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3895f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2.png)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之初》传达的人性本善、教育的重要性等理念。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引言、和结尾部分。
重点词汇:人性、善恶、教育等词汇的解释和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文章主题,介绍《人之初》的背景和作者。
第二步: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第三步:讲解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第四步: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文章文本:《人之初》。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和解读资料。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2 教学材料学生教材:《人之初》的文本和解读材料。
教师教材:教学指导书和相关参考书籍。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感悟能力。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学生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反思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阅读文章。
第二周:讲解重点词汇,分小组讨论。
5.2 时间安排第一周:2课时。
第二周:2课时。
第三周:1课时。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经典文章,如《论语》、《大学》等,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
6.2 教学活动举行小组辩论赛,让学生就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等主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2f9de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0.png)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古诗文《人之初》的意义2.掌握诗文中的重点词汇及其意义3.学习礼貌用语,规范语言表达4.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文《人之初》的含义,探究作者意图2.掌握关键词汇,如“本”、“性”、“善”、“恶”、“理”等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强化语感和表达技巧教学难点1.理解《人之初》的较深层次含义2.利用课堂互动深化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度教学准备1.教材:《人之初》一篇2.MP3音频文件3.课件:《人之初》学习课件4.物品:黑板、粉笔、教具卡片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利用电脑上的MP3音频文件,播放一段儿歌《小白兔乖乖》,为下面的课堂铺路。
2.引导学生思考“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接着想一想有哪些善良的行为,比如看见别人摔倒会去帮助,看到坏人做坏事,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3.观看讲解《人之初》的PPT。
正文步骤一:学习《人之初》并理解其含义1.朗读整首《人之初》。
2.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学生跟读,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指导学生调整读音,掌握语感。
4.一起研究文中的词汇,如“性”、“本”、“善”、“恶”、“理”等,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
5.小组互动,共同探究“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步骤二:对关键词汇的学习1.引导学生对关键词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究,通过PPT或教具卡片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介绍。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吗?为什么?”、“『善』和『恶』究竟是什么?”等等。
3.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和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词汇的含义。
步骤三: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1.分组朗读诗歌,《人之初》诗歌分段朗读,同学们分为若干组,一起竞赛,比较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有感情,以及有准确发音。
2.学生分组,对《人之初》作品进行重点赏析、发掘、把握,提出准确的解释和评论。
3.合并小组,分组进行情景再现训练、辩论、角色扮演表演等活动,提高人际交往和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https://img.taocdn.com/s3/m/773ead8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6.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 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人之初》这篇课文,学生能够认读生字“人”、“之”、“初”等生字。
•能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基本含义,并能够简单解释其意义。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话的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理解“性本善”的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认读生字“人”、“之”、“初”等生字。
•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基本含义。
•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表达。
2. 难点•把握《人之初》整体意思,理解古文词汇的含义。
•运用“性本善”的概念,在简短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1)通过唱歌、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人之初》。
2. 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字及句子的含义。
(3)分组讨论“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学生谈论思路,教师进行引导。
3. 教学拓展(1)学生小组合作展示对“人之初,性本善”理解,鼓励学生展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和评价。
4. 归纳总结(1)通过讨论和展示,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2)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对本课文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古文词汇理解困难,语言表达欠缺流畅。
下一节课需要加强对古文词汇的解释和运用,同时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背诵本课文《人之初》,并写下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理解,以展示下节课。
以上是本节课《人之初》的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增加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2a80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a.png)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文朗读:请同学们课后朗读《人之初》课文,力求熟读成诵,家长签字确认,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人之初》的生字词、成语、句子结构等基本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做人的基本道理。
2.难点: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的理解;对课文所传达的人生道理的深入领悟;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思考。
6.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一篇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做人道理的文章或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3.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希望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优美句子结构,进行造句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课文背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文背诵,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做人的道理的认识。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5f930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e.png)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敬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之初》的意义
2.能够正确读出《人之初》的文字
3.能够根据《人之初》的内容表达个人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人之初》的识字
2.理解《人之初》的内涵
3.发表对《人之初》的个人看法
三、教学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之初》的意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人之初》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
1.课本《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课件《人之初》图片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放映《人之初》的图片,让学生看一遍,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对这幅图片有什么看法?”
2. 学习《人之初》
教师带领学生读《人之初》的原文,重点讲解生字和生词,让学生反复读,掌
握正确的发音。
3. 感悟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人之初》的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人之初》的理解和看法。
4. 情景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扮演《人之初》中的角色,体验其中的情
感和内涵。
5. 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之初》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掌握了《人之初》的识字,同时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七、作业布置
1.复习《人之初》的识字
2.用自己的话语写一篇关于《人之初》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
悟。
以上为本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之初》这篇课文。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https://img.taocdn.com/s3/m/d0383ca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1.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人之初》。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认读生字,并初步理解生字的含义和用法。
4.能够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人、赏。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
3.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1.正确朗读生字:人、赏。
2.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人之初》的课文内容。
2.生字卡片:人、赏。
3.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并展示新的生字卡片:人、赏。
2.请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规则。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人之初》,并让学生一起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字的含义,并让学生多次朗读,熟练掌握生字的发音和意义。
第三步:理解课文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帮助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识字训练1.让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并进行书写练习。
2.引导学生探讨生字的用法和相关词语,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第五步:语言运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片段,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句子组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分组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生字的掌握和课文的理解重点。
2.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思考,引导学生对人之初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在课下复习生字的读写,并背诵课文《人之初》。
2.布置几个简单的句子组合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写和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f96bf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f.png)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人之初》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章节二: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文章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人之初》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章节三:教学资源与评估3.1 教学资源课文《人之初》的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的PPT或视频。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
3.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课文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章节四:教学扩展与反思4.1 教学扩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章节五: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5.2 教学安排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互动和思考。
六、教学设计与策略6.1 教学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寓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6.2 教学策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7.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之初》优秀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966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7.png)
《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词语和句子的翻译和解释。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例子。
3. 运用比较法,比较课文中的不同观点和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课文,理解其中的意义。
3. 课文内容分析:(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2)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 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的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如句式、词类等。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2)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总结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二《人之初》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二《人之初》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0af70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b.png)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人之初》课文,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性、本、善”等,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2.通过对课文的逐句解析,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和培养。
4.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通过学习《人之初》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古代圣贤的故事”“词语接龙”等,进行合作学习。
2.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创设古代私塾的学习场景,让学生扮演小弟子,教师扮演先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古代学习的氛围。
3.通过讲述古代圣贤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如:“《三字经》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等。
2.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61c4c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9.png)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语“人之初”的含义和来源。
2.能正确书写词语“人之初”。
3.能准确地读出词语“人之初”并能在句子中使用。
4.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继续。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人之初”的意义。
2.能正确书写和念出词语“人之初”。
三、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对词语“人之初”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2.能在正确的情景下运用词语“人之初”。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2.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学生练习本。
4.图片或实物展示“人之初”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播放与“人之初”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人之初”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词语。
第二步:学习1.引导学生读出“人之初”这个词语,解释其意义是指人类的开始或初始阶段。
2.教师通过示范书写“人之初”,让学生跟读。
3.让学生自己动手书写“人之初”并进行纠正。
第三步:运用1.培养学生对词语“人之初”的理解和表达,提问引导学生用“人之初”造句。
2.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使用“人之初”造句的情境。
第四步:拓展1.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古诗词或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之初”这个词语的用法和涵义。
2.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的书籍,加深对“人之初”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书写词语“人之初”,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这个词语。
通过扩展阅读和讨论,深入了解“人之初”的意义与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关于“人之初”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在家里积极参与家长亲子阅读,找到更多相关词语或故事。
八、教学反思针对学生在学习“人之初”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鼓励学生多交流,提高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人之初”这个词语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eecc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1.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老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老师引言: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场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构造。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仁慈”。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构造。
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老师〕。
〔7〕“迁”:半包围构造。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
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8《人之初》](https://img.taocdn.com/s3/m/7736ad8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e.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能够背诵词语《人之初》。
2.了解《人之初》中的含义,能够简单描述其内容。
3.能够正确书写词语《人之初》。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并读出《人之初》。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人之初》。
3.能够与同伴合作,理解词语《人之初》的意义。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人生哲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并背诵《人之初》。
•理解《人之初》中的涵义。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人之初》。
四、教学准备1.词语《人之初》的教学卡片。
2.词语《人之初》的黑板书写内容。
五、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舌头操活动,准备开始语文学习。
2. 引入•老师出示词语《人之初》,并向学生解释这句蕴含深刻哲理的词语来自于哪篇古文。
3. 学习•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词语《人之初》,反复练习直至学生能够熟练朗读。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理解《人之初》的意义,并通过小组讨论和组长汇报的方式展示理解。
5.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该小组对于《人之初》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6. 拓展•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人之初》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词语的内涵。
7. 总结•老师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
六、课堂作业1.背诵《人之初》。
2.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于《人之初》这句词语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人之初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人之初》时,学生积极性高,理解能力较强。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再加深对于该句的诗歌背景等知识的了解,拓展学生文学素养。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93139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0.png)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人之初》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认识《人之初》中的人物及其形象。
–熟练掌握课文的读音和意思。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1.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抽象的“万物之初”概念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2.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中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课文:《人之初》3.教具:图片、小动画或实物道具4.课件:包括课文、问题及辅助材料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小动画,引入课文《人之初》的主题。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生词。
3.情感指导:讨论课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之初》的含义,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朗读训练:通过反复朗读《人之初》,提高学生的阅读流畅度。
3.情感表达: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4.结语: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望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情感指导充分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共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万物之初”等抽象概念理解较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对概念的讲解和引导。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写下对自然的感悟,形成小作文。
2.制作《人之初》的大型展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出对自然的感悟和热爱,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https://img.taocdn.com/s3/m/1ce88ef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2.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了解识字8《人之初》的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2.复述识字8《人之初》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掌握《人之初》中的重点词汇,并理解其意义。
4.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识字8《人之初》的内容。
2.掌握关键词汇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人之初》的印刷件。
2.课文朗读录音。
3.黑板、彩笔、文具等。
4.课堂布置:课文展示环境的美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人之初”这个课文标题所引发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考“人之初”是什么意思,为识字8《人之初》的学习做铺垫。
2.课文学习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人之初》,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细读课文,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3.分组讨论《人之初》中所描述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思维能力。
3.词汇学习1.解释生词:如“纯粹”、“世俗”等,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2.练习造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生词造句,巩固词汇掌握程度。
4.朗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他们感受语言的节奏和美感,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5.课文感悟通过讨论《人之初》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之初》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对诗歌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六、课后作业1.复述《人之初》的内容。
2.默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及其意义。
3.完成相关练习册的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在识字的过程中领略语文之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中提高人文素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e5a21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3.png)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人之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9045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d.png)
课题名称
8、 人之初
课时安排
1-2课时
上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之”、“初”、“性”等13生字,正确地书写“相、近、习”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1.课件。(教师)
板块四 学以致用,拓展阅读
1.《三字经》帮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呢!
创设问题情境:(1)小雨同学总是不听父母的话,还常常和爷爷奶奶顶嘴。(2)小明同学学习不努力,总认为自己还小,长大了再用功也不晚。你能用《三字经》中的句子劝劝他们吗?
相机点拨“人不学,不知义”中“义”的意思: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板块二 各式读文,学习生字
1.跟读。
古时候的小朋友在学《三字经》时,通常是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读着读着,就能把文章读正确,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读吧。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你觉得哪一句特别难读?
进行重点句跟读。
2.对读。
教师和学生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
教师读“人之初”,学生读“性本善”,以此类推。
6.游戏巩固识字。
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课的13个生字贴到拼图中,最先完成古文拼图的小组获胜。
板块三 研读特色,朗读背诵
1.读了课文中的《三字经》,你有什么发现?
2.结合学生回答,点拨三个特色:
(1)有节奏。《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琅琅上口,还押韵,就像唱儿歌一样,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有故事。《三字经》中藏着有趣的故事呢!教师讲述“玉之”:点的落笔在左上格中心;横折折撇和上点远离,成左倾之态,下部微微靠拢右侧部件,使之紧凑;平捺起笔重,和撇尾相接,向右舒展,捺脚上沿成水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e0277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2.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人之初》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学习《人之初》课文,激发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心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熟悉《人之初》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训练学生的阅读和朗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通过语文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提升学生对课文中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人之初》的教材。
2.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PPT。
3.课堂中可以播放自然风光的视频或音频。
4.准备好板书内容和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自然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入主题,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
2. 学习课文(1)整体理解:带领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情感,感受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2)课文分析: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
3. 课堂讨论通过提出问题或情景设定,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增强思辨能力。
4.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朗读表现。
5. 情感认知引导学生围绕《人之初》这一主题展开情感认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6.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体会和理解的重点,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背诵《人之初》课文中的重要段萵,加深印象。
2.写一篇作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3.家长共读《人之初》课文,亲子互动,加深亲子情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反馈收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下节课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更多与自然相关的活动,如野外散步、绘画等,以实践加深对《人之初》这一主题的理解。
人之初一年级下册教案
![人之初一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7bf5c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a.png)
人之初一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名称】人之初一年级下册【教案名称】人之初一年级下学期教案【第一节课】【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生命周期;2.掌握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变化;3.学习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基本信息。
【教学重点】1.探究人类的生命周期;2.理解不同季节的特征;3.学习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
【教学方法】1.大课堂教学法;2.班级交流互动;3.视频展示。
【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当前的话题并带领学生讨论人类的生命周期;2.带领学生观察视频,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3.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练习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
【作业要求】1.观察和记录自己家乡四季的变化;2.练习写出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的对话。
【第二节课】【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不同阶段的身体和心理发展;2.学习数数和认识数字。
【教学重点】1.探究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发展;2.学习数数和认识数字。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2.数学游戏;3.自学。
【教学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一些宝宝的照片,讨论不同阶段宝宝的身体变化和行为变化;2.让学生玩一些有趣的数字关卡游戏,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数字;3.自学数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1.自己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学生可以自由参与;2.认真完成数学作业。
【第三节课】【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卫生;2.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2.认识简单的急救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和示范;2.小组讨论;3.模拟演习。
【教学过程】1. 教师详细讲解如何正确洗手,并带领学生互相演示;2.学习简单的急救方法,包括伤口处理、失去知觉处理等;3.通过模拟演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
【作业要求】1.观察和记录自己生活中的卫生问题;2.练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第四节课】【教学目标】1.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2.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2.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
“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
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