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民)第1课——概述
地震资料解释-课件(PPT-精)PPT文档共52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Thank you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
OUTPUT : SEISMIC FACIES VOLUME
突出不连续数据
*
1600ms相干体切片
1600ms相干体切片
*
相关时窗:1500ms—2800ms
*
小断层典型剖面
横364剖面
横396剖面
从地震剖面上,北部断层断距较小,与北界断层未搭接。
*
精细构造描述技术--相干技术应用实例
立体显示
层拉平技术
瞬时振幅剖面
波阻抗剖面
吸收系数
识别火成岩
火成岩油气藏评价
*
4、砂砾岩体油气藏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约束反演技术
立体显示技术
时频分析技术
砂砾岩体油气藏 评价
*
5、潜山油气藏
储集层特征 研究及有利 相带预测
风化壳储集层预测
潜山内幕储集层特征描述
地震反演技术
吸收系数技术
分形技术
多参数分析技术
*
6、落实圈闭
层 g1构造圈闭图
G1ab井过井地震剖面
G1a井过井地震剖面
T1
T1
T1
T1
T1
南
北
西
东
地震解释基本步骤
*
标定识别储层特征
X33
沙三中底
沙三上底界
夏33井单井相地震相分析
沙三下
沙三中
沙三上
双丰砂体
盘河砂体
Ⅴ
Ⅲ
Ⅳ
Ⅰ
Ⅱ
夏33井单井相分析
平原相
前缘相
前缘相
前缘相
岩性解释
*
沙
三
下
沙 三 下
井旁道与VSPlog 对比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地震资料解释》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震资料解释课程英文名称:Geophysical Interpretation课内学时:32 课程学分:2课程性质:学位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试大纲执笔人:王英民、黄捍东主讲教师:王英民、黄捍东师资队伍:王英民、黄捍东一、课程内容简介在讲授地震层序、地震构造和地震相基本概念的同时,对其在地震资料上的反射特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解释方法;最后讲授典型盆地的地震解释实例。
本门课程为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地震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工程的最终环节。
随着现代地震勘探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资料解释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和深化。
它包括了地层、构造、沉积以及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等多方面内容,成为油气勘探以及盆地基础地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层序地层、构造和地震相分析等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工作技能。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沉积层序的概念、沉积层序的边界类型、层序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能在地震剖面上进行层序划分;正确理解地震反射的年代地层意义;2、掌握在复杂断裂、褶皱、侵入体等构造条件下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解释的方法,了解拉张、挤压、剪切以及底辟构造背景下的典型构造样式的地震响应模式以及地震剖面上的构造活动时期分析方法;3、正确理解地震相的概念,掌握主要地震相参数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能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和划分不同地震相并进而对整个工区进行地震相分析;掌握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原则及步骤4、了解典型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地震特征和解释方法。
三、课程主要内容(一)、绪论(2学时)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简史,学科的体系结构,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与意义,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主要参考书等。
教学方法:讲授。
(二)、地震层序分析(10学时)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和对比方法、地质界面的类型、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成因、各种地震反射界面的区分、地震反射界面的年代地层学意义和地震地层单元;地震层序划分的原则、级别、方法。
地震构造解释
“X”型 “y”型 “人”型
4、组合顺序
• 由上到下 • 由新到老 • 由大到小——控盆、控凹、控洼 • 由主到次
n =0 ∞
其中τ为地震波在海水中的垂直往返旅行时。
如图:SB是一组海底反射波,在下面等间隔地出现了多 次波SBM1和SBM2,它们均可被预测出来。
3.3
断层解释
3.3.1 断层地质模型及其地震响应 3.3.2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 3.3.3 几种典型断层和断裂的解释 3.3.4 断层平面组合
阶梯状
②同生断层:是一种张性环境下形成的同沉积断层
Inline1307
断层反转 构造样式
基底
主断层
北海盆地:同沉积断裂模型
构造地层学进展
物源(砂)分散体系
③微小断层(低序级断层):断层级别在四级以下, 断距在10m左右的低序级断层。它在油田勘探开发后 期挖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④逆冲断层系:主要与区域挤压应力作用有关,其表现特征主 要有高角度的逆冲断层(与基底断块挤压有关)和低角度的逆 掩断层两类(与基底和表层滑脱有关)。
BD为一反射界面(倾斜层),在均匀介质中传播,自激自收。BD界面 的反射同相轴 B∗D∗ 。BD和 B∗D∗ 分别定义在目标空间和象空间。 通过 h = vt / 2 将时间转化为深度,则时间剖面(象空间)和地质 界面(目标空间)就可以统一在一张图上,但BD和 B∗D∗ 并不重 合。这种不一致就叫做地震数据的偏移效应。 ∗ 将反射 B ∗归位到B处, D 归位到D处的过程叫做偏移处理。
3.2.5 偏移剖面在构造解释中的意义
• (1)水平叠加剖面与偏移剖面 • (2)二维偏移与三维偏移 • (3)闭合问题
3.2.6 速度变化引起的构造假 象层强界面造成的构造假 象——多次波
地震资料解释PPT讲解共60页文档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
地震资料解释PPT讲解共60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地震资料解释PPT讲解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被永 远肯定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地震资料解释工作入门40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
0
、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地震资料解释工作入门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民)第9课——地震相分析.
地震反射结构的描述和命名方法
• 当地层单元内部上述三个方面的特征上、 下都比较均匀时,可直接按“视振幅+视频 率+连续性”的顺序进行描述和命名,例如 “强振幅高频高连续性反射结构”, • 当地层单元内部以上特征上、下 不均匀 时,则可在上述命名基础上加上垂向上的变 化特点进行描述和命名,例如“振幅向上增 强反射结构”。 • 按三类物理地震学特征各有三种状态计, 可出现27种组合形式。若它们在垂向上分 布不均匀,则描述出的类型就会更多。
4.2.2 地震反射结构 (Seismic texture )
• 在沉积相标志中,沉积结构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 特点。例如碎屑岩的结构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碎屑颗粒本身 的特点(如粒度、分选),胶结物的特点以及碎屑与胶结物
的关系。
• 与之类似,地震反射结构是指同一地震地层单元范围内地震 剖面各个组成部分(即同相轴)的代表性物理地震学特征,包 括其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和连续性三个方面。
振
幅:强、中、弱
频
率:高、中、低
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 和连续性的分级
连续性:好、中、差
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和连续性的地质意义
• 视振幅:反映相应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进而反映界面上下岩 层的波阻抗差的大小。波阻抗与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视 振幅的大小最终可归结为界面上下岩性差别的大小。
• 视周期(视频率):反映了反射界面之间间距的大小。间距越 大,则它们各自产生的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越大,即相当于视 周期越大。反之间距越小则视周期越小。当界面间距小于入射 地震波的1/4主波长时,两个界面形成的反射波将相互叠加成 为一个复合波,从而无法将两个界面区分开,这就是地震波的 垂向分辨率。由于视频率的影响因素很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往 往比地质因素更强,因此除了其地质意义特别重要的少数场合, 一般可不考虑视频率的特点。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嘿,你知道吗?地震资料解释基础就像是在给地球做一次深入的“体检”!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神秘物体,而地震资料就
是我们了解它内部情况的重要线索。
比如说,地震波就像是地球内部的“快递员”,它们在地下跑来跑去,给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
我们通过对这些地震波的分析和解读,就能
慢慢揭开地球内部的神秘面纱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像侦探一样,仔细地观察、分析每一个细节。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波动,可能就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呢!就好比你看到
地上有一个小脚印,也许就能推断出是谁刚刚走过这里。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研究一组地震资料时,大家都觉得没啥特别的。
但有个小伙伴特别细心,他发现了一个很微弱的信号,经过深入
研究,竟然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未被发现过的地质结构!这可把我们都
兴奋坏了,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
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地震资料。
就像你要去攀登一座高峰,你得准备好各种装备和技能才行。
而且,
这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协作。
“哎呀,这个数据怎么这么奇怪?”“快来看,这里好像有点不对劲!”在研究过程中,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
大家一起讨论、争辩,只为了
找到最准确的解释。
总之,地震资料解释基础是一项超级有趣又充满挑战的工作。
它让
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世界,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门。
我觉得这真的是太神奇、太有意义啦!这就是我对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的看法,你呢?是不是也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呀?。
地震层序地层分析(王英民)
三维相干数据的应用方法是M.Bahorich和S .Farmar于1994年提出的,由Amoco公司组成了 CTC(Coherece Technology Company),专门展 开这项技术研究。 利用三维相干数据体可获得准确直观的断层 和其它地质信息。 相干技术主要是根据相关原理突出相邻道之 间的非相似性,进而达到检测断层、反映地质异 常特征平、剖面展布的一项新技术。
• 。
• 。
• 。
三、模式识别用于油气层的识别:
• 。
LN1
LN34 LN101 LG7 LN8 LG1 LN18
LG5 LG4 LG2-1 LG101 LG2 LN11 LG3 LG6 LG2-2
利用模式识别确定的油田范围
LN44
第三节
“相干相”分析
适应于层序规模: 岩层、岩层组
方法原理
(2)、时频分析的滤波器参数
时频分析的效果取决于滤波器的特征参数。
滤波器特征 (1)使用零相位滤波器,以保证不改变地震记录的时间特征, 即时移量为零。 (2)要求有足够的频带宽度,至少为两个倍频程,以确保滤波 器的输出信号不产生振荡,即延续时间不大。 (3)要求用于滤波扫描的滤波器响应基本相似,即滤波器的左截 频和右截频对数陡度固定。 (4)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极大值应突出,旁极值应低平。 基于上述要求,可采用两个倍频程的零相位三角形滤波器。滤 波器的优势频率满足公式 fn+1=kfn 式中:fn为第n个滤波器的优势频率;k为频率递归梯度。一般情况 下,k≈1.2,即若第1个滤波器的主频为10HZ,则第2个滤波器的 主频为1.2X10HZ=12HZ,……,如图 1所示。
第5课地震解释-构造解释66
中
北 ( – 空间形态:构造的形态特征、分布 学 大 – 时间序列:构造的形成顺序与演变 油 – 成因机制:构造的成因机制 石 国 – 构造圈闭的识别
3.1.2
地震构造形态研究的核心内容 民
(1)构造解释: 在地震剖面上识别断裂和褶皱等各种构造现象。解释正确 的构造应该在物理学(几何学和运动学等)和地质学的解释上 都是合理的,必须很好地满足4条准则:即在几何学上必须是① 精确的、②可接受的、③可复原的和④平衡的构造。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北 (
京
地 )
球
科
学
学
院
王
英
民
断层形成的绕射波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北 (
京
地 )
球
科
学
学
院
王
英
民
不整合面形成的绕射波
如果不整合下伏地层中存在强反射界 面,两个界面相交处波阻抗骤变,会产生 绕射效应。即使不整合面平整,绕射仍会 发生。若不整合面粗糙不平,水平叠加剖 面上绕射可能是不整合面存在最明显标志。
3.2.1 地层不连续时的地震响应——绕射波、反射折射波和侧面 反射波 (1)绕射波: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遇到界面上任何一种不规 则体,如断层的断棱点、地层尖灭点、不整合面上的突起点等, 这些不规则体会成为向一个点震源,形成向四周传播的绕射子波。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北 (
京
地 )
球
科
学
学
院
王
英
民
绕射波的特点 : (1)具双曲线形状,其陡缓与测线和断层间的夹角成正变关系; (2)半幅度点对应绕射点; (3)绕射波上的振幅从绕射点向外逐渐减弱。
地震资料解释详解课件
目录
• 地震资料解释概述 • 地震资料的基础知识 • 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与技术 • 地震资料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 地震资料解释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地震资料解释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地震资料解释是对地震勘探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过 程,目的是揭示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性质,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遇到不同介质分界面, 波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反射、折射或散射。
地震波的衰减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吸收、散射等原 因,能量会逐渐衰减。
地震波的种类与特性
体波与面波
体波在地下传播,面波则沿地表传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 波,面波则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两种。
反射波与折射波
总结词
基于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和分析的方法。
详细描述
地震地层学解释方法主要依据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地震剖面中地层的连续性、接触关系、沉积旋 回等信息,推断地层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沉积历史。这种方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煤田勘探等领域应用广泛 。
地震岩性学解释方法
总结词
软件操作流程
详细介绍地震资料解释软件的操 作流程,包括数据导入、处理、 解释等方面的步骤和技巧。
软件操作演示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如何使 用地震资料解释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和解释,包括界面布局、工具 使用等方面的演示。
实践操作:地震资料解释练习题
练习题目的选取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震资料解释练习题目,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数 据,涉及不同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
地震资料解释存在多解性,即同一组地震数据可能对应多种地质解释。
第1章 概述
1898 年,维歇尔特(E.Wiechert )将粘滞阻尼引入地震仪,用大质量 的摆和弱弹簧组成拾震系统,从而可以记录较宽频带的地震信号
1905 年俄国伽利津(B, Galizin) 成功设计并制成了电流计记录式地 震仪,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将拾震器与电流计记录系统分开,更大 地提高了地震仪的灵敏度。 1925 年安德森(J.A.Anderson )和伍德(H.O.Wood) 制造了一种 直接光杠杆放大记录的地震仪,其拾震系统的自由周期为0.8 秒,阻尼因 数0.8, 放大倍数为2800 。安德森--伍德地震仪,1935 年被里克特 (C.F.Richter) 制定震级标准所采用,里氏震级标度迄今仍在沿用 1875年第一台近代地震仪诞生,开始有了地面震动记录。1875-1974 年的100年间,地震学家主要依靠的是模拟记录地震图。
2015-7-6
4
2015-7-6
5
2015-7-6
6
1976年唐山地震
被扭曲的铁轨
被震裂的公路
坍塌的开滦矿物局医院
2000年,台湾省南投县集集发生7.6级大地震,财产损失92亿美元。
某中学的操场,断层通过造成地表隆起
1995 日本神户地震
对地震学研究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地震:
1880年横滨地震,5.8级,成立日本地震学会
2015-7-6
27
第一章 概述
2、震源物理与地震震源参数测定
震源物理是指研究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过程及相关物 理现象。 有限尺度震源破裂的物理过程研究是当前震源物理研究 的前沿和热点。震源破裂过程数字波形反演和成像是当前研究热
点之一。
u(t ) S(t ) * P(t ) * I(t ) —S ( t )代表震源,P(t )代表路径,I (t)代表仪器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教材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教材地震这玩意儿,可真是个让人又怕又不得不研究的“大怪兽”!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搞定它的资料综合解释,这就好比是破解一个超级复杂的谜题。
您想想,地震波在地下到处乱跑,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到处乱窜还留下各种“线索”。
我们要做的呢,就是从这些乱糟糟的线索里找出规律,弄清楚地下的情况。
比如说,地震资料就像是一幅拼图,只不过这拼图的碎片可不是整整齐齐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还变形了。
我们得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出哪些碎片能拼在一起,哪些是干扰项。
再打个比方,解释地震资料就像是侦探破案。
每一个小波动,每一个异常的信号,都可能是关键的“证据”。
我们要仔细分析,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那怎么才能做好这个综合解释呢?首先得把基础打牢,各种地质知识、物理知识都得懂。
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稳可不行。
您说是不是?然后呢,还得学会用各种软件工具,这就像是战士要有趁手的武器,才能打胜仗。
面对海量的数据,可不能乱了阵脚。
要学会分类整理,就跟整理自己的衣柜一样,把不同的衣服放在不同的格子里。
而且啊,要有耐心,不能看到数据多就头疼,这可不是能偷懒的事儿。
有时候,一个小的异常可能会让您误入歧途,就像在森林里走错了路。
这时候就得赶紧调整方向,重新寻找正确的路径。
还有啊,得多和同行交流。
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大家一起讨论,说不定就能有新的思路,新的发现。
总之,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像勇敢的探险家一样,不怕困难,不怕麻烦,就一定能揭开地下的神秘面纱,为防震减灾、资源勘探这些大事儿出一份力!您说,这多有意义啊!。
地震资料解释 1绪论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对地震解释人员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Lafehr等在《地球物理综合 解释》一文中指出:“一个成熟的解释人员, 不仅要在熟悉野外资料采集、处理方面是个 奇才,而切要通盘了解地质过程,以及了解 地质现象如何影响地震资料。”要做到这一 点,必须提高解释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求地震解释和勘探人员不仅要熟悉地震 资料采集、处理过程,深刻理解地震勘探技 术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地质现象(包括沉积的 和构造的)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同时要把研 究区作为整体来考虑,在了解地质作用的过 程的前提下,对各种地质现象进行综合的整 体成因分析。包括盆地演化史、构造变形史、 沉积充填史和综合油气评价。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在介绍与解释 有关的地震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地 震资料解释在构造地质、沉积与层序、储层 预测中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强调如何提高解 释技巧,合理判别和分析各种地震信息,以 达到精确重现地下地质情况的目的。为以后 的毕业实习和将来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 础。
基本要求:要理解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的 基本概念和思路,掌握与地震资料解释有关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掌握构造解释的基 本流程,学会断层、不整合面及特殊构造的 地震解释,掌握时深转换的基本方法和构造 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要求掌握地震岩性解释 的基本方法,学会地震相的分析及地震相图 的编制方法。
(5)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对解释人员素质要求越 来越高。
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从单一的储层 构造图向三维构造模型、储层模型、油藏 预测模型发展;从单学科的独立研究向多 学科的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综合分析研 究方向发展;从定性、半定量的描述走向 完全定量的预测与描述;从定性的综合评 价结果走向三维油藏建模,为油藏模拟提 供数学模型。
例如俄罗斯人早在1952年就试图在地震剖面 上根据振幅异常确定油水边界,圈定油田范围, 其思路与“亮点”技术完全相同。但是由于当时 使用的还是51型光点照相记录地震仪,振幅信息 尚不能真实地保持下来,因此误差很大,这一油 气检测技术不可能达到工业应用水平。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2016至2017学年第1 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性质必修
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一 _
授课班级资源勘查2014级4-5及留学生班学生人数59
任课教师孙思敏一职称.讲师-
所在院(系、部)_____ 地球科学学院________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作者:王英民
出版单位:内部讲义出版时间:2002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 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
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 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 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 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
(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
11、地震 -第一课时
四、简答。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 ②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达到 一定程度就会断裂。 ③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能量就会快速地 从岩层中释放出来, ④引起大地猛烈震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山 崩地裂、房屋倒塌。
再见!
大地震,地震伴随着房屋倒塌、岩石崩落、大树折断、地
面出现裂缝等。
二、选择。
1、形成地震的主要因素是(B )。
A.人类活动 B.地壳运动 C.地球内部高温
2、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地震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 B.地震发生时从岩层深处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能给人类 带来极大的好处。 C.地震有强有弱,地震等级越高,产生的破坏力越大。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 川县突发8.0级特大地震,地震伴随着房屋 倒塌、岩石崩落、大树折断、地面出现裂缝 等,使原本秀美的城区和农村瞬间变为废墟。 这次地震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 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 挤压力),
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 弯曲变形),达到一
定程度时就会( 断裂),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
能量,就会快速的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引起大地
( 猛烈震动
),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
( 山崩地裂 )、( 房屋倒塌 ),绝大多数地
双手握住厚木板的两端均 木板断裂面最不平整,
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 断。
手感到震动,震动强烈。
实验结论:
木板越厚,越不容易折断,断裂面越不平 整;木板断裂时,手感到震动,木板越厚, 手感觉震动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地质目标和技术关键
漂移层序:浊积砂岩储层; 地层、岩性圈闭、断块圈闭
过渡层序:浅海相烃源岩; 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 和台地碳酸盐岩储层;披 覆背斜、断块圈闭 技术关键:储层物性预测、 复杂构造成像,以预测储层 展布、识别非构造圈闭;落 实油源断裂和断块圈闭
斜坡扇
技术关键:复杂构造成像、 获取深部反射及储层物性 预测,以落实构造形态, 预测储层展布
应用实例——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
基于三维数据的沿层切片体
应用实例——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
于不整合面下(SSI)1408ms处的振幅切片,结合砂 岩百分含量图,可识别出湖岸平面、水道、湖岸线等。
应用实例——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
于 SSI 1304处的振幅切片,结合砂岩百分含量图, 可识别出湖岸平面、水道、湖岸线等。
• 5、近十年来 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全三维解释、虚拟现实技术,使地震解释技术更加复杂、深入、 有效。更广泛地应用于油气勘探、油藏描述和油田开发过程中,也对地震解释人员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第一讲
概述
• 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 二、地震资料解释的意义 • 三、课程目的与任务
• 四、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第一课 1、概述
王英民 2005年4月20日
第一讲
概述
• 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 二、地震资料解释的意义 • 三、课程目的与任务
• 四、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
• 五、发展趋势及要求
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 1、六十年代之前 主要采用光点地震记录仪,地震资料是一条条分开的单道地震记录,只能记录较浅部地层 的很强界面的反射波,故地震资料解释仅能进行常规构造编图。 • 2、六十年代 以模拟地震记录仪为主,并采用了多次复盖观测系统,地震资料为地震时间剖面,资料质 量有了提高,勘探深度增大,一些较弱的界面也能反映出来,且可以获得速度信息。故除 进行常规构造编图外还开始了地质体识别及岩性识别的探讨。
• 第六章 典型盆地剖面的综合地震解释(2学时)
• 考试(2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 地震资料解释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和发展 简史、学科的体系结构,地震资料解释 的基础知识,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 、地震层序分析(6+4学时)
• 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和对比方法、地质 界面的类型、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成因、 各种地震反射界面的区分、地震反射界 面的年代地层学意义和地震地层单元; 地震层序划分的原则、级别、方法。地 震界面与地质界面的桥式对比方法
2、地震资料解释是许多重要学科 的生长点或重要基础
• • • • • • • • 1)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 2)沉积盆地分析 3)油区构造解析 4)现代沉积理论 5)油气系统 6)地层岩性油气藏(隐蔽油气藏)预测 7)油气输导体系和运聚单元分析 8)盆地温度、压力、流体场分析
3、地震资料解释贯穿油气勘探开 发的所有环节
―三基”——砖头、灰泥、砌墙
• 基本概念:同相轴:指地震时间剖面上 相同相位的连接线 • 基本原理:同相轴的形成:褶积原理, 绕射积分原理 • 基本方法:同相轴的对比:单相位对比、 波组对比、波系对比
思路和技能
• 脑袋 • 手足
第一讲
概述
• 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 二、地震资料解释的意义 • 三、课程目的与任务
裂陷层序:湖相烃源岩
白云东洼
技术关键:获取深部反射 和复杂构造成像,以确定 盆地范围和烃源岩分布
控制井
虚拟井
虚拟井
在控制井1处进行无井叠前反演, 用井检验,右图为获得的最佳效果
浊积砂体
BSR
无BSR响应
P波阻抗
密集段
气藏
S波阻抗
气藏
叠前-叠后混合的虚拟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方法(Mallick,2000) 在箭头所标注的位置进行叠前反演,获得虚拟井的P波和S波阻抗曲线,进而构筑高精度初 始模型,通过叠后反演获得波阻抗剖面,精细刻画出储层展布、油气藏分布及BSR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流程图
D3/AnD3 角度不整合 D3/AnD3 角度不整合
D/AnD 角度不整合
D/AnD 整合 S/AnS 角度不整合
S/AnS 整合
塔中低凸起东段:发育D3/AnD3、 D/AnD 与S/AnS三个角度不整合面
Z60线
南海北部
与巴西、西非和墨西哥湾等相 比,我国南海上第三系陆坡沉积区
缺乏大型构造,从而与低位扇等有
关的大型非构造圈闭在勘探初期就 成为重要目标,而非上述地区那样
盆底扇 巴西
在发现一大批大型油气田后再转入
非构造圈闭勘探。
墨西哥湾
滚动背斜 盐构造
应用实例 —— 墨西哥湾
研究区内构造图。 该深度剖面在4500ft和8500ft处各有一“平 点”,剖面位置见构造图。
应用实例 —— 墨西哥湾
2、课程基本要求
• 1)掌握沉积层序的概念、沉积层序的边界类型、层序划分的 原则和方法,能在地震剖面上进行层序划分;正确理解地震 反射的年代地层意义; • 2)掌握在复杂断裂、褶皱、侵入体等构造条件下进行地震反 射界面对比解释的方法,了解拉张、挤压、剪切以及底辟构 造背景下的典型构造样式的地震响应模式以及地震剖面上的 构造活动时期分析方法; • 3)正确理解地震相的概念,掌握主要地震相参数的类型及其 地质意义,能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和划分不同地震相并进而对 整个工区进行地震相分析;掌握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原则 及步骤; • 4)基本掌握速度-岩性分析的原理及分析流程; • 5)了解典型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地震特征,以及利用地震资 料进行圈闭识别的基本方法。
观测信息可得出不同的综合分析结果。因此原始观
测信息是一切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
• 在原始观测信息中,又可分为钻前信息和钻后信息。
钻前信息是勘探所需的根本信息。
1)钻前信息
• (1)地球物理信息 • 波场(时间场)信息:地震波信息,电 磁波信息 • 位场信息:重力、磁力 • 表层遥感信息 • (2)野外露头信息
研究区内4500ft处提取的振幅切片,从图中可看出构造 所处的部位亦正是振幅异常处。
应用实例 —— 墨西哥湾
研究区内沿层振幅切片,展现出4500ft处浊积砂岩向南对着泥 页岩尖灭。
应用实例 —— 墨西哥湾
图中所示为过4500ft 处油层的地震剖面,及油藏 解释剖面。
应用实例 —— 墨西哥湾
该图为过8500ft 处砂岩的振幅切片图, 从中可看到该浊积砂层的分布。
• 五、发展趋势及要求
二、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与意义
• 1、地震资料解释几乎涉及到所有基础地质和石油 地质研究领域
• 2、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是内容最为丰 富、综合分辨率最高的钻前原始信息源
• 3、地震资料解释是许多重要学科的生长点或重要 基础 • 4、地震资料解释贯穿油气勘探开发的所有环节 • 5、地震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系统工程的最终环节
1、地震资料解释几乎涉及到所有 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领域
• • • • 1)地层学 2)构造地质学 3)沉积学 4)石油地质学
2、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是内容最 为丰富、综合分辨率最高的钻前原始信息源
• 地质信息可分为原始观测信息与综合分析信息,前 者为客观信息,后者受主观因素影响,同样的原始
• 四、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
• 五、发展趋势及要求
四、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
• • • • •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2、课程基本要求 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4、教学方式与要求 5、考试方式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 第二章 地震层序分析(6 +4学时) • 第三章 地震构造分析 ( 4+2学时) • 第四章 地震相分析(4+2学时) • 第五章 地震速度分析(4学时)
第一讲
概述
• 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 二、地震资料解释的意义 • 三、课程目的与任务
• 四、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
• 五、发展趋势及要求
三、课程目的与任务
• 1、理解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2、掌握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层序地层、构造、地震相和地震速 度-岩性分析等地震资料解释、编图的基本方法; • 3、初步具备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含油气盆地地质分析和进行圈 闭识别评价的思路和技能。
应用实例 —— 西尼罗河三角洲
河床底
河床底
顺着古河道方向的剖面特征,上图为原始剖面,下图为 层拉平剖面,图中蓝色的为古河床底部
应用实例 —— 西尼罗河三角洲
海侵期沉积于河岸上 的硬石膏 发生于高弯曲度的决 口 沉积于硬石膏上的扇 体
应用实例——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
委内瑞拉马 拉开波湖中 的Mioceno Norte构造为 一狭窄且呈 北东走向的 背斜,仅凭 直观难以进 行精细构造 与地层分析。 右图为其构 造图和地震 振幅属性体。
第五章 、地震速度分析(4学时)
• 速度的概念和求取方法,地震资料的时 深转换及地震地质编图方法;影响速度 的主要因素及速度-岩性分析原理;速 度-岩性解释的可行性和精度分析及解 释方法。
第六章 、典型盆地剖面的综合地震解释 (2学时)
• 包括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碎屑岩、被动大 陆边缘碳酸岩、断陷湖盆、坳陷湖盆等 层序地层模式的地震解释实例;以及利 用地震资料进行圈闭识别的典型实例。
•
3、七十年代
以数字地震仪为主,资料质量显著提高,并可以获得丰富的各种参数,产生了地震地层学、 岩性地震学、烃类检测技术和储层参数估计技术。
•
4、八十年代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交互式人机联作解释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地震与 地质结合得更为紧密,学科朝宏观和微观发展,分别产生了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地震学,走 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