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老子传奇的神话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览老子传奇的神话形象
作者:王卓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0期
摘要:回望老子存在的年代,时光风驰电掣般穿梭,是否倒退至春秋时期,到了陈国,才能望见手捻须髯的老子?才能望穿老子身世的迷雾?我们并非缺少寻回、探明老子的勇气,而是不实史料的阑入和可靠史料的吝惜才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如今,老子已经成为原始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碰撞后的精神产物,吸引了大量中外学者以浪漫或现实的手法来塑造他的形象。本文旨在评介老子传奇的神话形象,走近典籍中神格化的老子,让神圣的老子通俗化,还原老子的可望可及的历史人物形象。
关键词:老子形象神话道教神仙家《道德经》
在世界文化史上,老子是中国古代影响极其深远的思想家、哲学家。凭借《道德经》的短短五千言谱写出了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道教史的不朽篇章。因此,尊老子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先圣大哲的代表并不过分。海内外众多道教信徒尊奉老子为道祖,民间也认同由他创立道家的学说,以其迥异于提倡“四大皆空”的佛家和秉持“仁义”学说的儒家,三大家并驾齐驱。据《史记》记载:“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申子……韩子……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可见老子“道”的精髓影响之深远。
在先秦哲学中,老子的神秘性、话题性及深远性是他人无法撼动的。国内外研究老子的论著中不乏虚幻离奇的故事,在此基础上随处可见以老子为蓝本的神仙传记,下面我们一同走近活在神话之中的老子。
一、谶言中老子作为政治神话的形象。
在非理性社会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借助神话和巫术解释自然现象、社会和历史,预测天意,推断未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谶言正是这一时期的文化产物,实质是借助神意表达人们对未来的某种愿望,对社会人事的某种思考。神权社会的发展强化了谶言与政治的关系,最终演变为政治势力斗争的武器,成为统治阶级的护身符。政治图谋假托神意昭示天下,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神圣不可侵犯。例证一:西晋至南北朝期间,假托老子李姓(关于老子的姓氏问题存在争议,民间认可李姓),如“李弘”起义谋反。隋唐时期,利用老君(道教徒称老子为老君)下凡的谶言和神话,或假托尹喜尹姓加深道教与李唐王朝的关系。隋炀帝亲征辽东时,道教徒散谶言“天道将改,当有老君子孙治世”①;“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②原意可能是指隋文、炀帝父子多次修订法制律令,“白旗天子”指隋炀帝平时喜穿素衣,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篡位之际,其部下建议效仿周武王举白旗革命,与谶言中的“白旗”相应,以此证明唐朝李氏血统纯正,天命神授。例证二:《隋书·王劭传》中有“老子庙前古枯树,东南枝(状)如伞,圣主从此去”。该谶言以类似歌谣的形式出现,实为道教徒为隋文帝
杨坚篡位而编造的。相传,亳州老子祠中有一棵枯柏古树,老子辞世时说等到这棵柏树生出东南枝,且回指西北,则将有圣人出世,吾道亦将复行,到北齐时果然长出指向东南的新枝。有人说曾在夜间听到柏树下有三个童子唱着上面这首歌谣。后来北周隋国公杨忠在这一带做官,曾亲至此树之下,此后柏枝逐渐长向西北,道教兴盛起来。最后,杨忠之子杨坚终于代周自立。显然易见,这条谶言既神化了隋文帝,又神化了老子。
老子作为政治神话的形象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又衍生出另一个角色,即“世为圣者作师”。赋予老子治国安邦的帝王之师的身份,这是将中国传统的帝师观念③跟道家变化观念④相结合的产物。“世为圣者作师”出自《老子铭》碑文释录⑤。另见《诗纬·含神雾》:“风后,黄帝师,又化为老子,以书授张良。”此外,东汉末《风俗通义》中有“俗言东方朔,太白星精,黄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務成子,周时为老聃……变化无常”。
二、道教信徒和百姓所崇奉的神仙家形象。
老子从哲学家到教主再到神仙家,是一个递进的神化过程。在包括《庄子》在内的先秦典籍中,老子是一位充满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到了西汉,司马迁《史记》对他生平事迹的记载,已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甚至说“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⑥。
从大量针对汉代老子神格化的研究材料中可以看出:当人们开始供奉“道”的时候,“道”作为哲学概念便被人格化,成为老子的魂灵;当人们开始供奉“太上老君”的时候,老子便被神格化,以此成就了可以福佑众民的神仙家形象。
因此,我们见到东汉王阜《老子圣母碑》中:“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⑦将老子与“道”合而为一,等同起来。虽然只有只言片语,却被后代学者视为汉代道教神化老子的重要证据之一,其重要性就在于把神话人物老子与抽象哲学概念“道”合为一体,这在道教神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见到了“先天地而生”的老子的形象,如《史记》、《论衡·道虚》、《老子铭》中,称老子为“真人”,⑧并称其先天地而生。之所以这样顶礼膜拜老子,并非其禀赋神异,而是因为他守真养寿,通过修道而长寿不死。此外,还有《魏书·释老志》⑨中得道成仙的老子形象:“道家之源,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授轩辕于峨嵋,教帝喾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⑩可以这样理解,在当时一本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的史书中,老子已经被视为变化无常、永世不死的神仙,足以见其普遍性之广,老子在东汉时常与黄帝一起被称为“黄老君”,东汉后期的皇帝也把他当做神灵祭祀。
三、受佛教因素影响,老子化胡的形象与吸收佛经的神话中的形象。
《史记》说老子辞官后“至关,……莫知所终”。{11}“关”在这里所指模糊,一部分后人解释说这个“关”指函谷关,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指散关,老子离开周朝后,过函谷关、散关进入西域教化胡人去了。在宗教排他性的作用下,二者自圆其说,有的观点比较温和,但有些道教信徒极为荒诞地把老子说成是释迦牟尼的前身,成佛后规定佛教徒不得婚配的目的是灭掉禽兽一样的胡人。这种说法着实伤害了佛教徒的感情,迫使某些僧人同样荒诞地把老子说成是佛祖的弟子迦叶,无非是想占个上风。《后汉书·祭祀志下》中记载了老子西出化胡事件:“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是说老子成了佛。随后我们又见到了一个附会老子生母李母的说法,《老子化胡经》《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剖左腋而生。”这可能是以佛祖降生为蓝本,效仿《浮屠经》中佛陀太子从母左腋出的投胎剖生说,想必在纯粹的神话故事中,大人物都该有一个不同凡响的降生方式,而这次的主角是老子。《老子化胡经》中记载了老子的神通广大,并且借用佛教的术语“度人”留给后人一个能够普度世人的老子的形象。后世在此基础上更是杜撰出老子八十一般化身的说法,这场被称为中国史上最浩荡的造神运动不禁令人咋舌。
四、少数佛教徒口中老子出身低贱的形象。
特殊情况下,少数僧人对老子有所诋毁,唐代的法琳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唐朝初年,太宗皇帝曾下诏,明确认定老子李耳是李姓皇室的先祖,把道教徒视为本家,明令道教高于佛教。这项措施激起了佛教的强烈反对,法琳在反抗遭到失败后,四处放言中伤老子,后东窗事发,太宗亲自审问,法琳称:“老聃父姓韩名虔,字元卑,癃跛下践,胎即无耳,一目不明,孤单乞贷,年七十二无妻,遂与邻人益寿氏宅上老婢……野合怀胎而生老子。”法琳讲的这些,是有一定的文献依据的。后来的《路史》卷十六记载:“…老子父‟乾元杲为周上御史,胎副且眇,取洪氏曰婴敷。(注:《前凉录》索绥云:元杲胎刵无耳,一目不明。又云生而孤单,年七十二无妻,与邻氏人益寿氏野合而娠,十年而生。)”{12}在这些记载中,老子的出身是三重低贱:第一,出身低贱,因为其父生来既瘸又瞎,五官不全。第二,社会地位低贱,父为乞丐,母为老婢。第三,先天道德上的低贱,老子原本是一个私生子。不过,绝大多数的佛教僧徒对《老子》的价值是十分认可的,因为在佛道二教矛盾尖锐的元代,在焚烧道教经书事件中,佛教徒依然请求朝廷“自《道德经》外,宜悉焚去”。
五、作为彭祖(篯铿,即大彭国第一代始祖)或彭祖后裔的形象。
老子与彭祖的关系,有两种说法:一说老子便是彭祖本人,二说老子是彭祖的后代。第一种说法的根据,《世本》说:“彭祖姓篯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这一记载似乎有意将长寿的彭祖与当过史官的老子合二为一。先贤程树德也接受了这一说法,在其《论语集释》中引用了不少视老子与彭祖为一人的观点{14},该书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文字很长,但认为老子可以从商一直活到春秋末年着实无法令人信服。持第二种说法的主要代表是江紗,在其《读子卮言》卷二《论老子之姓氏名字》中以为老子是彭祖的后裔,他论证:“老子者,世为楚人。姓李,名耳,字曰聃,自号老子,因称曰老聃,又曰老耽,曰老儋。出古大彭国,为尧时彭祖之后。在殷时之祖父曰篯铿,亦曰彭祖,故老聃亦称老彭。由尧时以迄于东周,皆世为史官,亦皆沿袭彭祖之名,故有尧时进雉羹之彭祖,有商时为守藏史之彭祖,有周