使用锚杆、钢梁等加固设施来增加岩体的稳定性。

还可以采用喷浆法对隧道进行支护,增加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其次是渗水问题。

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渗透性较强,隧道在使用过程中极易遭遇渗水问题。

处理渗水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封堵渗水通道,使用混凝土、胶泥等材料对渗水通道进行封堵,阻止渗水。

可以在隧道外部修建防渗墙,减少地下水对隧道的直接渗透。

还可以对隧道进行排水处理,将隧道内的渗水快速排出,确保隧道内的干燥环境。

最后是岩爆问题。

岩爆是岩溶地区隧道中较为危险的问题之一,会对隧道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处理岩爆问题,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需要通过岩层勘察和监测,了解隧道周围岩体的稳定状态,发现存在岩爆隐患的地段。

可以通过爆破抑制技术来减少岩爆的风险,使用炸药爆破时可以采取分段爆破、缓慢爆破等措施,减少岩爆的发生。

还可以加强对隧道内部的通风设施,及时排除隧道内积聚的爆破气体,减少岩爆的发生。

岩溶地区的隧道常见病害的处置方法主要包括塌方、渗水、冒顶、岩爆等问题。

针对每个问题,需要在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就加强勘察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支护、封堵、排水等措施,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隧道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隧道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病害问题,以保证隧道的正常运行。

探究隧道工程病害处理措施

探究隧道工程病害处理措施

探究隧道工程病害处理措施本文首先讲解了公路隧道工程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了公路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工程施工才能不断提高质量,才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施工单位要认识到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监理人员应该对工作负责,要深入施工现场管理具体施工,检查施工项目的质量情况,检查施工人员是否依据操作规范进行,检查施工设计方案是否优化,才能使公路隧道工程顺利施工。

一、公路隧道工程常见的病害及原因1、常见的病害公路隧道存在二种:一种是岩石隧道,一种是土质隧道,其中岩石隧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围岩应力的作用,隧道结构会产生变形,土质隧道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土质条件,操作不当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裂缝,二种隧道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假如施工现场的土质松软,那么地基就有可能发生沉降现象。

笔者在调查中得到,公路隧道工程在质量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六种,二次衬砌侵入设计轮廓线、渗水、衬砌厚度达不到要求、衬砌后面有空洞、衬砌开裂、施工缝错台太大等。

2、公路隧道出现病害的原因第一,设计方面。

公路隧道在施工前,首先要设计施工方案,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设计水平,有的设计人员年龄较小,工作经验不够,不能保证设计水平,因此设计方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设计前要勘察地质条件,要求设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判断地质情况,假如判断不准确,那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塌方。

在设计前要勘察地质情况,要使隧道围岩和施工方案相适应,设计人员一定要认真阅读地质资料,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利用高强支护技术,严格防止出现塌方。

在设计公路隧道时,要使隧道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根据工程具体施工情况,还需利用专业的公式进行计算,才能使结构具有一定的受力能力。

很多公路隧道工程结构过于简单、受力不均衡等,因此会出现质量问题,假如围岩的应力较大,隧道就容易出现变形。

第二,施工管理方面。

在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待管理工作,要依据严格的规范进行施工,施工人员要以设计方案为标准开展操作。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岩溶地区的隧道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程项目。

隧道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针对岩溶地区隧道常见的病害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置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地面塌陷岩溶地区地表容易因为地下溶洞的存在而发生塌陷。

一旦隧道地面发生塌陷,会造成隧道使用困难甚至中断。

处置方法包括:- 定期进行地下勘探和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溶洞的存在并采取补救措施。

- 加强隧道地基的加固和巩固,例如采用灌浆和地下注浆等技术,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 实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地面的变形和沉降,采取补救措施。

2. 滑坡隧道周围的山体容易发生滑坡,给隧道的使用带来严重危险。

处置方法包括:- 加强山体的监测,建立定期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山体位移的迹象。

- 对容易发生滑坡的山体进行治理,采取爆破、挖掘、钢筋网等技术加固山体。

- 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减少山体滑坡的可能性。

3. 排水问题岩溶地区有较高的地下水位,隧道在建设和运行中容易遇到排水问题。

处置方法包括:-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集水管道和排水泵站等设施,减少地下水位对隧道的影响。

- 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行。

- 根据地质条件和降水情况,合理安排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布置。

4. 沉降由于隧道在岩溶地区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质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隧道地面容易产生沉降现象。

处置方法包括:- 加强对隧道地面的监测,及时发现地面的变形和沉降。

- 对发生沉降的隧道地面进行加固和修复,采用灌浆、补土、加固材料等方式进行修复。

- 建立沉降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隧道的进一步损坏。

岩溶地区隧道的常见病害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等措施是确保隧道安全运行的关键。

浅谈隧道软弱围岩地段病害整治方法

浅谈隧道软弱围岩地段病害整治方法

浅谈隧道软弱围岩地段病害整治方法摘要:本文以上饶至武夷山高速公路S1合同段分水关隧道工程为例,从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要点两方面,阐述了隧道施工过程中软弱围岩地段病害整治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为以后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类似病害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病害治理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Shangrao-Wuyishan highway S1 contract section watershed off tunnel project for example, from the po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f the treatment of defects in the soft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disease control after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 words: weak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disease; governance一、地质概况    洞口段和浅埋段地质为残坡积碎石亚黏土地层,亚黏土中碎石含水量大并且分布不均。

洞身局部地段通过两山梁之间淤平的沟谷处,土层类似黄土呈垂直节理,渗水较大,极易下坠。

土体中含水量饱和,土石界面附近含水量较大。

二、施工方案比较方案Ⅰ:按设计图纸中隔墙法开挖支护,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或设计断面较大的隧道施工,但是分部次数多,对围岩扰动次数多,不利于围岩稳定,使施工速度减慢而影响总工期。

某隧道围岩变化及处治措施

某隧道围岩变化及处治措施

某隧道围岩变化及处治措施摘要:一隧道在施工中围岩发生多次变化,本文就几处变化详述一下处治方案及隧道洞身支护施工方法。

关键词:隧道围岩;超前支护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tunnel wall rock occurred many changes, this paper several changes detailed in the Treatment Schemes and tunnel and body support retaining construction methods.Key words: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advance support该隧道原为单洞,随着时间推移,该公路已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对该公路进行了改建施工。

该隧道设计为分离隧道,其中左线利用原有旧路隧道,右线为新建隧道。

桩号为K31+360-K31+762,长度402m。

隧道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60Km/h,隧道建筑限界:净宽9.75m,限高5.0m。

右线隧道在施工中部分段落围岩级别发生变化,与设计不符,如按原设计施工则无法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及人身安全。

根据专家组意见隧道支护及衬砌型式随着围岩变化情况进行变更。

下面笔者就围岩变化情况及处治措施进行详述。

一、隧道地质地貌及围岩分类情况隧道区位于吕梁山之脉老虎山一凸出的山梁,山梁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地貌特征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区,微地貌为基岩山梁、冲沟和陡坡,基岩裸露较好,海拔高程介于662.7~774.7米,相对高差112米。

隧道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02S)、峰峰组(02f),第四系上更新统(Q3d1)坡积物。

围岩分类情况:1、K31+360-K31+397段围岩主要由碎石土、强风化泥灰岩组成。

岩体破碎,围岩稳定性差,无地下水。

围岩综合判定为Ⅴ级。

2、K31+397-K31+725段围岩主要由弱~微风化泥灰岩、石灰岩组成,较坚硬与软岩互层,层间结合一般,局部呈镶嵌碎裂结构,围岩稳定性一般,无地下水。

隧道病害处治方法

隧道病害处治方法
上述病害原因很少单独出现,大部分为几种原因重复出现,设计的欠缺、材料性质和 施工不当,常常会引起病害。
3
隧道病害处治方法
隧道病害处治方法
隧道病害处治方法:(1)衬砌背后注浆;(2)防护网;(3)喷射混凝土;(4)施 作钢带;(5)锚杆加固;(6)排水止水;(7)凿槽嵌拱或直接增设钢拱;(8)套 拱;(9)隔热保温;(10)滑坡整治;(11)围岩压浆;(12)灌浆锚固;(13) 隧底加固;的主要问题:
隧道病害处治程序; 隧道病害处治方法。
谢谢观看
隧道病害处治方法
目录
1
隧道病害
2
处治方法
3
隧道病害处治程序 隧道病害主要原因
隧道病害处治方法
1 隧道病害处治程序
隧道病害处治程序
病害处治主要技术工作程序包括:检查、评定、设计、施工和验收。 检查评定工作的重点是对结构各分项分段检查、分析病害产生原因,为处治设计提供 依据。 选定病害处治方法,重要的是要正确把握病害产生的原因。
2 隧道病害主要原因
隧道病害主要原因
为了找出病害的原因,有必要将有关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地质资料和病害发生 至今的过程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隧道病害的原因大体分类如下:(1)松弛土压(含突发性崩溃);(2)偏压;(3)地层滑 坡;(.4)膨胀性土压;(5)承载力不足;(6)静水压;(7)冻胀力;(8)材质劣化;(9)渗漏 水;(10)衬砌背面空隙;(11)衬砌厚度不足;(12)无仰拱。
隧道病害处治方法
在选定病害处治方法时,要进行综合研究,充分考虑到单项和组合的处治方法,并且 应考虑到施工时的交通管理、安全和工期。
病害隧道往往存在结构失稳风险,对施工人员和行人、行车安全均有威胁,因此有必 要将风险管理引人病害处治工程中,并制订专门的应急预案。

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

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

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法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法李帅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维修中⼼摘要:本⽂重点对隧道病害成因进⾏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归纳了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并对其进⾏简单的分类,阐述了衬砌裂损和渗漏⽔公路隧道病害形式的整治措施进⾏,以期对隧道病害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隧道;病害;整治我国是⼀个多⼭的国家,⼭地和丘陵占据了国⼟⾯积的75%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速公路及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为保障⾏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与快捷性,公路隧道的数量和占路线总⾥程的⽐例越来越⾼。

然⽽,相当⽐例的隧道出现衬砌厚度不⾜和衬砌背后空洞,以及由此引发的变形、裂缝及渗漏⽔等病害问题。

座运营铁路隧道统计资料分析表明,隧道均不同程度存在衬砌变形、裂缝和渗漏⽔等问题,占总数左右的隧道出现衬砌渗漏⽔和结构裂损等病害。

⽽据调查,⽇本以上的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存在隧道病害,⼤约有的隧道病害严重(衬砌开裂、衬砌剥落、路⾯变形、塌落等),我国公路隧道⽬前尚未展开⼤规模的隧道病害调查研究⼯作。

这些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分显著,⼈们对隧道病害问题⼰经越来越重视,本⽂主要对隧道病害成因进⾏简单的分析,研究归纳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并对其进⾏简单的分类,以期对隧道病害有更深的认识。

1公路隧道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分类1.1公路隧道常见病害的成因(1)洞⼝段岩体稳定性差洞⼝边坡和仰坡不稳,导致危⽯脱落或坡⾯失稳,在遇⾬⽔冲刷则容易坍塌,或使⽚⽯护坡破损等;洞⼝段不良地质也会导致⼭体滑移,挤压洞门,使得洞门衬砌、挡墙或翼墙开裂;洞⼝段的排⽔设施若失效,也会使边坡和仰坡失稳,如隧道进⼝处截⽔天沟的损坏,失去了正常排⽔功能,使得边坡坍⽅。

(2)不良地质中的隧道病害处于不良地质体(如岩堆、暗河、溶洞、泥⽯流等)中的隧道,在施⼯期间由于未能有效处理,为运营期留下隐患,随着运营期的增长,极易出现病害,如衬砌变形、拱墙错台等。

浅析隧道常见病害情况及处理

浅析隧道常见病害情况及处理

的局部地 区可能 发生涌 水 、涌泥 、道 床积水 ,翻浆 冒泥 等
情况 。至 于寒 冷地 区的隧道 病害 ,由于气候 原 因,还 会 出 现拱顶挂 冰 ,路面结 冰导致 冰坡 、冰堆 等。同时 ,隧道 中 的渗漏水是初砌混 凝土 劣化 的影响 因素之 一 ,导致结 构承 载能力下 降,严重影响正常使用 。 12 国内外隧道渗 漏病 害的普遍性 . 隧道 的渗 漏危 害 已经 成为 世 界范 围内 ,隧道 病 害 中 ,
摘 要 :随 着隧道 工程 快速 的建设 ,越 来越 多的病 害
60 3 ) 10 9
2 15 m,存在的主要病害是侵限 、漏水 和裂缝 。据工 务 6 .6k 部门 19 9 5年秋检 测 ,净 空不 足侵 入建 筑 限界 的 256座 、 4
严重漏水 14 8座 ,初 砌严 重开 裂 6 7座、其 中严重 漏水 2 7
( 包括拱部滴水、边墙滴水、流水、隧道底部翻浆冒泥、严
寒地区隧道结冰 、冻胀 ) 影响 隧道运营 的大 l5 2座 ,占隧 0 道总数的 3 %。3 0 E ] 以上两个以及实际工 程 中大 量实 例显示 渗漏水 已经成
为影响隧道安全性和耐久性的主要 因素之一 。 1 3 渗漏水的分类 .
0 前

根据不 同的施工 、地 质及环 境 的条件 ,对 于具体 的工 程 ,渗漏水有其不 同的表现形式 。 13 1 根据水压 力,流量 等因素,可将渗漏水状态分为 ..
隧道及地 下工 程 随着 本世 纪全球 经济 的不 断发展 ,而
有 了广泛 的拓展 空间 和提升前 景 ,大量 的事 实 向我 们不 断 印证着 “ 十一世 纪是 隧道及 地下工程 大发展 的世纪 ” 二 的预 测 。随着我 国的基 础建 设高速 进行 ,隧 道建设 也在 整个 大 环境 的影 响下 ,如雨 后春 笋般 日新 月异 。但 是 ,由于各种 因素 的影 响,隧道 工程在 建设 中以及 建成后 ,总是伴 随着 病害 问题 ,且有些 问题 已经 日益突 出 ,甚 至影 响到 了隧道 的正常使用 。 地下岩土是隧 道的修 建介质 ,在 工程 分类 中属于 隐蔽 工程 ,由于使用 年限 、气候 、设 计 、施上升 趋 势。例 如 :

浅隧道病害及治理措施

浅隧道病害及治理措施

摘要本设计结合国内外工程实践,对隧道施工进行了分类,同时对隧道病害进行了分类和成因分析,详细论述了针对常见隧道病害的合理整治措施,在此基础上摄出了预防隧道工程病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支护;病害;施工方法;防水排水;洞口目录摘要 (1)1.概况 (1)2.隧道工程施工方法 (2)2.1明挖法 (2)2.2盖挖逆筑法 (2)2.3喷锚暗挖法 (2)2.4盾构法 (3)3. 隧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4)3.1支护与衬砌 (4)3.1.1锚杆支护 (4)3.1.2喷射砼施工 (5)3.1.3钢筋网的铺设 (5)3.1.4构件支护 (6)3.1.5沉降缝和伸缩缝的设置 (6)3.1.6隧道的超挖和欠挖 (7)3.2防水与排水 (8)3.2.1防治洞内渗漏水及施工废水对隧道掘进的影响 (8)3.2.2防治衬砌后隧道洞顶、洞壁渗水及路面冒水 (8)3.2.3施工时反坡排水 (9)3.2.4洞顶及洞口排水问题 (9)3.3通风防尘 (10)3.3.1隧道施中的粉和有害气体 (10)3.3.2隧道掘进过程中的跑烟 (11)3.4隧道病害及防治 (11)3.4.1隧道漏水的危害及原因 (11)3.4.2隧道涌水、涌泥、涌砂 (14)3.4.3隧道冻害防治 (15)3.4.4隧道衬砌腐蚀防治 (16)3.4.5隧道洞口病害防治 (17)结论 (20)[参考文献] (21)1.概况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相当比例的隧道衬砌结构存在裂损、变形、掉块和渗漏水等病害现象,病害的存在会影响交通质量,威胁到隧道内行车的安全。

缩短公路隧道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

资料显示¨1。

铁路隧道多次发生因隧道衬砌裂损、剥落、掉块而导致列车破损和脱轨等事件。

其中最著名的是1999年年6月27日福冈县境内一座隧道边墙上重达200 kg的混凝土块砸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

日本西铁路公司曾为此对山阳新干线和铣路隧道进行了大量的病害检查和病害的加固工作。

隧道工程病害以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病害以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病害以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运输业尤其是铁路运输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情况下隧道工程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因此,隧道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病害也就成为了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这种问题的管理和控制。

本文分析隧道常见病害的问题,提出隧道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隧道工程;病害处理;措施隧道病害问题出现的一大原因是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复杂性较高,大多属于软弱围岩地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存在裂隙发育情况的岩体等等,再加上水文地质情况的影响,导致隧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比如说地下水渗漏、基底开裂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病害问题,首先需深入探究隧道病害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另外隧道病害防治不仅需做好事后防治,同时也需对隧道病害问题进行事前防止,也就是对隧道项目设计质量以及勘测工作进行严格管理,这样才能够减少隧道病害问题的出现几率,延长隧道使用年限。

一、隧道工程的特点1、隧道工程属于地下施工。

即从隧道施工的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来看同其他工程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地下施工决定了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配备一定的通风和照明设施并且也要对地下施工可能产生的各种病害进行预防。

2、隧道施工的工作面较窄。

所谓工作面窄指的是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较大的施工空间,从而也就容易导致对其他工程项目的干扰和影响不利于施工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的顺利进行给隧道施工增加了难度。

3、隧道施工易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即由于隧道施工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特点。

所以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地质环境的勘查。

4、隧道施工属于线性作业。

也就是说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比较适合采用流水作业和管理的方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隧道施工中需要使用到一定的辅助坑道以及支护设备因为隧道工程中可能出现涌水。

二、隧道常见病害的问题1、隧道基底病害成因探析。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岩溶地区是指地下岩石含有可溶性的石灰岩、膏岩等岩石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地质特点,容易形成大量的洞穴和溶洞。

随着交通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在岩溶地区运营,但由于岩溶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这些隧道常常面临一些特殊的病害问题。

本文将对岩溶地区隧道常见病害的处置方法进行探讨。

1. 洞室坍塌洞室坍塌是岩溶地区隧道中较常见的病害之一。

由于岩溶地区岩石中含有溶解性物质,隧道内部的洞室往往比较多,而隧道施工的挖掘过程中容易破坏洞室的稳定性,导致洞室坍塌。

对于洞室坍塌的处理,首先需要进行现场评估,确定坍塌的范围和危险程度。

然后,可以采用补护和加固措施,如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补护和支撑,以增加洞室的稳定性。

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合理规划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对洞室的破坏。

2. 溶洞渗水由于岩溶地区岩石中存在大量的溶洞,隧道在穿越这些溶洞时,常常会面临渗水问题。

渗水会导致隧道内部湿度增加,对隧道结构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增加隧道的维护难度。

对于溶洞渗水问题的处理,首先需要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确定渗水的原因和渗水通道的位置。

然后,可以采取防渗水措施,如灌浆、注浆、喷射混凝土等方法,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固,堵塞渗水通道。

还可以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对渗水进行及时排除。

4. 地表沉降地表沉降是岩溶地区隧道常见的病害之一。

由于岩溶地区地下洞室较多,当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洞室的开挖和支护不当时,可能引起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会导致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损坏,对交通和民生带来不便。

对于地表沉降问题的处理,可以采用补偿措施,如在隧道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察和预测,确定地表沉降的范围和程度;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方式,尽量减少对地下洞室的影响;在施工完成后,可以采用补偿性填充和加固措施,对受到影响的地表进行修复。

岩溶地区隧道常见病害的处置方法包括补护和加固、防渗水、填塞洞室和补偿措施等。

在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加强勘测和预测工作,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方式,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处理与支护要点

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处理与支护要点

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处理与支护要点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处理和支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围岩处理的重要性、围岩分类、围岩处理方法以及隧道支护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围岩处理的重要性围岩处理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合理的围岩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风险,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围岩处理的目标是保持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岩体的变形和破坏,同时为后续的隧道支护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围岩分类根据围岩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围岩分为软岩、中硬岩和硬岩三类。

软岩的强度较低,易于变形和破坏;中硬岩的强度适中,变形和破坏相对较少;硬岩的强度较高,变形和破坏相对较难。

不同类型的围岩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支护措施。

三、围岩处理方法1. 预处理:在隧道开挖之前,对围岩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

预处理包括清理岩体表面的松散物质和不稳定部分,采取爆破、喷浆、喷射混凝土等方法加固围岩。

2. 加固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围岩,可以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对于软岩,可以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方式加固;对于中硬岩,可以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方式加固;对于硬岩,可以采用钻爆、钻孔注浆、钢拱架等方式加固。

四、隧道支护要点1. 预制拱架:预制拱架是一种常用的隧道支护方式。

预制拱架可以提高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减少围岩的变形和破坏。

在选择预制拱架时,需要考虑拱架的材料、尺寸和安装方式,确保其能够满足隧道的需求。

2. 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是一种有效的围岩支护方式。

通过将锚杆固定在围岩中,可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和抗拉强度。

在进行锚杆支护时,需要考虑锚杆的材料、直径和布置方式,以及锚杆与围岩之间的粘结性。

3. 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隧道支护方式。

喷射混凝土可以填充围岩的空隙,增加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进行喷射混凝土支护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比和喷射参数,确保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和效果。

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处理与预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处理与预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处理与预处理方法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其中,围岩处理和预处理方法对于隧道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处理与预处理方法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部分:围岩的特性分析在进行围岩处理与预处理之前,我们需要对围岩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

围岩的特性主要包括岩性、地质构造、岩溶等方面。

通过对围岩特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其强度、稳定性以及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后续的围岩处理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围岩处理方法围岩处理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施工工艺手段对围岩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稳定性和强度。

在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围岩处理方法包括钻孔注浆、喷射混凝土、锚杆加固等。

钻孔注浆是将固化剂注入围岩中,通过固化剂的反应使围岩产生一定的稳定性。

喷射混凝土是将混凝土通过喷射设备喷射到围岩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壳体,增加围岩的强度。

锚杆加固是将钢筋锚入围岩中,并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通过钢筋的粘结强度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第三部分:围岩预处理方法围岩预处理方法是指在施工前对围岩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减少施工时的风险和困难。

常见的围岩预处理方法包括拆除不稳定围岩体、喷砂和充填等。

拆除不稳定围岩体是指将围岩体中存在的较为松散或有倾倒危险的部分进行拆除,以提高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喷砂是将高压水或空气与磨料混合后喷射到围岩表面,以去除围岩表面的松散和不稳定层。

充填是指通过注浆或灌浆等方式将松散的围岩空隙填充起来,提高围岩的整体强度。

第四部分:确定处理方案在围岩处理与预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处理方案。

确定处理方案前,需要考虑围岩的特性、施工工艺和预算等因素。

在选择围岩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保处理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

第五部分:施工监控与评估围岩处理与预处理方法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通过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处理方法和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浅谈小净距隧道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浅谈小净距隧道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浅谈小净距隧道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摘要:近些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大部分县级均已实现高速通车。

高速公路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显著效应。

近些年随着山区高速的建设发展,出现了小净距隧道。

小净距隧道洞口地质地形一般都比较狭小,小净距左右洞之间的中夹岩厚度小于分离式隧道左右两洞的最小净距宽度。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病害、处理措施本文主要以湖北某山区高速中某隧道施工过程为例,进行简单分析研究小净距隧道施工存在病害及处理方法。

一、工程概况湖北某山区高速隧道,是一座小净距中隧道,左幅全长657m,最大埋深约134.7m;右幅全长650m,最大埋深约138.8m。

隧道进出口均为端墙式洞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左洞先行一段距离后,右洞开始进行施工,防止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因左右幅同时施工产生病害。

二、小净距隧道常见病害小净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病害主要有以下四种:(1)初期支护开裂、掉块初期支护由多种结构物组成的支护体系。

如果其中一种结构物未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将导致整个支护体系失效,由此可能引发质量及安全事故。

初期支护中喷射混凝土一般采用湿喷工艺,但在隧道施工中往往为了图省事而采用为现场拌和喷射混凝土。

这样拌合出来的混凝土一般质量较差、强度低,难以保证初期支护强度,导致初期支护体系无法承受围岩释放的应力而产生病害。

初期支护中钢拱架对于初期支护系统就相当于人体内的骨骼,它属于核心位置。

它的间距布置、连接方式、材料规格决定着整个支护体系的承载力。

一般初期支护开裂和掉块,主要发生在中夹岩附近及边墙位置。

主要是因为先行洞进行开挖后,中夹岩一侧处于临空状态,此时围岩释放的应力主要由先行洞这侧的初期支护承担,往往应力较为集中,而引发初期支护开裂和掉块。

预防措施:在先行洞开挖前要加强超前注浆效果,减少开挖长度。

在开挖方法中应尽量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或者其他减少围岩应力变化的开挖方式。

初期支护中的喷射混凝土材料要确保质量,加强配合比控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厂内集中拌合。

运营隧道常见病害处治及监测技术分析

运营隧道常见病害处治及监测技术分析

运营隧道常见病害处治及监测技术分析隧道是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运营中常见的病害包括渗水、裂缝、掌子面剥离等问题,这些病害给隧道的安全运营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理隧道的病害问题,隧道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隧道常见病害的处治和监测技术分析,探讨在隧道运营中如何有效管理隧道病害,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

一、隧道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法1. 渗水渗水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地下水渗透和雨水渗入两种情况。

地下水渗透是由于地下水位高于隧道底部或周围岩层渗透而引起的,而雨水渗入则是由于雨水沿着隧道结构缝隙进入隧道内部。

渗水会影响隧道的结构稳定和使用安全,严重时会导致隧道冒水、掏空等严重后果。

针对渗水问题,通常采取的处治方法包括:1)隧道衬砌防水材料:采用防水材料对隧道衬砌进行加固,防止地下水渗入。

2)排水系统:在隧道内部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雨水和地下水,保持隧道内部的干燥状态。

3)补漏处理:对渗水处进行补漏处理,修复渗水缝隙,防止渗水扩大。

2. 裂缝隧道裂缝主要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地表活动等因素引起,裂缝的严重程度不同,有的只是表面微小裂缝,有的则可能是深层岩体的严重变形。

裂缝会影响隧道的结构稳定和使用安全,严重时还可能影响隧道的通行能力,造成交通中断。

1)补强封固:对裂缝处进行补强封固处置,增加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

2)地层注浆:在隧道周围地层进行注浆加固,防止地下水渗透导致裂缝扩大。

3)周期性检测:加强对隧道裂缝的定期检测,及时发现裂缝变化,采取应对措施。

3. 掌子面剥离掌子面剥离是指隧道周围岩体的剥离现象,通常是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活动或者采矿活动等原因引起的。

掌子面剥离会严重影响隧道的使用安全,甚至危及隧道的通行安全。

1)支护加固:对掌子面进行支护加固处理,增加岩体的承载能力,减少岩体剥离的可能性。

2)远程监测:采用远程监测技术,对掌子面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剥离迹象,采取相应措施。

隧道工程衬砌及病害处治论述

隧道工程衬砌及病害处治论述

隧道工程衬砌及病害处治论述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隧道工程衬砌及病害处治论述[摘要]文章结合某工程实例,从工程概况、隧道病害情况、病害原因、病害处治方案及病害处治施工这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衬砌开裂;隧道基底加固;衬砌加固;病害处治一、工程概况某隧道为双向4车道分离式隧道,?L度为1055m,属长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全隧道设置人行横洞2座,车行横洞1座。

隧道于2009年3月开工,2010年6月贯通,2012年7月通车运营。

隧址区地层划分为: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和石炭系下统岩层(cl)岩性以砂质灰岩、砂岩、泥岩为主,除此之外,尚包含石英砂岩、页岩、含炭质的页岩和泥岩等多种岩性,多以互层状分布。

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为石炭系下统泥岩,围岩以Ⅳ、v级围岩为主。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中的裂隙水,属包气带中的重力渗入水类型。

地下水仅靠大气降水补给,向坡下渗透排泄或以泉水形式出露地表,储量有限,而且受降雨影响明显。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

隧道衬砌结构设计以锚、喷、网联合支护为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为二次支护措施,Ⅴ级围岩段二次衬砌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Ⅳ级围岩段二次衬砌采用c25素混凝土结构。

明洞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

根据设计文件,隧道病害严重段穿越地层岩性为中风化泥岩,呈薄一中厚层状构造,岩层产状平缓,不利隧道开挖,其中泥岩遇水易软化,饱和抗压强度Rc=12MPa,属软岩,围岩级别为Ⅳ级围岩。

二、隧道病害情况1.衬砌裂缝情况:隧道裂缝主要集中在隧道边墙检修道以上1~1.5m高度范围,以纵向、斜向裂缝为主,单条裂缝最大长度近125m,裂缝宽度在1.2~4.5mm,裂缝为贯穿性结构裂缝,并伴有轻微错台现象。

2.路面病害情况:隧道路面病害主要为路面网状裂缝、破损以及路面中部隆起,其中隆起最大处达5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隧道围岩病害及处治
摘要:由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受地质、设计、施工、运营及运营管理和维修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的隧道病害也越来越多,有些隧道的病害已影响车辆的正常行使,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为了使出现病害的隧道减少,有必要研究隧道出现病害的原因及相应的措施。

本文首先阐述了隧道病害分类,其次,分析了隧道围岩病害情况及影响,同时,就如何有效处治隧道围岩病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隧道,围岩病害,处治
1. 前言
随着隧道工程的大量增多,特长隧道、大断面隧道、连拱隧道、深埋隧道、软弱围岩隧道等典型隧道不断出现,促使隧道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

但是,由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受地质、设计、施工、运营及运营管理和维修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的隧道病害也越来越多,有些隧道的病害已影响车辆的正常行使,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为了使出现病害的隧道减少,有必要研究隧道出现病害的原因及相应的措施。

在地下工程洞室施工中,对围岩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只有对围岩性质进行清楚和正确的判定,才能在施工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顺利地实现施工的目标。

隧道围岩病害大多出现在软弱膨胀性围岩。

软弱膨胀性围岩是指饱和抗压极限强度在30MPa以下,完整性系数在0.4以下的围岩,其工程性质主要表现在围岩自稳性差、节理发育、岩石风化严重。

岩性大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