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资料重点16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讲义PPT课件

中国音乐史讲义PPT课件

❖ 三分损益法意义
❖ “三分损益法”理论是世界上最早制定 的“十二律”的理论,比古希腊哲学家、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律制”要早一个世 纪左右。
远古和先秦乐舞
1 葛天氏、伊耆氏之乐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天氏部落的乐舞: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 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 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帝德》,八曰《总禽兽之 极》”。 《礼记·郊特牲》载: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 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 2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①异性求爱说 ②语言扬抑说 ③摹仿自然说 ④信号说 ⑤巫术起源说
❖ 2先秦乐律学
❖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 理论体系, 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 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 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 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 总之,一部《诗》包含了民间歌曲和奴隶主贵 族的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国风” 和“小雅”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来我国民歌 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 诸侯宴使臣时,可用小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左传·襄公四年》)。关于乐队、舞队的编制,《周 礼·大司乐》中载有:“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 士特县”的规定,可见其等级的森严。
《诗》与《楚声》
1 《诗》 《诗》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选集,编辑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
纪左右。在西汉初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 之称。 据记载,《诗》共收编了诗311篇,其中有6篇“笙诗”有“声” 无“词”,编排是按照乐曲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 三类。 “风”有“十五国风”,共有诗160篇,全部属于地方曲调; “雅”有“大雅”、“小雅”,共有诗105篇,属于朝廷的“正 乐”;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40篇,属于伴舞的祭歌。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一、中国古代乐律学1.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

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

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

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郑(今山东郊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 8788寸),得差数为0. 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

即0. 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重点

我国古代音乐形态大致可分为:1、远古先秦时期乐舞。

2、汉唐时期歌舞大曲。

3、宋元清明时期戏曲音乐。

(一)原始乐舞的作品主要分为四类:1、同劳动生产相关有:《弹歌》(载于东汉赵烨《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伊耆氏之乐》;2、同自然灾害斗争的《朱襄氏之乐》(旱灾)、《阴康氏之乐》(水灾);3、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云门》(黄帝时乐舞)是祭天,《咸池》(唐尧时乐舞)是祭地,《大韶》(虞舜时乐舞);4、同战争有关的《大章》(表现禹征服苗人的干羽舞)等。

(二)原始乐舞的特点:1、是氏族全体成员的集体创作,乐舞的成果也属于氏族全体成员而不被某部分人单独占有。

2、先民们表演乐舞的主要目的是自娱自乐,宣泄情感,他们同时扮演着表演者和观摩者的双重角色。

3、尽管原始乐舞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但更多是带有朴素的功利主义色彩。

(三)先秦时期即夏商周三代,为奴隶社会时期,主要在宫廷中供奴隶制度的统治阶级所享用,故称为宫廷乐舞。

1、乐县是我国周代礼乐制度下关于钟、磬等乐器数量和设置放方位的一种等级制度。

《周礼·春官·大司乐》:“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2、八佾之乐,“佾”是周代对乐舞行列的规定。

用来表示列数。

3、六代乐舞相传是黄帝、唐、虞、夏、商、周六代的祭祀乐舞,总称“六代乐舞”。

六代乐舞的表演形式有文舞和武舞之分:1、文舞有《云门》《咸池》、《大韶》、《大夏》4部作品,象征以文德定天下。

2、武舞有《大濩》、《大武》持干戚而舞,象征以武功取天下。

(四)宫廷乐舞的特点:1、周代宫廷乐舞改变了原始乐舞由全体氏族成员参加的方式,其表演者和观摩者、欣赏着开始分离。

2、尽管周代宫廷乐舞继承了原始乐舞的表演形式,但其中的巫术活动已渐趋消失。

3、统治阶级强调乐舞受政治、伦理的制约,并从理论上大量论证了乐舞的本质、功能和审美情趣,最终形成了几套周王室审定的祭祀乐舞,从而使宫廷乐舞得以规范并逐渐程式化。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 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明清时期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
中国音乐美的发展史
中国乐风
目录
1
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3
音乐的价值
2
中国音乐同中国文化共同发展
4
当代音乐的多元化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夏、商时期
西周、东周时期
秦、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代时期
当代音乐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近代音乐
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如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起义》,抗议沙俄入侵的《迫迁歌》,“五四”时期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城市小调《坚持到底》,《苦百姓》等,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如《天心顺》,《绣金匾》等。 西洋音乐的传入中国虽可以上溯到元、明时期,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影响于中国应当是清末民初的学堂民歌运动。学堂乐歌作为学生音乐教材,以宣传爱国反帝,拥护共和,以及学习欧美科学文明为内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

古典音乐幻灯片ppt课件

古典音乐幻灯片ppt课件
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 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 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四、《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
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 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 “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 得其旨。”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
传至今。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 有高尚节操的人。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 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 尔。”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 三弄之诮。”(《律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
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 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 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
和楚调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 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专业课及共同课考试大纲专业课与共同课通用,但出题形式与答题程度要求有所区别古代音乐史部分教材:参看《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配套音响:专业课CD十张一套;共同课七张一套(音乐学系办公室有售)。

一、远古(约前21世纪以前)(一)概述人类在从原始落后的低级阶段逐渐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创造音乐和接受音乐的能力也随之与日俱增。

中国古代的先民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以创造了音乐,并在夏朝以前已经产生了一些作品和乐器。

(二)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陶埙:陶土制作,圆形或橄榄球形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

常根据音孔多少来称呼。

骨哨:动物肢骨做成的哨子。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距今约有9000年形制统一,制作规范长约20厘米,直径约1厘米开管管侧开有7个孔,没有当今笛子的吹孔和笛膜孔有的骨笛上面还留有设计音孔位置的刀痕标记直吹,吹奏时将骨笛斜持,使顶端吹口与嘴保持一定倾斜度,吹奏时大部分气流进入管内,在管内一侧形成气体震荡而发声陶钟:陶土制作的钟考古学家认为钟铎先是由竹、木制成,后来用陶制作,再发展到用铜制作原始乐舞图(三)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朱襄氏,葛天氏,伊耆氏,伏羲氏,女娲,神农氏,••••••••••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舜,禹(四)关于中国音乐的起源1,中国音乐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萌芽2,萌芽时期的音乐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3,萌芽时期的中国音乐具有多民族的特点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771年)••(一)概述(二)历史传说中的音乐作品《九歌》,《九辨》,《九韶》(《九招》),《时日曷丧?》,••••••••《大濩》,《桑林》,《大武》(三)“雅乐”与礼乐音乐1,“雅乐”的来源“雅乐”一词今存文献中最早见于《论语·阳货》雅(夏)原是地名,是周族的发源地“雅”的音乐,实际就是周族的传统音乐2,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参照夏礼和殷礼制定的;后经汉初文人追记,基本内容保留在《周礼》、《仪礼》和《礼记》中西周礼乐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等极化的音乐制度2)繁复的音乐礼节3,专职乐师的产生和音乐机构的建立专职乐师:黄帝时有乐师伦,舜时有乐师夔,尧时有乐师质;大约夏时起,有“瞽”(盲人)担任乐师巫,是古代祭祀活动中能以歌舞沟通鬼神的人女性巫曰巫,男性巫曰觋音乐机构:瞽宗,是乐师瞽人的宗庙大司乐,是西周时建立的庞大的音乐机构负责人:大司乐职能:1)掌管宫廷贵族子弟的学习2)掌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大司乐中共有一千四百多人4,音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以培养人的思想感情为目的西周的音乐教育包括师、乐、舞三个方面(四)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1,《易经》中的民歌《周易》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一部筮书,即算卦书《易经》相传萌芽于殷周之际2,《诗经》中的早期作品《诗经》中的“二雅”中的周族历史叙事歌、风俗歌都属于西周、甚至西周以前的作品3,四夷之乐是指华夏民族四周的少数民族音乐另: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流入宫廷,丰富了宫廷的礼乐音乐,也促进了西周音乐的发展(五)乐器的发展1,考古发现的古乐器1)埙2)磬3)鼓4)钟2,甲骨文中关于乐器的字1)磬2)鼓3)庸4)龠5)和6)缶7)竽8)乐3,“八音”乐器分类法相传虞舜时已经有之1)金(钟-编钟、钲、铙、铎等)2)石(磬-编磬)3)土(埙、缶)4)革:鼓类乐器,如建鼓、悬鼓、鼗等5)丝(琴、瑟)6)木()7)匏(笙、竽)8)竹(龠、箫、管)(六)乐律学的形成1,古乐器测音与音阶问题由商代无音孔陶埙能吹奏的音来看,商代已经具备产生十二律的音乐基础了2,十二律、五声音阶名称的产生十二律的产生相传在黄帝时代真正的十二律和五声音阶的名称所见最早文献是《国语·周语》和《周礼·春官》3,宫调理论“宫”的含义就是“均”,是指一个八度中的各音位置“调”则是以每宫之中宫音之外的各音为主音的调“宫调”是我国古代音乐基本理论的概称三、春秋战国(前771至前221)(一)概述1、周朝的礼乐制度土崩瓦解,民间音乐蓬勃发展起来(雅乐衰落,俗乐兴盛)2、音乐作品、乐器、音乐表演艺术、音乐基本理论思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3、在诸子百家学说的影响下,各家各派的音乐思想随之产生(二)民间音乐1,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盛俗乐中,影响最大的是郑国和卫国的音乐俗乐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乐律学、乐器学、音乐表演艺术以及音乐美学思想的进步2,《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十五国:周南、召南(楚文化)、邺、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3,《楚辞》音乐《楚辞》源于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依据楚国民间歌调填词的诗作。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远古时期1.原始乐舞的概念:诗,歌,舞/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2.《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原始乐舞。

《吕氏春秋-古乐》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反应了原始人的敬神意识,宗教信仰和生活愿望。

由此可以看到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活动经常和生产劳动有着密切联系。

《伊耆氏之乐》:《蜡辞》是《伊耆氏之乐》中的一首祭歌,其辞云:“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反映出先民以举行“腊祭”祈求不要发生自然灾害,向神灵祈求丰收的愿望。

这一资料记载于《礼记·郊特牲》。

(神龙时代)《箫韶》:舜时乐舞,雅乐,这部乐舞以排箫为主奏乐器,为多段体,别名为《九韶》,《九歌》,《九辩》等,于“六乐“中称《九韶》。

以鸟为图腾崇拜为主,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尚书·益稷》)乐舞风格是“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

”具有高度抒情化特色。

孔子入齐欣赏曾说,“学之,三日不知肉滋味”。

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韶乐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乐章” 本乐舞体现了远古人民的敬神意识,认为万物有灵,高雅的艺术可以上通神灵,使吉兆来临。

3.我国第一首情歌是什么:《候人兮猗》,被称为南音之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磬又名什么:“石"和"鸣球"/“拊石”5.目前所知距今年代最久远的土类乐器是什么,它大概是距今多少年以前的乐器:陶埙,7000年/3500年6.世界上最久远能演奏七声音阶的乐器是什么:骨笛。

7.乐县(xuan):指悬挂钟磬多寡的规格(关于数量,排列方位的等级制度。

)《周礼·春官·大司乐》载:“正月县之位:王宫县【东西南北四方】,诸侯轩县【北西东】,卿大夫判县【东西】,士特县【东】。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PPT课件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PPT课件
中国音乐起于何时?这个问题颇难确定,据古籍所 载,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箫”的 发明。这时的“琴”即是现在所讲的“古琴”之前 身。围绕古琴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有 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有故事为“伯牙善 鼓琴,钟子期善听,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可见琴声乃心声,古琴在国乐中占有 极高的地位。“筝”之渊源于“瑟”,与“琴”有 着异曲同工之妙。因其在春秋国之际流行于秦,故 史称“秦筝”。“筝”之音色华丽优美,明亮抒情, 歌唱性强,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今天我们将 “琴”、“筝”并置,呈现在您的眼前,愿您能在 悠悠琴声中,领略到华夏民族博大精神的文化渊源 及厚重的艺术底蕴。
第17页/共31页
•C • 元朝歌剧艺术空前发展元曲和杂剧风行天下,是元朝音乐艺术一大特色。 •D • 明朝初期有南曲,后期有昆曲。 •E • 清朝有西皮、二簧以及陕西秦腔兴起。清朝后期则有就戏和地方戏曲的蓬
勃发展。
第18页/共31页
第19页/共31页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 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 “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 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 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 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 之曲。
第9页/共31页
第10页/共31页
• 中国古典音乐发展久远,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当时就有音乐作品的记 载,而周朝制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乐也占了重要的地位。 这里所说的 “乐”并不是单独用乐队来演奏的乐曲。而是与舞蹈同时进 行的古典音乐,古代称“乐舞”,另一种古典音乐用于祭祀和庆典的专用 音乐,古代叫“雅乐”。到了唐朝更高立[乐府]专司其职,至于乐器的出 现也始于远古时期。中国的古典音乐更为世界三大乐系之一,而东方国家 的诸多音乐,若考证其本源的话。也都可以归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体系之下, 可见其历史的悠远及辉煌是不能让人轻易忽视的,只可惜以西方音乐的巨 大冲击下,使得我们逐渐与它疏远,诚为一大憾事。

中国古代音乐史资料重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资料重点
歌词内容:汉代乐府中,被用于郊祀、宴享等场合的仪式音 乐,大都是根据民间音乐,由文学家配上了歌功颂 德、强调封建统治的神圣性的新的歌词。从存留到 现在的汉代乐府来看,更多的是未被统治阶级篡改 过的民间音乐。
其内容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歌形式比较自由,二、三、四、五、六、 七言都有。
如《上邪》:
但总的趋势向五言上下句或四句体的形 式发展。特别是许多叙事歌曲大都有五言组 成的。
如《十五从军征》:
另有一例《北方有佳人》:
五、乐府中的音乐家——李延年
生平简介:
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定县 一带),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 人。
李延年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以“太监”名义 在 宫内管犬。
第二种说法 观点:秦代已有,汉代兴盛。 依据: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河之最少府‥‥‥ 代表人物:孙继南等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三、关于“乐府”的职能及目的
职能:搜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辞,创作和改编曲 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和演奏等等。
目的: 第一种说法
观点:汉乐府采歌谣是为了考察民情,巩固统治。依据:“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第三章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
本章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五节、百戏中的乐舞
第二节、乐府
第六节、乐器的发展
第三节、鼓吹
第七节、音乐理论的成就
第四节、相和歌 第八节、思考及讨论
第一节 概述
短暂的秦王朝揭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它虽然在音 乐文化的发展方面未留下很多业绩,但其“大一统”的 思想,同时把战国时期七国音乐汇集到一起,客观上推 动了全国音乐文化的交流,对汉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以钟汉磬承乐为秦代制表,的由先于秦乐汉舞初阶统段治者采取了发展封建制的政 策以 以歌戏,西舞曲汉大音文曲乐、为为代代景表表之的 的世中 近与古 世汉伎 俗乐 乐武阶 阶帝段 段时期接连出现了两个科学文 化发展的高峰,音乐文化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歌、舞、 器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的中古伎乐阶段。

中国古代音乐史PPT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音乐史PPT教学课件

2020/10/16
16
七十二、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宋代的“杂剧”和“南戏”的区别和特点 七十三、满村听说“蔡中郎” 宋代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和内容特点 七十四、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 唐代琴曲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020/10/16
6
中篇 中古音乐
三十二、“秦声”与“楚歌” 这两种音乐的区别和特点 三十三、先秦钟琴文化的“断层”与“转
型” 洛庄汉墓出土的编钟对当时社会的启示和对
之后中国音乐的影响 三十四、一条横贯亚洲的“音乐之路” 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影响
2020/10/16
7
三十五、采歌谣,被声乐 汉代乐府的重要内容组成 三十六、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 李延年对当时音乐做出的贡献 三十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乐府歌曲的种类以及对后来音乐的发展产生
的影响 三十八、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琴曲《广陵散》的特点 三十九、感乱商离,追怀悲愤
2020/10/16
8
四十、魏晋时期的文人音乐家 古代音乐文人家共有的特点 四十一、论乐者七十八家 从京房六十律到何成天心律的发展过程 四十二、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曲谱 《幽兰》每一段的主题 四十三、风靡南北的西域音乐 西域音乐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 四十四、南北朝时期的西域音乐家 西域音乐家做出巨大贡献
我国最早出土的乐器的种类
五、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我国最早的音乐家2、著名音乐家的地位和在历史上的影响
六、音乐文化的阶级烙印
夏代音乐的由来
七、甲骨文字
商朝的乐舞种类
2020/10/16
2
八、以钜为美,以众为观 商朝乐器种类 九、恒舞于宫,酣歌于室 商代的“巫乐”和“淫乐”的特点和区别 十、喤喤厥声,肃雍和鸣 1、 西周雅乐登峰造极的原因和过程2、西周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